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家谱的罗姓家谱文献目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罗姓家谱的罗姓家谱文献目录,第1张

1代北复姓改罗姓

公元439年,北方鲜卑族拓跋部落灭北凉建立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采取汉化政策,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叱罗氏改姓罗,在《魏书·官氏志》、《广韵》、《元和姓纂》、《姓解》、《通志·氏族略》等姓氏史籍中均有相同的记载,“叱罗氏后改为罗氏”。

《文苑英华·周长孙瑕夫人罗氏墓志》云:“夫人讳某,恒州代郡太平县人。祖某,父协,周大将军,南阳郡公。”《周书·叱罗协传》说叱罗协建德三年(574年)赐爵南阳郡公,可见此长孙夫人罗氏,就是叱罗协之女,代郡罗氏就是复姓叱罗氏所改。

2西域斛瑟罗后裔姓罗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里都有唐代时“斛瑟罗氏,改为罗氏”的记载,《唐书·突厥传》称:斛瑟罗为西突厥可汗,圣历二年(699年)时因被突骑施首领乌质勒所追,率部人六七万内迁,后死于长安。斛瑟罗的后裔则逐渐汉化为罗氏,这就是西域罗氏的由来。

三、少数民族中的罗姓

苗族罗氏雍正《云南通志》载:“苗子有九种,黔省最多,正滇则宣威,镇雄亦有,多是花苗……多田、罗、陈、蔡四姓”;乾隆《贵州通志·苗蛮》说:“西苗,在平越(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升平越防御千户所置,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及清平,所属有谢、马、何、罗、卢、雷等姓”,李宗防《黔记》卷三也有相同的记载:刘锡藩《岭表纪蛮》据滇、黔省志所载,称西南各地苗族的姓氏以“杨、韦、陈、罗、田”等16姓为最多;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在记泸溪县的苗瑶族情况时说:“士人蟠林菁者,为吴、龙、廖、石、麻五大强族,外有彭、罗二姓亦强”;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载,苗族姓氏中以包括罗姓在内的21个大姓人数最多。可见,原本是汉族的罗姓人在历史上融入了苗族,成为苗族大姓。

布依族罗氏布依族罗氏为古罗子国后裔,罗子国被楚文王迁到湖南省汨罗,在那里定居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一支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后来,这支罗人又从江西辗转迁徙到广西,唐代西原蛮首领有姓罗者,西原地区在今广西左、右江流域。

彝族罗氏彝族中也有罗姓,据《贵州府志》记载:贵州水西彝族“安氏,其先曰济火,本姓罗氏”。据今贵州彝族当地人说,其先为烈显族源的苏纳、义陇家支,后世子孙由于分迁五个不同的地区,而有了五个姓氏,其中有一支迁到大方城东瓜林而姓罗。又有彝族俄母氏汉姓为罗。

土家族罗氏楚灭罗国时,有一部分罗姓人不愿臣服楚国,便和卢、庸遗民一起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阆中,成为“板楣蛮七姓”之一。板楣蛮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因曾使用“虎皮衣楣”的武器而得名。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汉高祖“复除民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记载了板楣蛮为汉高祖刘邦立国立有汗马功劳,而被免去租赋之事。

瑶族罗氏居住在广西西部一带的背篓瑶认为密洛陀是他们的始祖女神。在他们中流传着这样的创世歌:“密洛陀让他们走,密洛陀叫他们结婚。兰和罗成双,韦和蒙结对。……”这就是背篓瑶兰、罗、韦、蒙四大姓的起源。据说罗姓的始祖叫罗得元。在蒙姓中还有大蒙、小蒙的区别,据说大蒙的始祖生了七个儿子,分别姓蒙、兰、韦、罗、潘、袁、卢七姓,就是说罗姓又有了一个来源。又瑶族勒楼氏,汉姓为罗。宋代有郴州黑风峒瑶首领罗世传,于嘉定元年 (1208年)二月在桂阳黑风峒起兵反抗官府,不久投降,宋授以承节郎。后再次起义,率领义军经常于宋国的边境一带活动,杀死了宋军的飞虎统制边宁。江西、湖南等地的官府闻讯皆惊恐不安。不久,再次被朝廷招安。嘉定四年二月,与兄罗世禄再次起事,九月为部下所杀。现在瑶族罗姓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巴马 、东兰、田东、都安、南丹县大瑶寨等地区。

蒙古族罗氏蒙古族在发展过程中,与汉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彼此互相吸收和互相渗透,在姓名中彼此也有影响。蒙古人的姓是多音节的,受汉族的影响,逐步演变成单音节的姓,即以一个音节字为姓。有一部分罗姓蒙古人就是汉化的结果。另外,明朝政府对蒙古族实行同化政策,提倡蒙古人改用汉姓,并对蒙古人赐以姓名。如有克罗俄领占者赐姓罗,名秉忠。

