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来信,续家谱修家庙,大家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老家来信,续家谱修家庙,大家对这件事有何看法?,第1张

修祠堂并续族谱,

血脉延续知源头;

继往开来添光彩,

家兴族旺国永固。

作为族人当投入,

出谋划策捐钱物;

男女老少付真情,

功在当代利千秋。[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是件好事。李氏若有人续家谱我愿意捐款!

谢谢!这位师友的问题我还真是刚刚在做这件事。去年我老家七十四岁的本家爷们,召集村里在外边工作的乡亲开会,说是要续写家谱和修家庙,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赞同!因为,这续谱是我们农村传承的优秀美德吧。从我们村建立开始,就开始论资排辈的续写家谱了。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赞助钱了。我对续写家谱很赞同,也尽其所能进行赞助,但对修家庙提了两点看法:一是不赞成修家庙。因为,我们村的这个家庙年久失修,已经是破败不堪了!我小时候这里是村里的一个小卖部,那时候它还可以吧;大门前有两棵大槐树,我们经常爬到上边玩。后来,西边一棵先死去了,东边一棵被革委会砍去做了办公桌椅了。家庙里东西两边的厢房已经是荡然无存,仅剩主堂三间了,也已经是少砖缺瓦了,如修完整投资较大。二是修家庙如无人管理,还会重蹈覆辙吧!况且,不能提倡烧香拜神的迷信的风气。尽管我的意见没有被本家爷们所接受,但仍调整了少化钱只做简单整修的办法。目前,续写家谱已接近尾声;前段时间,我受乡亲们所邀,参加了家谱的付印仪式,看到了众多乡亲老少爷们的高兴劲儿,尤其是负责组织的七十多岁的本家爷们,好象年轻了许多岁!精神抖擞的给大家详解家谱续写过程以及又加了那些现代元素。并介绍家庙筹修情况。我深切地感到,中国传统的优秀美德和文化,在群众中深深地扎根,只要对 社会 发展有利,我们还是要努力地传承下去好啊!个人观点,请师友指正!谢谢!

修家谱乃正道,国史、方志、族谱中华文化之根,不可废也。中国人历来讲究"落叶归根"、"认祖归宗",在过去年代,若被逐出祠堂,清出家谱是非常可耻的事。所以,老家族人来信约你,你应感到荣幸,说明族人没忘记你,你要极积支持参与,否则,活着是无根飘萍,死了是孤魂野鬼。

续家谱是正确的,是值得肯定的,每个家族都应该做。修家庙也是好事,有条件应该修建,不过修家庙要有经济实力,不仅仅只是修起来,还要管理好,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行,家族没有凝聚力是做不好的!

这个是民间的活动。不过,对族群的记载还是有意义的。家里邀请参加,应该参加。

应该全面支持,这是一个百年福泽绵长,恩在千秋的伟业,为子孙后代能够寻根溯源的好事,修祠堂宗谱都是孝子贤孙,有话古话叫有德者修谱!你作为子孙一定要好好支持。没有家谱同宗不识,长幼无序!

好哇,续家谱总可以让族里人有点团结意思。

我为什么会采取支持和赞成的态度呢? 我觉得了解和理解家谱与家庙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家谱的作用

1、家谱能追根溯源。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

2 、家谱能凝聚血缘亲情。

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3、家谱能教子育人。

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就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家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修家谱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负责,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 社会 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

(二)家族祠堂(家庙)在现代 社会 的作用。

(湖南常宁廖氏宗祠外景)

1、祭祖

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

2、团结交流的基地

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 健康 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3、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

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 社会 历史 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达到了解家族、传承、变迁的缘由,掌握家族、民族 历史 ,进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同时影响、教育族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 社会 、为国家多做贡献。使家族、 社会 、国家更加兴旺昌盛。

我老家去年刚修了家谱,刚开始我也认为是封建的家族观念,后来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感觉还是蛮有意义有必要的。

老年人的家族观念都很强,花二百块钱不仅让父母开心,还能增强家族对我的认同感。

去年中秋,老家来人说修家谱,要每家出200块钱,我出了。不想父母又另出了500块。父母平时省吃俭用,我不禁问这会怎么这么舍得,父母只说了一句“身从何处来?”

