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南的观点综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小云南的观点综述,第1张

除“云贵说”外,“小云南”出处另有山东之说,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山西运城“小运南”之说,云南省“祥云”之说,安徽“凤阳”之说,“交趾国(今越南)”之说共八种。各地的众多家谱编撰者及史学爱好者积极参与了由报道引发的大讨论,各抒己见。

综论各方观点,“小云南”所在地可能涉及六省八地。

一、小云南在山东省说

愚公移山之王屋山有源泉,源出为沇,东流为济,汇于黄河入海。济水之南谓济南,沇水之南谓兖州;兖州以南,古代方国甚多……皆处山东南部,不输云南地貌,南来移民誉此地为小云南;受其影响,祖籍山东的移民,亦誉故土为小云南。

还有小云南指今山东省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观点。

二、小云南在山西省说

“小云南”在山西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民国《平县志》记载的“云中、云州之南”之说。

三、小云南即祥云县说

《徐霞客游记》曾提及“小云南驿”之名,经《中国国家地理》考证,徐霞客笔下的“小云南驿”就是云南省祥云县南18里的云南驿。

祥云县原名云南县,“汉武帝无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云现于白崖,遣使迹之至此,及置云南县。”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因县名与省同,故云南县也被成为小云南或古云南,以便区分。直至1918年,云南县才改称祥云县。

四、小云南在云贵之说

1988年8月,胡忠奎再赴山东到烟台市史志办,查阅到了1988年版《蓬莱县志》中记载的珍贵史料:“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此即推动“云贵说”诞生的首例佐证。 胡忠奎又查阅《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东北地方史稿》等资料证实,“乌撒卫”为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胡忠奎认为,正如东北人对“边外”、“关里”的称谓,以及有的地区自称“小上海”、“小深圳”一样,“小云南”是云贵边界一带的俚称。

小云南在云贵之说的疑团:

云南、贵州历史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而自称祖先是“小云南”的山东人却又大都是汉人。

胡忠奎出示他和吉林谭雨明、山东张方纲等人共同研究得出的最新史学成果:

揭示“小云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由国内各地汇聚云贵,再行迁至山东,最终辗转至东北扎根的“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路线图”的绘制取材《蓬莱王氏家谱系》、《蓬莱王氏家谱》、《乌撒考》等民间资料、《威宁县志》、《明史》、《清史稿》等官方史料。山东的张老先生等人甚至多次亲赴云贵实地考察。

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

1、明朝30万大兵讨元——先民由全国各地至云南:胡忠奎等人认为,“小云南”先祖缘于全国各地军丁加盟的明朝征元三十万大军。

据考证,明初中原已经统一,云贵高原仍被元朝占据,不但屡招不降,而且屠杀使者,朱元璋决计讨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兵30万讨伐云南,分遣都督胡海统兵3万,趋乌撒,自将大军趋贵州。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捣乌撒,元军暂时退却。傅友德下令在乌撒筑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刚一备好,元军引兵复至,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乌撒之战”。历经浴血奋战的傅友德30万大军,进驻云贵高原后在乌撒卫即展开军屯。

据吉林谭雨明考证,从洪武十四年入滇,至永乐初年,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明军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

2、明朝战略转移——由云贵迁山东:乌撒卫建成后不久,“小云南”先祖即根据明朝战略转移源源不断向山东迁移。明代初年,倭寇不断侵扰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袭,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东设置卫所,这些卫所需屯兵把守,明朝即从乌撒卫等地调兵。张方纲在“路线图”中仅举乌撒卫调兵至山东鳌山卫一例说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率兵调防山东。至此,“小云南”先祖的匆匆步履在山东暂停。他们的再次大规模渡海迁移,还在三百年之后。

3、清代垦荒——由山东至东北:清顺治年间,清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汉人到辽东垦荒。此时,在乌撒卫参加过军屯,而后又调防山东各卫所的部分明军后裔,不断随移民潮涌入东北,投旗者为汉军,未投旗者为民籍。 胡忠奎表示:“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祖宗,世代口传,仍称自己来自‘小云南’。因为很少有文字记载,随时间久远,小云南的出处就湮灭成谜。

