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蒋氏族谱
这个可不太好分,我以为你是问蒋介石的呢?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重庆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我只能给你这么多资料了。
商丘四营蒋的辈份
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蒋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
商丘,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千米,南北纵贯128千米,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蒋隽秀:优异出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名字对于我们来说远远不止是一个代号这样简单,它传承着家族血统的烙印,更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厚爱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取一个好的名字还需考虑其文化内涵、教育意义、音韵、字型、家族传统等的因素。
信阳市淮滨县是一个建制仅50多年的新县,但其下辖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沉淀。春秋时是楚国著名的白邑,淮河以南,则是蒋国故地,后来成为楚国的期思邑。 2600多年前,此地是周代蒋国都城,周王朝“寄望”蒋国镇守南疆,安抚淮夷,故名之曰“期思城”。公元前617年前后,这个古国被强大的楚国所灭,为怀念故国,蒋人遂以国为姓,世代相传。大约在国灭之时,蒋人就开始远走他乡,后来因各种原因,蒋氏后人逐渐从河南播迁到山东、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如今,蒋姓在中华姓氏中为第43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各地的蒋姓族谱都有“江南无二蒋”或“天下无二蒋”之说,遍布全国的蒋姓相信,他们都源出遥远的蒋国,现信阳。
不知如下这个对你是否能有所帮助?
论《辽史》户、丁系年问题
我国历史上的辽朝,自公元916年(神册元年、后梁贞明二年)建国迄1125年(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北米宣和七年)为金所灭,统治中国北部长达210年。但“二百多年,牧区农区,均无人口统计。地理志仅著户数,中京道三韩县一县而外,户数也没有记载,所以大辽人口,只能估址不能计算”①,史实亦诚如陈述先生所说,《辽史·地理志》仅著户数,_且中京道除三韩一县外又均无户数记录。此外,《辽史·兵卫志》相应《地理志》还著有各该州县的乡丁数。《辽史》记载的户、丁究系何年,史书无载,而往日的研究亦少有涉及②。户、丁是研究人口的基础,在缺乏人口统计资料的古代,探索户、丁问题尤其重要。按照人[:I学理论,人L7l(或户、或丁)是指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域中生存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个人(或户、或丁)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时空内容‘,如果不能确定人口统计或户、丁统计的具体年代或谓系年,显然就无法研究人口或户、丁的动态过程、变化特点及其规律‘。以统治历史长达210年的辽代为例,其户、丁统计系于辽初和系于辽末,或者系于辽于忆中期,其户丁过程及相关问题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研究辽代户、丁所属的具体年代,无论对研究辽代社会史还是对研究辽代人口史及中国人口史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都以来北京历代城市人l:1规模掀测》一文中,笔者“根据附有户数的州县设置的年代和辽代检括户日的诏令,以及《辽史》资料的主要来源等做综合分析判断”,认为“《辽史·地理志》所载户数系辽代天庆初年数’,③。在《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中,笔者则从1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探讨,巨认定《辽史·地理志》所载户数系天庆三年(1113年)统计数④。但与此相关,《辽史·兵卫志》所载州县一丁数属于何年统计,并未及闹述。笔者认为,对《辽史》所记载又彼此相关联的户、J一系年还有必要做深人一步的相关研究,为最终确定((辽史》户、丁系年提供从础性工作。从现存文献记录看,辽于甲产在太宗时期(927一947年),即已开始“籍五京户丁以定赋役”了,只是“户一J一‘之数无所于考’,⑤。,但山此叮知,辽代赋役以户J一为征收对象。契丹统治者为获得赋役和兵员,满足自身经济与军事的需要,随时诏令检括户口,尤其重视对州县户与丁‘的检括,为《辽史》编纂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户、一J’资料,故《辽史》记载仅限于州县户、
