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族谱 http://www2.webng.com/vbg668/cbg/ 可以打开吗??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席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一位,人口约五十七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
4300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约2000年前的楚汉之争时,原来为晋国之地的山西省一带,又出现了另一支新兴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为席。 这一支席氏的出现经过,详载于《姓苑》和《姓纂》等书。《姓苑》首先指出:“晋大夫籍谈元祖伯靥,司晋典籍,因为籍氏”;然后《姓纂》又接着指出:“本姓籍,晋大夫 籍谈之后也,谈十三代孙,避项羽名改席氏,初徙关东豪族,席氏徙安定, 临泾。” 源自上古席老师的席氏,是发源于山西
分自春秋时代晋国籍氏的席氏,则是发源于山西,再参照《姓纂》上“望出安定,临泾”的记载,唐代以前的安定和临泾两地都是在今甘肃省境内
到了南北朝之时,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阳盛极一时,则可知早期的席氏,应该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姓氏。
唐明皇的天宝年间,诗坛上的灿烂绚丽,为历代之最,这时,在整个朝廷的济济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称赞为“诗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阳席家发扬门风的杰出子弟。据说,有一次唐明皇亲登朝元阁赋诗,君臣属和,经过皇帝的亲自评选,认为席豫的诗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诗中冠冕”的无比荣誉。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跃于中原地区的席氏,已经在南方各地出现了踪迹,崇祯末年的席上珍,便是当时的云南省姚安人。
需要你提供 你家族的祖籍 发源地 或者祖先的名讳 迁徙才好查询 我这里能够查询的就有
东广 顺德卢氏族谱 清光绪年
东广 顺德 卢氏族谱 : 1911年
广东 新会潮连芦鞭卢氏族谱 26卷1947年
广东 新会 范阳卢氏族谱 1928年
广西 藤县 范阳郡卢氏族谱 1996年
海南 文昌 卢氏族谱 :1998年
海南卢氏族谱 34卷 , 1989年
湖北 黄冈 卢氏宗谱 12卷 1600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1卷 1880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4卷 1931年
湖南 安化 卢氏五修族谱 17卷 1932年
湖南 醴陵 卢氏支谱 4卷 1940年
湖南 醴陵 卢氏支谱 11卷, 附卷1 1898年
湖南 浏阳 甘塘卢氏族谱 12卷 1908年
湖南 浏阳 卢氏支谱 4卷 1940年
湖南 浏阳 卢氏族谱 18卷 1854年
湖南 宁乡 宁乡卢氏六修族谱 9卷 1924年
湖南 宁乡 宁乡卢氏重修族谱 9卷 1891年
湖南 宁乡 卢氏族谱 8卷 1820年
湖南 汝城 汝城卢氏族谱 4卷1948年
湖南 湘潭 卢氏族谱 18卷 1940年
湖南 湘乡 卢氏族谱 18卷 1854年
湖南 益阳卢氏族谱 14卷1947年
湖北 黄冈 卢氏宗谱 12卷 1600年
湖北 黄冈 卢氏宗谱 12卷 2001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1卷 1880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4卷 1931年
江蘇 宝应 宝应卢氏家谱 8卷 1915年
江蘇 武进 卢氏宗谱 14卷 1892年
江蘇 镇江 润州开沙卢氏六修宗谱 12卷 1921年
江西 江西卢氏通谱 : 3册, 1932年
江西 南康 塘江卢氏族谱 6卷 1900年
江西 宁都 宁都南云卢氏民籍十修族谱 不分卷 2册, 1995年
江西 万载 墨溪卢氏族谱 : 7册, 1819年
山西 偏关 卢氏家谱 : 1册 1991年
浙江 缙云 白竹卢氏宗谱 上下卷 1999年
浙江 缙云 白陇卢氏族志 : 3册 1999年
浙江 缙云 卢氏家乘 28卷 1940年
浙江 桐乡 青镇卢氏宗谱 9卷 1935年
浙江 鄞县 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 4卷 1903年
浙江 鄞县 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 8卷 1947年
浙江 义乌 雪溪卢氏宗谱 4卷 1894年
浙江 永嘉 溪南卢氏宗谱 8册 1985年
浙江 永康 古山志 : 2册, 1997年
浙江 永康 卢後山卢氏宗谱 卷1 1917年
浙江 馀姚 馀姚梅川卢氏宗谱 2卷 1893年
浙江 诸暨 暨阳梓越岭卢氏宗谱 4卷 1867年
我这里存的就有以上这些 不知道你要查哪一部?
