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可以告诉我郭氏家谱吗
找到一个本家啊,呵呵。
好像姓郭的没什么名人的。
历史名人
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 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 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原来是郭子仪的后代啊,失敬了。
汾阳堂: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山东的汾阳堂郭姓多为大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汾阳堂迁徙过来的,冀鲁地区的郭姓共有十一门世系,位于山东的分别是:
第二门 存周公 居山东省沾化县郭家八里庄
第四门 存洪公 居山东省沾化县台子郭家庄
第七门 存仁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灶户郭家庄
第八门 存真存荣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常家庄
第九门 存志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郭打绳庄(原籍德州连洼郭家)
第十门 存礼公 居山东省阳信县大郭家庄水落坡
你是属于哪一门世系?干脆偶给你个网址,这是冀鲁郭姓开设的网站,具体的家谱你可以从那里得到信息,你还可以借此联系到郭氏家族里的人,比光帮你找个家谱有意义多了。
http://wwwjiluguoshicom/defaultasp
有两种可能:
1、锦州义县满族郭姓,本姓富察 氏祖上出自长白山, 清初任内务府镶黄旗。康熙年间迁义州汉军正红旗任职。最初居于义县东刘黄瓜屯,乾隆53年因凌河洪水而散迁居聚粮屯、四家子、马家屯、红土郭家屯、九道岭等地。后世子孙大多姓郭,也有的姓高。
家族名人有:
10世祖‘德芬’任义州城守尉;
‘德治(后名艺林)’曾任民国吉林滨江地方法院院长;
12世‘恩海’曾任张学良的东北陆军警备总司令,授陆军中将;
‘恩波’任民国黑山县的县长;
‘维城’, 恩波之子, 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 参加过"西安事变",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铁道兵指挥部司令员,之后历任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郑州铁路局局长、党委第一书记,铁道部副部长。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如今《锦州郭姓瓜尔佳氏族谱》修于清光绪年间,家族从10世起使用汉名,辈份泛字为:德 广 恩 维 厚 纯 仁 秉 孝 思 敬 承 伦 有 序 佑 启 懋 昭 时
2、锦州广宁满族郭姓,本姓古尔吉 氏氏,祖籍长白山以西安图城,后金初年归顺清太祖,后隶属盛京内务府满洲正黄、镶黄两旗。清康熙年间调往广宁正安堡(今辽宁北镇广宁镇)主管皇家庄园。后世子孙散居广宁、北镇、黑山、新民、等地。有的姓吉,有的姓郭。
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曜、郭旰、郭晞、郭昢、郭晤、郭暧、郭曙、郭映。 郭曜,袭代国公,太子宾客。郭曜子郭锋(《旧唐书》记作郭鉾),百户云。郭晞,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累封赵国公。逝世后追赠兵部尚书。郭晞长子郭钢,累封赵国公,赠兵部尚书。郭晞次子郭钧,郭钧子郭承嘏。郭晞孙郭承嘏,刑部侍郎,赠吏部尚书。
郭晤子郭鐇,百户云。郭暧,娶唐代宗女升平公主。赠尚书左仆射,一女:郭氏为唐宪宗郭皇后,生唐穆宗。四子:郭铸、郭钊、郭鏦、郭銛。郭暧子郭铸,袭封。郭暧子郭钊,妻沈氏,沈氏母为唐代宗女长林公主。三子郭仲文、郭仲恭、郭仲词(《旧唐书》记作郭仲辞);。郭暧孙郭仲词娶唐穆宗女饶阳公主为妻。郭暧孙郭仲恭娶唐穆宗女金堂公主,历詹事府丞。郭暧子郭鏦,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李畅,赠尚书左仆射。郭暧子郭銛,娶唐顺宗女西河公主,无嗣,以公主前夫沈翚子为嗣。郭曙,金吾大将军,终祁国公。
郭子仪子女后代分布
郭子仪的子孙后代遍布范围极广,主要是在陕西一代,当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汾阳就在陕西省,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族人迁徙去到了同安县。从郭氏家谱处入手,想要知道郭子仪子孙后代的分布并不是一件难事。
郭氏家谱
郭子仪的后代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板桥郭村等地。他长子郭曜后裔有两支迁徙。一支迁往河南固始,五代郭嵩迁往福建福州,渐渐的又从海边州县迁往海外;一支五代郭在徽迁往江苏南京,其后裔又迁往江西、湖南、广东等地,也有人再次迁出海外。
六子郭暧后裔有七支迁徙。一支迁到江西。一支在五代时前往杭州富阳,由富阳迁到福州,由福州迁出海外。一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后子孙散居在南方各地。一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由山西迁到安徽。一支迁到安徽后,由安徽迁到江苏。一支因汾州大雨山崩,迁其附近。一支迁到江苏,由江苏到湖南,在从湖南到四川、贵州、广西各地。
七子郭曙由一支从汾阳迁到河南再到宁波鄞县。
他们经历一千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后又从福建、广东等地陆续迁海外。台湾郭氏族人就是从沿海各地赴台的。世界上的郭姓华裔、华侨主要集中在亚州。
郭子仪像世人总对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别好奇,看后宫嫔妃美不美,要是妃子们都长成隆裕皇后那副样子,皇帝也是够悲催的;看英雄人物帅不帅,要是像猪八戒这样大腹便便,即使能打仗也只是在需要他的时候才能被想起。美人配英雄,换句话说就是郎才女貌。
