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姜姓有多少人
姜姓图腾
jiāng 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姜: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迁徙分布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名人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姜氏起源]
姜姓始自炎帝。《元和姓纂》中就有记载,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战国时,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各地,有姓吕的,也有姓姜的。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水经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纪、许、向”等8氏为姓的。而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氏后裔,战国七雄之一。
姜方宗谱---寻根溯源,姜姓起源有三:(1)、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居地姜为姓。(2)、出自桓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姜姓。(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据《宋书·吐谷浑传》所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除此以外,今满、侗、瑶、彝、蒙古、土家、保安、白、俄罗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因此,河南姜氏的血脉源头应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姜方宗谱,得姓始祖---炎帝。姜姓出自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陕西岐山之东,源出岐山),以居地命姓为姜。炎帝是姜姓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县西),建立吕国,再次被赐以祖姓,以续炎帝的香火。春秋时的齐国,其创立者是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由伯夷建立的吕国,在公元前六七八年被楚国所灭,由姜尚建立的齐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国所灭,在吕齐两国被灭亡后,其子孙都有以姜为姓的,他们尊炎帝为姜姓的得姓始祖。
[姜氏繁衍播迁]
(1)、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辅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续炎帝香火。炎帝部分子孙,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易为其他姓氏,姑且不论。夏商以来,姜姓,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显诸侯,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炎帝出生的姜水,姜姓的发源地,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姜尚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金学孟曰:“其中一支西迁甘,史误为姜戎,其实为中原炎帝部落后裔”。
(2)、“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潘承祥语)”。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左传-桓公十八年》述其事(此为《左传》中第十五项用“通”记载之事):“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这些婚外恋活动,《春秋》载作“纯客观报告”状。如“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3)、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田和灭齐姜子牙后代西迁移西戎---姜戎一支,东渐入陕,公元前368年,为秦所迫,迁至晋南。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西汉以前,姜姓,其后代继续东归河南等地,不断繁衍发展,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西汉初,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族。西汉为充实关中人口,时刘邦采纳娄敬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的关东豪族于关中,关东大族迁至关中,姜氏望族被迫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遂世居天水(今属甘肃),又返回西戎故地,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
(4)东汉末、三国---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后姜氏已有徙居到今四川者,姜诗盛于广汉(今四川谢洪南)。姜维降蜀后,其后裔居川。汉代到唐代,天水一直是“姜氏发展繁衍中心(姜方语)”。两晋南北朝时期---为避战乱,姜族纷纷从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四川姜族远隔中原,故历千余年长盛不衰,代有显官(张友茂语)”。
(5)、唐代,四川姜族一支,出蜀北,转汉中,入天水,继续融入姜姓发展繁衍中心地。便是蜀国北出汉中,西迁甘肃天水的那支,姜方为三国名将名臣----姜维后裔。其中天水姜维后裔,乃唐舒州刺史姜神翊的先人。姜神翊嫡孙姜公辅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后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最早入闽者。神翊后裔,为保血脉,继续远迁蛮荒之地,发展成中派天水分支---九真姜姓,因其族人仕途而南移福建,后沿海岸线西迁广西。
(6)、南宋末期---姜氏河南。姜方的先人,因忽必烈军团,远征大理国,姜族一部自广西北还中原故里---河南,融进当地姜族土著居民之中。明洪武年间---此支系继续在豫繁衍生息,复成望族。清---其一脉,就是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其一脉,迁往海岸城市青岛等地,暂居齐鲁境内。
(7)、其族人居小青岛,以捕鱼为生。德国侵占青岛后,将小青岛改名为“阿克那岛”。1898年夏,改名为“青岛百合”,或“百合绿岛”。姜先人退出该岛,去海岸内定居。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侵占了青岛,地名全换成日文名称。姜方曾祖父,因抗拒日本黑暗的殖民统治,而投身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牺牲。其祖父,于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一律将日文的名称改为中国的名称)前夕,“西返中土河南故地,形成现代姜方的河洛近祖(日不落语)”。姜方族谱近况:父,姜红泼;母,海南人。生一女,曰姜方。姜方,乃历史名人后裔,武汉北京中文系毕业,当代散文作家。
[姜姓郡望堂号]: 姓名 wwwvgvcn
姜姓在长期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
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3 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向,被封为诸侯,后来国灭,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
堂号:姜姓以“河洛”、“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姜姓宗族特征]
1、姜姓自炎帝神农氏以降,后裔分支命氏,共计为二百四十七个姓氏,可知姜姓起源之早。
2、姜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方,又盛于北方。
3、姜姓以孝行著闻。如东汉隐士姜肱,兄弟友善,常同被而眠,故有“姜被”之典故,又东汉广汉人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
