努尔哈赤的后代一定姓爱新觉罗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努尔哈赤的后代一定姓爱新觉罗吗?,第1张

努尔哈赤的后代不一定姓爱新觉罗。

清朝灭亡以后宗室多改汉姓,金、廖、赵、肇、罗、艾、关。而大部分皇室就改成了金,也有一些皇室改姓廖。

清朝的宗室按照嫡亲疏有着严格的划分,规定以黄带子和红带子为分辨的标志。黄带子是努尔哈赤的后代,属近支,称宗室;红带子是努尔哈赤父亲的兄弟的后代,属远支,称觉罗。若是代善的后裔,满姓应该是爱新觉罗。

黄带子是正宗的皇室宗亲,衣服上要系黄带子,红带子血缘相对远了一些,觉罗衣服上要系红带子,旁人一眼便知身份。黄带子并非终身,电视剧中会有某位宗室成员犯了错误被革去黄带子贬为庶民的情节,便是如此。 “爱新”在满语中是“金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一、代善

代善是全名爱新觉罗·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

代善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1635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

1643年皇太极逝世,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1648年11月25日病死于北京,终年66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1671年7月,追谥曰烈。1754年10月,入祀盛京贤王祠。1778年2月,配享太庙。

二、爱新觉罗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

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

  兴城的满族赵姓,极有可能是爱新觉罗氏。

  兴城的爱新觉罗氏,随着清初旗人的大量迁入定居,不止一家。在宁远州,他们有着特殊的荣耀。我所知道的兴城爱新觉罗家族后裔就有这样一支。

  爱新觉罗·云章,生于19世纪80年代,住在古城南二街,属正黄旗,正黄旗是八旗中地位较高的一旗,皇太极就是正黄旗。这一带的老人都称云章为“云大人”。这个云大人当年可了不得,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过功名,写得一手好文章。

  民国成立后,爱新觉罗这个姓除了溥仪的近族还在用外,都改汉姓了。清朝旗人的名字很有特点,比如爱新觉罗·云章,字沛然,就常称为云沛然。

  云先生还有一个汉族名叫肇云章。为什么姓肇呢?原来,还在清朝未亡时,就有很多爱新觉罗子弟取了简化姓,以和皇室疏远者为多。爱新觉罗在汉语中意为金,于是有人就取姓金。此外,姓罗、艾、辛的也有,都是取原姓中的某字或谐音,但姓得最多的是肇。肇姓在东北仍属满族姓氏,只有爱新觉罗氏的后代才有资格姓此姓。为什么用这个“肇”字呢?原来,爱新觉罗的满文与汉字中的“肇”字形体相近,到了清末,会写满文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就取“肇”为姓,渐渐流传开了。

  民国成立后,“肇”姓太显眼,一提“肇”姓人们都知道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当时全国排满,姓肇的在仕途上容易受排挤,写起来也很繁琐。于是,肇云章先生干脆改写作赵云章了,以后云大人在外做官用的都是这个名字,他的字“沛然”仍然保留。

  赵云章后来做了高官,他凭着自己的才华在直系军阀王承斌手下任职。王承斌也是旗人,和赵云章都在兴城南街住,是少时的伙伴。赵云章出仕,就是受王承斌邀请。赵云章曾任直隶省政府秘书长,在天津办公,后又任直隶督军署的少将秘书长,是军阀部队中的文职将领。这种身份,在当时全国爱新觉罗家族后裔中极其罕见。

  赵云章在位时,对自己的亲属中有能力的也多加关照。他有一位叔伯叔,比他年纪还小,叫爱新觉罗·骏轩,后来叫赵骏轩,前去投奔他,赵云章尽其所能,委任他为直隶督军署兼直隶省政府总收发。那时省军政两署的总收发不光是收发信件,各种文电、接待、通报事宜,都归这位赵骏轩先生管理。

  赵云章与王承斌还是儿女亲家,赵云章将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给王承斌的儿子,这个女儿人们习惯称之为“云大**”。1924年10月王承斌失势下野,赵云章也赋闲在北京,后来在外地逝世了,据说他的后代有的已移居美国。

  赵云章还有个女儿值得一提,她叫赵志萱,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名门后代了。据有关资料记载,她生于1917年,曾在南开女中、辅仁女中、燕京大学等名校学习。期间接受先进思想,1936年5月加入中国***。抗战时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和工作。抗战胜利后被分派回东北,成为党的一名优秀干部。1980年患病逝世。

  请把你家的家谱排字与其对照,如果相同,爱新觉罗氏无疑!

