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岱徐氏族谱
许氏最早入闽始祖名滢,字元亮,谥号武靖公,河南许州人,东汉章帝建
初四年(79)任为左翎将军,简称许督,统兵戡乱,留镇同安,子孙居
同安,其故址曰营城,今同安县小西门营城巷。同安城建于宋绍兴十五年
(1164),比许督之营城迟了一千多年。后唐天成四年(929),
闽王王延筠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所以历史上流传没有同安先有许督。许督
为许姓入闽始祖,子15人分居全闽各地。至唐僖宗时,广明二年(881)
黄巢起义,同安大变,永公二子复徙入同安,至宋同安许氏大兴。但据考证,
同安许氏属许督派下的并不多,可能后来分居外县,金门及台湾,或闽北等地。
除上述许督外,尚有二支许姓入闽。一是唐总章二年(669),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许陶、许天正父子。此支称为汝南许氏,主要繁衍于
漳州至潮汕之间。唐宋时的族谱记载比较清楚,各地世系基本一致,未见有
分居晋江的记载。却是在抗元期间,损失惨重,诏安剩耐京一人,漳州其他
各县也所剩无几。后来泉州许氏南下者继承天正公一系,又因泉州许氏在抗
元以后,为避蒲寿庚之害,称祖自漳州,属天正公后裔,故此支与晋江许氏
关系密切。闽省许氏皆奉许陶为漳南始祖,许耐京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二是唐景龙二年(708),为武荣州刺史的许辅乾。此支属高阳许氏,
因辅乾的曾祖许绍,幼年与李渊同学,许绍功高,各种史籍有记载,李渊封
许绍为安陆郡公,特追封绍之曾祖考三代为安陆郡公,故此支又称安陆许氏,
实为河南许州人。唐中宗时,韦后母女与上官婉儿争相卖官鬻爵,许辅乾由
重郡中州刺史改为偏远的武荣州刺史,贫病交加,任五月而卒,其子懋文
(名谏)、懋武(名论),葬辅乾公于莆田壶光山,先居山南的现东峤许厝
东井(埔),后皆移居晋江。懋文居永和许家巷,懋武居东石许宅巷。懋武
一系在唐开元间开始航海,立足东石,向外派衍,唐宋间为泉州的航海世家,
亦涉足仕宦。懋文之子尚纲,乾元进士,历官御史,建中中出知西安府,
全家23人,死于朱泚之乱,仅其12岁之子许稷,被陕官僮救出,返东
石依叔父许十一簿。及后许稷成名,皇帝赐其读书之山曰“赐恩”,世人
称辅乾一系为许稷系统。
另者,泉州有“箴疏”许氏一支,为元理学名臣,国子太傅许衡后裔。
许衡四子师厚生从宣,从宣授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入闽、秩满,
遇刘福通之乱,居福州西门外洪塘乡,从宣次子尚廉来泉州南俊巷生体静,
体静居东石大白山,体静四子文斋分居吕厝,吕厝原名品厝,土名三梳,故
文斋以“箴疏”自称,后世移居鲤城湖坝,在清同统年间尚与太白山及石兜
许氏连宗合修族谱。大白山许氏在清光绪年间成械斗。另建下厝许村,后并
入许西坑四房。
又一说,汝南许氏,太始祖讳商,字建夏,周尚书郎、地居高阳,后与
子孙徙居单舆,今河南光州固始县,其子孙发达,官职显耀。传至十八世孙
克华公,克华不满朝廷朝纲失修,遂与诸家豪杰举义于汜水,从陈克耕辅唐
主李世民,征讨临汾等县,事成论功,官宣威将军。克华公子陶,陶于唐总
章二年(669),同子许天正受命唐皇,从玉龄将军陈政来漳泉平苗乱。
陶殁于兵,陈政亦亡。天正与陈政之子元光削平苗蛮,出镇漳泉,遂开漳南。
后陈元光封开漳圣王,天正分镇南绍,官封太尉。故闽省许氏皆奉陶公为漳
南始祖,子孙世袭前职,世居南绍。宋绍兴二十年(1150)论前功,加
封翊忠巡应侯。传至十二世乾德公,生子三,长曰夏臣,次曰列,三曰猷。
因遭受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二子列公迁居广东潮阳,三子猷迁居龙溪徐
翔,又徙丐源,即马坪(漳浦县之马口、下范,马埔之总称)。长子夏臣与
子子孝在绍安受属害,幸存耐京公一脉,后又复兴南绍(即今诏安一带),
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石龟许厝开基始祖讳爱,据族谱载,系南绍陶公裔孙。据钱江族谱载,唐末
家乡遭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率姚、孙二夫人入晋江(据传孙夫人葬漳州),
先居十七八都瑶林村(即现杨林)。后察看地形狭小 ,无发展前途,遂命其
婿施典同女另择地开基(施典即前港钱江之祖,唐季任秘书丞)。后来许姓
也由瑶林分徙居邻乡丁亭。为纪念开基之地,故凡属石龟(丁亭原名)所析
之许氏子孙均以“瑶林衍派”为堂号。丁亭原属杂姓住居地,住有王、花、
(清)徐景京 徐裎等纂修 清乾隆二年(1737)
(清)徐奉直 徐裎等重修 清乾隆五年(1740)木活字本 八册 苏州大学(存三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歙县、休宁、青阳等地
