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子孙后代是哪样的结局,现在过的如何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李鸿章的子孙后代是哪样的结局,现在过的如何了?,第1张

李鸿章,这个名字,似乎自带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清朝的支柱,因为他建立起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的***,也有人认为他是民族的罪人,因为晚清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似乎上面都有他的名字,不过无论褒也好,贬也罢,李鸿章都能称得上晚清名臣。

李鸿章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登科,由于知晓曾国藩的能耐,李文安就让自己的儿子李鸿章拜其为师。

在当时李家和曾家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比如说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的儿子就娶了曾国藩次子的女儿,再比如说李鸿章大哥的女儿,就嫁给了曾国藩女儿的儿子。

这种情况如果出现的在早几个朝代,那是绝对让皇帝睡不着的关系,不过到了晚清时期,似乎所有的不合理都变为合理。

而正是由于曾国藩的教导,李鸿章在政坛上的崛起,也成为了无可避免之势。

正值西方列强入侵之际,李鸿章似乎正是被时运选中之人,他先后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决定清政府走向的大事。

后来又代表清政府在列强的逼迫下,签订了一些列的不平等条约,也正是这些条约成为了李鸿章一生无法抹去的“伤”,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李鸿章有不签的选择吗?

答案是没有。

李鸿章的功与过,我们暂且先放一边,重点来看看他的后代,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现在过得怎么样?

李鸿章一生共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是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李经溥、李经璹(李菊耦)。

(一)外交大臣李经方。

李经方其实并不是李鸿章的儿子,而是李鸿章六弟的儿子,后来过继给李鸿章,成为了李鸿章的长子,他在李鸿章的影响下,对于政治上的外交事宜也颇有能力。

他曾出使过英国、日本和美国,这份履历可以说是相当精彩,而李鸿章被行刺后,李经方就全权接下了李鸿章的“重担”,议订了《马关条约》,可以说李鸿章很多的事迹后面,都有李经方的影子。

不过李经方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列强长期把持的邮政业务,给“谈”了回来,李经方也光荣的登上了清政府第一任邮政总局的局长,后来在辛亥革命后,李经方被罢官。

后来致力于管理李氏的宗族,沉寂了许久,而当张勋复辟时,李经方立即跳出来大肆鼓吹,不过张勋的复辟失败了,此后李经方彻底沉寂了,直到病死。

不过要格外说下的是,李经方一生娶了8个妻子,其中还有两个是外国人,可以说,李经方这一生那是相当精彩。

(二)诗人李经述。

李经述是李鸿章的二儿子,如果按照血缘来算的话,他是李鸿章实际的长子,李经述生平的事迹比起大哥李经方来说,那简直不值一提,一生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大事。

如果非要找出他比李经方强的地方,那就是李经述很孝顺,据说李经述的死,是源自于李鸿章逝世后过度悲伤,不久后吞金而死,合肥著名的孝子坊,就是为李经述而建的。

此外,李经述在文采方面十分突出,即使称其为诗人也不为过,但是李经述生前很是内向,他写的诗从不向外人展示,以至于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到了死后才被人们熟知。

李经述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澹园日记》,这本著作至今还保留在李经述后人的手里,有作品传世,这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或许是最大的欣慰。

(三)古玩收藏家李经迈。

李经迈和大哥李经方一样,曾在外交上做过些事,他曾出使过奥地利,是清朝最年轻的外交官,后来清朝向英国借款,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经李经迈的手,后来他亦和大哥一样,参与了张勋复辟的事件,张勋垮台后,他回到了上海。

说起李经迈就不得不说他的收藏,因为他绝对是收藏界的发烧友,家里的奇珍异宝,那是数不胜数,不过这些都是李经迈靠自己的本事收藏的。

李鸿章死后,兄弟们自然要分财产,可是李经迈是李鸿章最小的儿子,还是侧室生的,李家人那是绝对不会高看他一眼的,所以分给李经迈的,都是一些看似不值钱的股票。

李经迈倒也不计较,因为他有经商的天赋,这些不值钱的股票在他的手里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钱,后来李经迈又跻身房地产,赚得盘满钵满,也成为了三兄弟中最为富有,生活的最为滋润的一个,后来病逝,也算有个好结局。

(四)李经溥和李经璹。

李鸿章的这两个女儿,其中李经溥的名气并不大,史料中对她的记载也比较少,据说是嫁到了宜兴任家,她的丈夫比她小六岁,但是这是因为年龄问题,导致了其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

李经璹,小名叫做李菊耦,她的名气可要大多了,她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嫁给了比自己大20多岁的张佩纶,并且张佩纶已经有了两位妻子,不过在李鸿章的认可下,李菊耦还是嫁给了他。