4、姜姓字行辈份严谨有序。据一九一七年姜正芳所修《姜氏家谱》所载,江苏常州姜姓一支字行为:“中俊法仁,炳习志士,国良翰广,思茂。”
5、姜姓保存了其始祖优秀的基因,在河南大地上出现了“姜方现象”---姜方,才女北京生。
[姜氏属地]:
(1)、广汉郡,今四川梓潼县。
(2)、《百家姓》注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西南。
(2)、当代,全国已形成四川西部、山东东部、东北、河南四大块姜姓聚集区。
[八、姜氏名望]
(1)、姜太公(又名姜子牙)----源头之鼻祖。
(2)、姜肱,东汉高士,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常同被而眠,世人用“姜被”喻兄弟友爱--承太公血脉、史书称其“家世名族”。
(8)、东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3)、姜维,原为三国时魏将,后归顺蜀国,得到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亮死后辅佐后主,统领其军---出现在中国西部,光大太公遗风。
(4)、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满腹经纶,词作为世人所熟悉,广泛流传----渗透到文学领域。
(5)、姜才,是南宋著名的将领。姜立纲,明代书画家----在上层建筑中,依旧保存着姜姓基因。
(6)、姜宸英,是清代文学家,曾参与纂修《明史》,属于“江南三布衣”----姜姓已大为扩展。
(7)、姜方,河南人,网络校园文学作家----是当代姜姓之优秀人物
[姜姓历史文化名人]
(1)姜尚(姜子牙、太公):吕国(今河南南阳)人,一说汲县(亦属河南)人,属东夷族,一说属羌族,西周初年的北京家、政治家,周文王、周武王的得力谋臣,他足智多谋,灭商居功至伟,以功封于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国君,相传曾作兵书《六韬》。姜小白: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2)姜维: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是位有名的大臣,三国时蜀汉名将。本为魏将,后归蜀,深得诸葛亮信任,任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魏军攻蜀,他死守剑阁,蜀主刘禅降魏,他诈降,企图反魏复蜀,事败被杀。
(3)姜夔: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著名诗人、著名词人、音乐家。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一生未仕,其诗初学黄庭坚,后深造自得,为杨万里所称,词尤有名,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书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4)姜才: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南宋名将,以善战有名,后据扬州抵抗元兵,兵败被俘而壮烈牺牲。
(5)姜立纲:永嘉(今属浙江)人,明代书画家,曾写匾于日使,日使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
(6)姜彭:江苏扬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翎毛当时盛称第一,于山水则法明代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
(7)姜宸英:浙江慈溪人,清初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能诗文,工古文,善画墨,精书法,行草尤入妙,年七十始中进士,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有《湛园文稿》、《苇间诗集》等,后人辑有《姜先生全集》。
(8)姜宜:如皋(今属江苏)人,清代女书画家,善墨兰及竹石,工诗。
(9)姜思周: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画家,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
(10)姜炳璋:象山(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石泉县知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又署江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姜公堰”。
(11)姜桂题: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后投左宗棠,历任直隶提督、热河都统、兼毅军军统,袁世凯称帝后,封一等爵,袁死后,归附皖系。 宝宝起名 wwwvgvcn
(12)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
(13)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14)当代著名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姜东。
姜姓郡望
姜姓在长期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圭阝(今甘肃省天水市);
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3、河南郡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姜姓以“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4、渭川郡:姜子牙的后裔,分布未详。
姜姓堂号
中华姜氏堂号大汇集
这是本人多年来收集的姜氏堂号:(目前已知堂号有56个,以下未尽录入)
堂 号 分布地
天水堂: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渭水堂:江苏沭阳、福建。山东盐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山。
渭滨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阳新、大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为孝友堂分支,为孝友堂分支,湖北华荣郭店姜姓
表海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汉黄陂姜家湾2500人,江苏赣榆县石桥镇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狮市姜厝姜姓,目前135户,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 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荫堂:湖南宁乡
森阳堂:
龙泰堂:
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
瀚静堂: 河北 始迁祖浩,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安庆地区和湖北黄梅地区
宝璜堂:湖北湖北汉阳、打虎庄16庄、
崇本堂:浙江鄞县姚江姜氏、鄞东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东青林姜氏
经草堂:东禅来经草堂,浙江黄岩,黄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庆堂:(余庆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苏丹阳滕村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东莱阳姜氏
孰乐堂:湖南宁乡
敦伦堂:湖南邵回
瀚静堂:始迁祖:[清]姜浩 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致远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华姜氏
贻安堂:凰林姜氏
聚仪堂:浙江省龙泉市城北乡,字辈“洪、昌、乾”
东海堂:山东
仁德堂 : 山东烟台福山肖家沟,始迁祖姜苛
忠仪堂:山东
贵三堂:清朝年间,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带领姜贵春、姜贵林、姜贵芝,在辽宁庄河县鼓山沟,开办的以抬钱生意为主。后因北京支官司和经营不善而关闭。
善庆堂(善庆堂) 开阳姜氏
获胜堂(获胜堂)
养拙堂 山东峄县姜氏 始祖姜垒于清乾隆年间由滕县迁入 700人 (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堂号系清咸丰帝所赐)
