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谱上写先祖明朝由江西抚州府大芦塘王家巷迁入贵州,请问王家巷在江西什么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2收藏

我家谱上写先祖明朝由江西抚州府大芦塘王家巷迁入贵州,请问王家巷在江西什么地方,第1张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其历史进程分为四期:

明朝前身——西吴时期(1364年-1368年)

统治全国——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

江南半壁——南明时期(1644年-1662年)

最后余波——明郑时期(1662年-1683年)

蒙元的统治日益残暴黑暗,元顺帝(元惠宗)统治时期,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北伐蒙元,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国9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曾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至正统七年,宦官王振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弘治时期是明中期政治作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隆庆年间,俺答进贡,开放海禁。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关外满族作乱,财政恶化的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满清的前身)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西榆林人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在全国统治宣告结束,同年清军入关。之后明朝宗室相继在江南建立明朝政府,史称南明,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降清明将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但台湾郑氏集团继续沿用永历年号,建立明郑政府,直到明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降清明将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明朝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祚告终。

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较发达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但是在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末年满清初年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开始与东方平起平坐,并逐渐超越中国。同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

西吴(1364-1368)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争权夺利,百姓怨声载道,包括汉族在内的广大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国库也日渐空虚。351年,朝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濠州人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左副元帅。龙凤二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此时的朱元璋处境艰难。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龙凤六年(1360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次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龙凤九年(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王,与位于平江(今江苏苏州)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龙凤十二年(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之后趁蒙元内斗之际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沙漠,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明朝(1368-1644)

洪武时期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朱元璋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靖难之役与永乐时期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加强边防、保卫皇位。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晋王势力最大。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宗,年号建文。建文帝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占领了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胜利,靖难之役告终。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继续使用“洪武”纪年,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下令尽复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永乐元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明仁宗时定庙号为太宗,明世宗于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组)。

成祖即位之后,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在文治上,成祖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三年即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永乐三年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下诏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07年),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

但是成祖同样对异议者大肆杀戮,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仁宣之治

明成祖死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明仁宗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积蓄民力。他还鼓励生产,宽行省狱。之后的明宣宗继续实行以仁政治国的方针,使国力进一步强大,史称“仁宣之治”。然而在这一时期打破了太祖留下的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一些太监开始干政,为明中期的宦官专权埋下隐患。

土木堡之变与英宗复辟

宣德十年(1435年),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在张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杨士奇、杨溥、杨荣(三杨)的辅佐下,明朝继续沿着仁宣时期的路线稳步前进。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杨也退出政治舞台,于是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更加专横跋扈,开始专权。

正统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瓦剌首领也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南下攻明。王振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大军离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王公大臣或死难或被俘。而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打死,此即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来到京师后,朝中混乱。一些大臣要求迁都南京,被兵部侍郎于谦驳斥。继而大臣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改元景泰。同时于谦积极备战。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安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瓦剌军队的进攻未果,大败逃走。也先见继续绑架英宗已无意义,乃于次年八月释放英宗。但代宗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又把英宗放在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英宗之子,后来的宪宗)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之后,朱见济病死,代宗也迟迟不恢复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八年正月,代宗病危。十六日,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军夜入南宫,拥戴英宗夺门(东华门)复位,改元天顺。又杀害于谦及大学士王文,诬陷其欲立襄王之子为帝。此为夺门之变,又号“南宫复辟”。

宪宗时期

英宗复辟八年而死,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二年谕祭于谦,复其子冕官,成化十一年恢复代宗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但好景不长,宪宗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8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他们肆意挥霍国库,导致国政大乱。而朝廷中佞臣当道,政局昏暗。宪宗还设置皇庄,开明代土地兼并之先河。另外,宪宗还开始了皇帝直接颁诏令封官的制度,是为传奉官。结果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期这些官员才全被裁撤。宦官汪直受到宪宗的宠信,张狂跋扈,设置特务组织西厂大肆冤杀普通民众与官员。民愤四起,但汪直依然握有大权。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才因言官弹劾而被贬。

弘治中兴

宪宗死后,明孝宗朱佑樘即位。由于孝宗自幼生于微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孝宗的励精图治,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孝宗在位期间,先是将宪宗期间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特务部门也只能谨慎行事,用刑宽松。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用情专一,一生除了张皇后外无任何妃嫔。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裕。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死。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改元正德。武宗本性贪图享乐,整日与内臣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丘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过去的东宫宦官相互勾结,是为“八虎”。八虎想尽办法奉迎阿上,导引皇帝逸乐,残害忠良,导致朝政再次腐败。八虎之中的刘瑾独揽大权,将自己的党羽延揽入阁,还想方设法满足武宗的玩乐需求,建造豹房供其*乱。但是刘瑾的专权也引发了朝中大臣一其它“七虎”的不满。最终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处死。但是,武宗依然不思朝政,又开始信用佞臣江彬。

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因此变乱频生,先后发生宁夏安化王朱寘鐇谋反、直隶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等重大事件。正德十五年,武宗于南直隶清江浦(江苏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去世。

