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姓侯的;万,式,传。我是传字辈的。我想看看哪还有这样的家谱....
我们姓侯的在各地用于辈分的字并不一样,例如我熟悉我们当地的辈分用字是玉、关、贵、书、成、立……显然是和你们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侯姓在外有统一的计算辈分的说法,就是以世论代。比如我,知道在当地我是“成”字辈,但同时家人又在我们小时候就告诉我们,我这一代是侯姓认识的二十一世。由此可见,我们以“世”排辈的的说法可能更科学一些。
祝福我们侯姓人家人丁兴旺,万事顺达!qq:413136663
侯 氏 族 谱
侯 姓
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书馆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书馆;
5363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侯氏族谱一卷(民国)侯泽金纂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侯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
5374 侯氏族谱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1999年印 一册 20多万字 贵州黔西
据文献记载,侯姓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近万个姓氏中,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也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大姓,在《百家姓》中列在第73位。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有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有121人。著名人物有:魏国名将侯嬴,汉代大司徒侯霸,北朝大将侯景,隋代艺术家侯白,唐朝首任宰相侯君集,北宋大臣侯蒙、水利专家侯叔献,清朝文学家侯方域、侯涵,当代化学家侯德榜、医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
据我多年的考证,现居桂林市县(自治县、区)的侯氏家族约一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的五百分之一,其分布情况如下:兴安县的侯姓现约5000人,祖先是北宋大臣侯蒙,他因与当朝宰相不和,怕遭诛连九族的灭顶之灾,于公元1120年巧妙地南逃到兴安董田隐居。八百多年来,其后裔先后分居在兴安镇的粉洞,高尚镇的灵龙、东源,华江瑶族乡的六洞河等近30个村寨,垦荒耕田,繁衍生息;临桂县的侯姓是明代朱元璋的驸马、镇蛮大将军侯德天,他在临桂茶洞定居,其后裔分居在两江镇的妙田和永福县罗锦的谷岭、高田的葡萄,共约1000人;灵川县的侯姓约1100人,是宋代山东侯姓人迁到灵川大圩定居,其后代有一支迁至兴安高尚庙脚居住;荔浦县的侯姓约300人,是广东侯姓人迁到花簪定居;资源的侯姓约1100人,是江西侯姓分别迁到黄龙、坪水底定居,资源车田小地的侯姓,却是从兴安华江瑶族乡六洞河迁入;全州县侯姓有600多人,从资源县坪水底分居到大西江镇定居;恭城栗木镇大营村侯姓100多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兴安迁入;灌阳侯姓700多人,是从兴安高尚兰田和临桂妙田迁入,另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为侯姓;龙胜的侯姓约1000人,是从灌阳、资源、湖南城步等地迁到平等、马堤等地定居;桂林市区、雁山龙潭的侯姓约200人,平乐、阳朔两县的侯姓约100人,均从本地侯姓迁入。
近千年来,侯姓人绝大部分分居在桂北湘漓两水的发源之地和山区,吃苦耐劳,为开垦山区荒原,发展山区生产,保护山区资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侯姓人勤耕勤读,据兴安董田侯蒙家族家谱记载,在明清时代,有侯蒙的六代到十一代孙共10人到北京、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赴任未归,在那里繁衍后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侯姓青年读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如兴安镇的侯波,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就东渡日本留学深造;资源县梅溪坪水底农民侯光南的4个子女和侯光献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成为有较高文化的侯姓家庭。
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侯氏寻源
--------------------------------------------------------------------------------
发表日期:2008-6-16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系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即《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云:“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世本》、《说文解字》等书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一说他是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渭水北岸)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治所即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彭衙村),简称为侯氏。