五、小云南为交趾之说

“交趾”古时泛指五岭以南,从汉代起,越南北部和东部滨海一带也被纳入。越南独立建国后,交趾成为“越南”、“安南”的别称。明初,越南权臣黎季犛夺取了陈氏王朝的江山,应陈朝遗臣请求,明成祖朱棣命将军张铺、沐英统兵讨伐黎季犛。擒获黎季犛后,朱棣下诏,改越南为交趾布政使。此举遭到了越南人的反对。20年后,即宣德二年(1427年),朱棣的长孙、宣宗朱瞻基宣布撤销交趾布政使,承认越南独立。在这风云变幻的20余年间,大批越南人流亡中土。从宣德七年(1432年)一名叫陈复宗的越南籍小吏给朱瞻基的奏折中可知,交趾布政使撤销后,一批越南籍的官员被安置在河南、山东。翻检那些魂系云南老的家谱、族谱,发现他们的世系传承了20—22代,若按一代间距25年计,他们涉足山东的时间与宣家安置越籍官吏的时间大致吻合。

六、小云南为川地之说

根据明初遗留下来的四川西昌地区的墓碑和家谱等史料记载,历史上说的小云南就是今四川西昌地区。明朝初年平定云南和四川西昌地区时,明太祖实行调北征南和调南填北的人口大迁徙政策,派南安侯俞通源把云南和四川西昌当地的部分土著民族强制迁往元末战乱后地旷人稀的山东、辽宁等省居住,其目的是分而治之,防止他们在边疆作乱,这些被调南填北者主要是白族人。也有部分不肯配合明军作战的云南土著汉族被强迁北方,比如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给傅友德、沐英、俞通源的口传圣旨说:“将云南布政司管下的百姓五万九千有零户、八万六百有零丁,除当马站急递铺口使了的,余外的见一户要一丁,自备枪刀,根大军下营征白夷。若不肯去的,等大军征了白夷回来,着总兵官领军拿了迁了。”黔国公沐英第二次入滇时,携来江南汉族人民二百多万,和俞通源等人在云南设置卫所,屯垦戍边,此称为调北征南。四川西昌地区在唐代以后长期属于云南地方政权统治,明洪武十五年以后才划归四川管辖。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命越嶲侯俞通渊帅陕甘和京卫明军并家属进驻西昌地区平叛,修筑城池,屯垦戍边。当时来此的江南和北方汉族军民就称其地为小云南,目的是和大云南也就是云南省相区别。小云南是明朝初期对四川西昌地区的民间称呼,当时这一地区的正式称谓叫做四川行都司辖地,是一个副省级的行政、军事综合管辖区,由于称谓冗长,官书上又往往称作建南,民间俗称小云南。它的管辖范围就是今天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的川南广大地区,明朝在这里设有六个卫和八个独立的守御千户所,后来又把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称五卫八所。今天云南和四川西昌地区的汉族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明初江南和陕甘来的军民后裔。

申氏家 训

勤 奋 谨 律

忠 勇 孝 悌

向 美 向 善

光 宗 耀 祖

字辈表

一、现存(用)字辈:

鸣 振 金(银) 志

玉 凤 宝 成(桂)现 永

传 来 忠 厚

传 才 建 德

二、统一字辈:

玉 凤 鸣 振 金

志 立 继 世 常

祥 龙 兆 家 昌

光 宗 安 荣 强

注:

1,经家谱编纂委员会议定,字辈的使用统一为上表中所列的二十个字辈,

自玉至强循环使用。

2,玉以上两代祖先的字辈已失忆,有待考证,本表暂无法列入。排世以从滕县迁出的第一代祖先为一世,第二代为二世,玉为三世,凤为四世,鸣、宝、传为五世,振、成、桂、来、才为六世,金、银、现、忠、建为七世,志、永、厚、德为八世,此后用字一律采用统一字辈表中所列字辈。

办理程序

男女双方符合婚姻法的规定,结婚证办理的程序,可分为申请、审查、登记三个步骤:

(一)申请。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须持本人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共同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登记的时候男女双方必须同时在场。如果是离过婚的还应当持离婚证。在实行婚前检查的地方还应该持有医院的婚前检查证明。

(二)审查。登记机关对于双方当事人的结婚申请审查,在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或指定项目进行医学上的鉴定。

(三)登记。婚姻登记机关经审查后,认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应当出份书面说明,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办理流程

登记地点:男女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

携带证明:

1、居民身份证;

2、户口簿(或者集体户籍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①固定工、离退休职工由所在单位出具

②待业、个体无业人员由居(村)委会出具

③待业人员、个体户还应提供劳动手册(或执照)

4、二寸彩照3张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二寸单人彩照3张,双方照片颜色统一,结婚登记处有宝利来快照服务;

5、再婚当事人的特殊证明(另外需持①—④的证明)离婚证书(或解决夫妻关系证明)(或法院调解书)(或法院离婚判决书)注:持初级法院判决书的,还需带好初级法院判决生效的证明;

6、因私出境人员的特殊证明(另外需持①—④的证明)我驻外使、领馆认证(或公证)的在国外期间的婚姻证明;

