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的辈分怎么排的??急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莫氏的辈分怎么排的??急求,第1张

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明初,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初,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庆。清中叶之后,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

郡望堂号

1、郡望

钜鹿郡:秦始皇置郡于钜鹿。在今天的河北省平乡、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的地区。

江陵郡:汉代的时候设置了县,南齐的时候改置了江陵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河间郡:汉高帝的时候置郡,因为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2、堂号

钜鹿堂:最早的莫姓堂号。

敦本堂:钜鹿堂的分支。

德荫堂:敦本堂的分支。

威远堂:宋朝莫蒙,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

此外,莫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济堂”、“河间堂”、“安定堂”等。

莫氏家谱

文章出处: 作者:

6054江苏武进大巷里莫家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

(民国)莫金忠纂修 莫祥林主修

民国三年(1914)重修敦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扉页、版心作《莫氏宗谱》。明天启四年族

祖爱原公聘庄茂始修。

6055江苏武进莫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莫焕根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敦本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天启四年,此为九修本。

6056江苏武进莫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莫继世等重修

民国六年(1917)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注:卷前目录题《毘陵溪莫氏续修宗谱》。

6057浙江萧山莫氏宗谱十四卷

(清)莫巨鳐 莫纪芳等重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宇本 二十八册

日本 美国

6058浙江绍兴潘祊隖莫氏家谱不分卷

(清)莫大昴 等纂

清嘉庆间孝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有嘉庆十三年自序。

6059浙江绍兴绍郡莫氏族谱十卷

(清)莫元遂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6060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莫寿恒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活字本 五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浙江图

6061湖南长沙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

(清)莫国铭 莫文锟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承启堂木刻本 十四册

河北大学

6062湖南邵阳莫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四卷

(民国) 莫显策 莫子琨纂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彩凤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卷又一部存卷首1-4)

6063 湖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莫寿森 莫德滋修 莫锦南 莫德润纂

6064广东南海沙头莫氏族谱不分卷

(清)莫燮理总纂

清同治八年(1869)修同治十二年(1873)重刻

本 四册

广东中山图

注:版心作《显承堂族谱》,卷端作《钜鹿显承堂

重修家谱》。

6065广东新会南门冥氏族谱八卷

(民国)莫鹏举纂

民国十年(1921)重印本

广东新会县档 广东新会县修志办 (存二

册)美国

6066四川仪陇莫氏家谱一卷

清同治五年(1866)纂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6067 莫氏家乘不分卷

(清)莫友芝撰

稿本

南京图

6068 沽 汇莫氏宗谱十卷

(民国)莫若俊等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绍贤堂活字本 十册

四川犍为屈氏字辈:“正宗胜朝廷大用君臣贵武福智天生国富民强旺和平万载新”。

四川天宝屈氏字辈:“仁义智德成”。

四川泸县、湖南湘乡、邵阳屈氏字辈:“胜贤同世盛锡爵护朝廷登金榜(义)智德成忠孝贤”

孔姓

孔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历史来源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其叔为叔梁纥,生子孔丘。

■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 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孔子溯源

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时期,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执掌天子之印七十余年,一般认为,孔姓的中国人,就是黄帝的后裔。 说到孔姓,当然少不了说到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宋国贵族的后代,可谓出身名门,其远祖与黄帝和商朝的建立者有关,孔姓的的姓氏的来源则与六世祖孔父嘉有关。

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有曾孙名帝喾,帝喾夫人名简狄。一次,简狄出外巡游,见一只燕子(玄鸟)生下一窝蛋,就拿来一枚吞下,不久身怀有孕,后来便生下了商朝始祖契。契是简狄吞食燕子(孵)所生,此后便以“子”为姓。 从契历经14世传到商汤,汤名履字太乙,加姓为子太乙,他有子孙多人,除其中的一人继承了他的王位外,其余的人也都成为贵族。在这些人中,有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的姓氏和名字加在一起,略加变更,成为孔姓。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后来,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姓来源还有多个。黄帝时,有一个史官名叫孔甲,他的后代以孔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贵族公子喜,字子孔,他的后人有的便以孔为姓。

家族名人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可惜他的思想由汉武帝开始,广被中华帝国的统治者所利用,变成统治者用来约束人民思想的有效工具,大大影响了中华帝国的发展。

孔融 (153~208)

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孔祥熙 (1880~1967)

字庸之,山西太谷人。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 ( 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郡望堂号

堂号 有"阕里堂"和"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郡望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会稽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孔子后嗣迁徙

从孔子至今,2500多年过去了,孔姓宗族又传承了80多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族后裔尚不足10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到宋代以后,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达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增多。

