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姓韩?
至少1000多万,而且999999999999%以上都是出自同一家族~周天子王室家族周王族!!!
而周王族后裔韩姓人口中,大部分的人口又出自周王族的支系~战国韩王室韩王族!!!
韩王族后裔韩姓人口中,汉朝韩王信的后裔又占相当数量,出自韩王信的韩姓子孙是韩姓历史发展的主枝!!!
而韩王信的后裔中,宋朝忠献王韩琦的后裔又占有相当比例,海内外韩魏王(韩琦)子孙大约有100多万人,占韩姓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强!!!
忠献王韩琦后裔众多名门望族中,出自明朝太傅,户部 兵部 吏部三部尚书韩文家族~洪洞韩氏的人口又占有一定比例,据各地家谱研究,北方韩姓人口中的相当数量出自~山西洪洞韩氏,即明朝韩太傅家族,是韩文的直系或者是韩文的宗亲后裔子孙!!!
以上就是中国韩姓的基本特点,世系简单明了,一脉相承,条理清楚,是百家姓中罕见的来龙去脉最清晰的姓氏,这同时也是韩姓的最突出的特征!!!
韩姓起源参考
历史来源:
;从“姬”姓。为邑。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包的第一个T-宇唐逸(山西翼城)。 锦水,于叔儿子谢(音谢),王位,被称为金侯爵的。晋穆侯的孙子贝文一瞥韩原(韩城),以及随后-HAN。
;国家的403年后,一个战国韩国,三点金承认,周卫哩鹅王的首领,资本氏族(河南省新郑市,县)。 230年,韩国秦公咩。一些国家的后裔。 “后汉书”
据志·魏书。该负责人志贺氏菌载,北魏代表北姓“汗”,后更名为中国汉字姓“韩国”的单。“
家族名人韩非(234)战国时期,当朝儿子。嗨法律顾问科学法术,和效益的黄老男子口吃认为,在同行业中与荀沏嗯丽丝不流利。一旦书谏韩王并没有看到,所以嫉妒5比30本书,数量韩非子。文章严俊乔深套法家高潮。后秦王攻韩汉旺发非让秦立思诽谤,监禁和死亡。淮阴的
韩信(?196),年轻的忍少年胯下之辱,后汉高祖帮助Fawei举,打破萨科齐赵焱减少,被称为齐王,凤姐楚高祖后,犯罪嫌疑人背叛,伪造云梦,擒纵系统集咸阳,封淮阴侯减少,并最终杀死了皇后。
韩愈(768824),字退唐河阳。通过六经100学校,宋儒家,佛教,道教,提供的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代的治理古典模拟。官方部的人事助理部长。 Zuxian石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死亡谥文,宋代元丰年,赋予张力薄,被称为“汉昌黎世界。门被编程的诗张李定。
汉翔唐代,韩愈的侄子。的非正式性质放荡,坏阅读,四川学道成仙,八仙之一。在初冬的味道牡丹花的颜色数,聚盆外壳,右昌即时开花。段称鲺唐˙˙˙在重庆市酉阳杂俎˙卷,19动物植物的四个宽。被称为“汉翔。
韩世忠(1089 - 1151),字良臣,:宋押腩。高宗时,平Miaofu,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术在黄天荡,名重当时,中兴通讯的英雄。业主和秦桧之后,停止其兵柄,口不谈论士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裁员。死谥忠武,和孝宗赋予的王奇。
:韩托皱(1151年至1207年)字节的丈夫,宋安,人,韩琪曾孙。宁宗时,专制超过10年,官方平章军事事务。任意奔放,谴责伪科学,朱熹等人均重犯科学。以后奖章自硬北伐金,失败在最后被砍头。
希望分布:江西豫章郡。
参考
出身的姓韩汉源吉星国家的。检查它的起源,分支较多,主要有四种,而在河南占了。一个是之一的战国韩国,公元前230年秦的状态,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的“韩国”朝鲜王室死亡。靳毛乌素侯李自成教师和学生“元素和的名字纂”载有:“韩国从唐舒俞广域网,食品,在韩国,生活的,代表的金清镇,伟大的孙子卫生的奉献精神,因为,从学生到是,是天生的,是不信孙侯金,元精点王子,八代王,秦灭,复国为氏。“这是说,西周建国初,为了巩固其规则,大字母的王子,武王,杜克大学,之王密封的家庭姬53姓国。封锁的王子有权封存其下属官僚,并授予土地和奴隶,这个庄园被称为“封地”。万基兴同系物的曲沃桓叔的儿子,在国金(吴王子T-宇枫)在韩国原(今陕西省韩县西南),不是官方,施毅。孩子的曾孙吴珏的名称,并随后在金国已被列为共青生活的封地。战国时期的最初几年,厥7代传人,随着赵韩倩,魏氏瓜分了晋国。韩静侯自迁都山西氏族(河南禹州),等待时间,迁都韩国悲伤新郑,历经八代,秦灭。从那时起,他们的孩子和孙子们国家的名字,姓韩。二,少数字姓改为姓韩。 ·魏书·官志贺氏菌包括:代表的北方鲜卑族的话姓大汗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成吉思汗”和“汉书”的声音,类似于一个单姓韩。进行改革部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由于,因为它是一个韩姓由河南。
韩国王某某颍川(今河南许昌市,区)的。西汉时,汉闪避王莽乱移居南洋因此,颍川,南阳二郡看看。 “元和姓纂云:”襄王孙,汉韩王信,襄城侯顺生婴儿,弓高侯颓废的曾孙大司马时,孙龙金额案例路侯萧,侯教授说,当颓废。 (点击名字)美国太阳Houhan司空边缘,晋泰长庆小学。“颖川长社县:韩御史大夫哈南国和边缘与颍川人。南阳堵县:颓废当钱孙媛,避免王莽乱,由于他的住所。魏斯图尔特,只是太阳等待暨六代的后期制作司马,本尧兴,本郈委,封侯爵。
