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亢氏的第一个发迹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平阳亢氏的第一个发迹者,第1张

亢氏家族中第一个发迹者是亢嗣鼎。乾隆《临汾县志》载:“亢嗣鼎,事母孝,养抚侄如子。笃志力学,至老不倦。居乡尤多义举。”不过,据李华先生考证,亢嗣鼎“是一个恃富骄横,悭各贪婪,为富不仁的大商人、大地主。尽管在灾荒之年,他不得不捐献出一点钱粮,来赈灾施舍,装潢门面。他大约生于明末,一直到康熙末年仍然健在”。亢氏清初发迹时有“约计千万”的资产,到清末光绪时“号称数千万”,经过二百多年,亢氏资产增加了好几倍,这是亢氏善于经商的结果。

称雄500年的八大晋商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

乔家——白手起家通天下 诚信为本数乔家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常家——货通俄蒙领 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曹家——太谷巨富“三多堂” 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阳县)经商。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侯家——蔚字五联竞潇洒 票号世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家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了。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万。侯荫昌接管了家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渠家——声名卓著“长裕川” 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是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亢家——明清两代聚千两 山西首富数亢家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首先是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 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显赫一时。其次,亢氏是大粮商。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传说当年,亢家为了挤垮当地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当铺去典当,每尊典银1000两。这家当铺人慌了,问典当人,何以有这么多金罗汉,来人说:“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这家当铺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他乡去了。此外,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范家——甲第联辉名当世 “世袭皇商”是范家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 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

孔家——大名鼎鼎“财神爷” “最后风光”是孔家

在晋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1912年,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成为民间点灯照明的必需品的商机,便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的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了一部保证金,从而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丰厚。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

清初,山西平阳府(今临汾)的亢氏,人称“亢百万”。其资产据《清稗类钞》载,有数千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在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银两到百万银两的侯、曹、乔、渠、常、刘诸姓人家。亢氏家族自清初发迹,终清季,是商业、土地兼营并著的家族。

这个事情出自于1907年日本出版的《支那经济全书》,即1910年经过翻译后的《中国经济全书》。根据该书记载,李自成与清军交战失败后,从北京撤往西安,途中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去世,这些金银财宝逐为亢氏所有,亢氏凭借这些钱财从而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富商。

亢氏(康氏)暴富的传说可能失实

以上说法虽有出处,但极有可能失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日方记载道听途说可能更大。日本方面研究中国经济,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对华贸易,因而是对中国经济的全面调查,是一种全局性的调查研究,或许会对某个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但并不会对某个家族的发家史进行详细考证。要知道,山西亢氏早在明末清初便已经开始崛起,到清末时期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想要调查清初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这种记载更多可能源于道听途说。

2、清廷方面不会放任不管。要知道,清廷入关之后,想要迅速占领全国,面临着极大的财政压力,财政一度极为困难,清朝大臣祖可法等人便才呢过建议占据山西,从而解决财政困难。如果亢氏的财富真的为李自成所遗留,那么清廷难道会对其放任不管?恐怕早就抄家充公了。毕竟,如此大的一笔财富,想要真正瞒天过海,是极为困难的。

3、顺军方面不会置之不理。此时的李自成虽然已经战败,但大顺旧部却仍然在各地战斗,并一直持续至康熙初年。如果这笔财富真的为李自成所遗留,那么大顺内部必然会有人知晓,而他们对于财富的需求同样极大,岂会不设法向亢氏索要这笔财富?

大顺皇帝李自成

综上所述,日方的消息来源很有问题,极可能源于民间对其家族财富来源的猜测,日方根本没有深入调查便予以了记载,毕竟一个家族的财富来源,对于他们调查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不大。

亢氏应该是以“业鹾”起家

亢氏的致富方式可能与其他商人并无不同,以经商致富的可能性极大。亢氏家族的第一个发迹者乃是亢嗣鼎,而他发家的方式,便极有可能源于“业鹾”。

清朝盐政乃是专卖制,也就是由朝廷特许的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区运销。由于是专卖,其中利润可想而知。而亢氏正是在扬州一代以“业鹾”起家的,亢氏在扬州有大片房产,这便是著名的“亢园”,“构园城阴,长里许。自头敌台起,至四敌台止,临河造屋一百间,士人呼为百房间”,另有“亢家花园”一处。

在两难盐商之中,便流传有“南安北亢”之说,南安指的是当时的盐务总商安氏,是两淮盐商中的头面人物,亢氏与安氏齐名,亢氏在两淮盐商中的资本和权势可想而知。亢氏原籍平阳府(今临汾),与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同在晋南地方,亢氏同时是河东盐商也是可能的。

亢氏凭借“业鹾”迅速起家,到康熙时便流传出了“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的说法,而在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三“富室”中,也有“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的记载,可见到康熙年间时,亢氏已然成为富商。

在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财富后,亢氏又开始以典当和粮食两大贸易,开始巩固和增加财富。同时,亢氏还是极有实力的封建大地主,他们拥有大量田宅,在其原籍平阳府便有“宅第连云,宛如世家”的说法。到了清末光绪年间,亢氏便已然是拥有“号称数千万”资财的巨富了。

平阳亢氏的第一个发迹者

亢氏家族中第一个发迹者是亢嗣鼎。乾隆《临汾县志》载:“亢嗣鼎,事母孝,养抚侄如子。笃志力学,至老不倦。居乡尤多义举。”不过,据李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