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吴氏老医
吴氏医宗起自晚清医学家吴瑭,吴瑭的儿子没有从医,吴瑭的孙子略通医术,吴瑭的医术传给了曾孙(吴念祖之子)吴乔生,吴乔生继承祖业成为吴氏中医世家第二代名医,第三代吴延栩,第四代吴俊义,第五代吴庸,第六代吴有民,第七代吴月成。《吴氏医方》是吴氏中医世家的祖传医籍。
渊源
编辑
第一代
吴氏中医世家第一代:医圣吴瑭,字配珩,号鞠通。吴氏鞠通是江苏淮阴人氏,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卒于道光16年(公元1836年)。是晚清著名中医学家,当时与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齐名,吴瑭为中医学的温病四大家之首,著《温病条辨》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齐名,故后世称之为医圣。吴瑭所著《温病条辨》是现在中医必读之书,历庙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都有《温病条辨》的内容作为试题。所创药方有很多,其中银翘散被制成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等药,桑菊饮已被制成“桑菊饮”、“桑菊感冒片”等,现在的很多中成药都是出自于吴瑭(鞠通)的经典,为吴瑭所创。所以有的中医学术把《温病条辨》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本草纲目》属于药物研究的药学著作,不在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列)。
吴氏医宗后裔称:医祖吴瑭曾治愈皇太后“肠覃”(即现在所称的直肠癌、结肠癌等肠癌病症),得御赐黄马褂一件。七十四岁告老回乡,皇上赐白银二万两。
第二代
吴氏中医世家第二代吴乔生,从家谱来说,吴瑭是第一代,子吴廷莲,孙吴念祖,曾孙吴乔生,吴乔生是第四代,但吴廷莲、吴念祖均只是略通医术、以经商为业,吴瑭之曾生吴乔生毕生研究医学,著有祖传秘籍《吴氏医方》,故称之为吴氏中医世家第二代。吴乔生出生于公元1838年,卒于1923年。医宗第二代吴乔生天资聪颖,酷爱医学,熟读祖上医书,尤精于《内经》、《周易》,与人占卜,十有九准。善用偏方验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富者求医,开个药方收 白银十两,穷者求医,分文不取,人称“吴大瞎子”。集七十年行医经验,著秘籍《吴氏医方》传于后代。
第三代
吴氏中医世家第三代吴延栩,吴乔生之子,生于1886年,卒于1947年。随父行医,孜孜不倦,与父亲共同完成家传秘籍《吴氏医方》。由于当时“西洋派”大肆鼓吹“中医无用论”、“中医伪科学论”、“中医迷信论”,先生以实际行动对《废医论》进行无言地批驳,1925年,孙中山大总统的肝癌在协和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在西医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找到先生,先生以莪术花粉、吴氏九苓散为孙中山大总统消除肝癌腹水。
第四代
第四代吴氏中医世家吴俊义,吴乔生之孙,吴延栩之子,生于1908年。与祖父吴乔生同一天生日,刚好比祖父小七十岁,天资聪慧,被祖父视为掌上明珠。继承祖业,十四岁随家迁住广西桂林,二十二岁在桂林独秀峰脚下开“问心堂”,1930年改名为“九仙堂”,由于医术高、医德好,且全部采用道地药材,药店信誉很高,民间流传“买药到九仙堂,诊病找吴俊义”。先生的医术不但深受普通老百姓青莱,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等高级官员都来请他治过病。后因战事带家小迁往湘西,隐名埋姓,潜心研究医学,并以养蜂自娱,修改、校正家传秘籍《吴氏医方》。
第五代
吴氏中医世家第五代吴庸,吴俊义之子,出生于1932年,在湖南长大。解放后因祖辈给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治过病被划为“地主阶级”、“反革命”,等经常挨批斗,后因用按《吴氏医方》用百部花粉、喘鸣散治好革委会主任哮喘病而当上赤脚医生,潜心研究养蜂和中医生物治疗,改革开放后自开诊所,利用蜜蜂、草药、偏方、验方、生物针灸等结合《吴氏医方》治疗疑难杂病,疗效卓著,尤其是治疗中风偏瘫、癌症、哮喘、骨髓炎、尿毒症等有较深的研究。吴氏老爷子吴庸已治疗中晚期癌症数万人,其中已治愈肝癌380多人,肺癌800多人,是现今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第六代
吴氏中医世家第五代吴有明,吴庸之子,吴俊义之孙,出生于1966年,自幼聪颖好学,不但继承了前人的中医精髓,同时对现代医学亦有较深研究,诊病以“简、便、廉、验、奇”著称。“简”,先生认为用药如用兵,主张“兵不在多,贵在于精;药不在多而繁,重在于准而有效”;“便”,先生认为治病是为病人服务,医者要尽量给病人提供方便,用药时能就地取材的尽量就地取材;“廉”,先生认为药不分贵贱,贵药并不一定就是好药,只要用得得当,有时便宜药也能治大病,治病时要从实际出发,开方时要从病人家庭情况出发;“验”,主要是讲究一个经验,灵验的药品总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丝瓜叶退烧,无毒性,无副作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等;“奇”,用蜜蜂治癌症、以蚂蟥治脑血栓、以蝎子止痛,以三子方治咳喘、以蚂蚁治肿瘤、以丹参花粉治尿毒症等等,先生治病,以奇著称。
吴有民现在广西桂林开设一名为吴氏医宗的私营诊所,主要治疗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道癌、乳腺癌、胰腺癌、癌、胆管癌、骨癌、脑癌等各种癌症以及慢性肾炎、肾病、尿毒症等疑难杂症,全国各地求医者期甚多。
很高兴问你回答请采纳谢谢
王 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
王 翦:秦代名将,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 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琅琊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 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震,中国现代军事将领,政治家。
王阳明,明代心学家。
王夫之,唯物主义哲学者。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转自王姓一家人)
构成汉族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21世至周灵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历史了。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也有2300年的历史。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九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了解一下吴氏老医
本文2023-10-23 07:26: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