嘉靖隆庆二朝

武宗无子嗣无兄弟。死后由孝宗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世宗一即位,罢黜各地镇守太监,整顿税收,节俭财政,似乎要有所作为。但是大礼议事件严重损害了朝政:世宗要求称生父为皇考,称孝宗为皇伯考。但内阁首辅杨延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坚持以为不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纷纷迎合帝意。最后世宗尊其生父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庙号睿宗。这样睿宗神主就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隆庆元年,罢睿宗明堂配享)。大礼仪引起轩然大波,朝臣中反对者均受打击,或被罢官,或被入狱。受杖者一百八十余人,杖死者十七人。同时,世宗奉道教,信用方士,滥用公帑,挥霍无度,并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后世宗即不视朝。此后宠臣严嵩专政20余年,朝政腐败黑暗到极点。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面鞑靼部趁明朝衰弱而占据河套。嘉靖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进犯,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之后西去,明军在追击中大败,此为庚戌之变。穆宗时,明朝与蒙古通好,俺答被封为顺义王。在南部海疆,倭寇横行,人民生活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后为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剿灭。

世宗去世后,皇子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改元隆庆。穆宗在位六年,任用能臣如高拱、徐阶、张居正等,内政形势总体较佳。为万历初年的中兴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两朝的政治腐化加剧,但经济仍有发展。

张居正改革

隆庆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风驾崩,子朱翊钧继位,是为神宗,改元万历。由于神宗年幼,于是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由于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相反张居正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

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提出“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洪武年间,全国耕种田地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卅二顷。到了弘治十五年(1502年)降低到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而万历九年经过张居正的治理后达到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改革后,万历初年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张居正逝世之后,中兴之象消失。明王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万历怠政

张居正死后初期,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神宗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每年还进行选美。神宗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在他廿一岁时就开始筹建陵园。万历十七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结果被贬为民。神宗还派矿监和税监搜刮民间财产,导致多处民变发生。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

万历朝包括援助朝鲜王朝抵抗日本侵略的壬辰倭乱、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的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讨明朝。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女真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魏忠贤乱政

泰昌元年(1620),光宗驾崩。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改元天启。熹宗文化水平不高,又喜欢木匠工作。阉党魏忠贤趁势而起,结党乱政,明朝社会更加黑暗。

但是在深层次的站在中立的立场来评价,其实所谓的“魏忠贤乱政”,是明朝文官集团中占有优势数量的“东林党”和“浙党”、“齐党”、“鲁党”为了各自的利益所引发的。皇帝企图通过内廷与朝中少数派的官员联合起来,从东林党把持的内阁中争夺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随着天启皇帝病逝而最后告终。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皇帝又开始起用“东林党”官员,不久魏忠贤被皇帝调到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上吊自杀。

内忧外患

天启七年,熹宗死去。继任熹宗的是其弟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明安宗初谥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明绍宗谥为威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外。时机成熟后,崇祯帝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在前去过程中得知被崇祯帝已派锦衣卫来逮捕他,便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崇祯帝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同时将客氏押到浣衣局处死。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阉党专权虽然结束,但其后朝中又党争不断,崇祯帝对朝政又开始失望。为中兴国政,他开始加强集权,力图控制百官,任用宦官来贯彻自己的革新意志。

1629年(明朝后期地图(崇祯年间)崇祯二年)10月,后金汗皇太极由蒙古人做向导亲率大军,通过喜峰口,从龙井关突破长城,攻陷遵化、滦州、永平、迁安四座国防要塞,直逼帝都。由于人事变动,朝廷一度失去了对辽西边防军的控制,而卫戍帝都之三大营为后金武力威慑,北京城外园亭庄舍被入侵者蹂躏殆尽。 同年12月,崇祯帝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1630年(崇祯三年),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负责辽东军务的袁崇焕处死。同年,后金大军直抵北京城外,明廷大震,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挺身而出,率领“白杆兵”主动向八旗军发起进攻。在北京永定门外,皇太极派出多尔衮部迎战秦良玉部。这一仗,秦良玉率白杆兵在孙承宗等老将的配合下战胜铁蹄骑兵。之后,秦良玉又趁风雪之夜成功偷袭皇太极大本营。迫使雄心勃勃的皇太极不得不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无功而返,退出关外。

1640年清军攻打锦州,崇祯帝派洪承畴带八路总兵率刚刚镇压中原起义的十三万大军出关援锦,在松山大战清军,是为“松锦大战”。结果明军败。洪承畴降清。关外辽东地区至此基本全数沦陷。

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主要在南方发展,先是控制了湖广地区,之后又改进攻四川,是为大西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明朝在全国统治宣告结束。

南明(1644-1662)

弘光政权

1644年四月廿一日,李自成亲率部队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大战,但由于清军参战,李自成大败。四月廿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皇帝位,深夜便焚烧宫殿与九门城楼,向西撤退。之后,农民军接连内讧,战斗力大损,与清军交战时也连连失败。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八日,顺治进北京。北京开始成为清廷都城。而在南京明朝设有形式上的基本的政府机关。1644年五月初三日,崇祯皇帝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被推为监国。十二天后,朱由崧即皇帝位,是为安宗,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政府内斗不断,内部由阉党余孽专权,实行“联虏平寇”的错误国策,弘光帝也不理政事沉湎在酒色。清军一路南下,攻克中原,很快就到了史可法镇守的扬州城,史可法死守七日七夜,城破,史可法被杀,清军随后在扬州进行整整十日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死难者达80万。之后,清军渡江,攻破南京。弘光帝被俘,押解到北京,次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清军占南京后,又接连攻克苏州、杭州、松江、常州等江南大部。1645年(弘光元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清占区汉人一律模仿满洲人装饰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引发了汉族群众的强烈反抗。江南百姓纷纷起义抗清,其中以嘉定和江阴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先后发生了“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抗清事件,但都被清军血腥镇压。满清统治者野蛮贯彻执行剃发易服,期间死难者人数总数逾越百万,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近代日本侵华屠杀。