根据结果的庄园古老的姓氏书辩证上传,韩王信第一匈奴,后转移到襄城王莽一塌糊涂,姓韩的隐居之南阳,转移到河东,平春,常州那些有。在唐代,原生颍川姓韩迁往龙溪,稳定等地的。郈维常山太守,武安成侯SAGE移动到九点,其子韩茂,尚书令,征南大将军。茂的第二个儿子,汉,给出的州刺史,安定姜公众。健康军,崖州都督韩人抬曹州司马。罗尼学生核心,桂州长史。核心和七:金清镇国家司法军队;汲清,司法宫头盔曹操的子清,山周共操将军,钟庆,秘书郎;云清,礼部医生,绅士清,京兆政府部门录得升清漪,国家司法参军。他们的四个儿子中青韩愈出生。河南孟县,韩文公家谱“载:”从周王九密封汤叔宇HAN祖先,年龄VI传播我的文公(韩愈),24代的原生谭怀孕。应该是认可的嫡孙钰珍公共兄弟玉溪公众移动(阳)宋(县)搬迁。 “,然后在偃师市大口韩村开发,所涉武器,我会村,济源市,伊川,珙县,昌黎,丘,海兴等地。韩愈被贬到潮州,广东最早进入韩。唐代,河南姓韩让人感动福建,因为它被转移到台湾。据信阳地区志“载,唐代自固始福建27家,总名,姓韩是其中之一。韩的历史记录是与治理,和他的儿子陈元光福建警务人员求助姚韩寒。汤着鬃,固始王审知任福州市节度使,由于中国饱受战乱之苦,福建姓韩的寻求庇护者。此外,许多姓韩转移到朝鲜在东北的辽宁省。
总之,姓韩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据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在全国25个最常见的姓姓韩的生活。韩姓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甚至海外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它的根在河南。
姓韩起源参考的姓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其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每一个姓氏,有一些优秀的代表被载入史册。
姓韩和许多其他姓氏,他们的姓韩姓子孙不是一个单一的来源和起源,据记载,周代金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 3000年前,周王,开个玩笑,最后不得不封他的弟弟叔于诸侯,叔宇环的后裔被关闭,因为韩国原装的权力,这是目前陕西省韩县,他开始塞族人封地名为姓姓韩,据“左稀疏的记录,战国,韩国,公元前230年,在秦摧毁朝鲜人民的该国为姓;此外,侯魏时有是大汗的姓韩学者认为,姚韩国结束韩国后裔的后裔,黄帝的孙子韩流:韩国的姓氏,说,如果指控是真实的韩姓的起源是更古老的。
淮安秦镇工业汉族村干部韩国产品的弹性模量:为什么叫朝鲜族村的祖先韩国想淮安,姓韩,现在我们村一共有超过2500人,姓韩近2000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评估的基础上有多少数据精确侧移到韩城,我们知道这在国内和国外,特别是来自海外,也有很多家庭:“美国,台湾,日本,朝鲜,我们将继续的对应关系,他们经常回来。 “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法家创始人韩非唐代文学家韩愈姓韩,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和更多更好的淮阴郈酣新以及他和Piaomu的的故事,以及更广泛的公众所知。
淮安市,副主席靳之哽:,为什么韩信一代英雄会接受一个普通的Piaomu的礼物?淮阴侯庙记里面有一个期间表示。他说,韩馨保持和西方霸权的安大略省,英雄的强图,这样一来就能到,美联储在Piaomu,忍惭愧的裤裆。公元前200年2006年,韩信,依靠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刘邦拜为大将军,第二年,他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关,给定三秦,然后南征北战,东郑曦讨论,战垓下,他使用计划的十面埋伏,击败了霸王项羽,汉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和张良,肖和邢晗三位英雄以后的历史。
但足智多谋的大将军韩信的最终皇后杀死了汉初姓本地生活在陕西,山西,河南,江苏等地,然后逐渐向福建,广东和沿海区域的发展。
淮安市副主席靳之鲠:约在到了宋代,汉民族生活在中原地区开始迁移到沿海的福建和广东。因此,根据文献,姓韩部落。关于清康熙年间从南方迁移到台湾。
姓韩的100个大姓在台湾之间的第91,但中国汉族海外姓子孙的起源中国已经有不少。
姓韩起源参考中国姓韩今天25大姓氏,台湾排名第八十六届韩国吉星姓,黄帝的后裔。黄帝的后裔,武王周济发,关建星期后封他的儿子叔建立于唐,国金,叔于后代,有一个地方叫“万”密封在韩国,他的后代,在韩国建立的,后来,韩国和被摧毁,他的同胞上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姓韩的发展和演变:姓韩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例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出大汗改变的话,鲜卑人姓韩,秦,汉,汉姓在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唐,河南韩愈被贬到潮州,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姓韩人。唐代福建,姓韩,并进入台湾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汉姓的主要聚居地:□川,南阳,淮阴,到安全,杜陵,河内,平阳,益阳,家族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田园村三槐堂王氏字派。
立、正、大、光、明、玉、兆、宝、城、茂、庆、继、瑞、家、祥。
《一》下面还有其他地区的王氏字派。
1、善庆堂王氏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太原堂王氏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扩展资料:
