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威名赫赫的蒙氏一族,为何下场如此惨,他们忽略了这点 ,变成什么样?
一、蒙骜
自古传说,仓颉造字,蒙恬造笔,发明毛笔的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军。他的祖父名叫蒙骜,原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期,来到秦国,官拜上卿。
蒙骜何以千里迢迢,横跨神州大陆呢?要说是昭襄王开启秦国盛世,万鸟朝凰,这牛也吹得忒大。更何况,蒙骜并非说客辩士,也无内政长才、经世谋略,凭什么加入泱泱大国,取得一席之地?
事实上,蒙骜应该是秦昭襄王前期到来的。当时秦国还没有那么恶霸。准确的时间,怕是秦昭襄王八年。孟尝君入秦,为相。蒙骜极有可能是孟尝君的门客,并且在孟尝君离去前,反出。
然而,蒙骜在昭襄王接下来近四十年的统治中,没有半点表现。没意外的话,他当时大概是跟秦国太后派挂上了勾,也就是后来的楚派。
昭襄王废四贵,蒙骜当然就不得重用。可是,昭襄王的太子,娶的一样是楚国王女:华阳夫人。随着华阳夫人的养子,子楚(异人)登基,蒙骜才华丽的在战国舞台上现身。
如果按照上述时间计算,蒙骜这时候至少六十岁了。六十多岁的老将非常能打,在他人生仅余的十年光阴内,至少为秦国取下了两郡又七十城,相当于当时一个国家的概念。
秦王政七年,蒙骜过世。差不多七十多岁。
二、蒙恬蒙毅蒙骜的儿子,名叫蒙武,应该是来到秦国之后才娶妻生子的,所以蒙武大概比父亲小个三十岁左右。
蒙骜过世后,秦国迎来了一连串的政治动荡,各大派系都很是被秦王政清洗了一遍。之后,秦王政起用王翦,不过或许是华阳太后不满意,王翦又被冷冻了七年,直到华阳老夫人过世后,才重新登上沙场。
秦王政二十三年,史记王翦传记载,蒙恬作为李信的副将,征伐楚国。李信后来跟王贲攻打燕、齐,而蒙恬也参加了灭齐之战,因而拜为内史,之后被转调前往北方讨伐匈奴、构筑长城。
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名叫蒙毅,是李斯之后的廷尉。蒙家的政治智慧持续发酵,两兄弟都站在了非常得秦始皇信任的位置上。
可惜的是,蒙家没看过宫斗戏。
三、下场悲惨
从蒙骜来到秦国开始,秦国一直都是能当太子的,肯定可以继位。蒙家的经验中,不存在“每个公子都有翻盘的机会”这样的概念,蒙毅千不该万不该,得罪了跟胡亥公子亲近的赵高。
对胡亥而言,其实除掉扶苏就已足够,蒙恬拿来守卫北方还是好用得很啊。但赵高说,本来始皇帝是要立您为太子,那个蒙毅说不可以,这种愚昧的人,还是杀了吧。杀了蒙毅,才又下令连坐蒙恬。
但是史记的记录中,并不存在什么蒙恬比较喜欢扶苏这种事情,蒙毅这个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年轻人,终究是太冲动了,他以为,法律是为了公平正义而服务。
但从李斯开始,秦国的法律,其实就是为了嬴政一个人服务。蒙氏一族,完美地演绎了极权独裁者的猎犬。
秦朝蒙家军的起始是蒙骜
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创始人,为蒙氏家族在秦国日后的立足和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等都相继担任将领,这些与蒙骜立下的战功密不可分。
蒙骜的出生年月不详,祖上为齐国人,其先祖曾做过当地的低级官吏。蒙氏祖籍位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县城西南边家城子村,后来蒙骜在秦昭襄王时与其族兄率领家眷向西投奔秦国,他在秦昭襄王时期和秦孝文王时期一直在军中服役,因曾参与对西北少数民族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战役累计军功,得以提拔。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屡立战功。蒙骜在史书的记载中,几乎每年都在带兵出征,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城略土,攻占七十余座城池,这在秦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均为秦国名将。
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扩展资料:
应侯范雎失去封邑原韩地的汝南。秦昭襄王对范雎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范雎回答说:“臣并不难过。”
秦昭襄王说:“为什么不难过?”
