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刘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江苏刘姓族谱,第1张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 (民国)刘泗英增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抄本台湾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承启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山口村 注:谱首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

江苏溧水·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刘德贵 刘修堂纂民国二年(1913)中山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凉蓬村注:谱初修于清嘉庆十八年刘显敏、刘显禄。

江苏溧水·续修刘氏家乘十六卷 (民国)刘兴开 刘昌明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道胜堂木活字本十八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明万历元年,此为七修。

江苏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清道光十年(1830)抄本 一册台湾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清光绪间抄本江苏丰县顺河乡裴庄村(存五卷)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丰县欢口乡大前营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三卷 (民国)刘学文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抄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江苏·泗阳橡树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鉴清三修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江苏泗阳县葛集乡翁庄村刘老庄

江苏扬州·甘泉刘氏宗谱 (清)刘豫成纂修清宣统三年(1910)传经堂活字本历史所四册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刘方玉等始修。

江苏泰县·姜堰刘氏家乘四卷二卷 (民国)刘长福 刘汉臣等编修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江苏扬州市文管注:又名《刘氏家乘金声公支谱》。

江苏·泰县姜堰镇刘氏续修家乘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编木活字本江苏泰县(存卷3、4)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六卷 (清)刘松久等重修清道光七年(18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册人民大学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刘辅廷 刘辅仁修清同治十年(1871)存心堂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7—15卷、卷末)注: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创修。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刘钟英主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五十册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家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序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巽(竹移)公直系支谱四卷 (民国)刘岳镇修民国抄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秉钧等重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世德堂刻本 科图 江苏宝应县图 美国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口口卷清宣统三年(1911)续修本江苏宝应县图(存卷5)

江苏江都·安阜注洲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清)刘兆福等主修 江永海纂辑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 六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安阜州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清)张永明纂辑清光绪十九年(1893)再思堂木刻本 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分谱二卷 (清)刘德湖 刘德国主修 江子谟纂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 二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残)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族谱四卷刘云龙 刘云祥主修 蔡步云纂辑

民国元年(1912)活字本 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刘氏族谱 (民国)刘文焘纂民国元年(1912)重修木活字本 四册江苏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宗谱四卷 (清)孙宪椿纂辑民国二十年(1931)武忠堂活字本 四册吉林大学

江苏·兴化刘氏族谱 (民国)刘启龙 刘麟祥修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六册江苏兴化县昭阳镇南沧办事处注:此书又名《天宝刘氏家谱》、《彭城刘氏重修家谱》、《秋浦刘氏重修家谱》。谱首修于宋宣和六年(1124)刘安世。此为四修。

江苏南通·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刘芬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6—15)

江苏如皋·刘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刘廷萼等辑清同治七年(1868)观音阁宗祠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 美国

江苏如皋·皋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铮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二(1896)年刘氏明经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四川图 美国注:刘光远首修于乾隆三十三(1768)年。

江苏如皋·刘氏族谱三十二卷 (民国)如皋刘氏阖族编修民国十五年(1926)传经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江苏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润东刘氏宗谱六卷 (清)刘日新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藜照堂木活字排印本六册上海图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志奎等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京江刘贻德堂支谱四卷首本各一卷 (清)刘景澄校 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 二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续谱四卷 (民国)刘长庆等续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刘氏族谱十六卷 (民国)刘康遐修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木刻本 十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族谱六卷 (清)刘祥澍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六册科图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宗谱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清)刘增绣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伦堂刊本七册上海图

江苏丹徒·京口儒林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从檎重修清活字本六册 吉林大学

江苏丹阳·云阳小墟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中汉 刘永盛等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云阳嘉山刘氏家乘十卷 (清)刘瑛等纂修清光绪四年(1878)藜照堂活字本 十册历史所注:明洪武七年(1374)孟安公始修,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方方土) 刘炳照等重修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本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8—12)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长房支谱十卷 (民国)刘如辉 刘祖溶 等纂修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历史所 南开大学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十二册美国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日本 美国注:此为八修本。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清光绪十六年(1 890)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 美国注:此为九修。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二十八册历史所注:清雍正十年(1732)始修。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守三堂木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27、30、33——36)