由于年龄悬殊,张佩纶在56岁的时候就去阎王爷那报了道,而李菊耦并未改嫁,继续抚养着和张佩纶所生一儿一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菊耦的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张爱玲的才气我们无需多说,曾一度成为上世纪40年代,最红的女作家。

如今李鸿章的后代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开枝散叶,其中也有些后代还很有名气,不过李氏后人最为出名的并不是李鸿章的直系后代,而是他的两个弟弟李鹤章和李昭庆的后代。

其中李鹤章的五世孙李道增,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首任院长,李昭庆的第四代孙,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这三兄弟长期居住在国外,是超级低调的亿万富翁。

李鸿章家族除了有像李道增这样的学术大佬,还不乏很多有实力的后代。现在就来聊聊李家那三个亿万富翁,他们都是李鸿章六弟的第四代孙,如今定居在国外,虽然手握亿万家产,但他们从不宣扬自己家族历史和高贵出身。

李氏后裔已经遍布海内外,当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相信李鸿章也能含笑九泉了。

李鸿章在大陆有后人还有一位商业大咖是李家曙:

他于1927年出生,毕业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一毕业他就想创业,但是创业这条道路是非常蜿蜒曲折的,初期时候的他什么杂活都干过,去内地的时候只带了母亲给他的一个金戒指。

他在香港和新加坡都干过,在银行业、纺织业、采矿业都曾涉猎过,甚至还跑到原始森林里去采钨铁矿,反正就是什么挣钱他就去做什么,可以说非常有经商头脑。

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闯出一片大天地,终于成为新加坡家喻户晓的大富豪,他的海外创业史还被调侃是中国华人闯荡世界的典范。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人或事,都有着多面性,因此,想要评判一个人,评判一件事,也都要从多角度去分析。如果给中国历史上具有争议的人物们列出一个排行榜的话,今天珢伊要向大家分享的这位人物恐怕要榜上有名了,他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

说到李鸿章,他的是非功过,可以说是非常有争议的。其中一大争论点,就是他的财产问题。在许多人眼中,李鸿章几乎是一个能与和珅相比的大贪官。那么李鸿章究竟有多少家才呢?他的财富又算不算“富可敌国”呢?今天就由珢伊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鸿章的一生分析一下吧。

这其实是一幅对联中的一部分。这副对联讲的其实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和翁同龢二人,而其中上联所讲正是李鸿章。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是晚清重臣。虽然民清时期都已不再设宰相一职,但从李鸿章的权势地位来看,以宰相称呼并不算过。

对于李鸿章究竟有多少家财,历史上一直都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认为李鸿章有四千万私家财产留给子孙。这种说法来自于李鸿章较为亲近的人之一,

我国历史第一位留学生——容闳。

第二种,认为李鸿章“富甲天下”,大约家产有百万金之多。这种说法来自于梁启超,这位与李鸿章同时代的人,对于他的评价算是最为中肯的了。

第三种,认为李鸿章家产超过千万,其家族私财也达千万余元。这种说法也同样来自于梁启超。

以上这三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最为可信呢?在判断这三种说法可信度之前,我们要明确分清李鸿章的财产和李鸿章家族的财产。因为李鸿章家族十分庞大,综合财产更是无法估量,因此我们不将其算入李鸿章的财产。

首先,李鸿章的儿子李京峰曾留下过一份财产遗嘱,根据里边的内容换算一下,所包含总资产大概在100万两白银左右,那么四个儿子加起来,估计李鸿章的总资产就要达到四百万两白银了。因此,容闳的说法相对合理。

在清末那一商品比土地更加贵重的年代,通过其房产估算的财富总值,怕是与实际相比颇多一些了。但即使这样,根据清代官员俸禄的规定来看,这笔巨大的收入也肯定不是合法的。那么这笔收入到底从何而来呢?细细探究会发现,这一切的开始都来源于清代开创的一个独特法令——养廉银。即通过在合法范围内给予各级官吏巨额收入,抑制他们的贪腐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十分有用,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清廷官员们对于钱财的贪婪程度,在清末时代变本加厉,家财也就越贪越多了。

李鸿章,虽然贪得的钱财确实很多,但是在当时的清廷却不足以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放在现代已是巨贪的李鸿章,在当时的晚清却没那么严重,可想而知,当时的清政府到底有多么腐败。

以史为鉴,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人,我们应积极响应号召,杜绝贪腐风气,勤恳做事,为国效力!

