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生的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高维生的简介,第1张

高维生,满族,著名作家,1962年12月26日生于吉林延边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华章》杂志社特约编辑。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现任《滨州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编辑。曾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从1988年开始,在《作家》、《美文》、《青年文学》、《朔方》、《雨花》、《岁月》、《西南军事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长城》、《时代文学》、《作家报》、《文艺报》、《华章》、《散文百家》、《文学世界》、《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春风》、《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且其作品《二胡》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了二胡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该文章是高维生2001年发表于《散文天地》第四期的作品。(后被作者收集于散文集《东北家谱》里),受到文学界的一致好评。先后作为优秀范文入选北大附中远程教育课程(教师版)和北京东城区向高中生推荐的美文100篇被选入初中七年级人教版教材。

山东蓬莱迟氏家谱,著者待考,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福林支阖修,现收藏在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耀顺处。

山东莱阳迟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毛笔正楷手写本。注:为明末山东蓬莱大迟家迁移至莱阳的一支。现被收藏在秦鑫手中。

山东日照迟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2008年阖族重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迟明柏处。

山东胶州迟家续谱,(民国)阖族继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54年续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

山东茌平迟氏续谱,2000年续修。现被收藏于茌平县迟桥村。

山东莱州驿道镇迟家村(墩上迟家)家谱,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898年4月)十四世祖迟芳春始记,民国十九年二月(公元1931年3月)十五世祖迟同善续谱,手写本。孤本收藏于山东省莱州市迟泽远处。

安徽横阳尉迟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镇横山村。

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 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另一种说法,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

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

扩展资料:

杨氏太极拳发展历史

杨露禅偷师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陈家沟家中做工。

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

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 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赴京授拳

杨式太极拳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1799——1872),他是从温县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的真功夫后应亲戚武汝清(1804—1887、时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1837—1892)、季子杨健侯(1839—1917)到北京教拳。

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

发扬光大

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

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

拳法传承

传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传说渊源

太极拳传自张三丰真人。张三丰,辽东懿州人,道号三丰,生于宋末。身高七尺,鹤骨松姿,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寒暑唯一箬笠,手持佛尘,日行千里。洪武初,至蜀太和山修练结庵玉虚宫,经书一览成诵洪武二十七年,又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书谈说不倦。

一日在屋诵经,有喜雀在院,其鸣如争论,真人由窗视之,雀在柏树,如鹰下观,地上有一长蛇蟠结,仰视,二物相争,雀鸣声飞下展翅扇打,长蛇摇首微闪,躲过雀翅,雀自下随飞树上,少时性燥,又飞下翅打, 长蛇又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如是多次并未打着。

后真人出,雀飞蛇走,真人由此而悟,蟠如太极,以柔克刚之理,由按太极变化而组成太极拳,养精气神,动静消长 通於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

发源地

杨式太极拳发源地是河北永年广府。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城、水城、太极城。

古城广府古称曲梁,自西汉起,历代为郡、府、州、县治所。隋唐以前为土城,周长六里二百四十步。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曾在此建都。古城内外历史文物及遗存众多,有广府古城、弘济桥、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毛遂墓、藏兵洞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

古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古城墙四周是长约5公里的护城河。永年洼平均海拔41米,淀内长年积水,且水质优良,历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产养殖场,被人们赞誉为北国的“鱼米之乡”。

至2017年为止,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的。以后,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因而在太极拳界杨式显然是执大旗地位的。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 [2]  。

太极城这里是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出孙式和吴式太极拳两大门派,自1991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大力弘扬了太极文化。2005年,永年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

-太极拳

高维生的简介

高维生,满族,著名作家,1962年12月26日生于吉林延边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