想想也是,自从我大学分工以后,父母也搬离了老家,这么多年爷爷奶奶的坟也是三五年才回老家祭一回,都靠老家的亲人维护着。每次回去,今天某爷爷奶奶接喝茶,明天某伯伯叔叔喊吃饭,后天某兄弟姐妹请喝酒,人家凭什么招待你?都是看祖宗面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现代 社会 ,老了“归根”不是很现实了,但“根”不能忘。

家谱中的记载的家风家训,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家庭文化,受益很深。

老年人的家族观念很强,我们年青人不能理解。看过家谱以后,我感觉古人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实际上很有必要。

腊月的时候,房族一个堂兄送来一本家谱,外面用红绸子包着,看上去就知道老家对修家谱很慎重。我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血缘关系图表以外,还有家风,家训。我在老家名字叫“昌盛”,原来我那是按辈份爷爷给我取的名。父亲是世字辈,我昌字辈。

这辈份排名像诗一样,也体现了祖辈的朴素的家国情怀。我们上一回修家谱,是清朝家族出了一个进士,入了瀚林院,还当过大官,后来归隐老家,晚年专门为家族修谱。

还有许多对做人处世的要求,这些家风家训对我们做人多有教益。

家谱中记载的血缘图表体现生命的接续性,使我明白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也是大家的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在家族和 社会 中的位置,承担一份责任。

我们的祖先是清朝从江西逃水荒到湖北,一路上励精图治,筚路蓝缕,始有今天子孙兴隆的局面。

在近代和现代,家族人才辈出,有人清朝科举出仕,得到康熙的接见;有人在民国读过黄埔军校,是抗日名将;有人参加革命牺牲,有人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面对家族如此辉煌的 历史 ,如此优秀的基因,如此优良的传统,感觉自己也要发奋图强,争取为国为家多尽点责,争取干出成绩来,不能让祖宗脸上无光。

总之,续家谱不能简单看作封建思想,它不仅给我们清白的出身,让我们融入家族,接受古朴家族文化的洗礼,同时了解祖辈辉煌的 历史 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还能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你好!以下是我看过的两篇文章,希望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必须有家谱?》

清明,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先人和祖宗的节日,我们在这一天进行庄重祭祀,以表达我们的追思、怀念、感恩和不忘本。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先人和祖宗是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正在淡漠甚至忘记。中国人血脉传承那个最重要的载体正在消亡,这便是家谱。

家谱被中国人丢了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被图书馆收藏,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

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他们走了,谁再来接续呢?

家无家谱,就如国无国史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

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因此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同时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家谱到底有什么用?

那种价值,是根本性的。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你就能够追根溯源。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换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你的根在那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由于诸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更何况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敦亲睦族,凝聚血亲

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

“亲不亲,故乡情”,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遍及天涯海角,这也是今后我们子孙们的必行之路,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尙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逸等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

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查阅中国历史,但凡国势强盛、社会安定的朝代,从皇家贵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谱或族谱为一件大事。现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

在这个清明佳节,愿中国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能拥有一本自己的家谱,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个跟宗教的教义有关