一
l一,致使后世学者认为辽代无人口统计。根据《辽史》的记载推断,辽代200余年,并未建立定期检括或称阅实州县户、]一或户口的制度。侮次检括户丁,均是临时诏令。这是在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方而辽代不同于其他朝代之处。同l讨,辽代诏括户一丁或诸路军籍的记录均集,卜在辽圣宗统和年间(983一1012年)以后。但也不能由此得I”统和年间以前辽朝未稗检括户丁的结论。事实卜,在沮渊之盟缔结(辽圣宗统和二卜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l(X科年)之前,因辽宋两国长期处于敌对与战争状态,辽朝政78府为赋役的需要而检括州县户丁‘应当更为频繁,只是文献缺乏记录罢了。好在附有户J一数员的州县建置的年代有迟至重熙年间(l032一1055年)者,使推定《辽史》户丁的系年可以置玉熙之前检括户丁的沼令于不顾,而集中利用重熙之后检括户丁的诏令来判断《辽史》户丁的系年成为可能。因此,缺乏辽代前期检括州县户丁诏令的史料记录不会对推断《辽史》户于的系年产生不良影响。总之,《辽史·地理志》关于州县建置年代及《辽史‘本纪》关于检母丁的诏令与《辽史》关于户丁的记录和资料,为推定《辽史》户丁系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依据。
(一)(辽史·地理志)附有户丁州县的最晚建置年代。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代“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但按《地理志》的记录统计,终辽一代实有5京,12府(含5个京府)、160个州军城及210余县。其建置年代始于辽太祖阿保机建国,终于天柞帝天庆六年(1116年)升上京道泰州之金山县为静州,延续达200年,按J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只有在州县建置之后才有可能进行州县境域内户、丁的检括统计,即州县建置在前,而州县所属户、丁的检括在后;在州县建置之前不可能出现该州县独立的户、丁检括,此乃必然之理。因此,拥有户、丁记录的州县建置年代成为判断户、丁检括年代的第一位条件‘)在《辽史·地理志》中拥有户数记录的州县建置年代有迟至辽兴宗重熙年间者。例如:南京析津府景州,本蓟州遵化县,重照中置。户三千。遵化县,本唐平州买马监,为县来属。上京临演府长春州,本鸭子河春猎之地。兴宗重照八年置。隶延庆宫,兵事隶东北统军司。统县一:长春县。本混同江地。燕、蓟犯罪者流配于此。户二千。西京大同府大同县。本大同川地。重照十七年西夏犯边,析云中置县。户一万。据此,《辽史·地理志》所载州县的户数系重熙十七年(1048年)之后的重熙末年及辽道宗和天柞帝时期的统计数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按《地理志》,天庆六年升泰州金山县为静州,而价州无户数附载的事实却恰恰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辽史·地理志》州县户数是天庆六年前的检括数而非六年后的检括数。在限定了《辽史》州县户数系年是辽代后期重熙十七年至天庆六年这段时间之后,使根据辽代后期检括户、丁一的历次诏令进一步推定辽代州县户、丁检括的具体年代有了可能性。
(二)辽代后期检括户、丁的诏令。《辽史·本纪》记录的检括户、丁的诏令均集中在圣宗统和纪年之后的辽代中后期。历次沼令的年代和检括对象如下:统和九年(991年)秋七月癸卯,通括户口;统和十五年(卯7年)三月壬午,通括宫分人户;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十一月丙中,通括南院部民;太平十一年(1仍1年)六月兴宗即位,是年,通括户口;重熙八年(1039年)夏六月乙丑,诏括户口⑥;重熙十五年(l嘶年)秋七月丙申,籍诸路军;重熙二十年(l051年)十月己卯朔,括诸道军籍;清宁二年(1056年)六月戊午,命有司籍军补边戍;大康九年(1083年)六月庚午,诏诸路检括脱户⑦;大安九年(l哪年)十月壬子,遣使籍诸路兵;天庆三年(1113年)三月,籍诸道户;天庆六年(t飞16年)六月乙丑,籍诸路兵。