随着近几年清宫剧的热播,大家对清朝皇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我要在这里说一下,清朝的时候汉人老百姓的日子是真的难过,所以有时候有些东西还是应该记一下的。

爱新觉罗,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当今清皇室后裔有的对皇族后裔的身份避而不谈,例如大书法家启功,也有的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例如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

爱新觉罗家族在统治中原二百多年后,由于清朝的垮台而淡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政治原因很多后人都改了姓氏。溥仪特赦以后,恢复了姓氏,目前不完全统计大概在十万人左右。爱新觉罗恒绍是现在的家族族长,掌管着族谱,也是满族联谊会的会长。

他们每年都有家族的联谊会,共同研究和交流满族文化,把清朝的皇家生活介绍出来,为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2013年,有一次大的祭拜活动,其余时间都是小型的多方式的祭拜。

爱新觉罗媚是皇族吗?

爱新觉罗媚是皇族。她的妈妈是爱新觉罗·启笛,1969年1月19日出生,清努尔哈赤第13代孙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歌手,演唱过多部电视剧主题曲。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扩展资料:

一、爱新觉罗·媚:

爱新觉罗·媚的妈妈是爱新觉罗·启笛,一位曾经辉煌一时的歌手,曾荣获央视第六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及国内诸多大赛金奖,也曾多次代表中国赴海外参加国际音乐节。

并在日本、罗马尼亚荣获大奖且于1995年在东京举行个人演唱会。她与刘欢合作的那首英文版的《亚洲雄风》也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爱新觉罗·启笛在她歌唱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却选择了离开,随外国丈夫旅居海外。离开祖国13年之后,爱新觉罗·启笛悄然回国,凭借一首《祖国》再现歌坛。爱新觉罗·媚继承妈妈音乐天赋并有众多令人羡慕的音乐老师。

二、爱新觉罗·启笛采访资料:

去年底,旅居国外13年的爱新觉罗·启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北京,领着一双混血儿的儿女,她的身上有着北京老皇城根女性的大气和雍容,同样,也有着中国女人的坚韧和毅力。

1996年,为了爱情,启笛离开了家乡,随着丈夫东奔西跑地绕着世界转圈,英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你为什么来这里?”

“因为中国现在很强大,所以我来这里观光花钱。可以吗?”启笛说。每每有外国人问道启笛,她都会这样骄傲的回答。

至今,启笛仍然拿着中国护照。朋友都劝她,改了护照,在海关可以减少很多麻烦。丈夫也劝她入籍,这样来往比较方便。启笛对她丈夫说:“我是中国人,我嫁给你是因为我爱你,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改了护照,改了国籍,我的心里会觉得很别扭,不论走到哪儿,我都会告诉别人,我来自China!”启笛平静地说着,眼泪流淌在脸上,“有些事,生活在国内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比如祖国,比如荣誉,比如自豪,比如归宿。

当你在外面经历了一些酸甜苦辣后,某一天,某一刻,你忽然在异乡听到国歌的声音,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你会激动,你会哭,你会明白,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媚

-爱新觉罗·启笛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媚的资料 爱新觉罗媚是清王室后代吗?

是, 随母姓就是为了向大家说他是满族皇室亲戚后裔 要不然按国际惯例和人类传统 大家都和父姓了 从本质上说 她这么取名字 就是为了不放弃那点 满族的后裔荣耀感 实际想来大家也知道按父亲姓才是正识。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皇帝家族,他们的书画艺术,几百年来有着不解之缘,被称为“宫廷画”,在海内外有着极高的影响。

清初的皇帝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雅好书画,在日理万机之余,游艺翰墨,重视书画艺术。由于皇帝的喜好,加上宫廷的特殊家庭生活教育,故一般王宫宗室,也唯风雅是尚,研习书画,孕育出不少著名的书画家。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媚是清朝皇族后代吗?

