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段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6收藏

百家姓之段姓,第1张

  百家姓之段姓 段姓,大理国国姓,部分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部分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 历史 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 创业 的 事迹 。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国段姓人口 排名 第81,在韩 国也有分布。

段姓历史发展

 迁徙分布

 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 “国人暴动”, 厉王死于囚所。据《左传》、《史记》的记载,周宣王继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附近的郑(今陕西省华县)。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郑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姬友死于王事。姬友的长子姬掘突继位,助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仍为周朝司徒,并把郑室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因难产,姜氏受了惊吓,对他一直不喜欢。姜氏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段”,人们称他“叔段”。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并于周釐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将出奔在卫国的共叔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公孙滑,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共叔段的后代子孙将“段”作为自己的姓氏,这表明了他的后代子孙对共叔段的爱戴与尊重。

 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内原有三万家,分布在今辽宁西部。但后味他的领地被十六国之后赵 石虎于太宁元年(349年)占领,其属民逃到中 原各地,与汉 人杂居,并逐渐与汉人融合,在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两样。 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一书载,段务勿尘本鲜卑人檀石槐之后,其属民在与汉人融合之后,其东晋怀帝时的左贤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为段务勿尘之后人,即将这“段”作为这些属民统一的姓氏,使之成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为辽西段姓。

 《晋书·卷八十六王浚传》称“鲜卑务勿尘”《 晋书·段匹石单传》曰:“段匹石单,东部鲜卑人也。《晋书·惠帝纪》:“王浚遣乌丸骑攻成都王颖于邺。光熙元年 ,司空越遣祁弘等帅鲜卑西迎车驾⋯⋯祁弘等入长安,所部鲜卑大掠⋯⋯“ 《 《北史·徒何段就六眷传》[1-3] 曰:“日陆眷,因乱被卖为渔阳乌丸大人库辱官家奴。诸大人集会幽州,皆持唾壶,唯库辱官独无,乃唾日陆眷口中。日陆眷因咽之,西向拜天曰:‘愿使主君之智慧禄相,尽移入我腹中。’其后渔阳大饥,库辱官以日陆眷为健,使将人诣辽西逐食,招诱亡叛,遂至强盛。” 魏晋之际,段氏祖先段日陆眷作为一个社会地位极低的家奴,以口接主人痰唾,获得乌桓大人库官氏的信任,并乘渔阳大饥,吞并了库官大人“诣辽西逐食”的乌桓人众,以此作为最初最基本的部众建立起段部。而后,日陆眷又于辽西“招诱亡叛”,继续扩充实力。日陆眷所招诱的“亡叛”, 都是一些零星分散的、没有组织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成员,或者是和日陆眷同样身份的奴隶,他们没有领袖与部落,很容易便统一于日陆眷的旗帜下,成为段部部众。 据中国民族史家马长寿先生《乌桓与鲜卑》等考据,段部可能是在东汉中叶迁入辽西的,段部世袭部落大人,历经了段日陆眷、段乞珍、段务目尘、段就六眷、段涉复辰、段匹磾、段末波、段牙、段辽、段兰、段龛、段勤等部落首领的统治,于东晋永和年间全部鲜卑化。段部其后裔以及与之相关的乌桓部落和高车部落全部鲜卑化,并融入北朝的鲜卑人之中。

 鲜卑段氏也称段部或者段国,是东晋十六国前期活跃于北亚的力量。 段部最初是由乌桓化的高车段氏家族主导的乌桓部落,在迁入辽西以后,又吸纳 不少少数民族加入不断壮大, 所统少数民族至少包括乌桓、鲜卑、匈奴和高车。段部与慕容部、宇文部并列为东部鲜卑三部,因其族属为鲜卑,史书称其为鲜卑部落。

