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的来源;历史上邓姓名人有谁;邓姓人口数量;邓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7收藏

邓姓的来源;历史上邓姓名人有谁;邓姓人口数量;邓姓族谱.,第1张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

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邓氏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过外族外姓的成员。据《安化邓氏谱序》载,南唐中主李璟,曾封其第八子李从镒为邓王。

南唐亡国后,其子李天和为躲避宋太祖的斩杀,而以其父封号为姓氏,改为邓姓保住了性命。

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九百一十万左右(截至2015),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7%左右,并以四川、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江西、台湾等省最多,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也有少量的邓氏族人分布。

邓姓名人

1、邓通

西汉时蜀中以邓氏钱遍天下而闻名,为邓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2、邓禹

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天下平定,功勋显赫,封高密侯。后绘图云台,居二十八将之首,为邓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3、邓艾

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4、邓世昌

清末海军名将、爱国将领,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率致远舰奋勇作战,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5、邓小平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扩展资料

邓姓资料

1、姓氏始祖

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2、主要源流

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称邓国(今河南省邓州市),属于以国名为氏。《贵姓何来》关于邓姓的解释:"邓氏出自曼姓,是以国名为氏的。

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

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

递传到曼公第47代孙禹公,禹公中兴汉室,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因“云台首功”而受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汉和帝刘肇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孙女邓绥进入了刘氏东汉王朝权力中心,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我邓氏家族也成了东汉王朝最具权势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故我支邓氏在东汉因禹公“云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称为南阳郡邓氏。

