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的乡亲示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袁了凡的乡亲示范,第1张

《了凡四训》作为一部家训,袁了凡的告诫多以他儿子熟悉的亲人、亲戚和乡亲作为例子,即所谓“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

笔者对《了凡四训》中所提到的52个当时有名姓的人物,进行一番考证探究,初步搞清了他们的经历和籍贯。在这52个人中,嘉善县18人,当时在嘉善的4人,嘉兴府秀水、平湖县等10人,浙江余姚、鄞县、仙居等县和时在杭州为官的10人,福建省7人,江苏省常熟、江阴各1人,山东省1人。(39)因此,浙江人在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上,功德卓著!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个地方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浙江作为劝善思想家的故乡,袁了凡思想的形成,既是他家学传统培养教育的产物,也是底蕴深厚的浙江地方文化和人文精神涵养滋润的结果。

注释

1、 [明]袁仁:《嘉禾记》,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艺文志”,54、55页,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章士雅重修,上图藏。

2、姚立军:《话说了凡之一》,《嘉兴日报》2007年9月3日,B3版。

3、嘉善县志编委会编:《嘉善县志》“三十五编·人物”,103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4、 章宏伟:《有关袁了凡生平的几个问题》,《明清论丛》第七辑154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8月。

5、 中华道德学会:善书总览-创造幸福的宝典-《了凡四训》。

6、 《曾国藩全集:日记(一)》,岳麓书社,1987年。

7、 胡适:《<精本袁了凡先生四训>封面题记》,耿云志主编《胡适研究丛刊》(第一辑)29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8、 《赵田袁氏家谱》:42页,《了凡列传》,民国九年钞本,上图藏。

9、 [明]袁了凡著:《了凡杂著历法新书》,《袁了凡文集》四卷,351-462页,嘉善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10月影印本。

10、33、[日]酒井忠夫著:《中国善书の研究》,弘文堂,昭和三十五年日本东京国书刊行会,昭和四十七年重刊。

11、冯贤亮:《陈龙正:晚明士绅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浙江学刊》2001年第六期,第133-139页。陈龙正(1585-1645),字惕龙,号几亭,崇祯七年进士,有《几亭全集》60卷。

12、游子安:互联网上《功过格的现代意义讲稿》。

13、章宏伟:《要加强袁了凡思想研究》,《嘉兴日报》2007年7月30日,B3版。

14、[明]章士雅:《嘉善县志序》,明万历《嘉善县志》,卷“一”,3—8页。

15、[明]袁黄:《跋新修嘉善县志后》,明万历《嘉善县志》,卷“一”,9—12页。

16、[清]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六《人物志·袁黄》,《续四库全书》541册,4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明] 叶绍袁:《湖隐外史·明哲》,收入叶绍袁原编、冀勤辑校《午梦堂集》,1043页,中华书局,1998年11月。

17、[清]彭绍升编:《袁了凡传》,《居士传》四十五第619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清光绪戊寅年钱塘许氏刊本,1991年。

18、[明]袁颢著:《袁氏家训·家难篇》,上图藏《袁氏家训丛书》卷之一,1页。[明]袁仁:《家居八景赋》,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一·艺文志”,8、9页。[明]袁黄:《重梓袁氏家训跋》,《袁氏家训丛书》卷之二,18页。[明]袁黄:《刻袁氏丛书引》,上图藏《袁氏丛书》卷首,4页。

19、22、姚立军:《关於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考证》,《嘉兴日报》2007年7月16日,B3版。

20、万历壬寅年(1603),“武塘了凡居士袁黄”为天台慈云寺沙门释真清(象先)撰铭。见互联网:[明]释如惺撰《大明高僧传》,袁黄撰《象先禅师塔铭》。

21、[明]袁仁:《家居八景赋》,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一·艺文志”,8、9页。

23、[清]万相宾增修:清嘉庆《嘉善县志》卷“二十·外纪”,20页,清嘉庆五年庚申夏镌刻本,嘉善档案馆藏。

24、[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八·选举志·科贡”。

25、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第13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27、[清]陈寿熊撰:《袁松巢君家传》,《袁氏家乘》,第42页。

