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渊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太谷渊源,第1张

作为太谷人,一直想写写太谷,可每次提起笔总无处下手。觉得太谷实在是个小地方,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没有什么可记的,更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只好一次次搁笔。近几年,随着水秀孟母像的树立,太谷县城街道名称的改变,又一次让我涌起写太谷的欲望。

太谷,有大谷之意。太,大也。《白虎通·五行》有语“太亦大也”。从古人字义可以读出“太谷”即“大山谷”的意思,指今天祁县通往沁县的子洪口谷。因为有山夹谷,所以太谷风大,有“热平遥,冷祁县,冻死人的太谷县”一说。

如今太原以南,晋中盆地中间一大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就是太谷县。虽然行政划分在晋中市,不过个人私下以为,太太路东侧、乌马河以北属于太谷县的一些村庄,实在是与太原的渊源更深些。

先来听听这些村庄的名字,太平庄、水秀、团场、大威、南郭、北郭……据说这些村庄与隋唐时期的李世民有关。李世民在太原起兵,驻兵就在水秀团场一带,团场之名就是因为此地是李世民带兵团练的场所,所以取名“团场”。直到现在,村东还有一个土台,据说是当年的点将台,可惜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威武。我小时候记着还是一个很高的土堆,如今只有杂草丛生,被一些勤谨的老农摊平种了庄稼,也许再有几年,遗址也不复存在了。

“团场、大威一道街”,这两个小村距离很近,人们提起团场就会提到大威。这大威也是取名“大展军威”之意,两个村名寓意团练场地,大展军威,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这一带,老人们口中还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带兵驻扎在水秀一带的李世民,夏夜被叫蚂蚱的叫声吵得睡不着。李世民一生气,下令这些叫蚂蚱立刻后退十里,不得在水秀团场一带活动。说来也怪,直到现在水秀、团场、大威一带很少能找到叫蚂蚱的踪迹,而紧挨着水秀的东怀远村就能轻易找到叫蚂蚱的身影。看来这皇帝果然是不简单,金口玉言,连叫蚂蚱也是要听的。当然,这些只是民间传说,姑且听之。

继续寻找历史的记载,太谷的历史比唐朝要久远的多。

春秋时晋侯以地赐大夫阳处父为食邑,时有阳邑之称。西汉时设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县名为太谷。

这样看来,如果寻找太谷的历史,还是要从太谷东北、乌马河上游的阳邑、小白、范村一带更为靠谱。

别看孟母像树立在水秀村南,其实孟母的娘家却是在太谷东部,范村镇的西仉村,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老人讲述着关于孟母的故事。也能从老人的口中知道孟母梁、孟母街、孟家老宅、孟母的独立院……

还有太谷县小白乡的白燕遗址,直接把我们带到殷商时代。

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分封的箕城为箕国都城,而箕城就在如今太谷县白燕遗址所在的白燕村、王村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始祖契分迁前曾经居住的地方,被视为商王朝的圣地。这个地方之所以得名白燕,与“殷人尚白”的礼制和“玄鸟生商”燕子图腾崇拜有关。除白燕村外,今天太谷县境内以“白”字打头及带“白”字的地名仍然很多,诸如小白、大白、白城、白村、白大石、白鸡岭、白家山、白尖头以及原属太谷县的白壁、白圭等,这些都可能是殷商时期的地名孑遗。

如今太谷县城的一条东西主街道改名为箕城路,也是为了纪念这位哲学家箕子。

沿着箕城路行至中段,向北而望,可以看到太谷的鼓楼。鼓楼建于明代,据说还有个建鼓楼的传说呢。

当时修建鼓楼的工匠接到任务,要求在十字路口修建鼓楼,建好后还不能影响路的通行。这要求可把工匠愁坏了。正在为难之际,走过一位挑着箩头的老人,他走到工匠中间,问道:“你们不动工都站着干嘛呢?”一位老工匠说“发愁呢。这十字路口怎么修鼓楼?还不能影响车辆通过。”挑箩头的老人笑了笑,“这有什么难的?”说罢,提起箩头朝下一扣,十字形的系梁撑起重重的箩头,老工匠一看,恍然大悟,正要道谢,老人已不知去向。抬眼看见工地供奉的祖师爷,一个年轻的工匠眼尖,“刚才那不是咱们的祖师爷鲁班吗?”大家一看,果然是,才知道是祖师爷点化他们,依照祖师爷之计,修好了鼓楼。