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

参考资料-邓姓

李姓名字独一无二女特色好听800个

1.刘怡淑

2.刘莹坪

3.刘安霞

4.刘可娟

5.刘皮英

6.刘媛曦

7.刘骐英

8.刘英秀

9.刘怡泞

10.刘岩英

11.刘裔玲

12.刘季花

13.刘羿嫣

14.刘秀煜

15.刘开娟

16.刘竣琳

17.刘佟琳

18.刘媛璜

19.刘婷安

20.刘继娜

21.刘瑶辰

22.刘莉翠

23.刘延艳

24.刘莹议

25.刘嗨瑛

26.刘媛辉

27.刘笠玲

28.刘震蓉

29.刘进萍

30.刘信燕

31.刘蜀媛

32.刘妍畅

33.刘琦秀

34.刘倩园

35.刘纾娜

36.刘忠妍

37.刘玮霞

38.刘怡煊

39.刘唯丽

40.刘效洁

41.刘怡姿

42.刘琳帆

43.刘昊美

44.刘年丽

45.刘怀琳

46.刘韩莹

47.刘潘萍

48.刘钥媛

49.刘劲文

50.刘殿梅

51.刘霞嘏

52.刘霭霞

53.刘棠娜

54.刘财萍

55.刘汉琼

56.刘镔婷

57.刘绚怡

58.刘哓燕

59.刘瑶芮

60.刘消娅

61.刘腮婵

62.刘承玲

63.刘嫣培

64.刘怡靖

65.刘前莉

66.刘铃娜

67.刘悦湘

68.刘润艳

69.刘许妍

70.刘肃芬

71.刘如洁

72.刘焕红

73.刘洪颖

74.刘谊萍

75.刘栊文

76.刘杭丽

77.刘起萍

78.刘蓉溪

79.刘齐文

80.刘遥玲

81.刘妍聪

82.刘芸花

83.刘玲轶

84.刘崇霞

85.刘琉娜

86.刘怀花

87.刘雅柔

88.刘蔷文

89.刘音芳

90.刘灏洁

91.刘为萍

92.刘宸婷

93.刘萍泰

94.刘颖悦

95.刘奉梅

96.刘十娜

97.刘永娟

98.刘二琼

99.刘倩静

100.刘媛宏

101.刘最艳

102.刘琦瑛

103.刘克蓉

104.刘兮秀

105.刘藜芳

106.刘瑰瑶

107.刘亭燕

108.刘颢妍

109.刘汉婷

110.刘絮玲

111.刘温霞

112.刘久瑶

113.刘淇雪

114.刘椿妹

115.刘磬文

116.刘韵媛

117.刘苑燕

118.刘储颖

119.刘有花

120.刘瞢艳

121.刘丹秀

122.刘韦茹

123.刘友洁

124.刘悦朦

125.刘稞娅

126.刘玲地

127.刘蓉长

128.刘瑶二

129.刘碧倩

130.刘秀雪

131.刘粟琼

132.刘树妹

133.刘净琳

134.刘琳嶙

135.刘盛怡

136.刘茹湄

137.刘巧媛

138.刘黄娟

139.刘咸梅

140.刘韶红

141.刘三梅

142.刘倩凌

143.刘关琳

144.刘萱娜

145.刘智怡

146.刘禹美

147.刘净雪

148.刘菲婧

149.刘毓琼

150.刘予美

151.刘恒瑶

152.刘铭嫣

153.刘姚瑶

154.刘媛一

155.刘纯梅

156.刘印娟

157.刘嫣彝

158.刘咸芳

159.刘溪娜

160.刘焯媛

161.刘婷茜

162.刘琳维

163.刘十蓉

164.刘芸丽

165.刘诗婵

166.刘璇琳

167.刘连婷

168.刘根文

169.刘涌文

170.刘琳娜

171.刘境怡

172.刘熹秀

173.刘硕英

174.刘妍州

175.刘琳果

176.刘孜悦

177.刘祯玲

178.刘止嫣

179.刘晚雪

180.刘燕芙

181.刘人艳

182.刘豪琼

183.刘谢颖

184.刘庭琳

185.刘玲姗

186.刘境美

187.刘涔文

188.刘训玲

189.刘泊茹

190.刘厚玉

191.刘琳先

192.刘于芳

193.刘婵潇

194.刘育文

195.刘枝燕

196.刘秀萌

197.刘谷芳

198.刘呗莹

199.刘筱洁

200.刘琰文

201.刘怡家

202.刘柄文

203.刘欢婵

204.刘茹楦

205.刘孔婷

206.刘娥仙

207.刘十颖

208.刘忻玲

209.刘炬洁

210.刘莹影

211.刘细燕

212.刘恒妍

213.刘名萍

214.刘茗婷

215.刘芯瑶

216.刘艾瑛

217.刘粤娟

218.刘羿萍

219.刘薰玉

220.刘肖雪

221.刘继燕

222.刘棹霞

223.刘均文

224.刘丞玉

225.刘豫悦

226.刘桦琳

227.刘宝莉

228.刘霞灏

229.刘席娜

230.刘清冉

231.刘琳奇

232.刘季美

233.刘邵琳

234.刘莼芳

235.刘娜诗

236.刘贝莉

237.刘军倩

238.刘析颖

239.刘昶琳

240.刘茴琼

241.刘周文

242.刘斌娟

243.刘今玲

244.刘瑛楷

245.刘覃文

246.刘晖美

247.刘薇婧

248.刘蓉艺

249.刘盎冉

250.刘彩霞

251.刘语颖

252.刘未妹

253.刘婉娥

254.刘玲枝

255.刘妍方

256.刘悦蕾

257.刘梳玲

258.刘洁嫣

259.刘浦美

260.刘怡冀

261.刘增芳

262.刘功琴

263.刘四萍

264.刘刘萍

265.刘铁琳

266.刘精英

267.刘郦萍

268.刘嫣宇

269.刘萌婷

270.刘淳颖

271.刘秦冉

272.刘娜谊

273.刘万怡

274.刘妍和

275.刘薛红

276.刘娥菲

277.刘韦丽

278.刘罗美

279.刘震花

280.刘孙瑶

281.刘镇梅

282.刘悦济

283.刘猕文

284.刘燕霓

285.刘濡莹

286.刘顺媛

287.刘倩琼

288.刘叙洁

289.刘婧力

290.刘琳蔚

291.刘瑶冶

292.刘佃燕

293.刘锋美

294.刘璇瑶

295.刘少蓉

296.刘魈蓉

297.刘术玲

298.刘雨媛

299.刘泳媛

300.刘悦锦

301.刘倩翅

302.刘珍怡

303.刘嫣芸

304.刘丹红

305.刘倩安

306.刘瑷倩

307.刘涓芳

308.刘雁冉

309.刘馥蓉

310.刘知蓉

311.刘凌娜

312.刘稀茹

313.刘亿莹

314.刘娅汶

315.刘瑛浩

316.刘婷鹭

317.刘琳航

318.刘嫣澜

319.刘万茹

320.刘桥芬

321.刘娅璐

322.刘萌萍

323.刘誉文

324.刘云娥

325.刘瀚妍

326.刘从燕

327.刘霞磊

328.刘闵莹

329.刘玺瑶

330.刘景娜

331.刘品芬

332.刘惋玲

333.刘沧文

334.刘晏萍

335.刘燧媛

336.刘琴菊

337.刘惜蓉

338.刘肖娟

339.刘墨雪

340.刘娅世

341.刘祉美

342.刘妍虹

343.刘浩芬

344.刘濡文

345.刘瑶丽

346.刘仁丽

347.刘士英

348.刘蓉玢

349.刘麟梅

350.刘皓玲

351.刘秀乘

352.刘池瑶

353.刘科美

354.刘茹忆

355.刘从玲

356.刘能琼

357.刘科琼

358.刘相瑛

359.刘微冉

360.刘瑶智

361.刘娟宁

362.刘言美

363.刘瑶敏

364.刘昀娜

365.刘刘娜

366.刘根娥

367.刘芙洁

368.刘中燕