 段日陆眷本是高车族库狄部落族人, 高车族的先祖便是春秋时期的赤狄。段日陆眷的祖先很有可能便是赤狄部落的铎辰氏(段干氏),因而以段为姓。 唐代 《元和姓纂》卷九“辽西段氏”条记北平襄侯段文振是东部鲜卑段匹磾之八代孙。段匹磾即段日陆眷之侄孙、段务目尘之子。《周书》卷三十六《段永传》记载周骠骑大、开府仪同三司、瓜州刺史段永亦匹磾之后:“段永,字永宾,其先辽西石城人,晋幽州刺史匹磾之后也。” 段部后裔还有一支因避难改姓库狄,恢复了段部首领先祖库狄部落氏姓。 《周书》卷三十三“库狄峙传”:“其先辽东人,本姓段氏,匹磾之后也,因避难改焉。后徙居代,世为豪右。祖凌,武威郡守;父贞,上洛郡守。”唐朝《元和姓纂》卷八“库狄”条记载:“鲜卑段匹磾之后,避难改姓库狄,居代北,后迁中夏河南。后魏上洛太守库狄陵生保真,保真生峙,周宣州刺史,生嶷、徽、崧;徽生璠,益州总管、乐成公;崧生仁志,千牛郎中;仁志生益利,益利生履温,库部郎中。” 唐代的襄阳令库狄履温即出自此族。 库狄氏为 鲜卑著姓,《北齐书》为之立传的有库狄干、库狄回洛、库狄盛等,《周书》为之立传的有库狄昌、库狄峙,《隋书》为之立传的还有库狄嵚。《北齐书》卷六《孝昭帝纪》:“赵郡王壑与库狄显安侍坐。帝曰:‘须拔我同堂弟,显安我亲姑子。今序家人礼,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 段子 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源于蒙古族,属于 文化 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1、蒙古族土尔扈特氏,源出蒙古土尔扈特部等,本姓巴达盖、给尔给斯氏、土尔扈特(陶尔高德)氏以部为氏。

 2、蒙古族陶日根席日氏,陶日根沙拉(陶日根席日、陶尔干锡热)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段氏、黄氏等。

 据《皇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段姓,其先清代八旗段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锡伯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段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

 后晋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姓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姓仍位居大姓之一。

 宋元时,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明代有山西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姓繁衍平稳,覆盖广泛。

 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字体变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的儿子李宗,封于段干(约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之后,即以封邑段干为姓。后来,魏国的段干木、段干子,齐国的段干朋,都是他的后代。战国时,段干木的子孙西迁入关,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所以在西汉以后,就没有“段干”一姓了。根据《风俗通》一书中的记载,战国初期魏之段干术,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守道不仕,住在魏邑段干,人称段干木,他的后代即以段为姓氏。另外还有,《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封段为干木大夫”一说。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段姓来源一说佐证。

段姓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 三国 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天水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能干,于是亲自登门 拜访 ,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此外,段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集凤堂”等。[4]

 宗祠楹联

 忠留册笏;学博酉阳。——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司农卿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朱泚反叛,认为他能孚众望,胁迫到军中计事。他乘间用象笏猛击朱泚,遂被杀害。后追赠太尉,谥忠烈。下联典指唐代太常卿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他博闻强记,藏书丰富,尤多奇篇秘籍,撰有《西阳杂俎》,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文称二妙;国立一王。——李文郑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绛州稷山人。段克己,字复之,金末进士,人称逐庵先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金末正大年间进士,官宜阳县主簿。入元后,兄弟二人都不再做官,一起隐居在龙门山,均以文章著称,文学家赵秉文称他们为“二妙”。后人汇集他们兄弟的诗词,编为《二妙集》。下联说十六国时凉州地方政权首领、北凉的建立者段业,京兆人,博览史传,善长文词。后凉时官建康太守,龙飞年间,沮渠蒙逊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年号神玺,三年后改称凉王。后被沮渠蒙逊所杀。

 平羌锡士;梦凤呈样。——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东汉武威姑臧人段熲,字纪明,少年时就习弓马,尚游侠。桓帝时为中郎将,因镇压公孙举、东郭窦起义封列侯,后官护羌校尉,至太尉。下联说北宋开封人段少连,字希逸,历官知县、知州,多有政绩,事无大小,决断如流,不向权势屈服,范仲淹曾推荐他“才堪将帅”。后官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相传他出生时,母亲梦中见凤凰集于庭院。

