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的家训作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家训的家训作用,第1张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六)、修身齐家

家训家规是指导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信条、行为准则,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通常说的家教实则是家训家规的另一种说法。

不同的家训家规形成了不同的家族所特有的风格,也就是诠释一个家族特征的家风。家训家归抑或家风,无不是一种文化,对一个家族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潜移默化一词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由此可知,潜移默化一开始的意思就是家训家规对家族成员有着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由起初的学习模仿逐渐自然似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作家莫言的爷爷是一名木匠,寡言少语,识字不多,却懂得诚信做人的道理,将之当作行事准绳。例如,在家具用料上非常小心谨慎,即使很小的可忽略的瑕疵也会告诉家具的主人。上交公粮那会儿,有的人耍小聪明,往粮食里掺沙土,莫言的爷爷从不作假,总是把筛得干干净净的粮食上交国家。

莫言的爷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诚信。在此影响下,莫言的父亲也将诚信运用于实践当中,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担任会计的他把每笔账记得清清楚楚,连一分钱的差错都不放过。

诚信,是莫言家族的家风,经爷爷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给莫言的父亲。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莫言的父亲虽是大队会计,却不凭此头衔摆架子、觉得高人一等,对待别人,十分仁慈。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笼罩之际,其父告诫道:“获奖之前,你和别人一样高;获奖之后,你要比别人矮半头。”

“比别人矮半头”是谦和,莫言的父亲不但如此,也是他通过言传身教对莫言的劝诫和期许。一个智慧的人,是谦卑的,明白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莫言获此殊荣,与谦逊好学不无关系,这份谦和得益于其父在日常生活里潜移默化的感化。

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不但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像接力赛,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积淀为坚不可摧的风骨,日久弥新,时时焕发活力。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有与“林”有着不解之缘的任家三兄弟,分别叫建林、育林、成林。三兄弟的名字寄托着父亲任泰祥爱林、护林的情怀。

任泰祥做了一辈子护林工作,在山沟里或查看山林,或植树造林,一本本工作笔记和诸多奖章、奖状是他守护山林的印证,承载着太多难忘的记忆。

这份工作非常辛苦,逢年过节为了防止燃放鞭炮等引发山火,巡护更为频繁,只得与家人天各一方,相聚的时光甚是短暂。即便如此,为了改善环境,任泰祥依然想让三个儿子去做林业工作,守护山林。

在父亲的影响下,任家三兄弟不负所望,全都从事护林工作,其父遗留下的林业书籍和笔记成了他们的“传家宝”。并且,在守护山林信念的感召下,任成林的儿子现是一名护林消防员,继承了任家守山护林的传统。

爱林、护林是任家的家风,任家三代护林人体现的是家风的代代传承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柳传志创业时,有好几次公司都要办不下去了,可他无论在事业上如何不如意,从不把烦恼带回家,对孩子们总是笑脸相迎,也很在意妻子。四个孩子中,柳传志是老大,每个月兄弟姐妹都会到他家聚会,相处很是融洽。

相亲相爱是柳家的传统,也是柳家的家风,从祖辈传承至今,在儿子的新婚贺词里柳传志希望儿子、儿媳及孙辈一直将此传统延续下去,其实也是家风深远持久的体现。

对待家训家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家训家规,合理之处采纳,不合理之处摒弃。像前文提到的诚信、谦和、爱林护林的环保理念与相亲相爱的和睦这些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好家风应一代代传承下去,于人于己不利的家风则应及时舍弃,免遭其不良影响的侵蚀。

在一篇文章里,有这么一件事:初中一年级有个小男生,成绩优异,篮球打得也不错,可就是少言寡语,跟老师、同学说话时生冷硬倔,言辞尖刻,所以人缘很差,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班主任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了小男生这般行为的原因所在。当班主任委婉地建议小男生更友善温和一些,男生的父亲瞬时收起笑容,把男生拉出书房,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然后又与妻子争执起来,互相埋怨对方不好好教育孩子。或许早已习惯了父母间的争吵,小男生只是站在那儿,面无表情,眼神空洞。

小男孩的冷漠、尖酸刻薄与恶劣的家庭风气有很大的关系,像这样的家风是应该取缔的。班主任无权干涉别人的家事,唯有尽自己所能,把小男生和班上情商最高的女孩安排在一起做同桌,看能否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

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写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与其说是一种家风,不如说是一句咒语,让人理所当然地去吃苦,以苦为乐,坚信先苦后甜。其实,有些苦纯粹是自讨苦吃,本可以规避,却像自虐狂沉浸在苦涩当中。就如作者的塑料牙刷杯,从毕业时就在用它,直到杯口已经磨得起毛,仍然在用,此时的作者像极了宣扬“吃得苦中苦”的父亲。在作者领悟“苦难不值得迷恋,除非别无选择”之后,便换掉了牙刷杯,表示接下来还要换掉更多。