28、[清]沈刚中纂,[清]陆燿订:《分湖志》卷二《人物》。上图藏。

29、[明]袁仁:《嘉禾记》,明万历《嘉善县志》卷“十·艺文志”,第54—55页。

30、同上,卷“十二·杂志·灾祥”,9页。

31、36、38、[明]袁黄:《袁了凡先生四训》,《袁了凡文集》七卷,891页、877页。

32、丁宾(1543—1633),字礼原,号改亭,諡清惠,有《丁清惠公遗集》8卷。

34、[明]袁衷等录,[明]钱晓订:《庭帏杂录》,《丛书集成新编》第33册179页,新文丰出版公司。

35、[明]王畿:《袁参坡小传》,《王龙溪先生全集》,台北华文书局,1970年5月。

37、[明]释德清:《云谷先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六,5a-9b页,故宫博物院藏《嘉兴藏》续藏第53函。

39、姚立军:《话说了凡之三》,《嘉兴日报》2007年10月30日,B3

家风家训格言1

 建家规整家风,固守国风本色。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成功的开端,在于年幼之时,而年幼的优秀,则在于家训端正。

 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子不教,孰之过子不孝,怨者谁好的父母,决定好的将来。好的子女,决定一家的未来。

 子有过,应训之。

 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是健康,快乐。

 天道酬勤。也许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报。

 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一个孝敬懂事的好孩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百善孝为先。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宽容乐观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劳自强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诚实宽容这三点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人要时常自信

 吾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礼貌待人,礼貌待客,少点依赖,多点自主,诚实待人,诚信做事,不隐瞒不欺骗。

 拥有好的`家训,才能练就优秀家风。

 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伤。

 劳动造就美好家园。

家风家训格言2

 1、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3、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4、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5、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6、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7、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8、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家风家训格言3

 1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杨静春

 2高尚的人为廉政找方法,

 3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4 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

 5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6政清则社稷兴腐败则国家亡。

 7绊人的脚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校 赵凡玉

 8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9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程军

 10取人一文,我的人则一文不值。

 11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 田澍

 12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13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14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清李惺

 15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18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廉洁家风家训格言廉洁家风家训格言。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清于成龙

 19“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郑培民做人准则

 20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21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22草生峰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节。

 23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24言行端正,堂堂正正为人师表;洁身自好,坦坦荡荡哺育桃李。 张秀东

 25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26工商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27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28慎始,勿被蝇头小利所惑;慎终,勿让正气名节不保。

 29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

 30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陈英

家风家训格言4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刻薄成家骄奢*逸,就是败家相。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活到老学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妇女奢*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凡是不 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恶肆意,阴陟无益。

家风家训格言5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家风家训格言6

 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8、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9、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1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1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15、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家风家训格言7

 1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2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5俭以养廉。(家诫要言)

 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7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9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10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1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12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3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14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1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6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17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家风家规家训格言家风家规家训格言。

 18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19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20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家风家训格言8

 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11、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4、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8、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家风家训格言9

 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3、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4、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5、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9、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10、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13、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14、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5、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16、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7、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8、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9、越努力,越幸运;越担当,越成长;越感恩,越有福报!

 20、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欲求身富贵,须向苦中求。

家风家训格言10

 1甘苦自得。

 2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3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增广贤文》)

 5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6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8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

 9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10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1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2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13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14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7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9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22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4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5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26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27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28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9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30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31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32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3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3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5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36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37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38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9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40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41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4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43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44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45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46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47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48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49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50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2、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3、刘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4、《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5、琅琊王氏家训

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6、《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诫伯禽书