范雎说:“梁国有一个名叫东门吴的人,他的儿子虽然死了,可是他并不感到忧愁,因此他的管家就问他:‘主人你疼爱儿子,可以说是天下少见,现在不幸儿子死了,为什么不难过呢?’
东门吴回答说:‘我当初本来没儿子,没儿子时并不难过;现在儿子死了等于恢复没儿子时的原状,我为什么难过呢?’臣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民,当平民的时候并不忧愁,如今失去封地汝南,就等于恢复原来平民身份,我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秦昭襄王不信,于是就对蒙骜说:“如果有一个城池被敌人围困,寡人就会愁得寝食不安,可是范雎丢了自己的封土,反而说自己毫不难过,寡人认为他这话不合情理。”蒙骜说:“让我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蒙骜就去拜会范雎说:“我想要自杀!”
范雎很惊讶的说:“将军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蒙骜回答说:“君王拜阁下为师,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现在我蒙骜侥幸成为秦国将军,眼看弱小的韩国竟敢违逆秦国夺走阁下的封土,我蒙骜还有什么脸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好!”范雎赶紧向蒙骜答拜说:“我愿意把夺回汝南之事托付您!”
于是蒙傲就把范睢的话告诉秦昭襄王。从此每当范雎谈论到韩国,秦昭襄王就不想再听,认为他是在为夺回汝南而谋划。
参考资料:
有的
史记,蒙恬蒙毅传:
1蒙毅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①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2蒙恬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从文章可以看到两兄弟都是自杀的,而且皇帝也无意族 其族,所以应当是有后人的,只是没有在历史留名而已
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将军,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蒙家三代蒙骜、蒙武、蒙恬与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兄蒙恬(tian)同为秦始皇时期重要的人物。蒙家三代蒙骜、蒙武、蒙恬与蒙毅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毅的哥哥蒙恬做了将军,深受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成龙2005年的影片《神话》中借用蒙毅将军之名,当指蒙毅的哥哥蒙恬。
他虽没有像哥哥蒙恬一样经常上阵杀敌、叱咤风云,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勇猛将军,但是他的光明磊落、忠肝义胆,给人留下了一个正直的印象,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志士。
蒙氏三代都是秦国的大将,而蒙毅却是文官,位至上卿。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常以蒙毅内谋。朝中的大臣都不敢与蒙氏兄弟争宠。当年赵高还是中车府令的时候,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却以赵高为人机敏的原因饶恕了他。此后,赵高便记恨于蒙毅。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到会稽巡游时,在琅邪路上病倒。于是便派蒙毅回咸阳向山川之神祈祷。但去后不久,秦始皇便在沙丘病死了。当蒙毅返回时,赵高怂恿胡亥把正在代州的蒙毅捉起。子婴进谏,胡亥不听,派人到代州把蒙毅杀死。同年,其兄蒙恬亦被杀。
蒙毅攻击匈奴修筑长城
蒙毅,秦朝将军,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着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始皇外出时总带着他,还让他和自己坐一辆车;待在宫里的时候,总让蒙毅在自己身边侍奉自己。此时,蒙毅在秦国的地位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
始皇在巡行的路上病死。随行的赵高和李斯一起密谋,修改了遗书,想帮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夺取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须害死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他们就给扶苏下了一道圣旨,让他自杀。同时也给蒙恬送去了同样的一道旨,因为扶苏与蒙恬的关系十分亲密,赵高怕蒙恬会怀疑,如果他率领手下三十万大军帮助扶苏造反,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果然,蒙恬根本就不相信使者送来的圣旨,坚决不肯自杀。蒙恬对扶苏说:“您是皇上的大儿子,很可能就是以后的皇帝,您怎么能这么轻易就自杀呢这说不定是别人的阴谋,想害死您啊。我们还是再去问一问皇上,如果是真的,到时候我们再死也不迟啊!”扶苏不听,还是自杀了。蒙恬也被关了起来。