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人民大学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十六册美国注: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清康熙九年(1670)。

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对扬等修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人民大学

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忄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历史所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字本二十八册日本 美国(缺卷19)

江苏·无锡邹祁补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民国十年(1921)悼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美国

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二十二册历史所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美国

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浏世祺纂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历史所 吉林大学注:此为始修谱。

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中华族谱集成》,由张海瀛、武新立、林万青主编,16开双栏影印精装、外加锦盒函套包装,首批100册,收录李王张刘陈五姓族谱共93种。开篇收录了明代凌迪知的《万姓通谱》。《中华族谱集成》是一部列为国家古籍规划项目的填补空白的大型史籍,由巴蜀书社于1995年限量印制、编号发行。其中收录张姓族谱21种,编为20册。兹将各册所收录的张氏族谱,介绍如下:

第一册,收录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21卷,张宪、张阳辉主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原装10册。

第二册,收录清光绪《旌阳张氏通修宗谱》上中下三卷,上卷又分之一、之二;中卷又分之一、之二、之三;下卷又分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张庆彬等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永思堂刻本,原装二十册。

第三、四、五、及第六册的前半部,收录民国《锡山张氏通谱》四十二卷,张轶欧、张鉴等修,民国十二年(1923)锡山宗祠寿康堂铅印本,共七十四册。

第六册的后半部,收录清光绪《张氏通谱》八卷,清道光《定阳张氏族谱》四卷。

第七册,收录清光绪《清河张氏宗谱》、民国《清河世系》及《清河张氏支谱》三种。

第八册,收录清光绪《清河家乘》、乾隆《清河张氏宗谱》两种。

第九册、第十册以及第十一册的前半部,收录清乾隆《甲道张氏宗谱》四十二卷续二卷,张图南、张元泮等修。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

第十一册的后半部,收录清道光《京江张氏家乘》十六卷,张九征初修,张永清、张永泓续修,清道光五年(1825)敬思堂刻本,共十二册。

第十二册,收录清宣统《韦庄张氏宗谱》十八卷首二卷,张坤照主修,宣统三年(1911)承德堂刻本,原装二十四册。

第十三册和第十四册的前半部分,收录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

第十四册后半部分,收录清光绪《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八卷十二集,张谦、张震祥等修,光绪十年(1884)敦伦堂刻本,分装十二册。

第十五册至第十六册之前部,收录民国《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振鹭等修,民国五年(1916)树德堂铅印本,分装二十八册。

第十六册之后部,收录民国《鹤颈漕张氏宗谱》十六卷,张道生等修,民国五年(1916)追远堂铅印本,原装十二册。

第十七册,收录清光绪《张氏六修族谱》二十一卷,张秉铨、张谷南等修,光绪二十三(1897)冠英堂刻本,分装二十一册。

第十八册,收录清同治《张氏宗谱》和民国《续修张氏族谱》两种。

第十九册,收录民国《中湘十亩丘张氏五修支谱》二十四卷末一卷,张万遂等修,民国二年(1913)大忍堂刻本,原装二十册。

第二十册,收录民国《花桥张氏四修族谱》二十卷,张效良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孝友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册。 王氏第一册,收录明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十卷首一卷、清同治《太原王杨氏支谱》首一卷至九卷。

王氏第二册,接前册收录《太原王杨氏支谱》第十卷至二十五卷及末一卷。

王氏第三册,收录清道光《王氏家谱》六卷、清嘉庆《洪洞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末各一卷、清乾隆《王氏族谱》二十卷。

王氏第四册,收录明天启《王谢世家谱》六册、民国《牛皋岭下王氏宗谱》第一至第十二册。

王氏第五册,除收录《牛皋岭下王氏宗谱》第十三至二十六册外,还收录了清宣统《黄县太原王氏族谱》。

王氏第六册,收录清光绪《高仓王氏族谱》十卷、清道光《开闽忠懿王氏族谱》不分卷。

王氏第七册,收录清光绪《廷政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清王庆洪等修,光绪十九年(1893年)昆陵西宅刻本,原装二十七册。

王氏第八册,收录民国《暨阳梓里王氏宗谱》八卷、清宣统《凤林王氏宗谱》九卷。

王氏第九册至十三册,收录清光绪《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清王钟、王承烈、王锡骥等编修,光绪五年(1879年)三槐堂铅印本,原装一二二册。

