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皇后萧氏嫁过几次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隋炀帝皇后萧氏嫁过几次,第1张

 萧皇后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 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次。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嫁给隋炀帝,当时嫁给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是晋王,后来隋炀帝当了皇帝,封她为皇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了,萧皇后要求宇文化及按帝王的礼仪安葬隋炀帝,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宇文化及自己登基当皇帝,封萧皇后为淑妃,宇文化及得到了萧皇后,竟然忘了政治扩张。  

2_副本jpg

  来源于网络

  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把宇文化及杀了,他被萧皇后的美貌深深吸引,霸占了萧皇后,把萧皇后纳为小妾,窦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非常的嫉妒吃醋,常常给他们一些难堪。在他们两人沉浸于温柔乡中时常常不期而至,搅乱窦建德和萧皇后的好事,但窦建德毫无办法。这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取中原的势头。原来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来到乐寿迎接萧皇后。

  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来使。萧皇后到了突厥后,突厥可汗也被萧皇后的美貌深深的吸引,娶了她。这个突厥可汗死后,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两人又被新任番王接纳,成为他的妻妾。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派大将李靖打败突厥,要回了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48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岁。野史上有记载,李世民也被萧皇后貌美深深吸引,纳她为昭容,但我觉得不可信。  

3_副本jpg

  来源于网络

  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结局如何

  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萧皇后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家务。开皇二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策为晋王妃。  

1_副本jpg

  来源于网络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选其为爱子晋王杨广之妃。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隋炀帝即位后,萧后虽年过四十,仍得到其宠爱和敬重。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

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绰出身于辽代皇族著名四大别部之一的国舅别部,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皇后多为萧氏。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与”,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

� 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

�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 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逼宋真宗确立卖国条约“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 萧燕燕年轻时曾许配给汉臣韩德让,但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皇帝选为妃子。辽景宗死后,萧燕燕看中韩德让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给韩德让。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允许的。她私自对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国王也就是你的儿子。”萧燕燕又秘密派人鸠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从此之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不间断地出入于萧燕燕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辽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韩德让忠心辅佐承天太后与辽圣宗,政绩卓著。

� 萧燕燕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与宋讲和,坐收岁币之力,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萧太后的军事阅历十分丰富,《辽史》的编纂者认为“澶渊之役”是她军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页。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十县为名,萧太后和辽圣宗发兵南下。辽军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十一月,破德清军(近河南清丰)、通利军(今河南浚县),抵达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一时北宋帝国朝野震动。有的大臣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有的大臣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准则力请宋真宗亲征。在寇准一再催促下,宋真宗亲自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于是出现两军对峙的局面。最终双方合议休战,宋王朝每年向辽输绢20万匹,银10万两。

萧太后能够“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城野战,是历史上少见的女中豪杰。

  坑里太保庙是一组建筑群,位于建瓯市西郊坑里,面朝坑里水库,由有太保庙、天后宫、关帝殿、观音阁、大戏台等组成。

  太保是当地独有的民间信仰,明清以前的《建宁府志》、《建安县志》、《瓯宁县志》等旧志均未见载,仅见于民国版《建瓯县志》。关于太保的由来,当地主要流传着两种版本:

  一是“闽王敕封说”。南唐保大初(943年),王延政据建州称帝,为揽人才,开科取士,得文武进士百人,以萧钅秦文武全才名登榜首。是时,张天师正在建州传道,闽天德皇帝为试张天师法力,便着人在龙安岗下挖一大洞,命百名新科进士扮作妖怪在洞内喧闹,同时又命张天师前往收妖。到了龙安岗上,张天师作法,顿时山崩地裂,洞内九十九位进士身首异处,仅门边一士削去一足。事后,闽天德皇帝念百士枉死,便追封九十九人为太保,以萧钅秦为首,在龙安岗上立庙祀奉;封削足者为山魈,着各地山神庙内供奉。