璜瑛堂 湖北枣阳, 明代从江西迁移到枣阳
峝支堂:山东海阳,始迁祖:[元]姜朝阳,字桐臣,元时自海阳猪湾村迁居同邑槐树底。
寿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迁祖:[宋]姜屿; 先祖:[宋]姜璿。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飞熊堂:先祖:姜东道; 先祖:姜东述; 先祖:姜东遐
叙伦堂:浙江兰溪泽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乐颜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时,其子真九[明]、先三[明],迁居当涂洪山,真九之子後归南昌,先三子孙落籍当涂,清初,其後裔再徙泰兴
追远堂:江苏武进西林姜氏始迁祖宗扬,谱称明永乐初自濑水(或云云阳)迁武进西林
鲁文盛堂:湖南岳阳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始迁祖十三世孙时升,宋嘉定间由江西分宁县陂山迁巴陵一都梅田。
姜姓辈分
姜姓字行辈分严谨有序:
《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系50世》
世运承先泽 光华继后如
家国文明远 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 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 天壁可为谟
子能辉前志 兆泰俊良储
井泉庄姜氏为接“储”字辈下延
储文茂胜永 大守志兴启
贤能道仲时 金常必正家(之)
迁至北京的姜姓氏族字辈,接“家”字辈下延:
书文仲永严 才丰志训贤
侯武德秀昌 丁书相信唐
英双乔如坦 祖士育卞恒
义全工画吉 海言东慧婵
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如下:
孝友本厚 俊秀芬香
前传衍庆 勋烈降昌
肇基建业 丹书训详
英才左汉 忠信相唐
封侯赐爵 祖武留芳
姜姓特殊的字辈:
1、循环用字字辈
2、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派来进行循环
姜氏字辈
支字辈1: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
支字辈2: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
支字辈3:光应代兴朝廷国正天心顺家
支字辈4:齐伦纪修大才为世用光显庆
支字辈5:宏猷文汝维昌积德
支字辈6:光华百代庄诗书承先业人才继起隆家声绵
支字辈7:孝友廷献永怀忠内仕单应眷德朝永仲文志大清之
支字辈8:盛鸿儒必克兴万秀定自学超荣绍祖昭顺运光宗继
支字辈9:世成惟铭元子
支字辈10:贵世思金彦太存守启兴隆定
支字辈11:国昌宏大绳宗敦序
支字辈12:源远庆长家声振卓祖业延芳舒仪
支字辈13:汇秀秉理含章贤良蔚立克绍书香
支字辈14:廷进再盛道宏元才仁上
支字辈15:大朝国定常公枝开
支字辈16:荣芳友万世永
支字辈17:兴宗启宗学大
支字辈18:开文贤世锦纯儒孔道全
支字辈19:治国兴仁定向烈名振珧常年
支字辈20:秀文应世万国长宁仕崇政大
支字辈21:盛命光庭德宗丹桂永代登今元如楚正祖德
支字辈22:泽龙秀景如开载永昌必显红
支字辈23:文光正启秀万代永
支字辈24:红昌世德永红
支字辈25:昌光清明志孟绍字枝文
支字辈26:嗣仲永世如国士能联永大光
支字辈27:祖德家必宏昌其子克效习作维祥英景通海宜单同
支字辈28:矩道之林司连加绍时正
支字辈29:大光明永昌世宗振弘续立朝
支字辈30:廷学克享熙荣特达奇兆
支字辈31:呈国正天心明自忠
支字辈32:大全道友武杰其世启大国楚春师圣
支字辈33:宗光华本元永庭应自贡明四
支字辈34:万世纲宗运长兴正大洪昌德
支字辈35:超英毓辅国永光天地腾凤国正明
支字辈36:永万春继清长兴盛世尚
支字辈37:忠孝生育安孔,正胜东子钦廷,学尚际明良人
支字辈38:文瑞集家声振谟烈光承世德
支字辈39:昌忠厚培元有大本诗书积业癸长祥云福克
支字辈40:绍遗谋志永锡华丰
支字辈41:焕玉望诚廉治启隆
支字辈42: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支字辈43: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
支字辈44:学进世国正永长春朝廷文武云汉中华;
支字辈45:秉承咸仁尧政应洪日名士百
支字辈46: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楚本志思文添
支字辈47:承万海德才永祖世代荣昌显宗烈
支字辈48: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
支字辈49:训悠远定卓越文腾国大九世同居仁义海万
支字辈50:福齐天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
支字辈51:家庆锦长昌启明良魁玉林子
支字辈52:朝上国永邦凝熙士庶敦仁让文治光华
支字辈53:远家声礼教先培材成大器树
支字辈54:德有名贤凤梦前徽美鳣征後代隆忠襄
支字辈55:承祖泽清白守宗功孔道万年新敬明诙
支字辈56:先述执上梁启正红茂大洲庭宗文
支字辈57:春开仕祥年春一南
支字辈58:和成春永志文昌祖
支字辈59:德毓荣芳世成明定选
支字辈60:久厚继忠良遗文世秉光
支字辈61:清国正天心太平文廷景国仕林兴
支字辈62:司佰马扬儒子才生元炳尚归锡涵椒育
支字辈63:仁军代选
支字辈64:科明天开红运君添宗
支字辈65:子仕再俊廷秀仲伏归春生承善常
支字辈66:守相期恢大烈美迪先贤贵以书永富从俭约
支字辈67:来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
支字辈68: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公凤廷
支字辈69:铸启上文元永贞安
支字辈70:世德昌家修承
支字辈71:军用邦典真贤良孝
支字辈72:友孪益德诗书继绥芳辛汉律法私书作则舜
支字辈73:禹益忠孝富贵满朝庭宪
支字辈74:法尊五权礼教新旧合运会古今分哲
支字辈75:嗣相继起宇宙享太
支字辈76:平自永天可淑思世廷启文应遇名绍近
支字辈77:其贤大盛明礼教新旧合军运古今分哲嗣相继起
支字辈78:宇宙享太平自永天可述惟仕绍枝启
支字辈79:文大盛光良毓秀申俊彦焕发在培
支字辈80:源念先志炳才贤维时生淑玉思春
支字辈81:正清白传世德大立昌明忠信
支字辈82:绵芳泽和顺肇恩荣英俊定安国公
支字辈83:凤廷铸启上文元永贞安世德昌忠厚传家复崇鑫怡沐
支字辈84:彦义子孙良正大光明兆先业
支字辈85:聪明瑞正理永贤泰才能福嗣思仕允
支字辈86: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
支字辈87:德光先代贻谋裕後人正宗传理学清吏
支字辈88: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才千
支字辈89: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
支字辈90: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玟元芳志忠德遇永兴
支字辈91:良丰锡先馨振结梅召发祥以贵高
支字辈92:吾万廷显京元志绍文承武世绪宏
支字辈93:开光宗耀祖荣良锡自天世祚启仁贤
支字辈94:国士承弘泽芳声可百传上天承祖代传忠信仁文
支字辈95:万事兴盛进启贤良圣约景晖
支字辈96: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
支字辈97: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理自同家传宏作育
支字辈98:人道庆昌隆东亮昭寰宇勤廉
支字辈99:启厚昆秀启干元懋熙时俊彦荣锡光
支字辈100:同上达济美会群英湘楚炎基丙鸿材煦堉钧澍棠熏
支字辈101:柎录清业炽堪钦德友伸志胜时春
姜 5648河北青县南左所姜氏家谱上下卷 (清)姜克昌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续修钞本 二册 河北大学
5649天津姜氏家谱六卷 (民国)姜宝堃重修 民国二年(1913)天津姜氏石印本 六册 美国
5650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徐锡思纂修 姜时财主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5651江苏扬中姜氏挂谱 白布一幅 江苏扬中县
5652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六卷 (清)姜之珑编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六册 浙江图 注:姜氏世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3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十集 (清)姜联福增修 清咸丰四年(1854)馀姚敬胜堂木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美国 注: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4浙江馀姚姜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姜锡桓纂修 民国六年(1917)敬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州文献馆