隆武、绍武政权

弘光政权覆灭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是为绍宗,年号隆武。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制于郑芝龙。1646年(隆武二年)二月,清军开始征伐福建与浙江。六月,鲁王兵败,漂泊海上。八月,隆武帝与清朝追兵搏斗时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上(一说被俘杀)。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是为文宗,改元绍武,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十一月十五,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

永历政权

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于当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十一月十八日正式称帝,是为昭宗,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永历政权与已经被击溃的张献忠李自成残部联合抗清,一度收复湖南全境;郑成功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抗清活动,一度攻克过漳泉二府,并奉永历为正朔,永历二年,永历帝指派宁靖王朱术桂到郑成功的部队监国。永历三年后,清军大兵压境,湖南再度沦陷。永历四年,清军攻克广州与桂林。永历帝被迫退守南宁。永历五年,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所,并进攻四川,一度收复了四川大部。李定国也进攻广西,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并大战湖南衡州,斩杀清敬谨亲王尼堪,尽复湖南,一时天下大震。但是,李定国、孙可望两名将领内部不和。永历八年,李定国与郑成功相约会师广东新会,图取广州,未能成功。永历九年,郑成功退守厦门金门两地。永历十一年,孙可望降清,西南军事情报均被孙可望出卖,清兵大规模进攻云南;此时郑成功被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同时郑成功带领水军向舟山群岛进发。永历十三年,清军三路入滇,永历帝逃往缅甸;此时郑成功率17万水陆大军北伐,进入长江,攻占下瓜洲、镇江、江浦等地,直抵南京城下,将南京团团围住,结果中清军缓兵之计被清军击败,不得不回到闽南大本营。清顺治帝趁机派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金厦郑成功的军队。1661年(永历十五年)2月郑成功炮毙清顺治帝于厦门思明港(一说死于郑成功炮火的是顺治帝之子承政王,顺治帝死于天花或于五台山出家退出历史舞台),达素自杀,清军败退;此时清军入缅,逼迫缅甸政府交出永历帝。1661年3月郑成功派儿子郑经留守金厦,自己攻打被荷兰占领的台湾,经过九月苦战于次年二月复台。1662年(永历十六年),永历帝被降清明将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同年,郑成功病逝于台湾,李定国病故于猛腊。

明郑(1662-1683)

永历帝被害后,全国较大规模抗清活动就只有夔东十三家抗清与郑成功在台澎金厦抗清了。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史称夔东十三家。1662年清军开始对其进行绞杀,1664年,夔东十三家军抗清失败,首领李来亨全家自焚。1662年6月郑成功病逝后,郑经从厦门来到台湾接手经营,仍旧沿用永历年号,并于次年从福建迎接明朝监国宁靖王朱术桂入台。1663年满清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明郑势力撤退台湾,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率军西征福建。郑经收回厦门后,并收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广东惠州。后来,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亦败亡,郑经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余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班师回台,之后沉迷于酒色。1681年郑经病殁,遗命郑克臧嗣位,冯锡范拥立其婿郑克塽,独揽大权。清康熙帝以降清明将施琅为水师提督征讨台湾。1683年(永历三十七年),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极大军事压力,结果郑克塽剃发降清,明朝监国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明朝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中国第二次亡国。

不管保存的好不好,从北京胡同游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来,逛胡同还是北京 旅游 的一大特色。

前几年,北京开发了胡同游,就是电动代替人力的三轮车,拉着你在胡同里面转一圈。胡同游主要集中在东城那一片,因为,东城胡同保存的相对较好。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外地游客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时间充足的,也有骑着共享单车在胡同里面转悠的。

胡同逛完了,除了带走几张比较有特色的照片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大部分游客估计都是一脸发懵。当时就觉得好玩了,到底需要看什么,自己还真的不知道。

胡同里面一定不是看街面的,城里现在都是水泥路了,路面上的不同仅仅表现为胡同的宽窄。在胡同里面看的是房子。胡同里面的房子大多是一个院子连着一个院子,给你看到的,除了墙就是门。

仔细看的话,四合院的墙是有区别的,高大结实的,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当然,看一户人家的身份地位,墙上提供的信息终究是有限的。主要还是看四合院的大门。过去一个词叫“门当户对”,只有大门上,才可以看出一户人家的 社会 地位和身份。

门当,就是富人大门口的石墩,又称门墩,古代人根据门墩的形状来判断主人家的身份和等级,王爷级别和官府的门口是狮子,文官是箱型石鼓,武官是圆形石鼓,上面有狮子或狻猊;户对就是门楣上突出部分,老百姓家通常没有户对,五品以下官员家里的门楣上有两个户对,上面常常写了如意、吉祥、富贵等字。四品以上的官员家里才能有四个户对,王爷等级的,最高可以有12个户对。

其实,在胡同里,门当和户对很多时候也不容易判断。怎么鉴别一个四合院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呢?