西汉时期,孔子九代孙孔腾回到家乡曲阜,正是汉高祖登基未久。汉高祖接受文臣建议,封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到汉元帝绥和元年(前43年),孔子十三代孙孔霸被封为褒成君。此后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孔氏裔孙多数得以袭封侯的爵位,就连庶裔中学有成就的也较易于得

到朝廷的重用。这样,孔氏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显赫的家族。随着生存条件的大大改善,家族支派也得到更多的繁衍生息的机会。此间一个较明显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族裔由山东迁到河南及其他许多省份,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出任官职,其次是躲避较剧烈的社会动荡等。

东汉时期外迁的孔氏族人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会稽这一支。孔子二十一代孙孔郁,出任冀州刺史。其子孔扬受封下博亭侯,孔扬的后代从此主要世居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孔郁的另一子孔潜先是任太子少傅一职,后因避乱而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不久发展为当地的望族,成为孔氏宗族中有名的“会稽孔”。在孔潜的后人中,其子孔竺在三国时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其孙孔恬为湘东太守,曾孙孔愉在西晋时任左仆射。孔愉之子孔汪任广州刺史,甚有政绩,终于任上,他的后人则大多留居当地。

在唐代,有影响的孔氏郡望大致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鲁国(今山东曲阜)、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阳(在今河南西南一带)。

唐代中期以后,三十五代裔孙孔(王遂)之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4年)袭封褒圣侯,又晋为文宣公。天宝之乱时,他率家人寄居于宁陵,卒后即葬在那里。动乱之后,他的曾孙孔惟睡返归曲阜,袭封文宣公,宁陵的宗族墓地则由孔惟B至之弟孔惟时一支驻守。和他们同寓于宁陵的还有三十三代褒圣侯孔德伦的次子孔叹之子孔贤。这两支形成了孔氏家族中的宁陵派。

二十七代嫡孙孔乘的次子孔景进经四传,至孔颖达。其后代传至四十代孔绚,孔绚任丹阳令,其后遂历代居于河南丹阳,形成了孔氏宗族中的丹阳派。

与孔绚同属孔颖达后代的四十代孔绩,在唐僖宗时为吉州(今江西临江)军事推官,其后历代居于江西临江,形成孔氏宗族中的临江派。

同时期的孔氏族人在南方也有播迁、繁衍。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当时的宰相之子孔昌弼随徐彦若入粤,在南雄县平林村定居,其子孙分布于南海、番禺、顺德、高要、惠州等地。

在以后各代较有影响的各地支派也大多在唐代的中后期渐定格局。比如,三十五代孔言,居于河北献县,称为献县派;三十六代孔至,避乱于河南鲁山,称为鲁山派;三十八孔瑛,居于湖南济阳,称为浏阳派;三十八代孔时,居于河南郏县,称为郏县派;三十九代孔温宪,居于湖南桂东,成为桂东派;四十一代孔昌弼避乱于广东岭南,成为岭南派;四十二代孔楠,在江西庐江做官,后来定居在那里,成为庐江派;四十二代孔桧,逃难至河南平阳,成为平阳派等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北方的金兵举兵南犯,从宋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仓皇南下,在当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为宋高宗,年号建炎。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兵继续南下,高宗君臣移驻扬州,于十一月举行郊祀,召衍圣公参加祀典。此时曲阜的衍圣公是四十八代孔端友,他与从父孔传(原名孔若吉)奉诏赴扬州。

一年后,金兵气势弥盛,高宗君臣渡江南逃至临安(今属浙江杭州),孔端友、孔传及部分孔子后裔,带着代代相传的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雕像随驾南渡。到杭州后,孔端友上书高宗,痛诉离祖别家之苦,请求赐予安居之地。高宗感念其奉驾南渡,遂颁旨赐其族人在衢州定居,并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一切礼仪同在曲阜时一样,并钦拨祭田以资祭孔之用。孔氏南宗,就这样形成了。

这个时期,孔氏南宗以衢州为中心向四方不断扩大。南宋先后封了孔端友、孔蚧、孔揩、孔文远、孔万春、孔洙六代衍圣公,同时,孔氏南宗族人也得以重用。比如,孔端友的堂叔、从父孔传官至中散大夫,堂兄弟孔端植为湖广通于令,孔端隐为江陵府推官,孔端弼为大理寺评事,孔端恩为杭州府教授。此外,孔氏南宗还得以按人口计量赐田,免于租税,以其所得收入的一部分供给孔氏族人衣食用费,一部分用于孔子祭礼。

此后,南宋朝廷又多次赐以恩宠。赐予田地之外,又于宝佑八年(1253年)准衢州

知州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命仿曲阜孔庙之制,在衢州城东北角的菱湖新建孔氏南宗的家庙。当时,此处为“城中胜地,堤岸交错,岛屿萦回,士夫别墅,楼阁相望”,可惜到南宋末年,该庙毁于战火。

