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当今的燕家家谱在哪里?必当重谢!
燕姓起源,名人及家谱
一、姓氏源流
燕(Y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3、出自古代北方鲜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爽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朝实际上有两个燕国,上述传自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河南省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国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望族居于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燕姓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后汉时有被封为折寻奸侯的大迁徙,燕姓自此南迁,使突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北魏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燕宋,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三、历史名人
燕 伋
:字思,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周景王姬贵十四年(公元前541年),出生于今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有祖父、祖母、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燕伋的祖父名公胜,父亲名公滕。当时,孔子在山东曲阜办学受徒,声名远扬,世人共仰。燕伋的父亲早就想让儿子远去山东求学。但因儿子年幼,路途遥远,未能成行。燕伋18岁取妻壤氏,贤而知礼。19岁到20岁时,不幸父母相继去世。22岁那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负笈千里,到山东曲阜参与“杏坛”笔者拜师求学。23岁时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南宫敬叔、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周社会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王朝是周公姬旦辅佐期兄建立的国家。孔子领众多学生到周,一是问礼、学礼,二是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燕伋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经过5年,27岁回故里。有家过了8年耕读生涯,35岁时又去齐国,跟随老师孔子读书考察。随孔子至齐国。浏览了齐桓公庙,瞻仰了一朝霸主齐桓公的画像,受到齐桓公雄才大略、英风豪气的熏染,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增长了见识与学问,较全面的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这次,他在鲁住了5年,40岁回到了千阳。燕伋第二次从鲁游学归来,开始在渔阳(千阳古称)办学教书(当时在西关裴家台),正式传授儒家学说。他在渔阳办学18年,直妻周敬王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因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他第三次去鲁,留住四年,正欲返回时,不幸又逢尊师去世,又留鲁,与众同学为尊师治办丧事,戴孝守灵三年,辞鲁归里。其时年高65岁。在家一年就因病去世。
燕
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燕
肃:为宋代礼部侍郎,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燕文贵:北宋画家,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他擅画山水、草木、人物。所作山水画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现存画作有《溪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后置上谷郡,治所为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范阳郡:三国时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2、堂号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燕国启姓;
范阳阀阅。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用兵先爱;
抚民以宽。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燕达,字逢辰,行伍出身,善于骑射,喜欢读书,哲宗时官武信军节度使。神宗曾问他用兵以什么当先,他说应以爱为先。神宗又问:“爱超过威可以吗?”他答道:“威不是不可以,但要以爱为先。”深受神宗赞赏。下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燕善,永乐年间举人,官武陵令,宽以待民,以循良著称。后官太仆寺丞。
官荣亲卫;
业授圣门。
上联典指宋·燕达善骑射,以材武选隶亲卫。下联典指春秋·燕伋,孔子弟子。
兰征业梦;
莲漏按时。
上联典指春秋·郑文公之妾燕姞梦天授以兰而生穆公。下联典指宋·燕肃造莲花漏计时,分刻不差。
〖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春秋圣门列高弟;
永乐德化有循良。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孔子的得意弟子有燕伋,字思。下联典指明代永乐举人燕善,授武陵令,以循良称、擢太仆寺丞。
挥毫成就渡海图;