7、因私出境回国定居者的特殊证明(另外需持①—④的证明)如无在国外期间的婚姻状况证明,可持经公证的本人在国外的未婚证明书。

婚前体检

1、持上述证明,有所在区、县民政局开具婚前体检介绍信。

2、携介绍信,到所在区、县的妇幼保健医院进行体检。

3、经体检证明符合条件的,持体检合格证明回民政局登记注册。

其它:需交纳结婚证工本费、服务费。

结婚登记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

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需要提交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

结婚登记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补办结婚登记或复婚登记的,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时限与收费标准

1、登记时限:证件材料齐全,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2、收费标准:国内结婚登记每对9元。

  山东省小云南

  国内媒体首度公开报道对“小云南”千古之谜的探源,一年前报道原鞍山市铁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忠奎历经20余年研究所得:“小云南位于今云南、贵州一带,即明代的乌撒卫”之说后,由此引发全国诸多读者广泛关注,经一年来归纳整理浮出水面的“小云南”渊源之说已有七种之多。

  “小云南系云贵一带”之说引起国家民政部门关注

  昨日,鞍山市铁西区原史志办主任,67岁的胡忠奎首度出示:他和国内部分史学家及史学爱好者经近一年来调查取证,绘制出的一幅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小云南”先祖跨越元、明、清三代,由全国各地征讨云贵,军屯驻守,迁移山东,辗转关内的宏大历史画卷。他自言“小云南系云贵一带”之说的众多观点中最为翔实、可靠。

  另据了解,胡忠奎的考证已引起国家民政部门的关注。

  考证悬疑 “小云南”是俚称吗? “云贵说”从何而来?

  胡忠奎研究“小云南”出处始于1985年。他在修订当地地方志过程中,鞍山境内的八家子、陶官、永乐等街道的许多老者,“十有八九”称祖先来自“小云南”,但都说是老辈人世代口传,“小云南”究竟何处均不明悉。这不禁引起胡忠奎的极大兴趣——还在他孩童时期,祖母曾跟他讲过:“你的祖先是打‘小云南’过来的”。

  在一种探索血脉起点及工作责任感的推动下,胡忠奎先后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图书馆,请教专家并查阅古籍,都没有找到有关“小云南”的资料。他又两下山东蓬莱,但县志办工作人员的答复令人失望:过去和现在,山东省都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蓬莱县志办也曾对此做过调查,无果。

  但许多在蓬莱县街头巷尾的老人也都众口一辞地告诉胡忠奎,他们的祖先来自“小云南”。

  1988年8月,胡忠奎再赴山东到烟台市史志办,查阅到了1988年版《蓬莱县志》中记载的珍贵史料:“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此即推动“云贵说”诞生的首例佐证。

  胡忠奎又查阅《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东北地方史稿》等资料证实,“乌撒卫”为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胡忠奎认为,正如东北人对“边外”、“关里”的称谓以及有的地区自称“小上海”、“小深圳”一样,“小云南”是云贵边界一带的俚称。

  求证探源 “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说明了什么?

  “云贵说”随即产生另一个疑团:云南、贵州历史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而自称祖先是“小云南”的东北人却又大都是汉人。胡忠奎昨日出示他和吉林谭雨明、山东张方纲等人共同研究得出的最新史学成果:揭示“小云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由国内各地汇聚云贵,再行迁至山东,最终辗转至东北扎根的“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

  “路线图”的绘制取材《蓬莱王氏家谱系》、《蓬莱王氏家谱》、《乌撒考》等民间资料、《威宁县志》、《明史》、《清史稿》等官方史料。山东的张老先生等人甚至多次亲赴云贵实地考察。

  A 明朝30万大兵讨元——先民由全国各地至云南

  胡忠奎等人认为,“小云南”先祖缘于全国各地军丁加盟的明朝征元30万大军。据考证,明初中原已经统一,云贵高原仍被元朝占据,不但屡招不降,而且屠杀使者,朱元璋决计讨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兵30万讨伐云南,分遣都督胡海统兵3万,趋乌撒,自将大军趋贵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捣乌撒,元军暂时退却。傅友德下令在乌撒筑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刚一备好,元军引兵复至,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乌撒之战”。

  历经浴血奋战的傅友德30万大军,进驻云贵高原后在乌撒卫即展开军屯。据吉林谭雨明考证,从洪武十四年入滇,至永乐初年,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明军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

  B 明朝战略转移——由云贵迁山东

  乌撒卫建成后不久,“小云南”先祖即根据明朝战略转移源源不断向山东迁移。明代初年,倭寇不断侵扰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袭,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东设置卫所,这些卫所需屯兵把守,明朝即从乌撒卫等地调兵。