大多数人都是建筑学上的外行,假如说的太仔细,估计也不容易记住。再者说,经过几十年的 社会 改造,很多四合院都已经完全变样了,准确套用先前的规制标准,好像也不现实。

从实用角度考虑,我列出四个标准,供大家参考。我的标准是“高大敞亮”。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

一是高。这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种审美方式。高高在上,高了自然就会觉得它在上面。比如故宫里面的建筑,都是有须弥座的,最高的有2米多。仰之弥高,地位自然就不一样了。假如是王府,门房应该是在须弥座(高高的石阶)上的,即便没有须弥座,门厅也得高出胡同地面很多,只有爬个几级台阶,才算是攀上了权贵家的大门。当然,台阶的级数也是有讲究的,从二到八级不等,九级是皇家用的。说升官为踏上了进身之阶,大概也是从大门口的石阶上来说的。当然,也有平地建门房的,那就得靠别的装饰来彰显地位了。

二是大。门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最大的门是亲王家的,正面五开间三门式,即从正面看有五个格子,但是只有三个格子里开了门。不知道是否有五间一门式的,我见过三开间一门式的,这样的规制差不多都是皇亲贵胄了。清代规定贝勒、贝子、公侯伯子男、大学生都是一间门。亲王的门上还得有门钉,门钉有63颗的,也有35颗的。亲王家的屋脊上还有绿色琉璃,屋角还有脊兽。脊兽多少也是有讲究的,最多是五个,也有三个、一个的。

三是敞。这个字比较复杂,简单理解就是宽敞。门房对外展示空间越大的就是越敞亮。除了前面说的开间室门房,四合院对外的就是大门,大门主要有以下几个等级,第一等是广亮大门,即门在屋脊下面,或者房子的正中。第二等是金柱大门,即门在屋脊与屋檐的中间。第三等是蛮子门,即门在屋檐外面,一般生意人家用的是蛮子门,怕门廊里藏了歹人。广亮大门的人家等级最高,侯门深似海,估计就是形容这个的吧,金柱大门的等级比广亮大门低。除了这三等,还有如意门,如意门与蛮子门差不多,不同的是,门没有那么大,门框周围用砖砌起来。如意门的户对(也叫门簪)只有两个,一般写如意二字。最普通的人家,就是在院墙上开个门叫“墙垣式门”。

四是亮。亮自然是指漂亮了。整个门房或者大门,无论是建筑、雕花或者油漆,漂亮一定是地位高的人家,如绿色琉璃的屋脊嵌边,门楼上的砖雕、红漆大门、雕梁画栋等。

以上说的这些知识都是清末之前的,民国以后,很多军阀或者商贾装饰房子,似乎就不太讲究规制了,因此,后来的宅子在风格上也就比较凌乱些。尤其是近代,随着经济和 旅游 事业的发展,有些人根本不在乎这些讲究和规制,胡乱地在门口码放石墩,或者随意地修建四合院的大门,导致建筑上的文化随着时间的脚步逐渐退去。

好在现在东城区的胡同里,还有些建筑保持着先前的样式,假如有机会进胡同,还是可以慢慢欣赏一下。

这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大门是三开间门房式,跟王爷一个等级。

方家胡同的循郡王府

这是北兵马司衙门的大门,高台阶、三开间。

蒋介石行辕,当年是个将军府,这是一个广亮式大门的样子,只不过后来改造了。

这个也是一个广亮式大门的样式,改成现代派了。

这是僧格林沁王爷家的府邸,门缩的那么靠后,应该是广亮式大门。门在屋脊的正下方。

这个好像是个高官的府邸,金柱大门。门在檐和脊之间。

这是一座蛮子门。门跟檐几乎齐平。

茅盾故居,门周围有砖,且没有大门框,如意门。门上有2个户对。

标准的如意门。

墙垣式的门,墙上开门。

墙垣式的门,墙上开门。

段祺瑞执政府门口的门墩

僧格林沁府门口的门墩,个头大,雕花精美。

靠近看到的花纹。

北京有很多地道的本地小吃,我推荐几个比较出名的地方:

1 东来顺鼓楼店:这是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之一,烤鸭香酥软硬适中,很受北京人欢迎。除了烤鸭还有其他京味小吃,值得一尝。

2 老北京牛街水煎包馆:这家水煎包和牛肉汤馆以传统的水煎包和牛肉汤出名,水煎包外酥内嫩,汤底浓郁,深受食客喜爱。

3 东安市场零点的豆汁:东安市场晚上通宵营业,零点的豆汁更是深受夜猫子喜爱。豆汁香浓,是清香解腻的佳品,一定要去尝尝。

4 孔家小院全聚德店:这家店以卤煮饭、炖豆角和全聚德最大特色的烤鸭三宝而出名。环境古朴,口味地道,深受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

5 陶源胡同炸酱面:这家老字号的炸酱面历史超过100年,至今仍秉承手工制作和传统配方。酱料浓郁香醇,面条较硬劲,是老北京地道的美食,值得细细品尝。

除此之外,王家沙河子豆汁、全聚德烤鸭、东跃市场里的炸酱面,都也是品尝北京地道小吃的好去处。北京小吃种类繁多,希望以上推荐能让您大饱口福,体会北京的美食文化。如果还需要更多推荐,欢迎再次询问。