王氏第十四至十五册,收录民国《润东苦竹王氏族谱》三十二卷,民国初王振泽等修,民国二年(1913年)宗德堂铅印本,原装三十二册。

王氏第十六册及第十七册前部,收录清宣统题名《太原家谱》实为《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末各一卷,清末王熙桂、叶耀元等修,宣统三年(1911年)铅印本,原装三十册。

王氏第十七册后半部,收录民国《晋陵夹城王氏五修宗谱》八卷,民国王家璞、黄绮等同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继序堂刻本,原装六册。

王氏第十八册,收录民国《双杉王氏支谱》二十卷,民国王申农等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孝睦堂铅印本,原装十六册。

王氏第十九册及二十册前部,收录清光绪《留田王氏五修族谱》三十四卷,清王序畲、王序敏等修,光绪六年(1880年)刻本,原装三十四册。

王氏第二十册之后半部,收录民国《王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民国王家宾等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槐堂刻本,原装十册。 李氏第一册,第二册及第三册前半部收录《陇西李氏四修族谱(家乘)》二十五卷,首四卷。民国李树声、李承庆等修,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原装三十八册,四〇四六页。

李氏第三册后半部收录《竹马馆东李氏宗谱》十一卷,附唐簿一本。民国李然等修,民国九年(一九一八年)如在堂刻本。原装十三册,一四二七页。

李氏第四册收录《三桥李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民国胡德坊、蔡和铿等修。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崇礼堂刻本,原装十册,一七〇三页。

李氏第五册、李氏第六册及李氏第七册前半部,收录《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一卷,清李廷荣等修,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雍穆堂铅印本,原装四十八册,四七二一页。

李氏第七册下半部及李氏第八册收录《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末各一卷,民国李锡纯等修,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介祉堂刻本,原装三十六册,二五四四页。

李氏第九册,李氏第十册上半部收录《三江李氏宗谱》十七卷,首末各一卷。清李惠等修,道光十年(一八三〇年)刻本,原装二十册,二〇七四页。

李氏第十册下半部收录《李文庄公家乘》四十六卷首一卷,清代李萼荣等修,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刻本,原装十六册,一六七五页。

李氏第十一册、李氏第十二册收录《义门美溪李氏宗谱(家乘)》一〇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李平阶、李廷植等修,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二年)百田堂合刻本,原装二十八册,三〇五〇页。

李氏第十二册下半部收录《高密李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清李锡符等修,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石印本,原装六册,五六八页。

李氏第十三册及李氏第十四册前半部收录《李氏宗谱》三十四卷,首末各一卷,清李魁元、李同镜等修。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衍庆堂刻本,原装三十一册,三二一三页。

李氏第十四册下半部收录《慈峰李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清李应果等修,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世美堂刻本,原装八册,八二〇页。

李氏第十五册上半部收录《合肥李氏五修宗谱》二十二卷,民国李经方、李国松等修。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铅印本,原装十二册,一一四二页。

李氏第十五册下半部及第十六册上半部收录《馆田李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李嘉宾,李志洙等修,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刻本,原装二十六册,二四三四页。

李氏第十六册下半部收录《杞县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李家顺、李家铎等修,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石刻本,原装四册,二一一页。

李氏第十七册、李氏第十八册收录《龙船港李氏五修族谱》三十四卷,清李秉人、李齐荫等修,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西平堂刻本,原装三十三册,三四八一页。

李氏第十九册及李氏第二十册上半部收录《邵东李氏三修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三卷。清佚名修(原谱序后修谱人落款为「阖族裔孙」),宣统三年敦睦堂刻本,原装二十二册,二九七〇页。

李氏第二十册下半部收录《额塘李氏家谱》八卷,民国李永远、李永鸿等修。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敦睦堂刻本。原装八册,五四〇页。 第一册

《起霞刘氏宗谱》十卷首末各一卷/(清)刘秉桢等修,——光绪三十年(1904)叙伦堂铅印本,——原装八册,——共750页。

洪洞《刘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刘殿凤等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原装十六册,一一共1147页。