聚贤为筑黄金台。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宋代著名画家燕文贵,吴兴人。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致”之称。古籍上称其所绘《船舶渡海图》,“大不盈尺,舟如叶,人如麦,而樯帆槔橹,指呼奋踊,尽得情状。至于岛屿相望,蛟蜃杂出,咫尺千里,尤为物妙。”下联典指战国时燕昭王的事典。燕为齐破,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为郭隗筑黄金台,师事之。士争趋燕,国以富强。
刻木牍而除追扰;
作莲漏以寂晨昏。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宋代礼部侍郎燕肃,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中国人民解放军燕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燕文龙少将
燕文龙(19422——),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国***,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在沁水县南阳乡参加工作,先后在土沃公社、张村公社任通讯员。1959年至1960年在沁水县法院任法院警察。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0年至1970年在陆军196师任战士、文书、保密员、政治部干事。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任秘书、副科长。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任秘书、政治部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1990年至2000年在总参测绘学院、炮兵指挥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长。2000年12月离职休养。
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一、姓氏源流
后(Hòu 後)姓源出有三:
1、出自太昊氏,後照的后代姓后。据《姓氏考略》载,上古东邑部族首领太昊的孙子後照的后代。明清两代之后,河北、开封多出此姓。
2、出自共工氏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风俗通义》载,相传炎帝后代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龙,在黄帝时担任后土(古代掌管有关山川土地事务及农业生产的官职),死后被封为“灶神”,夏、商、周三代之后,一直为人们祭祀着,其后代就以官名的一字为姓,称为后氏。《姓纂》云:“后土之后。”《路史》及《潜夫论》载:“春秋时鲁、楚公族有后氏。”
3、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郈,谥号郈惠伯。他的后代以邑名为氏,称为郈姓;后来省去右边的邑旁为后氏,称后姓。
得姓始祖:公子巩。後与后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在今天都简写成后姓,不分彼此。过去,後氏是传说中上古时期东夷族首领太嗥的后代子孙。太嗥又称太昊或大昊,就是古帝伏羲氏的别称。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太嗥孙後照之后,今开封有此姓,望出东海也。”由此可知,後氏是以“王父字得氏”。老家东海,即今江苏东海县一带。后氏的源流有二:一是源出于姬姓,四周有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在郈邑(今山东省东平),谥号郈惠伯,他的子孙以郈为氏,后又去邑以后为氏。二是相传炎帝的后代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掌管土地事务的官职),死后被封为社神,其后代子孙以后为姓,称后氏。后氏族人尊公子巩为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远古时候的著名的东夷部族首领也称太昊,太昊有个孙子叫後照,後照的后代形成了後姓。现在简写成后字,但在百家姓中,後、后是两种姓,有不同的起源,后姓的渊源在于远古部落首领共工,共工的儿子叫句龙,官职为后土管理土地耕作。句龙的子孙取后土官的后字作为姓。而现在後姓的人,往往简写成后姓,不管怎么说,这两种姓都有荣耀而悠久的渊源。后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的后姓名人,几乎全是山东人:春秋时代,孔子的弟子后处,是齐人;汉时传诗、礼之学,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的后苍,为山东郯城人。和不少的姓氏一样,后姓虽未发展成一个繁盛家族,但经过无数代的播迁和繁衍,其子孙早已遍布天下。如明宣宗宣德年间镇守岷州二十余年,号令严明,番夷畏服的名将后能,便是当时的岷州亦即现在的甘肃岷县人。今四川省仪陇县,甘肃省固原县,湖南省宁乡县,安徽省宣城县等地,均有后氏人家。在文字应用上,“后”字和“後”字在很多地方可以互通,因此,“后”氏与“後”氏的界限越来越小,今天有一些“后”姓者,可能有些是“後”氏讹传而得的。现代“後”字多简为“后”字,但後氏与后氏,在百家姓的历史发展中,却各有不同的渊源。但在今天都简写成后姓,不分彼此。
三、历史名人
后 稷:中国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是邰氏之女所生,初生时曾被遗弃,故名弃。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据说他善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后来周族奉他为始祖,并认为他是最早种稷和麦的人。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农业还很原始,后稷对当时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因而许多古籍如《诗经·生民》、《尚书·舜典》及《史记·周本记》等都歌颂和记述了他的功绩。所以后来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时设置的农官,就称为后稷。
后 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后 处:姓后,名处,字子里,春秋末期齐(今山东省)人,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潜心传播儒学。唐开元年间封“营丘伯”,宋又加封“胶东侯”。
后 敏:明朝文士,永乐年间举为进士,官职唯陕西布政使司参议。他为人忠厚和气,性情恬淡自如,而于政事勤力亲为,很负责任。
