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的后代是姓勾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越王勾践的后代是姓勾吗?,第1张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其下正义《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髃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夡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贺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国语·吴语》中韦昭注曰:“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

战国时史官所编的《世本》,则直言:“越为芈姓,与楚同祖。”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

综上,越王勾践的姓有两说。一是同夏姓,也就是姓姬。一是芈姓,其后越氏。

根据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得知越王的儿子叫王鼫,孙子叫王不寿国的王族自称是夏禹的后代,故以姒为姓。所以勾践姓姒,名勾践。

为什么勾践的后人又姓王呢?古代姓、氏分离,可能从勾践的儿子开始以王为氏,也就是说姒姓的王氏,因为是国王的后代。也可能勾践本人也是以王为氏的,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而已。

其他例子,秦始皇嬴政出生在赵国,按当时的规矩,他就是嬴姓的赵氏,一度被称为赵政。

另一种我认为更合理的解释:

王鼫、王不寿等,均是越王的称号,正如周国的文王、武王,赵国的武灵王等。注意《史记》中对各国的君主都用这种称号,而不是直接称名。越国从勾践开始称霸中原,可能从勾践的儿子开始才模仿中原诸侯采用某某王这样的称号。

为什么王字在前,而不是鼫王、不寿王呢?因为那时的越国不属于华夏族,而是越族,越语与汉语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语序颠倒,被修饰的词位于修饰词之前。比如今天的“越南”,其原意就是“南越”。

勾践逝世,儿子王要鼫(shí,石)与即位。王鼫与逝世,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逝世,儿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儿子王翳即位。王翳逝世,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儿子王无强即位。

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在楚威王的时候,越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估计越国不攻楚国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支持。韩、魏本来就不攻打楚国。韩国如攻打楚国,它的军队就会覆灭,将领就会被杀,那么叶、阳翟就危险;魏国如攻打楚国也如此,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陈、上蔡都不安定。所以韩、魏事奉越国,就不至于军队覆灭、将领被杀,汗马之劳也就不会显现,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我所要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斗,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希望魏军聚集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练兵,聚结在常、郯边界,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於、析、郦、宗胡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区的楚军不足以防备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御越国了。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可以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韩、魏无须作战就能扩大疆土,无须耕种就能收获。z现在,韩魏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而为齐国和秦国所利用。所期待的韩魏如此失策,怎么能依靠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太侥幸了!我不看重他们使用智谋,因为那智谋就好象眼睛一样,虽然能见到毫毛却见不到自己的睫毛。今天君王知道韩魏失策了,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刚才比方的‘能见到毫毛却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论了。君王所期望于韩魏的,并非是要他们的汗马功劳,也并非是与韩、魏联军联合,而是分散楚军的兵力。现在,楚军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于韩魏呢?”越王说:“怎么办?”使者说:“楚国三个大夫已分率所有军队,向北包围了曲沃、於中,直到无假关,战线总长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军队聚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南阳,兵力还有超过这种分散的吗?况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兵,这就只知两个五却不知十了。这时不攻打楚国,我因此判断越王从大处说不想称王,从小处说不想称霸。再说,雠(chóu,仇)、庞、长沙是楚国盛产粮食的地区,竟泽陵是楚国盛产木材的地区。越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地方将不能再向郢都进献粮、材了。我听说过,图谋称王却不能称王,尽管如此,还可以称霸。然而不能称霸的,王道也就彻底丧失了。所以恳望您转而攻打楚国。”

于是越国就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发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无强,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后代。

句 勾(Gōu)姓宗祠通用对联

一、姓氏源流

句 勾(Gōu)姓源出有四:

1、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山海经》载,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此外,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掌管天地万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他的后世子孙以“勾”为姓。勾姓在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的名讳,改为“句”(音不变,读勾 Gōu)、“钩”等姓。

2、出自以官名为姓(即同上“1”说)。据《路史》载,相传,远古时期少皞氏的三儿子重曾作为勾芒官,为五行神之一,为木正,主管树木。重为后代就用他的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今写作句姓。

