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哪些快要失传的手工艺?(多多益善)
顾绣、顾振海墨、谈仲和笺、瞿壶、王懒轩铜鼎、张六官银器、高桥锡器、孙雪居的宋嵌、鸽铃、丁娘子布和濮刀。上海的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露香圆的顾绣和顾振海墨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顾绣是将一根丝线劈成十数根,因配色匀称而闻名于世;顾振海墨更是一墨难求,只送不买,送过一锭的不再送第二次;而谈仲和的纸笺,首次把花纹印入纸中,是我国最早的水印花纹。这些民间工艺美术有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流程,大多是家族传承,没有文字记载,因此一旦失传,即使再制造出同类产品,也很难达到同等水准和原有韵味。
北京惟一一个能唱故宫萨满调的常瀛生老人已经八十多岁;民俗学家常人春是北京地区惟一会道教北方调法式的人,现在也已七十多岁;北京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簇球、抖空竹、夹包、踩铁环等都慢慢消逝;北京八角鼓曲调只有几个票友;一些露天表演的仪式、子弟书、岔曲、古琴、摔跤、拉洋片、庙会等民俗掌握的人少之又少。
1、团扇
团扇也叫宫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团扇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最早出现在商代,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2、窗花
贴窗花一般是北方新春过年的习俗,但随着窗花样式的多样与精致,南方的人们在新春时节也会置办窗花、贴窗花。
中国的剪纸文化有着很长的历史,经过手工艺人不断的创新,窗花剪纸俨然已成为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3、布贴画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布贴画是刺绣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角碎料,在底布上拼成各成图案,再用针线沿着图案纹样的边锁绣,将其固定,并进行细部的加工而成。
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久远,广泛流传于民间,其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
4、蜡染
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蜡染技艺是在麻布上根据经纬线走向,用蜡刀蘸蜂蜡点画图案后,在蓝靛染料中反复多次着染,再进行脱蜡、漂洗、晒干完成。
5、皮影戏
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影人,一边讲述民间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皮影戏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几代人梦想和追寻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手工作坊。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手工艺人的技艺成了需要挽救、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局社文处李亚娃处长2007年曾介绍,徐州在册民间艺人上万,重要传承人上千,被联合国命名的民间艺术家有18人。虽然手工艺人数量不少,但他们的手艺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此背景下,去年底本报改版,在每周二的文化周刊设立“首席艺人”这个栏目,每周采访报道一位我市的手工艺人。这个栏目开办后,先后采写了捏面人的高继汉、做布贴画的钱春安、做铁拓画的张炳根、写指书的曹邦建、花布剪纸的李汉玉、做香包的李跃华、做木雕的陈清溪、做草编的王桂玲、做木板火烙画的田玉田、丰县郭氏糖人贡传人郭新元等约40位知名的手工艺人。今年8月底,记者到烟台举办的中国第五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采访时,中国文联的有关领导听闻徐州日报“首席艺人”栏目的开设及运作情况后表示,“很多原始的工艺正逐渐消失,你们这么关注手工艺和手工艺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作为传统工艺的关注者和宣传者,本报“首席艺人”栏目虽然一周仅一期,但引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给一些艺人增添从业信心的同时,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手工艺。“如果年轻人都不愿学,等我们死后就没人会做了。”在接受采访时,不少艺人非常担忧地跟记者这样说。“不过你们报道后,可能会有人关注这些手艺,也可能会有人愿意来学艺,这样技艺就不会失传了。”
捏面人的高继汉说,他一般在旅游景点内摆摊,一天能挣六七十元,生存没问题,不过徐州现在会捏面人的不足十个人,只有他一个人带了徒弟,后继乏人;丰县糖人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艺随人走,加上糖人贡用途单一、销售甚微,目前从艺者仅10余人,加大保护力度已刻不容缓。由此可见,为了手工艺的更好地传承、发展,也许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从关注开始。
手工艺传承艰难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在所有一切有身份的人当中,最不受命运和他人影响的,是手工业者。手工业者所依靠的是他的手艺,他是自由的……但时至今日,手工艺变得不再是人们所向往的职业。谈及传承千年,如今在自己手中濒临失传的手艺,张炳根等一些老艺人话语中最频繁的两个词就是“痛心”和“无能为力”。