郭子仪塑像
郭子仪在电视剧中都是一幅英姿飒爽的样子,即使在晚年那雪白的胡子看过去也是老当益壮。那么郭子仪实际上长的怎么样呢?现实中有不少关于郭子仪的画像或者是塑像。
南熏殿有郭子仪的塑像,传说来源于凌烟阁的画像。塑像高2米,刻画了郭子仪上朝时的样貌。脸又圆又方,眉毛很浓,胡子两撇,须髯整齐,穿着朝服神情端庄。单看郭子仪的塑像就能感受到他的性格和品格。塑像所刻的服侍经考证后证明是唐代的服侍,与郭子仪所处时代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个塑像是依照郭子仪本人临摹而来,十分接近原型。
在汾阳也有一幅关于郭子仪的画像,可能被挂在祠堂中。画像与南熏殿的塑像十分相似,但仔细一看发现画像中有西洋的绘画技法,可能是在明末清初时根据南熏殿像所作。
明代出现了不少郭子仪的木刻像,多数是半身像。像中的郭子仪耳垂更长,眉毛平直,胡须特别粗线条,乍看很像文臣;但他本身的高大魁梧又透露出武将的气质。
不管现存在世上的郭子仪像神似或形似,都是后人对郭子仪这一爱国将士的敬佩和爱戴。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修建好的庙宇,寻常人肯定把这次邀请当作鸿门宴,郭子仪的儿子也都劝郭子仪不要前去赴宴,即使赴宴也多带些兵马。郭子仪却只带了几个仆人就走了。当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只带了没几个人,也很疑惑。郭子仪解释说,外界猜测鱼朝恩将对自己不利,只带了没几个仆人,如果猜测属实,鱼朝恩能更方便的解决自己。郭子仪对鱼朝恩的信任让鱼朝恩感动不已,其实这都是因为郭子仪十分大度,他明白朝廷中如果起内讧会对国家不利,所以郭子仪宽容地对待着宦官对自己的嫉妒伤害。
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也不在门口设有护卫,谁都可以自己进去。他的儿子劝说郭子仪摆出威严来,堂堂一个显赫的家庭不能如此随便。郭子仪却说,郭府虽然人员众多,但都是靠朝廷给的俸禄养活,如果郭府一直都大门紧闭,不是给有心人找到理由来找郭府的麻烦嘛。现在打开大门,就是让所有人都监督郭府,有心人即使想诬告也没有理由了。这就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
郭子仪与李白有人说郭子仪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仪在军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参与反叛,郭子仪听闻后愿用自己的官爵来买李白的罪行,后李白逃过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后人称赞两人的友情说李白能识人,郭子仪能报恩。
话剧《李白》剧照
这段生死交情一时成为美谈,但是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实际上可信度还是比较大的,当时的唐朝文化风气很盛,不少官员本就是文人。李白在有段时间是唐玄宗眼前的红人,经常组织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文人进行探讨,到处结交社会名流,郭子仪进入到了李白的交际圈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况且李白在官场上混久了,有自己一套识人的方法,或许他觉得郭子仪日后能够出人头地,并且自己帮他这个忙不用费很大气力的话,照李白的性格是会出手相救的。如果李白真的对郭子仪有救命之恩,郭子仪如此高的情商肯定也会在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查阅两人的生平事迹,其中并没有涉及,但是野史上却有相关记载。其实野史往往更具有真实性。但是虽然两人之间的感情让人赞叹,但是两人所遭受到的困难都有些难以启齿。
李白和郭子仪都是名人,他们在成名后不会过度宣传两人的友情,因为会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面。正是两人都对这段友情的绝口不提,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唤声亲翁郭子仪《唤声亲翁郭子仪》是豫剧《打金枝》中的一个选段。那时升平公主与郭暧起了争执,郭暧动手打了升平公主,驸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升平公主受了委屈,进宫向代宗告状。郭子仪绑了郭暧来到宫中谢罪。代宗唱出了这一选段,表明夫妻俩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们不需要过多干涉。
唤声亲翁郭子仪选段
代宗唤了郭子仪一声“亲翁”,称不应该为了夫妻俩吵架的气话让郭暧白白送了命。郭暧年纪还不大,是个孩子,遇事难免考虑不完全,两个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一个长辈何必去管他们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说你代替我想处罚郭暧,你们想处罚他我还不依呢。现在看着郭暧跪在金銮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骂。让我来给我的女婿加官进爵吧,赐你官位再上三级。我把代表天子的宝剑赐给你,你能管理满朝文武。既然汾阳王仗着是你父亲欺压了你,我就给你也封个王。这样在地位上你们就处于平级,不会受他欺负了。只要郭暧成了王,宫里宫外、殿上殿下,随你去哪里。不要说满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亲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代宗为什么对郭暧打升平的事情不计较呢,其实郭子仪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仪本身担心因为功高盖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经常与皇帝回想以前的种种经历,以真诚打动皇帝。