369.刘劲芳

370.刘菀妍

371.刘巳艳

372.刘婧凛

373.刘付琳

374.刘娅飞

375.刘丹嫣

376.刘祥媛

377.刘岚娜

378.刘佳颖

379.刘墨茹

380.刘令艳

381.刘峻冉

382.刘添瑶

383.刘舒花

384.刘蕾芬

385.刘寒燕

386.刘英丽

387.刘萱冉

388.刘纬洁

389.刘姬丽

390.刘玲冉

391.刘桉琳

392.刘莹蔚

393.刘歆玲

394.刘悦麒

395.刘兰芳

396.刘琦芳

397.刘焱娟

398.刘燕诚

399.刘尧莹

400.刘惟秀

401.刘怡龄

402.刘蝶燕

403.刘贤玉

404.刘裴琪

405.刘卉茹

406.刘萦婧

407.刘悦颍

408.刘离萍

409.刘杭玲

410.刘沂梅

411.刘郇娅

412.刘有媛

413.刘荣蓉

414.刘澜琼

415.刘述琳

416.刘力艳

417.刘晟怡

418.刘显芬

419.刘露美

420.刘苛红

421.刘照芬

422.刘陆红

423.刘卓莉

424.刘喜琴

425.刘丫琳

426.刘抒琴

427.刘萍画

428.刘苗倩

429.刘悦绳

430.刘启燕

431.刘珊琼

432.刘瑛芝

433.刘霖洁

434.刘珑文

435.刘峻妍

436.刘怡航

437.刘煜怡

438.刘琳玉

439.刘婧奚

440.刘超琼

441.刘钧悦

442.刘燕领

443.刘煊娅

444.刘琴钦

445.刘媛舟

446.刘琳桥

447.刘皆怡

448.刘妹桐

449.刘则美

450.刘卉红

451.刘力瑛

452.刘女燕

453.刘勋玲

454.刘为莉

455.刘娅群

456.刘悦坊

457.刘紫琴

458.刘坤萍

459.刘茹辛

460.刘闲文

461.刘翡倩

462.刘毓颖

463.刘沁秀

464.刘姿婵

465.刘箭霞

466.刘志妹

467.刘琴馨

468.刘惠娟

469.刘列芳

470.刘晗婵

471.刘黑妞

472.刘九萍

473.刘燮芳

474.刘萧瑛

475.刘可昕

476.刘枝美

477.刘金婧

478.刘霁颖

479.刘邦冉

480.刘晶娥

481.刘倡妍

482.刘婧熹

483.刘作娜

484.刘葶玉

485.刘渊颖

486.刘舜玉

487.刘悦朔

488.刘开莹

489.刘芳芳

490.刘傲雪

491.刘玲蔻

492.刘肜秀

493.刘杨芬

494.刘碎芬

495.刘丞琳

496.刘文蓉

497.刘绒瑶

498.刘绮雪

499.刘净婷

500.刘娅蕊

501.刘塞红

502.刘爰怡

503.刘岩芬

504.刘蕾倩

505.刘榕倩

506.刘要玲

507.刘付媛

508.刘良莉

509.刘先蓉

510.刘媛舒

511.刘业琴

512.刘奉玉

513.刘妤美

514.刘萍波

515.刘祥倩

516.刘耀芳

517.刘克怡

518.刘傈艳

519.刘秋媛

520.刘云莉

521.刘志悦

522.刘悦栋

523.刘姜颖

524.刘艺娥

525.刘碧颖

526.刘新琳

527.刘晓颖

528.刘淳莹

529.刘仁琼

530.刘妤莹

531.刘繁嫣

532.刘可洁

533.刘若茹

534.刘芬姿

535.刘秋英

536.刘娟宏

537.刘菲梅

538.刘妹艳

539.刘洹茹

540.刘娲冉

541.刘芮玉

542.刘娴丽

543.刘仲芳

544.刘英红

545.刘骅婷

546.刘拎琳

547.刘和琴

548.刘郡玲

549.刘娜凤

550.刘炙莹

551.刘晓红

552.刘秉妍

553.刘蕙媛

554.刘倩淑

555.刘消文

556.刘燕州

557.刘姜琳

558.刘燕蕾

559.刘亭倩

560.刘自美

561.刘茹蘩

562.刘衍蓉

563.刘婵玉

564.刘朝霞

565.刘亲颖

566.刘勇萍

567.刘蓉骊

568.刘茹菁

569.刘燕松

570.刘新怡

571.刘渔秀

572.刘怡年

573.刘才芳

574.刘媛嘉

575.刘栋雪

576.刘美嫣

577.刘悦添

578.刘婷茗

579.刘子莹

580.刘倩扬

581.刘恽茹

582.刘知梅

583.刘乐琴

584.刘龙颖

585.刘先媛

586.刘敬嫣

587.刘韵婧

588.刘婧云

589.刘影洁

590.刘彬莹

591.刘自艳

592.刘训芬

593.刘昭艳

594.刘任红

595.刘居玲

596.刘秀嵩

597.刘妍弘

598.刘令娅

599.刘利玉

600.刘莺莹

601.刘径芳

602.刘鲜妹

603.刘芊芬

604.刘释文

605.刘勰颖

606.刘玖玲

607.刘宗娜

608.刘炳文

609.刘珈玲

610.刘栗蓉

611.刘则琼

612.刘琳淦

613.刘征莹

614.刘画花

615.刘莘悦

616.刘沅悦

617.刘琴俐

618.刘珂婷

619.刘覃芬

620.刘宇雪

621.刘虹茹

622.刘莹泓

623.刘正洁

624.刘延芬

625.刘茹昀

626.刘廷燕

627.刘学茹

628.刘腾瑶

629.刘征红

630.刘唇颖

631.刘维怡

632.刘耘瑶

633.刘涵琴

634.刘飘媛

635.刘然文

636.刘达英

637.刘郡英

638.刘古梅

639.刘燕洋

640.刘菀琳

641.刘凝婵

642.刘凌媛

643.刘醉莹

644.刘朵媛

645.刘堋文

646.刘媛慧

647.刘科颖

648.刘兆颖

649.刘宪莹

650.刘妍佐

651.刘阿花

652.刘妍泊

653.刘訾洁

654.刘秀同

655.刘怡芙

656.刘娜蓝

657.刘婧梓

658.刘聪媛

659.刘绚美

660.刘兴颖

661.刘鳕玲

662.刘迪美

663.刘汝悦

664.刘婷晏

665.刘莉暇

666.刘乙芳

667.刘妍煊

668.刘与嫣

669.刘旭莹

670.刘晴芬

671.刘柳莉

672.刘秀苏

673.刘青倩

674.刘衡娜

675.刘华婵

676.刘璺莹

677.刘媛佳

678.刘鲜梅

679.刘珊秀

680.刘箢怡

681.刘琳忻

682.刘词悦

683.刘泊妍

684.刘钟瑛

685.刘端丽

686.刘丁怡

687.刘霏秀

688.刘婧烯

689.刘鹤洁

690.刘妍蕴

691.刘娜文

692.刘状文

693.刘芬斫

694.刘党花

695.刘怡莎

696.刘禹秀

697.刘芊缘

698.刘娅函

699.刘栩文

700.刘妍余

701.刘霭莉

702.刘帘怡

703.刘俊婷

704.刘侨娅

705.刘婷珍

706.刘隆琼

707.刘钦琳

708.刘淳丽

709.刘咿雪

710.刘瑜莹

711.刘怡曼

712.刘倩子

713.刘淋琼

714.刘童文

715.刘愿茹

716.刘语花

717.刘瑗怡

718.刘铭悦

719.刘琳妲

720.刘广红

721.刘婧三

722.刘真琴

723.刘薏婧

724.刘米文

725.刘溪悦

726.刘善娟

727.刘远婷

728.刘蕙丽

729.刘广茹

730.刘怡跞

731.刘秀鬟

732.刘纯娅

733.刘巾瑛

734.刘姝琼