  二是“萧氏家谱说”。小松萧氏认为萧公太保是其祖先,九十九位太保是其祖先的结义兄弟。据《萧氏家谱》记载,其始祖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之胞弟萧衡。梁亡后,萧氏一支迁往洛阳之郊,即小松萧氏之祖。适时,萧钅秦与弟铿蓄志谋复萧梁江山,结交四方豪杰百人,以保境安民之名,办起民团,将洛阳郊区青壮农民编练成军,萧钅秦自称“冲天太保”、分封结义兄弟为各名号“太保”,相传被唐朝护国世袭天师以图谋造反斩杀于洛阳郊龙头岙。萧家族人闻讯亡命天涯,北宋末入闽,落脚在小松镇旗山下,在龙安岗建庙,立九十九位太保香位,太保之信仰由此渐传各处。

  天后宫与太保庙并列,占地160平方米,宫内环绕四周是一组以妈祖为主题及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等情景故事的组合根雕群,居中一尊高68米、底座宽324米全国罕见的木雕妈祖神像。该神像原木属柳杉,源出于玉山镇筹岭村,是1998年6月20日山洪暴发时,从横坑垅塌方处裸露出来。这段巨木长768米,中部直径达220米,须四人可合围。经林业部门鉴别,树龄800年左右。

隋炀帝萧皇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性之一,此前网上流传的经历“六味帝皇完”的皇后,就是这位曾经“辅佐”过六位“皇帝”的女子。

萧皇后原名不详,史书中均未记载其名,但这并不影响她传奇的一生。在她未成为皇后时,我们就先称她为萧氏把。萧氏的出生和她的命运一样不平凡,她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女,是西梁孝明帝潇岿之女。可能大家对这个梁朝不太了解,这里的梁朝就是我们常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之一的梁朝,古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唐代诗人杜牧用南朝指代江南。

言归正传,萧氏本出生于帝王之家,作为公主的她,理应尽享荣华,锦衣玉食,然而命运从她出生这一刻起就开了个玩笑。由于萧氏出生在农历二月,当时南朝有一种说法是“二月生子者不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二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于是,她就被送到了他的舅舅家抚养,虽说这个舅舅也是为朝廷效命,但家境贫寒,

萧氏自然从小也得针织女红,操劳家务,不过毕竟身份高贵,再加上她天资聪颖、知书达理、通医术、知占侯。占侯是什么呢,其实和占星家差不多,就是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运势、吉凶等等,这也是个奇女子。这些才能将来也会成为萧氏一路开挂的加持,后面会说到。

就这样呢,萧氏就到了及笄(ji一声)之年,也就是15岁,这一年,她遭遇了命运的又一次转折。

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呢,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为自己的次子晋王在梁国选妃,这个次子是谁呢?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梁国,我们已经前面提到了,就是萧氏所在的国家,结果梁国的公主们占卜结果都不吉,

也就是说萧氏的姐妹们与杨广的生辰八字都不合,这在重视命理的古代肯定不行,更何况是皇家,以后万一国家有个风不调雨不顺的,可能责任就算到你头上了,甚至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时,梁明帝也就是萧氏的生父,想起了她,就赶紧把她叫回来,占卜结果显示二人结合为大吉。就这样,寄人篱下十多年的的萧氏成为了晋王妃。

成为晋王妃后的萧氏与晋王杨广倒也恩爱有加,琴瑟和鸣。当时晋王杨广还在自己的封地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在这里他们生下了两个王子和一个公主,生活美满。由于当时南北朝并立上的局面还未结束,几年之后,隋朝要攻打陈朝,

统一南北,晋王杨广作为最高领袖被派往镇守江都,杨广一边进行对陈的作战,一边拉拢江南的世家大族和佛教高僧,而萧氏的梁国皇室出身和信仰佛教背景为杨广招贤纳士提供了不少便利。(这里需要补充一下,萧梁崇佛在古代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梁武帝四次出家的故事也颇为戏剧性,流传至今,以后我们可以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随着杨广势力的不断扩大,便萌生了要夺嫡的想法,除了杨广自己的胆识,萧氏也为夺嫡之事出了不少力。杨广想与郭衍(隋朝大官,也是战功赫赫,有勇有谋,治理有方之人,颇受隋文帝的赏识)谋划此事,但与其直接往来又怕遭人非议,怎么办呢,