后 礼、后祺:清朝的两位画家,他们都是无为地方人,可以想见当时无为的後姓家庭,崇尚儒雅,喜好书画。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后氏望出东海。有二处:
东海郡①:汉代的置的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
东海郡②:东魏及隋唐时代的东海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2、堂号
裕政堂:明时陕西市政司参议后敏,放宽政策,采取富民政策,使人民康乐。裕政是宽、开拓、富民的政治。他为人忠厚和乐,爱民如子。深受人民爱戴。
============================================================
后姓宗祠通用对联
〖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孔子高弟;
唐尧农师。
——撰名撰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名人后处,字子里,为孔子弟子,潜心传播儒学。下联典指后稷,尧时为农师。
策名唐籍;
裕政明疆。
——撰名撰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后胤,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策名,出仕,做官。下联典指明代当涂人后敏,永乐年间进士,官陕西布政司参议。为人忠厚,从政宽宏。
官游唐籍;
政裕兴朝。
——撰名撰后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后土成神圣;
门人出翼匡。
——撰名撰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古代掌管有关土地事务的官,名叫后土,后土在夏、商、周三代以后被尊为土神、社神。下联典指汉代学者后苍,山东谀城人。宣帝时,官至少府,精通《诗经》、《礼记》,教翼寿、匡衡等人,而后始有齐计翼匡之学,著解释《礼记》之书,名《后苍曲台记》,以《礼》教戴德、戴圣、庆普,所以《礼记》才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
-----------------------------------------------------------------
〖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尼山道统传精一;
曲台学家有渊源。
——撰名撰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名人后处。下联典指汉代学者后苍。
在中国的版图上,芮姓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芮姓历史悠久,有史记记载芮姓出自姬姓,芮姓起源于山西。最初是以国名为姓,后来因战败,芮姓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历史上芮姓的主要聚居地在陕西的咸阳和山东的平原县。今天,从南到北,芮姓随处可见。
芮正贤有解释,说望水而居就是芮,芮通于内,因此,到秦始皇时期,搞这个郡县制的时候,在陕西大荔的芮国,占据之地就建了一个内使郡,芮荔国大概是在夏,因为芮河这个地方,水草特别丰富,所以就加上草字头,为芮姓的芮,芮国从山西起源,跨过黄河,灭掉了大荔县当时的西侯国建立了一个跨河而居的这么一个大国,所以在夏商的时候,它都是西方之长。
千百年来,这古老的江河,印证着芮姓播迁的历史,就在这芮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芮姓在这里世代农耕,芮姓人家,以其尊师爱子,勤于农耕,崇尚文化,树立了良好的家风,至今仍为芮姓子孙所敬仰和推崇。
殷朝末年的时候,芮国为了扩张土地和禹国国君发生了冲突,两个人就到姬昌去评理,去到半路的时候,看到周国的人,都互相的礼让,周国的人都把礼让作为一种国风,而他们俩,都为争夺一个土地,来跑到国外请诉讼,因此,走到半路,觉得无脸去见西伯,于是他们就回到了各自的国家,两人相互礼让,彼此谦让这块土地,这块土地逐渐就变成闲田了,有四十多个国家都弃商而投奔了周,因此,周国就强大了,周武王借这个机会,就灭掉了殷朝,因为禹国和芮国跟殷朝有血缘关系,在灭亡了殷朝之后,随即也把芮国和禹国给灭掉了,把他们都改封为给姬姓。
从黄河岸边到龙虎山下,芮姓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宋朝时期的芮及言,曾写过少饮酒、饱吃饭,勤出厅,公事办,这四句简单的话语,激励过许多地方官为百姓做好事,芮及言以公正无私、勤于察访,为民办事,深得民心,其实早在周武王时期,芮姓就已经是名人辈出了。
周武王的时候,芮伯曾经做了一首旅巢命,周承王的时候,芮伯还是顾命大臣,因此可见,在周朝呢,芮伯始终做着相辅的位置,周厉王的时候,芮伯叫芮良夫,这个时候芮已经带有姓和名的存在了,叫芮良夫,他因为对周厉王有看法,劝周厉王改恶从善,曾经写过十六张桑柔,历史上也有这个记载,周厉王后来因为遭到国人的反对,就客死于异乡,到了秦穆公的时候呢,秦穆公就觉得枕边不能允许他人酣睡,于是就在出兵灭掉梁国的时候,也顺便把芮国给灭掉了,芮国亡掉以后,芮国的子孙,都以芮为姓,流散于四地,所以在全国各地都有芮姓的存在。
从古至今,历经岁月变迁,芮姓从芮良夫开始,历经唐宋明清,每一个朝代都出现过刚正不阿的清官,明代知府,芮麟以明于政体,吏民信服,谪戍边,遗之金,无所受的清廉之风,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芮国被灭亡以后,芮国的子孙都改姓了芮氏和芮伯氏,在当时,周朝主管著作和简册,还有诸侯卿大夫爵位分封,这个官当时叫内使,内使的子孙,就以他祖先的官名为姓,叫内使,所以,内使氏,内氏还有芮伯氏,随着历史的演变,还有姓氏的简化,最后都改成了芮氏,所以芮氏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家族。
从山西的芮河岸边,到南国的龙虎山下,芮姓人家不断播迁,虽然芮姓在百家姓中不是一个大姓,然而,这古老的姓氏,悠远的历史,同样会带给人们许多有趣的故事。
■姓氏起源
芮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芮姓出自姬姓。上古时候周文王手下有个卿士叫作良夫。后来周武王打败殷商,建立了周朝,把良夫分封到芮(今陕西芮城一带)为伯,称为芮伯。芮伯的后代建立了芮国,时代在朝廷里面做官。后来,芮伯的后代都以国名为姓,世代如此。春秋时候,芮国被并入晋国,芮国的王族做了晋国的贵族,他们保留了自己的姓氏,成为芮姓的起源。在古代,芮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扶风。