我国的工艺美术学校曾是工艺美术人才的摇篮,但随着全国院校合并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大多数高院的工艺美术教学定位,不再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即便是接受了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就业时也大多会转向平面设计等方向。传统手工技艺通过“社会”进行传承的这条路,越走越窄。
通过“师徒”关系传承手工技艺,也步履艰难。要学习一种工艺,即便是有悟性的人也要学上数年,这期间要耐得住寂寞。而这种“寂寞”对师徒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年代,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从经济和时间成本上,都很难熬过这个“苦行僧”似的修行过程。而“家传”的方式,在手工艺传授中也变得越来越少见。手工艺收入不高,一些艺人的子女不愿继承父业,最重要的是一些手工艺人也不希望孩子像他们一样靠着手艺吃饭。事实上,手工艺最主要的三种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断档的情况最为严重。
避免“人亡艺绝”的手工艺传承之路困难重重。而在“首席艺人”采写过程中,记者遇到几种类型的手工艺人,一种人仅为了赚钱,对自己的手艺已没了感情,变得麻木了;一种人对自己的手艺充满激情,将它作为一种乐趣延续下来;而更大量的是介于这两种人之间的一群手工艺人,他们又想保护、发展好自己的技艺,又想赚到钱、谋求更大发展。他们迷惑着,面对发展与传承之间的矛盾进退两难。而让这部分人找到前行的动力,坚守着民间手工艺传承之路,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非常重要,“否则有一天这些好东西就真的要断送了”。
期待手工艺发展
在首席艺人采写过程中,当记者面对一个真正的手工艺人时,往往会被他的手艺感动,会被他的人生感动。比如62岁的张炳根在不锈钢板上一锤一锤雕刻时,会泪流满面,会大声唱歌,他把自己对艺术的爱放进了作品之中。
正因为有着像张炳根的民间手工艺人的坚守,我市的民间手工艺还是有着很深厚的功底的。在烟台举行的2010年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我市18位民间艺术家技艺超群,斩获大奖。做面塑的高继汉,在徐州卖5元一个的作品在烟台卖到了10元、20元、30元,“最后还是供不应求”。
这样的徐州手工艺应该说是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的。按国际说法,传统工艺的保留、传承、发展,要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原材料,原材料丰富才能传承下去;第二,要有做的人,有人做得出来,传承制度才能维持下去;第三,要有人买,手工艺品要有销路,有人买才能流通、发展。这三个条件是必须的,也是我市民间手工艺市场所拥有的。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艺美术产业曾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现在工艺美术产业从国有、集体企业回归到手工作坊,是一次经济模式的转型,是一种进步,因为手工作坊更适合当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姚伟坤副教授认为,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基础良好,如果能大力发展,会成为徐州文化产业的一个支柱。但无论怎样,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手工艺人、实现手艺的有效传承,不然手工艺难以变为财富。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徐州手工艺的传承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民间手工艺(folk arts and crafts)泛指劳动人民(包括少数民族)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自己创作、生产并使用、欣赏的;狭义的民间手工艺则专指汉族劳动人民创作、生产的手工艺,而汉族以外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所创作、生产的手工艺则称为。在欧美国家,称民间手工艺为农民手工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手工艺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销往国内外市场。
品类
中国民间手工艺品有多种分类方法。
①从使用功能出发,
可将民间手工艺品分为欣赏类、实用类和宗教、祭祀类。欣赏类是供置于案头、粘贴于墙壁或悬挂于室内,供人们欣赏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彩塑、绢花、等;实用类是在生活中有使用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如陶罐、彩印花布、、木雕糕点模子、竹编器皿等;宗教、祭祀类有彩塑神佛像、纸扎车马(以纸和苇杆扎成人物、车马、楼阁等,为丧家焚化,供慰亡人)。
②从社会生活出发,
可将民间手工艺品分为实用类、节日喜庆类、叙事和抒情类。实用类如服饰、印染、、陶器、砖雕建筑装饰;节日喜庆类如木版年画、剪纸、彩塑、面塑、木雕糕点模子、灯彩、木偶头雕刻、等;叙事和抒情类如绣花球、刺绣香荷包、刺绣服装和鞋帽等,作为定情信物或结婚纪念物。
③按照行业,
民间手工艺品可分为雕塑(如、彩塑、面塑、吹糖人)、印染(如蓝印花布、木版彩印、刺绣(如香荷包、布老虎)、编织(和器皿)、陶器、服饰、首饰以及木版年画、剪纸、风筝、皮影、绢花、灯彩、彩扎狮头、面具、民间玩具等。
特色
民间手工艺的特色主要有:
①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并把功能和审美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民间手工艺品的品类繁多,如日常生活用品、劳动工具、服饰、以及喜庆和节令用品等等,几乎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日常生活用品有陶器、木制家具、竹编(筐、篮、、席)、、伞等;劳动工具有舟船装饰、挂于车马的金属铃铛、马鞍垫等;服饰类有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棉线织锦、 帽、 鞋等;喜庆和节令用品更是丰富多彩。因此,民间手工艺反映了某一时代、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在欧美国家,人文学家把民间手工艺作为研究的对象之一。