如今鼓楼依旧,坐落在东南西北街道正中,跨于十字路口,下有门洞可顺畅通行,高登鼓楼可一览美丽金太谷的古城风貌,与无边寺的白塔遥相呼应,成为太谷的地标性古建筑。

走在太谷的古城,小小的县城会让你有许多新的发现。县城老街上大多数的宅院都是两层楼,用青砖垒墙,筒瓦修顶,有的屋顶如同巨大的马鞍,显得气势恢宏。随意抬腿迈进一个大门,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斗栱横梁,柱头垂花,家家造型独特,户户别具匠心。还有精美的砖雕木雕时不时闯入你的眼中,让人目不暇接。街道两侧,除了挨挨挤挤的老字号商铺,还有小巷里的太谷晋商博物馆与民国时期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宅院。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太谷晋商的发展,见识到太谷作为当时的金融中心是怎样的辉煌,窥探到“中国华尔街”的来历。在这里你会听到流传百年的话:“金太谷,银祁县,破铜烂铁平遥县”,可见当年太谷是何等的富庶与繁荣。

过去的繁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的太谷再次焕发出生机。秀美的凤凰山森林公园,三座塔不仅让蒙尘的故事得以见人,也让太谷人有了放松心情的场所;巍峨高大的孟母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孟母仉氏的艰辛,也让更多的母亲思考育儿的重要;新农谷的建设让太谷走出农业的局限,现代的发展为太谷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未来的日子,古老的太谷必定会展现出新时代的辉煌,重新写下复兴的新篇章。

孟子家谱介绍 孟子故乡在哪里?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孟氏家族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孟氏家族起源于鲁桓公的儿子庆父。起初,庆父的子孙都叫孟孙氏,后来才开始简化成为孟姓。

孟子亚圣殿

从孟子开始,他的儿子孟仲子一直到他的之后二十代,都是一脉单传,一直到第二十一代孟观的时候,才生了两个儿子。而在此之后,从二十三开始,又是十代单传。一直到第三十三代,孟氏家族又开始出现了一个文豪,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也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孟云卿和孟庭玢,孟云卿也生两个儿子,只可惜,这两个儿子都无后。

所以,孟庭玢的长子孟常谦成了孟家的嫡传后裔,也就是第三十六子孙。孟常谦生儿子,长子孟尊庆。孟尊庆也生了两个儿子,其后孟氏家族又开始了单传的历史。一直到第四十五代孟宁。

因为朝廷开始注重对孟子学说的尊崇,孟宁得到朝廷的赏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让孟氏家族重新进入了复兴时期。所以孟氏家族又把孟宁成为“中兴祖”。而孟宁,已经是孟子第四十五代了。

所以,基本上从孟子开始,一直到孟宁,基本上都单传。从孟氏第五十代开始,孟氏家族开始意识到按辈分排行。但当时正处于元明战乱,所以孟氏后代开始四散流离。

明代朝廷对儒家的尊崇空前绝后,明朝皇帝开始优待孟子后代,所以按辈分取名字的规矩越来越严格。在有明一代,孟氏先后排了二十个字辈。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又排了十个字辈。

到了民国时期,孟氏家族通过当时的北洋 的审批,又再次确立了二十个字辈。

孟子故乡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年,于公元前89年去世,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邹国,即今山东省邹城县。据说他是庆父的后裔,只不过他自小父亲早逝,和母亲仉氏相依为命。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著有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七篇。

曲阜的孟子故里

邹城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素有“邹鲁圣地”和“孔孟之乡”的美誉。现今已经是山东省的县级市之一,由济宁市管理。位于山东南部,和孔子的故乡“曲阜”很近。

孟子故居在曲阜城南约13公里的地方,那里是中国的著名思想家孟子的出生地。在当地,每年都有村民会自行前来祭祀孟子,仪式规模相当重大。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孟子故里,是在元代和明代修复过的。现在现存的遗迹有孟子故里坊、孟子故宅、孟母泉、孟母井和孟母池等。这些遗迹已经称为了山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孟子故宅先仅存一座正殿,约有5米高,11米长,纵深7米。在殿前,有一口池,便是孟母池。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起源地就在这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孟子故宅的附近有坟墓。当年孟母见到孟子在坟墓附近学着别人的样子叩拜,便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儿子的成长,于是又迁到了市集上,最后又迁到了学宫附近,最终把孟子教育称为一代大思想家。