5655 浙江鄞县姚江姜氏追远世谱八卷首一卷 鄞东梅墟姜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陈运鹏 何锡冕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天一阁
5656浙江慈溪慈东青林姜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姜惠富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崇本堂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657浙江奉化姜氏宗谱六卷 (民国)周孝咸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658浙江象山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炳璋 姜森重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敬德堂稿本 一册 浙江图
5659浙江嵊县姜氏世谱十二卷 姜松年等续修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5660浙江兰溪横塘妻氏宗谱□□卷 (民国)丁淼源重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三册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明嘉靖三十七年。
5661浙江兰溪东溪姜氏宗谱四卷 (民国)姜焕文重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姜坡
5662浙江兰溪姜氏宗谱十三卷 (民国)水链重纂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西姜
5663浙江兰溪风林姜氏家谱二十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
5664浙江常山姜氏宗谱不分卷 (清)钱登云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5665浙江常山定阳姜氏宗谱二卷 (民国)姜学翁 姜连鸿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5666浙江常山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三十一年(194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 注:首修於明百历四十一年。
5667浙江常山南洲姜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彤坑村(存首二卷)
5668浙江黄岩黄城姜氏家谱六卷 (清)姜丹书纂 姜景华续增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东禅来经草堂木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5669安徽桐槭姜氏支谱六卷 (清)姜万林 姜怀珍等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松柏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5670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十卷 (清)姜显名等重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馀庆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5671福建漳州姜林连支同谱序 (清)姜世俊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钞本 一册 台湾
5672江西南昌城塘姜氏七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二卷 (民国)姜璜主修 姜国栋编辑 民国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江西档(存首一卷) 注:书口题《姜氏德立合谱》。
5673山东昌邑姜氏族谱八卷 (清)姜舜龄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木刻本 黑龙江绥化市档
5674山东昌邑姜氏族谱五卷 (清)姜以锋重订六刻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木刻本 山东昌邑县东家乡前张戈庄村
5675山东牟平姜氏系谱三十卷 (民国)姜瑞珍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5676山东莱阳姜氏族谱十一卷 (清)姜柱等增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敦睦堂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5677山东莱阳南古城姜氏家乘□□卷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北图
5678山东金乡姜氏家乘二卷 (明)李建中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钞本 山东金乡县卜集乡大姜村
5679山东烟台通伸村姜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姜世棻编次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5680湖北汉阳姜氏宗谱□□卷 (民国)姜德 袁汉丞等纂 民国三十二年(1944)姜氏宝璜堂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
5681湖北新洲姜氏宗谱七卷首四卷 (民国)姜绍熊 姜传绪四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铜字本 湖北新洲县和平乡朱杨材 注:清乾隆六十年创修。
5682湖北新洲姜氏宗谱四卷 (民国)嘘云三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硕岗乡
5683湖北竹溪姜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占章杏重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姜家村
5684湖南长沙萋姓十修族谱三十四卷 (清)姜淇珊 姜苟香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云磬堂活字本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始修。
5685湖南宁乡宁邑姜姓续修支谱□□卷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6)刻本 湖南图(存卷2)
5686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姜光汉修 姜呜冈 姜汤他纂 清道光十四年(1834)孰乐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
5687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七卷 (清)姜良治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孰乐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26)
5688湖南宁乡姜姓族谱□□卷 清道光十七年(183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末)
5689湖南邵回姜氏四修族谱□□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春城纂修 清咸丰七年(1857)敦伦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1、首、末)
5690 姜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姜世名编辑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691 姜姓九修族谱四十二卷首一卷尾二卷 (清)姜氏合族公撰 清同治六年(1867)云磬堂活字本 三十三册 北图