可见,一些家训家规有不可取之处,要根据自身情况改变它或者摒弃它。时代在变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也要随着时代变迁做出相应的变化。

总结

综上所述,家训家规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家训家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朱子家训》,我们需要不断反省,面对它我们似乎从一面镜子里看到真实的自我家训谈了很多大道理,很多有关修齐家的名言,可是大丈夫岂能就此满足,就此止步修身齐家后面是什么是治国、平天下这出自《礼记》的名

▲宣扬和传承优秀家风 (卢易 摄)

《颜氏家训》书影

■ 冯祖贻

提要

由无数家训(包括家范、家箴、家规、家法)所规范的一个家庭或家族必须遵循的道德理念、生活方式、文化风范,传承下去必然形成某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家风的践行反过来又丰富了家训,因之家训与家风是一种格式化的条理与具体践行之间的关系。

《颜氏家训》在颜氏后人的具体实践中,也证明了家训对规范一个家族的家风,乃至学风,保证其时代流传、发扬光大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1

古代教育的百科全书

今天说到家训或家风,无不要提及《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对我们在新时代树立良好家训、家风有什么帮助,就不得不从这个家族说起。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531-590后数年),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随晋元帝南渡的世族之家。颜之推前九代(一说五代),历东晋、宋、齐、梁,都出仕朝廷,南北朝动乱的社会,给他们的生活留下深刻影响。

《颜氏家训》最令后人称道的是它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贡献,如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教育史家认为可媲美于西方的夸梅纽斯(1592-1670),但时间上却早了近千年。《颜氏家训》共20篇,其中不仅有家庭教育(包括胎教、父母兄弟的家庭伦理),还包括了一个人成长中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含处世之道、友朋之道、养生之道等),职业教育(含理想职业的选择、多种才艺的培养等)及学习目的、方法的培养,独特家风的传承等等。称得上一部集古代中国教育理论、经验、方法的百科全书。

2

中国家训之祖

《颜氏家训》早在宋朝就赢得很高评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代李参坡《庭帏杂录》也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为什么颜之推的“家法最正”,又被后人奉之为“祖”?这是由《颜氏家训》内容决定的。

《颜氏家训》一书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要从小抓起,由家庭推及社会。颜之推认为,从婴儿知道啼哭时就应引导他“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训。”进一步,教育还应提前,这便是“胎教”,胎教自周代便已有了,但置于家庭教育之首还是从《颜氏家训》开始的。婴儿期的教育就像新媳妇初进家门一样,“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是不应忽视的。颜之推将家庭中夫妇、父子、兄弟关系称之“三伦”,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方能维护家庭的和谐。对治家,他提出要勤俭,不可奢靡浪费,称“藜羹缊褐,我自为之”。他特别反对买卖婚姻,对北齐贵妇人盛装出门为丈夫儿子“争讼曲直,造请逢迎”打官司、走后门,甚至“代子求官,为夫诉屈”很瞧不起。家庭治理好了,方推及社会,而社会上的优良风尚需从上做起、从先(前辈)做起,这便是“风化”,“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后施于后者也。”强调上者(上级)、先者(前辈)对推动社会道德前进的重要作用。

第二,提倡“礼为教本”,要以忠孝仁义作为人生准则,为人不能贪慕名利而要做实事。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讲礼的社会,因此礼是教育后世的根本。颜之推心目中的“礼”,包括了以下几点:一、要“养亲”,即孝顺赡养长辈;二要“事君”,忠于君上,“见危授命,不忘诚谏”,目的是“以利社稷”,内有爱国之意;三、“勿骄奢”、要“敛容抑志”,恭教对人,谦抑对己;四、“勿鄙吝”,“重义轻财,少私寡欲”;五、“勿暴悍”,要“尊贤容众”,“小心黜己”;六、不“怯懦”,“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在危险关头勇敢奋发、毫不恐惧。颜之推的“礼为教本”不只讲礼的本身,而应付之实践。他用一句话告诫后代:“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说明“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切均依自身努力。

第三,要勤奋学习,树立终身学习习惯;学习要经过自己实践、不能轻信“耳受”;周围的贤者、能者都可以为师。《颜氏家训》特列《勉学》专篇,以古代、当代勤学的故事勉励后世。他总结出一句话:“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颜之推提出要善于向周围贤者、有专长的长者、强过自己的人学习。颜之推说,“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贩牛牧羊”者中都有先进者,都可为师。南北朝是等级森严的社会,颜之推以能者为师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四,维护颜氏门风并世代传承。作为南北朝的世族,颜之推深感维护门风的重要,《颜氏家训》的首篇和末篇,他都反复叮咛,写“家训”的目的便是“整齐门内”,耳提面命地交代后代“绍家世之业”。为之他要求后代要按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严格要求自己,不只做“典正”之人,亦要写“典正”之文,绝不能陷于“轻薄”之途。

