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第1张

纳西族风俗文化简介: 

  纳西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目前世界上仍在唯一使用的象形文字,堪称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木氏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今天仍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丽江的纳西古乐,原是由内地古典音乐传至丽江,融入了纳西族的音乐风格,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纳西族导游常跟游客介绍说纳西族人称小姑娘为“潘金妹”,称小伙子为“潘金哥”,类似于现在“美女帅哥”的称呼,实际上这是旅游开发后的叫法,纳西族民间并不这样称呼。因潘与胖同音,常有女游客误以为是说她胖而闷闷不乐,呵呵!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致与汉族相同,传统男子服饰以马帮时期的麻布马挂和皮大挂为主要特色,妇女则穿绣着七星、日、月的“披星戴月”服,代表勤劳。

    远离城区的纳西族大多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东巴教,接近藏区的纳西族居民大多信仰喇嘛教,而丽江城区的纳西居民受汉文化的影响一部分信仰佛教、道教等。由于封建社会时期对纳西族实行汉化政策的影响,加上历史上纳西族曾是茶马古道中汉藏贸易的中间商,汉族的主要节日像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在丽江纳西族也普遍流行。除此之外较大的节日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都比较流行的火把节,和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生日三朵节(也叫三多节)。除此之外的物资交流会有正月十五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清雍正年间,中央对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罢免世袭土司,改为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对纳西族实施汉文化的渗透,这期间从内地移民过来汉人不在少数,他们与纳西族通婚,共融共生,今日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他的血缘与汉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今天古城的纳西族除木姓、和姓外,李姓、王姓、杨姓等也都是大姓。他们大多是汉纳两族通婚的后裔。

    纳西族传统上有“女主外男主内”的风俗。女人出外劳作,男人在家“琴棋书画烟酒茶”,带孩子、养宠物、养花弄草、从事工艺创作等。丽江民间有句顺口溜“娶个纳西婆胜过十头骡”。在丽江,做男人是清闲的,但在历史上也有另外,至少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的组成几乎全是男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远走他乡,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回家团聚。今天这种“女主外男主内”习俗还在延续,比如说你在丽江坐出租车,司机的女性比例往往其他城市高很多,在田间劳作的也大多是妇女。但男子出去养家糊口的比例也在上升。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历史轨迹: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丽江(28张)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1、阿勒邱演员:秋瓷炫:故事女主角,身负满门被杀之仇,从小被舅舅西和命令,潜入木府,为的是有朝一日,跟西和里应外合陷木府于万劫不复之境地,以报全家被杀之仇。承受复仇压力,随时有丧命之险、内心却又渴望和平。阿勒秋还阴错阳差地和木府嫡长孙木增相爱,内心矛盾重重,化解仇恨成为木府当家女主人。“纳西女神”阿勒邱用她的宽容、善良和大爱,一次次的化解了险恶的阴谋和刻骨的仇恨,在危机中她与木增的爱情得到升华,从男女之爱转化为更为神圣的民族大爱。他们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大爱情怀赢得了木府内外的拥护,在“阴谋与爱情”的巅峰对决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对木府的治理得到了百姓的广泛称颂。

2、木增演员:朱晓渔:木府土司木旺的嫡长孙,木青的儿子,是木府的的19任土司,也是最伟大的土司,让丽江繁荣昌盛,受到丽江人民的爱戴,与阿勒邱真心相爱,却历尽坎坷。作为丽江人民爱戴的土司,他无疑是最伟大的土司,但是,他不可让人忍受的是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如此之轻,为了和心爱的姑娘阿勒邱结婚,选择了殉情,置丽江人民的将来于不顾;在得知爱妻阿勒邱已经死亡后,又一次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置木府的前途于不顾;在故事的结尾,阿勒邱病故,他终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人间。

3、木隆演员:于荣光:从小尚武,认为真正的英雄只会在刀山血海中诞生,他一直渴望军权,希望自己能成为木府未来道路的开拓者,木隆遭受西和的挑唆,又亲手逼死了哥哥木青,最终跪倒在自己侄子面前,从此忠心不二,效忠木增。这个人物既看重权力又重视亲情,他一直觊觎着土司之职,为此不惜与亲哥哥明争暗斗,但在怀疑阿爹是被人害死的之后,表现的又是那么的悲愤,一直暗中调查那个凶手。除了这两个性格外,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性格,那就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在怀疑大哥木青是害死阿爹的凶手之后,就为此而深信不疑,坚信自己的判断,却不知是手下西和的挑唆。