爱新觉罗媚是清朝皇族后代。爱新觉罗·媚的妈妈是爱新觉罗·启笛,一位曾经辉煌一时的歌手。爱新觉罗·启笛,1969年1月19日出生,清努尔哈赤第13代孙女。

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实录》之后,官修的“会典”、“宗谱”、“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所编造的所谓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是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扩展资料:

一、爱新觉罗·媚简介:

爱新觉罗·媚,2001年2月1日生于北京,中英混血儿,中国新声代优秀毕业生,学生、歌手。2011年发布公益单曲《不要折断我的翅膀》。2012年一家参加节目《非常父母》。2013参加中国新声代节目《中国新声代》加入胡海泉班级。

舞台上的爱新觉罗·媚长相甜美,天真可爱,继承了歌手妈妈爱新觉罗·启笛的音乐天赋和华美嗓音,融合了中英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范小格格”,有着宛若天使般的气质,如同从童话城堡中走出的小公主。

她率性的演唱和略带沙哑而恰到好处的音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片听觉上草长莺飞的绚丽草原,国际范的小格格让新声代的舞台燃起中西音乐文化碰撞的火花。

二、爱新觉罗·启笛简介:

爱新觉罗·启笛,一个从海外回到阔别多年故乡的歌手,一个富有着传奇色彩的女性。流淌于血液中的高贵让启笛走到哪里都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与风范。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京亚运会,让正当红的启笛与刘欢一同演唱的英文版《亚洲雄风》回荡在那个时代的天空中,在拒绝了日本人精心为她塑造的“邓丽君接班人”的身份后,启笛为了爱情跟随着爱人去了国外。

如今,爱新觉罗·启笛用她依旧嘹亮和磁性的歌声带回了她对故乡依恋的《祖国》,从水立方的盛大晚会到央视的春晚,启笛的道路顺畅而充满荣光。

作为一个歌手,爱新觉罗·启笛是敬业而优秀的,作为一个母亲,爱新觉罗·启笛是称职的。从十余年前的风华少女,到如今的风韵 ,爱新觉罗·启笛在故人们的心中,依然爽朗而健康。犹如一樽美酒,沉淀的时间越长,味道越是醇厚而令人回味。

爱新觉罗·启笛,一个流落在尘世的皇族格格。

清代皇族知多少——皇族有多少人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就是来源问题。传统上认为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由仙女佛库伦所生,并且认为爱新觉罗一姓最终只有兴祖直皇帝福满一系后裔。而实际上,爱新觉罗姓氏的来源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圆满的说法,而当代学术界从各种支离文献中考察出,爱新觉罗本身亦有许多分支,甚至有些分支进入了朝鲜为官,不过同时,这些记载也有相当多的问题,故而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

对于爱新觉罗一姓的各种考证我们改次再说,这里提一下只是告诉大家我们是按照清代《玉牒》的定义来计算人口,换句话说,就是清代承认的“皇族”。

在太祖起兵的时候,爱新觉罗还是一个很小的姓氏,男性约100人不到。到了太宗时期,就发展到了150人左右。入关之后,皇族人口开始膨胀,圣祖康熙朝约有500人左右,世宗雍正朝约有1000人左右,而经过高宗乾隆朝的鼎盛期,到了嘉道时期,清代皇族已经将近5000人。而清代皇族最后一次修谱的1937年,在世的皇族男性约有20000余人,其中宗室觉罗比例为4:3。时至今日,皇族男性后裔的数量估计还是保持在20000左右,参考各种运动和政策(比如说计划生育),甚至可能低于20000人,不过现在能够准确说出自己身世的皇族后裔是少之又少的。

网络上有一些资料,认为皇族人口有十余万人,其实是对数据的误读。准确的说法是,1937年《爱新觉罗宗谱》里记载的男性,一共有14万多。需要注意的是,这14万人是300多年间的所有男丁,而并非1937年的在世数量。

