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姓的家谱为什么是詹呢?
户口登记的时候可能搞错了。这种情况很多,以前人们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率也低,同音字很容易出错,后来嫌麻烦,也就将错就错不改了。
又不是什么名人,家里也没有万贯家产要继承,不必太在意。
小言詹詹怎么读如下:
詹读:zhān。
詹詹炎炎: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后以詹詹炎炎形容喋喋不休之状。朱执信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
詹詹:言词烦琐喋喋不休的样子。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詹詹,词费也。姚华曲海一勺立言者鹜高,读书者好奇,与其詹詹。
詹草:草名。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右詹山,帝女化为詹草,其叶郁茂,其萼黄,实如豆,服者媚於人。
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工程师。字眷诚出生广东南海今广州县。中国第一个铁路工程师负责修筑唐山至天津的铁路。年至年主持修建京北京张张家。
詹事:官名。秦始置,职掌皇后太子家事。东汉废。魏晋复置。唐建詹事府,辽金元置詹事院。明清皆置詹事府,设詹事及少詹事,为三四品官。
詹姓起源处:
据詹姓的起源说法, 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生次子姬志宏(弘),字文录,封其于詹(今地不详,据说是于镐京西京筑城,赐土南至于京,北达于燕),建立詹国,为侯爵,始封之君为姬志宏,谥号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
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 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 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其后以詹为姓,詹国文化昭彰史册;詹姓纪年元年至公元2010年已有2837年之姓史!
我是四川达州万源的,我们祖上说是安庆太湖县跳蹲子岩滑石板坡的。迁过来有三百余年了。字派为:东山城鼎,道白真言,尚大万圣,国必多贤,诗书发秀,礼乐维先,文章传世,科帝永连。看上去跟你们应当是一支人吧。
詹姓 百科名片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目录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历史名人 詹 何: 詹 雄: 詹 琲: 詹 渊: 詹 泮: 詹 珪: 詹必胜: 詹先野: 詹体仁: 詹师文: 詹凤翔: 詹同: 詹徽: 詹方桂: 詹天宠: 詹天佑: 港台人士四、郡望堂号 1、郡望 2、堂号五、宗族特征 詹姓名人 詹才芳中将 詹大南少将 詹少联少将 詹化雨少将 詹天佑会长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历史名人 詹 何: 詹 雄: 詹 琲: 詹 渊: 詹 泮: 詹 珪: 詹必胜: 詹先野: 詹体仁: 詹师文: 詹凤翔: 詹同: 詹徽: 詹方桂: 詹天宠: 詹天佑: 港台人士四、郡望堂号 1、郡望 2、堂号五、宗族特征 詹姓名人 詹才芳中将 詹大南少将 詹少联少将 詹化雨少将 詹天佑会长展开编辑本段一、姓氏源流 詹(Zh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 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子孙以国为姓。詹文侯在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历史上,詹姓形成了河间、渤海等郡望。因此,从这两地播迁出去的詹姓人,便以“河间衍派”、“渤海衍派”作为自己的堂号。 据史料记载,早在晋“永嘉之乱”时,就有詹姓先人詹秉邦带兵入闽,居建州。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詹缵随王潮、王审之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退居仙游县植德山下。 詹缵之孙詹敦仁因三避闽国高官,由仙游遁迹晋江,后移居泉州城北泉山(现清源山)。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詹敦仁受命首任清溪县令,终老此地。安溪詹氏均为詹敦仁之后裔,分芹山、厚卿、楚苑、美楼、凤池、安厚、扬美七个支派,现分散居住在虎邱、西坪、湖头、蓝田、龙涓、城厢等多个乡镇和祥华的多个村落。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安溪詹氏三世詹延迁居同安上陵,现有后裔1500多人;后又有裔孙于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迁居华安县现都,现有后裔3000多人。 近代以来,安溪詹氏不断外迁,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尼、菲律宾、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均有詹敦仁的后裔。仅在台湾地区,安溪籍詹氏后裔就多达数万人。(吴泽华)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载:“晋有詹嘉,虢有詹父,郑有詹伯。”而晋郑之詹又别于宣王之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省一带)、虢(今河南省郑州西北)、郑(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等地。战国时楚(今湖北省一带)有术士詹何,西汉有匈奴儿单于詹师庐(存以备考),东汉有武陵(治今湖北省溆浦南)蛮詹山。可见在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带。当然,有史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导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国从此开始,中原地区汉族子孙向南播迁也自此起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随着动乱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名门著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乱隐居闽地之仙游,遂家于当地。两宋之际,詹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且多为南方人。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提高,闽粤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谋生者。明末,满清军队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后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中叶以后,詹姓分布更广,并有詹姓人扬帆南洋,远徙东南亚。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分布以广东、江西、湖北、台湾、福建等省为多,上述五省之詹姓约占全国詹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詹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根据2008年7月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查询中心资料所得,詹约一百一十二万,占约三十六万,詹(占)人口总数约一百四十八万,含港澳台,不含海外。詹(占)人口全球约二百多万。 詹姓移居台湾及海外以明、清时期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各省为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为侨居国和华侨华人团体作出了贡献。台湾现有詹姓人口13万多,在各姓氏中排第37位,遍布岛内各地,主要分布在台北、彰化、台中、桃园及苗栗、高雄等县市,知名人士有新竹银行总裁詹绍华,前国民党副主席詹春柏,前卫生署长詹启贤等。海外,还有泰国“廊主詹”詹采卿,荷兰华人商会副会长詹应考,意大利华人华侨副主席詹云成,意大利米兰华商协会会长詹扬义,法国浙江同乡会会长詹永平,加拿大国会议员詹嘉礼,美国科学院院士詹裕农等。
这个姓算稀有姓氏。
根据起名网资料显示,詹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大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詹姓是百家姓最后一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中,詹姓排名第257位,相对较少见。
詹姓出自姬姓,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倡简化字,民间一部分人把詹写为占,詹姓的起源:詹姓出自姬姓,周朝,尤其是春秋时期王族和公族子弟以封国为氏,他们的子孙又以各种方式命氏,詹文侯子孙以国或封地(邑)命氏,称为詹氏。
1、詹氏网为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隶属网站,2006年4月开通,是纯公益性网站。网站宗旨是传承和发展詹氏文化,宣传詹氏,联系宗亲,协助寻根问祖,服务广大宗亲。
2、《河间天地》为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刊,2003年6月创刊,是以加强信息传播,联络更多詹氏宗亲为宗旨的综合刊物。
3、詹氏在线网詹氏在线网——詹氏网上家园。詹氏联谊、詹氏宗谱文化、詹氏文物保护、詹氏慈善事业等综合性网站。
4、詹姓宗亲会官方网为台湾詹姓宗亲总会网站。
5、岭南詹氏网为广东省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网站。
6、荆楚同源网为湖北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网站。
7、安溪詹氏网为安溪县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网站。
8、饶平詹氏网为饶平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网站。
9、粤西詹氏网为广东粤西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网站。
10,詹氏家族(zhanshi-jiazu)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年4月开通,纯公益性微信公众平台。主旨是介绍詹氏起源,詹氏名人;为詹氏家族成员搭建沟通交流联谊聚会服务宗亲等微信公众平台。
占姓的家谱为什么是詹呢?
本文2023-10-23 01:46: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