②大多就地取材,采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使用简单的工具,并以手工劳动为主。泥土、麦秸、竹、棉线、木、玉米皮等天然材料都可作为原料,产品具有粗犷、厚实、拙朴的艺术特色。手工操作的简单工具更使这一特色趋于完整。如民间雕刻手工艺的刀法粗犷,而青花瓷器的彩绘也是寥寥几笔。
③民间手工艺着重整体效果,舍弃细微末节,夸张主题,手法十分简洁;在色彩上,用色不多,单纯、明快,对比强烈;在构图上则大多采用匀衡、协调的手法,线条流畅,韵律感强。不少民间手工艺的由于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因而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
④民间手工艺表达了劳动人民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和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蓝印花布上的“福、寿、多子(佛手柑、桃、石榴)”、“葫芦万代”等图案象征着希望一生幸福、长寿、子孙众多和绵延不绝。木雕糕点模子上“鸳鸯双喜”、“万年如意”、“聚宝盆”等图案体现了人们愿望婚姻美满、诸事遂心和财产丰富。“麒麟送子”银锁项链“麻姑献寿”刺绣挂屏“寿星”瓷塑、“天官赐福”、“一帆风顺”和“车马平安”木版年画等,都是流行较广的民间手工艺品。此外,在古代,作为节令用品的民间手工艺品,几乎一年四季都随着人民的风俗活动而增添喜庆气氛,有些一直沿袭到现在。
⑤民间手工艺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很多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和使用受到一定时间的限制,所以又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其中木版年画、木雕糕点模子、灯彩等民间手工艺品的季节性表现更为突出。民间手工艺又大多数是在本地区世代相传,当地的艺人长期以来就耳濡目染乡土的艺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而也具有承传性。
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刺绣艺术、中国结、民间木雕、篆刻等。
1、刺绣艺术。
刺绣(Embroidery),别名针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也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分为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其中代表性的有蜀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刺绣作品细腻精致,色彩鲜艳,形态多样。
刺绣艺术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2、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也是一种吉祥文化的体现。它通常由绳子或丝线编织而成,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节庆和婚庆中有广泛应用。
中国结有花、鸟、龙、鱼、鞋等许多不同形状,还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多种结式,它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展成为挂饰和服饰两大系列产品。
3、民间木雕。
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秦汉两代趋于成熟,是中国古代民族建筑上长期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等。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以美化,并且保护木质。福建木雕和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安徽徽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流派。
4、篆刻。
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艺术。因刻印时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锲刻,故称。一般用刀刻于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属印章,则多先刻印模,然后铸成。秦印、汉印为公认的篆刻艺术之源,明、清两代出现众多篆刻流派。
中国有着悠久的篆刻文化和传统的印章制作技艺,篆刻作品形式多样、构思精巧,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主题。
严格地讲,工艺指对物体的加工过程,包括对艺术品的加工技艺。民间工艺的“民间”二字,并不是指产品的生产场所或所在地,而指的是产品的内含。用民间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民间工艺品,除过欣赏者眼睛可以看到的表象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才是把民间工艺和普通工艺区别开来的标志。
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民间工艺有:编织、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
民间有哪些快要失传的手工艺?(多多益善)
本文2023-10-23 00:40: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