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范浚(1102——1151年),字茂明, 世称香溪先生, 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他是两宋之交一位独特的儒者和文学家 ,《宋元学案》视其学“别为一家”,明代王祎称其文自成一家之言(《王忠文集 》卷五《宋景濂文集序》)。 他为世人留下了二十二卷的《香溪集》, 朱熹取其“ 心箴”入所纂 《孟子集注》,范浚由是知名。《香溪集 》的版本流传本来并不复杂, 但由于序跋多少不一(这种结果有时是由书估拔高版刻年代以渔利而造成的), 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起来。
一 几种知名书目对“香溪集”版本的著录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云:《香溪集 》二十二卷,为其门人高栴所编, 其侄端臣刊之,前有绍兴三十一年陈岩肖序, 后有元吴师道跋, 称朱子取其“心箴”注“孟子”, 而其集金履祥时已不传, 后从应氏得其前七卷,又从其族孙俊家得残本, 佚前五卷, 合之遂为完书。跋又称端臣《蒙斋集》未及刊, 先刊其与浚唱酬诸诗附见焉。此本无端臣诗, 盖又佚矣。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云:《香溪集》二十二卷,宋范浚撰, 其门人高栴编,有近时刊本,韩有元刊本。元至顺中裔孙元祷刊本。明兰溪令唐韶重刊本,《续录》:顾鹤逸藏元刊本《香溪先生范贤良文集》,二十二卷, 十二行二十二字,书名占双行, 有绍兴三十一年陈岩肖序,有爱日精庐藏印,傅沅叔藏前集六卷,天一阁书, 行款与元本同, 宋讳阙笔,当是翻宋本。明嘉靖刊本,《金华丛书》本。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
《香溪先生范贤良文集》二十二卷, 元刊本。宋范浚撰,门人高栴编,同郡陈岩肖序,从子端臣刻于绍兴三十一年,元至顺壬申吴礼部师道得其本,属范俊刻之。此本吴序已佚,旧为席氏藏书。《范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明刊本。此明万历间兰溪令唐尚虞刻本,后附公从子端臣端杲遗文一卷, 有章枫山、胡应麟序。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云:《香溪集》二十二卷,宋范俊撰。范浚,字明, 婺之兰江人。刊本:近时刊本。元刊本, 其族裔孙元祷刊, 吴师道序在至顺辛未, 后为张金吾藏。又有兰溪令唐尚虞己亥刊,有章懋序, 盖至正十九年或永乐七年, 并翻宋本。绍兴三十一年犹子元卿先刊其诗赋论议杂著为二十二卷, 见同郡郑岩肖序, 盖即今本。序又述元卿语,谓叔父平昔为文至多, 欲悉出与世而力有未办, 则此集其要略也。补:清光绪九年胡凤丹辑刻《金华丛书》本。补:《香溪范贤良文集》二十二卷,宋范浚撰,明初黑口本,十二行二十二字, 黑口, 四周单阑。有绍兴三十一年陈岩肖序。本书标题大字,占双行,题门人高栴编。张金吾爱日精庐旧藏,即莫氏著录者,今在顾君麐处,号为元刊本。明刊本, 行款同上, 改为左右双阑, 亦有陈岩肖序,此本亦称元刊, 实天顺、成化间翻本。钤汪启淑藏印。余亦有残帙, 存卷一至六, 天一阁佚出之书。补:《范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宋范浚撰;附《范蒙斋先生遗文》一卷,宋范端臣撰;《范杨溪先生遗文》一卷, 宋范端杲撰。清刊本, 十行二十字, 白口, 四周双阑。前陈岩肖、吴师道、章懋、胡应麟序。此本已收入《四部丛刊续编》,误定为明万历刊本。