于是,萧氏的医术排上了用场,萧氏借为郭衍之妻治病为由,将郭衍夫妇接到了江都,从而可以方便郭衍夫妇出入杨广府邸,共同谋划。萧氏不仅智商过人,情商也很在线。当时独孤皇后,也就是隋文帝的妻子她的婆婆,前来探望杨广和萧氏的时候,萧氏都会与宫人们同劳动同吃饭,这给独孤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经过夫妇二人的共同谋划,终于隋文帝废除了太子杨勇,册封杨广为太子,萧氏成为太子妃,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登基,史称隋炀帝,萧氏册立为皇后。这一年,她三十九岁。

然而,经过隋炀帝十多年的经略,尽管他也有不少创举,也很有作为,但繁重的徭役兵役最终还是引起了百姓反抗。隋义宁二年(618年),江都叛乱,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史称江都之变。令人惊讶的是,萧皇后并未惊慌失措,反而收拾好隋炀帝的尸骨,将其入殓。这一年她已经51岁。

萧皇后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拖家带口,成为宇文化及的俘虏。因宇文化及曾在魏县自立为帝,因此,很多人也说萧皇后侍奉过宇文化及,要知道在古代51岁可是很高龄了,所以这个说法有待商榷。

宇文化及称帝半年之后,就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所杀,窦建德又建立了夏国,称雄河北。这时的萧皇后又落入了窦建德之手,但是窦建德也不曾冒犯过萧皇后,为什么这样说呢,窦建德破城之后,对萧皇后礼让有加,毕竟传国玉玺还在萧皇后手中,而萧皇后的儿子还可以作为傀儡帮助其笼络人心。

此时的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群雄逐鹿。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日益强大。巧的是,突厥王处罗可汗的妻子正是杨广的妹妹义成公主,于是她说服处罗可汗遣使将萧皇后迎回突厥,窦建德当时的实力是远远比不上突厥人的,只能乖乖放人。

在突厥,有义成公主的照顾,萧皇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而且,突厥人已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在定襄(今山西忻州定襄一带)立萧皇后的小儿子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为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说处罗可汗娶萧皇后的说法也不可靠,毕竟这样做,会失去天下人的信任,还怎么入主中原。就在处罗可汗准备“帮助”萧皇后收复大隋失地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新继任的颉利可汗按照突厥民族的习俗娶了上任可汗的妻子,毕竟萧皇后实在处罗可汗时候来到突厥的,所以这可能也是野史中所谓的萧皇后再嫁颉利可汗的原因吧。

直到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将李靖破突厥,萧皇后最终被迎回了长安,这一年,萧皇后已年过花甲。唐太宗给予了她前朝皇后应有的尊敬和礼遇,还给她的子孙加官进爵,厚爱有加。然而这也大概是出于给天下人交代和体现自己大国风范的表现吧。我们要知道,此时的唐太宗才30岁左右,二人相差30多岁,而且历史上新建的王朝对前朝的宗室以及前朝的皇陵都是要加以保护的。所以说,唐太宗娶萧皇后的说法其实也是存疑的。

此后,萧皇后在长安安度晚年,十八年后,也就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皇后寿终正寝,那一年,她81岁。唐太宗以皇后之礼厚葬了萧皇后,并将她的遗体送往江都和隋炀帝合葬。

因此,可以说萧皇后的一生都充满了各种转折,甚至可以用离奇来形容,这大概和她所处的时代有关系,一方面是几个王朝的废立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不断上演,一方面则是她身处中国古代大分裂时期向大一统转变的关键时期,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萧皇后将近700多年!