第二册

《刘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刘锦球等重修,——同治十三年(1874)敦睦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第十九卷上,未修),——共1900页。

第三册

《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刘国生等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铅印本,——原装二十二册,——共2267页。

第四册

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清)刘敦安等修,——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铅印本,——原装二十二册,——共1586页。

第五册

浙江馀姚《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编》十四卷首末各一卷/(清)刘黻廷等修——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原装十四册,——共1617页。

第六册

彭城《宛旌礼村刘氏世谱》(又名《彭城刘氏宛旌村世谱》)二十九卷/(清)刘笑山、刘仙洲等修,——光绪三十年(1904)铅印本,——原装十二册,——共1833页。

第七册

《浦城刘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刘焕尧主修,——民国五年(1916)刻本,——原装十六册,——共1654页。

第八册

湖北仙桃《刘氏宗潜》二十九卷首—卷/刘中善主修,刘以孝总纂,——民国十四年(1925)藜阁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共2298页。

第九册

《湘潭桥头刘氏三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刘民彝等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亲亲堂刻本,原装十二册,——共991页。

第十册

湖南湘潭《中湘升廷山刘氏三修族谱》十六卷/(清)刘训濂、刘训芝等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天禄堂刻本,——原装十五册,——共1272页。

第十一册

湖南宁乡《沩宁刘氏族谱》二十一卷/(清)刘润化等主修,一一光绪十三年(1887)序伦堂刻本,——原装二十一册,——共2157页。

第十二册

湖南醴陵《醴西玉堂刘氏四修族谱》二十四卷/(民国)刘世范、刘德璜等修,——民国五年(1916)授经堂刻本。——原装二十册,一一共1759页。

第十三册

湖南湘乡《白石刘氏四修族谮》十四卷/(民国)刘春池等修,——民国十四年(1925)藜阁堂刻本,一一原装十册,——共1016页。

湖南湘乡《三舍刘氏六修家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清)刘氏合族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原装二十二册,——共2232页。

第十四册

河北沧州《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清)刘玉策修,——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共237页。

第十五、六册

湖南邵阳《邵陵刘氏家谱》五卷首一卷/(民国)刘春蓉、刘春沾等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藜照堂刻本。——原装三十册。——共7480页。

第十七册

江苏溧阳《中梅刘氏续修家乘》十六卷/(民围)刘兴开、刘昌明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道胜堂刻本。——原装十八册,——共1318页。

《湘潭刘氏四修族谱》(亦称《中湘石潭刘氏四修族谱》)十五卷,——前册收录第一至六卷/(民国)刘懿德、刘绍基等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怡怡堂刻本,——原装十五册,——共1092页。

第十八册

《湘乡城江刘氏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刘国安主修.——民国六年(1917)彭城堂刻本。——原装十九册.——共1523页。 第一册——《毗陵双桂里陈氏宗谱》页数:1077

第二册——《剡北陈氏家谱》页数:889

第三册——《石城陈氏族谱(上)》页数:901

第四册——《石城陈氏族谱(下)》页数:849

第五册——《锡山陈氏宗谱》页数:790

第六册——《续修陈氏君实公支谱》页数:941

第七册——《流璜陈氏宗谱》页数:917

第八册——《桂阳泗州寨陈氏续修宗谱(上)》页数:914

第九册——《桂阳泗州寨陈氏续修宗谱(中)》页数:761

第一○册——《桂阳泗州寨陈氏续修宗谱(下)》页数:803

第一一册——《务阳陈氏族谱》页数:962

第一二册——《中湘陈氏族谱》页数:995

第一三册——《白汑陈氏六修族谱》页数:879

第一四册——《义门陈氏十三修宗谱(1)》页数:910

第一五册——《义门陈氏十三修宗谱(2)》页数:837

第一六册——《义门陈氏十三修宗谱(3)》页数:831

第十七册——《义门陈氏十三修宗谱(4)》页数:836

第十八册——《义门陈氏十三修宗谱(5)》页数:766

第十九册——《义门陈氏十三修宗谱(6)》页数:961

第二○册——《桂城陈氏族谱》页数:775

青州目前辖境内的刘字村庄{仅供参考,沙岗村以及沟南崖这个地名在益都县(含今青州、淄川、张店、临淄)境内没有查到}

1 刘早,益都街办(原东高镇),东高村东南4公里。《刘氏族谱》称,明洪武年间,刘孝所从河崖头(即今大河崖,东高村东4公里,刘氏明洪武年间自枣强迁至益都立村于此)迁此立村,以其父刘藻称村刘藻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北部为刘藻庄,南部为南刘藻庄。后合称今名。“早”系“藻”的谐音。