 忠留丹笏;学博酉阳。——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沂阳人段秀实,字成公,因军功官至泾原郑颍节度使,数年间,吐蕃兵不敢侵犯边塞,建中年间官司农卿。原卢龙节度使朱沘在京城哗变,被推为皇帝,请素有威望的段秀实为辅佐。段秀实表面与朱沘合作,一天,乘议事的机会,夺象牙笏出击朱沘,被杀害。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因父亲段文昌(穆宗时宰相,封邹平郡公)之荫官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少卿。家中藏书很多,他博闻强记,著有《酉阳杂俎》。又能诗,后人辑有《段成式诗》。

 逾垣避主;击笏除奸。——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魏·段干木屡征不士,魏文侯亲顾其宅,干木逾墙以避之。下联典指唐·段秀实事典。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句联。

 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唐·段文昌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题武担寺西台》诗句联。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唐·段成式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书事》中联句。

 好溪呼于百姓;开谕胜过三军。——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临淄人。穆宗时入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汉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后复节度西川卒。

 九经陶铸资群彦;一字源流奠万哗。——赵朴初题江苏省金坛市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纪念馆位于金坛大南门外愚池风景区。建于1984年,占地65亩,其中水面35亩。纪念馆建筑为仿清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南向,筑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三面环水,景色宜人。“段玉裁纪念馆”横匾由舒同题写。门前有狮了滚绣球昆石一对,步入门槛,门厅两侧各接一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庭院,正对面为纪念堂,七架梁,面阔三间,歇山顶,飞檐翘角。梁上有一镏金横匾:“朴学宗师”,为著名 书法 家沙孟海题写。堂内屏门前置段玉裁半身塑像,侧前后柱上有两副楹联,一由周祖谟行先生书写,一由赵朴初先生撰写。庭院两侧水榭分别陈列段玉裁各种著作和后人研究段著的学术 论文 。各厅室由回廊连接,四周绕以院垣。院门开在溧金公路之侧。进院门是一方有20亩的广场,广场与纪念馆一水相隔,过广场右折,经柳荫长堤、五曲桥、六角亭,便抵门厅,进入纪念馆。此联是赵朴初的会心之作。

 说字解经,功超许郑;审音辨韵,名震乾嘉。——周祖谟书写江苏省金坛市段玉裁纪念馆

 上联“许郑”,典指许慎、郑玄。下联“乾嘉”,指小学名家辈出。

 旷览江天,包罗海岳;长养花木,位置鼎彝。——清·薛慰农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咸丰进士薛慰农赠清代文人段小湖联(节录)。

 独存一夫,坚守学道;尚有二人,拥为君王。——佚名撰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诸人都当了,只有他独潜学守道,不事诸侯,为于下所重。下联典指段姓称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国时西燕内乱,众推大将段随为王,改元昌平,旋被杀;十六国时,又有西安人段业,被匈奴人拥立为北京国君,在位三年被杀。

 家谱文献

 族之有谱,凡以教亲睦,察远近,别真伪,备遗忘也。每世必修,一节之长必录,一行之善必书。谱之为义大矣哉!稽滇志所载,蒙诏僭制,不知汉大。段氏虽相沿割据,然求经籍,受册封,颇知礼义。有宋徽宗政和七年段公正严,遣使入贡,诏封为大理国王。迄今大理、剑川,段氏子孙繁衍,其兴衰源委,必有谱牒可稽。但两地遥隔,无从咨询,姑以俟后人之详察耳。我高祖龙生公,移居他郎(即墨江),因屡遭兵火,家乘无传。祖本珍公,所为深长太息也。祖自幼乐施好善不倦,而家贫无资,遂以簿书糊口,及顶吏进京,考职候补经历,旋以年耄,累征不就。吾父光裕公,性至孝,祖母陈氏病,割股救焉。历事继祖母三人,不异所生,其事吾祖也。每岁终以十金寿。左右就养无方,务得其欢心而后已。雍正壬子,夷逆之变,奉上宪委,往定南里招安,不避艰险,辛苦备尝,为所全活者万余家。平定后,经营家政,光大门庭,俾浩兄弟文成武就,入校庠而食廪禄,列铨选而贡朝廷。皆其积善成德栉风沐雨之遗也。故列世谱详注于后,而昭穆井然。公议十字派附录于此(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他日子孙览谱,睹昭穆井然,遵派而论,不失式相好、勿相尤,笃一本之亲,广九族之爱,继往开来,于以拔巍科,掇高第,又其僭德之光,久而自发者乎。失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我祖宗代有盛德,宜享其隆。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无疑者。但须贵而能下,富而好仁。仲叔季弟分多润寡,不以途人待之。斯不负段氏忠厚传家之遗愿,而有以答吾祖宗之灵于在天矣。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有“族谱”、“宗谱”、“家谱”、“家乘”等名称。谱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时期,已经有了中国最早的谱牒。修谱在唐宋时已很盛行。

