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的文物古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平舆县的文物古迹,第1张

名单介绍殷商挚国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平舆县城。东起文化馆,西至烈士陵园,南到清河边,北及永盛花园小区。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历代长期使用。沈子国故城遗址(省保)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周遗址。面积202万平方米。为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是中华沈氏的发源地。该遗址为中原地区保护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遗址之一。先秦汝坟故城遗址(县保)又称安成故城。位于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一带,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据考证,《诗经》中《关雎》、《汝坟》等十一篇创作于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茔地,号称“十八冢”。阳城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后刘乡新集村一带,城垣呈长方形。春秋时为楚所置。秦统一六国后,置阳城县,属陈郡。据考为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乡里。西汉时阳城改属汝南郡。东汉初年裁并入汝阳,为世家袁安的庄宅。唐代在故城遗址上建阳城寺院,至民国仍有遗存。战国韩古城遗址(县保)位于后刘乡韩古城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设施---壁垒遗址。东皇庙(县保)位于县城挚地大道中段东侧。原名圣母庙,又名东塔寺,是一座始建于周代,道教与佛教兼容,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庙。主要殿宇包括:圣母殿、文王殿、东皇阁、老君殿、罗汉殿、袁安祠、二龙祠、陈蕃祠等。寺庙设有诸多地方名人专祠。该寺庙多次毁于战火,又历代重修,今仅存东皇阁。洪山庙(县保)位于后刘乡洪山庙村,与上蔡白龟庙、淮阳太昊陵齐名,为“豫南三大古庙”之一。远古名谷神庙,据考为商纣王之子殷洪大难余生,自号“洪山隐居”(又名洪山道人)隐遁处。主要殿阁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阁、牛王宫、马王殿、龙王殿、奶奶殿、阎王殿、天王殿、罗汉殿等。仙翁庙(县保)位于东和店镇仙翁庙村,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为民驱魔看病的仙人费长房而建的庙宇。郭寺遗址(县保)位于万冢乡郭寺村。建于隋代开皇元年。五代毁于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阁有:佛祖殿、罗汉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阁等建筑。与射桥开元寺和附近的阳城寺院齐名,曾为汝东名寺。60年代初废弃。东冈寺遗址位于老王岗乡小岗村西。初为老子庙。东汉中期,人们“诵黄老之微词,尚浮屠之仁祠”,因庙址滨邻汝水鸿隙陂,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重要漕道,建东岗寺,至唐代达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余座,并有大面积寺田。清末废于捻军起义。回龙寺遗址位于老王岗乡贾屯村。相传是西汉时期人们为祈祷龙王回此休息、颐养天性而建,名龙社,又称廻龙庙。东汉时期拓建佛教各殿阁,唐代达到鼎盛。主要殿宇为大雄宝殿、龙王殿等。白龙庙遗址位于老王岗乡白龙王庙村。古为当地人民为祈求白龙造福乡民而建造。宋代以后,庙内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诸殿阁,香火旺盛。建国后废弃。玉皇庙遗址位于玉皇庙乡玉皇庙村。原名为“光武庙”、“刘秀庙”,后名玉皇庙,是豫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期,历代重修,60年代初废弃。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天师观、刘秀殿、贾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阁规模最大。庙湾镇会馆庙位于庙湾镇北区。明代晋秦商人相地脉、卜吉凶,于镇北邻河处创立“山陕会馆”。内设关帝殿、乐楼、天王殿、财神殿、灶君殿、马王殿等。关帝殿气势恢弘,蔚为大观。60年代,山陕会馆废弃,今存马王殿和修复的“关帝殿”及六块明清碑刻。庙湾镇东岳庙又名东王庙,位于庙湾镇东区。建于宋代,明时重修。供奉齐天大帝、东王黄飞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庙舍。该庙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较小。陈蕃祠遗址又名“陈公祠”,位于射桥镇西关。是东汉末期为奠念名重当朝的太傅陈蕃而建。陈蕃晚年因“党锢之争”,被宦官势力杀害,被朱震密葬于此,附近有古称“古冢十二座”的陈蕃后裔墓葬。祠内主要殿堂有:陈公堂、朱震祠、黄浮祠、陈逸祠、范滂祠等,历代修葺。近代祠堂毁于兵火。张令公祠又名张令公庙,位于射桥镇古城南。张令公,即汉代平舆县令张熹,字季智,桂阳郡临武县(今湖南衡阳市)人。张熹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当地百姓立祠纪念。历史上曾屡毁屡修,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当地信徒筹建祠舍数间,恢复祭拜仪式。董孝子祠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与仙女庙毗邻。董孝子即董永,西汉时期寓居汝南,为著名孝子,因卖身葬父感动世人。并与美丽贤淑、擅长纺织的玉贞姑娘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世神化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毁于兵火。织机庙遗址又名仙女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是纪念汉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庙宇。据考证为晋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称七仙女殿)、织机房、月圆堂等殿阁。射桥壶仙观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悬壶济世的壶公和弟子仙翁费长房的观阁。门题“悬壶济世”。东汉时汝南郡治在今射桥镇古城村一带,这里盛传神仙壶公和弟子费长房救死扶伤、惠济黎民、鞭笞百鬼、驱使社公的传说。晋代,当地人们建造殿堂两座,一座为“壶公祠”,一座为“仙翁观”,各具殿舍五间,合称“壶仙观”。生死祠遗址又名“范张庙”、“鸡黍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张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讴歌人间信义真情。民国初年,毁于兵火。四贤观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据考证,为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贤罹难阔别重逢之地,时称“古城聚会”。后人为纪念四人古城聚会,在此建起“四贤观”。主要殿堂有:赵云祠、张飞祠、关公祠、刘备殿、四贤观等。开元寺遗址位于射桥镇中,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唐代名刹。该寺占地500亩,并有大量寺田,规模宏大。建供奉释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佛贤殿、高僧殿、弥陀殿、佛光殿、藏经阁、三圣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纲寺,为豫南的佛教中心。该寺60年代被毁,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龙王庙(县保)位于县城东北十公里处,是一座千年古庙。该庙清代以前颇具规模,除分造六色神龙宝殿外,还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举行庙会。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立百泉乡村师范学校迁移该庙,利用庙址扩建学校。今仅存青龙殿与《皇清重修龙王庙碑记》的残碑一块。射桥黉学又名“孔庙”,位于射桥镇小学院内。始建于明泰昌年间,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东西庑圣迹殿、诗礼堂、崇圣祠等,近代毁废。现仅存诗礼堂。该殿堂为明清时县科庠生科举后举行尊孔授仪的场所,对宣传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现存诗礼堂系清代重修,整个建筑保护完整。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省保)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李屯乡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清咸丰十年,现仅存一塔。该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级,为密檐式砖砌塔,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金塔。