综上可知: (1)四库馆臣认为有宋本和元本,宋本佚, 《四库全书》本系出元本。(2)邵懿辰认为有元至顺中裔孙元祷刊本( 韩氏藏本 );明兰溪令唐韶重刊本;邵章《续录》认为有顾鹤逸藏元刊本、傅增湘藏天一阁佚出元刊残本、明嘉靖本及清《金华丛书》本。(3)瞿镛认为有范俊刻元刊本;明万历间兰溪令唐尚虞刻本,《四部丛刊续编》收人。(4)莫友芝认为有范元祷刊元刊本(张金吾藏本);兰溪令唐尚虞成化十五年己亥刊本;至正十九年或永乐七年刊本,以上并翻宋本。傅增湘认为有光绪九年胡凤丹辑刻《金华丛书》本;明初本(即莫友芝所云张金吾藏元刊本);明天顺、成化间翻元本(即邵章《续录》所云傅增湘藏元残本); 清刊本(即收人《四部丛刊续编》被误定为明万历刊本者)。
二、《香溪集》实际的版本系统
据笔者大量检阅各种存世的《香溪集》发现其版本系统仅有两种:
一种是宋绍兴本系统,即高栴(zhān)所编,范端臣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所刊本,此本元时已罕见,大约元至顺壬申(132年)范氏后裔元□以两残宋本拼合重刊,由吴师道作序;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兰溪县令唐韶又据元刊翻刻,命章懋序之,上述书目所谓顾鹤逸藏、张金吾藏、傅增湘藏元刊本实皆此本,傅增湘所谓明初本和天顺间翻元本、邵章所谓嘉靖本亦是此本。此本多避宋讳,如“敬”字多缺末笔或作“钦”字,且版式古雅,有的版本抽去章懋序,遂使人误为元翻宋刊本或明初翻元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亦从此本出;胡凤丹光绪元年《金华丛书》本《香溪集》亦据成化本而刻;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又据《金华丛书》本排印而成。
一种是清乾隆本系统。此本系乾隆七年壬戌(1742年)范友松、范文焕率族人捐赀刻成。民国丁丑(1937年)年续修《香溪范氏宗谱》(今藏兰溪县范氏族人处)中载各族人具体捐银数目甚详,卷一《重梓香溪文集碑记》更兼及历代刻《香溪集》之情况:
阅千圣而同揆者,传心之学;历万古面不磨者,阐道之。我祖香溪先生为宋大儒,学承洙泗,道倡东南,立德立官,并垂不朽。遗书二十有二卷,始辑于宋之绍兴辛巳,续刻于元之至(正)[顺]壬申,三易于明之成化己亥,越今五百有馀岁矣,未尝失坠。岂非以圣贤成书,名言精理,所以绍往开来,天地启之,鬼神护之,而子若孙世世守之弗替者哉!今漫漶矣,鲁鱼是惧。裔孙友松、文炭等倡梓损赀,合族欣跃,选梨择锓,鸠工于肆月望,告竣于十一月朔,板成三百三十有七,经费一百六十有零。道学真传,祖宗典物,于是为不朽矣,而一族之众,勉尽仁孝,以为继述之善者,且藉我祖不朽之集而并以不朽也。爰寿其名于石。时乾隆壬戌仲冬日,二十世孙宗灏撰。
