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氏的历史和现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关于朱氏的历史和现状,第1张

当代朱姓的分布频率

朱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达到6.4人以上,有的地区最高达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1,朱姓人口大约161万;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4,朱姓人口大约283万;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1,朱姓人口大约767万;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5.4,朱姓人口大约301万。

朱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朱姓在华东地区的长江三角洲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广东珠江三角洲、云南昆明地区,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区高达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广东大部、云南大部、黑龙江东部和西北,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2;在青海湖以东的其他地区、新疆西北,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2.8;其他地区,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5。

血型分布特征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97万,占32.9;A型437万,占28.9;B型440万,占29.1;AB型138万,占9.1。朱姓总人口1 512万。

江苏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区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3,朱姓220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14.6。其中O型76万,A型66万,B型59万,AB型19万。

苏浙皖其他地区、冀鲁豫、川鄂湘赣、闽粤、滇中北、黔北、甘南、青东南、宁夏、陕南、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3,朱姓991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万,A型287万,B型289万,AB型90万。

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1.1,朱姓301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19.9。其中O型96万,A型84万,B型92万,AB型29万。

朱亮——下相(现江苏宿迁)人,天赋异能,降生之日平息20余日暴雨。天空大亮,故名亮。能通过意志力改变事物最终结果。与宣氏奇才宣力井一见如故,一同隐居于项王故里共探大宇宙之奥秘。

一朱姓是当今中国第十四大姓,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二。朱姓原作邾姓,出自曹姓。其祖先曹挟,是古帝颛项的后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国。因为邾国比较弱小,就依附于强大的鲁国。到战国时期,邾国被楚国灭掉,邾国的王室成员逃到沛,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又把“邾”的右半边去掉,就成了朱姓。 发展和演变:朱姓也有另外一个起源,是说帝舜时有一个大臣叫朱虎的,他的子孙也以朱为姓。虽然这一支的时间比较早,但朱虎的后代却没有资料可以查证。朱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沛县,丹阳,吴郡,钱塘,谯郡,义阳,太康,洛阳,长沙,南康,吉安,建阳,庐陵等。朱姓名人,尚有朱子清、朱子谦等。

问题一:尧的后代姓什么 据史料记载,尧的子孙后代形成了祁、尧、刘、唐、杜、范、随、傅、资、士等五十多个姓氏。这些姓氏得姓时间、原因虽然不同,但追根溯源都与帝尧一脉相承。

尧生十子:1监明、2丹朱、3开明字符暄、4启明字遥纯、5胤明字应君、6觉明字顺曜、7卧明字洪祺陶姓始祖、8晦明字来铣、9源明字资、10卢F字少康。生二女适于舜曰娥皇、女英居于渭水河边。

长子监明:《尚书中候》载:“尧之长子监明早逝,不得立,监明之子式封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嗣。”监明受封于河北刘邑,早逝无子,源明长子式承嗣曰刘式。

次子丹朱:次子朱因生于丹陵故名曰丹朱,首封于长子(山西长子县),而后受封于丹渊,故长子曰丹陵,虞舜时又被封于房,次子陵故名曰房陵。丹朱造反,次子房陵迁徒留国,现留国(徐州)故址附近留存有房村、房家庄等古村落。

三子开明:又名元暄,受封于大节(洛阳)故号大节,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为湛氏开基鼻祖。

四子启明:受封于遥邑,今山西平遥,故名遥纯,后裔部分被赐为张姓。

五子胤明:字应君,受封于平阳府唐邑,应承先君帝尧之都,故名曰应君。为唐姓开姓之始祖也。

六子觉明:字顺曜,被受封于顺邑(辽宁抚顺)故名曰顺曜。

七子卧明:字洪祺,封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官居陶正,分管烧陶器的陶窑,故为陶姓之开基始祖。

八子晦明:字来铣,受封于蜀江耒阳,撅山劈石,开拓耕田,故名曰来铣。后改封他邑,不详。

九子源明:名资,《沛县志》载:丹朱庶弟九其封于留国(微山岛西南二十五里)者为留氏,注(路史国名纪)。故长子取名曰留式,后长兄监明早逝,留式承嗣监明之基业,迁徒河北刘邑名曰刘式,为刘姓开姓之始祖。《资州直隶州志》载:尧九子资助禹治梁州沱江水,资劈开玉垒山往东分流沱江,又凿宽金堂峡,南下驻节天台山,指挥全流域河工,《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资因治水有功被受封于治水之邑曰资邑,次子资子袭封资邑,曰资国,当时内涝成灾,资子而后下南疆(今泰国耒州府)治永河之水排涝,故取名曰永河。《耒阳资姓族谱》载:“资子为资姓开姓之始祖”。