《一》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截至2014年,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起源是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二》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王姓太子晋系一分支,属太原王氏的分支,也有学者认为当属琅琊王的分支。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王姓
参考资料来源-三槐王氏
韩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於韩原 ( 陕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於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家族名人
韩非 (?~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於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於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於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韩信 (?~前196)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諡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湘子 唐朝韩愈的侄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世传其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尝於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或称为「韩湘」。
韩世忠 (1089~1151)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时,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术於黄天荡,名重当时,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以秦桧主和,罢其兵柄,乃口不谈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卒諡忠武,孝宗追封蕲王。
韩侂胄 (1151~1207)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
韩姓起源参考之二
韩氏源出姬姓,系以国为氏。考其起源,支脉较多,主要有四支,而根在河南的就占两支。其一是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公元前230年亡于秦国,原韩国王族以国名“韩”为姓氏。据《元和姓纂》载:“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代为晋卿,曾孙厥生起,起生须,须生不信,元孙景侯分晋为诸侯,八代至王安,为秦所灭,复以国为氏。”也就是说,西周建国初期,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封诸侯,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封本族姬姓国53个。被封诸侯有权封其下属为卿大夫,并授予土地和奴隶,这种封地叫“采邑”。姬姓同族曲沃桓叔之子万,在晋国(武王之子叔虞的封国)做官,食邑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县西南),是为武子。武子的曾孙名厥,以封邑命氏,其后在晋国一直被列为公卿。战国初年,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韩景侯时自山西迁都于阳翟(河南禹州),至韩哀候时又迁都新郑,历经八代,被秦灭。此后,其子孙以国名为氏,姓韩。其二,少数民族三字姓改为韩姓。《魏书·官氏志》载: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为单姓韩氏。因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系迁都洛阳后所为,故这一支韩姓也出自河南。
韩姓望出颍川(今河南许昌一带)。西汉末年,韩骞避王莽乱而移居南阳,故有颍川、南阳二郡望。《元和姓纂》云:“襄王孙、汉韩王信,信生襄城侯婴、弓高侯颓当。颓当孙龙额侯譊、案道侯说。说曾孙大司马(按此脱名)裔孙后汉司空稜,晋太常卿伯。”颖川长社县:汉御史大夫韩安国与稜并颍川人。南阳堵县:颓当元孙骞,避王莽乱,因居之。魏司徒、甫阳恭候暨六代孙延之,晋末从司马休之奔姚兴、又奔后魏、封鲁侯。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韩王信先入匈奴,后因封地又迁襄城;王莽乱中,韩姓有一支在南阳隐避,还有迁河东、平淳、常州者。世居颍川的韩姓在唐代有迁往陇西、安定等地者。后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耆迁居九门,其子韩茂为尚书令、征南大将军。茂之次子韩均为定州刺史、安定康公。生晙,为雅州都督,其于韩仁泰为曹州司马。仁泰生睿,为桂州长史。睿生七子:晋卿,同州司法参军;季卿,义王府胄曹参军;子卿,陕州功曹将军;仲卿,秘书郎;云卿,礼部郎中;绅卿,京兆府司录;升卿,易州司法参军。其四子仲卿生韩愈。河南孟县《韩文公家谱》载:“自周成王九年封叔虞于唐,为韩氏始祖,四十六世传至我文公(韩愈),世居覃怀。公二十四代嫡孙玉珍公之胞弟玉玺公迁宜(阳)、迁嵩(县)。”继而发展到偃师大口韩村、武涉余会村、济源、伊川、巩县及河北昌黎、盐山、海兴等地。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代,河南韩姓有一些人迁入福建,此后又有人迁入台湾。据《信阳地区志》载,唐代自固始入闽者共有27姓,韩姓是其中之一。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军官有史书记载者有韩器、韩求、韩尧。唐昭宗时,固始人王审知任福州节度使,因中原战乱,韩姓也有入闽避难者。除此之外,东北辽宁有不少韩姓迁入朝鲜。