在北京,可以吃到正宗的地方菜的地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四川菜:在四川菜方面,北京有许多著名的餐厅供选择。一些受欢迎的餐厅包括“四川会馆”和“麻辣诱惑”,它们提供正宗的四川菜,包括水煮鱼、辣子鸡、麻婆豆腐等等。如果你喜欢四川火锅,也可以选择去“锅盔”或“海底捞”。

粤菜:粤菜也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菜系。在众多粤菜餐厅中,“香港茶餐厅”和“鹅肝鱼翅海鲜酒家”是两家最受欢迎的餐厅。它们提供正宗的粤菜,包括烧腊、点心、老火汤等等。如果你想要品尝广东早茶,可以选择去“京成一品”。

本土菜:除了四川菜和粤菜,北京也有很多本土菜餐厅。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丰泽园饭店”,它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鲁菜餐厅,提供正宗的胶东风味菜,如爆炒腰花、葱烧海参等。另外,“北京烤鸭”也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菜,可以去“全聚德”或“鸭王”尝试。

其他菜系:除了以上提到的菜系,北京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菜可供选择。例如,“新疆饭店”提供正宗的新疆菜,“柳州螺蛳粉”提供地道的广西菜,“湖南饭店”提供正宗的湘菜等等。

总之,北京有许多餐厅供您选择,如果您想要品尝正宗的地方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餐厅。不过,由于不同的人对菜品的口味、口感、服务质量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建议您在选择餐厅时,可以先了解餐厅的评价、价格等信息,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

楼主你好

南来顺饭庄

陈连生曾任职三十多年的南来顺饭庄开创于1937年,是京城最为著名的小吃老字号之一,掌柜石昆生本是卖爆肚的,人称“爆肚石”。

他最初在天桥公平市场开了家小饭店,起名“南来顺”,开始只有三间门脸、十来个人,出售十几样小吃和家常菜肴。这些小吃制作不传外人,很难仿造,渐渐创出了牌子。

此后,南来顺便以爆、烤、涮羊肉以及爆肚闻名于京城,更有身怀绝技的小吃名家“羊头马”、“切糕米”、“焦圈王”以及“馅饼周”等人经营北京风味小吃上百种,享有“京城小吃第一家”的美誉,于是也便有“北京小吃在宣武,宣武小吃在南来顺”的说法。

小吃中首推豆汁,最具北京特色。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一碗热豆汁端到我面前,我眼睛亮了,我可有四十多年没喝到这玩意啦,我连喝三碗,不好意思再喝下去。”

护国寺小吃

说起护国寺小吃店,还得从老北京的护国寺庙会说起。据史料记载,护国寺始建于元代,旧时,每月阴历初八有庙市,汇集了京城有名的绝活小吃摊商。

据老辈人回忆,护国寺庙以前最招人的是小吃摊。摊主们支个布棚,亮出字号,摆上条案、长凳,庙里一停,边安炉边坐锅,锅旁摆上调料罐、碗筷,这就拉开阵势准备开卖:“豆面糕来,要糖钱!”“滚糖的驴打滚啦”

1956年,政府将当年在护国寺庙会出名的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93号现地址开办了护国寺清真小吃店后,护国寺小吃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发展。小吃店品种很全,价格平民。

虽说店家环境一般,一到饭点人就满满的,但正是身处这样的地方,看许多爷爷奶奶喝着豆汁,吃着焦圈,才明白原来吃传承下来的美食才最幸福。

仿膳

北海公园东门内的仿膳饭庄于1925年开业,一组古建筑群端庄古朴。仿膳就是仿照“御膳房”的做法来制作各种菜点,选料精美,制作精细。

尤以四大宫廷小吃出名,如肉末烧饼、芸豆卷、豌豆黄、小窝头等,豌豆黄甜中带香,细腻可口,绝不似大街上的甜得腻人。这些宫廷点心,还曾获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金鼎奖

德顺斋 预订价格 隐藏

俊王德顺斋:老北京制作烧饼焦圈的名家,俊王家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制作烧饼焦圈。因为第一代传人长得高大白胖,模样俊俏,又姓王,所以人送外号“俊王”。100多年来王家就靠这烧饼焦圈两样小食品在北京南城稳稳立住了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孝友胡同(九门小吃内)

小肠陈

在清光绪年间,京东三河县陈玉田的祖父陈兆恩就是卖苏造肉的。旧社会穷人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陈师傅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了价格更加低廉的下水煮制。经过陈玉田的父亲陈世荣及子承父业的陈玉田,历经百余年的继承和创新,终于创出了闻名京都的卤煮小肠。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卤煮小肠名声大振,陈玉田本人也被宾客称做小肠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孝友胡同(九门小吃内)

丰年灌肠

隆福寺街上的这家丰年灌肠虽然店面不大,可名气却大得不得了。这里以经营灌肠为主,开店50多年,已经成为了北京的老字号小吃店之一。北京人爱吃这里的灌肠,主要是这个小店,一直执著追求京味灌肠的传统风味和恢复京味新品种。2001年,这里重新装修,扩大了店堂,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使小小一盘的京味灌肠更受欢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16号

鼓楼姚记炒肝 “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他家的炒肝够地道,就适合咱老北京的口。炒肝不错,肝的味道最好,浓重的猪肝味非常香。老北京风味小吃中炒肝店的精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311-1(鼓楼湾东南角)