4、木青演员:吕良伟:木府土司木旺的长子,与和勇武的小儿子木隆相反,木青从小喜欢书画汉学,成天穿着汉人衣服读书作画。木青虽然看似足不出户,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计谋家,可每一次都因顾念兄弟之情手下留情。终其一生,木青贯彻了仁义礼信的观点,他是文弱的,却又是执着的,他是儿子木增的榜样。

5、《木府风云》是于荣光执导,秋瓷炫、朱晓渔、于荣光、吕良伟、潘虹等演员主演的民族古装影视剧。剧集讲述了明代云南纳西木氏土司在当地统治时期,木氏家族内部风云变幻的恩怨情仇。该剧是央视第一部收视率破2亿的电视剧。

游客从南门或者北门坡进古城,出行方便。 这边离古城中心近,附近好多新客栈。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茶马古道上有名的城镇之一,影视剧《一米阳光》、《木府风云》等都在此取过景。

附近好玩的景点:

木府、黑龙潭公园、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玉龙雪山。

1、 木府

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前纳西族土司木氏的王府,称得上是小型故宫。徐霞客曾叹曰:“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见古时木府的气派。现《木府风云》就在这里拍摄的,这将是来丽江的一个新理由。

2、 黑龙潭公园

丽江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在清道光年间建立,寺内供奉着普贤菩萨。根据清朝《光绪丽江府志》载:“普贤寺,在府城西门外。道光年间重新修建。”

3、 束河古镇

束河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总体来说比大研古镇安静古朴一些。束河比起大研更多了一份田园的安逸。束河分为老区和新区。老区指的是青龙桥以西和老四方街附近,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4、 白沙古镇

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玉,是丽江古城景区的一部分,是丽江土司木氏家族的发源地,最原生态的纳西村落。

5、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主峰的海拔虽然只有5596米,但至今没有人登顶过。

木增的妻子是阿勒邱。

简介:阿勒邱,丽江十九世土司木增的妻子,是纳西族人精明能干妇女的代名词,所有男人、女人所追求的优点她都具备。

传说:

关于“阿勒邱”的传说有很多种,以前的大研古镇里流传“阿勒邱”是一个漂亮、聪慧、勇敢、完美的纳西妇女,所有男人、女人所追求的优点她都具备,甚至连丽江白族都知道秀外慧中的“阿勒邱”。又说“阿勒邱”是木增之妻,她持家有道,教育子女有方,是纳西妇女的典范。还有一种可能是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阿勒邱”,只是因为地理区域和社会地位的原因而没有什么广泛的影响力,而以当时木氏土司作为丽江社会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来看,“阿勒邱”作为对木增之妻的赞誉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阿勒邱原是丽江坝漾西一带放猪的一个村姑,跟一般的乡下姑娘一样,她年轻的心向往着城里的生活,从小跟着大人进城赶街,路过木府雄伟壮观的忠义石牌坊,深不可知的木府建筑群对她来说是可望不可及,让生性好奇的阿勒邱产生无穷的想象。刚好有那么一次巧遇,跟木氏土司结下了一段姻缘,她做梦都想不到竟会入主这座富丽堂皇的宫室。

有一天,风和日丽,木增放下繁重的政务,来个“半日闲”,换了一身布衣到漾弓江湾垂钓,忽然天气骤变,眼看就要下雨,他收拾了鱼竿,来到附近一个村子里避雨,恰好阿勒邱也撵着几头猪回来。看见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口躲雨,她十分热情的请他到家中。家里的人在火塘边煮起浓浓的罐子茶,阿勒邱拿出瓜子、核桃等干果接待木增。城里人走后,阿勒邱生平第一次有了不眠之夜,在床上辗转翻侧,难以入睡,脑海中总是出现白天那个白净面孔的城里人,在火塘边上他跟家里的人问这问那的情景,和蔼的说话声像井水一样清爽……木增回到府中也总是忘不了,线条轮廓清晰得像山茶花一样的乡下姑娘,特别是那双天真无邪的眸子……从此只要天气晴朗,木增总要素装布履到漾西去找阿勒邱。鱼水相汇,过了一段时间,阿勒邱有了身孕。于是木增在蒙空一带置办了一所宅院,把阿勒邱安置在那里,又在狮子山背后用木栅栏围了一大片良田——阿丹科,让她的家人住在那里,还指派了先生教导阿勒邱读书识礼。冬去春来,一年很快过去了,阿勒邱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孩子满月后,木增明媒正娶,隆重的用八抬大轿把阿勒邱迎进木府。