在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的偏安大军渡江南迁之后,金兵入主中原,建立了伪齐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王番)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子林庙的祭事。这样,尽管孔子的嫡裔孔端友奉先祖及亓官夫人像南去,祭祀先圣的香火依然在曲阜四时缭绕不息。其后伪齐政权垮台,金熙宗于天眷二年 (1139年),仍封孔蹯为衍圣公。至此,孔氏北宗也正式形成。在南宋时期,北宗袭封的先后有孔拯、孔元措、孔浈等人。

稍后,北宗衍圣公孔元措随同金政权迁往汴州,曲阜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宝庆元年(1225年),宋兵收复山东,以孔元用为衍圣公。宝庆二年,改授孔元用之子孔之全为衍圣公。蒙古族政权占领曲阜后,亦承认了衍圣公孔之全的身份。这样,在同一时期,形成了南宋、金及元三家朝廷各有一个衍圣公的局面。太宗五年 (1233年),元朝攻下金京汴都,金人所封的衍圣公孔元措又被元朝命为衍圣公,曲阜的衍圣公孔之全被改任曲阜县令并子孙世袭,不再与衍圣公职位有关联。

元朝统一中国后,有大臣上书元世祖,认为孔氏南、北二宗应只有一个衍圣公作为正统世袭皇封,按照“大宗之法”,应由孔子嫡传后裔、此时寄寓衢州的衍圣公孔端友的后代袭封。元世祖采纳其说,钦定南宗为衍圣公,并让其返回曲阜奉祀。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宗的第六代衍圣公孔洙奉元世祖诏入京,对皇帝面秉自己的六代先祖均葬于衢州,且建有衢州家庙,自己又堂有老母,实不忍弃离衢州祖庙返回曲阜。他表示愿将衍圣公这一爵位让与北宗的族弟孔治,而自己乞请准予南还衢州奉养老母。元世祖对此大加赞赏,称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遂准其所请,免去“衍圣公”称号,改任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

元、明、清时期,孔氏族人迁往外地的人数、规模,较以前都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孔子世家谱》记载,自“中兴祖”孔仁玉的族人在五十三代“水”字辈分立为“孔氏二十派”后,经五十四代“思”字辈、五十五代“克”字辈、五十六代“希”字辈,到五十七代“言”字辈之间。的百年左右时间里,因分传、分户,迁移到外省外县的为数很多,上文所述“曲阜六十户”仅为仍居于曲阜、传承清晰的六十支族人。

与此同时,早先即迁移到外地的各支孔氏族人中还存在着再度迁移的情况,其中有的是因为自然经济因素,有的是因为躲避战乱或为民间流疫所迫,也有一些是因为出仕为官而由官职调动迁至他处,致使部分子弟随之迁徙并在新的地点留居、繁衍。

这样,到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乾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海外迁徙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

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 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

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1 屈姓起源

一、来源有三

1、夏代时有屈骜,曾经被夏王启讨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命姓,遂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有势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时,有代北复姓屈男氏、屈突氏改为屈姓。其后子孙亦称屈氏。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闾堂"、"汨罗堂":都是根据屈原命名的。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楚怀王很尊重其才。后来因为被奸臣靳尚和郑贵妃说他的坏话,被贬到江南。他作了《渔父词》,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自投汨罗江而死。 郡望 《郡望百家姓》载:屈氏望出临海郡(或临淮郡)。 《姓氏考略》 载:屈氏望出临海河南。 临海郡:三国吴时将会稽郡分置。相当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创作了《离骚》、《天问》等20多篇不朽的诗篇。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诗句流传千古。他因遭奸臣诬害,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眼看楚国将陷于秦国铁蹄之下,于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就定这一天为端午节,作为人民记念这位伟大诗人的传统节日。

屈大均: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继承屈原精神为己任。其诗感伤时事,揭露清军暴行。著有《翁山诗文集》等书。清初,他得著作被列为禁书。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为岭南三大家。

屈突通:曾任隋朝左骑卫大将军。归唐后为李世民部将。消灭薛仁杲后,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平定王世充,论其功第一,深为唐太宗敬重。 屈突盖:为屈突通之弟。曾任长安令。他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时有"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之誉。

驾车路线:全程约25462公里

起点:玄滩镇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2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X004

2沿X004行驶69公里,直行进入石桥街

3沿石桥街行驶330米,直行进入X004

4沿X004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S310

5沿S310行驶6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荣泸南路

6沿荣泸南路行驶340米,直行进入荣泸北路

7沿荣泸北路行驶2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S310

8沿S310行驶96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城南大道

9沿城南大道行驶23公里,左转进入迎宾大道南段

10沿迎宾大道南段行驶910米,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11沿迎宾大道行驶200米,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12沿迎宾大道行驶36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13沿迎宾大道行驶190米,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14沿迎宾大道行驶440米,在第2个出口,朝万灵古镇/成渝高速/G85方向,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15沿迎宾大道行驶750米,稍向右转进入荣昌互通