卤煮张

都说东四这有个好吃的卤煮店,绝对正宗国营老字号。这家小吃店是1955年公私合营时收归公家的,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以前是木结构的,1972年的时候翻盖成瓦房。这里卖的卤煮味浓,东西细腻,煮得透。很多演员都开着车到这里来吃。人多的时候,每天得卖三四百碗,少说也得200多碗。

地址:北京市东四北大街442号

爆肚王

京城老号西德顺爆肚王从老东安市场到朝内小街再到东四美术馆已经历了103年,百年沧桑铸就了这块金字招牌。老北京人都知道,爆肚王是西德顺老经理王金良的官称,他爆的爆肚京城一绝,是当时北京真正的“爆肚之王”。梨园行里的梅兰芳、小蘑菇、马连良、吴素秋、侯宝林等每次在附近的老吉祥戏院演出完,必到此一品爆肚王的爆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大豆腐巷18号,东四饭店1层

还有好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f28780100iw78html

本文作者在恭王府天香庭院匾前

北京恭王府现在是一个热门 旅游 打卡地。恭王府所在的那条东西向的小街现在叫做前海西街,海指的是什刹海,这条街南边,有条胡同,叫做羊角灯胡同,羊角灯胡同与前海西街并不完全平行,它呈西南往东北延伸的态势。也许是被恭王府 旅游 热的带动,近来羊角灯也成了一个 旅游 打卡地。其实这条胡同,长度不足二百米,宽度大体在两米多,胡同两边的院落,也至多不过是些寻常的小四合院,影壁后也就一进,没什么两进或更宽阔的院落,其中有的早成了混居的杂院,实在是无足观。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感兴趣?我想,首先是胡同的名字吸引人眼球吧。

既叫这名字,那是否与一种特殊的灯具——羊角灯——有关呢?答案是肯定的。北京胡同的名字,千万不要一律望文生义,比如也在什刹海附近的两条胡同:大翔凤胡同、小翔凤胡同,我初到那里时,就以为一定有过彩凤飞翔的美丽传说,或至少是以前生产凤凰头饰的作坊集中地,后来知道,其实是大墙缝、小墙缝的谐音转化,因为那两条小胡同,是依附在大王府高墙之间的隙地形成的,谐音将俗义转为雅称,是北京许许多多胡同命名的不二法门,比如大格巷原来是打狗巷,奋章胡同原来是粪场胡同,高义伯胡同原来是狗尾巴胡同(北京话尾巴发音为“以巴”)……但难能可贵的是,羊角灯胡同并非俚语俗音雅化而来,它确确实实是跟羊角灯这种独特的古灯具相关。

熟悉《红楼梦》的人士,肯定能想起,书中出现过羊角灯。第十三回写王熙凤从荣国府出发,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国府。明角灯就是羊角灯,灯上可以写上大字,等于是荣国府的告示牌,可见灯体很大,透明度很强,体面而威严。第五十三回,写祭完宗祠,荣国府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大观园的园门,据第十七回交代,是正门五间,虽比不上荣国府府门宏伟,也应该相当阔朗,门上所挑的大明角灯,也就是大个儿的羊角灯,想象中或许比十三回为凤姐开路的角灯体积还大。第五十四回写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灯、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在各色灯具中,羊角灯居首位,可见羊角灯已成为贵族府第奢侈级别的一种标识。

现在网上可以查阅关于羊角灯胡同的资料,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位于什刹海 历史 文化保护区,在三座桥胡同与龙头井街之间……羊角灯胡同这个名字从乾隆时期开始叫到现在,据说当初这里有许多制作羊角灯的作坊。也有民间传说这里是负责和珅府安全的警卫人员驻扎地。夜间士兵提着羊角灯巡逻,故名羊角灯胡同。21号院曾是刘心武先生住过的地方。23号院内北屋姓张,其主人的先辈是著名的大鼓表演艺术家张宝和,俗称‘大鼓张’,相声大师侯宝林曾向他学艺。侯宝林先生小时候也曾在此住过。”还有一些别的条文,大同小异。

羊角灯胡同北边的恭王府,其称呼是因为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继位,将原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欣,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欣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现在不少人士参观了恭王府以后,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荣国府——几进院落呀,垂花门呀,抄手游廊呀,东西夹道呀,穿堂门呀,后楼呀,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影子,而叫做萃锦园的恭王府花园,里面更有诸多景观,令人联想到书中的大观园。但是《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中期,作者不可能超前到晚清去从恭王府及其花园撷取素材,因此,有一种说法,就是恭王府的前身,一度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宅邸,和珅当时有可能看到过《红楼梦》抄本,他是参考书中的大观园,来营造他的花园的,晚清恭亲王对其照单全收,才形成这么个格局。此说可供参考。

周汝昌先生曾出版一书,考据《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原型,首印时,出版社可能是考虑到书名最好能简捷明快,就叫做《恭王府考》,有的人不仔细去看书里内容,只凭这个书名,就严重质疑:恭王府是《红楼梦》成书很久以后才有的,就算从和珅府说起,其造成也在《红楼梦》手抄本流布于世之后,你这考据意义何在?其实,周先生此书自定的书名,本是《芳园筑向帝城西》,再出此书时坚持以此为书名,盖是取《红楼梦》中元妃省亲,薛宝钗奉命题诗的第一句。