满族罗氏清满洲人中的罗姓,世居沈阳、吉林乌拉等地,《清朝通志·氏族略》载:“(罗)定桂,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任大理寺卿。”“罗世泰,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任郎中。”“(罗)锡国,正黄旗人,世居吉林乌拉地方,天聪时来归,任护军校,其曾孙吉禄系举人。”又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萨各达氏、罗佳氏、鄂穆绰氏等后均有改姓罗者。今满族仍有此姓。

土族罗氏土族中的罗姓是罗古尔氏汉化过来的,在土族语言中,罗姓人叫罗古尔·孔(意为种油菜籽的人们),罗古尔出产油菜籽,罗古尔人以擅长种油菜而闻名于远近,故土族语言译成汉语,取罗古尔氏第一个字罗为自己的姓。

京族罗氏京族原称“越族”,自称“安南”,其祖先是在400多年前从越南所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漓尾、巫头、潭吉诸岛上的。据调查京族共有包括罗姓在内的31个姓氏,罗姓京族居住在漓尾。

拉祜族罗氏拉祜族人名中到清嘉庆年间开始出现姓氏,但当时只有李、石、张三姓。后采,由于拉祜族与汉族和临近民族的交往日渐频繁,他们的姓也增加了,目前拉祜族中有包括罗姓在内的多个姓氏。

哈尼族罗氏明朝初期,云南临安知府赐给滇南土官李、赵、陈、钱等汉姓,是哈尼族使用汉姓的开始,后来在与汉族交往过程中,一些哈尼族人也开始使用汉姓了。现在哈尼族中使用的汉姓有包括罗姓在内的多种姓氏。

白族罗氏 明清时云南兰州 (故治在今云南兰坪县)土知州、土舍均为罗氏,系白族。今白族有罗姓。

黎族罗氏 《明史》载:永乐四年 (1406年)“琼州属县生黎峒首罗显、许志广、陈宗等三十三人来朝”,说明在明朝时黎族中便有了罗姓。现在罗姓黎族人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的乐东县。

其他少数民族罗氏在仡佬族、侗族、东乡族、回族、壮族、朝鲜族、羌族、布朗族、俄罗斯族、仫佬族、佤族等民族及台湾土著人中均有罗姓

拼音  Lo

郡望  豫章郡

名人  罗贯中,罗聘,罗荣桓,罗瑞卿,罗英德,罗香林

胜迹  缺

文献  罗氏重修族谱

历史  罗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八位。罗姓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芈姓。也有说罗姓是祝融的后代。据记载,罗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称罗子国,在春秋初期被楚国所灭,他的国人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罗。许多罗姓人认为自己是出自熊姓,他们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种的官员,被称作“祝融”。他们的远祖是重离,是高辛时的祝融,后来被杀,他的弟弟吴回继任。吴回生陆终,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姓芈,有一个孙子叫穴熊,他的后代就是熊氏,并且逐渐转化成罗姓。罗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破多罗氏,解瑟罗氏和叱罗氏为罗姓。罗姓早期在长沙和豫章发展,唐代时迁居广东,元代时迁居福建,并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清朝时,罗姓进入台湾。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长沙,豫章,大埔,兴宁,扶阳,梅县,成都,襄阳等。通志氏族略:周时国名,熊姓国本自颛顼之后,受封于罗,子孙以为氏

罗氏家谱

历史来源

「罗」源出 ;

一 ;出自「妘」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二:相传古帝祝融的后代。

三: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氏。

四: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罗」氏。

五: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中有改姓「罗」,后代亦称罗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六: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家族名人

罗贯中: 名本,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曲,善为通俗小说,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等。

郡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湖南长沙郡。

●本族原谱

第一种记载是:

应显景登;万尚开元;德廷泽国;福仕羲朝;承言泉永;家持鸿兴;通明德(仪)俊;易占乾坤。

第二种记载是:

应显景登;万尚开元;德廷泽国;定文绍家;富怀仁茂;意延世德;大放光明。二十八字

●报本复古

粤稽吾族原籍江西人氏豫郡章,明朝洪武开辟云贵调北征南,先祖罗蒲递、罗渐能伙同旧司始祖宋景阳督带官军征打黑羊进平南有功,宋封将军领民其阵战功清束军民尚未返故之机形迹雨雾散施滇黔之境分居角落插草为标民流传世及一世罗观,二世罗盎,三世罗富、罗迈、罗董、罗钧支业愈蕃房分愈广不及遍述。

由此而分罗富所生应有实为吾族之始祖,自此以后。

罗姓家谱的罗姓家谱文献目录

1代北复姓改罗姓公元439年,北方鲜卑族拓跋部落灭北凉建立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采取汉化政策,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