我们再次回到萧皇后,在外漂泊了后半生的她,最终与她在青葱岁月相遇的第一个男人,与她曾经并肩作战赢得天下的“战友”,与她生儿育女编织幸福生活的丈夫一起长眠。这个智慧、勇敢、沉着、果断、顽强、美貌、才华集一身的女子,用一生演绎了风华绝代,用一生写下了惊世传奇!

  http://wwwhy520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50&ID=13254

  作者:小雨点

  发布时间:2005-3-11 1:06:23

  萧姓

  一、姓氏源流

  萧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封地命姓。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做鲁君更快活的了!"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嘲笑长万说:"像你这种当俘虏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这一下触到了南宫长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拳就把闵公打死了。接着他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名叫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他们的随从聚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逐杀了南宫长万及其同党,平息了这次内乱。闵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大心的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

  2、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裔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叫萧孟亏。其后沿袭姓萧。

  二、迁徙分布

  萧姓发源地在今安徽萧县。

  三、历史名人

  萧 何:西汉大臣。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佐刘邦起义。刘邦率军入咸阳时,诸将皆

  忙于分取府库财物,他收取秦王朝的文献档案,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

  县户口及当时社会状况。楚、汉矛盾激化时,他说服刘邦暂作战略退却,以

  保存汉军实力。楚汉战争中,他荐举韩信为大将,自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

  输送士卒、粮饷。汉朝建立后,他协助刘邦、吕后消灭韩信、英布等叛乱;

  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又参照《秦律》,制定《汉律》九章。

  萧 统:南朝梁文学家昭明太子。梁武帝之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少时读遍儒家经

  典。及长,参与朝政。善诗赋,曾招才学之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多卷,研

  讨儒事文学,兼探佛理。辑《文选》三十卷,选出上至周代,下迄梁朝各种

  文体的代表作编辑而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

  影响。

  萧朝贵:太平天国***之一。参加领导金田起义,任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

  封西王八千岁。在攻打长沙时,中炮阵亡。

  --------------------------------------------------------------------------------------------------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C9%BD%CE%F7%D1%F4%C7%FA%B5%C4%CF%F4%CA%CF%B7%A2%D4%B4%D3%DA%CA%B2%C3%B4%B5%D8%B7%BD%3F&sr=&z=&wd=%C9%BD%CE%F7%D1%F4%C7%FA%B5%C4%CF%F4%CA%CF%B7%A2%D4%B4%B5%D8%3F&cl=3&f=8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并“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目前,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目前仍为历史谜团,有待考古挖掘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话说隋炀帝的这位萧皇后,忒有名的就是那个“身历六帝宠不衰”的传说了。至于萧皇后是不是真的侍奉过六朝帝王,谁又能说得清呢?毕竟连野史都不曾这么绘声绘色传闻过的事,何以小说家就能够如此言之凿凿的。而且萧皇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在“身历六帝”后还保持着“宠不衰”?

乍一看似乎问题不仅多,且无解。不过莫急,就算我们无法穿越回那个时代一探究竟,但仍可以从现存的史料中一窥真相。

传说中的萧皇后是历经了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章、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兄弟以及唐太宗这六位帝王,所以算下来时间跨度是48年。而能够在48年的时间里保持长宠不衰,想来萧皇后绝对得是驻颜有术的高手才对。你问为什么?那么好,我们就先来看看萧皇后的生年为何。

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而直接地记载萧皇后究竟是何年所生,不过只要有心,仍能从现存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推测出萧皇后大致的年龄。

《北史·隋炀帝本纪》中曾提及:“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1、萧皇后是二月份生的。

2、萧岌夫妇收养了这个侄女不到一年便死了。

那么萧岌是何年去世的呢?

