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何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有关何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答,第1张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今山西省韩城市)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但其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史记春秋后期,晋国公族中的韩氏逐渐成为晋国三大姓氏之一,到战国时与魏、赵氏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韩姓子孙分散名地,其中有一支居江淮一带,当地语音韩与何相近,因音而讹为何,成为何姓。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2、少数民族中的何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如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何细胡、何妥、何稠。北朝时,有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的;五代时期的后汉乾(448)吐谷浑国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

  3、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安徽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鲜卑复姓贺拔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朝,被朝廷赐姓何,其后代有以何为姓的。

  (二)在历史的长河中何姓人才很多。

  何晏:三国时玄学家,为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

  何休:东汉杰出经学家。历17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

  何承天:南朝宋时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善弈棋、弹筝,精历算,改定《元嘉历》,使定冬至时日更准。

  何弘敬:唐代宰相。

  何景明:明朝文学家,称“复古派”。

  何绍基: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

  何叔衡: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创始人之一。

  何香凝:当代杰出的女画家,与柳亚子、经颐渊等组成“寒三友社”作画题诗,抒情述志,并成为岭南画派的著名画家。

  还有地质学家何作霖、文学家何其芳等。+1赞,这个回答有帮助

 

 

              资料

信息隧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姓何的来源

据载,何姓系韩姓“音讹”而成。韩姓的先祖始于周姬,故何姓的先祖也由韩溯至周姬。何姓得姓始祖瑊公是韩釐王之子。韩瑊为韩国大夫。韩国被秦国所灭,韩国人的一支逃到江淮。又据《浈阳水木记》载:逃到江淮的韩瑊居于庐江津要,靠摆渡维持生计。秦始王出游至博浪沙时遭人袭击,疑是六国后人所为。遂下令捕杀六国后人,以绝后患。秦吏登上瑊公渡船,查问瑊公姓氏,时值天寒地冻,瑊公戏指河水,意以“寒”喻“韩”。吏不解,以为瑊公姓“河”。瑊公说:“姓当从人”。后瑊公得知查问者是秦吏时,大惊失色。为感念河水救命之恩,瑊公从此改韩为何。

   上网  书籍

何氏历史名人

何德庆  何世礼  何柱国  何成浚  何键  何应钦  何遂 何逊 何武 何进 何熙 何晏 何休 何攀 何充 何逊 何远 何尚之 何佟之 何承天 何敬叔 何思澄 何香凝 何文正  何炅

   上网  报刊

何氏族谱

江苏:宿迁何氏族谱、泰兴何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京江何氏家乘二卷、丹阳何氏重修家乘二十卷

浙江:萧山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萧山芹沂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泉溪何氏宗谱六卷、金陵何氏宗谱八卷

 安徽:淮南何氏宗谱二卷、庐江何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桐城何氏族谱四十九卷、休宁县率口何氏族谱十二卷

 广东:何氏家谱不分卷、香山小览何氏九郎族谱八卷、南海烟桥何氏家谱九卷首一卷、新会大塘派何氏家谱一卷

   上网 

 何氏人口数量

中国第十七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呈南多北少格局,尤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居多。

  ……

   ……

   ……

经过上网,看书籍,读报刊……使我更加了解何氏的背景。据说江淮一带方言“韩”“何”同音,久而久之,因此韩便改为何。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唐代以后的姓氏典籍都记载何姓乃韩姓“音讹”而来。如《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广韵》、《民族大全》、《氏族博考》、《百家姓姓氏溯源》、《辞源》、《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华姓氏起源》等许多书籍都有记载“何”氏为韩氏,“韩”“何”为一家。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中写道:“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年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代有韩厥,从封姓韩氏。”秦亡后,瑊公定居庐江,子孙繁衍,遂成望族。何姓后来形成庐江、东海、陈郡三大郡望,庐江为三大郡望之首,因此,安徽庐江是何氏的发祥地。

在历史上姓何的人才辈出。其中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据说他8岁就能作诗,20岁左右被举为秀才,与他同时代诗范云见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之交"。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他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病逝在那里。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何逊的诗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的声律时,曾举他的《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还把他的《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

据统计,何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以上记载见诸《晋书》卷八十八之《孝友列传》,民国版《南陵县志》亦载,并《嘉庆府志》云:后人为立祠工山,又祀郡孝子祠。1994年版《南陵县志》也将其列为人物志第一人。

做工山志的汪炎亮老先生说:“何琦,为东晋著名的史学家,博古通今,隐居著作。始隐马仁南,民国十三年版《南陵县志》:“桓温登县北山访何琦”即指此山(见《何氏家谱》)。终隐大工山(西)朗陵峰。“辟谷炼丹著书立说”史称其“沉敏有识度”“好古博学”。《三国评论》是他开写三国之先河。他一生布衣蔬食,修身立德,清心寡欲,翰墨为事,享年八十二岁,堪称寿考高龄。”

乾隆《宁国府志》云:“丹井,郎陵山南,相传晋郎陵侯何琦辟谷炼丹处。”

而史州《皖志述略》则云:

旧志攀附名人,附会古迹,不止一端,如安贤寺明经楼所祀六位前贤中有晋人何琦,并说“晋朗陵候何琦”栖隐于工山,“辟谷炼丹”,工山之南有“朗陵山”,“以何琦名”。嘉庆《宁国府志》驳正:何琦生平载于《晋书·孝友传》。晋初所封朗陵候是何曾而不是何琦。两人“乡贯不同,族望亦异,何得牵作一人!此种土俗所传,最为僻陋。”明人曹学全(有人字旁,柳注)《名胜志》“并袭其讹,可云无识矣。”

再查《晋书》关于何曾记载:

“曾在司隶积年,迁尚书,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驺,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迁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咸熙初,拜司徒,改封郎陵侯。文帝为晋王,曾与高柔、郑冲俱为三公,将入见,曾独致拜尽敬,二人犹揖而已。 ”

信然。

又:《安徽人物大词典》南陵人物中无何琦词条,盖其非南陵人否?吾不得而知也。

有关何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答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今山西省韩城市)侍奉晋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