735.刘滋妍

736.刘剑美

737.刘敬雪

738.刘璋怡

739.刘亭冉

740.刘胜娥

741.刘隆英

742.刘夷萍

743.刘洎芳

744.刘吖雪

745.刘石艳

746.刘稼茹

747.刘熊艳

748.刘仙娥

749.刘微芬

750.刘莉然

751.刘曦玉

752.刘棣文

753.刘珊花

754.刘颂花

755.刘骏文

756.刘荥娜

757.刘跃琴

758.刘昊萍

759.刘莉瑕

760.刘镜琳

761.刘改英

762.刘旭瑛

763.刘蓉媛

764.刘倩菱

765.刘亮琴

766.刘燕皓

767.刘尹琳

768.刘倩嫣

769.刘可花

770.刘品英

771.刘迪瑛

772.刘殷倩

773.刘振霞

774.刘蝉嫣

775.刘婷美

776.刘彩悦

777.刘妍氆

778.刘婧绘

779.刘柃倩

780.刘淇怡

781.刘裴谦

782.刘婷渔

783.刘展蓉

784.刘默文

785.刘祖玉

786.刘娅心

787.刘浪花

788.刘潋燕

789.刘琳锈

790.刘冯丽

791.刘发婧

792.刘瑛贝

793.刘琳妹

794.刘均燕

795.刘绪妍

796.刘怡铎

797.刘悦芳

798.刘雅英

799.刘素悦

800.刘芬阳

起源: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弥子瑕之后,以父(祖)名为氏。春秋时卫国公孙弥牟的孙子名子瑕,其后代子孙以祖名弥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弥氏。

家谱:关于德州弭姓的由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明朝永乐年间,也就是燕王扫北以后,弭姓一家五口人从山东的即墨西行,分别在临邑的林子镇,德平镇,乐陵,宁津等地落户。

遂成村落,据当地的志书记载,弭姓的祖先是西汉末年祢(mi二声)衡的族人为了躲避曹操的追杀而改的姓,弭姓家族内也有皇帝赐姓的说法,但是目前尚无考证。

弭姓人口在德州居多,在山东的滨州惠民,泰安,济南等地也都有弭姓分布。(姓氏小贴士)弭姓,读三声,明朝永乐年间,由山东即墨迁入德州,目前集中在临邑的林子镇,德平镇,乐陵的孔镇,宁津等地。姓氏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皇帝赐姓,二是西汉末年祢(mi二声)衡的族人为了躲避曹操的追杀而改姓。

扩展资料

历史名人

弥 逊

北宋末徽宗时官冀州知州。金兵侵犯河朔,他捐出金子,招募勇士,修筑城堞,决河护堑,出击金兵游骑,斩杀、俘获很多。金兀术率兵北撤时,告诫金兵不要侵犯弥逊管辖的边境。

弥子瑕

弥子瑕得到卫国国君的宠爱。卫国的国法,偷驾君王的坐车的人罪当刖刑(割去膝盖骨)。弥子瑕的母亲犯病了,有人听说了夜晚(赶紧)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冒充君王驾车出城。国君卫灵公听说后,却赞扬他说:“孝顺啊!为了母亲的原因,忘了要受刖刑罚。”

又有一天,(他)和国君在果园里游玩,吃(一个)桃子发现很甜,没吃完,将那剩下的半个桃子给国君吃。国君说:“这是爱我啊!忘了桃子上有他残留的唾液味道,还拿来给我吃。”

-弥姓

历史老照片

揭露你所不知道

富。泰和樟塘龙陂刘氏以“衍庆堂”为堂号。 128、泰和冠朝大溪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和冠朝大溪刘氏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字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5代孙刘珊甫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珊甫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敦——刘宏——刘况——刘专——刘逊——刘( )——刘谅——刘利济——刘好先——刘( )——刘仲武——刘节——刘瑞仁——刘胜汉——刘珊。泰和冠朝乡大溪村刘氏以“彞伦堂”堂号。„„ 129、泰和下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注:本支刘氏在刘姓中属于长沙刘氏大宗南派,出自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5代孙元鉴为开基始祖。 谱称,安成侯刘苍的第30代孙刘义的长子刘敦生2子:长子刘瑞龙,二子刘宏。刘宏的儿子刘况,唐末五学士,五代天成三年(928年)自金陵(今江功南京市)迁居西昌(今江西泰和)株林,成为西昌刘氏各派的共同始祖之一。刘况的孙子刘逊生2子:刘( )、刘( )。刘( )的孙子刘利济生3子:刘宗诲、刘好先、刘宗敏。刘宗诲生2子:刘轸、刘彀。刘轸生2子:刘锡、刘南立。刘锡的第15代孙刘元鉴,就是泰和县塘洲经下坊村开基始祖。 自刘苍到本始开基始祖刘元鉴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敦——刘宏——刘况——刘专——刘逊——刘( )——刘谅——刘利济——刘宗海——刘轸——刘锡——刘知本——刘必大——刘应——刘志——刘甫——刘庭——刘希——刘仲——刘仕——刘叔——刘世——刘伯——刘奇——刘元鉴。刘元鉴的后裔以“忠孝堂”为堂号。 1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惠、子、两、鲁、孟、宗、文、以、子、珍、彦、 、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注: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以苍的第46代孙刘惠国为开基始祖。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敦——刘宏——刘况——刘专——刘逊——刘( )——刘谅——刘利济——刘宗海——刘彀——刘元振——刘茂——刘景仁——刘永惠——刘彦诚——刘惠国。 刘惠国落籍泰和苑前东皋村后,生子刘子合。刘子合官任军政大夫,生子刘雨。刘雨生子刘幼鲁,刘幼鲁生2子:刘孟则、刘孟安。刘孟则的后裔留居东皋村。 刘孟安在宋代官任吉州儒学提举,他的儿子刘启宗任陵州学正。刘启宗生子刘用德。刘用德在元朝时官任万安县儒学教谕,他的儿子刘子善在明初洪武年间任金陵将。刘子善生子刘克暹。刘克暹因犯罪被贬,发配辽阳。他的儿子刘汪生子( ),刘生子刘焰,刘的第11代孙刘曙光又光泰和县苑前迁居泰和县万合乡连公塘村开基立业。苑前东皋刘氏以“永思堂”为堂号。 1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注:泰和苑前洲刘刘氏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1代孙刘承甫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承甫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敦——刘宏——刘况——刘专——刘逊——刘( )——刘谅——刘利济——刘好先——刘融——刘锴——刘龠—

