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杨家将和麟州杨家将有什么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播州杨家将和麟州杨家将有什么关系?,第1张

实际上应该没有关系,是播州杨氏为获得中央政府认可,找华夏祖先而设法与杨业攀的亲

播州杨氏追溯了一位华夏祖先——杨端,以证明自己为华夏的后裔。在杨氏的家族记载中,“杨端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后寓家京兆”。杨氏借用地望以表明自己的祖先一直是华夏。有学者研究认为,杨端的身份同样为西南地方人士,杨端实属南广溪洞僚人,乾符三年(876)得到罗氏相邀,同舅氏谢将军,率领八部族众径入播州白锦堡,迫使罗闽纳款结盟而退。此后,唐命杨端领播州,杨端殁后,其子孙世掌播州。

入宋后,杨氏继续强化这种祖先华夏说。因宋代太原另有一望族杨氏,始祖为杨业。很快播州杨氏便与其攀附上亲属关系,称第七代杨贵迁即杨业后人:“贵迁太原人,与端为同族,其父充广,乃宋赠太师、中书令业曾孙,莫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延朗之子。”经学者考证,杨延朗为杨业之子而非孙,延朗之子是文广而非充广,文广平侬智高之乱时,杨贵迁已经去世,二人相距百余年。另有一说记文广为克广,说是杨延朗继杨昭执掌播州,杨贵迁不是延朗之子,而是杨端嫡裔,由罗氏收养,继延朗理播州。可见,杨氏对这段史实的模糊,是试图通过用“群体失忆”的方式达到自己是杨业直系后裔的目的。

关于播州杨氏祖先是否为汉族,曾有过不少争议,但以少数民族说居主流。除播州杨氏外,寻求华夏祖先以证明自己为华夏后裔在宋代西南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思州由大姓田氏世袭,田氏将自己认定为齐国田氏后裔。归州巴东县冉氏自称为孔圣人弟子冉有之后。

杨家将,是宋朝抗击辽国与西夏的英雄,一门三代忠烈,沙场喋血,让人唏嘘不已。作为中国著名的英雄世家,杨家将后代去哪了呢?鲜为人知的是,其中一支竟然割据地方600年,沦为地方军阀,并且还历经宋元明三朝,明朝晚期因为叛乱而才被消灭。

与《杨家府演义》、《杨家将传》等演义小说不同的是,正史上的杨家将主要是祖孙三人: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

五代之时,沙陀族建立的北汉朝廷,有一个叫杨继业的节度使,宋朝灭掉北汉之后,杨继业归顺宋朝,因为作战勇猛,曾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人称“杨无敌”。

杨继业娶德州折氏为妻,一共生七子,为杨延昭、杨延浦、杨延顺、杨延玉、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其中,杨继业与第四子杨延玉一同战死疆场之后,长子杨延昭成为杨家将第二代掌门人。杨延昭作战非常勇猛,辽兵惧其勇猛,称之为“南斗六星杨延朗”,久而久之,在民间演化为“杨六郎”。

杨延昭一共有三子,即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西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之后,第三子杨文广成为杨家将第三代掌门人。《杨家府演义》中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子,在评书中南征北战,军纪严明,但在正史上其实是杨延昭之子。不过,与祖、父相比,杨文广没什么亮眼的战绩,一生戎马中只是抗击西夏入侵与献攻取幽燕的阵图。

三代之后,杨家将就再无扛鼎之人,开始逐渐没落。《宋史》中只记载了杨延昭三子姓名,杨家将后裔一概未提,因此杨家将后裔去向成谜。但数百年之后的明朝初年,大学士宋濂考证发现一支杨家将血脉,原来杨家将后人已经割据一方,做了300余年的“土皇帝”!