综上所述,韩姓源远流长,遍及全国各地。据有关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韩姓在全国大姓中居于第25位。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各省,乃至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中的韩姓,其根多在河南。
韩姓起源参考之三
中国的姓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里面则包含着很多动听的故事,比如,每个姓氏里面都有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名垂青史。
中国的韩姓和其它许多姓氏一样,其姓氏的来源和出处并不是单一的,据记载,韩姓子孙是周朝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大约在3000多年前,由于周成王的一句戏言,最后不得不封其弟叔虞为诸侯,叔虞的后人万因功被封于韩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韩城县,从此他的族人便以封地的名为姓而姓了韩;另据《左传疏》记载,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在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从此韩国的子民便以国为姓了;另外,在后魏时还有大汗氏改姓韩;还有学者认为:韩姓有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人,据说尧时的韩终就是韩流的子孙,如果该说法确实如此,则韩姓的起源就更加久远了。
淮安市钦工镇韩庄村干部韩品模:我们这里为什么叫韩庄村呢?就是老祖宗韩谨从入淮安以后,这里姓韩的比较多,现在我们村一共有2500多口人,姓韩的大约近两千人,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根据多少资料的考核,恰恰我们这边是从陕西韩城那个地方迁过来的,我们知道,这个国内外特别是海外,还有不少家里人呢:“美国的、台湾的、朝鲜的、日本的都有,并跟我们不断的有书信往来,他们还经常回来看看。”
在我国历史上,韩姓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如法家创始人韩非,唐朝文学家韩愈,而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且多多益善的淮阴侯韩信以及他和漂母的故事,则更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金志庚:为什么韩信这位一代英豪会接受一个普通的漂母的馈赠呢?有一个淮阴侯庙记里边曾经有一段表述。他说的是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英雄之壮图,所以才能够受馈于漂母,忍耻于胯下。公元前二百零六年,韩信凭着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第二年他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关中,定三秦,然后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在垓下会战的时候,他运用十面埋伏之计,打败了霸王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历史上把他和张良,萧何并称为兴汉三杰。
但韩信这位足智多谋的大将军最终被吕后所杀。早期的韩姓人氏生活在陕西、山西、河南、江苏等地,以后逐渐向闽粤及沿海一带发展。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金志庚:大约在宋朝年间,居住在中原一带的韩氏族人开始向福建和广东等沿海一带迁移。那么根据文献记载,韩姓的族人。由闽粤向台湾迁移大约在清康熙年间。
如今,韩姓在台湾100个大姓中位居第91位,而起源中国的韩姓子孙在海外的华人已不计其数。
韩姓起源参考之四
韩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五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八十六。韩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的后裔周武王姬发,在灭商建周以后,封自己的儿子叔虞在唐,建立了晋国,叔虞的后代,有一个叫“万”的,被封在韩,他的后代,建立了韩国。后来,韩国被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韩。 发展和演变:韩姓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改姓。比如说,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把鲜卑族的三字姓出大汗改为韩姓。秦汉时期,韩姓已经在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等地发展,唐朝时,河南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成为第一个入广东的韩姓人。唐代末年,韩姓进入福建,并在清朝康熙年间进入台湾。韩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川,南阳,淮阴,成安,杜陵,河内,平阳,宜阳,阳翟等。