16沿荣昌互通行驶220米,过荣昌互通约240米后,直行进入成渝高速公路

17沿成渝高速公路行驶26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渝昆高速公路

18沿渝昆高速公路行驶260米,过呈拱桥,直行进入成渝高速公路

19沿成渝高速公路行驶430米,直行进入渝昆高速公路

20沿渝昆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成渝高速公路

21沿成渝高速公路行驶459公里,过走马互通,朝北碚/江津/G5001/G7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绕城成渝互通

22沿绕城成渝互通行驶810米,过绕城成渝互通约170米后,直行进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23沿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22公里,过青木关互通约18公里后,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公路

24沿成渝环线高速公路行驶10米,直行进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25沿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80公里,过桂花湾大桥约13公里后,直行进入施家梁隧道

26沿施家梁隧道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27沿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过水土嘉陵江大桥,直行进入九龙二号隧道

28沿九龙二号隧道行驶490米,直行进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29沿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行驶670米,直行进入九龙一号隧道

30沿九龙一号隧道行驶390米,直行进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31沿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行驶90公里,直行进入狮子岩隧道

32沿狮子岩隧道行驶980米,直行进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33沿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行驶86公里,朝重庆城区/江北区/南岸区/G6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绕城渝邻互通

34沿绕城渝邻互通行驶23公里,过绕城渝邻互通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35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346公里,过大湾互通,直行进入达渝高速公路

36沿达渝高速公路行驶337公里,过牌坊水库大桥约14公里后,直行进入达渝高速公路

37沿达渝高速公路行驶414公里,直行进入达渝高速公路

38沿达渝高速公路行驶51公里,过鹅颈项大桥,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39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6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40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41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273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42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31公里,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43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399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44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10米,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45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22公里,过背阴坡大桥约14公里后,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46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154公里,直行进入于家湾隧道

47沿于家湾隧道行驶900米,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48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64公里,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49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91公里,过方斗村大桥约16公里后,直行进入刘家湾隧道

50沿刘家湾隧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51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炒米梁隧道

52沿炒米梁隧道行驶570米,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53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金银河隧道

54沿金银河隧道行驶320米,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55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776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56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10米,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57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7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58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650米,直行进入达陕高速公路

59沿达陕高速公路行驶381公里,过巴山立交,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60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7公里,过新房子大桥,直行进入新房子隧道

61沿新房子隧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62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33公里,过麻柳3号大桥约16公里后,直行进入麻柳隧道

63沿麻柳隧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64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毛坝二号隧道

65沿毛坝二号隧道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66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10米,过毛坝2号大桥,直行进入毛坝一号隧道

67沿毛坝一号隧道行驶37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68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33公里,过温家坪大桥,直行进入魁星楼隧道

69沿魁星楼隧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70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54公里,过权河互通,直行进入芭蕉隧道

71沿芭蕉隧道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72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51公里,过高坝大桥,直行进入瓦房店隧道

73沿瓦房店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74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武家湾隧道

75沿武家湾隧道行驶43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76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50公里,直行进入蚂蝗岭隧道

77沿蚂蝗岭隧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78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22公里,过柳树坪大桥,直行进入宋家梁隧道

79沿宋家梁隧道行驶92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80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过汉江特大桥,直行进入紫阳隧道

81沿紫阳隧道行驶80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82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45公里,过蒿坪河中桥,直行进入火石梁隧道

83沿火石梁隧道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84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920米,过北沟大桥,直行进入药树梁隧道

85沿药树梁隧道行驶45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86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瓦仓隧道

87沿瓦仓隧道行驶40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88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240米,直行进入牛山隧道

89沿牛山隧道行驶75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90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620米,过溢家河大桥,直行进入快活隧道

91沿快活隧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92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40公里,过七里沟一号大桥,直行进入凤凰山隧道

93沿凤凰山隧道行驶50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94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9公里,过王家院子大桥,朝五里/安康/西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95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770米,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96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14公里,过月河大桥,朝安康/五里/十堰/G701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9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21公里,过汉滨大桥,直行进入张哑子二号隧道

98沿张哑子二号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9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0米,直行进入张哑子一号隧道

100沿张哑子一号隧道行驶62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0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90米,直行进入任家沟三号隧道

102沿任家沟三号隧道行驶1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0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0米,直行进入任家沟二号隧道

104沿任家沟二号隧道行驶4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0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90米,直行进入任家沟一号隧道

106沿任家沟一号隧道行驶10米,过任家沟大桥约260米后,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0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0米,过任家沟大桥,直行进入香溪洞隧道