十子少康:字卢F,为冶炼铸造铜器之官,首封于铜山之邑,故取名曰卢F。

问题二:尧舜禹中的尧是不是唐尧帝 是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福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问题三:尧帝姓陶唐氏,名放勋。那他叫陶唐放勋?如题 谢谢了 唐尧, 姓伊祁 , 名放勋 , 史称唐尧。公元前 2377 年农历二月初二 , 在唐地伊祁山 诞生 , 随其母在庆都山一带度过幼年生活。 15 岁时在唐县封山下受封为唐 侯。 20 岁时 , 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 位于他 , 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 , 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 , 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 , 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 , 定都平阳 。唐尧在帝位 70 年 ,90 岁禅让于舜 ,118 岁时去世。

问题四:朱氏的姓氏的来源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4大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朱姓在百家姓中排列第十七位(“朱” 秦 尤 许)。[1]

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朱(zhū)姓源出有:

源流一

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源流二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源流三

源于祁姓,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的嫡传后裔。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峤极,峤极生帝喾。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大圣人大贤君,他统治的时代是中国理想时代的最完美代表。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为妻,生了十个儿子。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迹见载于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和《世本》、《庄子》、《六韬》、《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等多种正史和子书。氏书与正史记载,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为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丹朱后裔朱氏成员,在当年舜败丹朱于丹浦后,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不但把始祖丹朱的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的记载。

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源流四

源于朱氏族,出自远古帝喾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虎,亦称朱彪,又名伯虎,是远古舜帝时代的大臣,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朱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据文献记载,朱虎是帝喾高辛氏统治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属于当时的“八元”之一。

朱虎的后裔源远流长,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最为古老的一支,皆尊显祖朱虎为朱氏为得姓始祖。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历史上姓氏学家们的认同,在经典姓氏史籍《元和姓纂》中,就记载有“朱……一云舜臣朱彪(读作hǔ)之后”的记载。此后,如《姓氏急就篇》、《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均记载朱氏族人中有一部分是出自朱虎后裔。

源流五

源于子姓,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宋微子是商王纣的庶兄,是宋国的开国君主。春秋时期,宋国被诸侯联手所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安徽砀山),改宋氏为朱氏,是为江苏朱氏。在今日朱氏大家族中,还有一支著名的子姓朱氏。这一>>

问题五:中国百家姓中哪些姓氏是大姓,这里面有哪些传说故事?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王姓的传说:

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曾经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弃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古公父便率领部族从豳(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宣浮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父的孙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不断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进入商都的仪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把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不知过了几代,毕公高的后代们失去了封爵和封地,变成了平民,有的还跑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只有他们因地而改的姓氏――毕。在春秋中期的时候,毕公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来到了晋国,再一次使毕公高这一支姬姓家族兴旺起来。当时晋国正是晋献公在位,毕万在晋献公手下当差。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

问题六:朱姓的来历是什么 30分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4大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朱姓在百家姓中排列第十七位(“朱” 秦 尤 许)。[1]

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朱(zhū)姓源出有:

源流一

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源流二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源流三

源于祁姓,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的嫡传后裔。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峤极,峤极生帝喾。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大圣人大贤君,他统治的时代是中国理想时代的最完美代表。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为妻,生了十个儿子。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迹见载于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和《世本》、《庄子》、《六韬》、《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等多种正史和子书。氏书与正史记载,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为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丹朱后裔朱氏成员,在当年舜败丹朱于丹浦后,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不但把始祖丹朱的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的记载。

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源流四

源于朱氏族,出自远古帝喾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虎,亦称朱彪,又名伯虎,是远古舜帝时代的大臣,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朱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据文献记载,朱虎是帝喾高辛氏统治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属于当时的“八元”之一。

朱虎的后裔源远流长,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最为古老的一支,皆尊显祖朱虎为朱氏为得姓始祖。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历史上姓氏学家们的认同,在经典姓氏史籍《元和姓纂》中,就记载有“朱……一云舜臣朱彪(读作hǔ)之后”的记载。此后,如《姓氏急就篇》、《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均记载朱氏族人中有一部分是出自朱虎后裔。