2 刘店,益都街办(原东高镇),东高村东南4公里。明初有刘姓居住,称刘家镇。明中期又有刘姓迁入,开店于道旁(旧有南北交通要道经此),村名演称刘家店。1962年后称刘店。

3 刘家庄,益都街办(原东高镇),东高村东北05公里。相传,明代前刘姓立村。

4 刘辛,东夏镇苏埠屯东15公里。明万历38年刘姓自老刘庄迁来立村,名刘家辛庄,1949年后演化成今名。

5 老刘,东夏镇苏埠屯东2公里,弥河西岸。明初刘姓自枣强迁来,村名刘家庄。后迁出之刘姓称此村为老刘家庄,简化为今名。

6 大兴刘,谭坊镇谭坊村北3公里,弥河东岸。《刘氏族谱》称,明洪武初年,刘姓自枣强迁至益都城东北琪山(今香山)北麓,弥水东岸立村。取吉祥意,名大兴刘庄。后因隔河有老刘家庄,亦称此村为小刘家庄。1982年,复称今名。 村中抗日名士:刘连登。

7 兴刘,高柳镇高柳村东南1公里。《刘氏先茔碑》载,明嘉靖年间,刘氏迁此立村,名小刘家庄。民国初,取兴盛之意,改称兴刘村。

8 东刘镇,谭坊镇谭坊村北4公里,弥河东岸。明初,有白姓居此,村名白家集。《刘氏族谱》载:清顺治八年,刘姓迁来,其族兴旺,村名改为刘家店。清康熙44年改为刘镇。因本市邵庄镇(原普通镇)有村同名,1982年改称东刘镇。村中名士:刘士俊。

9 刘晨,谭坊镇谭坊村东北4公里,新康河东侧。明初刘姓、陈姓迁此立村,村名刘陈庄。后陈姓无,村名演化为刘晨家庄。民国年间一度称刘晨仙庄,旋即称今名。

10 刘镇,邵庄镇(原普通镇),普通村东南2公里,胶济铁路南侧,青州-济南公路北侧。明代前,已有刘镇庄。明初,又有刘氏迁入,其族谱记载:刘氏自洪武年间由冀州枣强迁至青州府……刘相居刘镇庄,后演称刘镇。村中名士:刘玉淇,1919年创办刘镇小学,益都县知事赠“兴学育才”匾额。

11刘义型,黄楼镇黄楼村西南3公里。《刘氏族谱》称,明天启二年,弥河西大张冀庄刘义型迁此立村。以人名立村。

12 刘君台,谭坊镇宋池东3公里,尧河西侧,与昌乐县接壤。《刘氏族谱》称,明初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寿光县侯镇(今寿光市侯镇),后有一支转刘家庄(今西镇武),第六世再迁至此。村名传为因秦末刘邦再次筑台而得,不可信,疑因人而得名。来万成子玉(善)祥(广)永(守)君(洪)。青州市(原益都)谭坊镇刘君台村刘氏。

13 刘胡同,东夏镇刘胡同(原镇政府所在地),羊临公路穿村而过。明代以前建村,旧名崔家胡同。《刘氏族谱》称,明中叶刘姓因“花马军变”自河北流离青齐城北二十里张准社。后无崔姓,改村名为刘家胡同。后简称刘胡同。

14 刘家厂,东夏镇309国道北侧。明代前,林姓居此,村名林家庄。《刘氏族谱》称,明洪武年间,刘姓自枣强迁来,遂改为刘家庄。传村有大户爱习武艺,建跑马场,村易名为刘家场,后演化为刘家厂。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今名。

15 刘家屯,何官镇何官村东南25公里。《刘氏族谱》称,清雍正年间,刘温自阳河里迁来立村。(备注:1935年以前,此地区属于寿光县辖境)