 族谱的体例,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训、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铭、祠记、遗稿和题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将家族的源起、迁徙、繁衍、发展的情况录于谱系,使子孙了解家族发展的历史,祖先创业的艰难,从中受到 教育 和启迪。

 而族谱的内容,则又集中体现在历届修谱时所撰的谱序之中。每届修谱,按例撰写谱序,历届修谱所撰谱序均收存在族谱的首卷。谱序所写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叙述本族本支的源流和繁衍情况。叙述源流时有的从受姓始祖讲起,有的只从当地开代祖讲起。二是借修谱的机会阐发一种同宗精神,教育后代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弘扬祖德,遵循族规,奋发图强。下面就不同时代各地的段氏族谱作一些有选择的介绍。段姓的家乘谱牒至今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 收藏 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典型的如湖北英山新编《段氏宗谱》,610多万字,纲举目张,眉目清整,结构庞大,项目繁多段姓早在汉代已有都获公修撰的族谱,左丞相陈平为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姓的祖源,颂扬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令德,并简要叙述了段姓子孙迁播、家族繁衍的情况。

 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以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众族蕃矣,上溯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中国四万万同胞,皆黄帝子孙,固皇皇一大宗族也”。这完全摒弃了狭隘的宗族主义思想,强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20世纪末期的族谱更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服从国法、淡薄族规,如招赘女婿可以人谱;过继他姓子女,只要改姓均可入谱;子孙无论男女,可从母姓。这些都是封建族规所不允许的。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大理段史的始祖到底是不是汉人?学术界分歧颇大,各持其说,原因是这方面原始史料的缺乏。明军平定云南之后,傅友德等人将有关文献焚毁殆尽,其后果,就是云南600余年(包括大理300余年)历史无从依凭,给历史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段氏之先,有说为西北武威或天水之汉人,又有说为滇地土著,莫衷一是。反正大理皇帝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同时也与当地白蛮大户联姻,一如秦末汉初的南越王赵佗所为。笔者倾向于认为段氏始祖是汉人,而段氏的民族属性当是白蛮。

    

    段氏源于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其支孙以祖父的“段”为氏。又据世系表上说: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名为姓,世居武威。清朝道光年间的《云南通志》上说:“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段氏由姑藏而来”。

  

    清朝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意思是段延陷在了云南,成为这里少数民族的头领。而段氏始祖段延则是出自武威的地道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武威段氏,即在甘肃的武威郡姑臧或是天水,两汉以后,姑臧段氏“子孙散处”,其中一支或南下云南,这是极有可能的。大理国后期改洱海以南诸赕为天水郡、改善巨郡为成纪镇(为天水郡所辖县),揭示了云南段氏与西北段氏的特殊关系,也反映出了大理段氏对其祖籍西北的心理认同。

  

    西汉文帝时,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玄孙段颖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望,尊段颖为开基始祖。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据《玄峰年运志》,到唐时“有名(段)俭魏者,佐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段)思平而有国。”据《段氏家谱》,段俭魏是汉代武威太守段颖的第17代子孙。

  

    清朝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这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这就要说说大理段氏先祖中的著名人物段俭魏。

  