一个弃婴

李鸿章的爷爷是安徽合肥的农民,家有几十亩薄田,可算有产。李家爷爷还会些医术,行医治病,因此日子较平常农家好过。

一年冬天,李爷爷行医回家,听到路边有婴儿哭泣,李爷爷动了恻隐之心,回过头一看究竟。弃婴是个女婴,正在出天花,那年代是要命的病,而且会传染。李爷爷宅心仁厚,把弃婴抱回家,治好了她的天花,并决心留下养大。

这女孩正是李鸿章的母亲。

也不知父母是谁,女孩就随李家姓李。女孩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小小年纪就只知道干活,由于没有母亲,也没人给她缠足,十几岁了,长着一双天足,而且出天花落下麻脸,非常丑陋。这样的女子很难嫁人,李家并没嫌弃,还是把她留在家里。左邻右舍都笑话这个长一脸麻子和一双大脚的女孩,但女孩并不放在心里,只知道干活。

又是一年冬天,女孩太累了,倒在灶堂口睡着了,李家的男孩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了女孩身上,这一幕让李鸿章的爷爷看到了,李爷爷当下有了想法。

等两个孩子到了适婚年龄,李爷爷作主让儿子和女孩成亲了。谁也没料到,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李家的命运,让李家从此富贵无比。

“好女人旺三代。”李鸿章的母亲旺家、旺夫,李家的改变从这场婚事之后一一应验。李家的儿子李文安天资平平,8岁开始读书,到了13岁,同龄人考上秀才了,他才读完四书和毛诗,连年考试,年年不中。娶了李氏之后,突然一路顺风,21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37岁考上了进士,到刑部任职后,仕途一路顺畅。

李鸿章的母亲一口气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李家开枝从此散叶、人丁兴旺。

李文安考中进士,外出做官,李鸿章母亲承担了全部家族重担。她操持家务、下田干活,都是一把好手,家中一切事务皆由她“尺布寸缕,拮据经营”。教育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李母身上,良好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李母,虽然没读过书,但非常有智慧,不断告诫子女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子女人低调谨慎、勤勉躬谦,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她把6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李家出了2个总督,4个一品大夫。两个女儿,大女儿嫁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二女儿嫁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都嫁得十分风光。6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这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梁启超(把9个子女全部培养成才)能和她的家教相媲美外,似乎不多。

有一年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北调京畿,任直隶总督,留下的湖广总督职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李母住在儿子李鸿章的湖广总督署内,走了一个总督是她儿子,新来一个总督还是她的儿子,总督换了,总督的母亲还是原来的。总督府衙役们说:“走了个李总督,来了个李总督,原来的总督叫老太太娘,新来的总督还叫老太太娘,总督换了,总督娘不换。”其福份真是人人仰之,无以复加。

此后两个总督又有过几次这样的“换防”,老太太仍是“他们换他们的防,不关我事”。

李家门庭荣耀,儿子女婿比赛升迁,周围人羡慕不已。

李老太太前半生操持家务,抚养孩子,非常辛劳,养出好儿女,这让她晚年的福气深厚,享尽荣华富贵,屡受皇恩。75岁生日的时候,光绪皇帝专门颁布褒奖谕旨,谕旨大意是说:直隶总督大学士李鸿章和湖广总督李瀚章的母亲已经快80高寿了,特意施与她恩惠,赏赐她皇帝亲笔题写的“松筠益寿”的匾额一面,三个紫檀,镶有玉的如意一柄,两匹大卷的旗袍布料,还有大卷的八丝缎袍布料两匹。

1882年,李太太以83岁高龄去世,光绪帝给了许多赏赐和荣誉,又下了一道谕旨,让沿途官员妥善照料。装灵柩的大船从汉口顺江而下,一路上所有官员都跪拜送行,以表敬重。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臣。”“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李鸿章、李瀚章兄弟都去世几年后,清朝又追封李鸿章的母亲为一品夫人,晋封为一品伯夫人,晋赠一品侯夫人。说明清庭仍怀念着她,感情是真挚的。

看来人还是要积德行善。李鸿章爷爷收养女弃婴,积累了这么大的福报。

晚清重臣李鸿章出身并不显贵,他小的时候,家中没什么钱,甚至需要借钱度日。其父李文安,虽然入仕做过京官,但所得还是有限。可到了李鸿章这一代,李家却一跃为当地首富,他本人更是有了"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那么,李鸿章及其家族到底多有钱

01、李鸿章家族有多少钱?

