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茂舒延登士俊青连成这几个辈分是出自李氏那个家谱
湖北省(1)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2)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3)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 (4)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5)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6)湖北红安李氏:李氏——辉宗承大业,作述绍其堂。
红安七里坪圣人。(7)湖、红安城关门前李家、张家堰、李太、李安、松林洼一带(8)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2、河南省(1)河南台前清水河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2)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李氏字辈:绍在永文继。
三元金江长。(3)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李家村陇西李姓: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3、湖南省(1)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派语:金明左国进。(2)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3)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4)湖南茶陵(衡山)李氏字辈: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李氏族谱字辈
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亶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
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
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南:万、景、克、茂。 1102 山东胶州北乡:世德家实久,伦常瑞咸昌。
1103 山东胶州李氏:庆任(梅)云,(长桂)宽(喜宝经)敦宗义,先明支恩,本仁志同,方祚吉正,字传平信,瑞玉成麟。 1104 山东胶州李氏:瑞永金士春,效建旺雨任;德泽文衍茂,洪振克成森。
1105 山东金乡:……继宗思善开来克昌…… 1106 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1107 山东鄄城: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1108 山东莱芜:海光秋乃(耐)盛(圣),万国重宗嗣。 1109 山东莱芜:式、锡(逢)、池、村、列。
1110 山东莱西埠后:龙、桂(任)、兆、基、本。 1111 山东莱州:常名树世,乃家之荣;再传百代,宏大而终。
1112 山东莱州:文、喜、明……元、学、仕、振、长、晓。 1113 山东莱州:文法生喜,明?元学,仕振长晓。
1114 山东莱州:在、朝、座、钟、铭。 1115 山东崂山夏庄:德毓心延瑞。
1116 山东乐陵:守书名大连,辉永世照,三元清巨华。 1117 山东李氏: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
1118 山东李氏:殿、瑞、念、绍、庆。 1119 山东李氏:桂、明、福、印。
1120 山东李氏:纪克永传,清明和顺。 1121 山东李氏:金言福基宗,繁荣世态昌。
1122 山东李氏:少营祖武,玉为秀林。 1123 山东李氏:文、朝、述、先、伟。
1124 山东李氏:文道庆德幸,洪光照大同。 1125 山东李氏:文光化宗考,德修献玉亭。
1126 山东李氏:宪、朝、士、泽、思。 1127 山东李氏:祥、寿、明、德、玉。
1128 山东李氏:心、继、士、维、昌、茂。 1129 山东李氏:兴传道学光,先业千秋盛,厚怀大德昌 1130 山东李氏:玉昌同治,安乐恩良。
1131 山东李氏:元善从天广,鸿耕嘉儒诚。 1132 山东李氏:镇、万、世、贤、孝。
1133 山东李氏:忠、西、广、德。 1134 山东李氏: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1135 山东历城:大、如、万、传、家、在。 1136 山东历城野樵:九培文宗永天长,宇国同兴万世昌。
1137 山东。
李氏家谱辈份排列
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
李姓家谱介绍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
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
“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