阿勒邱天生丽质、秉性聪明贤德,进了木府,敬老携幼,家人仆役交口称赞;她勤劳能干,把家政料理得井井有条,成了木增的贤内助。岁月流逝,府里府外,人们一提到阿勒邱都有口皆碑。几百年后,人们逐渐淡忘了她的名分,她的美丽、聪明、勤劳贤惠逐渐成了赞誉纳西族妇女的代名词,其意义更加深远。

云南有着漫长的 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沉淀,是我国古城众多的省份之一,有大小古城30多个,从1982年开始,先后有6家古城被列为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其中有三座古城被公认为是云南保存最好的三座古城,这就是大理、丽江和建水。大理和丽江早已经是国内如雷贯耳、游人如织的著名古城,而建水却是鲜为人知的一个古城,这几年开始揭开神秘的面纱,三座古城都有着曾经的烟雨旧梦,路过,就别错过,在这流年时光里闲煮清茶,去发现藏在岁月里的无声之美。

有一种情怀叫云南古城,来过,便不曾离开。

一、丽江

丽江是这三座古城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也是中国大地上 名声最亮 的一个古城,没有之一。

丽江始建于南宋末年, 元朝 的时候置 丽江路 宣抚司,其实这时候的丽江就已经开始了土司制度,明代朱元璋掌权后,在丽江设军民府并赐土司木姓,那个年代的知府实际上就是 土司的家族世袭 ,土司的府邸就是今天在丽江看到的 木府

到了清代初期,丽江仍设军民府,还保留了土司的世袭制,但到了 雍正 执政后,实行 “改士归流” ,朝廷另派知府,土司制度开始土崩瓦解。

丽江的木氏土司历经了元、明、清三朝, 前后长达800年 ,这三个朝代也是丽江大发展时期,从木府的规模和建筑的精美程度也能够看出,最鼎盛的时候,木府占地有一百多亩,近百座建筑,是丽江的心脏所在。

丽江古城也是经历了这三个朝代的建设,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古城至今依然大片保持了 明清建筑特色 ,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 外拙内秀,玲珑清巧 ,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丽江古城内的西河水三面环流,古城里的街道和民居依西河而建,条条渠水与街巷民居相连,环绕着木府,形成了扇形的格局。

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的 美妙场景,所以说 水是丽江的灵魂 ,赋予了丽江的 灵性和生机

玩丽江,其实就是看高原上的小桥流水和纳西风格的古民居。

丽江的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的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价值和观赏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才是丽江的真正魅力所在。

四方街,丽江古城内最大的广场,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这里明清时代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秒,一场惨烈的 大地震袭击 了丽江,也让 丽江名扬世界

震后没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飞到丽江考察。幸运的是古城虽然遭受严重破坏,但格局未损,水系风貌、人文景观依然完好,次年,丽江就以填补了“ 平民文化的民居和古城遗产空白 ”的美誉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二十多年过去,从古城保护和 旅游 开发的角度,丽江是成功了。

今天的丽江古城内看似仍是 木楼青瓦 古街石巷 小桥流水 ,外面看还是曾经的丽江,但商业和 娱乐 化开发有些过度,原居民已经所剩无几,有 空壳化趋势 ,原有的 幽雅味道的烟火气几近消失。

曾经的丽江,木府还在,小桥流水还在,但已经差了不少当年的风情了。

今天的丽江 旅游 仍然是云南 旅游 的支柱,但支撑丽江 旅游 的不仅是古城,还有 丽江古城周围 美丽的风景。

束河古城 ,一个十几年前的丽江。

束河是离丽江几公里远的一个古城,跟丽江有几分相似,但更 宁静幽雅 ,建议白天玩丽江,晚上住束河。

玉龙雪山 ,一个在丽江就可以看到的雪山,说是雪山,其实是由13座山连在一起的群山,主峰叫做扇子陡,海拔5596米。

这是在中国 知名度很高 的一个雪山,其实就是名气大,谈不上怎么美,更不用拿它和梅里雪山比,就是在川西随便拿一个雪山出来,都比这个雪山漂亮。

玉龙雪山 距离丽江市区有15公里的距离,上山的费用不低,还有高反,如果要去的话,推荐去看半山腰的蓝月谷,这个景点的景色很美。

其实在开车去雪嵩村的路上,一直都能看到玉龙雪山,远距离看视野无遮无挡的,感觉还是比较壮观。

雪嵩村 ,玉龙雪山山脚下的一个古村落,全村都是用那种带有褐色的石头砌成的房子,非常有味道的一个小村子

鼎鼎大名的 美国探险家洛克 在这里住了二十年,洛克就是那个发现稻城亚丁,被称为纳西学之父的那个美国人,现在这里还有他的故居可参观。

虎跳峡 ,距离丽江70多公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是大峡谷的第二名,夏天水量大的时候非常震撼, 旅游 设施好,值得一游。