此集国家图书馆有藏,有乾隆八年彭启丰序、绍兴三十一年陈岩肖叙、至顺壬申吴师道序、成化十五年章懋序、万历十三年胡应麟序;后附蒙斋、杨溪遗文各一卷。此本编排行款与明成化本有较大不同,成化本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黑口,顺次依宋本原貌,古赋(卷一)、诗(卷二至卷四)、杂著(卷五、卷六,《心箴》在卷五第十一篇)、论(卷七至卷九)、书总论(卷十)、进策(卷十一至十五)、记(卷十六、十七)、书(卷十八、十九)、启(卷二十)、传(卷二十一)、墓志(卷二十二);乾隆七年本半叶十行二十字,白口,卷首有嘉靖帝《颁刻心箴制章》及《御注心箴》,顺次则以《心箴》为卷一开篇,诗赋挪至卷七至卷十,其他篇目位置与成化本也多有不同,此本避讳不很严格,如“玄”末笔缺,“历”写作“暦”,而“烨”字不避,因此当被人抽去乾隆八年彭启丰序后,便被铁琴铜剑楼误做明万历本收藏了。《四部丛刊续编》据此收录,商务印书馆姜殿扬还做了一篇颇为粗疏的跋,尤为误导读者:
浚,《宋史》无传,《兰溪县志·范浚传》载:朱子两造其庐,皆不遇,录书屏《心箴》以去,注入《孟子集传》。明嘉靖初,御注《心箴》与程子四箴注并颁天下学宫,盖一代大也。集为其侄蒙斋所辑,初刻于绍兴辛巳,陈岩肖为之序。再刻于元至顺壬申,吴师道为之序;吴序谓得断简七卷,与其族孙俊家藏残本合,裔孙元□率族人共梓之,皆家刻也。此万历重开弘治兰溪令唐尚虞刻本,有同邑章懋序、童品撰《香溪范先生传》。按《县志·官师表》县令栏,唐韶,弘治十二年任;宦迹门,唐韶字尚虞;乡贤传,章品初从童姓,与章懋齐名,弘治丙戌进士,筮仕后奏复宗姓,此题童品,盖犹未第时所作也。胡应麟序不言刻者为谁,余尝别见乾隆四年印本,板刻若一,已有“裔孙某校梓”名氏一行,此尚无之,疑书亦家刻。其板自明入清,世守未失,此其明时初印也。后附蒙斋、杨溪两遗文,皆先生犹子,为《四库》本所无。《蒙斋遗文》为至顺本增入,见师道序,此多《杨溪遗文》,又明代新附矣。明时自《御注心箴》颁布天下,是集之传寖广,惟所见他元明本板印,无一清朗,书贵家刻,此类是也。卷十五《节费》篇阙文三段,前明传本已然,无从校补矣。吴县姜殿扬。
姜氏之误至少有三:一言此本系“万历重开弘治兰溪令唐尚虞刻本”,实《四部丛刊》本与唐韶(尚虞)刻本(即成化本)行款、顺次不同,非同一版本系统甚明,《四部丛刊》本实系清乾隆七年范氏家刻本;一言唐韶弘治十二年任兰溪令,实唐韶任兰溪令的时间在成化十二年;一言“别见乾隆四年印本,板刻若一,据《光绪乙未香溪范氏宗谱》,并不存在乾隆四年本,姜氏既谓乾隆四年本与《四部丛刊》本“板刻若一”,当亦系乾隆七年本无疑。诸家书目中,惟傅增湘言此是清刊本,惜未能言所依据。此版因系后刻,文字清晰兼又被误做明万历本,因此《全宋诗》、《全宋文》均据此为底本。实此本错谬颇见,不足据也。如成化本《苦寒行》“愿得大裘一万里”,此本误“大”为“火”;成化本《代贺詹中丞启》“一台肃振于纪纲”,此本误“台”为“堂”;成化本《月令论》“大合百县之秩刍”,此本误“秩”为“牧”;成化本《君牙冏命吕刑论》“凡百家传记有异论”,此本误“异”为“议”;成化本《五代论》“彼其洞胸流肠”,此本误“肠”为“觞”;成化本《庙谟上》“昔唐元万顷草檄责高丽”,此本误“顷”为“填”;成化本《封建》“迄唐诸儒,言封建众矣”,此本误“封建”为“建封”;成化本《徐忠壮传》“盖患虏鸱跱寰甸”,此本误“患”为“忠”,不一而足。
以上考证可知,明成化本系翻元本,元本又系拼合宋本而成,因此明成化本应是研究存世《香溪集》的最早版本。
席姓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姓氏, 历史 悠久。在宋版《百家姓》中 排名 第133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席姓人口数量排第169位。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带来百家姓席姓姓氏来源,希望大家喜欢!