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了皇帝,也就是秦二世。赵高一直和蒙家有仇,现在又掌握了国家大权,因此一心想要除掉蒙家的人。于是他趁机对胡亥说:“其实先帝很早就想立您为太子,让您继承皇位了。可是蒙毅却在先帝面前说您没有足够的才能治理国家,不应该立您为太子。还说扶苏比您强多了,他才适合做太子。”皇帝听了非常生气,把蒙毅也关进了大牢。蒙毅经不住严刑拷打,不久,就死在了狱中。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旦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旦。所以《周书》上说:‘君王办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我的这些话,并不是求得免罪,而是准备为忠谏而牺牲,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考虑遵从正确的治道。”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历史上没有蒙家军,想必你是看了《神话》,才有此疑问。肯定的说,没有。
说起秦国的蒙家,其实想要了解也并不是很复杂,主要就是围绕着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这四个人来的。蒙骜、蒙武和蒙恬,这祖孙三人乃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只有蒙恬的弟弟蒙毅十一位文臣。这就说明了蒙家到了秦帝国建立之后就开始走两条路线了,而且这似乎是千古世家都想要走的路线。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一个手握兵权,一个手握政权,这样的家族想不发达都难。
司马昭和哥哥司马师,也是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赵光义和哥哥赵匡胤,同样是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这就是为啥老蒙家要这么布局的原因。
如果秦朝能传个几百年,我想老蒙家肯定是秦朝非常庞大的一个家族。可惜任你布局再好,也敌不过大厦将倾的危险。船都翻了,你们还在争着谁做舵手,有意思吗?
1、蒙家第一代,蒙骜。
蒙骜是齐国人,很多人就不理解了,你一个齐国人,不好好给齐王干活,跑秦国来干什么呢?这就是秦国的伟大之处。
秦国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国家,商鞅变法以后,只要是人才,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他们都敢重用!为啥秦国强大?这就是秦国强大的资本。
由于秦昭襄王重金挖人才,所以蒙骜也就这么来到了秦国。显然这哥们很有才能,一路做到了上卿的位置,那就是丞相级别的人物了。
不过蒙骜的光辉岁月,还不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庄襄王继位以后,蒙骜首次带兵打仗,攻打韩国期间一举获胜,顺利让韩国割让了成皋、荥阳两座城池,秦国在这里设置了三川郡。吓得魏国瑟瑟发抖,因为秦国的三川郡就在魏国都城大梁城眼皮子底下。
过了一年,蒙骜似乎打仗打上了瘾,又带兵去收拾赵国,结果拿下了赵国重镇太原。这回蒙骜算是彻底投笔从戎了。
越发上手的蒙骜,此后陆续欺负过赵国、魏国、韩国。三晋集团被摁在地上打,心里当然不服气,所以自然就要找蒙骜报仇。
最终在信陵君魏无忌的带领下,除了齐国以外的五国联军合起伙来收拾蒙骜,终于把蒙骜一路赶回了函谷关内。
秦始皇继位以后,蒙骜还活着!这老爷子东山再起,带兵又把三晋集团轮番收拾了一遍。虽然年纪不小了,可战斗力依旧很强悍,由于魏无忌去世了,蒙骜再也无所顾忌,因此三晋被欺负惨了。蒙骜去世的是70多岁,算是善终了。
2、蒙家第二代,蒙武。
蒙武是蒙骜的儿子,他的履历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他既没有蒙家创业者蒙骜那么有知名度,也比不上儿子们一文一武称霸秦朝的实力。不过蒙武却是蒙家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蒙武靠着老爹从军的经历,早年也投身行伍,不过到了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才算是崭露头角。王翦带着60万大军南下灭楚,蒙武就是他的副将。
这是一场恶战,第一次蒙武跟着王翦,斩杀了楚国大将项燕。第二次蒙武又跟着王翦俘虏了楚王负刍,从而灭亡楚国。关于蒙武的结局,我们在史料里看不到,大概率是安享晚年了。
3、蒙家第三代,蒙恬和蒙毅两兄弟。
蒙恬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谁让他跟了一个好主子呢!在秦始皇的提携下,蒙家第三代著名人物蒙恬从此平步青云。
由于爷爷蒙骜和父亲蒙武给蒙恬打下了基础,所以蒙恬在军中的表现相当优秀。不过到了秦始皇灭国之战的尾声,蒙恬才算是真正出道。
当时就只剩下齐国这么一个国家了,显然秦始皇是为了给蒙恬一个立功的机会,不能啥功劳都被王翦王贲父子俩给占了。所以蒙恬负责这次灭齐战争。
说实话蒙恬还没怎么动手,齐王建就举双手投降了。所以蒙恬等于白捡了这一大功。有了战功,秦始皇就能名正言顺提拔蒙恬了。所以让他带领30万大军,一边修长城,一边抵御匈奴。蒙恬在北方呆了十多年时间,专门负责抵御匈奴,开疆拓土。
与此同时,秦始皇也特别重用蒙恬的弟弟蒙毅,将蒙毅任命为上卿,时常陪在秦始皇身边。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老蒙家必然光耀门楣,成为秦朝第一大豪族。可惜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4、蒙家的遭遇,和秦帝国的衰败息息相关。
蒙家到了第三代,真正达到了巅峰状态。内政军事大权,都在蒙家人的手里。可是经不住赵高这家伙的折腾啊!