    段氏作为白蛮大姓,隋朝即已世居洱海周围,南诏时期是贵族世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唐兵进逼南诏王畿,南诏王阁罗凤派遣儿子凤伽异带领大军将段俭魏迎战于西洱河,大败唐兵。于是,段俭魏由南诏大军将升迁为清平官(相当于唐的宰相),赐名忠国,并被推崇为开国元勋。大理太和村至今尚存的《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刻南诏官员名姓,排在第一位的段忠国,就是段俭魏。

  

    段家世世是南诏的重臣,担任清平官、大军将、军将等职,南诏设置通海节度使,多由段氏所主。据统计,段氏在南诏担任清平官的有名者5人,大军将7人,入唐使6人;刻在《南诏德化碑》上的功臣就有10人。

  

    段俭魏五传至南诏布燮(清平官之一)段保隆。段保隆的儿子段思平是很有实力的通海节度使。这时的南诏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的衰微境况,南诏亡后接着是郑买嗣、赵善政、杨干贞等走马灯似的过渡政权,其中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建立的大义宁国,“贪虐无道,中外咸怨”。远在滇东的段思平巧妙地联合了那里的37部蛮,挥戈洱海,于937年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起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城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周围一带)。

  

    认为段氏先祖本乃当地土著,这种说法也有一些论据支持。比如,大理段氏有父子重名、连名的习俗,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

  

    但是,笔者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关于重名制,笔者以为可能是段氏先祖在武威时,即有此种取名习俗,大理国前几代皇帝的父子名字中都有“思”字,这是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连名”是指儿子会从父亲名字中拿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正名”(此风俗各地皆有,包括日本、东南亚等),从历代南诏国王的名字,可以清楚看出。笔者以为,大理段氏的这种连名制,可能与段氏先祖遵从土著习俗,力求融入当地社会有关。

  

    段氏是汉裔的论断,多见于明代以后的文人著书,所以大理段氏是汉人后裔的论断,有人认为起源于明代的《玄峰年运志》。《玄峰年运志》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也。”意思是段氏的祖先是武威这个地区的白族人。中国甘肃刚好有一个武威,所以不少人考证,段氏源于甘肃武威。但是,“白人”,既然是源于武威郡,甘肃武威又何来“白人”?坚持段氏是汉裔的人认为,这里的武威,也许是大理段氏在云南后来改定的地名。

  

    总之,建立大理国的段氏,民族属性是白蛮,这点无可争议;其始祖是不是汉人,反正后来的段氏已是经历民族融合,成为新民族白蛮中的大姓,因此对其始祖也多究无益。

  

    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了317年(937—1054年)。大理王朝被蒙古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

(来源网络:王拽)

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古槐后裔姓氏表

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有一张收纳了450个姓氏的 “古槐后裔姓氏表”,如同洒向四野的种子,迁徙外地的移民们在异地他乡开始重新生根发芽。一份资料中,今天,自称知道祖辈是来自山西洪桐的人有2亿中国人,包括500多个姓氏, 500多个县市。

洪洞大槐树移民研究所《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家谱》有:李氏家谱、王氏家谱、张氏家谱、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庞、樊、殷、施、陶、洪、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章、鲁、葛、韦等多个姓氏家谱。

洪洞大槐村移民,多来自太原、平阳、泽、潞、辽、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县。移民流向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而后辗转迁徙,播向神州大地。使洪洞大槐树成为中国历史上移民次数最阳为眷恋的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812个姓氏,具体如下

1、山西洪同 厉史尤长 炎黄子孙 万代荣昌 尧都平阳 虞由英皇 羊解士师 禹夏商汤 周朝文武 攻成姜尚 巫霸亓熊 林栗好强 燕韩赵魏 齐楚秦庞 相茹纪信 汉高刘邦 晋隋唐宋 辽金祁连 蒙时末年 战斗弋常 肖葛钤励 颉俎贝浦

2、天宰水寒 北国田干 甄主元章 明君建江 徐礼郁新 纳皋奏爨 贾村古槐 济中官迁 伯仲叔季 拜祭祖先 过桥行路 辈井吏乡 京经鲁于 苏折涂杭 冀安东省 宁淮陕甘 湘桂隆庆 旭惠泽桓 社刁弓张 智慧和畅 束利扶暨 蓟鄂广弘