—刘端卿——刘夷简——刘震——刘锳——刘万顷——刘成器——刘麓——刘瑞——刘承甫。 洲刘村刘氏开基始祖刘承甫生子刘子诚,刘子诚生子刘均郁,刘均郁生子刘以高,刘以高生子刘克贤,刘克贤生子刘仲珊,刘仲珊生子刘叔全,刘叔全生子刘广穰,刘广穰生子刘志庄,刘志庄生子刘详卿,刘详卿生子刘尧兴。刘尧兴又自泰和苑前洲刘村迁居本县灌溪乡上坑树立业,后裔称上坑刘氏,以“集乐堂”为堂号。 132、泰和苑前南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和苑前南坑刘氏形成于宋代,迁自江西永新,是宋代著名宰相刘沆的后裔,以刘沆的第13代孙刘庆宗为开基始祖。 自刘沆到刘庆宗的传递世系如下:刘沆——刘瑾——刘( )——刘言章——刘仪——刘 ——刘邺——刘德——刘汉——刘文——刘应——刘性——刘荣——刘庆崇。泰和苑前南坑刘氏以“宗本堂”为堂号。„„ 133、泰和苑前白士派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该派苑前刘氏有多支,都属于长沙刘氏达宗中的南派,且都出自泰和万和淘金白土刘氏。 安成侯刘苍的第45代孙刘仕和为泰和淘金白土刘氏始祖,刘仕和的第8代孙刘兴甫又由白土迁居泰和龙塘乡村头村另开基业,是为村头刘氏。 村头刘氏始祖刘兴甫生子刘怀德,刘怀德生2子:长子刘子光,号桂苑,也称贵远轩主;次子刘子耀,迁居吉水县平原乡,是为平原刘氏开基始祖。 刘子光生2子:刘元成、刘元亨。刘元成考取进士,曾在礼部任职。他生有3个儿子:刘与敬、刘与存、刘与从。 刘与敬重子刘用文,刘用文生子刘常质,刘常墨的儿子刘季明迁湖南长沙。 刘与存生子刘郁文,刘郁文有3子:长子刘常英,其子刘季庸迁居吉水县燕山白苑坑开基;次子刘常济,基子刘季初迁居庐陵小水;三子刘常彬,迁居湖北省沔阳开基。 刘与从生4子:刘尚恭、刘尚惠、刘尚贡、刘尚礼。刘尚恭的5个儿子,又都从泰和龙塘村头村迁居泰和苑前乡另立基业:长子刘仲震,居秦和苑前乡洲头村,后裔称洲头“具庆堂”刘氏;次子刘仲孚,迁居苑前祥云村,后裔以“继志堂”为堂号;三子刘仲暌,迁居苑前乡洲头村,后裔以“源仁堂”为堂号;四子刘仲临,分居苑前乡村头村,后裔以“善庆堂”为堂号;五子刘仲蒙,迁居苑前乡沿溪村,后裔以“聚奎堂”为堂号。„„ 134、泰和沿溪大湖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和沿溪大湖刘氏形成于明朝,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4代孙刘穆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穆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敦——刘宏——刘况——刘专——刘逊——刘( )——刘谅——刘利济——刘好先——刘融——刘锴——刘龠——刘端卿——刘夷简——刘震——刘锳——刘万顷——刘成器——刘圣笔——刘桷——刘并——刘广——刘革——刘穆、刘植。 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刘穆自泰和珠林迁居沿溪大湖。沿溪大湖刘氏以“余庆堂”为堂号。 刘穆的弟弟刘植的第13代孙刘日兴,又自泰和迁居江西吉安县富滩乡的张家渡村和新村立业,后裔以“诚意堂”为堂号。„„