宋濂编修的《杨氏家传》中记载:“先祖杨信,曾祖杨业(杨继业),祖父杨延昭,父亲杨充广。杨充广南征与播州杨昭通谱,因杨昭无子,遂将子贵迁过继于杨昭,由此,守播境者皆杨业之后裔。”根据《杨氏家传》,杨充广是杨延昭长子,但《宋史》里提到的长子是杨传永,因此如果两者是一个人的话,应该后来改过名字。

西元1035年,杨充广奉诏持节出使贵州,后与播州主人(如今遵义一区)杨昭叙谱,发现是同一老祖,同为“越公房杨氏”始祖杨钧之后。恰因杨昭无子,杨充广便将其长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为子,于是宋濂称“自是,守播者皆业(杨继业)之子孙也”。

所谓播州杨氏,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起源于唐末杨端,没落于明朝杨应龙,一直是播州主人。

西元859年,南诏国派兵侵占了播州,随即大唐安南都护收复播州。但十二年之后,南诏国又一次侵占了播州,此时唐朝日暮西山,安南都护府形同虚设,于是唐朝在山西募兵,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与其舅谢氏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九姓子弟收复播州,杨端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西元915年杨端逝世之后,其孙杨牧南即位,此后杨氏就一直统治播州,史称“播州杨氏”。

宋朝建立之后,献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但仍以杨氏为其首领。南宋末年,播州军为抗元力量之一。

元朝攻陷贵州之后,播州杨氏降元,元朝建立播州安抚司,以播州杨氏家主为安抚使。西元1291年,元朝升之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遍及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

明朝建立之后,播州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西元1600年,万历年间,杨应龙起兵作乱反叛朝廷,不久之后在播州之役中败亡,播州杨氏烟消云散。

总之,播州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之所以能成为“土皇帝”,与山高皇帝远有关,播州离中原太远,民族关系又很复杂,朝廷鞭长莫及,于是只能由地方自治,这就是历史上对边疆的“羁制度”或“土司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评选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五大世家,杨家必能榜上有名!

无论是播州杨氏,还是杨家将,都源于西汉初年的一个小军官杨喜。楚汉争霸中,刘邦手下五位小将之一的杨喜,因为围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成为“弘农杨氏”之祖。经过数代经营,杨家越来越强,成为左右中国历史的一股强大力量,这个家族涌现出来的名人如西汉丞相杨敞、三国杨修、隋朝杨坚、唐朝杨国忠与杨玉环,还有本文谈到的杨家将与播州杨氏。

从汉初到明末,不起眼的小军官杨喜开创的家族,竟然人才辈出的传承了2000余年,而在汉初功臣之中,唯一比杨喜强的是张良之后,建立了“天师世家”,至今犹存!

没有贡献。

播州是杨家世袭的土司,明时称宣慰使,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以来,历代忠于朝廷,为朝廷戍守西南,在多次平叛和反侵略斗争中表现优异,为历代所倚重。

明代播州(今遵义)一直属于四川管辖,播州东南五司七姓与贵州交界,是富庶之地,贵州一直觊觎此地。因当时贵州人穷地贫,所以一直想将这五司划归贵州。曾几次上书但未果。期间一直股东五司脱离播州杨氏管辖而纳入贵州。此时时任播州宣慰使的杨家第二十九代传人杨应龙因也骄横狂妄,对辖地五司多有侵占,在明末万历十八年(1590年),更做出醉杀妻、妻母的恶事。其后又对朝廷斥责不满,遂而反叛,攻占綦江等地,杀戮官军。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万历派24万官军围剿播州杨氏,惨胜之后将播州一分为二,南部五司划归贵州。但仅44年后,明朝灭亡。

如果论播州对贵州有所贡献,即万历朝之前对西南有镇守之功,使得云贵川等地因播州军事力量存在而保持和平稳定。万历朝评判之后44年,南方五司归贵州所有,有所进贡。但平叛期间,朝廷征调全国的钱粮人力,耗费200余万两白银,对贵州的征调也很多,贵州这个买卖做的实在是不划算。