(清)徐景京 徐裎等纂辑 清乾隆三年(1738)刻本 四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 长267358—61
(清)徐作舟等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三十册 国图 河北大学 四川图安徽泾县·徐氏宗谱一卷木刻本 安徽泾县档
(清)徐禧编辑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活字本 二册
安徽·徐氏族谱□□卷 民国刻本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五卷)
安徽·休宁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徐天枢纂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历史所 日本 注:是谱为始修
安徽·休宁徐氏族谱十二卷
(清)徐天枢等纂辑 清乾隆五年(1740)活字本
安徽·休宁徐氏族谱八卷
(清)徐天枢等修 清乾隆间刻本 四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乾隆七年
安徽休宁·古楼徐氏族谱二卷
(清)徐天枢纂辑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木刻本河北大学 上海图 安徽博 注:与《罗昆芳村徐氏族谱》合册
(清)徐天枢 徐化寅等纂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 一册 上海图 安徽博
(清)徐天枢纂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一册 上图:915015;又一部9174851册
安徽·休宁古楼徐氏族谱二卷
(清)徐天枢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一册
安徽·休西大塘徐氏中村族
(清)徐绍合 徐必祁修纂 清乾隆六年(1741)刻本 一册
(清)徐檀修纂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911941
安徽当涂·徐氏家乘四卷徐国安纂修 民国九年(1920)中山堂木活字本四册 上图:JP49¨又一部JP491—
安徽绩溪·罗昆芳村徐氏族谱三卷
(清)徐光文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木刻本河北大学 安徽博
(清)徐景京 徐景庆编辑 清乾隆二年(1737)木刻本
安徽歙县·歙西朱方徐氏族谱十二卷(清)徐亦政纂 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 二册 安徽博 山东平邑县文物站 注:与《淳西剑溪徐氏族谱》合刻
安徽歙县·淳西剑溪徐氏族谱十二卷
(清)徐裎纂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国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河北大学
安徽歙县·东海徐氏世系家谱不分卷 (清)徐震
安徽·桐城徐氏宗谱 (清)徐闲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谊堂刊本四十六册 安徽图
(清)徐熙采 徐有绅等编 清乾二十四年(1759)刻本 一册 安徽图(存卷1)
安徽潜山·东海徐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徐缘凤 徐永 清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敦睦堂木刻本二十册
河北大学
(清)徐吉谋五修 清同治四年(1865)立德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存五卷)
(清)徐(火立英)荣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22、首) 注:谱首修于 清康熙八年徐道
(清)徐子桢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本 安徽
安徽潜山·徐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学英七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十七卷) 注:明嘉靖二十六年徐秋亭首修