清朝皇室家谱:又称《爱新觉罗宗谱》、《清玉牒》。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
清朝皇室家谱分册目录如下:
一、甲册
1-4: 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 皇帝位下 之子孙。
二、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 之子孙。
三、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 之子孙。
四、丁册
1-5: 显祖宣皇帝位下 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 之子孙。
5: 玉牒之末:
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此支降为觉罗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此支降为红带
子[此支宗谱未记载,记载对象为春宜位下福成阿,道光年间黜宗室]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此支降为红带子。
五、戊册
1-2: 景祖翼皇帝位下 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之子孙。
2-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一子德世库 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二子刘阐 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 之子孙。
六、己册
1-5: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三子索长阿 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 之子孙。
七、庚册
1-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五子包郎阿 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六子宝实 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 之子孙。
索引1-2: 爱新觉罗·常林主编。
付录: 星源吉庆
扩展资料:
清朝皇室家谱历史意义及价值:
1、意义:我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过,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2、价值:
(1)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字依据 。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
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
而顺治皇帝情况更糟,8子6女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
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员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较男子更高,平均寿命较男子为短,这和现代社会女子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子的现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2)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
(3)审美价值。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
-玉碟(皇族族谱)
-爱新觉罗宗谱
郭子仪的故里在陕西,但是后人的下落并没有记载
来源: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
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
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扩展资料: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1] 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
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二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
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
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
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郭姓
-郭子仪
根据乐山《郭氏家谱》所载,郭沫若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是为闽西客家人。先祖郭福安为郭子仪之后裔。郭沫若在《德音录·先考膏儒府君行述》中云:“吾家原籍福建,百五十八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由闽迁蜀,世居乐山县铜河沙湾镇”,“入蜀四代而至秀山公(沫若祖父),族已昌大”。
有谁可以告诉我郭氏家谱吗
本文2023-10-23 10:04: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