5692 姜氏家谱不分卷 (清)姜国璜纂修 清钞本 北图
5693 龙砂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姜继宗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怀此山房活字本 六册 北图
5694 天水郡姜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姜佑驽等续修 民国二十五年(1946)活字本 十七册 北图
2005 [山东省郯城县姜庄村]姜氏宗谱一卷姜步宽等续
姜姓(氏)字辈排行
唐朝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字辈:“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统一字辈:“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为“孝”字辈开始续延。
山东莱阳姜姓一支字辈:“国祖德千秋远”。
山东莱阳姜姓一支字辈:“廷玉日世翕永成书”。
山东蓬莱姜姓一支字辈:“世守仁可长……”
山东蓬莱姜姓一支字辈:“德必希成作树传家福善名”。
山东泰安东平姜姓字辈:“发祥志兰方……”
山东泰安姜姓字辈:“炎锡汉桂焕培明潞树烯增”。
山东荷泽巨野姜姓字辈:“金全发……”
山东登州宁海姜姓字辈:“云玉万殿……”
山东登州文登姜姓字辈:“财世福国学永云连会玉”。
山东潍坊昌邑姜姓字辈:“起言义则思……”
山东潍坊姜姓字辈:“玉官传明祥……”
山东济宁姜姓字辈:“延庆开元美玉……”
山东威海姜姓字辈:“学书宜立志明……”
山东平度姜姓字辈:“天作书连进学……”
山东巨野姜姓字辈:“九守永传慎福贵常青广自体玉先连”。
山东牟平姜姓字辈:“文国兴逢英……”
山东德州姜姓字辈:“文九□殿振延秀智仁圣”。
山东黄县姜姓字辈:“思启建国开元”。
山东聊城姜姓字辈:“久志清会明……”
山东姜姓一支字辈:“齐儒圣兆聘渭访续祥邦国治诚顺诰恒富裕利长仲法奎培运永冠西世昌”。
江西瑞邑井泉庄姜氏字辈:“储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之)”。注:从“储”开始接续。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绍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学海亨荣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泰千文受斌延鸿玉以兴太一仲良季达光圣开成典礼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守应自先景从明哲钦尊典礼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太宗彦文国寿定保德元朝典时福单延汝周启应永世家茂学海亨荣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苏盐城姜姓字辈:“杰善芝家必有余庆”。
江苏盐城建湖姜姓字辈:“曰有效启玉(东)海基”。
江苏盐城大纵湖姜姓字辈:“山文昌章中正大”。
江苏扬州姜姓字辈:“洪昌明正宝……”
江苏邗江姜姓字辈:“朝拜治国民律修义德”。
江苏淮安姜姓字辈:“学万守成文道其昌邦国之江”。
江苏赣榆姜姓字辈:“开致仁守(正)先(修)启(在)厚统”。
中国的恐龙种属名录[正式版]
蒋澈 邢立达
恐龙纲 Class Dinosauria(Owen),1841
◆蜥臀目 [ Order Saurischia Seeley, 1888 ]
◆兽脚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Marsh, 1881
◆虚骨龙次亚目 Infraorder Coelurosauria Huene, 1914
迅足龙科 Family Podokesauridae Huene, 1914
芦沟龙属 Lukousaurus Young,1948
⊙尹氏芦沟龙 Lukousaurus yini Young, 1948
虚骨龙科 Family Coeluridae Marsh, 1881
中国虚骨龙属 Sinocoelurus Young,1922
⊙破碎中国虚骨龙 Sinocoelurus fragilis Young, 1942
川东虚骨龙属 Chuandongocoelurus He,1984
⊙原始川东虚骨龙 Chuandongocoelurus primitivus He, 1984
似鸟龙科 Family Ornithomimidae Marsh, 1890
古似鸟龙属 Archaeornithomimus Russell,1972
⊙亚洲古似鸟龙 Archaeornithomimus asiatiicus(Gilmore, 1933)Russell, 1972
偷蛋龙科 Family Oviraptoridae Barshold, 1976
偷蛋龙属 Oviraptor Osborn,1924
⊙嗜角偷蛋龙 Oviraptor philoceratop Osborn, 1924
驰龙科 Family Dromaeosauridae Mattew et Brown, 1922
敏捷龙属 Phaedrolosaurus Dong,1973
⊙艾里克敏捷龙 Phaedrolosaurus ilikensis Dong, 1973
吐谷鲁龙属 Tugulusaurus Dong,1973
⊙小巧吐谷鲁龙 Tugulusaurus faciles Dong, 1973
疾走龙属 Velociraptor Osborn,1924
⊙蒙古疾走龙 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Osborn, 1924
◆肉食龙次亚目 Infraorder Carnosauria von Huene, 1920
巨齿龙科 Family Megalosauridae Huxley, 1870
中国龙属 Sinosaurus Young,1948
⊙三叠中国龙 Sinosaurus triassicus Young, 1948
只脊龙属 Dilophosaurus Welles,1970
⊙中国只脊龙 Dilophosaurus sinensis Hu, 1992
气龙属 Gasosaurus Dong et Tang,1985
⊙建设气龙 Gasosaurus constructus Dong et Tang, 1985
宣汉龙属 Xuanhanosaurus Dong,1984
⊙七里峡宣汉龙 Xuanhanosaurus qilixiaensis Dong, 1984
异特龙科 Family Allosauridae Marsh, 1879
永川龙属 Yangchuanosaurus Dong et al 1978
⊙上游永川龙 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Dong et al, 1978
⊙巨型永川龙 Yangchuanosaurus magus Dong et al, 1983
四川龙属 Szechuanosaurus Young,1942
⊙甘氏四川龙 Szechuanosaurus campi Young, 1942
克拉玛依龙属 Kelmayisaurus Dong,1973
⊙石油克拉玛依龙 Kelmayisaurus petrolicus Dong, 1973
吉兰泰龙属 Chilantaisaurus Hu,1964
⊙大水沟吉兰泰龙 Chilantaisaurus tashikouensis Hu, 1964
⊙毛儿图吉兰泰龙 Chiantaisaurus maortuensis Hu, 1964
⊙浙江吉兰泰龙 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 Dong, 1979
金刚口龙属 Chingkankousaurus Young,1958
⊙破碎金刚口龙 Chingkankousaurus fragilis Young, 1958
恐齿龙属 Prodeinodon Osborn,1924
⊙广西原恐齿龙 Prodeinodon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鄯善龙科 Family Shanshanosauridae Dong, 1977
鄯善龙属 Shanshanosaurus Dong,1977
⊙火焰山鄯善龙 Shanshanosaurus huoyanshanensis Dong, 1977
暴龙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 Osborn, 1905
阿尔伯脱龙属 Albertosaurus Osborn,1905
⊙威肋阿尔伯脱龙 Albertosaurus periculosus Riabinin, 1930
鹰龙属 Alectrosaurus Gilmore,1933
⊙奥氏鹰龙 Alectrosaurus olseni Gilmore, 1933
暴龙属 Tyrannosaurus Osborn,1905
⊙栾川暴龙 Tyrannosaurus luanchuanensis Dong, 1979
⊙霸王龙相似种 Tyrannosaurus cf T rex Hu, 1973
⊙特暴龙未定种 Tarbosaurus sp Maleev, 1955
◆蜥脚形亚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von Huene, 1932