芮姓望族居扶风(今陕西咸阳东)、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
始迁祖:芮某,清初自长超山芮家田入赘吴兴丁氏,遂从丁姓。摘自《丁氏族谱》清。存二册。ST171-2。
芮姓出自姬姓,是以国名作为姓氏的。是周卿士芮伯之后。周武王时,封有同姓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伯在周成王时任司徒,子孙世袭周朝卿士。周厉王时芮良夫见周厉王和荣夷公千方百计搜刮民财,曾加以劝阻,还写了《桑柔》一诗来讽谏。芮国在春秋时被秦穆公攻灭,芮伯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称芮氏。
■迁徙分布
芮姓望族居扶风(今陕西咸阳东)、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
■郡望堂号
堂号:
“桑柔堂”:周厉王时,芮良夫为士卿,厉王无道,宠信奸臣荣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诗讽刺厉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怂恿厉王做坏事,使国家危亡。这首诗载入《诗经大雅》。厉王恼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结果厉王被直臣逼得逃亡,死到彘。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芮氏望出平原郡。《姓氏考略》中记载:芮氏望出扶风。
1、平原郡:西汉初年置郡。在今山东省北部平原县一带。
2、扶风郡:汉代置右扶风,三国魏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历史名人
·芮良夫:周厉王时,曾作《桑柔》之诗刺王。
·芮挺章:唐代太学生,有《国秀集》。
·芮及言:宋代上高县知县,字子及。莅政精勤,尝书所坐屏后曰:“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官三载,始终如一。
·芮麟:明代知府,字志文,宣城人。由国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明于政体,吏民信服。谪戍边,遗之金,无所受。以慈惠称。后起为严州知府。
·芮钊:明代甘肃巡抚,字宗远。在镇三年,边境寂然。卒于官,贫无以为敛。人服其清操。 宝坻芮氏第一人。
·芮城:清朝学者,江苏溧阳人。他博通经书,文章在当时风靡一时,后来隐居著书,40多年不进城市,著有《礼记通志》、《纲目分注补遗》等书。
·芮晔:宋代人,与芮晖兄弟二人,潜心于学,同科登第,雍容儒雅,时称二芮。
■芮姓楹联
源启芮国;望出扶风。
谠论忠言,诗伥桑柔之咏[1];
才高宿学,集成国秀之编[2]。
注释:[1]周厉王时卿士芮良夫,曾作《桑柔》之诗刺王。[2]唐代太学生芮挺章,有《国秀集》。
先贤盛赞屏后语[3];
世人犹思桑柔诗[4]。
注释:[3]宋代上高县知芮及言,字子及。莅政精勤,尝书所坐屏后曰:“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莅官三载,始终如一。[4]见注[1]。
州民歌慈惠[5];
明吏颂清操[6]。
注释:[5]明代知府芮麟,字志文,宣城人。由国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明于政体,吏民信服。谪戍边,遗之金,无所受。以慈惠称。后起为严州知府。[6]明代甘肃巡抚芮钊,字宗远,宝圻人。在镇三年,边境寂然。卒于官,贫无以为敛。人服其清操。
地衔金作埒;
水抱玉为沙[7]。
注释:[7]唐代国子进士芮挺章《江南弄》诗联句。
■芮姓家谱
·天津宝坻芮氏族谱,分卷,不详,明刻本一册,人民大学
·江西溧水平原芮氏三宗大同谱,不详,(民国)芮逸夫纂,民国三十七年(1948)馀庆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渔歌乡
·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清)芮学之等修,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二十四册,人民大学
·不详芮氏族谱,不详,清光绪钞本八册,北图 ,注:记事至清光绪五年。
■芮姓字辈
宗钊诚元世,平洪栋嘉民,发讷语金绍,继斌庭玉头。 摘自《芮氏族谱》 。
■郡望堂号
堂号:
桑柔堂:周厉王时,芮良夫为士卿,厉王无道,宠信奸臣荣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诗讽刺厉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怂恿厉王做坏事,使国家危亡。这首诗载入《诗经。大雅》。厉王恼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结果厉王被直臣逼得逃亡,死到彘。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芮氏望出平原郡。《姓氏考略》中
记载:芮氏望出扶风。
1、平原郡:西汉初年置郡。在今山东省北部平原县一带。
2、扶风郡:汉代置右扶风,三国魏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一 方氏朔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二、方氏概述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 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 直至近代, 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 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 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迁莆田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不少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如福清方氏,东莞方氏等等在莆田现在仍有方姓约6万人, 第12大姓, 在原莆田县地区为第7大姓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 多人 两宋代时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 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刘克庄曾云:"合天下诸方,无有如兴化方氏之盛也" 莆田历史上6大私人藏书的典范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 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桐城方氏有三支, 为桐城第3大姓宋末,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方懋在县城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桂林方”的由来。