3、出自为避帝讳所改。南宋时,为避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Gōu)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Gǒu)姓。

4、出自古代小数民族姓氏句龙氏所改。东汉时,南匈奴有句龙氏,入中原后逐渐汉化,遂以句(音读 Gōu,古写作“勾”)为氏,称句姓。

得姓始祖:子重(勾芒)。“勾”,今写作“句”,勾、句古代通用。勾氏的是个古老家族,后来他们把自己的姓氏改为字形相似的“句”,不过,多年来这个家族虽然世代相袭着“句”姓。却一直将它读为原来的“勾”音。改姓字的原因,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了。勾姓的来源,根据《路史》上说,是少昊氏的叔父子重,他出任勾芒职,勾芒官,就是负责管理森林的官职,是世袭的官职,他的后代以这个官职为荣,就以勾芒为姓,世代相延,后来又加以简化,改成勾姓。句氏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故句(勾)氏后人奉子重为句姓的得姓始祖。

5不过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二、迁徙分布

(缺)句(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句(Gōu)姓,源起于勾姓,古今通用。相传帝少昊有个儿子叫重,死后被封为东方之神,掌管天地万物的生长发育及生老病死,号称勾芒官(又有一说,仅主管树木的官而已),他的子孙引以为荣,称为勾氏。据书载,有一些困民之国里就存在以勾为姓氏的。南宋时,勾氏为避宋高宗赵构的讳,有改为句氏的,但发音均不变;也有改力苟氏的;另有改为钩氏的。句氏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三、历史名人

勾 践: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公元前四九七年-公元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仲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勾 涛:字景山,宋代成都新繁人。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佑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桑仲、郭守忠攻茶务箭窠砦,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檄佑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宣抚张浚奏涛知巴州,不赴。翰林侍读学士范仲荐,召见,论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迁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阁门赐墩待班。九月,兼权中书舍人。

勾井疆:姓句井,名疆,字子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门人。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淇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滏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封“先贤”。其后代去“句”字,改为井氏,在井氏族谱名人录中有记载。

勾博学:战国时楚国人,数有战功,官至左将军,又被封为宕渠侯。

句台符:隋代成都青城人。受业青城丈人观为道士,与白云溪隐士张愈为诗友。自号“岷山逸老”自云:“左扑范贤袂,右拍薛昌肩,举头傲白日,长啸揭青天。嚣嚣者,安知华夏之内有此逸乐乎!不知岷山之逸老于我,抑我之逸老于岷山乎?”明代文士杨升庵《青城五隐赞》,台符为其一。著有《岷山集》、《岷山异事》3卷,《卧云编》3卷,《青城山方物志》5卷。

勾处士:宋代画家,宣和间鉴赏第一,凡四方所进,必令品定。令待诏画院。其为驸马王诜补齐徐熙所画《碧槛蜀葵图》四扇屏中遗失的两幅;戴琬工翎毛花竹,求者甚众,“徽宗闻之,封其臂,不令私画;徽宗画扇令宫中摹仿,并赏赐给近侍;1115年(政和五年)赐宰臣宴时,以所画《龙翔鸂×图》宣示群臣;将山水画家郭熙的画赏给《画继》作者邓椿的父亲邓雍,都表现了贵为天子的徽宗与臣下的融洽关系,不能把这些活动一概斥之为“笼络朝臣的手段。”

句克俭:宋代郑县人,进士出身,官至殿中侍御史,曾官河中知府、宁州知府等,后出任河东路转运使,以忠诚清廉闻名于当时。

勾龙爽:又名句龙爽,四川人,宋代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神宗时官翰林待诏,喜为上古衣冠佛疲乏人物,为一代奋笔。时称他画的人物“其状质野,有返朴之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2、堂号(缺)

====================================================================

句(勾)姓宗祠通用对联

〖句(勾)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木正;

望出平阳。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句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劳宣湖北;

学操洙源。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勾涛,知潭州,以忠亮自许。下联典指春秋末年孔子弟子句井疆。

-----------------------------------------------------------------

〖句(勾)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方物撰青城志;