源流五

源于子姓,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宋微子是商王纣的庶兄,是宋国的开国君主。春秋时期,宋国被诸侯联手所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安徽砀山),改宋氏为朱氏,是为江苏朱氏。在今日朱氏大家族中,还有一支著名的子姓朱氏。这一>>

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

朱姓汉字演变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喾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得姓始祖

朱挟、朱兴镜、朱振等为得姓始祖。

1、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2、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 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3、《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4、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朱姓本姓邾。那么朱姓的前身为什么姓邾呢?"邾"字是什么含义?邾姓又是怎么来的,邾氏的根源又在哪里 答案可能会让人们哧一大跳: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种大蜘蛛。 上面的文图是邾国、邾姓的"邾"字,从实物图像到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图。 从图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变有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到金文的从黾、朱声的形声字"鼄",再发展至从邑、朱声的形声字"邾"。 可见,邾国,邾姓的"邾"字是汉字规范化、形声化后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说文解字》云:"鼄,鼅鼄也。从黾,朱声。蛛,鼄或从虫。"可见,"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义,就是代表一种蜘蛛。而从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脱脱就是一个张爪爬行的蜘蛛。 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来,早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城市一带留下了邾城(今邹城南二十六里)、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城南三十二里)等地名。总之,古人因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国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姓主体,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袭了古邾人的蜘蛛图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传人。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间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清康熙年间,台湾的农民起义首领朱一贵,是落籍台湾的朱氏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朱一贵,原福建省长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后,他迁居台湾台南县罗汉门,夏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各地农民纷起回应。他率领义军,在诸罗的赤山取得大胜,人数发展到三十万,进而占领了全台湾。他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后在清政府渡海进攻下,作战失利,他被俘就义。从此,朱一贵在台湾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现今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明朝首任皇帝,庙号太祖。他生下26个儿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柍、朱植、朱栴、朱权、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栋、朱(木+彝)、朱楠。 由于儿子共26个,他即刻意识到他的子孙必然同名,就制定了一个命名规则。 他给所有儿子每人各定一个辈分表,每表20个字,并从他的孙辈开始依次向下按照字辈顺序命名。如明成祖朱棣之子孙字辈顺序: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详见下表) 还有一个规定,从子辈起,每五个字辈的命名,以五行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旋转。如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其名讳偏旁部首分别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 这种命名规则有效避免了子孙之间重名、皇帝姓名难以避讳、难以认清辈份等问题。 另外,朱元璋还给他的侄孙、朱兴隆的孙子、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也立了字辈。 下表为明朝皇族字辈表: 序号 姓名 孙辈起二十代后裔使用之字辈 1 朱标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 朱樉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3 朱棡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4 朱棣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5 朱橚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6 朱桢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 7 朱榑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8 朱梓 (无) 9 朱杞 (无) 10 朱檀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11 朱椿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12 朱柏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13 朱桂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14 朱柍 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15 朱植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16 朱栴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17 朱权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18 朱楩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19 朱橞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20 朱松 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21 朱模 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22 朱楹 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23 朱桱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24 朱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25 朱? 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26 朱楠 (暂缺) 侄孙 朱守谦 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注:问号处为木字旁加彝字。