秦始皇此前还给蒙毅挖了个大坑。当时赵高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来法办赵高。蒙毅当然按照法令,判处了赵高死刑,并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是秦始皇转念又想起了赵高过去的好,所以就这么赦免了赵高,还让他官复原职。有这样做领导的吗?这个坑算是挖大发了,以至于赵高后来发达了,专门找老蒙家的麻烦。
等到秦始皇病死的时候,恰好蒙毅不在身边,这就让赵高钻了空子。他将胡亥扶植为皇帝,并且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了扶苏。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史记》
得罪过赵高的蒙家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了。首先被灭掉的自然是蒙毅,本来秦二世对蒙恬还是有点感情的,结果赵高一哆嗦,秦二世二话不说又赐死了蒙恬。自此,老蒙家算是彻底消停了。3年后秦朝灭亡。
5、总结:个人负责努力,大环境决定一切。
蒙家的兴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足够努力的情况下,大环境也在影响着你的命运。蒙氏一门三代四人,可谓是非常努力了。
时代的浪潮将他们推向了前台,可是在秦朝衰败的这个大环境之下,他们家族的布局再怎么合理,似乎也没什么作用了。
其实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蒙恬带着30万大军反叛。被赐死前,蒙恬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慨。可惜此时的蒙恬却觉得这么做有辱先人,大哥啊,你们老蒙家在你手里被灭了,这才是有辱先人啊!
秦朝蒙家军始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开创者,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立足开创了非常好的基础。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等都相继为将,显然都是与蒙骜的战功分不开的。
蒙骜在其仅被史书记载的九年时间里,几乎每年都作为主将带兵出征,共攻克七十余城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
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
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王翦是频阳东乡的人。从小喜欢兵法,长大后为秦始皇效力。
秦国的将军李信,血气方刚,英勇无比,曾经带领数千兵马追击演过太子丹,值追到衍水。打败太子丹并将其俘虏。所以秦始皇以此确认了李信的勇武。
所以秦始皇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不知道将军需要用多少人马?”李信说:“二十万人足以。”秦始皇又问王翦。
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行。”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啦。李将军果然勇敢,他说的对。于是派遣李信及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
王翦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能被采用,于是称病辞官,在家乡安老。适时李信攻打平与,蒙恬进攻寝,大破楚军。于是李信又率军攻打鄢城和郢城,并一一攻克。
于是带兵向西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紧随其后,三日三夜不眠。大破李信,秦军无奈逃跑。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自己亲自骑马来带频阳,向王翦道歉。秦始皇说:"我不听从将军的机车。李信果然使秦军遭到屈辱。
现在听说楚军已经开始西进。将军您虽然病了,难道就人心放弃我吗?”王翦说:“大王要是真想用我,没有六十万兵马不可以。”秦始皇说:“全听你的!”于是王翦摔六十万大军出征,秦始皇亲自送行直到霸上。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
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
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去,蒙恬也因被构陷而被诛杀。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当时有个人说:“王离,这是秦朝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战胜它是必然的。
一个过客说:“不是这样的。说来做将领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败。说他必定失败是什么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杀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承受为恶的惩罚。
如今王离已是第三代将领了。”过了不久,项羽救援赵国,攻打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诸侯军。
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患。
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扩展资料: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参考资料:
大秦威名赫赫的蒙氏一族,为何下场如此惨,他们忽略了这点 ,变成什么样?
本文2023-10-23 16:58: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