平舆县辖3街道办事处、9镇、7乡,分别是:清河街道办事处、古槐街道办事处、东皇街道办事处、杨埠镇、东和店镇、万金店镇、庙湾镇、射桥镇、阳城镇、郭楼镇、李屯镇、西洋店镇、十字路乡、万冢乡、玉皇庙乡、高杨店乡、辛店乡、老王岗乡、双庙乡。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周口、阜阳、驻马店)结合部,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人口991万人,辖19个乡镇(街道),223个行政村(居委会),是国家优质小麦和优质白芝麻生产基地、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先后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全省林业生态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

平舆历史悠久。夏商为挚国,西周、春秋为沈子国,战国时属楚国,平舆邑。秦置平舆县,治所在今平舆县射桥镇古城,属颍川郡。汉至晋因之,属豫州汝南郡。南朝宋废,北魏复置,北齐再废,至隋大业二年(606年)又置平舆县,属豫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平舆县,辖地并入新蔡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属河南道蔡州。至元废县,辖地并入汝阳县,属河南江北道汝宁府。明、淸袭之。民国二年(1913年)汝阳县易名汝南县,平舆属汝南县。1951年4月复置平舆县,属信阳专区。1965年,信阳、驻马店分治,平舆属驻马店专区。平舆是沈姓、冉姓、挚姓、汝南周姓的发源地。文物古迹主要有沈子国故城遗址、挚地遗址、月旦亭遗址、陈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