◆原蜥脚次亚目 Infraorder Prosauropoda von Huene, 1920
板龙科 Family Platesauridae Marsh, 1895
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Young,1941
⊙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巨型禄丰龙 Lufengosaurus magnus Young, 1947
云南龙科 Family Yunnanosauridae Young, 1942
云南龙属 Yunnanosaurus Young,1942
⊙黄氏云南龙 Yunnanosaurus huangi Young, 1942
⊙巨硕云南龙 Yunnanosaurus magnus Young, 1947
近蜥龙科 Family Anchisauridae Marsh, 1885
讯蜥龙属 Anchisaurus Marsh,1885
兀龙亚属 Gyposaurus Broom,1911
⊙中国近蜥龙(兀龙)Anchisaurus(Gyposaurus) sinensis Young, 1941
美兰龙科 Family Melanrosauridae von Huene, 1929
金沙江龙属 Chinshakiangosaurus Yeh,1975
⊙中和金沙江龙 Chinshakiangosaurus zhongheensis Elaao, 1956
◆蜥脚次亚目 Infraorder Sauropoda Marsh, 1878
圆顶龙科 Family Camarasauridae Cope, 1877
蜀龙亚科 Subfamily Shunosaurinae Mclntosh, 1990
昆明龙属 Kunmingosaurus Zhao,1985
⊙武定昆明龙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 Zhao, 1985
原颌龙属 Protognathosaurus Olshevsky,1991
⊙炎齿原颌龙 Protognathosaurus oxyodon(Zhang, 1988) Olshevsky, 1991
三巴龙属 Sanpasaurus Young,1944
⊙岳氏三巴龙 Sanpasaurus yoai Young, 1944
资中龙属 Zizhongosaurus Dong et al,1983
⊙船城资中龙 Zizhongosaurus chuanchengensis Dong et al, 1983
蜀龙属 Shunosaurus Dong Zhou et Zhang,1983
⊙李氏蜀龙 Shunosaurus lii Dong, et al, 1983
似鲸龙亚科 Subfamily Cetiosaurinae Ly dekker, 1888
酋龙属 Datousaurus
⊙巴以酋龙 Datousaurus bashanensis Dong et Tang, 1984
巧龙亚科 Subfamily Bellusaurinae Dong, 1986
马门溪龙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Young et Chao, 1972
马门溪龙亚科 Subfamily Mamenchisaurinae Dong, 1992
峨嵋龙属 Genus Omeisaurus Young, 1939
⊙荣县峨嵋龙 Omeisaurus junghsiensis Young, 1939
⊙斧溪峨嵋龙 Omeisaurus fuxiensis Dong et al, 1983
⊙天府峨嵋龙 Omeisaurus tianfuensis He et al, 1984
⊙罗泉峨嵋龙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Li, 1988
马门溪龙属 Genus Mamenchisaurus Young, 1954
⊙建设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 Young, 1954
⊙合川马门溪龙 Man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Young et Zhao, 1972
盘足龙亚科 Subfamily Euhelopodinae Romer, 1956
天山龙属 Tienshanosaurus Young,1937
⊙奇台天山龙 Tienshanosaurus chitaiensis Young, 1937
美丽龙属 Klamelisaurus Zhao,1993
⊙戈壁克拉美丽龙 Klamelisaurus gobiensis Zhao, 1993
嘉裕龙属 Chiayusaurus Bohlin,1953
⊙湖泊嘉裕龙 Chiayusaurus lacstris Bohlin, 1953
盘足龙属 Euhelopus Romer,1956
⊙师氏盘足龙 Euhelopus zdanskyi Wiman, 1929
亚洲龙属 Asiatosaurus Osborn,1924
⊙广西亚洲龙 Asiatosaurus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蒙古龙属 Mongolosaurus Gilmore,1933
⊙坦齿蒙古龙 Mongolosaurus hoplodon Gilmore, 1933
梁龙科 Family Diplodocidae Marsh, 1884
巨龙亚科 Subfamily Titanosaurinae Nopcsa, 1928
纳摩盖吐龙属 Nemegtosaurus Nowinski,1971
⊙耙齿纳摩盖吐龙 Nemegtosaurus pachi Dong, 1977
◆鸟臀目 [ Order Ornithischia Seeley, 1887 ]
◆鸟脚亚目 Suborder ornithopoda Marsh, 1871
异齿龙科 Family Heterodontosauridae Romer, 1966
滇中龙属 Diachongosaurus
⊙禄丰滇中龙 Diachongosaurus lufengensis Young, 1982
棱齿龙科 Family Hypsilophodontidae Dollo, 1882
膮龙属 Xiaosaurus Dong et Tang,1983
⊙大山铺膮龙 Xiaosaurus dashanpensis Dong et Tang, 1984
盐都龙属 Yandusaurus He,1979
⊙鸿鹤盐都龙 Yandusaurus hungheensis He, 1979
工部龙属 Gongbusaurus Dong et al,1983
⊙拾遗工部龙 Gongbusaurus shiyii Dong et al, 1983
⊙五彩湾工部龙 Gongbusaurus wucalwanensis Dong, 1989
灵龙属 Agilisaurus Peng,1990
⊙兰氏灵龙 Agilisaurus louderbacki Peng, 1990
禽龙科 Family Iguanodontidae Cope, 1869
原巴克龙属 Probactrosaurus Rozhdestvensky, 1966
⊙戈壁原巴克龙 Probactrosaurus gobiensis Rozhdestvensky, 1966
⊙阿拉善原巴克龙 Probactrosaurus alashanicus Rozhdestvensky, 1966
鸭嘴龙科 Family Hadrosauridae Cope, 1869
鸭嘴龙亚科 Subfamily Hadrosaurinae Lambe, 1918
巴克龙属 Bactrosaurus Glmore,1933
⊙姜氏巴克龙 Bactrosaurus johnsoni Glmore,1933
满洲龙属 Mandschurosaurus Riabinin,1930
⊙黑龙江满洲龙 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1930
计氏龙属 Gilmoreosaurus Brett-Surman,1975
⊙蒙古计氏龙 Gilmoreosaurus mongoliensis Brett-Surman,1975
谭氏龙属 Tanius Wiman,1929
⊙中国谭氏龙 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金刚口谭氏龙 Tanius chingkankoensis Young, 1958
⊙莱阳谭氏龙 Tanius laiyangensis Zhen, 1976
小鸭嘴龙属 Microhadrosaurus Dong,1979
⊙南雄小鸭嘴龙 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 Dong, 1979
山东龙属 Shantungosaurus Hu,1973
⊙巨型山东龙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Hu, 1973
栉龙亚科 Subfamily Saurolophinae Brown, 1914
牙克煞龙属 Jaxartosaurus Riabinin,1939
⊙富蕴牙克煞龙 Jaxartosaurus fuyanensis Wu, 1972
青岛龙属 Tsintaosaurus Young,1958
⊙棘鼻青岛龙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1958