总之,虽然没有具体数据,猜测当今皇族(宗室和觉罗)一共约有20000人,加上女性,约有40000人左右。

这些皇族后裔主要分布在北京以及沈阳,这是由于清代本有两京制,而清代皇族,特别是宗室,都有很强的人身禁锢。传统的宗人档案,在人名前只有两种标记,其一是无标记的,意为其“居住京师”。其二是特殊标记,为“盛京居住”。清帝退位之后,这种禁锢才解除。故而直到今日,北京、沈阳依然是皇族后裔的主要分布区。

众所周知,大清朝皇族姓氏为“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始(1616年)至大清王朝亡(1912年)这296年中,是满洲乃至全国最尊贵的姓氏。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源自哪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还是后来凭空臆造而出呢?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单单只是对“爱新觉罗”,更是对很多满族姓氏来源的一次研讨。

下面我们就捋一捋“爱新觉罗”之来源。

清王朝官方文献,也就是《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对于爱新觉罗家族起源是有记载的,但是可信度为零。因为根据它的记载,爱新觉罗的先祖名布库里雍顺。是仙女沐浴后,误食神鹊衔来的朱果,结果怀孕并且马上就生了一个儿子,名曰布库里雍顺。这位爱新觉罗的先祖在《实录》中使用的姓氏就是“爱新觉罗”。

这种君权神授式的记载自然是荒诞不可信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家族地位与影响力。当然,这种荒诞绝非满洲人首创,其实历朝历代史书中,类似记载比比皆是。尽管清王朝官方文献不可信,并不意味着“爱新觉罗”来源不可考。因为清王朝统治者为女真人,其中爱新觉罗家族隶属于建州女真,他们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关外东北,因此我们可以从明王朝以及朝鲜史料中找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来源。

根据明王朝历史文献可考,建州女真起源于蒙元时期,女真民族五个万户中的斡朵里部。明永乐时期,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接受明王朝的招抚,并在永乐十二年至十四年间,被明王朝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成为明王朝东北关外,众多少数民族羁縻卫所中的一位卫所首领,后因功绩又有迁升至都督,而这位猛哥帖木儿就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关于猛哥帖木儿,朝鲜文献《龙飞御天歌》也有记载,其中特地提到了猛哥帖木儿的姓为“夹温”,意思为“金”。此外,在《朝野实录》还可以找到,猛哥帖木儿的姓氏被记载为“童”,这就很有汉姓的意思了。

这个“童”姓又从何而来?其实根据《金史》记载,“夹古”(“夹温”谐音)姓氏的汉姓即为“童”(或“佟”)。所以后来努尔哈赤在与朝鲜和明王朝交流时,经常使用“童”(或“佟”)姓自称,并非仅因为他入赘了辽东望(汉)族佟家,人本家汉姓就是这个字。因此无论怎样,在明初的时候,这个家族之人并不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

不但如此,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辈,依然没有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记载(指明朝与朝鲜文献)。也就是说,“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最早使用,其实是努尔哈赤时代。

有小伙伴可能迷惑了,从“夹温”到“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怎么有了这么大变化?这就与少数民族的姓氏不规范传统有关了,这个传统主要源于两点:

1 不少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对于姓氏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是语言相传。而随着时代变迁,语音也有变化,这就变相导致了姓氏变化。

另外,关于少数民族的姓氏,多在汉人或汉语文献记载中发现。而汉语记录少数民族姓名,通常采用音译,这本身就会有很大差异。再随着汉语发音的变化,那么后世人们理解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姓名,可能与当时已经大相径庭了。

2 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也使得很多原本姓氏丢失了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姓氏,这也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对于姓氏的写法上,并不像现代人和同时代汉人如此看重。但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尽管女真人对姓氏写法不很看中,但是宗族观念是特别强的,这是他们部落群居的基础。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难道是努尔哈赤臆造而得的吗?这个还真得多费些笔墨仔细掰扯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下“爱新觉罗”是两部分,正如前文一直强调它是一个姓氏,其中“觉罗”为姓,“爱新”为氏。