108沿香溪洞隧道行驶,过任家沟大桥约250米后,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0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12公里,过沙家河大桥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关家隧道

110沿关家隧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1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过磨沟河1号桥,直行进入磨河村隧道

112沿磨河村隧道行驶42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1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70米,直行进入庙沟隧道

114沿庙沟隧道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1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黑沟隧道

116沿黑沟隧道行驶59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1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60米,直行进入旬阳隧道

118沿旬阳隧道行驶36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1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过梨河村3号桥,直行进入梨河二号隧道

120沿梨河二号隧道行驶29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2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700米,过梨河村1号桥,直行进入梨河1号隧道

122沿梨河1号隧道行驶1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2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56公里,过神河3号桥,直行进入神河二号隧道

124沿神河二号隧道行驶32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2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神河一号隧道

126沿神河一号隧道行驶4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2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52公里,过大金河16号桥,直行进入熊家院隧道

128沿熊家院隧道行驶11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2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7公里,过大金河6号桥,直行进入谭家院二号隧道

130沿谭家院二号隧道行驶25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3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过大金河9号桥,直行进入谭家院一号隧道

132沿谭家院一号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3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过大金河7号桥,直行进入张河隧道

134沿张河隧道行驶25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3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84公里,直行进入金岭子梁隧道

136沿金岭子梁隧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3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90米,过李四沟大桥,直行进入新安岭隧道

138沿新安岭隧道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3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过朱家河8号桥,直行进入朱家河隧道

140沿朱家河隧道行驶19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4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00米,过朱家河7号桥,直行进入曹家湾隧道

142沿曹家湾隧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4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63公里,直行进入马鞍子梁隧道

144沿马鞍子梁隧道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4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7公里,过韩昌河6号桥约13公里后,直行进入桃园隧道

146沿桃园隧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4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3公里,过韩昌河4号桥,直行进入田鹏隧道

148沿田鹏隧道行驶1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4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9公里,过韩昌河1号桥,直行进入茅坪三号隧道

150沿茅坪三号隧道行驶14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5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960米,直行进入茅坪一号隧道

152沿茅坪一号隧道行驶2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5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50米,过白石河12号桥,直行进入枣树隧道

154沿枣树隧道行驶48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5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过白石河10号桥,直行进入牛头山隧道

156沿牛头山隧道行驶75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5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770米,过白石河7号桥,直行进入花蛇隧道

158沿花蛇隧道行驶16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5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00米,直行进入花蛇隧道

160沿花蛇隧道行驶14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6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花蛇隧道

162沿花蛇隧道行驶24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6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3公里,过白石河4号桥,直行进入黑龙隧道

164沿黑龙隧道行驶25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6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老屋场隧道

166沿老屋场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6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70米,过白石河1号桥,直行进入店子隧道

168沿店子隧道行驶37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6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60米,过店子沟大桥,直行进入红石沟隧道

170沿红石沟隧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7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3公里,过红石河1号桥,直行进入陕鄂界隧道

172沿陕鄂界隧道行驶56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7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8公里,直行进入花石沟隧道

174沿花石沟隧道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7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10米,直行进入董家湾隧道

176沿董家湾隧道行驶5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7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余家湾隧道

178沿余家湾隧道行驶26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7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620米,直行进入王家湾隧道

180沿王家湾隧道行驶32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8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20米,直行进入水西沟隧道

182沿水西沟隧道行驶21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8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鲍家店隧道

184沿鲍家店隧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8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6公里,直行进入宋家湾隧道

186沿宋家湾隧道行驶3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8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67公里,过陈庄桥约14公里后,直行进入回龙隧道

188沿回龙隧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8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70米,直行进入汪家沟隧道

190沿汪家沟隧道行驶43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9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90米,直行进入栗石沟隧道

192沿栗石沟隧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9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620米,直行进入小峡沟隧道

194沿小峡沟隧道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9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590米,直行进入狮子沟隧道

196沿狮子沟隧道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9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堵河隧道

198沿堵河隧道行驶8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19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20米,直行进入黄龙隧道

200沿黄龙隧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0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70米,直行进入泰山沟隧道

202沿泰山沟隧道行驶55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0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90米,直行进入阳南沟隧道

204沿阳南沟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0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80米,直行进入简池沟隧道

206沿简池沟隧道行驶7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0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70米,直行进入庙沟隧道

208沿庙沟隧道行驶41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0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70米,直行进入青龙山隧道

210沿青龙山隧道行驶53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1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40米,直行进入四沟隧道

212沿四沟隧道行驶69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1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140米,直行进入杨家沟隧道

214沿杨家沟隧道行驶26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1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20米,直行进入卢家沟隧道

216沿卢家沟隧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1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920米,直行进入安沟隧道

218沿安沟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1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740米,直行进入中院隧道

220沿中院隧道行驶20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2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刘家沟隧道