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
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求李姓家族字辈
家族字辈1、衍庆堂萍乡衙前李氏三河派(一世祖为唐西平忠武郡王晟公)一学观成正道廷,炳垣锦耀日维新,文章报国风声远,忠孝传家天性真,竹帛名垂推旧籍,王侯位显拔群伦,西平世泽三河衍,霞蔚云蒸席上珍。
2、山东郓城李氏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3、广东李氏始祖李栋三房道全李公班联(李栋为西平王李晟之十二世子孙)高第开基广,衍云(礻乃)伟业,始兴树绩允,彰家国宏猷4、山东枣庄峄阳李氏世德宜秀济,富贵庆荣长,敬慎林茂旺,玉满照庭阳,冠亚泰延起,旭泽浩英良。
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分享至
朋友圈
微信
微博
上一篇: 明星孩子的名字大全,明星们的孩子都取什么好听的名子
下一篇: 史上最奇葩的名字,历史上十大奇葩名字的将军,还有更奇葩的吗
阅读全文
孙氏主要含义同"孙姓"一样,是指姓氏;另也指未能留下真实姓名的女性历史人物。
"孙"源出有四,姬姓,妫姓,芈姓,子姓。
一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二;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公元前672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氏,田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三 ;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氏。
四: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名人
1孙武(生卒不详) 山东菏泽人
兵圣,是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着兵法"十三章"。孙子被推崇为兵法的鼻祖,"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
2孙权(182-252)祖籍 山东
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东汉建安五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他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于赤壁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孙权病逝后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
3孙中山(1866-1925)
字逸仙,别号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广东香山县人。清末,因见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乃唤起同志,共组兴中会,为革命救国的团体;后递改为中国国民党,被推为总理。致力革命数十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终于辛亥一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改国体为民主共和。手创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手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民国十四年逝世于北京,二十九年国民政府颁令,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江苏沭阳孙牌坊。山东乐安郡,安徽省繁昌孙村镇
字辈排行
安徽
安徽省寿县安丰镇荆塘乡北郢村 (世、首、先、仁、业、长、怀、古、顺、风、前、友、应、远、大、
勤、俭 、宜、致、功)
安徽六安寿县孙氏士克祖家传,多方以志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
安徽潜山、舒城孙氏修齐常吉庆,诵读裕经纶,志事诒芳远,继述一举成,东安鸿业绍,联合骏猷新,德必绳先祖,谟希淑乃身,建功徙养正,立纪本敦伦,品欲谐金玉,名思美凤麟,善良为国宝,忠信作儒珍,步武承隆运,光荣复富春,迪前同服佩,昌后协恭寅,百代徵详发,兴怀续起人
安徽合肥孙氏文法万子人时嘉宗继日启光欲作述大本务敦实爱敬尚从先修齐定世传正家思效祖立志学前贤言行必信果忠勇智义全华夏建伟业宁宇奏凯旋
安徽孙氏一支国志永兆宏时来润寿长家隆承福庆元善启……
(孙长荣)整理
山东
1、般阳孙氏(般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旧称):古般阳孙家大庄,现为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十五世至二十六世辈份用字为覃、惟 、凝、即、肈 、启 、丰、 宁、 崇、、 振 、方 、成。部分字辈已用国标简化字,如:肇字辈也用"兆"字,启字辈也用"启"字,豊字辈也用"丰"字,寕字辈也用"宁"字,书字辈也用"书"字,义字辈也用"义"字。