16 刘家坡,何官镇何官村东北25公里。《刘氏族谱》称,刘氏于道光30年,由寿光刘桥村迁来立村。以姓氏取名刘家坡。(备注:1935年以前,此地区属于寿光县辖境)

17 刘家庄,青州新西环路南段,琵琶水库南。明代刘姓立村。据清康熙六年立《刘氏墓碑》载:吾族大明成化间,由河北彭城迁淄江(今淄河),又六载,遂迁郡城西。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附郭乡东约刘家庄。回族居民约占全村居民15%左右,以杨姓为主。

18 刘家庄,高柳镇朱良村东北3公里,北阳河东岸。《刘氏族谱》称,清康熙三年,刘姓由纸房(高柳镇朱良村东北3公里,北阳河东岸。《刘氏族谱》称,明洪武三年刘氏迁此定居,时称纸房村)迁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

19 刘家庄,谭坊镇郑母村西南3公里,与临朐县接壤。《刘氏族谱》称,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取村名。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刘家庄。

20 刘家庄,弥河镇镇驻地东南3公里,羊临公里西侧。原为紧邻的三个村(刘家庄、半壁店、邸家庄)组成,1988年三村统称刘家庄。《刘氏祖茔碑》载:明洪武初年,始祖刘德成由枣强县南门里迁来立村,取名刘家庄。

21 刘家庄,王坟镇王坟西25公里,博临公路南侧。村落较小,不足百人。清雍正年间,刘姓自新城县刘家崖头迁来立村,以姓氏取村名。

22 刘家庄,王府街办观音沟村西4公里,青州-文登镇公路经此。《刘氏墓碑》载:刘姓明初自枣强迁此立村。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乐善乡西约刘家庄”。

23 刘家河,何官镇西南,茅津河北侧,东青高速西侧,紧靠马氏路。《刘氏族谱》称,刘氏明末由石塔(高柳镇石塔念作da村)。因位于河道转弯处,取名刘家河圈。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作刘家河。现简称刘河。

24 刘家巷,现不存,原位于镇武庙街东侧,人民医院南(今此地已建设为宋城一部分)。清初刘姓来此定居,户族繁衍,分居建房形成此巷,故名刘家巷。

25 刘家崖(念作yai),王府街办莲花盆南1公里,胶王路南侧。《刘氏族谱》称,刘姓明初自枣强迁此立村于土崖上,故名。

26 中正刘,王府街办莲花盆东05公里,胶王路南侧。刘氏《修茔碑记》载:刘氏自山西洪洞迁此立村。初名刘家庄,后因南依中正山,改称中正刘。另,延庄,顶子。中正刘向南邻村,此二村刘姓传承为,中正刘刘姓迁入延庄,延庄刘姓迁入顶子。

27 刘福庄,王府街办五里堡西南3公里。据《故彭城郡刘府君墓志铭》载:东晋徐州人刘氏在青州做官,死后葬此,雇佣佃户种祭田,渐成村落,故名刘府庄,后演称刘福庄。

28 刘家大路,黄楼镇黄楼村东45公里,胶王路北侧。《刘氏族谱》称,刘姓明初自枣强迁发青州府益都县东三十五里琪山(今香山)刘家庄。数世后,又有人迁此定居,因村后有安丘通青州的大路故名大路刘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亦称大路刘家庄。后演化成今名。

29 刘家马庄,邵庄镇石家车马村东3公里,与孟家马庄合称刘孟马。《刘氏族谱》称,刘姓明初自枣强迁马庄东北定居,故取名刘家马庄。

30 大刘家庄,黄楼镇杨家庄西2公里,胶济铁路南侧。元代就有村落,名孙孟庄,以姓氏命名。明初,刘姓自枣强迁来,渐成为村中主要姓氏,该村名为刘家庄。因地处土岭上,又称土岭刘。后因与小刘家庄区别,故称今名。