222沿刘家沟隧道行驶28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2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小岭隧道

224沿小岭隧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2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20米,直行进入大沟水库隧道

226沿大沟水库隧道行驶5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2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40米,直行进入两家庄隧道

228沿两家庄隧道行驶63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2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400米,直行进入段家沟隧道

230沿段家沟隧道行驶26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3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10米,直行进入黄家沟隧道

232沿黄家沟隧道行驶4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33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510米,直行进入梁家沟隧道

234沿梁家沟隧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35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260米,直行进入凤凰二号隧道

236沿凤凰二号隧道行驶17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37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80米,直行进入凤凰一号隧道

238沿凤凰一号隧道行驶52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39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60米,直行进入小溪沟隧道

240沿小溪沟隧道行驶210米,直行进入十天高速公路

241沿十天高速公路行驶320米,朝十堰东/襄阳/G7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42沿匝道行驶710米,直行进入十漫高速公路

243沿十漫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244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10米,直行进入梁家沟隧道

245沿梁家沟隧道行驶37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246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12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汉十高速公路

247沿汉十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248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430米,直行进入汉十高速公路

249沿汉十高速公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250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340公里,直行进入梅子沟隧道

251沿梅子沟隧道行驶170米,直行进入汉十高速公路

252沿汉十高速公路行驶53公里,直行进入徐家湾隧道

253沿徐家湾隧道行驶220米,直行进入汉十高速公路

254沿汉十高速公路行驶916公里,朝南阳/常德/荆门/荆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襄阳互通

255沿襄阳互通行驶11公里,过襄阳互通,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256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245公里,直行进入樊魏高速公路

257沿樊魏高速公路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258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662公里,朝许昌/S83/兰考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259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过陈官营枢纽,直行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260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676公里,朝永城/兰考/S32/S8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永登高速公路

261沿永登高速公路行驶800米,直行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262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永登高速公路

263沿永登高速公路行驶67公里,过京广铁路立交桥,直行进入永登高速公路

264沿永登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265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230米,过G107立交桥,直行进入永登高速公路

266沿永登高速公路行驶133公里,直行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267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永登高速公路

268沿永登高速公路行驶350米,朝鄢陵/S83/兰考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269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791公里,朝开封/G45/濮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0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271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4201公里,朝沧州/黄骅/G1811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2沿匝道行驶690米,直行进入黄石高速公路

273沿黄石高速公路行驶1026公里,朝北京/济南/G2/G3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4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公路

275沿京台高速公路行驶506公里,过马厂二桥,朝天津中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S6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津沧高速公路

276沿津沧高速公路行驶128公里,朝滨海新区/S60/G25/天津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官屯互通

277沿王官屯互通行驶460米,过津沧高速,直行进入滨石高速公路

278沿滨石高速公路行驶201公里,过丹拉跨线桥,朝滨海新区/唐山/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279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720米,过团泊南互通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280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203公里,朝秦皇岛/京哈高速/唐山南/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281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282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416公里,朝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83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284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2956公里,过粱屯大桥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丹锡高速公路

285沿丹锡高速公路行驶176公里,过长山大桥,朝阜锦高速/明字屯互通/阜新/四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明字屯互通

286沿明字屯互通行驶740米,过明字屯互通约340米后,直行进入阜锦高速公路

287沿阜锦高速公路行驶1057公里,在阜新南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88沿匝道行驶1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S204

289沿S204行驶43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新康街

290沿新康街行驶330米,左转进入盛吉路

291沿盛吉路行驶4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屈氏庄园农业技术开

一、姓氏源流

满(Mǎn 满)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先帝舜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西周初,周文王打败商国以后,将舜的后裔胡公满封在陈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春秋时期陈国被楚国打败,陈国灭亡。陈国的子孙于是将开国元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姓作满,同时也有的以国名为姓,姓作陈的。

2、出自 中有满姓。满姓取自经名“满苏尔”(又译为“曼苏尔”)的首音。“满苏尔”(意为“胜利者”)是 历史上著名的阿巴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他原名为艾布·贾法尔,曾选巴格达为新城——“和平城”,确立了行政、财政、邮政等制度,是阿巴斯王朝的实际开创人,故后继者和 多取此名。早在元代,曾任大都路治中的一位合鲁温(突厥部落)人其名就叫满速(苏)儿。《补元史·氏族表》中曾有记载。另,“满拉”(满刺)原本是一种宗教称号和职务,但也有人用它作为名子或复姓使用,如明代的满刺、满拉·马黑麻等。这是否满姓的来源,还有待于考证。满姓 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3、出自他姓所改。旧由“瞒”氏讹音变为满氏。

得姓始祖:胡公满。据《尚友录》记载,满氏是胡公满的后裔,后来变为满氏。又望出汝南、河东。”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故满氏的始祖是胡公满。