-手敕太子文

袁氏早期家谱

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做玉牒。谱牒是家族与玉牒的合称,它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同其他姓氏一样,袁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谱牒。汝南袁氏虽在东汉末年湮灭,但其家谱却传了下来,南朝宋时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在著《后汉书》时得以为弄清袁安子孙世系。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录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奇闻轶事的小说《世说新语》曾引用《袁氏家传》、《袁氏世纪》、《袁氏谱》等资料,说明陈郡袁氏也有世谱传世。在东晋南朝讲究族望、注重门第的社会风气下,吏部选择官员必稽谱牒,考证谱牒的真伪,从高门士族中取士。谱牒成为门阀士族把持政治、排斥寒门庶族的工具,也是士族间彼此通婚的依据。因此,谱牒盛行,并形成了谱牒学和专门以著述为生的家族。陈郡袁氏在东晋南朝与陈郡谢氏、琅砑王氏、兰陵萧氏并为侨姓大族,贾弼的《姓氏簿状》和王僧儒的《十八州谱》等书对袁氏家族情况定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有《袁州诸姓谱》八卷,袁姓作为袁州宜春郡四姓之首,被列入该谱。《韩昌黎(愈)集》中有《袁氏先庙碑》,说明在唐代袁姓也有家谱传世。宋朝进士袁采著《袁氏世范》,被人推崇为仅次于《颜氏家训》的一部家族力作。《古今图书集成》还收录了明朝时汪道昆为潜江(今属湖北省)袁姓所撰家谱写的序。从序中可以了解到,他受袁使君(汉代称州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的委托而为袁氏家谱作序。这位袁氏子弟修家谱的目的有三个:一为尊宗,二为敬族,三为合族之间互相体恤。当时袁姓在潜江居住了数百年,已成为当地的望族。这次修家谱,是袁使君受…家人嘱托,经友人鼓动而促成的。考察潜江袁姓世次,自袁使君上溯10代的发展情况比较清楚,遂以德清公为这一支袁姓的始祖,从德清公到袁使君共11代。德清公的后代安斌公、安珍公时,袁姓共分两支,家谱因而分上下两卷,每卷先用一总图标明袁姓的历史演变,再用分图表明各自血缘、亲疏关系,然后分章叙述族上世次,俾使长幼有序。袁姓家谱在宗法上秉承周礼,在谱式上则仿欧阳修、苏洵的谱例,修谱时遵循“必信而传”(即实事求是)的原则,欧谱不注入谱人的生卒年月,袁谱也遵照执行,每对夫妇都不注明生卒年月,以示夫妇终身厮守,同穴长眠之义。丈夫的继室姓氏附在夫妇姓名之后,如果改嫁他人则削掉不录;妾生育有子女者,予以著录,否则一律不予记载。对族中无子者和无子早夭、有子早夭者,分别以“止”、“殇”、“早世”注明,以示区别。

袁姓传世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姓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

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由袁若启等纂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字本;

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

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宗臣堂刻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由袁妙生纂,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由袁耘纂修,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

四川合江《袁氏族谱》为袁右督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丹徒袁氏支谱》由袁敏榕修,民国10年(1921年)刻本。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37年(1948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

1、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11、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12、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3、妇女奢*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14、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7、凡是不 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18、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4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2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22、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2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4、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5、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27、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9、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30、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古代著名的家训家规有很多,如:诸葛氏家训、朱氏家训、梁氏家训、李氏家训、司马氏家训等,具体如下:

诸葛氏家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也许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份淡薄之心,宁静之情,才让诸葛亮做到一生“鞠躬精粹,死而后已。”让诸葛亮的美名得以传遍天下。

朱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流传最广的勤俭持家训戒,成为中国传统士子耕读文化的标志。

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短短几百字的家训从衣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朱氏家训无不详尽。朱氏家训不仅规范着族人的生活习惯,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梁氏家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焘《家庭谈训》

能够传承祖业,世代不熄的家族,必定是积善之家。梁焘一生为官正直,心忧君王,爱怜百姓,尽到为官的责任。虽然最终因为卷入‘元祐朋党之争’而招致贬谪,而且一贬再贬,最终死于贬谪途中,但是梁氏家训却让这位不幸的大臣流芳百世。梁焘用其生命书写了一部忠臣贤相的悲剧史。

李氏家训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属》

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意思,告诫后代要听从不同意见。唐太宗本人虚怀纳谏,也为李家做出了典范。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严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司马氏家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不要被炫富的风潮所吸引,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坚守自己的独立意识。司马光认为,有德行的人都是从简朴中培养出来的,简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谨其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纵观历史,越是富贵的大的家族,越是传承百年的家族,越懂得细水长流,懂得勤俭节约,懂得独善其身,低调简朴。

欧阳氏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毕竟国人最重视教育了。欧阳修认为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而成平行恶劣的小人。