播州土司家族墓葬群,扎堆遵义新蒲,跨越宋代至明代 关于这个规模宏大的「 ”土司家族墓葬群”,是在2013年至2014年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之下,陆续进行发掘的。 最终,通过在这两年时间里的不懈努力,考古队一共清理出了三组墓葬,这三组墓葬的选址在当地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正好处在一个面水背山的地势之中。 此次发掘出的三组墓葬,分别属于古代播州地区历史上的几位「 ”土司”,而且,他们还属于同一个「 ”杨氏家族”。 杨烈夫妇墓航拍 其中,第一座墓葬,为播州杨氏第29世土司「 ”杨烈夫妇”的合葬墓,第二座墓葬,是一座大型的同坟异穴三室合葬墓,属于明代初期第一代播州土司,同时也是世袭播州杨氏第21世土司「 ”杨铿夫妇”的合葬墓;第三座墓葬,通过其中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断定,为播州杨氏第14世土司「 ”杨价夫妇”的合葬墓。 除此之外,其实,在此次的大规模发掘之前,已经有几位「 ”杨氏土司”的墓葬已经被发掘出了,加上此次发掘出的三组墓葬,就一共有「 ”九位”杨氏土司的墓葬显露在世人的眼前了,分别是: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第21世杨铿、第22世杨升、第24世杨纲、第25世杨辉、第26世杨爱和第29世杨烈。 杨价夫妇墓 说到这里,你可以要问,这个「 ”杨氏土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土司”又是怎样的一种官职呢? 关于这些内容呢,我会放在下一个部分重点讲述,关于这个「 ”杨氏土司墓葬群”你大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体现了「 ”世袭性质”的「 ”贵族墓葬群”。 那既然是贵族,从这个墓葬群里所出土的文物自然都是「 ”硬货”,所以,在这里我不妨给大家列举几个,如杨价墓中出土的那幅在考古界轰动一时的「 ”螭龙金杯盘”,其工艺可谓是巧夺天工,在国内的金银器文物当中也算的上是顶级文物了。 再有便是,在其他的「 ”土司墓”当中出土的银执壶、金台盏以及葵花瓣的银盏托,都是可以算得上是「 ”金银器”当中的顶级之作。 螭龙金杯盘 而其实通过这些十分「 ”土豪”的文物,我们便能一次为根据推断出这个「 ”杨氏家族”的财力必然是十分雄厚的,他们的生活也一定是十分奢华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地走进这个家族,去了解他们在「 ”播州地区”的历史,同时,也了解一下「 ”土司制度”在历史舞台之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出土的其他金银器 杨氏家族由唐代中原而来,因平叛有功而割据播州,前后延续700多年,至明代方黯淡谢幕 在开始说「 ”杨氏家族”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说一说「 ”土司制度”,所谓「 ”土司”其实是对一种官职的称谓,又被称作「 ”土官”或「 ”土酋”,一般是会由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来担任,从而便能实现「 ”少数民族自治”的目的,而且,这一官职是从「 ”元代”才开始设置的。 不过,既然一般是由少数民族的头目来担任,那边就有一些特殊情况,「 ”杨氏家族”便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而提到少数民族的话,在历史上,古播州地区,也就是现今遵义地区,存在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等20个世居的少数民族。 古代土司着官服像 所以,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播州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便经常会出现两类乱局:第一,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进行的小规模的战争;第二,便是几个势力较大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而「 ”杨氏家族”的到来,便是因为上面的第二种「 ”乱局”,而且,当时「 ”播州”整个名字和行政地区的设置才刚刚出现没多久。 这里就要先说一说古播州的由来了,那就要追溯到唐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元年登基称帝以来,他便花了很长的时间平定各处的叛乱之患。 唐太宗像 几年之后,大唐国威大镇,四夷宾服,而所谓「 ”四夷宾服”指的一般是大唐疆域之内各处的少数民族全部都向「 ”大唐”称臣,这其中自然现如今的整个贵州地区。 而为了更好的管理当地的各个少数民族,李世民便先在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以原本隋朝时牂柯郡的北部地设置为郎州,管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县。 而后,到了贞观十三年,即公元639年之时,唐太宗先是废止了「 ”朗州”的设置,但却又将之前「 ”朗州”原本下辖的六个县整合在一起,设置了「 ”播州”,其实,总的来说就相当于是更改了一个「 ”名字”而已。 而关于「 ”播州”这个名字,在明代之时,曾有人对其中的「 ”播”字做过一番解释,认为是「 ”为番之有才者”,而「 ”播州”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到了整个「 ”杨氏家族”没落、消失的那一刻。 古播州地图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说一说,原本生活在「 ”中原地区”的杨氏一族,又是如何去到当时的西南边陲,并且一去就是700多年的。 这就要从「 ”杨氏家族”的第一代土司「 ”杨端”开始说起,他原本是山西太原人,而就在唐僖宗咸通十四年,即公元873年,处在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再次派军队攻陷了播州城。 为什么说是「 ”再次”呢,因为早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的时候,当时的南诏国王酋龙便自称为皇帝并且派兵侵占了播州,此后,是由当时唐朝设置在西南地区的安南都护收复了播州。 