3、富饶欣慰 芮雪降祥 辛勤劳作 霍岳丰唱 麦苗青绿 玉锋峦岚 知足能乐 硕果森满 温柔遆贴 幸福快苑 宫廷繁华 俞院梅兰 景泰晨花 贠阵宣童 康喜郏靖 崇振綦苌 吾顼邢海 吕律陶颜 宗族修普 寻根记念 茅蓬酆郦 贲麹麋斜

4、范黎朱公 暴财施善 陆游包程 孔丘屈原 典韦蔡伦 堤玄於钱 来嵇冯申 孟柯鹿班 彦博毕升 乔扆许郇 萧何窦仪 邵甬倪赞 裴巨卢值 晏隐薛旋 粟宇阮籍 邓攸龚贤 彭悦樊邰 聂耳释邝 少帅肇司 崔浩褚员 越堵敖融 阙夔殳红

5、曹操宓佴 袁枚随渊 晁盖李逵 衡闻邴添 郑杰南仝 应怀复初 守仁续邹 石蒲段让 郜丁光陈 马牧左权 绒甲卫营 郭种王轩 薄后淳义 寿骈墨香 董蔺贺荀 保运孤藏 伏席吴回 蒯缑开鞍 盍逯伍胥 佼较眭严 空厍咸诸 胜豆刀德

6、巴焦句滕 柴胡米莲 麻娄云凌 艾叶伸展 摸药杜钟 飞深秋烟 闸谢党生 菜霞娇鄢 松柏竹荷 桃穆柳杨 尖负忠任 弥侯采桑 黑牛充冬 支钞顾全 那苟言笑 达鞠勇刚 牟闽神尹 百亿希望 庄居滑稽 交谊宜臧 贯六佀奉 农沃宦雍

7、毛裘刑衣 蒋才郇练 钮扣侬纽 介绍萎婉 秘密革职 伟戴羡漫 霭门竺扈 妙碧岂谈 姚鹏祝傅 莫及鞭婵 白日落露 渠窄需宽 卜从揭蒂 布依曲弯 别俱易格 蹇贵巢双 管舒乌丌 符合鱼养 计瓮会骆 欧乐余闪 慎终须仰 曷鉴化位

8、睦佩斐翠 亲毋诚方 钦校慈母 共益泥谭 覃郄邱戎 瞧戚配旁 千尉车龙 筛沙狄房 恭敬校尉 卓酒补凡 更进奕步 关察风向 敦迪克寇 独皮恒当 耿庚翟奚 洛伊部汪 贡税狐弭 郝赫轷单 彻查费靳 池荫赤蓝 濮多净荔 梨远野勾

9、仵曳仇赛 继可枫潘 抄习简问 芦沈储延 哈腰巩息 已梯浑染 盛恩边菅 冷血容阎 寄拓宿志 呼奇邸狼 索殷付印 锁穗紫檀 曾加浮屠 致禚亢项 姬吉阴危 韶所郎坊 尼乜慕幕 昝隗赔詹 禄罗为胃 鲍谷凤曼 楼蔄次令

10、缴伪岑莘 缪斯侣栾 各郅徂汲 封候卞梁 家喻户晓 这只廖湛 直廉佘仉 莒赖库阚 要么嫪雒 润卡翁罡 咎油訾璩 闵境审匡 坡箕雷瞿 迟啜其宛 逢戈丛荆 灵郗佟鲜 倘邬蔚幺 隗股脱撖 银铜铁木 解椎覃盘 买舟宓冉 (诸葛)(令狐)(皇甫)(欧阳)(司马)(夏侯)(上官)(呼延)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您的祖籍是河北宽城县,而您的姓氏是段姓。要确定您所属的满族旗,需要进一步了解您的家族历史和族谱。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您的家族属于满洲正黄旗。然而,这只是一个猜测,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如果您对您的家族历史和族谱感兴趣,您可以尝试联系您的家族成员,或者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此外,您也可以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可能有助于您了解您的家族可能所属的满族旗。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 大理国镇南王、保国大将军段正淳身为今上保定帝胞弟,精忠体国,喜好结交江湖豪客《汉书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 第四十》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西域敬其威信.