一、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 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五儿子名安,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附近)。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朱挟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此支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是为江苏朱氏。 大约公元前27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开始建立起最早的国家政权——一种酋邦,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君主。这位君主的称号,就叫做“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他的父亲原是统治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的有熊国的君主,名叫少典。少典娶有蟜氏部族的女子附宝为妻。 传说附宝与少典成婚后,某夜在郊外田间散步,抬头仰望天空,欣赏满天星斗。突然天空发出一道万丈光芒,如闪电,似银蛇,绕着北斗七星旋转不停。最后,这道光芒由天而降,竟落到附宝身上。附宝只感到腹中忽然一动,后来就因此有了身孕。与一般女性怀孕不同,附宝足足怀胎24个月,才在一个叫轩辕的地方(在河南新郑西北,一说在山东曲阜)产下一位圣婴,他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 黄帝最初随父亲少典姓公孙,并继承了有熊氏的称号,因生在轩辕,就取名叫“轩辕”。后来,黄帝成为部族首领,他的部族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他因此又以姬为姓。 黄帝的姬姓部族兴起之日,正值原来统治中原、与黄帝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炎帝部族走向衰落之时。黄帝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联合其他中原部族,“振德修兵”,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向炎帝部落发动了——次猛烈的进攻。经过一场空前血战,黄帝打败了西方的炎帝部落,“诛炎帝而兼其地”。紧接着,黄帝又率部消灭了东夷蚩尤部落,并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上的大部分原始氏族、部落和民族,建立了中原华夏民族最早的原始国家政权——酋邦。 黄帝自然成为这个新兴的早期国家政权的君主,被尊为帝。当时被征服的各氏族和部落,都遵从黄帝的号令,成为黄帝统治下的子民。而黄帝又把自己的众多儿子、亲信、贵族分派到四方,去监督、管理天下臣民。久而久之,黄帝与酋邦内务原始部族的关系,便由领袖与臣属关系演变为父子亲属关系。各部族的成员,都认黄帝为父,他们的后裔子孙和分衍的各个姓氏,便也远溯黄帝为始祖。这样,黄帝不仅成为姬姓,而且也成为包括朱姓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始祖。 黄帝的酋邦统治着当时天下近万个小邦国,实际上是很多原始的部族。他制订了许多制度,他统治的时代是几千年来被中国历代政治家们所歌颂的文明典范。据《淮南子》等书记载,黄帝时代,中原华夏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幸福长寿;社会安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贵贱平等相待;法律简明不繁,官员公正无私,君臣上下同心;甚至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城郭不关,邑无盗贼,人们互相谦让,各族和平共处的太平景象。 黄帝娶了4位夫人,生了25个儿子。其中,正妃累祖生2子:昌意、玄嚣。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 姓氏学权威经典《元和姓纂》上就明确记载说:“朱,颛顼之后。” 帝颛顼,姓姬,名颛顼,号高阳,属于黄帝、昌意一支。 传说当年黄帝长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西南若水流域做诸侯。昌意被调派若水后,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这里成家、立业、定居。《大戴礼 帝系》和《帝王世纪》都说,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朱姓血缘远祖颛顼。但《山海经 海内经》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并说颛顼之父为韩流。《山海经》为上古南方人记南方事的奇书,所记当更为真实可信。 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时随着部族不断顺黄河流域东迁,后加入少昊东夷部落,定居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县)一带,因此又号穷桑氏。颛顼少负大才,年仅10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20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在这里,颛顼先与来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战一场,打得“天柱折,地维绝”,终于将共工氏赶到南方。接着,颛顼又兼并了大批中原华夏集团’的小邦国,最后统一了四方,继承了他祖先黄帝的帝位,做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迁都中原的帝丘(今河南濮州市西南颛顼城)。 《帝王世纪》、《皇览》等书记载,颛顼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执政78年,享年98岁时才去世,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广阳里(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而《山海经》则说葬于汉水上游的鲋鱼山(或作务隅、附禺)。《春秋命历序》还记载,颛顼高阳氏曾传位20代,统治中原350年。 