所以,南诏国的这两次「 ”发难”,前后只隔了14年,而就是在南诏国「 ”再次”发难的时候,唐僖宗便面向整个朝廷以及民间征集「 ”军事人才”为朝廷出战,从南诏过的手中夺回播州。 杨端画像 而杨端便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了「 ”抗击”南诏国的队伍当中,而后,他便和他的舅舅一起率领江西地区的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九姓子弟开始在播州定居。 定居之后,他们这个隐藏在播州民间的「 ”大唐军队”便开始了与「 ”南诏国”之间的抗争,他们通过「 ”明攻娄山、暗渡赤水”的作战策略,不断地与「 ”南诏国”军队周旋,最终,在唐僖宗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他们再次成功地将「 ”播州”纳入到了大唐的版图之中。 此外,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此次「 ”播州争夺战”中,从唐玄宗时期开始,便被封为「 ”播州侯”镇守西南边陲的「 ”罗荣”的五世孙罗太汪也曾和杨端一同作战,而在成功地收复播州之后,杨、罗两族便都把「 ”家”安在了播州,在播州彻底地扎下根来。 宣抚使司令牌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杨端便被朝廷封为「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开始了他们「 ”杨氏家族”对播州地区的割据统治。 公元915年,古播州的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 ”土司”杨端去世,虽说,当时还并未出现「 ”土司”这样一个官职,而此时,曾经的「 ”大唐王朝”早就已经「 ”土崩瓦解”,历史的车轮驶入到了「 ”五代十国”时期, 杨端死后,他的孙子杨牧南承袭了由大唐皇帝所封的「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之位,继续统治着整个播州。 宣抚出使古画 而此后,无论世间的风云如何变幻,历史的车轮怎样前进,「 ”杨氏家族”都能雷打不动地继续他们对「 ”播州地区”的统治。 不过,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可以很好的解释的,杨氏所统治的「 ”播州地区”,从唐朝晚期便已经开始进行经营,久而久之,树大而根深,其实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 ”国中之国”,再加上,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而言,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让那些帝王们感到「 ”头疼”的问题。 而眼下如果恰好有那样的一个家族,经历很多世代都能够很好地管理少数民族众多的播州地区,那么,之后每个朝代的帝王都很愿意将「 ”乌纱帽”送上,而不会轻易地去触「 ”杨氏家族”的霉头,因为结果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一场极大的「 ”少数民族”叛乱,得不偿失。 所以,我想这便是「 ”杨氏家族”,能够在「 ”播州地区”割据统治长达700多年最为主要的原因所在。 播州杨氏世袭简表 而说到「 ”国中之国”,那边就不得不说,在这个「 ”小国”发展的历史上,是否也曾经出现过「 ”盛世”的局面呢? 答案自然是有,主要都集中在南宋时期,尤其是在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统治时期,整个播州地区,百业兴盛,百姓富足,史称「 ”播州盛世”,而在前面我所列举的那件从杨价墓中出土的「 ”螭龙金杯盘”便是证明这一「 ”盛世”最好的证据。 当然,有盛自然有衰,这也是自然之理,风光无限的「 ”杨氏家族”在延续了724年的辉煌之后,终于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万历皇帝像 而「 ”杨氏家族”的衰落,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太「 ”作”了,这就要提到「 ”杨氏家族”的最后一世,也是第29世土司——杨应龙。 在明隆庆五年,即公元1571之时,杨应龙世袭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而后,到了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由于服从朝廷调用有功,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并加封为「 ”骠骑将军”。 也许是因为「 ”升”得太快了,所拥有的权力也比「 ”土司”大了许多,所以,杨应龙就忘记了朝廷对他「 ”杨氏家族”的恩裳和关照。 于是,明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已经苦心经营多年的杨应龙起兵造反,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夹杂着杨应龙与大明朝廷之间的矛盾。 罗嘉良饰杨应龙 大明朝廷也立刻派出大军征讨杨应龙所率领的叛军,两军在海龙屯地区进行了多日的激战,未能分出胜负,直到次年春天,明朝派出了以当时著名的抗倭将领为首的「 ”八路大军”一同征讨杨应龙。 此后,又历经了将近六个月的「 ”对垒”,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便带着两位妻妾在家中「 ”自缢而亡”,他的儿子杨朝栋、弟杨兆龙全部被俘,后来,连同其余被抓的杨氏族人以及叛军将领能一同被押解到京城并斩首于闹市之中。 至此,统治播州地区长达724年的「 ”杨氏家族”便以这种极为「 ”惨烈”的结局,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明代平播之战示意图 而且,在平定了杨应龙叛乱的第二年,万历皇帝便彻底更改了「 ”播州”的行政归属,将「 ”播州”更改成为「 ”遵义县”,并且划分到了当时「 ”四川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就这样,不仅「 ”杨氏一族”彻底没落,就连他们曾经统治长达724年的「 ”播州”,也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之下烟消云散了。