《新唐书 宰相世系》云:“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一云本出姬姓,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于他国,以侯为氏。”这里第一条所说的“夏后氏”,为古部落名,相传禹是其领袖。《史记 夏本纪》说:“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北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但是夏后氏的后裔何时受封,“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均不见记载,难怪宋人郑樵《通志 氏族略》说:“或云(夏后氏之裔封于侯),无义。未闻有国号侯进也。”第二条是说侯氏出自姬姓,系以爵为氏。《元和姓纂》、《通志》等书均主此说。据《史记 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还有一支出自姬性,即《金乡长侯成碑》所云:“君讳成,字伯盛 周文王之后,封于郑,郑共仲赐氏曰侯。”这里所说的“郑共仲”即为春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之子。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潜逃到共(在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除上述几支外,还有一支系少数民族姓氏所改,即《魏书 官氏志》所记,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氏(一作古口引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将其了改为侯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如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大夫侯宣多、侯羽,鲁国有侯叔夏、侯猛,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赢。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频繁,侯氏部分人外迁至今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如西汉侯芭为巨鹿(今河北乡县西南)人,东汉侯瑾为敦煌(今属甘肃)人。汉末,侯宣多的后裔徒上古(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裔孙侯恕为北地郡(治今宁夏吴忠县西南)太守,在北地三水(今宁夏同心县东)安家。侯恕4世孙植,随北魏孝武帝西迁,被赐姓侯伏氏,又赐姓贺吐(吐一作屯)氏,其后复旧,仕北周,任骠骑大将军,封肥城节公。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省者,如西晋侯馥为祥柯(今贵州凯里县西北)人,南朝梁侯弘远西充(今属四川人),南朝陈侯安都为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南朝梁侯景为内蒙人,北魏侯深为尖山(在今辽宁省境)人;《古今姓氏书门辩证》载,“侯景以安北将军夏侯夔之子,为长史,遂去夏称侯氏,托为景族子”;又有东汉河南密县人侯霸的后裔于南陈时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唐代的《元和姓纂》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治今山西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时期,今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氏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
战国时魏国人侯赢,70岁时任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小史,后被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迎为上客,曾献计信陵君,设法窃得兵符同,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西汉高帝时有酷吏侯封。东汉初有河南密县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南朝梁情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侯景,先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
隋代有临漳(今属河北)人侯白,性滑稽,爱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因称诙谐的赏为侯白。唐初有大将侯君集,函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太宗时曾任宰相。唐代还有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侯固,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镫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北宋有治水专家侯救献。辽末有农民起义首领侯暨。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还有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与方以智等称“四公子”,还精通中医理论、有才名。乃至侯氏后代多名医。从此侯氏多为在朝为官有“侯半朝”美称、现今故宫博物院有详细记载。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名震华夏。
在本族中,先祖侯安在明朝为山西总兵时称万户元帅,二世祖侯时鹿、时虎等为明、清基业战功卓著,三世祖朝忠、朝阳等封为朝廷钦差大臣,四世祖侯振举等几十位将官封为清开国之勋,侯家军镇守辽西四百余年,共出四百余名将军,5000余兵士,忠烈护国永载史册战死沙场300多名将官,英烈满门。
尤其是清朝历史中,侯氏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祖传千百年的琉璃瓦工艺,在前清建造的沈阳故宫及东陵、北陵、永陵和北镇太庙等,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皇瓦窑的辉煌功绩,以三朝元老侯振举为起源的世袭琉璃窑总管官位(四、五品官)共延续8代26位,尚有初步考证,北京故宫琉璃制品也是侯氏本支在门头沟琉璃窑烧制。如今侯家宗谱和皇瓦窑已列入中央国宝档案。
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法学家侯外庐,语言幽默大师侯宝林。黄浦名将侯镜如,现任将军侯冕、侯书军、侯树栋、侯树森。当今国家政府要员侯宗宾、侯捷、侯春怀。
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侯姓是第82大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正统黄帝子孙了。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http://wwwhszpwnet/dateilaspid=16&data=derivation#
我是姓侯的;万,式,传。我是传字辈的。我想看看哪还有这样的家谱....
本文2023-10-23 23:16: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