般阳孙氏家谱行辈用字,十世前行辈用字较乱,从十一世敬遵前谱,行辈用字如下:
11允 12聿 13洵 14爰 15覃 16惟 17凝 18即
19肇 20启 21豊22寕 23崇 24振 25方 26成
27令 28绪 29延 30绍 31代 32遇 33文 34明
35诗 36书37礼 38义 39仁 40德 41昌 42宏
2、山东临清孙氏字辈:进烈甲月庆合长振兴中华文武连瑞金光海秀占居玉树英杰善良!因为和东北迁移到北京的一些人见面后~双方长辈商议以后~~从振字辈以后有点差异~合仁找到远方家人长龙找一个高人算出~{振兴中华金光海秀占居玉树文武连瑞英杰善良}20个字居中命名。五行生克。数理吉凶有所变更~
振兴中华为(振新伟华)
文武连瑞为(琰培连瑞)
金光海秀为(绍爱海茂)
占立玉树为(鹤传钰勤)
英杰善良为(英褀彩祥)
3、现在山东临清孙氏字辈如下:进烈甲月庆合长振新伟华琰培连瑞绍爱海茂鹤传钰勤英褀彩祥
4、山东济南孙氏字辈:"永衡玉红加贤庆兆培长振"。
5、山东济宁映雪堂孙氏字辈:"( 隆) 德( 宏) 进( 化) 高( 尚)明、( 士) 基建敦厚、( 庆) 裔( 裕) 世( 昭) 克承、光敏家声、懿典炳著、文哲荣增、兴祖存念、永恒长春"
6、山东临沭县孙氏字辈:佰朝开宝克(成)希尧舜禹
7、山东邹城望云孙氏:字辈:"人生祖为史 乘德羽善计 兴玉宝克勇 光大先世业"。
8、山东惠民孙氏:堂号:裕后堂;字辈:"崇克希家有,应允永可守,所以维由道,遵之方长久"。
9、山东莱西孙氏:十六世为德、章字辈,十七世为宝、锡、希字辈,十八世为文字辈。
10、山东莒县孙氏字辈:始祖孙桂,洪武年间自山西迁至龙口,后迁到莒县果庄乡孙家庄村,有家谱现存,十六世(天)(克),十七世(明)字辈,自十八世排辈取字为"玉(东、年、先)瑞(士)兆(作,策)彦(德)祥(建),方(迎、松)政文安良,孝友承家道,世德永宏昌"。
11、山东即墨孙氏字辈:堂号:诒谋堂;自十八世起依次辈份为"正德方立,成仁志中,振先启玉,清兆日同"。
12、山东即墨东夼孙氏字辈:"咸晋,立业(底用)振丕功,化世(底用)乃吉昌,绍先(底用)敦善行,保家(底用)致祥瑞"。
13、山东高密孙氏字辈:"树烈增镇永林焉基鉴清荣照堂钜润修善克家声"。
14、山东汶上孙氏字辈:"光任树东然,道德传宜训,敦宗纪万春,桂颜庆祥云"。
15、山东新泰孙氏字辈:"京东乙光,民志继士,亭玉维迎德,家庆绍征祥,相传繁衍盛,万代保安康"。
16、山东邹平孙氏字辈:"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照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注:特许沿用孔氏家族字辈。
17、山东夏津孙氏字辈:"耕 读 传 训 远 忠 厚 延 绪 洪 龙飞泽华宇 国泰永久常 "。
18、山东夏津孙氏字辈:"家声显振宗绪恒昌丕莫兆庆令德延祥"。
19、山东寿县孙氏字辈:"士克祖家传多方以自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
20、山东烟台芝罘孙氏字辈:"克培鸿绪谟烈维新懋昭乃德祖述功恒"。
21、山东烟台莱山孙氏字辈:"怀星日起,希维永秀,丕振世德,万年吉昌,家衍余庆,积善乃光"。
22、山东烟台牟平孙氏字辈:"廷光应守,万世永昌,文盛德茂,承继耀隆,培芝植兰,庭秀联芳,忠孝余庆,绍绪益良。"
23、山东蓬莱孙氏字辈:"乃士新从正大仁志导成良忠厚家业喜书继世长"。
24、山东沂水孙氏字辈:"烈培玉洪(潇)树"。注:按"金木水火土"循环启字。
25、山东峄阳孙氏字辈:"毓肇葆承茂景晋中启延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
26、山东商河、济阳孙氏字辈:"廷好振德,淑申延瑞"。
27、山东般阳孙氏字辈:"允聿洵爰覃惟凝即肇启丰宁崇振方成令绪延绍代遇文明诗书礼义仁德昌宏"。
28、山东泰安孙氏字辈:"万(凯)士(尚)承(业)秀(布)凤(开太)维(如松)文(玉佃)佩(志同西丙)景(学绍周清)兆(宜)绪(辉)东(乾航)迎(坤吴)发(奎)强(亮)立(恩)义(相)文(荣)安(耀)瑞(宣)来(秦)顺(巨)昌(康)高(南)贵(岳)圣(恒)贤(秋)苏(品)通(美)权(尊)常(量)北(举)地(善)和(余)泽(利)嗣(坚)慧(贞)众(延)望(黄)"。
29、山东泰安岱岳区孙氏字辈:覃(谐音,13代)佩永继,兆启丰宁,重振方圆(共24代)
30、山东德州孙氏字辈:"少晓寿丙加传长"。
31、山东德州抬头寺乡白桥村孙氏字辈:"吉福维德奉敬守法"。
32、山东单县黄岗镇后孙店村孙氏字辈:中、家、传、道、立、守、开附近周边三村村民姓氏均姓孙。清乾隆年间兵部尚书刘峨题词孙氏先辈墓碑被挖掘出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怎样写发言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做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宗祠祭祖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宗祠祭祖发言稿1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清风习习催秧绿,明月悠悠映麦黄。在这个花红柳绿、风清雨润的时节,我们吴氏家族吴岗支系汇聚在xx县xx镇,隆重祭奠我们的吴氏祖先,追思先人的丰功伟业,联谊今人的亲情友情,共谋吴氏家族的发展大业。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幸。