135、泰和沿溪澧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和沿溪澧塘刘氏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58代孙刘汝贵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汝贵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敦——刘宏——刘况——刘专——刘逊——刘( )——刘谅——刘利济——刘好先——刘融——刘锴——刘龠——刘端卿——刘行简——刘显——刘莹——刘肇——刘韦华——刘宣简——刘征——刘泰伦——刘公析——刘庆——刘汝贵。泰和沿溪澧塘刘氏以“崇庆堂”为堂号。„„ 136、泰和竹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形成于元朝,来自西昌玉泉,以刘震龙为开基始祖。 谱称,竹山刘氏开基始祖刘震龙是玉泉刘氏始祖刘立礼的第15代孙,大约在元朝时由玉泉迁居泰和饭岭(即今泰和县樟塘乡竹山村)开基立业。 族谱所载自刘立礼到刘震龙的传递世系如下:刘立礼——刘嗣宗——刘居焱——刘宣——刘震——刘揆——刘景——刘敏才——刘升——刘叔周——刘子亨——刘曰价——刘明祖——刘和忠——刘震龙。 刘震龙生2子:刘兴可、刘位可。刘震龙长子刘兴可又生4子:刘淑连、刘淑建、刘淑远、刘淑近。其中,刘淑建又成为刘氏“诗礼堂”和“仁义堂”的堂祖。刘震龙第二个子刘位可生了一个儿子刘廷宰,又迁往吉安县。泰和竹山刘氏堂号为“继先堂” ,字派与江夹洲刘氏相同。 137、泰和高垅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注:本支刘氏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宜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彦桃,是西昌刘氏始祖刘立礼的第24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泰和高垅刘氏始祖刘彦桃的传递世系如下:刘立礼——刘嗣先——刘令望——刘文真——刘世宣——刘佩——刘日果——刘德修——刘泰——刘玉重——刘棠——刘仁显——刘天元——刘万一 ——刘子铉——刘在——刘帷——刘幄——刘晋甫——刘养惠——刘宗寿——刘用仁——刘仲宜——刘彦桃。本支刘氏族人主要聚居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塘洲乡高垅村,堂号为“仲宜堂”。 138、泰和钱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注:本支刘氏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开基始祖刘存祖,是西昌刘氏始祖刘立礼的第19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泰和钱塘刘氏始祖刘存道的传递世系如下:刘立礼——刘嗣昌——刘令则——刘文信——刘世普——刘珪——刘日际——刘宗古——刘孜——刘宪——刘登——刘济——刘天定——刘崇甫——刘昌武——刘坚叟——刘永忠——刘诚信——刘存道。上列世系中,刘嗣昌官任淮南刺史,刘令则官任楚城监镇,刘珪官任清远县学禄,刘天定是进士,刘崇甫任节度推官,刘昌武任吉州路官员,刘坚叟任广州学正,刘永忠任翰林检阅。 139、泰和上模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本支刘氏在刘姓中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汉武帝一派,出自汉宣帝的小儿子楚孝王刘嚣。

开基始祖刘永昌兄弟6人,是西昌刘氏始祖刘立礼的第20代孙。族谱所载自刘立礼至上模刘氏始祖刘存道的传递世系如下:刘立礼——刘嗣宗——刘居焱——刘宣——刘震——刘揆——刘景——刘敏才——刘升——刘叔周——刘子章——刘克刚——刘德璋——刘进卿——刘明甫——刘层四郎——刘肖贵郎——刘庚郎——刘文宝——刘永昌。上述世系中,刘升官任宣州司理参军,刘叔周是南宋建炎年间的进士,刘明甫是由龙门迁居万安县邓塘的始迁祖。 族谱载刘永昌有兄弟6人,他居长,其他5个弟弟也都是一派支祖。他们兄弟6人均迁泰和上模乡,分居上模各村:老大刘永昌居泰和县上模乡心田( )中,后裔以“永昌”为堂号;老二刘永常,迁居泰和县上模乡乌石湖山开基,后裔称“永常堂”刘氏;老三刘永泰,迁居本乡中洲油洲立乡,后裔以“永泰堂”为堂号;老四刘永复,居上模乡心田朋江,后裔以“永复堂”为堂号;老五刘永忠,居上模乡心田竹山,后裔以“永忠堂”为堂号;老六刘永正,居上模乡心田鸭塘,后裔以“永正”为堂号。上模刘氏各支字派与泰和高垅刘氏字派相同,第一代均是“永”字辈。„„ 140、泰和文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 注:泰和文塘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来自本县云亭竺冈里,以刘嘉付为文塘开基始祖,以刘和春为入赣始祖。 谱载,泰和文塘开基始祖刘嘉付是楚元王刘交的第65代孙。自刘交到刘嘉付的传递世系是:刘交——刘礼——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刘福祗——刘安庆——刘用中——刘惠仁——刘靖安——刘敬修——刘瑞可——刘伯林——刘仁美——刘绍祖——刘天明——刘诏明——刘如明——刘均雅——刘孟隆——刘仲素——刘德远——刘峻因——刘学渊——刘如囷——刘行敏——刘月潭——刘仕芳——刘江南——刘宝鉴——刘颜玉——刘胜仪——刘节用——刘兰亭——刘友谦——刘志高——刘克贤——刘开先——刘鲁道——刘以周——刘如祖——刘空山——刘洪崖——刘云叟——刘太康——刘光行——刘明卿——刘三十——刘舜臣——刘宁窗——刘显祖——刘同成——刘文溪——刘和春——刘竹轩——刘菊水——刘良敬——刘价甫——刘廷发——刘汉卿——刘逊谦——刘庆堂——刘孔怀——刘嘉付。 其中,第55代刘和春,字希孔,原籍四川重庆府定远县,南宋时官任福建漳州府检校。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与弟弟刘如春、刘平心一同由四川迁移到江西泰和县云亭乡竺冈里,成为刘氏入赣始祖。刘和春的第11代孙嘉付,则又从云亭乡竺冈里迁到本县冠朝乡文塘村开基立业,因而成为文塘刘氏的始祖。 泰和文塘刘氏以“世荣堂”为堂号,该族第69代族人刘隆贤,又自泰和文塘迁居本省万安县馒头岭村开基产业。 141、泰和万合叙伦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开基始祖刘法境,为刘邦的第59代孙,迁自江西安福迁泰和,落籍泰和万县万合乡沙湖村。本支刘氏属于刘姓中的中山刘氏大宗,堂号为“叙伦堂”。„„ 142、泰和万合白士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和万合白士刘氏形成于宋代,来自江西永新,以刘仕和为开基始祖。据江西《刘氏通谱》记载,白士刘氏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安成思侯刘苍,开基始祖刘仕和是刘苍的第43代孙。自刘苍到刘仕和的传递世系如下:刘苍——刘义——刘简——刘夔龙——刘丙焕——刘瑞洪——刘隆兴——刘宗贤——刘注——刘瑕