颛顼死后,被尊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又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典籍又称他为北帝、黑帝。 从颛项到晏安——朱姓的远古祖先当年北帝高阳颛顼娶邹屠氏、腾隍氏两位夫人,生了很多子女,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姒鲧、骆明、穷蝉、季禺、‘罐头、瘦约、伯服、祷杌等。其中,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叫女禄,她生了2个儿子:称、禺。称,有的史书上也写作“伯称”,字伯服。称的儿子叫老童,有的史书也写作“卷章”。老童娶根水氏部族的女子骄福为妻,生了重黎和吴回。 颛顼的这一支后裔,自称至吴回,因系庶出,没能承继颛顼的帝位,并逐渐向南迁徙,到重黎和吴回兄弟时,已迁徙至我国南方。 在中国远古时期,部族首领的名字也往往就是部族的名字。老童的大儿子重黎,就是因为担任了重黎部族政权的酋长,才以部族名取名。作为颛顼的一个分支后裔,重黎被当时的中原华夏酋邦君主帝喾任命为火正——远古时期为酋邦政权掌管火的官职。远古时火官官名叫祝融,所以人们又以官代名,称重黎为祝融。 但重黎经常受到帝喾集团的排挤。当时,帝喾派祝融重黎到南方去镇压强大的反叛部落共工氏,后却以平乱不力为借口,杀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职。这样,吴回也被称为祝融氏。 吴回代兄为祝融氏,继续率他的部族南下与共工氏作战。后来终于镇压了共工氏的叛乱,但吴回却也死在南方,葬在南方衡山之阳的祝融峰(今湖南衡山)。祝融去世后,被尊为传说五方帝中南方炎帝的辅佐——火神。在朱姓历史上,祝融的地位远逊于黄帝、颛顼、晏安、曹侠。 祝融吴回死后,他的子孙和部族成员大都北返中原。后来,祝融部族不断裂变出众多分支,形成历史上著名的“祝融八姓”。 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在朱姓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邾公幼钟》铭文即说:“陆终之孙邾公(全力)作厥和钟”,因而邾国、朱氏都自称为陆终的后裔。 陆终娶了一位奇特的夫人,名叫女媸(也作女赜),她来自一个叫鬼方氏的西南部族。这位奇特的女人怀了一胎,孕3年 (有的说是11年)之久还没生出,于是做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剖腹产,竟取出6个儿子。3个从左胁下取出,3个从右胁下取出。陆终的6个儿子分别是:樊、惠连、(竹钱)、莱言、晏安、季连。六兄弟后采都封疆立国开姓,其中樊封昆吾,后裔形成己姓;惠连封参胡,后裔形成董姓;筏封大彭,后裔形成彭姓;莱言封郐,后裔形成坛姓;晏安封曹,后裔形成曹姓;季连封楚,后裔形成芈姓。历史上把这6个姓再加上从彭姓分出的秃姓和从曹姓分出的斟姓,合称“祝融八姓”。 朱氏,便源出“祝融八姓”中的曹姓一支。所以,今天的绝大部分朱姓,又称为曹姓朱氏;朱姓与今天中国的曹姓,在血缘上属于同宗。 以国为姓 邾——蜘蛛的传人 今日绝大部分朱姓宗族,他们的祖先起初本不姓“朱”,而是姓“邾”。 早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邹县南26里)、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县南32里)等地名。 总之,古人因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国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姓主体,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袭了古邾人的蜘蛛图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传人。 邾侠——朱姓的开国大始祖 《紫阳朱氏建安谱 得姓本源》记载,邾侠是曹姓始祖晏安的第27代孙。晏安生均连,均连生彩白,彩白生季札,季札生主廷,主廷之后传21代,就到邾侠。 公元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周武革命,西方的周政权消灭了中原商帝国,建立起周王朝。武王灭商后,实行一项著名的政策,即在封同姓贵族的同时,又广封异姓诸侯。当时,晏安后裔所建曹国早已灭亡,武王克商,夺得曹国旧地,改作他的弟弟姬叔振的封邑,即为西周曹国(今山东定陶县)。同时,武王又寻找古曹国遗族,得到晏安苗裔曹侠,遂将他封到邾(今山东邹县),以继颛顼、晏安的香火。 史书记载,当年邾侠草创的邾国,只是一个方圆仅30华里的小部族国家。当时,邾国只是鲁国的一个附庸国,它的一切内政外交、国家大事,实际上都必须听从北邻大邦鲁国的旨意。 邾国本是原东夷邾氏族的故地,这里原采生活着一个崇拜蜘蛛图腾的氏族。商周鼎革后,邾地为周朝夺得。曹侠封邾后,在这里建立氏族国家。当年曹侠封邾时,率领他的曹姓族人同迁邾地,但当地土著邾氏族仍为主体。此后曹姓与土著邾氏族通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邾国民族。他们继承了邾人的蜘蛛图腾,故以邾为国名,以邾为氏,同时又继承了曹人的血缘标志——曹姓,此即成为后世中华民族主体成员之一的曹姓朱氏。

尧的儿子丹朱的后代,以“朱”为姓氏。丹朱,祁姓,所以这一支成为祁姓朱氏的起源。

商朝宗室子期封于赤乡(一作郝,今山西太原),其后人或赤氏,或郝氏。又因“赤即朱”,改为朱姓。

宋微子启的后代以宋为姓,后来宋国被齐国灭掉,后人遂改宋为朱(宋、朱字形相近),成为宋姓朱氏的起源。蔡邕在《朱公叔鼎铭》认为宋微子启之子,姓子名朱,史称公子朱。公子朱的子孙,以祖先名字为氏,此即后世子姓朱氏的来历。

明朝时,朱氏皇帝曾多次赐予其他姓氏的人以国姓,这是由其他姓氏改姓朱氏的重要起源。

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炎帝的别号,同时也是最早以朱名号才,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

扩展资料: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间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江苏)。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

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

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

关于朱氏的历史和现状

当代朱姓的分布频率朱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达到6.4人以上,有的地区最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