席姓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已姓,出自上古尧之师席师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帝尧时代的这位席师,为中国席氏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最具体的证据。据史籍《万姓统谱》上所记载:“唐尧时,击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尧尊为师。”在席师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席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史称席氏正宗。
席氏族人大多尊奉席师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晋国大夫籍谈后裔,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春秋的时候,晋国有大夫籍谈,因为他是周王室派至晋国负责管理典籍,所以便以籍作为自己的姓氏。籍谈的第十三代后人,就是是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的后代,叫做籍镶,项羽名籍,籍镶为了避项羽的名讳,于是将籍氏改为席氏,他的后裔子孙也跟着改成了席氏。
后来项羽在楚汉之争中战败自杀,籍氏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族人恢复了族姓籍氏,而另有一部分人却仍然沿袭了席氏,世代相传至今。此支席姓即成为如今山西、河南两省席氏的主要来源。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衽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衽席,就是周王朝以及大诸侯国王室中的内侍官吏,后来多为宦官(太监)。衽席主要负责掌管君王的服装、冠帽、鞋袜等,还负责为君王就寝前铺摆床褥等,属于心腹亲信之类。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衽席者,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衽席,单席也。”
在衽席的后裔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衽席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席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席庶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席庶使,又称ਜ਼庶使,元末明初著名学者郑铉解释:“席以待宾客之礼,宾客非一人,故从庶。”席庶使,就是招待宾客之时类似司仪兼侍从的小官,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室、贵族府第均设有,亦为君王贵族的心腹之臣。
在席庶使的后裔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文简称席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席鲁特氏,亦称锡鲁克氏、西鲁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lut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席氏、西氏。
⑵蒙古族席勒特德氏,亦称锡尔德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det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席氏、邢氏。
⑶蒙古族席热臣氏、席日努德氏等,汉姓即为席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额托氏,满语为Eto Hala,满族、锡伯族共有姓氏,亦称额陀氏、鄂托氏,同见于满族八旗姓,世居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席氏、曹氏、鄂氏。该族有一著名的将领额托·萨音达理,是满洲正红旗人,后金政权建立之初即归附于佟·努尔哈赤,后以佐领之职在抵抗沙皇俄国侵略军时英勇阵亡,被赠予世袭云骑尉,其子额托·席锦泰承袭其职。后来,额托·席锦泰随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汗时立有大功,晋升为骑都尉。在额托·席锦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抿子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席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 Hala,汉义“六”,即清六祖的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多为宁氏、刘氏,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珲春(今吉林珲春)、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和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等地。该氏族的一支原居萨尔湖(今辽宁抚顺萨尔湖)的部落首领宁古塔·席克德格,在后金政权建立之初率众归附佟·努尔哈赤,隶属满洲镶白旗,官授云骑尉。后宁古塔·席克德格逝世,其子以先祖名字汉称席氏,叫席尔度,他承袭父职,一直从征至北京,因功晋升为骑都尉,出任前锋参领,其后裔子孙多称席氏,世代相传至今。
席姓迁徙分布
席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一位,人口约五十七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