  张方纲在“路线图”中仅举乌撒卫调兵至山东鳌山卫一例说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率兵调防山东。至此,“小云南”先祖的匆匆步履在山东暂停。他们的再次大规模渡海迁移,还在三百年之后。

  C 清代垦荒——由山东至东北

  清顺治年间,清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汉人到辽东垦荒。此时,在乌撒卫参加过军屯,而后又调防山东各卫所的部分明军后裔,不断随移民潮涌入东北,投旗者为汉军,未投旗者为民籍。

  胡忠奎表示:“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祖宗,世代口传,仍称自己来自‘小云南’。因为很少有文字记载,随时间久远,‘小云南’出处就湮灭成了‘千古之谜’”。

  探证分歧 七种渊源说各抒己见

  目前,除“云贵说”外,“小云南”出处另有山东之说,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山西运城“小运南”之说,云南省“祥云”之说,安徽“凤阳”之说共七种。东北各地的众多家谱编撰者及史学爱好者积极参与了由报道引发的大讨论,各抒己见。

  综论各方观点,“小云南”所在地可能涉及五省七地。其中,“小云南”在山西的呼声较盛。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40多年时间,山西向外省进行了多次移民,其中包括向山东移民。而“小云南”在山西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民国《平县志》记载的“云中、云州之南”之说。

  另有“小云南”在云南祥云之说,也被部分史学家视为权威观点。《徐霞客游记》曾提及“小云南驿”之名,经《中国国家地理》考证,徐霞客笔下的“小云南驿”就是云南省祥云县南18里的云南驿。

  但是,上述多种观点以及胡忠奎所持“云贵说”在向云南和贵州以及各地史志部门求证时,均未得到相应证据支持,或没有移民迁出资料,或当地从未有过“小云南”地名之说……不足而论。小云南的最终“确认”还有待进一步探证。

2010年,镇雄一中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为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决定于2010年10月3日,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校史编撰和各项准备工作已在紧张进行之中,诚望各位校友向学校提供相关资料[含个人简历、获奖证书(复印件)、文艺作品、学术专著、书画作品等],并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广邀同门,相聚母校,共忆激情岁月,畅叙同窗友情,共商母校发展大计,创造镇雄一中新的辉煌 。

1 引言

2013年1月28日凌晨4点,镇雄县中屯镇头屯村水塘发生特大型崩塌滑坡灾害,地理坐标:东经104°51′59″,北纬27°19′18″。灾害造成1395间房屋不同程度开裂、72间房屋垮塌、1所学校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530万元。由于当地干部村民防灾意识强,国土部门建立的群测群防体系监测措施到位,崩塌发生前,监测人员及时发出险情预报,地方政府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1227人,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

2 崩滑体基本特征

崩塌位于水塘村后山,整体呈方形,后缘海拔为1750~1800m,崩塌体最长约175m,最宽约375m,厚约12m,崩塌量约52×104m3,物质以砂岩为主,崩塌方向向北,高处岩体崩落后对下部斜坡形成冲击,导致崩塌堆积体周边形成大量放射状裂缝,受崩塌堆积物冲击挤压影响,崩塌堆积物东侧形成带状隆起带,受崩塌物的强烈冲击和加载导致下部缓坡发生滑坡,滑坡周界明显,整体呈舌形(图1),滑坡前缘高程1470m,滑坡体长约645m,滑坡量约200×104m3。滑坡后部房屋开裂变形严重,有72间民房被挤压倒塌,1000余间房屋开裂,滑体中部的水塘岸堤开裂,滑体上发育大量张裂缝,两侧剪切裂缝纵向已贯通,前缘有渗水现象,整个滑坡体处于蠕动变形中。

“1·28”滑坡是古滑坡后缘发生的解体滑坡(图2),该地区曾发生滑坡事件,并发生地形反翘形成滑坡湖(目前的水塘),古滑坡前缘的堆积平台成为居民区和耕地区。“1·28”滑坡发生后,由于风化破碎的块石堆积于古滑坡体后缘坡脚,加载了坡体的重量,造成古滑坡中部和前缘复活,居民区房屋开裂破坏严重。

位于“1·28”滑坡左侧的拉裂缝宽约30~40m,拉裂缝山体下面为永生煤矿,一方面降水进入裂隙,松散堆积层发生水体饱和,加速了基岩风化;另外一方面,煤矿开采可能造成山体失稳,因此,在土/岩接触面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另外两处崩塌体均已对道路造成了严重影响。