对这个问题,当时人说法不一。梁启超说他的家财有数百万。与李鸿章有过合作关系的容闳说他"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清末费行简说李鸿章"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私财又千余万。"那么,李鸿章及其家族到底有多少家产,它们是从何而来呢?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只要一个人发达了,就会想着买田置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李氏家族有田产二百五十多万亩。而实际上呢?李鸿章六兄弟里,田产最多的是李蕴章,即使他这一支的田产总数也没有超过十万亩。李鸿章至多有田六万亩。所以,这显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当然,仅凭这些地产,李鸿章至少也有百万身家了。

田产以外,李鸿章家族还在合肥老家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庄园府邸。芜湖水运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在政策扶持下,很快成为人烟繁盛的商业中心。李鸿章长子见到有利可图,就率先在此购置产业。他之后,李鸿章次子经述、四子经迈、六弟昭庆均购置了大量房产。

不夸张地说,芜湖的老市区,绝大部分都曾属于李氏家族。即使到了解放后,李经方后人还有地产276幢。此外,李鸿章至少在上海有一套"价值四万五千银的中西合璧房产,"南京扬州各有两套房子,安庆、桐城也各有四处产业。这些房产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除了田地、房产这些不动产,李鸿章还有大量的动产。李鸿章作为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中国通商银行等洋务企业的创办者,他在这些新式企业都持有股份。每年起码有上百万的收入。梁启超说李鸿章的家产超过百万,应该仅仅是计算了他的股息收入。

所以,结合动产和不动产收入,李鸿章的家产最保守估计,起码有一千余万。如果再算上他兄弟子侄的财富,肯定不止这个数字。

02、李鸿章的钱是哪里来的

在清末,一个掌握实权的官员要想富起来简直易如反掌。因为他可以通过所谓陋规,收受大量财富。陋规,其本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通过收取朝廷明文规定以外的赋税,地方官员得以弥补各项财政用度的不足。陋规收多少,伸缩性极大,完全取决于官员的个人的天理良心(否则就不叫陋规了),因此不少操守不严的官员借机都借此大赚一笔。

李鸿章师从曾国藩,为人处世多受其影响。不过,和老师曾国藩不一样,李鸿章重利害甚于是非,重功名利禄甚于人格操守。他就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董子(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语,立论太高。

"所以,在创建淮军时,李鸿章公然招降纳叛,所用之人,多为贪图名利之徒。加上粮饷不足,淮军将士大多姐掠过老百姓。对此,李鸿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淮军将领多为安徽子弟,随他出征,东奔西跑,理应享受荣华富贵,而正是有了他的姑息纵容,一批淮军将领如,刘铭传、张树声、周盛传、卫汝贵、周馥、唐殿奎、涂宗瀛等,都发了大财。刘铭传就在自己的宗谱里说:"子弟有随军从事者,多名成业就,家室一新。"

李鸿章手下的将领尚且如此,何况是李鸿章呢。

除了收取下属的孝敬,李鸿章还提供入股洋务企业大获其利。作为洋务重臣,李鸿章创办了诸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对推动工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这些企业在创办之初,成本核算往往不严,这样一来,就有了贪腐滋生的土壤。盛宣怀是他办洋务的得力干将,此人利用管理漏洞,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为了寻求保护,他向李鸿章送了不少干股,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来源。李鸿章死后,其子李经述曾担任招商局总办,经述死后,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欲出任协理。虽然最终清政府没有承认,但也可见李氏家族的势力之大。

此外,李鸿章还收外国人的钱。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御史们弹劾李鸿章主和误国,理由之一是李鸿章在日本有大量财产,所以不愿与日失和。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同样收过不少礼品。为签订《中俄密约》,俄国沙皇就馈赠了他三十万卢布。

03、总结:富豪李鸿章的私生活

拥有巨额财富的李鸿章,生活自然差不到哪去。他喜欢排场,讲究气派,这在为女儿操办婚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李鸿章有一女,名李菊耦,他把女儿许配给了张佩纶----此人就是张爱玲的祖父。在嫁入张家时,她带来了大笔嫁妆。

两人结婚一段时间后,来到南京定居。在南京,他们买下了原先属于靖逆侯张勇的府第。这可是一座豪宅,厅堂不算,还有楼房三幢,外加一个大花园。后来,这所房子后来被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看中,购作立法院办公使用,足见其宽敞。而张佩纶是个清流,购置这样的豪宅,费用无疑来自李菊耦的嫁妆。

李鸿章还将上海、青岛,等地的部分房产分给了李菊耦。而这,还只是李菊耦从娘家带来陪嫁的一小部分。李菊耦的陪嫁中还有土地。张爱玲回忆,张家以前也是有田产、有佃户的。除了房产、土地,李菊耦还从娘家带来各种珍奇古玩。

正是有了这笔钱,张爱玲父亲虽不成器,但她依然能过锦衣玉食的日子。直到建国后,她们家还有几栋房子没卖完,还有不少古董可以换钱。而这些养活两代闲人的财富,对于李鸿章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李鸿章的子孙后代是哪样的结局,现在过的如何了?

李鸿章,这个名字,似乎自带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清朝的支柱,因为他建立起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的***,也有人认为他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