这一句大有考据的必要,意思是大观园的位置,在京城的西部,再参考书中其他的描写,更可知具体位置是在西北。虽然书中的大观园是作者把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识见加以融会贯通后形成的浪漫想象,但追踪蹑迹,探讨作者这想象的最主要的原型依据,还是很有意义的。周先生书中考据了和珅府建造前,那处空间的沿革,可知最早可追溯到明朝,那处地方,原有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擅权的大太监李广私建的园林,我1961年到那处空间工作、居住时,地名还叫做李广桥斜街,听老居民说,直到1950年,那里的水道以及以李广命名的拱桥还在,大约1952年,河道才被改造成暗河,桥才拆毁,李广桥斜街的地名一直保留到1965年,才改名为柳荫街。那一地域,不仅有什刹海前海、后海的大片湖泊,还有许多的网状水系,李广当年在那里建造别墅,就是利用了那里的水资源,形成一处美丽的园林。

清朝取代明朝,明朝的紫禁城成了清宫,明朝遗留下的一些豪宅园林,也多被清朝统治者接收,逐步分配给清朝的贵族达官建府建园享受,李广遗留下的那处园林,后来归了谁呢?应该是被清朝内务府收管,在康熙帝分封他的众多阿哥时,修葺为某阿哥的府邸,但因康熙晚期,有九子夺嫡的闹剧,最后四阿哥胤禛即雍正胜出,而两立两废的二阿哥太子胤礽,以及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后来雍正把这些兄弟名字中的胤字全改成了允字,而且八、九阿哥还被革出宗室,取了侮辱性的称谓“阿其那”“塞思黑”),都被不同程度打击,他们当中是否有的倒台前的府邸,就在李广桥那边?和珅后来所获得的地盘,应该就是那地方的一处废府,而这样的废府,照例应该由内务府处置。在成为废府的时期,官绘京城全图,当然只能画成一片卑陋之地,而将废府改建成新权贵的宅邸,应该由相应的工部官员负责,其下面应该有具体实施工程的营缮郎。

曹雪芹的父辈曹頫在雍正朝的江宁织造任上遭到查抄,但未被斩尽杀绝,逮京问罪后,还给他家在北京蒜市口一个十七间半的院落居住。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初期,乾隆实施缓解前朝紧张形势的怀柔政策,起用了雍正朝被治罪的内务府官员,其中就有曹頫,曹頫很可能就参与了废府改造为新府的过程,那过程绝非短时可竣,负责施工时可能就会常到现场,而他的儿子曹雪芹(若非儿子应是堂兄曹颙的遗腹子),那时虽然只有十几岁,也可能就会趁机跟过去打打下手,当然也就对那园林有了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感受。乾隆四年发生了“弘皙逆案”,曹頫被牵连,才终于“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以至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頫不知所终,曹雪芹潦倒沦落,贫居西山,举家食粥。但这倒成了曹雪芹后来撰写《红楼梦》大悲剧的动力,他真事隐,假语存,一个有原型的大观园,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笔力下,也就呈现出来了。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当时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人陪同下到恭王府视察,关于恭王府花园前身是《红楼梦》大观园原型的说法,他指示说:“不要轻率地肯定它是,但也不要轻率地否定它就不是。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 社会 开放。”

至于位于恭王府南边的羊角灯胡同——羊角灯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应该首先是供应宫廷,由皇帝来享用的。恭王府居然连其巡府的兵丁也大摇大摆各执一盏,可见府里摆设悬挂提用的更不计其数,这是很惊人的。明朝的李广在此建造别墅园林,后来李广倒台,大臣们弹劾李广八大罪状,其中的第四条就是“盗引玉泉,经绕私第”,玉泉山的水本来只能皇帝引用,李广却通过月牙儿河把那泉水引到了自家的花园里,这就是僭越。和珅被嘉庆治罪,开列罪状多达二十条,其中第十三条:“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僭侈逾制,其实是各朝各代贪官的通病,《红楼梦》里写到的荣宁二府,地位其实在王爷之下,其吃穿使用,如玉田胭脂米、凫靥裘、大玻璃穿衣镜、大明角灯等等,不仅直追王府,甚至简直就是皇宫水平。羊角灯胡同满布的羊角灯作坊,其生产的羊角灯,主要应该是供应宫廷,其次才是其它贵族府第,但和珅府却独占鳌头,几乎垄断了羊角灯产量的大半,这当然是严重的僭侈逾制。

那么,羊角灯究竟是怎么生产的呢?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说,将山羊角煮烂成糊状,然后置于浅碟中冷却,最后形成类似玻璃的薄片,然后把这些薄片镶嵌在事先制作好的灯框上。但这样形成的灯具,不能呈浑然一体的圆筒形或枣核形,与留存至今的实物不符。

另一种说法,则是有一种模具,类似两个大小不一却也相差不多的圆形,把煮烂的山羊角形成的糊状物灌进两个圆形的缝隙中,待冷却干燥后,拆去模具,就形成了长圆或浑圆的灯体,上下再附加铁丝等制成的烛台提手,就形成了羊角灯。邓云乡先生持此说法,可供参考。