台阁标御史忠。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人句台符,著有《青城山方物志》五卷。下联典指宋代郑县人句克俭,进士出身,官至殿中侍御史,后出任河东路转运使,以忠诚清廉闻名于当时。

处士鉴赏第一;

龙爽丹青无双。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勾处士,宣和间鉴赏第一,凡四方所进,必令品定。令待诏画院。下联典指宋代画家勾龙爽,蜀人。神宗时翰林待诏,喜为上古衣冠佛疲乏人物,为一代奋笔。

-----------------------------------------------------------------

〖句(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井然有序百事顺;

疆土长存万年昌。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孔子的弟子勾井疆“井疆”二字的嵌字联。

圣门高弟承道学;

章阙忠臣上疏章。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勾井疆,字子孟,孔子的弟子。下联典指宋代史馆修撰勾涛的事典。有奏议数十卷。

====================================================================

句(勾)姓典故、趣事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中国的姓氏很早就产生了,黄帝姓轩辕、周朝的皇室姓姬,秦姓赢、赵国王姓赵、齐桓公姓姜、只是在平民及贱民中很少使用姓氏而已

越王勾践不姓勾,姓姒,他的儿子也姓姒!胡亥、与夷都是名。

只是过去姓氏的传承比较混乱,比如说过去姓氏是分开的而且由于早期母系氏族的影响有些姓氏从母亲那里传承来的,有些是从父亲那里传承来的,也造成了同宗不通姓的情况,另外过去诸侯分封制,有的王子分到采邑后会根据封地的名字改变姓氏,改变原来姓氏。

另外过去有的姓和氏是分开的比如说楚王姓芈(米)而是有熊氏,后来姓氏才逐渐合一。

屈原可是楚国的王族,他可不姓屈,姓熊!

勾践和与夷他们都姓驺氏。勾践和与夷都是名字。像吴王阖闾,他就姓姬,大名叫姬光,阖闾是号。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

勾践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越王勾践中文名勾践别名鸠浅,I执国籍/朝代春秋战国国号越国职业越国君主民族华夏族出生日期约公元前520年逝世日期公元前465年在位时间前496年—前465年主要成就灭吴国,春秋五霸之一家庭成员允常勾践这个人太传奇了,太让人赞叹了,也是一般人没法学的。勾践是官N代无疑,家里祖上都是当国君的。芝麻大的地方也是地方,何况越国在当初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到了他爸手上的时候,还挺富强,也吞并了一些小国家,发展了自己的实力。

勾践后来也想发展实力,可是选错了对手,就被吴国给打败了。勾践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显示出来了,他隐忍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人做不出来,不要说做不出来,连想象都没办法想象。他一个一国之君给别人做马仆去了,待遇连畜生都不如。不光是自己,连老婆都给人家做婢女去了。堂堂的王后啊,跟着他受这种屈辱。一般男人,自己怎么无所谓,但要保护好自己的女人。勾践心中有国家啊,就不在乎牺牲一点自己老婆的利益了。反正就这么看似忠心耿耿的伺候着吴王,全是谦卑的神色,还带一点木讷,演技好到你根本看不出他心中的小九九。吴王就这么被欺骗了,后来就把勾践给放回去了。勾践回去之后,如鱼得水,但曾经的屈辱不能忘,不能重新做了国君就把在吴国猪狗不如的生活给抛在脑后了。所以要警示自己,所以就尝尝苦胆啊,住住破烂屋子啊,穿穿带补丁的衣服啊之类的。让人民看看自己多亲民,同时也鼓励人们发展农业,积极的扩充军队。等到勾践再打吴国的时候,这个仇就肯定报了。

勾践的父亲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做允常,出生的时间已经不知道了,但是他逝世的时间还是知道的,因为勾践就即位了嘛,那是公元前497年。诸侯直到商鞅军功赏赐才有了非贵族,在春秋时期大都是当初的贵族,天生的贵族,祖先也是贵族,鼎鼎有名的人物们。相传勾践的祖上就是夏朝的一个君王叫做少康的,少康有一个庶子叫无余,允常就是他的后代,后来接受封地,一代一代就这么传了下来。允常作为一个国君,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他当君王的时候,开疆拓土,是第一个自称越王的人。当时的吴国国力还很强盛,毕竟是五霸之一嘛,允常也想当五霸,就和吴国抢地盘。