◆剑龙亚目 Suborder stegosauria Marsh, 1880
华阳龙科 Family Huayangosauridae Galton, 1990
大地龙属 Tatisaurus Simmons,1965
⊙奥氏大地龙 Tatisaurus oehleri Simmons, 1965
华阳龙属 Huayangosaurus Dong et al,1982
⊙太白华阳龙 Huayangosaurus taibaii Dong et al, 1982
剑龙科 Family stegosauridae Marsh, 1877
剑节龙属 Stegosaurides Bohlin
⊙凹甲剑节龙 Stegosaurides excavatus Bohlin, 1953
嘉陵龙属 Chialingosaurus Young,1959
⊙关氏嘉陵龙 Chialingosaurus kuani Young, 1959
沱江龙属 Tuojiangosaurus Dong et al,1977
⊙多棘沱江龙 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 Dong et al, 1977
重庆龙属 Chunkingosaurus Dong et al,1983
⊙江北重庆龙 Chungkingosaurus jiangbeiensis Dong et al, 1983
乌尔禾龙属 Wuerhosaurus Dong,1973
⊙平坦乌尔禾龙 Wuerhosaurus homheni Dong, 1973
芒康龙属 Monokosaurus
⊙拉乌拉芒康龙 Monokosaurus lawulacus Chao, 1983
◆甲龙亚目 Suborder Ankylosauria Osborn, 1923
甲龙科 Family Ankylosauridae Brown, 1903
天池龙属 Tianchiasaurus Dong,1993
⊙明星天池龙 Tianchiasaurus nedegoapeferima Dong, 1993
北山龙属 Peishansaurus Bohlin,1953
⊙薄甲北山龙 Peishansaurus philemys Bohlin, 1953
绘龙属 Pinacosaurus Gilmore,1933
⊙谷氏绘龙 Pinacosaurus grangeri Gilmore, 1933
蜥甲龙属 Sauroplites Bohlin,1953
⊙结节蜥甲龙 Sauroplites scutiger Bohlin, 1953
黑山龙属 Heishanosaurus Bohlin,1953
⊙肿头黑山龙 Heishanosaurus pachycephalus Bohlin, 1953
◆角龙亚目 Suborder Ceratopsia Marsh, 1890
朝阳龙科 Family chaoyangosauridae Zhao, 1983
朝阳龙属 Chaoyangosaurus Zhao,1983
⊙辽西朝阳龙 Chaoyangosaurus liaoxinensis Zhao, 1983
鹦鹉嘴龙科 Family Psittacosauridae Osborn, 1924
鹦鹉嘴龙属 Psittacosaurus Osborn,1923
⊙蒙古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mongoliensis Osborn, 1923
⊙中国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sinensiss Young, 1953
⊙奥氏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osborni Young, 1931
⊙固阳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gugangensis Zhen, 1981
⊙新疆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xingiangensis Sereno et Chao, 1988
⊙梅勒营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meileyingensis Sereno et al, 1988
原角龙科 Family Protoceratopsidae G ranger et Gregory, 1923
微角龙属 Microceratops
⊙戈壁微角龙 Microceratops gobiensis Bohlin, 1953
⊙凹齿微角龙 Microcera tops sulcidens Bohlin, 1953
原角龙属 Protoceratops Granger et Gregory,1923
⊙安氏原角龙 Protoceratops andrewsi Granger et Gregory, 1923
◆肿头龙亚目 Suborder Pachycephalosauria Osmolska et Maryansky, 1976
平头龙科 Family Homalocephalidae Dong, 1978
小肿头龙属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Dong,1978
⊙红土崖小肿头龙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hongtuyanensis Dong, 1978
皖南龙属 Wannanosaurus Hou,1977
⊙岩寺皖南龙 Wannanosaurus yangsiensis Hou, 1977
◆慢龙目 Order Segnosauria (Barsbold et Perly, 1980) Dong, 1992
南雄龙科 Family Nanshiungosauridae Dong, 1995
南雄龙属 Nanshiungosaurus Dong,1979
⊙短棘南雄龙 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 Dong, 1979
一姓氏渊源:
战[战,读音作zhàn(ㄓㄢˋ)]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古代排兵布阵之战争、战役指挥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以官职为姓,古时朝廷有战阵之官,主管行军布阵,其子孙遂以其社会行为为姓氏,称战氏。
其姓源分杂繁复,不可一举。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滕国大夫毕战,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后被封于毕城,后以毕为氏。
到战国时期,滕国有毕氏族人名毕战,是为滕文公属下掌管井田的大夫,即主管国内农耕井田事宜。
在毕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战氏。史称战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武王属臣单公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战氏,原为宋朝年间山东登州府永成县人氏,原为单氏。时族中有人为官,后遭奸人所害,宋朝皇帝下令满门抄斩。幸得朝廷内友人之报讯,一部分家人得以及时逃脱。
为避奸人追杀,同时痛记家族人等被杀戮,该单氏族人遂在本姓“单”旁加一“戈”,从此改为战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少子姬臻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战氏,原为单氏,清朝时期家中有人在朝中为武将,后遭奸人所害,全家遭难,唯家中有哥仨逃出。
为避奸人追杀,亦痛记家族人等被怨杀,哥仨将其姓“单”字后加上“戈”字,合而为“战”。继而哥仨分别改名为战龙,战虎,战青。
战龙,战虎,战青后逃难至山东省登州府永成县,迁逃期间战青失踪,战龙,战虎的后裔子孙生息繁衍至今,有在清朝末期迁播至山东、辽宁等地区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阿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阿克占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阿典部,以部为氏,满语为Akjan Hala,汉义“雷”,世居哈达、叶赫,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战氏、雷氏等。
编辑本段二各支始祖:
战永福:字明环,年寿及生卒年月无所考,世居山东黄县九里战村,以锔匠为业,约在清康熙中叶(公元1690~1700年间)出居文登石岭村,元配“李”氏,生卒年无考,生子“国华”。是为山东威海战氏始祖。
战 完:原为莱阳县庠生,未做官。故后葬莱阳县房野村,因战完之妻姜氏携五子迁莒,故清乾隆年间修《战氏族谱》以战完为莒州战氏一世始祖。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战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鄂等地。