曾氏家训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的家书,堪称最全家训,能做到堪比圣人。正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简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刘氏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刘备告诫儿子的话,好事要从小做起,积小成大;坏事也要从小开始防范。这句箴言不仅是刘氏家训,也被其他家族奉为圭臬。

“积善成德”是很多家族所世代奉行的箴言,刘氏家训也同样如此。

高氏家训

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高攀龙《高氏家训》

和明清之际的“官本位”崇拜形成鲜明对比,志气是立身持家的第一要义。

高攀龙并不攀龙附凤,给后世留下一个铁骨铮铮的高家。

能够真正传承下来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做人的道理。

颜氏家训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颜之推《颜氏家训》

很好的解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想要有和谐的家庭环境,自己要先达成亲人的期望。《颜氏家训》堪称家庭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作父母的严肃而重要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主张从胎教开始。

袁氏家训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袁彩《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共分三卷:即睦亲、处己、治家。内容多涉及读书修身、敬业、重贤、尊老爱幼,治家理财、人伦之道、处世之道等多方面,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其目的是营造一种和睦安宁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全书虽然以儒家之道为依据,却也思想开明,富于哲理。

姚氏家训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姚舜牧《药言》

穷养孩子的理论源头,从小让孩子吃苦有更高几率可以锻炼忍耐,磨砺上进。姚氏注重对日常生活、世俗人情经验的总结,所以家训也多事要求朴素、平易、实用。

方氏家训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穷要穷的有气节,富要富的有谦虚。刚正不阿的方孝孺完美诠释了这句家训。方氏的《家人箴》,在历史上培养了无数志士名人,英雄豪杰,在今天,对哺育一代新人也做出有益的贡献。

吴氏家训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吴麟徵《家诫要言》

吴家做人讲境界,讲格局,但更注意细节。有时细节会决定成败。明末著名大臣吴麟征从自己的切身的从政经历、社会阅历和时间观察中总结出了许多为人、为学、修身、齐家、经世、济邦的人生经验。

吕氏家训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吕坤《孝睦房训辞》

吕字两个口,家训也是两个字两个字。如果能做到这些,真乃持家有道。

张氏家训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张履复《训子语》

好人家并非大富大贵,而是安定和谐,享一个清福。张履祥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江山易主,民族危亡,天灾人祸不断,深重的社会危机震荡着他的心灵,这才导致张氏很是注重安定和谐环境的重要。

孙氏家训

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孙奇逢《孝友堂家规》

再次论证家庭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每个人都要在家庭中做好多重角色。孙家注重对家庭成员关系的教化,只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培养,才会让一个家族长青不败。

爱新觉罗氏家训

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爱新觉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大意就是“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志向的远大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追求与未来,爱新觉罗氏早早就发现这方面的重要性,对后人志向,毅力方面的培养还是大有裨益的,让后人遇到困难时不至于轻易退缩。

何氏家训

学业在我,富贵在时。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时者静以俟之。——何耕《示子辞》

告诉后代,安心治学,不要热衷发财,反正何家早晚要发达的。家训多是注重学业,修养,品行等。当然何氏也不例外,学业在我,富贵在时,这让后人更加注重内在。

林氏家训

“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林语堂

林家不是直接告诉后人什么大道理,而是以很轻松的语气告诉后人生活的道理,轻松自在便可。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 社会 都有良好的作用。 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六)、修身齐家

中国十大知名家训:

周公的《诫伯禽书》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诸葛亮(181-234),我国 历史 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唐太宗的《诫皇属》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包拯家训

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欧阳修的《诲学说》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袁氏世范》

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朱子家训》

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弟子规》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我家丁氏族训家风,

激励家人,敬祖尊贤,

勉读劝耕。淳化民风,

丕振家声。行善积德,

友好睦邻。奉公守法,

敬业乐群。进取创新,

坚毅奋进。

文能著书立说,

武能安邦卫国。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 历史 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传统家风特点:

1、榜样性: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典范作用,亦即“榜样性”。

2、 社会 性:家庭是 社会 的细胞,家风的存在必须是与 社会 风潮相适应的。

3、传承性:“世代相传”和“生活作风”是家风的

袁了凡的乡亲示范

《了凡四训》作为一部家训,袁了凡的告诫多以他儿子熟悉的亲人、亲戚和乡亲作为例子,即所谓“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笔者对《了凡四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