太谷古城历史上被称凤凰城,明代以前古城内建筑和宅院规模还不是很大和豪华。经屡次改造,受高人指点,在南门口开了一个外门,朝东南方向的凤凰山,作为凤凰的脖颈。南门外为凤凰的头,把东门和西门连起来,成为凤凰的翅膀。北门外的水秀村做为凤凰的尾巴。另外,在城内正中盖了一座鼓楼,楼下正中打一眼井,作为凤凰的心脏。南关正街修了一座桥曰永济桥(已毁)是凤凰的鼻梁。桥左右两边各打一眼井就是凤凰的双目。

城池建成后,在城墙的四周栽了不少枣树,作为凤凰身上的羽毛,枣成熟后,绿里透红,这只凤凰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后人称太谷为“金太谷”,太谷自然就成为“金凤凰”。

后来又取孔子有3000弟子72贤人之说,太谷城墙上修了3000个城垛,筑了72个角楼。相传每到夜深人静时,城楼上便有忽明忽暗的灯光和隐隐朗朗读书声

“金太谷”辉煌和鼎盛时期乃是明清时代,那时太谷商人涉足东北、蒙古,开拓到江南一代,远至新疆。太谷城乡参与商业活动者占全县成年男子的半数以上。

太谷城内先后出现了闻名遐耳的富商大家,如城内的杜家、贠家、宋家、孟家、孔家、赵家、白家、党家八大家,以及北汪曹家,白燕张家、上庄王家、东里乔家等都是腰缠万贯的巨商大贾。他们经商致富后,用从外地挣来的钱大兴土木,建房买地,使太谷城面貌大为改观,小小的古城铺面林立,商号票号云集,豪阔宅院彼彼皆是,使整个古城形成了现存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格局,其丰富的资财,星罗棋布的商业网点,繁荣发达的经济,使这里一度成为全国货物集散中心和金融贸易中心,太谷也成为一个商号云集的城市,被人们誉为“金太谷”,“小”,“旱码头”。

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在他所著的《宋氏三姐妹》一书中称太谷为中国传统的金融中心、中国的华尔街。

孟氏的族谱有两种,是因为孟氏族谱要求族人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会被当做外孟处理。所以就分成了族谱上的孟氏,和外孟两种。

各个姓都是有自己的族谱的,规矩也各不相同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

孟丽君的故事家喻户晓,她是女扮男装的,所以起名字时可能就是假的了。而且是戏文,所以真实性有待考察。

太谷向为文墨书画之乡,据《太谷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太谷人的著述就有一百零五种,可谓文人称盛。至于书法一艺,清中叶以降,商业各大家俱有拔萃者,孟家的孟周衍,贾家的贾薰谷,杜家的杜大统,曹家的曹振镳等,皆名声遐迩。清末至民国初,又有以赵铁山为旗帜的书法名士,如武家的武中洲,孙家的孙乙舟等。这些商业大家的文化底蕴很深,在他们看来,经商只是一种生存致富的手段,所谓“学而优则商”只是他们权宜的理念,致富以后,还是要设塾办学,教育后代,夺取科名的。北汪曹家“三多堂”的主人曹润堂,既是拓殿曹氏商业的领军,又是山西省总商会的首席,但刊印的两集诗作中,没有一首反映商业题材。这种经商重文的思想,始终蕴含着中国社会几千年承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在商店门脸的装饰上,就特别强调金字招牌的文化品位。太谷城中,大观楼辐射四街,鳞次栉比的商号门面虽然古老而朴实无华,但悬挂牌匾却是家家讲究,无论是大商家还是小商号,都都争强好胜,毫不含糊。牌匾大都为木质,上书商号名称,由财东、掌柜或请有名望的乡绅出面,请当地或外地著名书法家书写,再聘工匠镌刻,漆工精制,以黑论金字为普遍,高贵者用平遥推光漆,乌黑铮亮,庄重典雅,灿然耀目。

太谷渊源

作为太谷人,一直想写写太谷,可每次提起笔总无处下手。觉得太谷实在是个小地方,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没有什么可记的,更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