泸沽湖

丽江附近最漂亮的一个地方,除了西藏和川西以外中国最漂亮的高山湖泊,一个有浪漫情怀的地方。

丽江 美食 种类还是挺多的,比如米灌肠、铜锅牛肉、纳西烤肉、土鸡米线,汽锅鸡、水性杨花菜、风花雪月酒等。推荐黑山羊。

二、大理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 737年 ,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建立 南诏国 ,都城建在太和城,就是位于今天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的 太和村 ,是古南诏国早期的都城,后移都于羊苴咩城(现在的遗址位于 苍山中和峰、龙泉峰 下),从公元779年到1253年,羊苴咩城一直是南诏国、大理国的国都,这时候的大理是云南的中心城市,直到公元 1253年 忽必烈灭了大理国 后,云南的中心才开始转移到了昆明。

1381年,明军攻占元朝占据的大理,设大理府并构筑了新的府城,这就是今天的大理古城。

每一个去过大理的人,无不被这里 独特的地理环境 所震撼,大理古城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真是占尽了天下的好风水。

现在的大理古城仍然是 明朝初建时候的格局 ,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有八条街巷,城市呈一个 棋盘式的布局

大理古城与小桥流水的丽江有着很不一样的 气质 ,少了些小家碧玉,但更多了 王者大气

大理古城有王者之气,也不乏小资情调,白天雅致娴静,夜晚繁华似火。

这是一个需要 静下心来,慢慢体验 的古城,适合慢节奏的懒散悠闲地闲逛,这里的人文气息浓厚,没有过度的商业化开发,甚至感到做生意的人都比较佛系。路两边是带着岁月痕迹的房屋,蜿蜒曲直的小弄堂,墙头绵延的青瓦显得格外有古韵。

大理古城是 中国最具风情 的一个古城,其风情更来自于 周围的山水之美

风花雪月 是中国的一句古成语,到了大理这里,就成了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观。

大理的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每年春天的时候,这里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

下关则是大理的一个山口, 清风徐来,舒爽惬意 ,人称“下关风”。

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在大理境内,每年冬春季节,这里的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 苍山雪”。

古城边上的洱海风光无限,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称 “洱海月 ”,这四大景观也代表了大理的风光精华,特别是苍山和洱海。

自驾开车的话,可以开车到苍洱大道去转转,背后是皑皑白雪的苍山,下面的洱海如璀璨的宝石。

崇圣寺三塔 ,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

大理大学 ,一个有眼光的大学,在这选择做校址,一个远眺洱海的绝佳地点。

环海西路看洱海,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环洱海骑行,海天一色,给人宁静悠远的感受。

喜洲古镇, 喜洲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

海舌生态公园, 海舌本身受到涨潮落潮的影响,低潮期能露出来,高潮期会被淹着,但是提供了一处与洱海亲密接触的地方。打卡点:夫妻树、枯树、浅滩。

双廊古镇,一个极富风情的古镇, 在著名的白凳子附近找个海景客栈住上一晚,拍几张风光大片。

小普陀, 洱海中一个袖珍小岛,遥望苍山洱海,吹着海风,观红嘴鸥自由自在的飞翔,心情无比惬意放松。

白族天主教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中式白族天主教堂,很具有代表性。

大理 美食

喜洲粑粑,外皮香酥里面绵软。

腊排骨 ,白族本地特色菜。

汽锅鸡,古城里面靠南边,有一家店的汽锅鸡、松毛烤鸭都很好吃。

三、建水古城

和大理、丽江比起来, 建水很低调 1994年 就被列为云南的6个 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然很多人知道有丽江、大理,却不知有建水,殊不知在明清时期,便有“金临安,银大理”的说法。

建水,古代被称为“临安” ,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 南诏国 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 惠历城 ,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明代仍称建水州,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至今已有 1200多年的 历史

建水古城是一个有 深厚 历史 底蕴和文化传承 的古城,据说当年 云南科举考试 ,中榜者临安府人士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有 “临半榜” 之称。