《颜氏家训》的写作方法也很有特色。颜之推往往以儒家经典、格言名句作为问题出发点,以历代圣贤如孔、孟、周公做楷模,以当代人、颜氏亲属乃至本人亲见的故事作范例,达到循循善诱的效果。无数的家训、家范、家诫、格言都继承了《颜氏家训》,形成中国家训的庞大体系。

3

颜氏家族三个世纪辉煌

《颜氏家训》在颜氏后人的具体实践中,也证明了家训对规范一个家族的家风,乃至学风,保证其时代流传、发扬光大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颜之推本人便是南北朝时期的学问大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了他众多作品,有文字学的,有音韵学的,有古籍校注等,但仅有《颜氏家训》及个别单篇存世;就《颜氏家训》言,便是了不起的成就。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这样推崇颜之推,称“他是南北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当时所有大小知识,他几乎都钻研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颜氏家训》20篇,就是这些见解的记录。”

颜之推的期望没有落空,他的后代都继承了家学。颜之推长子颜思鲁隋代任东宫学士,唐初任秦王(李世民)府记室参军,颜之推文集(含《颜氏家训》)就是由他整理编定的。次子颜愍楚,继承了颜之推音韵学上的成就,著《礼俗音略》;三子颜游秦,唐武德间任廉州刺史、鄂州刺史,对《汉书》有独到见解,著《汉书决疑》,其学问又被其侄颜师古继承。

《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反复告诫子孙要恪守儒家的忠孝仁义,这点被颜氏后人遵循不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颜杲卿(692-756)和颜真卿(709-785)。两颜是堂兄弟。唐安史之乱初,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真卿任平原(今山东西部)太守。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出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他历任三朝(肃宗、代宗、德宗)。德宗时藩镇割据,他奉命去河南汝州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处。李在藩镇中位置最重要,势力最大,很想称帝。以此李逼颜真卿叛唐。颜真卿怒斥:“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辈诱胁乎!”李希烈还在颜真卿住处挖一大坑,欲坑杀之,颜真卿坦然道:何必多事,只要一剑便可。最终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

颜之推后人在安史之乱这一特殊年代表现出的忠、孝、节、义,是颜氏家风得以传承的最好体现。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很重视后代在文化艺术修养上的养成及提高。他本人对书法很有研究,称“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书法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他最看重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不仅收藏,更多方研习,他要求子孙“真草书迹微须留意”。

颜氏一门对书法的重视,终在颜真卿身上结出奇迹。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处得到了笔法,他写的正楷端正雄浑,气势宏伟,行书则遒劲勃发,极像他的为人。中国书法到颜真卿又大放异彩,他的“颜体”至今仍奉为书法正宗,留下的笔迹如碑刻中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手迹《祭侄文稿》为书法史上的珍宝。

从南北朝到唐中叶,颜之推本人及后代,出现了一流的学问家、一流的书法家,也出现为后人称道的忠臣、义士,从时间上推算,其家业和门风,辉煌了三个世纪(6-8世纪)。

4

良好家风与良好国风密不可分

《颜氏家训》及所确立的家风及传承,给后世很大启发。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家族传统的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古训。《颜氏家训》说:“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无数家训(包括家范、家箴、家规、家法)所规范的一个家庭或家族必须遵循的道德理念、生活方式、文化风范,传承下去必然形成某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家风的践行反过来又丰富了家训,因之家训与家风是一种格式化的条理与具体践行之间的关系。两者通过“教化”即家庭教育来完成。通过《颜氏家训》我们更能体会家教(家庭教育)的重要。

由于家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良好家风又与良好国风密不可分,历代文人都重视家训一类文字的撰写。明、清后,各地纷纷编写家谱,一部家谱必有家训或族训,“谱必列训”成为惯例。一部宗谱也说:“谱列家箴、家礼、庭训,立宗法,实仲国法也。”(《康熙潜山吴氏宗谱·凡例》)后人称颜氏“家法最正”,所谓“正”正指这点。家训能起伸引国家法律的作用。

《颜氏家训》在内的各种类型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部分,但历代家训无不反映了时代的价值观及需要。也有许多时代的局限,这自然是应扬弃的。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植入今天的家训、家风,仍须我们深思熟虑后为之。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家训的家训作用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