但我相信第三种说法,这是我在李广桥斜街工作居住期间,在羊角灯胡同里,听一位老爷爷告诉我的。我结识他的时候,不到三十岁,他却已经八十开外,左近的人们都称呼他冰爷,我也跟着那么叫。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写出来是“兵爷”,想必他当过兵丁,后来才知道,所谓“冰爷”,就是在冬季什刹海的冰冻期,参与采冰的爷们,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冬季,什刹海还都有采集天然冰,运往冰窖保存,在夏季加以使用的做法,但我结识冰爷时,他早干不动采冰,听左近有的知根底的人说,其实也可以叫他杠爷,就是在解放前,他一度当过给人抬棺材的杠夫,这个称呼比冰爷难听,有人那么叫唤他,他不应声。

但他跟我熟了以后,我问起羊角灯的事情,他就说自己在光绪三十年,十二岁的时候,到这羊角灯胡同的作坊里,当学徒制作过羊角灯,他说那时候这胡同里原来的羊角灯作坊已经倒闭过半,但也还有继续坚持那营生的,来订货的主顾,达官贵人多过了皇家贵族。他跟我细说羊角灯的制作过程:

把大山羊角截去尖端,放在大锅里,放满水,用大量的白萝卜丝一起焖煮,掌握住火候,一定要在山羊角没有煮烂却又软化的情况下停火,然后把煮得膨胀的羊角捞出来晾起,也要掌握住火候,在捞出的山羊角仍温热的时候,用一组木头制成的楦子,塞进羊角里面,将其撑大,开头使用的楦子类似纺锤形,然后逐步换成中部鼓起更多的楦子,这期间,有的羊角就会破裂,那就只能放弃,没破的,再小心翼翼地换更鼓的楦子撑开,最后,才形成或圆筒状或大体浑圆的灯膜,灯膜形成后还要再细心打磨,使其各方位厚薄大体一致,最后再附加上下的提框烛座,成为一盏可供使用的羊角明灯。

听他这么说,羊角灯制作过程中的损耗率是相当高的,他说煮一大锅羊角,最后成型的,也就三两个,大型的成品,往往一季也就几盏,而且羊角灯使用期也短,冬寒夏暑,容易开裂,不经磕碰,即使外壳完整,也往往会变得失去透明度,不再美观。我很感谢他给我提供的这些宝贵信息,就跟他说,我管您叫灯爷吧,他摆手,说还是叫冰爷好,原来他是从国营采冰队退休的,他以那个正经职业为荣。冰爷已经谢世四十余年,羊角灯胡同作坊的制灯工艺,随他那代工匠湮灭无传了。

如今存世的羊角灯,非常罕见。整个故宫博物院,也仅存1889年光绪大婚时坤宁宫洞房使用过的两盏硕大的喜字羊角灯(上图)。从网上得知,浙江在诸暨大唐箭路村,至今还有一位羊角灯制作传人——张方权。他家祖上四代做灯。他的制作方法,与我从冰爷那里听来的类似,不同处是他将两瓣熬煮过的羊角撑大后,再合拢加以焊接,焊接后使用工具仔细打磨,使人看不出接缝。如果北京羊角灯胡同要进一步开拓 旅游 事业,或许可以请张方权先生到胡同中开一爿羊角灯店,展示其特殊工艺,并将制成的灯具作为 旅游 纪念品发售。若再将大鼓书艺人张宝和以及侯宝林故居布置成曲艺博物馆,再将胡同里现有的小餐馆改造为可听大鼓书与相声的茶寮酒肆,或许人气可更旺。

但我与羊角灯胡同确实有不浅的缘分。我在青春期,追求过居住在那胡同里的一位女郎。那期间我傍晚常从龙头井那边往胡同西口里去,但往往就有一位大体同龄的小伙子,偏在那时候在胡同口舞剑,他身手矫健,剑法专业,似乎也并不是故意要阻拦、威胁我,但我望见那阵势,总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的好,于是转身从前海西街,绕到羊角灯胡同的那一头,叫做三座桥的地方,试图从东口进入,但也就有好多次,我到了东口,他却又出现在东口那里,依然默默舞剑,令我大囧。我们从未过话,但都心照不宣:互为情敌。我知道他那时所属的单位远比我任教的学校高级,而且他的母亲也通过强有力的中介人士,向那女郎的父母表达了迎娶其女的愿望。后来他不再出现在胡同口舞剑,因为那女郎最后选择了我这舞笔的,成为我的妻子,我们生下了儿子,儿子幼时就放在妻子父母、也就是我岳父岳母那里抚养,我虽然常常会去岳父岳母居住的院里,却从未在那里过夜,我和妻子另住在柳荫街,因此那个院落不可说成我一度的居所,更何况那时候那是个居住了五六家的小杂院,即使从我岳父岳母的角度来说,也不能算成是一家的宅院。

不行了,流年碎影荡漾心头,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忆,不能再往下写了。爱妻去世马上就满十三年了。羊角灯胡同虽非我曾居之地,却是我生命中难以忘怀之空间。

2022年2月8日绿叶居

作者:刘心武

我家谱上写先祖明朝由江西抚州府大芦塘王家巷迁入贵州,请问王家巷在江西什么地方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其历史进程分为四期: 明朝前身——西吴时期(1364年-1368年) 统治全国——明朝时期(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