这天,我们怀着一颗虔敬至诚的心,来祭奠我们的先祖,就就是要缅怀先祖的英德,就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诲。古人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我想,这就是我们这天祭祖的好处之一。
吴姓在百家姓中摆第六位。吴氏就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以吴姓为国号,又以国号为吴姓。千百年来,吴氏宗族至贤让德,励志修行,齐家治国,名扬四海。这天,我们站在先人吴复的墓前,又看到了吴复当年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英姿,感受到吴复位列公侯,神采威毅的气度。悠悠六七百年,吴氏子孙,家兴族旺,遍及华夏。在政界、商界、科学界、艺术界……所有行业的功德榜上,无不有我们吴姓的名字。这就是先祖功德的庇佑,这就是后世子孙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见证。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这天站在那里的我们吴氏后人,当弘扬先祖美德,用心促进和加深宗族联谊,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我辈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明礼诚信,精诚团结,互通有无,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谋发展。我想,这就是我们这天站在先祖前,祭奠先祖的又一更重要的好处。
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就是为了后人更加腾达,就是为了宗族更加辉煌。
尊敬的宗亲们,吴氏宗族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让我们携起手来,热烈欢呼吴氏家族发展史上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为我们华夏吴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懈努力!
宗祠祭祖发言稿2家族长辈代表讲话稿
各位宗亲:
今天是公元20xx年4月日。农历戊戌年二月二十日清明节。
阳春三月暖,大地复清明。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时刻,我们峄阳贾氏后人,怀着对列祖列宗的崇敬之心情,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
六百多年前,我峄阳贾氏始祖得真祖,因明初战乱,携家南迁于峄县东南古兰城店西坊上村,生四子,公于峄阳为始祖,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生息繁衍,最后长眠于北大庄子东新阡。
越七世,三近公于明嘉靖戊午高中省魁,隆庆戊辰又高中进士,因其文彩卓著,入选翰林院,成为庶吉士。由此峄阳贾氏名震齐鲁,扬名海外,成为鲁南地区公认的名门望族。
树高千丈必有根,水流万里必有源。祭祀先祖,追忆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寻根祭祖,旨在缅怀先祖恩德,追忆先人,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团结联络各支宗亲,共叙血缘亲情,共话美好未来。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饮水定当思源,为人不忘根本。
我峄阳贾氏家族和其他氏族一样,屹立于民族之林,为国家之兴旺,民族之崛起,齐家治国,励志修行。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宝贵的精神瑰宝,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下去。
无论走到那里,我们都是血脉相连、手足相亲的一家人,通过这次祭祖活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分居在各地家人的联系,团结往来,巩固和发展相互之间的亲密联系,给后人做出应有的榜样,继承和发扬我峄阳贾氏先祖的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宗祠祭祖发言稿3各位族贤、各位族胞、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正值龙年大吉,春风送暖万家。今天,我们高兴地在无棣鲁北宾馆举行第五次祭祖大会。各地各村的族裔代表,不远几百里,风尘仆仆,回家祭祖。现在又一次汇集一堂,血脉相连,情浓于水,共叙情怀,共同缅怀先祖创业之难,祭扫始祖安息之茔,这是海丰东南关吴氏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一次历史性的家族大团圆的盛会。