——刘显——刘克己——刘卓——刘维显——刘仕和。 谱称,当年刘义的儿子刘简,字达志,号诚庵,唐朝大中二年(848年)迁江西永新中村北山后隆,生2子:长子刘云,字夔龙;次子刘瑞,字符龙。刘云的儿子刘遐,字丙焕,官任南阳太守,生2子:刘景洪、刘瑞洪。刘瑞洪的曾孙刘注,字大川,官任谏议大夫。他的裔孙刘卓宋朝时官任宣州刺史。刘卓的孙子刘仕和,官任江西泰和县主簿,后裔留居泰和,成为泰和县万合乡淘金白土村刘氏的始祖。白土村刘氏堂号为“世荣堂”。 刘仕和的儿子刘丹,字汝操,南宋建炎年间官任御史大夫。早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刘丹就因父亲在泰和做官而迁居于此,落籍泰和县淘金白士村。 白士刘氏后来又衍生出许多分支。谱称刘汝操生子刘谦逊,刘谦逊,刘谦逊生子刘乔崧,刘乔崧生子刘奇珍,刘奇珍生2子:刘君庆、刘君达。刘君庆生3子:刘世荣、刘世昌、刘世美。刘世昌的长子刘昭甫留居淘金白土村,他的第二个儿子刘明甫则迁居泰和县塘洲乡云亭高枧树立业。 刘君达生4子——刘世显——刘世远——刘世成——刘世万。刘世显的儿子刘升甫迁居庐陵七十都冷水坑开基;刘世远的长子刘隆甫又从白土村迁居泰和县万合乡渡头村开基;刘世远的次子刘行甫,字大用,迁居濠下,成为泰和县苑前乡村头村城北派开基始祖后裔以“嘉善堂”为堂号;刘世成的儿子刘兴甫于南宋晚期景定五年(1264年)由白土村迁居泰和龙塘村开基;刘世万的儿子刘继甫,由淘金白土迁居渣溪竹山,成为泰和县沿溪乡洲头村、西头村刘氏开基始祖,后裔分别以“正伦堂” 、“聚伦堂”为堂号。„„

祠堂在泊庄村称为家庙,“文革”前泊庄村有东家庙和西家庙,大约分别建于明永乐年间。

  西家庙在村西头一条胡同和水沟东崖之间,修建时间比东家庙略晚一些,建筑风格也新颖一些,外部很壮观,庙的正面十分豪华,门厅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墙面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外檐用木柱,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整个建筑为北方四合院式。小时候,我们很少进里边,总感觉瘆得慌。对里边的牌位、香炉摆设也没多大印象。此家庙被拆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农户在家庙的底盘上盖了几间房子,后来因催债逼死人命,死者在土炕上躺了十多天,尸体腐烂,尸肉被老鼠啃掉。因此,对西家庙这地方,村里人退避三舍,唯恐躲之不及。

  东家庙在村子的东头,西边邻着沙沟崖,东边后边均是庄稼地,前边隔着一条小路,便是一条条住着农户的胡同。对于东家庙我印记比较深刻些,家庙到我家后院墙也就百十米的样子,爬过土墙,去村里联社或是学校就经过东家庙前。每走到残败破落的东家庙前,看到横七竖八的庙柱子和残垣断壁,心里就像揣着个小兔子,精神极度紧张,赶紧一溜小跑越过那个地方。据老人们讲,东家庙拆除比西家庙还要早些,大概解放后就没再修缮,破旧立新时有的人去偷拆物料,很快就坍塌了,后经过日月的风吹雨打自行破落。此家庙是二进式,前后两排平房,每排八间,全是青砖垒墙,木柱撑檐,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也是宗族和宗亲教化的圣殿,许多大事都要在此议决和进行,到祠堂参加祭祀仪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族人的共同祭祀,活着的人便与死去的祖先在心灵上得到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相互之间更加亲近和团结。作为宗族领导者的族长,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可以作为列祖列宗的代言者宣读宗规祖训,申谕族人。对越轨者的惩诫也在祠堂进行,执行族约宗规。这些族约宗规都是在一定时期由宗族名人或宗族领导者按当时的道德规范从日常习惯和行为模式中提炼出来的,大多刊于家谱之中,有的单独汇编成册,也有的刻石立碑于祠堂内。宗规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包括尊敬祖宗,孝敬长辈,安分守己,服从约束等等。对触犯宗规者的处罚,有物质上的罚银,肉体上的拷打,情节严重者还施以酷刑,以至活埋处死。如果被判罚,则生不得入先祠,死不得入祖茔,这无异是一种最严重的精神挞伐,因为这是割断了他与祖先精神联系的脐带。

  祠堂又是宗族的象征。“追本溯源,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历史上人们把祠堂作为祖宗灵魂的栖息之所。祠堂后寝均都设置有龛座。祠堂是族中祭祀祖先、新年(农历)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的所在。

  我村有悠久的历史,有较深的文化底蕴,祠堂文化支撑着历史文化,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传统的观念,虽有其糟粕的东西,但也有些可借鉴可传承的。譬如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祠堂前的观音碑至今犹在,碑名为《安丘县泊庄村新建观音堂记》,当时,我村隶属安丘县。其碑文记载:泊庄村去县治六十里许,其形胜。南拱吴山,北环马驹,牧良冢峙其东,清风岭接其西,其层峰叠嶂,郁郁然可观也。而此地俨然独处其中,或遇风清景和而瑞气缥缈,雾中恍惚楼阁之显燿焉。其地真可以立祠庙而妥神灵也。旧岁春,有邑人刘志学,玉山其居也,为人制行洒落,处乡常以和睦,交朋友以信实,事父母以孝著,俨然有古君子之风度。因母偶感病疾,而均也日夜焦愁不遑宁,处汤药必亲尝之焉。遂呼天而泣,祝祷于神,发矢心而创造观音堂。既而取木于林,求石于山,凡百事无不尽心力而为之。其母病亦不愈旬而愈也。且其制作也,殿宇宏廓,塑像鲜明,甲于吾邑之余,伺遇四时香火之供,安知不蓬蒿凄怆,若或见之哉。予又尝考其观音之名而有以知其说,亦浮屠中之一教也。然所以名为观音者,观其世之音声以救人之苦恼也。均之良心行善事,而获母病之愈,使事事如此,吾知引伸触类。即《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作善降之百祥。将来之福,曰方生而川方至也。君子乐道人之善,故兴言以及此耳。然是役之作也,营于庚辰之夹钟,告成于辛已之姑,洗而羽翼赞。相鸠工募缘以共成厥事者,则志学之尊刘钦、发云寺住持洪仪与乡人杨生也。噫!后之登斯堂览斯文而兴起良心者,未必不为刘均之一助云尔!余愚且不肖,竭足以及此,姑述其始末,为使君子有一识其岁月焉。