安徽潜山·徐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徐柄衡八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敦睦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缺二卷) 注:明嘉靖二十六年徐秋亭首修
安徽潜山·重修徐氏宗谱□□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七卷) 注:记事至 民国十三年
安徽东至·何村徐氏宗谱三卷
(清)徐治歧等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刊本 三册 上海图
合肥徐氏宗谱四卷首一卷徐光瑚等纂修 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1、3卷首
祁门黟县祁门·塘头黟南赤岭徐氏族谱:一卷附新安徐氏宗谱首一卷
(清)徐宁馨 徐原尔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一册 附卷 清徐裎修纂 书名据书
南陵工山徐氏宗谱十四卷
(清)徐作霖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敬爱堂何汉阳刻本十六册 版心题工峰徐氏宗谱
宣州寺冈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显南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宣州寺冈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怀琮等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
宣州寺冈徐氏宗谱
(清)徐发华等纂修 清刻本 二册 存卷5、6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 清道光间
桐城皖桐徐氏宗谱
(清)徐闲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谊堂木活字本 四十六册 九修本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
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二世楚汉锋争,吾祖即罢官未回,为避秦乱隐居东海云台西坡当路徐家大村(公元前2102年),乐守田园, 修立宗谱,供奉云合子孙.世守历朝.保全至大宋末年皇帝 世乱.明辅祖后裔四十七世孙伟善堂公投任山西大同上任。将谱带至衙内供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暇他计因而谱被火焚。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又生子二人,长名元文公,次名元武公。
元文公生子三人.长名仁龙,次名义龙。三名礼龙.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名智龙,次名信龙.三名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均单字起。长名宝公.次名宦。三名宽。
义龙公生子一人名宪公。
智龙公生子二人。长名宣。次名寓。
惠龙公生子一人.名寯。
元末时群雄割据.州郡有族人徐寿辉占据东海郡,朱元璋由皇觉寺不当僧人亦招集勇士多人投徐寿辉部下,后因意见不合.辉欲害朱,不料朱亦觉意.潜逃投郭子兴部下.后子兴死,朱领其众又聘徐达、常玉春、李文忠等扶持,先称吴主。后至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二年政达。(公元1370年)东海帝令徐寿解率部来降,辉恐帝忌贤嫌实不敢降.为保守境土不得已率众拒之.帝闻其拒怒甚,即发大军来洗灭东海一带。因此人民遭遇红军难(俗称洪军赶散)。仁龙公父子叔往均遭洪红之难。逃至大树下共议分散而逃,免在同伴遇害.并议后会无期兼嘱后人何以为凭知系一脉之族.是均印面长叹分离之苦,见树上有一喜鹤巢自感于怀,共议即此为凭。并嘱后人是系喜鹊窠分支而来者即系一脉。议罢分散而逃. 公迁徐渚场煮盐。宽公迁西门镇(即今海州西七里桥),寓公迁赣榆县南庄。礼公迁山东诸城县东南海上风庄改名单字聚,复初聚者希后团聚之意,复初乃望复回原籍的意思,宪公迁临洪镇(今太平庄),宣居本址.信龙公迁河南太康县,寯公迁沭阳县下增,其他诸祖遇逃难以枚举。东海老谱载明民国十八年(1930年)春南北九县族人共议重修总谱,拟定南北统一大排行五十个字起,系明辅祖六十七世孙.谨将五十个字开列如下:
文(质、德、明)德进大同 福国保安(天)泰
云风璧其光 庆新周万代
时贤广济美 循声自英迈
家在苏鲁兴 孔繁一世界
怀祖念厚图 群宗博以爱
瑞安中岱徐氏族谱
本文2023-10-23 18:23: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