祭司若是供奉肉类

这属于间接杀生

这是有罪过的

先人不但丝毫没有受益

反而增加他们的业障

所以,供奉,祭司要以纯素食

而且还不要浪费

浪费,也是一种大罪过

这都不利于先人

春节为什么要祭祖?过年祭祖有哪些习俗?就是要告诫今人:我们的一切来自祖上、来自逝去先人曾经的哺育、教养与恩惠,特别是要告诫年轻一代:感恩是为人的本分,报答是做人的责任。正是在祭祖这一时刻,人们面对先人做出内心宣示与共同勉励:感激所有施恩于己之人,怀念所有对家庭与社会做过贡献之人,立志做一个不负先人厚望、奋发有为、德行高尚之人。 由此可见,春节祭祖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式,更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今人对先人表达感情、心愿与意志,激励后人慎终追远、继往前行,凝聚家人亲情关系,传承优秀伦理道德,提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举措。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春节祭祖的宝贵传统,就连我们的邻国韩国也将这一传统保留与继承了下来。 1有的地方习俗,三十这天,全体男性族人到村外,面向始祖坟墓的方向燃香焚纸,行跪拜礼,请列祖回家接受供奉。 2族人把缠着烧纸的芝麻杆沿路插在墙缝里,先祖的灵魂顺着芝麻杆回到祭坛。 3把列祖的灵魂请到祭坛后,族人集体行磕头礼。 4列祖享受后世子孙的供奉。列祖看到今天的情形会有什么感谢吗? 5大年三十晚上,族人和列祖共度年末岁初之夜。 有的人以为,先人在世时已经尽孝心了,再做祭祖没有必要;还有的年轻人以为,祭祖是迷信活动,等等。此番说法曲解了祭祖的本来含义,需要加以纠正。古训曰:祖宗虽远,祭祖不可不诚也。这里所说的“诚”,包括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等多重意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在一年开元之际祭祖的传统,其本意就是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 恰值春节前夕去韩国访问,五六个韩国同行在聊天时都先后告诉我说,即使在大城市居民家里,几乎每一家也都保留着春节祭祖的习俗:除夕之夜,家中设好祭桌,上面摆放逝去父母及祖父母等人的牌位、各种节日菜肴并点燃蜡烛。初一早上,全家人集中到最年长者家中,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由最年长者带领读诵祭文,再共同向牌位叩拜。此后,家人再互相拜年问候。向陪访的韩方厅长、局长、科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打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在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家家都做同样的事情,气氛同样严肃、隆重、恭敬、真诚。想到韩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5万美元,正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可能与其国民共守道德规范、团结奋进不无关联。 香港《南华早报》前不久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谈到在青岛街头见到行人随便扔垃圾等现象后评价说:“中国大陆迅速经济增长和雄厚的财力令世界目炫。许多西方人赞扬中国将世界从一场几乎已成定局的经济衰退中拉了出来。但是,从有损公众利益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乃至完全不尊重他人的权利来看,很多中国人表面似乎颇为富有,但内心实在缺乏良好素养。”在文章最后,作者发表感想认为,“中国人做到经济年增长8%还不够,只有他们内在‘富有’了,才会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祭祖仪式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二十四,乡俗谓过小年,意味着从此开始正式过年,家家洒扫庭院,称作“打阳尘”,晚上必须放上一挂鞭炮,并炒些花生瓜子之类,放在厨房里,一是送走灶王爷,有些吃食供奉,好堵住他老人家嘴巴,以便他上天言好事,再便是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二十四晚上,家长都会把小孩召到一起,叮嘱言语小心,多谈吉利话,少唱不好歌。有的人家更在客厅神案上贴“天地阴阳,百无禁忌”红纸条,意指即便小孩说话有所放肆,祖宗也不计较了。 年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饭,自然不可忘掉祖宗,放鞭之前,家中男主人须得先在神案前烧些香纸,将荤菜装上一碗,并倒上一杯酒,放在神案之上献给祖先,意思是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祖先福荫。 吃过年饭,才到祭祖最隆重仪式,家乡称作“标山”,即一家大小都到祖先安葬之处行祭,祭品是事先必须准备好的,有鞭炮、香烛、烧纸,送到墓地焚烧,算作是给祖先的过年费。头免不了要多叩,鞭炮尽管放,然后围绕墓地走上一圈,祭祀者有甚祈求、心愿也趁机说出来。 祭祖到正月十五方告一段落,“年过月尽,打算活命”,十五好好放一下鞭炮,送走祖先。 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2007年) 惟公元二00七年四月五日,岁逢丁亥,大地回春;节届清明,万象更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高奏钟鼓雅乐,敬献醴酒清醇,抒爱国之情,壮民族之魂。谨致祭于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夫仁民则昌,德盛则兴,煌煌我祖,万世垂功;开先立极,泽被寰瀛。 播谷艺桑,肇启畜牧农耕; 制礼作乐,创立制度文明。 足历海岱,亲政以建伟业; 心劳崆峒(音"空同"),爱民而效圣能。 舟车指南,八荒交通;州土市朝,宇内绥宁。 抚度四方,万国和融;奠基华夏,百族盛兴。 唯力是奉,唯德是行;懿德仁勋,世代相颂。 神州绵绵,日升月恒;中华巍巍,万里鹏程。 大江南北,开放之花竟艳; 长城内外,改革之果映红。 国泰民安,伟业兴隆;欣逢盛世,告慰圣灵; 炎黄儿女,开启新程;高举旗帜,更创新功。 科学发展,务实求真;惟人为本,本固邦宁; 关注民生,情倾百姓;构建和谐,社会鼎兴。 励志守节,树立荣辱新风; 昌盛经济,共绘小康美景; 团结进取,建设三大文明。 看紫荆怒放十载,白莲八度春风。 愿两岸携手,秉承先祖绪业,共图民族复兴; 和平发展,致力和谐世界,促进五洲大同。 沮水盈盈,桥山苍苍;古柏凝翠,春花吐芳。 告慰我祖,敬献心香。 大礼告成,伏维尚飨!