走进这座千年古城, 历史 的 斑驳印迹 随处可见,可以用遍地是文物来形容,到处充满了浓郁的 历史 气息。古城内现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余座,从大气恢弘的朝阳楼、国内规模第三大的文庙、典雅秀美的朱家花园、十七孔桥、原生态村落团山村,还有遍布古城至今仍然使用的古井以及随处可见的紫陶工艺坊,每个都历经沧桑,彰显着建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让人很难想到在云南还有保留这么好的一座古城。

建水古城在南诏国初建的时候为土城,明朝时扩建为砖城,南北西三城楼后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现在唯有 东门朝阳楼 仍存,屹立 六百年 不倒。

朱家花园 是建水县古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朱家花园素有“滇南大观园”之称,是晚清士绅朱伟清兄弟建造的一座宅邸和祠堂,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处处展示古建筑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文庙 已有700多年的 历史 。它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北京的孔庙。

团山村 ,它不仅是云南最精致的古民居群,而且是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双龙桥 是中国现存的10座大型石拱桥之一。

建水小火车 ,建立在米轨的基础上,现在已成为一种新的 旅游 景观。

古井 是建水古城的文化符号,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各种古井,有单眼、双眼、多眼之分,有一些古井已经干涸,但更多的古井水质清澈甘甜,还在养育着这里的人们。甚至有人大老远跑来,专门到古城看古井。

这种古井密度在国内极为罕见。古井,在古代意义重大,条条深深的勒痕,无声地述说着逝去的悠悠岁月。

舌尖上的建水 。建水古城是一个 美食 天堂,特别著名的就是建水的烧豆腐,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在古城的西门外有一口大水井,也是一个古井,都说这口井做的豆腐尤其好吃。

除了烧豆腐,这里的过桥米线,汽锅鸡,哈尼牛杂,草芽,狮子饼等都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有一种说法,说建水是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

建水,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城。

和许多古城的喧嚣和商业化相比,今天建水古城仍然低调,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没有走过度商业开发的路子,但古城的人们并没有与时代脱节,过着与时俱进的生活,这里既有现代的商铺,也有着烟火气十足的市井生活,千年古韵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散去,反而像一壶醇厚老酒一样,历久弥香,散发着时光的味道,这才是一个中国古镇应该有的样子。

《木府风云》原型是明代云南纳西木氏土司在当地统治时期,木氏家族内部腥风血雨的争权夺势和权力更迭的的恩怨情仇。

木府家族的女当家人也是血刃仇敌阿勒邱,身负家仇潜伏木家二十年,心机城府极重,却褪不去天生的善良纯真。与木家嫡孙木增相爱不能相约殉情,却在最后一刻悬崖勒马救人性命。

经历重重磨难嫁给爱人木增后忍辱负重与各色势力人物斡旋暗斗,带领木家突围困境,最终获得信任和尊重,化解仇恨成为木府当家女主人,书写了一段传奇女子的情仇爱恨故事。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阿勒邱:演员 秋瓷炫

事女主角,身负满门被杀之仇,从小被舅舅西和命令,潜入木府,为的是有朝一日,跟西和里应外合陷木府于万劫不复之境地,以报全家被杀之仇。承受复仇压力,随时有丧命之险、内心却又渴望和平。

阿勒秋还阴错阳差地和木府嫡长孙木增相爱,内心矛盾重重,化解仇恨成为木府当家女主人。“纳西女神”阿勒邱用她的宽容、善良和大爱,一次次的化解了险恶的阴谋和刻骨的仇恨,在危机中她与木增的爱情得到升华,从男女之爱转化为更为神圣的民族大爱。

他们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大爱情怀赢得了木府内外的拥护,在“阴谋与爱情”的巅峰对决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对木府的治理得到了百姓的广泛称颂。

木增:演员 朱晓渔

木府土司木旺的嫡长孙,木青的儿子,是木府的的19任土司,也是最伟大的土司,让丽江繁荣昌盛,受到丽江人民的爱戴,与阿勒邱真心相爱,却历尽坎坷。作为丽江人民爱戴的土司,他无疑是最伟大的土司。

但是,他不可让人忍受的是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如此之轻,为了和心爱的姑娘阿勒邱结婚,选择了殉情,置丽江人民的将来于不顾;在得知爱妻阿勒邱已经死亡后,又一次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置木府的前途于不顾;在故事的结尾,阿勒邱病故,他终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人间。

中国人文文化——丽江古城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

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

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

纳西族风俗文化简介:   纳西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目前世界上仍在唯一使用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