越国传到越王允常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拜当初的分封所赐,允常成了王,苦心经营,终于把越国弄的强盛起来了。《吴越春秋》就说允常让越国中兴了,司马迁对允常的评价也很高。然而儿子太厉害了,当爹的就会被儿子比的弱一点。当初无余建国的时候,就把会稽当作了类似首都一样的东西。南方的诸侯国很多,楚国面积广大,越国到允常手里之后也变得不差。允常是个很有能耐的君王,虽然史书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无法掩盖他的雄才伟略。历史总是这样,风沙埋没了太多的东西,你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去了解一个人。比如本文所说的允常。

在影视剧版本里面,勾践最著名的儿子有两个。一个叫做与夷,是勾践最初立的王子。可是后来越国不是被灭掉了嘛,与夷也就被吴王给杀掉了。勾践后来复国之后,就又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叫做鹿郢。他后来继承了勾践的王位,励精图治,把越国给发扬光大,国事鼎盛。但这只是影视剧版本,是被人为的更改了历史的记载。在历史记载里面,只有与夷的存在。继承了勾践王位的也是与夷,励精图治的也是与夷,把越国发扬光大的还是与夷。可能是因为老爸太厉害,所以历史在记载与夷的时候就写的很少。可是这并不能掩盖住与夷的才华,与夷是个人才,要么怎么会让越国变得更加优秀。有什么样的爸爸,儿子十之八九也会是什么样子。勾践在历史上有多能耐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儿子又怎么能错了呢?只是史书对勾践太偏心,勾践的故事太励志,那些年代又与我们相距太远,在历史的尘沙之中,有些人被我们渐渐淡忘。

还有野史说,西施是与夷的亲妹妹。还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事情已经不可考证,当初的风流韵事也好,八卦绯闻也好,没有烟消云散的,留下了,就这样吧。历史上的越国辉煌过,也便如此了。最后还不是被别的国家统一了?留下的,只是对后人最有利的。因为勾践太有用,所以对他的儿子忽视了。

据现在流传的资料,勾践的后代大概分裂成了几个分支。最大的分支为欧阳氏。勾践的儿子称为鼠与,孙子为不寿。不寿之后是翁,侨伯,侯,无疆。到越王无疆这一代,历史上记载无疆兴兵讨伐楚国被楚威王消灭。这一代无疆的第二个儿子被楚国封为欧阳侯,因此后来改为欧阳氏。勾践后代繁衍到了这时,演变出了欧阳姓氏,蹄成了欧阳氏的始祖。欧阳氏姓氏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确实是源远流长的一代,而且最为骄傲的说,欧阳氏除了可以上溯到越王勾践,他们最早的祖先还可以追踪到四千多年前的明君大禹。原因就是勾践是夏禹的第五代孙。欧阳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非常古老深厚的一个宗族姓氏。

其次衍生出来的是顾氏。这得从最早的大禹说起。大禹去世后坟墓建在了会稽,大禹的儿子启在会稽建立庙宇祭祀父亲。夏帝少康时代,他把庶出的儿子无余任命在会稽主持祭祀大禹。无余在会稽建立了越国。会稽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无余的后人就以越为姓氏。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践是大禹的第五代孙。勾践初期被吴国打败后来励精图治,又灭了吴国并且称霸一方。战国时被楚国灭亡。传到勾践的第七代孙摇,因为帮助刘邦灭楚有功,被封为东海王。东海王又封他的儿子为顾余侯,他的子孙后代都留在会稽生活。这些子孙中有一部分又以顾为姓氏,称为顾氏,因此历史上又产生了顾氏。勾践的后代由此又衍生出了一支姓氏。根据史料记载勾践的后代还有称为钱氏的,具体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越王勾践的后代是姓勾吗?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其下正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