方氏另一旺族称“鲁谷共方”,其先祖约于宋末由徽州游猎来桐城定居,故又名“猎户方”。桐城还有一支方姓为会宫方 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直到当代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 如方学渐, 方孔炤、方维仪、方以智、方中通、方文,方孝标, 方亨咸,方苞, 方观承, 方维甸, 方竹圃、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 方孝岳,方东美, 方令孺,方圭德(舒芜),方鸿寿, 方子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学派", 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 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 梁实秋曾不无夸张地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 桐城方氏把方氏书香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 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 次为福建, 两湖, 两广, 云南, 四川,台湾, 海南, 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 山东等等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毫无人性的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被株连流放的也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 施, 汪等等 这次大灾难使我方姓元气大伤, 人口锐减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 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 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 "方氏之显于周, 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方氏历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汉名宦方储, 唐诗人方干, 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元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学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学家方东树, 近代革命领袖方志敏, 现代新儒家大师方东美,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 还有"方氏三圣": "墨圣"方于鲁, "联圣"方地山, "骨圣"方先之
三、郡望堂号
堂号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 正学堂, 朔源堂
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四、方姓历史悠久,名人精英层出不穷, 历代名人总数排38位,相对率(名人数/总人口)排第11名
古代名人:
方 回: 尧时的仙人 汉<<列仙传>>中介绍: 方回者,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 炼食云母粉。亦与民人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 夏启末为宦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泥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 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名望如日中天 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 生前未仕, 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 身后识方干", 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 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 腊:古徽州人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后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 岳: 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 回: 安徽徽州人 宋末元初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通俗、朴实,不少诗歌反映宋末元初民众疾苦。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瀛奎律髓》等
方 凤: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 炯: 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 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师,推行新政。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著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方有执: 安徽歙县人明代名医 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有执竭20余年之精力,撰成《伤寒论条辨》, 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影响深远,清代名家均拥护其说,形成伤寒学上的“错简派”。