编辑本段三迁徙分布: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战氏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鄂等地。
今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陕西省,辽宁省的营口市、朝阳市、大连市、沈阳市、本溪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的临沂市、日照市、济宁市、枣庄市、烟台市、莱阳市、龙口市东江镇九南村、潍坊市、威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云南省等地,均有战氏族人分布。
编辑本段四郡望:
登 州:唐武则天时置,治牟平(今山东),神龙年间迁蓬莱。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莱。民国废府。
元朝时期为登州属般阳路。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属莱州府,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升为直隶州;明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升为登州府。登州即是今蓬莱。登州下辖八县:蓬莱县在明洪武元年省入登州,明洪武九年复置蓬莱县仍为倚郭,西北沙门岛有巡司,南朱高山下为高山巡司,东南有杨家店巡司;黄县在西偏南有马停镇巡司;福山县在西北有孙夼镇巡司;栖霞县;招远县在元朝时期属般阳路莱州,到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西北有东良海口巡司;莱阳县在元朝时期属般阳路莱州,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东南有行村寨巡司;宁海州在元朝时期为直隶州,明洪武元年降为散州,改属莱州府,并省倚郭宁海县入州,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西南有乳山寨巡司;文登县在北有辛汪寨巡司,东北有温泉镇巡司,东南有赤山镇巡司。登州古城,自有史料记载,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自那时起,古城人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人间仙境在这里曾留下齐威宣王、燕昭王遣人来此寻仙药的传说和秦始皇汉武帝御驾蓬莱觅神山的足迹;传颂着美丽动人的八仙过海的故事;记载了历代名将廉吏爱国爱民、创业守成的史诗。港口要塞登州古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放港口和联通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是外捍辽朝,内障中原的军事要塞。自唐代便与明州、扬州、泉州并称中国四大开放口岸。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登州港就在沟通南北平原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中,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及百工的远航船队,就是从古登州港出发到日本的。隋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裴世清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统一王朝派出的访日使团,也是从古登州港出发,横渡到日本。到了唐朝,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起,日本和朝鲜先后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多达数千人次。他们相继从登州港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前往唐都长安。日本著名高僧圆仁随“遣唐使”从古登州港入唐,先后在唐朝游学九年,在登州居住了两年。圆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这本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书中对登州的地方行政、经济以及唐时登州的物价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
编辑本段五家乘谱牒:
登州府黄县九里店后街战氏宗谱,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注:该谱修谱小引:文明日起记载以详国有国史家有家乘阅世阅人谱亦重矣以似以续事非轻哉维我战氏隶籍芝城九里店中卜居村东艮隅八世相传爰处邑西夕阳幸衍诗书之泽祖若父殚其经营莫辞增修之劳子与孙勿谓细故勤勤恳恳诏兹来许生生世世尚其念。
山东威海战氏宗谱,(民国)战兆麟纂修,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东涝台村。注:该谱序引:盖吾始祖乃山东黄县九里战家,清雍正时,因年岁饥馑,流落于威海,赘于田村镇东涝台“于姓”之家。民国年间,同族举人、同盟会会员战兆麟先生聚合族修谱。
登州府永成战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建平县战氏第十五代新字辈子孙战智慧处。
山东莒州、莱阳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
据莒州战氏族谱记载:
莒州战氏一世祖是战完,原为莱阳县庠生,未做官。故后葬莱阳县房野村,因战完之妻姜氏携五子迁莒,故清乾隆年间修《战氏族谱》以战完为一世始祖。战完生有五子:长子战懋易、次子战懋书、三子战懋诗、四子战懋麟、五子战懋孔。
战懋书生四子:长子战国儒、次子战国士、三子战国彦、四子战国策。
战国儒生三子:长子战维藩,次子战维宁、三子战维杨。
战维宁生三子:长子战和中、次子战启中、三子战钦中。
战和中生一子:战凯。
战凯生一子:战锡侯。
战钦中生五子:长子战捷、次子战奏、三子战靖、四子战烈、五子战略。
战捷生五子:长子战锡卿、次子战锡伯、三子战锡铤、四子战锡黻、五子战锡缨。
战烈生一子:战锡九。
战锡侯生四子:长子战旭、次子战晟、三子战普、四子战旸。
战锡伯生二子:长子战睿、次子战智。
战锡廷生五子:长子战霈、次子战云、三子战霯、四子战雷、五子战淮。
战锡九生五子:长子战龙韬,次子战龙池,三子战龙标,四子战龙章,五子战龙光。
战云生二子:长子战岱森,次子战嵩森。
战氏迁莒之前,有一定家学渊源。据《战氏族谱》记载:战氏一世祖战完,其父战文魁,曾“授涿州儒学正堂”。“学正”,是明、清一州之学官,掌文庙祭祀,教育和官束所属生员。
按《战氏族谱》谱序的记载:战氏迁莒原因:“懋易祖以布衣而病于催科,势不能支,合图全逃。”也就是说,战氏兄弟五人迁莒乃因科税所逼。当然,战氏并不是穷困潦倒之族,迁莒后应是较宽余的,只有这样,才有钱请塾师,三世战国儒才能考中岁贡。同时,并不是这一时期所有岁贡都能外出做官,这需钱财铺路。因此可以肯定说,战氏迁莒之初,即是一家境较宽裕,富绅之家。
北汶战氏,自明代迁莒,历三世至战国儒,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中岁贡,外出做官,授郓城县训导,战氏家族开始兴起。其后,四、五、六、七、八世不断有考中功名或外出做官者。
战氏四世战维宁,字泰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岁贡,战乱末仕。清初定鼎,大行人以经明行修列状上荐,战维宁隐居北汶,闭门著述,累征不就,居家养祭,一遵古礼。“初,文稿甚富,遭地震,水涌,埋没遗失。”
入清后,五世战钦中,于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考中岁贡,授冠县训导。
六世战捷,清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拔贡,授巨野县教谕。
七世战锡伯,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岁贡;战锡九,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岁贡,授临朐县训导。
八世战云,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恩贡;战旭,“英年树帜‘文坛童子’,问业者多所成就,不受馆金。远近闻之,以课文呈正,几盈案,皆殚心批评。”
从该支战氏第九世之后直至清末,从史籍和族谱中没有发现考中功名和外出做官的人。
八世之后,北汶战氏便不再出现较有影响的人物,战氏家族在莒州境内的名声逐渐淡出。
编辑本段六字辈排行
:
山东登州永成战氏字辈:“重治云功文明祖德积善裕庆永世齐昌枝兰正茂万古流芳”。
山东登州黄县战氏字辈:“忠奉一景怀永单可单文大世绍凤嘉经承衍庆祥宏伟盛兆民荣德基万年”。
辽宁建平战氏字辈:“父慈子孝诚唯一家之政兄宽第忍堪称百代之宗”。
辽宁盖州战氏字辈:“……国守长
苍南县姜姓有多少人
本文2023-10-23 05:32: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