《北史·梁萧氏列传》:“岌,詧第六子也。性和,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岿之五年,卒。赠司空,谥曰孝。 ”

可见萧岌是在萧岿登基后的第五年过世的,也就是566年。这样一来,萧皇后最迟也得是566年农历2月出生才符合实际情况。换言之,萧皇后出生的时候隋炀帝还未出生。你又问为什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隋炀帝又是何年出生的。

不同于萧皇后,《隋书》对隋炀帝的生年记载得很明确:“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开皇元年就是581年,这时候的隋炀帝是13岁,但古时候的人都喜欢算虚岁而不是周岁,所以隋炀帝实际的生年应当是569年。又根据《北史·梁萧氏》的记录:“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可见隋炀帝娶萧皇后的时候实岁才十三岁,而萧皇后至少十六岁了,很明显是“女大三抱金砖”的组合。而这二人的年龄差距正好与《萧氏族谱》中所说的,萧皇后要比隋炀帝大三岁的情况相吻合。

等到开皇二年正式嫁给了隋炀帝,萧皇后一生的命运算是彻底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虽然小说中的萧皇后有着一代妖后的嫌疑,不过正史给予萧皇后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

《隋书·后妃列传》:“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曰:“朕祗承丕绪,宪章在昔,爰建长秋,用承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

不仅《隋书》,《北史》中也说萧皇后的性情为人都很不错,小时候寄养在舅舅家,因为贫困还亲自劳作过。只可惜遇人不淑所嫁非人,摊上了隋炀帝这么个败家子,不仅自己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还连累自己的妻子辗转贼人之手。

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后,就将隋炀帝后宫的一干人等全部据为了己有,其中就包括萧皇后。《隋书·宇文化及列传》:“化及于是入据六宫,其自奉养,一如炀帝故事。”

之后萧皇后便跟着宇文化及逃到了聊城,等窦建章攻陷了聊城后又被窦建章带走。谁知窦建章的妻子是个妒妇,容不下隋炀帝的这些美人,就将她们安置在了武强县。不久就有突厥的处罗可汗派人来迎接萧皇后与她的孙子杨政道。可惜处罗可汗也不是个长久的主,没过多久就死了,等他的弟弟颉利可汗上台后,便顺理成章地全盘接受了萧皇后一干人等。

《北史·后妃列传》:“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

所以小说中说萧皇后“身历六帝”,虽然夸张了点,但未必没有事实于其中。正史中对萧皇后的这段遭遇说的比较含蓄,很有可能是因为萧皇后的族人——比如她的亲弟弟萧瑀,在唐朝可是重臣,所以那些史官算是笔下留情了。

但是史官放过了萧皇后,小说家却没能放过这个可怜的女子,而是继续臆想萧皇后最终是在唐太宗的后宫中颐养天年了,还顺便混了个昭容当当。如此说来,既然萧皇后最后还能与唐太宗谱出一段姐弟恋,那么她与唐太宗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究竟有无可能,我们自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知道唐太宗的父亲李渊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

《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唐高祖以后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生于长安。”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公元566年农历11月,李渊在长安出生。

还记得萧皇后是什么时候生的吗?根据前面我们的推论,萧皇后最晚得在566年农历2月出生。也就是说,萧皇后至少比李渊大了9个月,比唐太宗更是至少大了33岁!原来萧皇后谱得不是姐弟恋而是黄昏恋啊!因为等到贞观四年(630年)萧皇后归唐的时候,李世民32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而萧皇后至少65岁了。

要知道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接收的时候至少53岁了,因为《隋书·炀帝本纪》中说过:“上崩于温室,时年五十。”如果说萧皇后五十来岁的时候还能勉强认为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那么此时已六十多岁饱经磨难的萧皇后,就算再怎么驻颜有术也难逃岁月的侵蚀吧。而诸位觉得面对这样一位比自己的父亲还要年迈的老太太,唐太宗能对她产生什么旖旎的想法呢?

而萧皇后最后究竟是否住进了唐太宗的后宫之中,《北史·后妃列传》则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看到没,正史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萧皇后从突厥返唐后,唐太宗将其安置在了兴道里,即长安城朱雀门外的东边第一坊。

所以纵观萧皇后的一生,抛开那些小说不谈,根本就是一个可怜女人的颠沛流离的一生。不仅生前饱受屈辱,死后也要惨遭无良YY。萧皇后又是何其的无辜!

隋炀帝皇后萧氏嫁过几次

 萧皇后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 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次。  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