方献夫: 广东南海人。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国、少保,乃赠太保,谥文襄。 著有《西樵稿》,《周易约说>>
方从哲: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崇祯元年二月卒,赠太傅,谥文端。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方于鲁: 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 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佳,被誉为"前无古人" 著有《方氏墨谱》
方学渐: 安徽桐城人人称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 的创始人
方仪凤:安徽池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武状元。为广州参将,奉命讨平海上的“红毛夷”和“矮寇”屡建战功。在一次血战中,壮烈捐躯。后由他儿子“九门提督总兵”方懋昌取血衣送归故里,葬在绍埂村南凤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幸存。
方维仪: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诗人,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养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阁集》,又编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岳贡: 湖北省谷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被列为天下五个廉轮监司之一。明代阁臣中带都御史者,自岳贡开始。任松江知府其间, 主持修建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著有《国纬集》61卷、《经世文篇》等。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魏阉事败,复起用。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
方 文: 安徽桐城人 明清之际著名诗人, 诗与其侄方以智齐名, 他写的<<都下竹枝词>>是中国最早吟咏烟草的诗歌
方以智:桐城人明季四公子。第一个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第一个提出"向西方学习"口号的人 "方氏易学"集大成者 以“博闻大雅,高风亮节”而名满天下。著有《浮山全集》《物理小识》《通雅》等。
方象瑛: 浙江遂安人, 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1679年,考取“博学鸿词科”二等,授翰林编修,参与修《明史》。方象瑛自号“金门大隐”。著有《健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等。
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尊为“中五祖”。
方功惠:湖南岳阳人。清代著名藏书家。自幼嗜书,家有碧琳琅馆,藏书十万卷,富甲粤东,也喜欢刻书。所刊《碧琳琅馆业书》,收书四十四各种,中多海内罕见孤本;又刻有《古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等。
方殿元, 方还(子),方朝(子):广东番禺人 清初诗人, 父子三人同为文坛 岭南七子, 同为岭南人。其他四人是: 梁佩兰,程可则,陈恭尹,王邦 因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方,方还,方朝兄弟被称为“吴下二方”。
方中通: 安徽桐城人清朝时的数学家, 易学家 中国第一个论对数的人著有<<度数衍>>
方拱乾 安徽桐城人,文学家因受江南科场冤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 是黑龙江省的第一部地方志。
方孝标: 安徽桐城人。文学家 文字狱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吴三桂,为翰林承旨。据在滇、黔时所闻所见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纪闻》。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后戴名世被祸,并及孝标掘墓锉骨,亲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
方亨咸:安徽桐城人。方孝标弟。文学家,画家,尤工书、画,精于小揩。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作品有:《云横翠岭图》。《山水花鸟册》《梅雀图》,《竹石图》,《山水》,《深山垂纶图》
方 苞: 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师 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 桐城派在清文坛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遍及全国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集外文补遗》《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被收入中学教科书
方成培: 安徽徽州人伟大的戏剧家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200年来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戏曲剧目<<雷峰塔>>又名《白蛇传》的创作者
方观承: 安徽桐城人。清文学家,水利和植棉专家 历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 陕甘总督,太子太保, 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绘制的《御题棉花图》是中国最早的棉作学图谱著有《方格敏公奏议》《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