  《后汉书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 第五十五》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其先出郑共叔段,西域都护会宗之从曾孙也。

  《三国志 贾诩传》

  贾诩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段荣》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也。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父连,安北府司马……

  二年五月卒,年六十二。赠使持节、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尉、尚书左仆射,谥曰昭景。皇建初,配飨高祖庙庭。二年,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长子韶嗣……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段韶》

  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建义初,领亲信都督……

  后恩赐父荣姑臧县侯,其下洛县男启让继母弟宁安……

  又以霸城县侯让其继母弟孝言……

  显祖嘉其功,诏赏吴口七十人,封平原郡王……

  韶疾甚,先军还。以功别封乐陵郡公。竟以疾薨。上举哀东堂,赠物千段、温明秘器、辒辌车,军校之士陈卫送至平恩墓所,发卒起冢。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曰忠武。

  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重以婚媾,望倾朝野。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之心,临敌之日,人人争奋。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齐世勋贵之家罕有及者。

  《晋书 卷一百二十九 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斩光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以盟,一旬之间,众至万余。屯据金山,与从兄男成推光建康太守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吕光龙飞二年为神玺元年。业以蒙逊为张掖太守,男成为辅国将军,委以军国之任……

  业僭称凉王,以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业,京兆人也。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为杜进记室,从征塞表。儒素长者,无他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谶记、巫觋、征祥,故为奸佞所误。

  共叔段的子孙为避难,有一部分西去。从潼关西向,一路经过长安、扶风、陇县、天水、兰州,直至武威、张掖、敦煌。居武威者,竟成郡望。

  共叔段的子孙到武威后的第—世祖公认为西汉文帝时北地督尉段仰。著名的后代有:

  西汉武威太守段贞

  西汉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段会宗

  东汉司隶校尉太中大夫段颎

  北魏朔州刺史段严

  北魏平东将军段基

  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荣

  北齐大宰左丞相段韶

  隋吏部尚书东京留守段达

  隋郑州刺史段嗣元

  隋右卫将军段嗣道

  唐殷州刺史段玮

  唐右武将军段怀节

  唐尚书左丞段平仲

  唐太尉段秀实

  北凉开国君主段业(?—401年),京兆人,汉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建立者。原是后凉天王吕光部将杜进僚属,从征西域,后任建康太守。后凉龙飞二年,沮渠男成叛后凉,段业被推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以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男成的堂弟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神玺三年,称凉王,改元天玺。

  段业本来只是一个儒家长者,因缘际会被推上王位,其实本人并没有权谋,无法约束下属,只信任卜卦、巫术。而一直以来,段业对于沮渠蒙逊的勇略就颇为忌惮,蒙逊也有除掉段业之意。天玺三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击段业,段业兵败被杀,蒙逊继立为北凉君主。

  虽然段业的北凉与武威相当近,但是其本身为京兆人。他与武威段氏究竟有无血缘关系?由于历史对此记载太少,我们不得而知。

  查阅《汉书》《后汉书》《晋书》《魏书》《北齐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四库全书》等,有下表:

  第二部分、武威段氏系

  图例:

  下划线代表此人在本文稍后部分,有详细的世系分图

  红色代表此人为凉国王

  段贞—(玄孙)关内侯段会宗—(从曾孙)新丰县侯颎—(颎七世孙)信

  段信┬严 ?天玺帝凉王段业

  │

  ├基—达——————玮—————┬怀节——成象———平仲

  │ │

  │ └秀实

  │

  └连—武威昭景王荣┬平原忠武王韶┬平原王懿┬嗣元———崇谦

  │ │ │

  │ │ ├嗣道———崇简┬橙

  │ │ │ │

  │ │ │ ├协

  │ │ │ │

  │ │ │ └怡

  │ │ │

  │ │ └平原王宝鼎

  │ │

  │ ├济北王深

  │ │

  │ ├德举

  │ │

  │ ├德衡

  │ │

  │ └德堪

  │

  ├霸城县侯孝言

  │

  └洛县男宁安

  精华0 积分7660 金钱0 论坛币 花卷0 个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243 小时 查看详细资料