有各姓氏辈分书
孔姓主要起源于子姓,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同家族的字辈蕴含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之后形成最完整的族谱,在姓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孔姓也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所以了解字辈排行后可以为按照顺序为孔姓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既代表着家族延续的标志,也有利于传统姓氏文化的传承。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3 姓氏辈分排名
同宗同族有辈分,同一姓氏不同族的辈分都排不了,不同姓氏的辈分更加排不了。
4 姓氏辈分排列表
:关于家谱全部字辈排行同一个姓氏全国各地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家谱中,内容不管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它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个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间,也有少数姓名,三字中最后一个字为辈序字。这种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汉民族特有的。
5 姓氏祖谱排序列表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6 姓氏的排辈顺序
不同姓氏有不同字辈的排序,不同地方其字辈用字也是不一样的。如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但贵州毕节杨氏字辈就是: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取名择字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有沿用字辈取名的习惯。杨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姓家谱字辈大全集1、湖北孝感杨氏字辈:文正炳有中和德,本利培成义道才;敬先祖如在其上,启后继换乎为新;荣华富贵运朝堂,永照世代真自强。
2、湖南永州迁入四川达州杨氏字派(部分):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3、山东临沂庄坞杨氏字派: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4、四川简阳杨晓初杨氏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简阳另一家之版本: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5、湖南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6、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7、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8、湖南湘乡杨氏字辈: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9、安徽安庆杨氏字辈: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10、江苏六合杨氏字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11、辽宁抚顺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12、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13、广东汕尾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14、贵州毕节杨氏字辈: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7 姓氏族谱排序列表
孟姓文化之字辈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世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寻根记:中国36姓正宗始祖都有谁?
李奉先文
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另类百科知识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中国有多少人姓韩?
本文2023-10-23 14:28: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