方维甸: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 文学家。著有《心兰室稿》。嘉庆二十年,卒於家。赠太子少保,谥勤襄。
方七娘: 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行者拳、白鹤拳五种)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 白鹤拳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方微石: 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师 福建纵鹤拳创始祖师同治九年方慧石首次以纵鹤之纵劲,技挫福建省总督左宗堂府中有御赐华北七省无敌拳王之称的郭其泰,由是声名大噪, 威震八闽。
方世玉: 广东肇庆人 清代武林高手 为人侠胆义骨疾恶如仇 其英雄事迹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 被称为少年英雄, 功夫皇帝 与兄弟方孝玉和方美玉同被称为少林十虎
方东树: 安徽桐城人字植之,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师从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书林扬觯》、《仪卫轩文集》等。
方 薰: 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清代书画家性高逸狷介,朴野如山僧。诗、书、画并妙,写生尤工,与奚冈齐名,称「方奚」。一时能手,无出二人之上。著有<<兰坻诗钞>>、<<井研斋印存>>、<<山静居稿>>、<<山静居论画>>。
方玉润:云南广南人。晚清文学家。字友石,一字黝石。著有《诗经原始》、《风雨怀人集》等
方 耀: 广东普宁人水师提督, 曾以八千人大破太平军的十万大军,誉为“谋勇将军”“展勇巴图鲁”。中法战争中守虎门,被赞"粤有方耀, 可高抌也" 在治潮间修桥铺路,大办乡学 时人赞"世上难寻此等好官" 死后民间建有方大人庙祀之
近代名人
方举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 1866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是当时中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民族企业该公司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产生的标志广东省香山人
方声洞:近代民主革命者,两次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后在1911年3月2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福建福州人
方声涛: 清光绪31年赴日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1915年任讨袁护国军第二军第二梯团长、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 福建民军总司令,北伐革命军广州大本营参谋长,大元帅府卫戌总司令,福建省主席 福州人
方君瑛:中国革命先驱者。1906年,她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弟声涛、声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郑萌、王颖先后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暗杀实行部部长。福州方氏家族六人举族起义, 被誉为“方家满门英烈”。 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海外中国画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福建福州人。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 爱国名将。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 湖南新化县人
方本仁:民国要员,爱国将领。1923年授“粹威将军”称号,历任东南五省联防军江西军总司令,国民政府江西宣抚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右路军总指挥,湖北省府主席。湖北黄冈人。
方地山:时人称"大方" 近代 "联圣" 名而谦,字大方,号地山 方善做诗词文制联。他为人嵌名字联,全为即兴,从不起草,浑然天成,词意极工,往往将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凿之痕,堪称一绝,被誉为"联圣" 江苏人
方药雨:时人称"老方"近代古钱界最负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 与杭州张叔训,重庆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俗谚曰:“北方、南张、西蜀罗",蜚声海内外。著有《校碑随笔》被海内外鉴赏家推崇为空前之作。浙江人
方液仙: 中国最早的国产蚊香(“三星”蚊香)的创制人中国首家化妆品企业“中国化学工业社"的创办人被誉为中国日用工业品之父 祖籍宁波人
方令孺: 新月派诗人 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选集》,译作有短篇小说集《钟》等。桐城人
方振武: 爱国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北伐军左路军总指挥。抗日救国军总指挥。1933年,方振武为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 率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 经过五昼夜苦战,终于将日伪完全赶出察省。被誉为"收复察哈尔省的总司令" 安徽寿县人
方先觉: 爱国抗日名将, 1944年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率领第10军孤军苦战47天,最后以伤亡1·5万人代价,歼灭敌人2·9万人 彻底粉碎了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该战是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程度最为惨烈的一场城寨争夺战安徽人