4300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约2000年前的楚汉之争时,原来为晋国之地的山西省一带,又出现了另一支新兴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为席。 这一支席氏的出现经过,详载于《姓苑》和《姓纂》等书。《姓苑》首先指出:“晋大夫籍谈元祖伯靥,司晋典籍,因为籍氏”;然后《姓纂》又接着指出:“本姓籍,晋大夫 籍谈之后也,谈十三代孙,避项羽名改席氏,初徙关东豪族,席氏徙安定, 临泾。” 源自上古席老师的席氏,是发源于山西
分自春秋时代晋国籍氏的席氏,则是发源于山西,再参照《姓纂》上“望出安定,临泾”的记载,唐代以前的安定和临泾两地都是在今甘肃省境内
到了南北朝之时,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阳盛极一时,则可知早期的席氏,应该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姓氏。
唐明皇的天宝年间,诗坛上的灿烂绚丽,为历代之最,这时,在整个朝廷的济济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称赞为“诗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阳席家发扬门风的杰出子弟。据说,有一次唐明皇亲登朝元阁赋诗,君臣属和,经过皇帝的亲自评选,认为席豫的诗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诗中冠冕”的无比荣誉。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跃于中原地区的席氏,已经在南方各地出现了踪迹,崇祯末年的席上珍,便是当时的云南省姚安人。
席姓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时期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废安定县。十六国初期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东晋时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隋、唐两朝时期的安定郡即泾州。唐朝后期曾改为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国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元朝时期曾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民国早期,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谢子长烈士,在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长县,移治所到原县东部的瓦窑堡。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堂号
安定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襄樊堂。
嘉会堂:宋朝时候的尚书司封郎席汝言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他和文彦博、傅弼、司马旦、司马光兄弟、王安石、楚王叔等人分别形成了耆英会、令甲会、真率会,朋友很多。
1 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2 席姓的来源介绍
3 2015中国最大姓氏
4 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百家姓排名带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带拼音2017
5 哪些姓氏五行属金
席姓是最老资格的姓氏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一首著名的“击壤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
大家都知道,“击壤歌”与另一首“康衢谣”,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两首诗歌,“击壤歌”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是上古帝尧统治天下的时候,襄陵(今河南省睢县)地方一位播种耕稼的老人所作,这位老人时常在耕作之余“击壤而歌”,逐渐传到帝尧的耳中, 对
于歌中所表达的意思极表嘉许,晓得这位老人姓席,就尊称他为“席老师”,于是, “席老师”,3个字自此千秋垂为不朽。
帝尧时代的这位席老师,名字虽然未闻, 但却为我国席姓的古老,提供了最具体的证据。《万姓统谱》上所记载的:“唐尧时,击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尧尊为老师”,正是这个意思。如此看来,目前以席为姓的中国人虽然不算顶多,但他们的历史至少也在4300年以上,是我国最老资格的姓氏之一。
4000多年以前,现在的河南睢县地方就已经有了姓席的人,到了大约2000年前的楚汉之争时,原来为晋国之地的山西省一带,又出现了另一支新兴的席氏,那就是籍氏的改姓为席。
关于这一支席氏的出现经过,详载于《姓苑》和《姓纂》等书。《姓苑》首先指出:“晋大夫籍谈元祖伯靥,司晋典籍,因为籍氏”;然后《姓纂》又接着指出:“本姓籍,晋大夫 籍谈之后也,谈十三代孙,避项羽名改席氏,初徙关东豪族,席氏徙安定, 临泾。”
源自上古席老师的席氏,是发源于河南;分自春秋时代晋国籍氏的席氏,则是发源于山西,再参照《姓纂》上“望出安定,临泾”的记载,唐代以前的安定和临泾两地都是在今甘肃省境内;到了南北朝之时,席氏又在今湖北省的襄阳盛极一时,则可知早期的席氏,应该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姓氏。
唐明皇的天宝年间,诗坛上的灿烂绚丽,为历代之最,这时,在整个朝廷的济济多士之中,有一位被皇帝御口称赞为“诗人冠冕”的席豫,也是襄阳席家发扬门风的杰出子弟。据说,有一次唐明皇亲登朝元阁赋诗,君臣属和,经过皇帝的亲自评选,认为席豫的诗作得最好,所以得到了“诗中冠冕”的无比荣誉。
300多年前的明代末年,一向活跃于中原地区的席氏,已经在南方各地出现了踪迹,崇祯末年的席上珍,便是当时的云南姚安人。
申伯三十五世衡公传至七十世光佐公(讳宜南),国学生。光佐公于宋天德元年间生(1150年),籍居江西广信府上饶县“官仕刑部都给事中”,因直谏,与朝庭对抗,有逆圣旨。在宋淳熙年间(1175年),被贬职,后任福建“京官谪仓大史”。光佐公妣陈氏生子二:古文、古才。自此携家眷徙居福建连城田心焉。长古文公,字良玉,宋绍定辛卯(1231年)庠生,妣彭氏子一,开宣公,字定左,妣席氏子二:茂、盛。长茂公、字启荣,妣陶氏子三:遇春、逢春、连春。
