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姓历史名人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班婕妤等。
1、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
2、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一生着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3、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着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着名史学家。
4、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5、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着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湖北省: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扩展资料:
李氏相关:
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2010年,据国家统计数据普查显示人口为9200余万;历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姓人口众多,在中国有李姓人口约9200多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
-李氏家谱
1、班彪
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
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
他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是一个大弊端。
然而他也称赞司马迁“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他的这些观点完全被班固继承,对于《汉书》的编撰影响颇深。
2、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班固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规范和影响着后世对小说的认知和写作,两千年来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功能价值。
3、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他为人有大志,不修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
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
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4、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
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
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
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5、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
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
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
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班彪
-班固
-班超
很高兴能够帮助您寻找家族谱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记录的限制,我无法直接提供您完整的家族信息。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帮助您进一步探索您的家族谱系。
1 寻找族谱和史料:首先,您可以尝试寻找家族的族谱或相关史料。这些史料可能由家族中的长者或历史学家保存,或者可能存在于图书馆、博物馆或在线数据库中。您可以联系家族成员或通过互联网搜索来找到这些资源。
2 参考历史文献:另外,您可以查阅历史文献,以了解您的家族在过去的背景和地位。这些文献可能包括地方史志、历史档案、报纸和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能会提供有关家族成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的信息。
3 寻找墓碑和纪念碑:在一些情况下,家族成员的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会包含有关家族的信息。这些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位于家族墓地或当地的公共墓地。您可以尝试在这些场所进行调查,以找到有关您的家族成员的信息。
4 在线数据库:最后,您可以尝试使用在线数据库来搜索您的家族谱系。这些数据库由历史学会、基因谱系组织和志愿者维护,其中包括许多家族的历史和族谱信息。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特定的家族历史网站来访问这些数据库。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找到有关您的家族谱系的信息。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班姓起源有六,其中一个起源自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吉林通志》记载:
⑴塔察觉尔察氏,亦称福陵觉尔察氏、巴穆布理氏,满语为Sacagiorca Hala,世居建州(今辽宁地区),实为觉尔察氏之一支,后多冠汉姓为赵氏、班氏等。该支班氏鼻祖为塔察觉尔察·班布哩,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哈达村(今辽宁新宾老城西烟囱山一带),他从小就侍奉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有穆起者设宴欲害清太祖,塔察觉尔察·班布哩力阻清太祖前去,结果使清太祖得免于难,因功赠骑都尉。其后裔子嗣大多世系护守福陵。后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汪佳氏,亦称王佳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王佳(汪佳,今辽宁沈阳东陵区汪家乡)、辽阳(今辽宁辽阳)、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汪氏、王氏、班氏等。
班姓历史名人
本文2023-10-23 16:01: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