海丰吴氏家族有六大支脉,经历了600年的沧桑,后代分播齐鲁大地,京津之邦,东南关一支是始迁祖吴士安的后裔。始祖吴士安、始妣吴张氏卜居此地,艰苦创业,奠定了吴氏的基业。家族后代兴旺发达、事业辉煌,在清朝前后的300年间,代代进士,辈辈高官,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是一个奇迹。其代表人物,吴自肃、吴绍诗、吴坛、吴垣、吴之勷、吴式芬、吴重熹、吴峋、吴豳,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近代以来,对海丰吴氏家族的特殊的历史现象,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和研究。滨州市政府,无棣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吴氏故居申办县、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成立了吴式芬故居陈列馆;出版海丰吴氏丛书,其中吴式芬专辑已经出版;海丰吴氏研究会成立;翻印了部分吴氏的历史文献和吴式芬殿试卷;滨州日报和有关新闻媒体,对海丰吴氏的专题报道频繁出现在报纸和电视。海丰东南关吴氏也组织了一系列的家族活动,早在1996年就修成了家谱;并翻印了全套《海丰吴氏世德录》和部分《海丰吴氏文存》;重修了始祖茔墓和碑亭;出版了《海丰吴氏大宗谱》,考证和理顺了家族上源世系;每三年一次的祭祖活动已经举行了第五期。
祭祖活动的影响和规模越来越大,参加第四届活动的村庄达到30个,今年略有增加。今年参加的城镇和村庄有:无棣东南关村、城里、前丁村、袁白杨、石三里、邓王乡邓王村、北官庄、城后吴、岳里庄、东谷刘、柳堡乡东岳里村、水湾镇吴河庵村、周家村、东刘村、宗王村、信阳乡吴家村、碣石山镇馆里村、大庄子、庄子西村、西小王庄乡吴岔河村、佘家巷乡王家村、北京城里、滨州城里、东营城里、沧州城里、三里庄、大季屯、王店子、望海寺、博兴县后塘村、青县城里、小许庄、八里庄、吴家院、旧张屯、海兴县张王文村、赵堤头、静海县大口子门村、高官屯、闫家冢等。
应邀参加祭祖活动的'有:原无棣县政协的于长銮主任;吴式芬纪念馆的刘震馆长;海丰吴氏南王曼支脉的吴保林、吴保勋、吴忠祥、吴忠贵等;在此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召开祭祖大会,缅怀祖先懿德高风,弘扬家族优良传统文化。期盼族人同心同德,报本思源,奋发图强,为海丰吴氏的兴旺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预祝海丰东南关吴氏第五次祭祖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宗祠祭祖发言稿4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这个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猴年清明节,伴着浓浓的春意,我们xx氏家族的子孙们,怀着一颗虔诚恭敬的心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齐聚在这里,隆重举办家族祭祖活动,这是我们xx氏家族孝敬祖先,敦宗睦族,弘扬孝道的又一次盛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xx氏后人向逝去的历代先人表示最虔诚的敬意,同时,也要向在本次活动中踊跃捐赠,无私奉献的xx氏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对家族活动的关心和支持。
“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求源,祭奠先祖的节日,今天我们xx氏后人齐聚在这里,共同祭奠先人就是要缅怀先祖的英德,追思先祖的丰功伟业,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诲,就是要报答先辈养育庇佑之恩。同时更教育我们每个人要及时行孝,首先要孝敬双亲,从而推广为孝敬普天下之老人。我想,这是我们今天举办祭祖活动的重要意义。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为了后人更加腾达,是为了宗族更加辉煌。我们xx氏的清明祭祖活动既弘扬了家族的美德,又传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既凝聚了xx家人的力量,又构建了家族的和谐;既营造了xx家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又激发了我们xx家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光宗耀祖,振兴家族,奋发图强,永不言败已成为我们xx氏家族的真实写照,正因为这样,我们xx家人才受到别人的羡慕与尊重,xx氏家族才在本地享有崇高的威望。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聚会与相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血脉相连,手足同心,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应当做到族内团结,乡邻和睦。
尊敬的宗亲们,xx氏宗族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xx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懈努力!