七十四世遇春公兄弟三人所传裔孙,谱显记载绝大部份繁衍生息在粤。十世左右外迁各省诸多,众裔遍及世界各地,梅不胜举。兴宁谢氏历传载说“遇春、逢春”是五世孙也!为开基祖。谨此重申说明“遇春、逢春”是光佐公的五世孙。其繁衍播传在广东开基的第一人。遇春、逢春、连春兄弟三人为梅州地区各市县村开创一世祖为宜。(盼宗亲商榷),即是“春”字辈排列一世始肇基祖为盼。
一世祖遇春公,国学生、生卒葬失稽。公妣朱、李氏生三子:泗、伍、玖。次伍公,名号东五郎妣张氏,夫妻合葬兴宁竹坪山,鹤形,生子法宁,法宁公妣李氏生三子:俊、旻、斌。
今浏览中华谢氏网由四川重庆梁平柏家宗亲遗存留传载原序三篇有感。从三篇原稿序载罗浮谢氏遇春公房系裔孙,开基至迁徙情况记述看。先谈其弟逢春公世系向来各房谱中都已注明无疑是在元朝元至正四年1344迁徙志择广东,同样载明先寄迹于潮州揭阳桃山,分派遣三子各居一处,晚年生一子,志兴留居兴宁水口峭峰,为兴宁二世少祖也,而遇春公孙法宁为兴宁谢氏三世祖。
逢春公在1344年由福建连城田心迁徙志择广东,吾认为其大哥遇春公同时或许比其弟先到广东潮州。也许其三子:泗、伍、玖兄弟才迁徙志择广东,说明此时兄弟叔侄都是在同一时间上志择广东开基,也许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差距。总之看来都是在元、明朝时间所迁。再从谱序中注明三世祖(申伯七十六世)法宁公在皇明年间,自潮而(1368-1677=276年,具体时间不详)迁图兴宁城东之花螺墩(即现在宁新大岭的大圳村花螺墩),祖妣李孺人生三子:俊、旻 、斌公,法宁公父伍公所谱记载,葬兴宁竹坪山(可能现在永和竹子坪),说明法宁公自潮迁徙于兴宁花螺墩生活繁衍生息了一两代人?晚年卒葬在花螺墩。为何其父伍公又不见记载迁徙呢?其伍公又葬在兴宁竹坪山呢?又为何不见记载遇春公的生卒和葬地?吾带着种种愚域,百思不得其解,暂吾认为遇春公生卒葬地有可能仍在潮州范围,伍公到了晚年与子法宁公始自潮迁徙到了兴宁花螺墩生活了一段时间(或许几十年),故此,伍公逝葬于兴宁竹坪山也最起码称伍公是广东开基祖,惜目前仍未发现遇春公的葬地在何方!(有可能在潮州地区)
申伯七十七世:俊公、旻 公、斌公兄弟三人应按排列为兴宁谢氏四世祖称才对。吾认为他们原生活在广东潮州居住长大,在皇明年间与父法宁公携家眷一起迁徙到兴宁花螺墩生活一段时间(或几十年)法宁公晚年逝葬后,兄弟三人才遂迁罗浮之南澄塘村,而肇基传承世派分焉。为此,法宁公说明生活卒葬于花螺墩,所以法宁公就不是说创基祖,而是广东开基三世祖,具体应是四世兄弟三人才始基于罗浮繁衍生息,承传众裔至现在遍及全国各地。
在一六五三年拜拟谱序中说“硕德厚望,世代不乏人,子姓之众不下千余,迄今传一十六世(此时应传有18世),若不重修家谱而世系莫考,昭穆莫辨……”“不一月矣,予各房细查悉,宜补者补之,续者续之,考订校正,分注世派,面传而谱以成。”惜其谱未见于世,今幸四川重庆梁平柏家宗亲遗存部份,便知一二也。
在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由第十一代裔孙及全族宗贤把法宁公骨骸迁葬在罗浮徐田梅子坪安放银牌纪念(传说法宁公骨骸已失稽)称“梅花落地卧牛形”故墓碑书明为“创始祖”(三世祖)的由来。
综合以上浅谈分析比对,兴宁罗浮谢氏应于申伯七十四世遇春公称为一世祖为宜。法宁公是其孙辈三世祖,法宁公先到潮州,后迁兴宁花螺墩生卒,其实未到罗浮。传十多代后裔孙才把法宁公迁葬在罗浮安放银牌为记,为此,本认为遇春与弟逢春公统称为兴宁开基一世祖也,便于统一世辈尊称和下来排列字辈。
雍正戊申六年一七二八年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一七五七年相隔三十年。都由十二世(十四世为宜)裔孙家骏宗贤主持续修谨序。一七五七年家骏宗贤写谱序时年岁六十有五,一七二八年时才二十五岁,主持修谱。两篇时至今相距282年、253年。二OO九年一一六五三年=357年(陈对扬拜拟)。
源流一
源于已姓,出自上古尧之师席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帝尧时代的这位席师,为中国席氏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最具体的证据。据史籍《万姓统谱》上所记载:“唐尧时,击壤而歌之老翁,姓席氏,尧尊为师。”在席师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席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史称席氏正宗。
席氏族人大多尊奉席师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晋国大夫籍谈后裔,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春秋的时候,晋国有大夫籍谈,因为他是周王室派至晋国负责管理典籍,所以便以籍作为自己的姓氏。籍谈的第十三代后人,就是是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的后代,叫做籍镶,项羽名籍,籍镶为了避项羽的名讳,于是将籍氏改为席氏,他的后裔子孙也跟着改成了席氏。
后来项羽在楚汉之争中战败自杀,籍氏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族人恢复了族姓籍氏,而另有一部分人却仍然沿袭了席氏,世代相传至今。[1]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衽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衽席,就是周王朝以及大诸侯国王室中的内侍官吏,后来多为宦官(太监)。衽席主要负责掌管君王的服装、冠帽、鞋袜等,还负责为君王就寝前铺摆床褥等,属于心腹亲信之类。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衽席者,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衽席,单席也。”
在衽席的后裔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衽席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席氏,世代相传至今。
中华大族谱 http://www2.webng.com/vbg668/cbg/ 可以打开吗??
本文2023-10-23 22:16: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