  现在的村规民约,就是约束每一个人的言行,让每一个公民谨言慎行,所言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假如每个人都做到了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其道德层面是非常高尚的,社会就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尔虞我诈。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

邓禹 (2-58) 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业。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欲何为?”禹曰:“但愿名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帛,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乃始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训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宏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衅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之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於是以赣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治�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忻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

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本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於解南,大破之,斩参首。於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攻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军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疆,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腾数,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於�z,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帏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进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A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

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

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安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蓄,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

帝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惶惶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禹犹执前意,乃分遣将军别攻上郡诸县,更征兵引谷,归至大要。遣冯�帧⒆陟�守枸邑。二人争权相攻,�炙焐膘В�因反击禹,禹遣使以闻帝。帝问使人:“�炙�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帧⒎啦荒芫煤停�势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终撸�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后月余,防果执�郑�将其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成丹等皆诣广降邓禹简介,与共东扫。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种谅逖簦�赦不诛。

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禹引兵与延岑战於蓝田,不克,复就谷云阳。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䜣。自冯�址春螅�禹威稍损,又乏食,归附者离散。而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

延岑自败于东阳,遂与秦丰合。四年春,复寇顺阳闲。遣禹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击破岑于邓;追至武当,复破之。岑奔汉中,余党悉降。

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邓禹简介,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帝分禹封为三国: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

禹少子鸿,好筹策。永平中,以为小侯。引入与议边事,帝以为能,拜将兵长史,率五营士屯雁门。肃宗时,为度辽将军。永元中,与大将军窦宪俱出击匈奴,有功,徵行车骑将军。出塞追畔胡逢侯,坐逗留,下狱死。

高密侯震卒,子乾嗣。乾尚显宗女沁水公主。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巫蛊事发,乾从兄奉以后舅被诛,乾从坐,国除。元兴元年,和帝复封乾本国,拜侍中。乾卒,子成嗣。成卒,子褒嗣。褒尚安帝妹舞阴长公主,桓帝时为少府。褒卒,长子某嗣。少子昌袭母爵为舞阴侯,拜黄门侍郎。

昌安侯袭嗣子藩,亦尚显宗女平皋长公主,和帝时为侍中。

夷安侯珍子康,少有操行。兄良袭封。无后,永初六年,绍封康为夷安侯。时诸绍封者皆食故国半租,康以皇太后戚属,独三分食二,叹侍祠侯为越骑校尉。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上书长乐宫谏争,宜崇公室,自损私权,言甚切至。太后不从。康心怀畏惧,永宁元年,遂谢病不朝。太后使内侍者问之。时宫人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中耆宿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亦敢尔邪!”婢怨恚,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大怒,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及从兄骘诛,安帝徵康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有方正称,名重朝廷。以病免,加位特进。阳嘉三年卒,谥曰义侯。

论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邓公赢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于是中分麾下之军,以临山西之隙,至使关河响动,怀赴如归。功虽不遂,而道亦宏矣!及其威损枸邑,兵散宜阳,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窥其闲,不亦君子之致为乎?

赞禹公诗

邑令武国枢称:“促华邑人,光武收河北鲁,杖策说原劾尺寸,垂功名于竹帛,封高密。邓禹台在邑西二十里,属侯阅武之地。予眺登其上,缅怀古人之流风,慨胜迹迹,尤情动于中,聊寄觞咏。”其诗曰:

巍巍高密启侯封,竹帛功名百代宗。

自是南阳称望族,犹于新野见遗踪。

谈兵说剑英威甚,散佚投壶兴会重。

风物於今愁过客,赵庄村外未从容。

清知县张玺,作五言诗:

我爱邓高密,功名罕其俦。

进退皆有道,实乃儒者流。

徒步来邺下,秩序建大犹。

关内贤声震,知人好善谋。

十三能诵诗,廿四封通侯。

兵威损弗累,龙音褫何有?

同德无猜忌,荣悴两不忧。

嗟嗟张子房,晚从赤松游。

今来阅武处,隐隐陈云浮。

英风疑未远,凛然不可留。

明进士、监察御史刘良卿作诗:

白水真人气吞虎,赤手恢复旧寰宇。

一时功臣谁最先?南阳故人称邓禹。

邓禹邓禹真奇才,垂名竹帛何伟哉。

攀龙附凤去不返,故国犹存阅武台。

当年旌旗明日月,而今芳草连阡陌。

芳草萋萋春复春,多少行人吊陈迹。

南望邓庙北邓庄,可怜无复邓家郎。

落日东风乱林木,荒台令人增悲伤!

清乾隆年间,新野知县徐金位赋诗:

荒台带白水,古木馀寒烟。

杖策扶炎汉,奇勋迈昔贤。

功名殊不易,竹帛岂徒然。

览古为登眺,清风满眼前。

脱硫石膏压球机 锤式破碎机 酒糟烘干机 间歇式球磨机厂家

邓姓的来源;历史上邓姓名人有谁;邓姓人口数量;邓姓族谱.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