二、迁徙分布

(缺)满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满源出于妫姓。周朝初年,帝舜有个后代叫妫满,被封在陈国。妫满的子孙中有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的,称为满氏。满姓的望族居住在山阳(今天的山东金县西北40里)和河东(今天的山西省下县北)。

三、历史名人

满 宠:三国时魏国太尉,跟随曹操东征下班地,立有军功。后曹丕篡汉即帝位,他又大破东吴于江陵,因而拜将封侯,名生当朝。魏明帝时,他老当益壮,再度以前将军的身份代曹休都督扬州诸军,屡次在合肥击入侵之师。他曾为魏国立下显赫战功,为官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三国志》对满宠十分推崇,说他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治产生,家无余财,满宠之子满伟、孙满长亦有名。

满 奋:晋朝时期尚书令,昌邑人,清高雅致,任职司隶校尉。

满朝荐:字震东。明朝时期麻阳人。万历年间进士,担任咸宁令。他的手下梁永纵搜刮人民,并且还鞭打平民,满朝荐知道以后将他逮捕并且惩罚了他。梁永纵不认罪,反而诬告满朝荐掠夺税物,满朝荐于是被逮捕,下面的官吏和人民都要求释放满朝荐,但是朝廷一直不批准,直到七年以后大学士在叶以高的请求下,他才被放了回来。光宗的时候他又开始做官,担任尚宝卿,后来因为上书的时候,用语激烈,引起了当政者的愤怒,被遣送回原籍。崇宗的时候又被任用为太仆卿。还没有正式上任就逝世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山阳郡:此郡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汉武帝建元年间设置的山阳郡,地点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治所昌邑,相当于今天的山东金县西北。还有一处是东晋年间从广陵郡分置出来的山阳郡,治所在山阳,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

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相当于今山西省黄河以西夏县一带。

汝南郡:汉朝设置,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2、堂号

昌邑堂、清廉堂:说的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手下的大将满宠。他意志顽强、英勇善战,跟随着曹操征战,立了很多功。文帝的时候,在江陵打败了吴国,被封为昌邑侯。他作官时一生清廉,年老退休回家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什么财产,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

满姓宗祠通用对联

〖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舜裔;

望出山阳。

——佚名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满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侯封昌邑;

诗受匡衡。

——李文郑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昌邑人满宠,字伯字,曾跟随曹操作战,文帝即位,他又在江陵打败吴军,官伏波将军,封昌邑侯。后历官征东将军、太尉。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置产业,家无余财。下联典指西汉颍川人满昌,字君都,曾跟从匡衡学《齐诗》,官至詹事。

受诗高士;

赐谷表清。

——佚名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满昌从匡衡受齐诗。下联典指三国魏·满宠,景初年间任太尉,家无余财,明帝赐钱谷以表其清节。

-----------------------------------------------------------------

〖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父子一邑侯;

祖孙两将军。

——佚名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满宠、满伟父子二人都曾封为昌邑侯。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征东将军满宠及其孙大将军掾满长武。昌邑人。

-----------------------------------------------------------------

〖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河清海宴昌国运;

东走西奔为人民。

——佚名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满姓的望族居住地“河东”二字的嵌字联。

-----------------------------------------------------------------

〖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立志刚方,著风猷于太尉;

清标朗映,炼冰玉之尚书。

——佚名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满宠,从太祖力战有功,后迁太尉。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治产业,家无余财,风范长留。下联典指晋满奋,满宠之孙,体量通雅,元康中仕沿书令。

无财相臣,赐钱谷以旌清节;

畏风校尉,侍琉璃而有寒容。

——佚名撰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征东将军满宠,字伯宁,昌邑人。从太祖力战有功,文帝即位,破吴于江陵,拜伏波将军,历封昌邑侯。后拜征东将军,时孙权岁来合肥,宠屡击退之。景初中,以年老征还。迁太尉。宠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治产业,家无余财。卒谥景。下联典指晋代尚书令满奋的事典。满奋,昌邑人。体量通雅,官至司隶校尉。

============================================================

附录:满姓典故、趣事

〖满奋畏寒〗

晋朝初年,有个名叫满奋的人,长得身材高大魁梧,似乎体格十分健壮。其实满奋非常怕冷,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总是穿得多多的,还缩着脖子笼着双手,恨不得整个人都缩到衣服里面去。他家里从深秋时候便生起炉子来烤火,一到冬天,他更是成天都坐在炉火边,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一个深秋的早晨,夜里刚下过霜,屋顶的瓦片上,树的枝干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霜。狂风呼啸,黄叶在风中旋转、飞舞,寒意逼人,直侵入人的骨髓。