31 小刘家庄,黄楼镇杨家庄西1公里,胶济铁路南侧,弥河北岸。明代以前称许家庄,刘姓于明代中期自大刘家庄迁来,与之对称,故名。

32 大刘家庄,弥河镇石河村东08公里。明天启七年《刘氏宗族碑》载:刘姓原系兖州府之东阿县人,始因元明之乱,避兵迁居于此,迄今二百余年一十有代矣。明洪武之年世居石河之北,初称刘家庄。清咸丰初年,刘姓分支在其西另立一村,为沙刘家庄,此村称东刘家庄《临朐续志》称此名。1945年重归益都后,易名大刘家庄,简称大刘。

33 小刘家庄,弥河镇石河村东05公里,羊临公路东侧。清咸丰初年,刘家庄刘姓第12世西移立村,因靠近沙金桥,取名沙刘家庄,也按方位称西刘家庄《临朐续志》称此名。1945年重归益都后,易名小刘家庄,简称小刘。

34 大桥刘家庄,弥河镇石河村北05公里,羊临公路西侧。明初,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刘家庄《临朐续志》称此名。后因靠“五井各社入郡大道”的永济桥,演称大桥刘家庄,简称大桥刘。

35 山前刘,谭坊镇郑母村东北3公里,香山西麓。《刘氏族谱》称,刘姓明末自镇武庙村迁此立村,村名刘家庄子,因在香山前,1949年后称今名。

36 小刘家庄,东夏镇刘胡同村东北2公里。相传,刘姓于明代以前就已立村,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小刘家庄,简称小刘。

37 小刘家庄,青州新东环路东侧,胶济铁路北。《刘氏族谱》称,刘姓洪武年间自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

38 西台后,何官镇何官村西南2公里。为台后刘家庄、台后陈家庄合并。《刘氏族谱》称刘氏洪武二年自枣强迁此定居。

39 香店刘,高柳镇高柳村北3公里。明嘉靖初,刘姓由北石塔迁此立村,取名刘家庄子。清乾隆年间,刘姓在此开设香店,又称香店刘家庄子,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作香店刘家庄。后演称香店刘,今称香店村。

40 北石塔,高柳镇高柳村西北3公里。《刘氏族谱》称,刘氏自洪武四年自枣强迁此立村。相传,村南旧有古寺、石塔,因村在其北,故称北石塔。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为北石达。

41 阎刘,弥河镇北2公里,羊临公路旁。《刘氏族谱》称,刘氏自洪武三年自洪洞县迁至东阿县子路村,童年又迁此与阎姓立村。故取名阎刘。

42 行山庄,谭坊镇东南1公里,胶济铁路南,新康河西。清末建村。原为临朐县行山庄钟姓地主的佃户村,后以地主的村名命名,称今名。别名,刘家庄子。

另,东刘井,西刘井,中刘井,原为流井演化为刘井。无刘姓。

以上为目前青州市含“刘”字的村庄源流,其他有刘姓村庄继续待查证。

刘氏家谱:

12766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67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 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68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堃 刘炳照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 1-4、8-12)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2769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 美国 12770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民国)刘如辉 刘租浚等纂修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1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2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2773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 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 此为七修。 12774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75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八修本。 12776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九修。 12777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 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 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12778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12779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12782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783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84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注:此为七修。 12785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2786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 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闭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封扬等修 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12789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12790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2792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册。 日本 美国(缺卷19) 12793江苏无锡邹祁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 民国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 美国 12794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2795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12796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2797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此为始修谱。 12798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册 人民大学 12799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800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2801浙江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刘敝廷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2802浙江鄞县悬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琮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册 天一阁 12803浙江奉儿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代刘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重修抄本 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12809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 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祝 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器用具 书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12811浙江蝈兴山阴鲫氐宗缯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图 12812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 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 文学所 12813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宗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 北图 浙江图 天一阁 12814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 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12815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12816浙江绍兴木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 清末抄本 七册 北图 12817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12818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标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z819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康熙甲子,此为七修。 12820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 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12821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续同治壬申谱。 12822浙江诸暨紫岩螺山刘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吉成总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绳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2823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2824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 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 杭州大学 12825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此为七修。 12832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钊纂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2833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12834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12835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间。 12837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卷 (清)卢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 注:谱始修於宋太平兴国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刘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 注:始修於宋庆元四年胡宪,此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续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摒坞大岭背 注:清康熙七年始修。

江苏刘姓族谱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 (民国)刘泗英增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抄本台湾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承启堂木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