平舆人杰地灵。平舆自古多名贤。夏朝挚国国君奚仲,任夏禹王的造车官,造出太平车,被尊为车辆鼻祖。因车称“舆”,又因这里地势平坦,以“平”字冠名,称“平舆”,平舆也因此被称为“车舆文化之乡”。殷商时期挚国国君任成的次女太任嫁给周公的儿子季历为妻,她孕期“目不视恶色,耳不闻*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味,足不履是非之地”,开胎教先河,孕育了姬昌——周文王。文王姬昌承母贤德,开创了天下诸侯半归西岐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东汉太傅陈蕃,自幼胸怀大志,处世刚直不阿,虽为佞臣所害,但英名彪炳青史。东汉名相袁安,一生功勋卓著,家族四世五公,德望垂范千秋。东汉时期平舆县令张熹,焚身求雨,舍身为民,美名世代流传。汉末平舆人许劭、许靖兄弟,每月初一评论天下时事,在乱世之中为时政点评人物、举荐人才,称“月旦评”。他们对人物的评论不虚美,不隐恶,不挟私情,砺俗击浊,声名远扬,时称平舆“二龙”,留下了点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千古评说。众多的文物遗迹和历史典故表明,平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文化的支脉——天中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平舆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在39~47米之间,坡降1/4000~1/6000。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经县境,小洪河县境内长502千米,流域面积939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73%,汝河县境内长2054千米,流域面积290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22%。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两种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暖,雨水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5℃,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时,无霜期230天。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优势突出。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盛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花生、蔬菜、瓜果等。相传神农氏炎帝尝百草时曾来到平舆汝河畔,品尝平舆芝麻,惊其异香,称之为“百谷之首”。平舆白芝麻常年种植面积在27万公顷左右,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以庙湾一带生产的槐山羊皮为原料加工的皮张统称“庙皮”,“庙皮”曾是历史上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的汉口路皮革之一。平舆年产皮革50万张,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产地,东和店镇皮毛交易市场有“中原皮都”之称。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925亿立方米。县城区25平方公里以内的深层地下水为锶和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储量达30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可提供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每年输出到全国各地的建筑防水防潮大军达10万多人。这些防水防潮大军遍布全国,他们中的带头人,不仅成为平舆劳务输出和劳动致富的****,也为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的还当选为所在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防水防潮已经成为平舆叫响全国的一大劳务输出品牌,平舆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

近年来,平舆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城镇建设和工业经济双轮驱动,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突出城乡统筹,突出民生改善,努力在城市建设、主导产业、招大引强上实现突破,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序,平舆县较2008年提升了38个位次,成为全省上升位次最多的县。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104%;财政总收入683亿元,增长16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6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1775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7439元,增长131%。2014年第一季度GDP完成324亿元,增长75%;1-5月份财政总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收05亿元,增长2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6亿元,同比增收05亿元,增长266%;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在全市各县区中分别排第4位和第2位。全县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参考资料

平舆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pingyugovcn/

庙湾镇位于平舆县城东北15公里处,现有62万余人,耕地73125亩,辖 14个行政村。龙庙路、庙玉路、庙高路、庙十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四条大型支港、小洪河贯穿全镇。人杰地灵,小城镇建设闻名遐迩。良好的投资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自古及今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发展势头强劲迅猛。

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全镇充分利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较多的优势,大兴招商引资热潮。重奖招商功臣,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为入驻企业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在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上下功夫。以平舆县科旭皮革皮件有限公司为龙头,现已形成恒森、恒泰、联顺、日泰、舆通、远大等七家皮革精深加工、皮件生产为重点的“庙皮”制革集团,固定资产投入达14亿多元,年上缴税收逐年递增。养殖业发展极为迅速。以飞龙养牛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农户”的发展道路,形成辐射带动,滚雪球式发展,年出栏肉牛3000头。养猪业以河南省乾盛绿色万头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现有规模养猪场18家,建成2个养殖小区,年出栏成品猪55万头。养鸡业发展迅速,成为全镇养殖业的又一大亮点,年产肉鸡36万只,蛋鸡22万只。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黄花菜特色优势种植业,以平舆县祥发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全镇黄花菜种植达3000余亩,年生产干菜近千吨,其系列产品十分畅销。以平舆县兴达木业有限公司、平舆县旺鑫木器厂等为代表的板材加工业,品质优良,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庙湾镇是知名的中州古镇,文化名镇,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有台子寺、山峡会馆庙、武术一条街、清真一条街、一年一度的传统龙灯舞狮庙会。

庙湾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小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强,绿化、亮化、美化建设不断加强,街道整洁美观,管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小集镇的容量进一步扩大,古镇庙湾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最后,衷心希望与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携手并肩,共谋发展大计,共创庙湾镇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平舆县的文物古迹

名单介绍殷商挚国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平舆县城。东起文化馆,西至烈士陵园,南到清河边,北及永盛花园小区。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