即位不久的晋武帝派人来宣召满奋马上入宫去议事。满奋忙不迭地穿上一件又一件厚衣服,一出府门就赶紧一头钻进了蒙着厚厚的轿帘的轿子中去了。

到了宫中,晋武帝让满奋在靠南的位置上坐下,然后就开始和他商谈朝政。说了一会儿话,晋武帝忽然发现满奋紧皱双眉,浑身打颤,嘴唇更是筛糠般抖得厉害,脸色也很不好看,就很关切地问他说:“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如果有什么病的话,就先回家去休息吧。”

满奋哆哆嗦嗦地指着北窗说道:“陛下,今天刮起了大风,臣觉得十分寒冷。”

晋武帝回过头来看了看北窗,北窗上面装的是玻璃屏,透过玻璃屏可以看见外面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晃得厉害,黄叶漫天飘飞,但是风却没有办法透进来。晋武帝不禁笑了起来,对满奋说:“那里装的是玻璃屏,外面就算风再大,也根本吹不进来,你怎么会

觉得冷呢?”

满奋听了很不好意思,红着脸解释道:“臣听说南方一带的牛怕热,看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于是就热得喘起气来。臣一向怕冷,看见树枝在寒风里摇晃就好像南方的牛见到月亮也会喘气一样感到寒冷无比,以至于会发起抖来,请陛下恕臣失礼。”

晋武帝听了这话,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就没有怪罪满奋,又和他稍稍谈了一会儿话以后就让他回去了。

南方的牛看见月亮热得喘气和满奋见树枝摇晃冷得发抖都是一个道理:见到与某些印象极深的东西相关的事物就会产生条件反射,作出与见到前者相同的反应。可见我们在看到相似的现象时,不要只考虑表面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而应该仔细地调查分析一番,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满姓

满族姓氏

A爱新觉罗氏、阿穆鲁氏、阿礼哈氏、阿克占氏、安达拉氏、爱浑氏、阿图拉墨氏、敖拉氏、阿尔拉氏、敖拉托欣氏、阿鲁氏、敖佳氏、阿尔布氏、阿拉边前氏、安佳氏、阿塔穆氏、阿赉氏、阿喇氏、阿尔巴齐氏、爱义氏、敷臣氏、阿穆尼普塔斯氏、阿拉克塔氏、阿鲁特氏、艾耀施氏、阿鲁络特氏、

B碧鲁氏 、巴雅拉氏 、布尔察氏 、把尔达氏、博和理氏、拜都氏、布赛氏、拜格氏、布雅穆齐氏、布达喇氏、布尼氏、、拜晋氏、碧喇氏、毕鲁勒氏、巴尔拉氏、拜英格理氏、白佳氏、博尔衮氏、博和罗氏、博都理氏、巴雅尔齐氏、拜嘉喇氏、博尔济氏、博尔卓克氏、巴颜氏、鲍佳氏、布希氏、布萨氏、弼尔雅氏、边佳氏、布尔尼氏、拜察氏、博尔济吉特氏 把岳忒氏、布鲁特氏、布尔哈齐氏、宝济氏、博尔济斯氏、巴雅喇氏、博硕氏、博尔济氏、博尔济克氏、博络氏、布楞都尔本氏、白佳氏、巴雅克氏、博尔器济斯氏、博第斯氏、博尔苏特氏、巴理氏、白苏氏、布苏克氏、巴颜图氏、巴济理氏、博尔齐特氏、白达尔氏、博和罗克氏、博罗特氏、白禅氏、步古鲁特氏、柏氏 、边氏、

C绰克秦氏、褚库尔氏、崇里鲁氏、蔡佳氏、崇吉喇氏、苍玛尔达氏、陈佳氏、绰络氏、崔穆鲁氏、崔佳氏、成尼氏、彻叶勒氏、程佳氏、迟佳氏、吹霍克亲氏、察哈尔氏、常佳氏、曹佳氏、潮穆特氏、曹丹氏、彻穆衮氏、崔珠克氏、布尔图氏、崔氏、陈氏、车氏、曹氏、白氏 、程氏、柴氏、查氏、蔡氏、

D董鄂氏 、戴佳氏 、都拉喇氏、董佳氏、德敦氏、多尔衮氏、德都勒氏、多罗氏、都善氏、都理氏、都鲁氏、达尔充阿氏、都佳氏、多罗宏氏、都克达氏、都克塔理氏、都雅尔氏、都尔勒氏、都瓦尔佳氏、多锦氏、达瑚理氏、多兴氏、定纪理氏、达普图氏、多拉尔氏、多尔塔喇氏、东阿氏、多秦氏、都勒氏、达喇明安氏、达络克氏、冬果尔氏、达鲁特氏、丁氏、董氏、邓氏、戴氏、杜氏、

E 鄂卓氏、鄂济氏、额

莫氏的辈分怎么排的??急求

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