修谱是一个家族的大事,需要集结一个家族的力量来完成,修谱对家族也意义重大。在修谱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除了这些小细节,在大方向上面也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这样才能够更顺畅的推进修谱工作。完整的谱书编修流程如下:

一、成立“ 修谱机构 ”及确定“ 修谱主持人 ”

凡是一个家族准备编修家谱,最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编修团队。“ 编修团队 ”通常称为“ 修谱委员会 ”、“ 编纂委员会 ”或“ 某氏 谱局 ”。成立编修团队既是意味着修谱事项正式提上日程,也能够让这项工作有明确的负责团体,从而让修谱落到实处。其次,就是要确定“ 修谱主持人 ”,由“修谱主持人”全面负责,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修谱工作。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来主持总体布局和任务分配等等。

二、筹措修谱经费

编修族谱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注入,这个资金一般有几个来源:由家族成员捐资、入谱缴费、领谱家庭收费等。

①捐资:一般由家族中经济比较富裕的族人捐助,也会有部分热心族人来捐款。这是家谱编修过程中最大的经济来源,对于捐款者,族谱之中一般都会进行标榜。

②入谱缴费:修谱委员会会先拟定一个费用标准,然后由所有入谱的族人缴纳一定费用。若是捐款金额已经能够满足家谱的编修,也就不会收取这部分的费用。

③领谱收费:这个费用也就是家谱编修完之后,领取的家庭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现在基本上都是鼓励各家各户都拥有族谱。

三、“ 登记入谱 ”的准备工作

1、前期沟通 (确定凡例+目录提纲+录入登记表+倡议书)

①凡例又称谱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②提纲,这里要说到一本谱书的主要内容。一本完整的谱书应包含了名称、谱序、谱例、谱论和目录、恩纶录等诸多内容。

③录入登记表一般都是修谱委员会专门设计、统一印刷而成的与《家谱》配套使用的专用底稿纸,分发给每个家庭进行登记。

④倡议书:主要包含描绘本族历史及现状,阐述家谱的重要性,引导家族成员参与修谱、续谱等三个方面。

2、 资料搜集整理(核对资料+对应提纲+影印原稿备份)

3、 寄送备份资料(资料交接表)

将资料交接表以及内部资料寄送至宗亲家族。

4、 三审三校

这里包含了谱头及人丁信息核对,三校谱书勘误表。在这个环节中,每一次校对都会出一本样书。

5、 谱书印刷

这部分含有“谱文板式确认表”,在确认谱文板式后,即开始谱书印刷。

6、 接谱颁谱

编修的谱书印刷完毕之后,就由该姓氏家谱编修委员会接回谱书,一般此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颁谱仪式。

我这里顺便推荐给你一个在线编修软件——族谱王,关于家谱的编修流程问题,这个软件里面都有所涉及,并且会主动引导你做好这一项工作,很好用,可以去试试。

葬礼磕头的习惯,因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磕法讲究也不一样。东北的习惯是:跪拜,在灵堂内跪拜一般是磕四个头,逝世之子女在灵位四周,来人后,别人磕几个头,逝世着子女必须回应几个头,所谓代表长辈回礼(一般是长孙代为谢礼,直属男性和直属女性。)。不知道别的地方磕几个头,有三个的还有四的,那里的礼仪是磕四个头,含义为神三鬼四,给神仙磕头三个,给鬼磕头四个在灵棚内(也就是出殡前搭建的灵棚,不是灵堂。也可以不搭建,地方一般比较固定,每个村落都有固定的地方。),磕头是九个,这个时候去磕头的一般是逝世者的女婿跟逝世者亲家后辈,这个时候是一作揖一叩拜,磕头四个,是四勤,而逝世者子女也随着叩拜之人作揖叩拜(一般是孙子,侄子代谢。),然后上前三步,再一叩拜,先举香在空中转一圈,然后敬酒三杯(女性不知是否这样。),再后退三步,一作揖四叩拜,磕头四个,是四懒。前后一共是九个,符合三拜九叩首的说法。在别人前去叩拜的时候,儿子跟孙子在旁边回礼,女儿一般在桌子旁边痛哭。四勤的含义为一作揖一叩拜,四懒为一作揖四叩拜,中间搀杂一顿隔,也叫四勤四懒一顿隔。

磕头的简介:

磕头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之一,是晚辈对长辈和前人的一种尊重,是家教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磕头常用的场合:

一、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二、农村地区过年的一种仪式。

三、是送别长辈和老人的一种仪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

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在送别长辈和老人的仪式上,磕头的讲究最多,磕头民间最高的磕头礼是三叩九拜。

老家来信,续家谱修家庙,大家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修祠堂并续族谱, 血脉延续知源头; 继往开来添光彩, 家兴族旺国永固。 作为族人当投入, 出谋划策捐钱物;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