播州,即是如今的遵义地区,古为夜郎,唐朝贞观年间,设置州,称之为播州。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播州也不例外,太原人杨端乘此机会获得了播州的统治权,而杨氏也自此成为了贵州的四大土司之一,拥有了播州的绝对控制权。

贵州地区在古代本身就属于蛮荒之地,播州亦是如此,所以它大多时候都只是古代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一个场所罢了,本身与中原的封建王朝的来往并不算太密切。得益于此,播州一直都是杨氏独大,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杨氏的统治都是稳如泰山。直到有明一代,朝廷才以当时杨氏的统治者杨应龙叛乱作为契机,将播州直接归于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之下,播州,长达700余年的私人统治终于画上了休止符,成为了过去。

一、杨氏在播州的兴起

上文笼统的讲了一下播州的历史,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下播州。杨氏虽然统治了播州七百余年,但是,他们却并非是播州的土著居民(前头也有提到,杨氏祖先杨端是太原人)。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处,播州只是在名义上为中央所管控,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的自治,严格来讲,它甚和中原王朝并不亲密。安史之乱之后,唐代再不复之前的盛世气象,开始逐渐走向落败,这样的中央又怎么能够镇得住原本就离得远的播州呢?

于是,在大历五年,播州的僚人抓住机会,决心造反。但这次造反并没有成功,当时的僚族酋长罗荣平定了这次看似荒诞的反叛,而在朝廷的嘉奖之下,播州成为了罗家的“家族产业”,而从朝廷将播州正式当做封地分封给罗氏之后,播州历经几百年的“私人制”正式拉开了序幕。不过这个时候,罗氏仍旧是为朝廷服务的,所以说,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罗家将首领的位置一代一代传下去,直到罗太汪坐上首领的位置之后,一切又有了改变。罗太汪当上首领的时候,年纪并不大,算得上是个毛头小子,如果说一切就这样安安稳稳,没有发生变故的话,他还应当坐在这个首领的位置之上,直到他年老生死,再将位置牢牢地传给下一个继承人。

可惜的是那个时候,南诏不满足于现状,决心叛唐,并攻陷播州,而这个时候,唐将杨端率军收复播州,但是辛辛苦苦自己打下来的地方,又怎甘心拱手让于他人,杨端此时想起了曾经的南越王赵陀,于是决意自己统治播州。

而这个时候的唐王朝本身就已经江河日下,分身乏术,只能够在蛮族地方名义上设立州县,让这些部落原本的首领继续统治地方,并且特意恩准可以世袭,这自然也给了杨端便利,从此杨家取代了原本的罗家,成为了播州的“土皇帝”。

二、播州杨氏的发展历程

在唐朝末年,杨氏就已经夺得了播州的绝对统治权,而这种绝对统治权,是朝代变更也无法改变的,即使唐朝覆灭,江山易代,时光转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播州依旧被杨氏紧紧掌握在手中。