图1 头屯村崩塌滑坡灾害全貌

图2 头屯村崩塌滑坡灾害发生前遥感影像

3 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1 采煤因素分析

发生崩塌的山体下部含有煤系地层,平顶山煤矿于2005年开始对该区布设开拓井巷,对C5煤层进行开采,煤层平均厚212m。水塘村后山于2007年5月开始出现地裂缝及小规模滑坡崩塌,村民认为灾害与采矿有关,经资质单位鉴定后认为平顶山煤矿现有开采系统是加速该区地表移动的主要因素,平顶山煤矿即出资对陡坡下的84户村民进行搬迁安置,多数村民下移搬迁。

查阅“平顶山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可见,2006~2012年,平顶山煤矿开采水塘村后山斜坡下部 C5煤层,形成与坡体走向一致的4个采空区,采空区高程1530~1580m,全部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空区的形成致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地表移动变形主要使采空区上方的斜坡产生拉裂、倾倒变形,即采空区地表移动形成裂缝切割斜坡后缘,与斜坡节理构成崩塌的边界条件。

斜坡中下段的采空区使得坡脚应力集中,导致龙潭组、长兴组较软岩产生蠕动变形,坡脚岩体强度不足以抵抗上部陡坡区岩体重力,导致坡脚岩体剪断破坏,产生崩塌,崩塌对下部缓坡区冲击加载,诱发缓坡区岩土发生整体滑坡。

据煤矿资料,历史上在煤矿主井口以东、煤层露头线位置,曾相继出现过4口小窑(已于2002年前陆续关闭),采用硐采方式,均为独头巷,最大延伸逾200m,其采煤活动对斜坡岩体结构有一定影响。

通过对崩塌产生的位置与煤矿采空区位置的空间影响分析,以及斜坡变形时间与巷道、采空区形成时间的时序影响分析,认为平顶山煤矿采空区垮落和沉陷牵引是崩塌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32 地形因素分析

调查区地形上陡下缓,发生崩塌的斜坡坡度为43°~51°,为崩塌滑坡的发生提供了空间条件。

33 坡体地质结构因素分析

地层岩性因素:斜坡为二叠系煤系地层龙潭组、长兴组及三叠系卡以头组、飞仙关组组成,硬岩分布于上部,软岩分布于下部,风化条件下形成上陡下缓的地形,有利于崩塌形成。

结构面因素:崩塌区为倾向南东的缓倾向单斜构造,基本与坡向反倾。但坡体节理裂隙发育,发育有两组构造节理,260°~310°∠60°~80°,26°~52°∠60°~85°,形成崩塌两侧的控制边界。

4 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崩塌发生后至2月3日调查时,后缘一带仍有危岩断续崩落,未完全稳定,具备发生进一步崩塌的可能,崩塌加载形成的滑坡仍处于变形发展期,斜坡上分布一个地表水塘,周边已产生多条张裂缝,地表水渗入将加剧斜坡失稳。滑坡发展动态目前主要取决于地下采空区的崩落和沉陷的速度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规律目前尚难预测。

5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灾情发生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立即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响应机制,有关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省政府立即成立由省国土资源厅、省民政厅、省工信委、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公安厅等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帮助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联合工作组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特征和原因,进行灾害发展趋势分析,提出灾害防范措施,并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树立警示标识,建立5个地质灾害观测点,对地质灾害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监控。

6 经验与启示

(1)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及时。2007年该隐患点纳入镇雄县群测群防监测点,灾害发生前,监测人员高启碧发现灾情并及时发出险情预报,中屯镇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致使灾害未造成一人伤亡。此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是市、镇、村基层干部和村民密切配合、群测群防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2)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防灾救灾措施得当。灾情发生后,省政府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立即成立联合工作组,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灾区应急处置和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采用投亲靠友、搭建帐篷和活动板房等形式,使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

镇雄县委书记冯学兰介绍,2013年1月11日发生滑坡的山体险情还不能完全排除,当地政府已组织受到威胁的57户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冯学兰介绍,截至11日晚20时,参与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矿山救护、民兵和干部等达1000余人。

昭通市市长刘建华介绍,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级已安排1050万元应急资金用于应急抢险救灾。对于遇难者,将在通过DNA鉴定和家属辨认确认身份后,尊重家属意愿进行火化或者入土为安。当地政府初步决定,对每名遇难者的家属安排抚慰金1万元。1月12日,每名遇难者家属抚慰金由1万元提高至2万元。

云南省省长李纪恒表示,省财政拨付镇雄县应急救灾资金500万元。2013年1月11日,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事故原因国土部门正组织专家开展调查。

小云南的观点综述

除“云贵说”外,“小云南”出处另有山东之说,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山西运城“小运南”之说,云南省“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