概括上述诏令,辽代户丁与户丁检括具有5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l)辽子忆200余年确实未建立起定期检括户一的制度,侮次检括户丁均是临时诏令。(2)辽代全国户丁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与统计系统,其中包括州一县、宫分、部民及军籍乡丁等。(3)辽代进行过全面户l一J统计,但其中的人日统计资料未能保留下来。(4)辽代尤其重视户丁检括,而且保留下来一部分宝贵的户一J一统计资料,其中括诸道军籍或籍诸路兵就是检括“五京乡丁”,亦即《辽史·兵卫志》所载乡丁,(5)检括户丁均与经济需求及军事形势紧密关联。如太平一卜一年兴宗即位,通括户「J,是针对当时“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食(贫)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的社会现实推行的,以求达到“宜通检括,普遂均平”⑧的目的;重熙八年籍天下户口,是为了均平摇役,结果收到r“政赋稍平,众悦”⑨的社会效果;大康九年检括脱户(按《辽史·食货志》与《辽史·马人望传》均为“检括户口”)之后,因赋役均平,兼置仓积粟,才出现了“辽之农谷至是为盛”⑩的景象;大安九年籍诸路兵则恰一与当时阻卜部磨古斯叛,西北路招讨司所属二室韦、拽刺、北王府、特满群牧、宫分等军多陷没,一鸟占扎亦叛,与达里底等井寇倒塌岭⑧直接相关;天庆三年与六年连续籍“诸道户”和“诸路兵”,更与辽末的财政经济恶化和军事斗争形势相关联。按前述记录有户数与丁数的州一县最迟建置的年代,《辽史》所载州县户、丁应属于重熙二十年之后某年的检括数。其中,重熙二十年、清宁二年、大安九年单纯括军籍、籍乡丁显然一与此无关,大康九年单纯检括诸路脱户也与此无关,故只可能与天庆三年籍诸道户和天庆六年籍诸路兵有关。同时,《辽史·地理志》所载户数、一,《辽史·兵卫志》所载J一数,!涂少数州县之外,均严格地休现了侮户出二名乡丁的‘·常制”O而只有同年或相近年份的户、r统计才有可能符合这种一比二的“常制”〔。换言之,《辽史·地理志》所载户数就是天庆王年“籍诸道户”的统计数;而《辽史·兵卫志》所载乡丁数则是天庆六年“籍诸路兵”的统计数〔)
(三)辽末军书政治形势。道宗末季,辽朝政治腐败,已是“群邪并兴,谗巧竟进”,“众正沦青,诸部反侧,甲兵之用无宁岁”O。天柞帝即位后,更形成了“既丁末运,又触人望,崇信奸回,自林国木,群一F离心”,“叛一亡之迹,相继蜂起”,“__卜崩瓦解,不可复支”O的局而。在风起云涌的反抗辽朝腐败统治的斗争中,给以致命打击的一首先是女典人旨在推翻辽朝统治的斗争。女真首领阿骨打自天庆四年(l114‘曰起兵反辽,至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11巧年)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再至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1122年)即已先后攻占了辽之宁江、咸、宾、卒羊诸州,以及黄龙府、东京、_L京、中京、西京和南京的,仅lo年间,竟使辽朝统治上崩瓦解。在这一过程,!“,天柞帝为维护其风雨飘摇的腐朽统治,一方而要通过检括州县民户稳定民心,增加赋税和财政收人,以支撑其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另一方而,天庆五年(11巧年)天柞帝亲征失败,损兵折将,众叛亲离⑩,又要检括一互京乡J一以扩充兵员,扩大镇压之军事力址〔。因而在天庆三年至天庆六年的短时间内先后检括一r诸道户与诸路兵。但位得注意的是,东京辽阳府天庆六年的乡J一统计与天庆三年的州县)l,数统计并不符合梅户二丁的“常制”。其原因除《辽史》作者可能错乱史料,又缺乏审慎稽考之外,当与天庆六年(众太祖收国_内三,1116年)五月东京辽阳府已被女真人攻取,东京州县皆降0,辽人已无法进行所属州县的乡丁统计有关。这也从另一方而提供了《辽史·兵卫志》乡丁数属天庆六年统计的一个有力证据。至于((辽史》有关天庆三年和六年的户、丁统计记录不完备,不少州县失于记载,其主要原因则在于辽末钱火破坏和天柞政府流亡直接导致的典籍与统计资料的大七断玫佚及错乱。而天庆六年之后,辽朝政府而对州县渐失,生灵涂炭,宗庙丘墟的严峻形势,天柞帝柱夜忧惧,巅沛流离⑥,已无暇顾及州县户、f的检括。因而又限定了《辽史》记载的户f统计的址晚年代)综L所述,《辽史》户、J一统计分属J几辽末天庆三年和天庆六年,应该是可信的结论。
河南蒋氏族谱
本文2023-10-23 11:53: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