方叔洪: 名范,以字行,山东省济南市人。1939年6月25日在鲁南对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时任国民党51军114师中将师长。国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奉祀于各地忠烈祠。方叔洪中将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年轻的高级将领
方振国: 抗日英雄"九--八"事变后,方振国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6路军,任司令。该军在开原、铁岭、清原、西丰边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带打击日伪军,日伪惊慌不已,后遭伪满军队的围剿,方振国在突围时壮烈牺牲。辽宁开原县人
方志敏: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遗著有《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这两部作品都已选入中小学课本。江西弋阳人
方维夏: 革命烈士, 教育家, 毛泽东的老师 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之一 历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总务厅厅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教 育部长兼司法部部长等职。1936年因叛徒告密被杀害
方显廷: 我国三、四十年代与马寅初、刘大钧、何廉齐名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他负责主持的南开经济研究所在当时闻名遐迩,是我国三四十年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现代经济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浙江宁波人
方介堪: 篆刻大师。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与张大千的画相配, 被称为“张画方印” 浙江温州人
方梦樵: 徽商, 太极拳师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岩矿标本工作的采集家徽州人
现代名人
方 毅: 政治家, 书法家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科委主任, 中央书记处书记, 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政协副主席福建厦门人
方 方: 革命家。历任中共闽粤赣边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委书记。中央香港分局书记,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侨联副主席。广东普宁人。
方 强: 开国中将 历任第四野战军47军副军长,44军军长,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六机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平江人
方正平: 开国中将 历任第四野战军58军政委,第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湖南平江人
方之中: 文武双全的开国将军 30年代,曾为"左联"的成员 著有<<方之中文集>>历任第20兵团199师副师长、200师长,华北军区参谋长 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兼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
方志纯:江西人。革命家,社会政治活动家,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江西省省长。
方仲如:革命家。历任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西北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后勤部政委,西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政协陕西省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陕西咸阳人。
方 豪: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史学泰斗 宗教人士,1974年,曾获教皇保罗六世颁赠的名誉主教加“蒙席”衔。著有《宋史》《中西交通史》《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方豪六十自定稿》《马相伯先生文集》《明淸之际中西血统之混合》等。浙江人
方东美:新儒家大师被海内外誉为民国以来我国在哲学上真正学贯中西之第一人。著有<<中国人生哲学概要>> 等等 桐城人
方国瑜: 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学术史一代大师。著有《云南史料目录概况》、《纳西象形文字谱》、《彝族史稿》、《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等十余部著作。云南人
方创杰:美国华侨领袖, 保险业巨子,方氏保险行总裁。2004年任中华总会馆总董,著名爱国华侨。广东省开平人。是方美梅的父亲
方美梅: 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格莱美音乐奖的炎黄子孙 居旧金山 1994年,方美梅凭为著名英国歌星史汀制作的《十个召唤者的故事>>音乐录影片,力压群雄,一举夺得第36届格莱美音乐奖奖座 7月16日为旧金山的"方美梅日"祖籍广东省开平
方宇文: 全美大城市中第一位亚裔女警长,旧金山155年历史上第一位女警长
方爱琼: 航天科学家 美国太空总署高级工程师,太空总署技术通讯的总主编 1969年, 参加美国阿波罗X1登月计划, 是最重要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负责程序工程、数据库研究。
谁知道当今的燕家家谱在哪里?必当重谢!
本文2023-10-23 14:03: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