不过倒是在北宋初年的一段时间内,杨氏内部是十分混乱的,毕竟一个偌大的家族,时间长了,也终究会逃不开和其他大家族一样的尔虞我诈。而为了获得国家的肯定,为了得到宋的支持从而稳定政权,杨氏的杨文贵等人向当时的北宋朝廷献地,虽然说是献地,但所有权还是把握在杨氏的手中。不过尽管如此,从这件事开始,杨氏已经不再单单只是一方“土皇帝”了,他们与中央王朝自此有了更加紧密的关系。

尤其是在杨粲执掌杨家之后,他更是把自己作为朝廷的“属臣”看待,而北宋朝廷在这件事情之上也十分的良心,它认同了杨氏对于播州的统治权。而获得宋王朝肯定的同时,杨氏也没有忘却建设自身,发展辖区内的文教娱乐等上层经济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之上也加固了杨氏在播州的统治。

到了元朝,杨氏用对宋那套对付元帝国,当时的杨氏掌权人杨邦宪成为了杨氏的第一任土官,杨氏家族的自主性依旧相当强。

三、播州杨氏的历史终结

但到了明代,由于当时杨氏的第二十九任土司不满足于现状,觉得播州杨氏的实力已经足够大,没有必要尊敬所谓的中原皇帝,他把自己比作帝王,开始僭越,使用龙凤就算了,还组建了自己的“后宫”。

杨应龙的欲望一天天的膨胀,严重威胁到了中原王朝利益,于是杨应龙的土司头衔被明王朝给剥夺掉了,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之后,各种不服明朝的杨应龙造反了,而朝廷再也容不下这样的一个杨应龙,也容不下培养出杨应龙的杨氏。

于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播州,明王朝采用了软硬兼施的方式——虽说将土司制度保留了下来,但是其承袭不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行为,而是成为了国家政权范围之内的行为,朝廷的权威被无限放大,杨氏彻彻底底成为了中原朝廷的附属。播州杨氏七百余年的统治,在此时画下了句点。

四、杨氏在播州能够长期稳定的缘由(地理、政策、文化)

杨氏家族自唐到宋,历尽四朝,统治绵延近三十代,统治如此稳固,我们并不能单单只能用运气好这种解释来搪塞了,它能统治播州如此之久,必定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而这种条件也并非只是单一的,而是有着自然、政策以及文化的三重条件所促成。

1、首先,播州虽然地理条件不太优越,深居西南,远离中央,但这样的地理条件,加上古代交通条件的制约,也使得了播州人民长期生活在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之下(也就是不与中央朝廷有所联系),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这完全是有利于杨氏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

2、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之外,杨氏历代统治者的对外政策也是其能够稳定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杨家人并不是愚蠢的觉得以自己弱小的实力就能够对抗中央朝政,他们是逐渐的向中央朝廷投诚,表现自己的忠心,而在朝代更迭之后,也能够迅速调整好心态,向新朝廷投诚,这个我们在上文讲杨氏的发展历程中也是有体现的。

3、除此之外,杨氏虽然地处蛮夷之地,但他们却懂得学习,知道学习先进的文化,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杨氏引进先进的汉文化,相当的重视子孙教育,尤其是有关于儒学的教育,儒学之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深刻埋在每个杨家小辈的心里,这则对维护杨氏内部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说杨氏内部的争夺战也偶尔会上演,但是总的来讲,这个家族在面对外人侵略,维护家族利益的方面,还是十分团结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杨氏的学习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时的杨氏以中央王朝为参考,开发出了一项十分灵活的掌权人制度。他们的接班人并不是说一定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方式,而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继承制度,多种继承制度与之共行。这样的继承制度使得杨氏家族内可以尽可能的做到“择优录取”继承人,巩固其族群对当地的有效统治(当然了只能说普遍,也有个例,比如杨应龙)。

其实在这三点中,最后一点甚至是做到了与时俱进,批判的学习精神,这种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之一在如今都受用,更别说当时了,所以杨氏的成功也是有情理可依的。

播州杨家将和麟州杨家将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应该没有关系,是播州杨氏为获得中央政府认可,找华夏祖先而设法与杨业攀的亲播州杨氏追溯了一位华夏祖先——杨端,以证明自己为华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