最后,愿祖上英灵永远保佑我们xx氏家族兴旺发达,蓬勃发展,再创辉煌,保佑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邹城是孟子的故乡,曲阜有“三孔”,邹城有“三孟”,即:孟府、孟庙、孟母林。此外还有石榴园、枣林 风景名胜
邹城市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故里,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样之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内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境内交通便利,京沪、新石铁路在此交汇、京福高速公路从市区经过,西距济宁机场仅70公里。邹城地理环境优越,凫峄名山耸其前,洙泗胜水环其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邹城市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邹鲁圣地”。历史上人杰地灵、圣贤迭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亚圣孟子,有“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丰贤、韦玄成,有“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丞相匡衡以及“建安七子”的王粲,西晋军事家刘宝、医学家王叔和等。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文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邹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驰名中外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雄伟典雅;南北朝时期的“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鲁荒王陵,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宫殿。邹城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山·水·圣人”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其内涵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孟府位于孟庙西侧,是孟氏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始建于北宋晚期。孟府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前后由七进院落组成,前为大堂官衙,中部为内宅,后为花园,西路为孟氏家学“三迁书院”。现有楼、堂、亭、阁148间,是省内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1990年由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按照清代中期布局恢复了原貌,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是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大门三楹,门楣正中悬有“亚圣府”贴金巨匾,黑漆大门上绘有两米多高的门神,手持金瓜,面目威严。门外建有高大影壁。门前一对明代石狮雄踞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二门又称礼门,门有三洞,正中门楣书“礼门仪路”大字,六扇黑漆大门上分别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和面目温雅、身着朝服的文官。三门又称“仪门”,单门悬山式建筑,前后有四个木雕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平时仪门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家族仪式时,鸣礼炮开启,故此门表现出森严的封建礼仪规范。
大堂在仪门内,共五楹。前有宽敞的露台,两侧有精雕夔龙石栏,东南角置“日晷”,西南角置“嘉量”。堂正中楣门上悬有清世宗雍正三年御书“七篇贻矩”匾额,檐下明柱门上悬有“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巨幅对联。大堂内设有木制暖阁,案上放置文房四宝、签筒、印盒。大堂左右两侧陈列各种“肃静”、“回避”、“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亚圣奉祀官”等牌匾,并有旗、锣、伞、扇等各种仪仗。在封建社会里,孟府大堂是孟氏家族申饬家法、宣读圣旨、颁布孟氏家谱、族规的场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
孟府大堂后是内宅院,由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院内东南有一株古老的荼 艹縻花,每年春夏之交,满树遍开白色小花,如雪似玉,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另有古老苍劲的石榴、核桃,年年硕果累累。几株芭蕉、紫荆将庭院点缀的典雅幽静。正房“世恩堂”是孟氏嫡裔居住之处,堂内明间悬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巨匾。五间厅堂内陈列着古木家具、古玩字画、钟表照片等文物,供人们参观。世恩堂后面还有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是当年存放皇帝墨宝、圣旨诰封、古版书籍、家谱档案、文物字画等珍贵文物的场所。孟府第七进院落是占地十余亩地的花园,由于在清代晚期就已荒芜,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邹城市南关,西与孟府毗邻。其后对孟庙不断增修扩建,直至明代才具有现在规模。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佑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
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峄山有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美。一是石美。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的海蚀石,自不待说,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难怪游人无不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故峄山与中华五岳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巧。二是洞穴、泉水美。山上,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据考察,有名洞穴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
三是神话传说美。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而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梁山伯、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贞妇明志的“舍身台”;“金钟化作石”;“骑鹤隐仙”升天去……千百年来,人们借物寄情,把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变成种种神话传说,曲折离奇,令人陶醉。峄山还是道家活动的场所,甚得历代达官显贵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资修山之人。经过历代惨淡经营,山上建有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宫殿庙庵数百楹,瓦缝参差,错落山间,碧瓦红墙,十分壮观。
兆茂舒延登士俊青连成这几个辈分是出自李氏那个家谱
本文2023-10-23 04:23: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