女真人对于姓与氏的区分有一个特定称谓“穆昆哈拉”,其中“哈拉”为姓,对应的就是“觉罗”;“穆昆”为氏,对应的就是“爱新”。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爱新”与“觉罗”的分别出处。

先说“觉罗”。

“觉罗”汉译是“远方,远的”意思。现在学者们普遍认同“觉罗”是特指地名,即“依兰河”较远的地方。这个依兰河普遍认为是女真民族的发源地。所以,引申出一种说法,建州女真,也就是努尔哈赤先祖这一支人乃是粟末靺鞨的遗民,而大金王朝的缔造者完颜氏乃黑水靺鞨直接后裔,实际上二者乃同族不同根。这是一点题外话。那“觉罗”这个词从何而来?一种说法是,女真语“夹古”发音就是“觉罗”,是音译而来。

我们都知道,满洲姓氏中与“觉罗”有关的不止“爱新觉罗”,还有如“伊尔根觉罗”、“西林觉罗”等等,如果“觉罗”乃“夹古”音译,那么这些“觉罗”岂不是同根?这个还真是如此。除了被努尔哈赤赐姓“觉罗”之族以外,这些“觉罗”姓后人都出自一宗,也就是都出自一个“哈拉”。这一说法在很多王朝典籍中均有记载。而且在清王朝建立初期,为了区分皇室血统远近,就有“宗室”与“觉罗”之分。此外,前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金启琮(爱新觉罗-启琮)也研究证明了这一说法。

说完“觉罗,再说“爱新”。

依照“穆昆哈拉”这个原则,“爱新”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家族独有的“穆昆”。“爱新”一词汉译为“金子”,后来为了凸显尊贵,汉译为“高贵的金子”,但是不管如何说法,重点还是这个“金”字,这就刚好与“夹温”的汉译相同。

当然,最早出现这个穆昆“爱新”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而且很可能是在其建立后金汗国之后(根据满文旧档)。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朝鲜与明朝文献很难找到“爱新觉罗”的字样,这是因为努尔哈赤有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对外他始终使用“童”(或“佟”)这个汉姓自称。

而在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决心反明之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就正式亮相,也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独有的官方姓氏。

由上述可知,“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并非历史悠久,是从努尔哈赤时代才正式在历史上出现。然而,另一方面又得承认“爱新觉罗”并非凭空臆造,也由其先祖姓氏逐渐演变而来,是有依据可查的古老女真姓氏分支。这个看似“矛盾”的姓氏来源问题,也正式女真乃至后来满族人民姓氏的一大特点。

启功,是真正的宗室(雍正的后代)。而关于这个启星,手头资料有限,不好判断。毕竟网上有说她是宗室后裔的,有人说她不过从的母亲姓(母亲是宗室后裔)。

不过我从百科看到“曾祖父清末肃亲王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嫡堂兄”,感觉这句话有错误,因为“肃亲王”即豪格(顺治大哥)一系是远支宗室,是不能使用辈分字的(来自baidu百科,只有康熙后代才能用辈分字,而肃王一系从豪格到善耆均是如此),而且肃亲王一系与溥仪一系隔代很远,称“堂兄弟”已经不合适了。以前还看到也是baidu百科的资料称她(启星)是康熙24子允秘之后。

即便是清宗室后代,一般都比较低调,除非为人所知(像启功、启骧、毓嶦、溥任等),否则他们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的(这个说来话长,大家自己网上找吧)。鉴于近年来冒 充宗室后裔之风盛行(这种做法其实毫无意义,正如启功先生言:无聊。不就为了吸引众人眼光吧),我感觉这个启星也是值得怀疑的。

下面有金毓嶂先生(溥任长子,溥仪侄)的采访,里面也有提到启星,仅供参考:

http://wwwbaobeikangkangcn/domesticaspmdb=1037

努尔哈赤的后代一定姓爱新觉罗吗?

努尔哈赤的后代不一定姓爱新觉罗。清朝灭亡以后宗室多改汉姓,金、廖、赵、肇、罗、艾、关。而大部分皇室就改成了金,也有一些皇室改姓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