  TOP

  tankaihong

  版主

  UID83920 帖子5628 积分7660 包子69 个 注册时间2006-7-17 最后登录2008-8-21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5-17 20:08 只看该作者

  白古通[明]《玄峰年运志》

  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也。

  有名俭魏者,佐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

  冯苏[清]《滇考·段氏大理始末》

  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思平生有异兆,及长,智量不凡,仕为通海节度使。杨干贞篡位,思平图雪国愤,深自韬晦,干贞忌之。思平虑不免,卜于秀山神祠。往巴甸就其舅爨判(姓名)自匿。干贞索捕甚急,思平与(郑)买嗣旧臣高氏眶,高方为善巨守,有志兴复,密遣人招思平。思平与其弟思良、军师董伽罗走就之。追者在后,昼夜兼行至“药师寺”避入,计必死,顷之,追者去,出视则门封蛛网矣。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叶镜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进。思平持戟暮至,见水际隐隐有光如匹练,逼视之,一马伏不动,收得之,乃神骥也,日行数百里,追者莫能逮。行山谷中,馁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肤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语董伽罗。对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乃杨氏政乱,吾当是日举义乎”遂至善巨,与高氏谋,高氏曰:“东方诸部,聚之可得胜兵数万人,动以大义,罔不济矣。”遂往借兵,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会于石城,众十余万,鼓行而西,所向无敌,师至河尾,是夕,思平梦人斩其首,又梦玉瓶耳缺,又梦镜破,惧不敢进,董伽罗曰:“三梦皆吉,进也。公为丈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耳为‘王’,王者兆也。镜中有影,如人有敌,镜破则无影,无影则无敌。三梦皆吉,进也。”思平乃决,明旦,引兵欲渡,莫知所从,见江尾一妇被璎而浣者,指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 尔国名‘大理’。”从之,得济。遂以后晋天福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入关。杨干贞战不胜,率妻子走永昌,欲入缅国,以图恢复。思平追至万箭树,自缢死,亲属皆俘。思平自立,改国号“大理”,都阳苴咩城,改元“文德”,逐杨氏邪臣,除苛令。以董伽罗为相国,封高氏为兵侯,分治成纪、巨桥等地。封爨判为巴甸侯。祠秀山神,加思三十七部,于是远近归心。

  张澍[清]《姓氏寻源》

  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

  《云南通志》

  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段氏由姑藏而来。

  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序

  族之有谱,凡以教亲睦,察远近,别真伪,备遗忘也。每世必修,一节之长必录,一行之善必书。谱之为义大矣哉!稽滇志所载,蒙诏僭制,不知汉大。段氏虽相沿割据,然求经籍,受册封,颇知礼义。有宋徽宗政和七年段公正严,遣使入贡,诏封为大理国王。迄今大理、剑川,段氏子孙繁衍,其兴衰源委,必有谱牒可稽。但两地遥隔,无从咨询,姑以俟后人之详察耳。我高祖龙生公,移居他郎(即墨江),因屡遭兵火,家乘无传。祖本珍公,所为深长太息也。祖自幼乐施好善不倦,而家贫无资,遂以簿书糊口,及顶吏进京,考职候补经历,旋以年耄,累征不就。吾父光裕公,性至孝,祖母陈氏病,割股救焉。历事继祖母三人,不异所生,其事吾祖也。每岁终以十金寿。左右就养无方,务得其欢心而后已。雍正壬子,夷逆之变,奉上宪委,往定南里招安,不避艰险,辛苦备尝,为所全活者万余家。平定后,经营家政,光大门庭,俾浩兄弟文成武就,入校庠而食廪禄,列铨选而贡朝廷。皆其积善成德栉风沐雨之遗也。故列世谱详注于后,而昭穆井然。公议十字派附录于此(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他日子孙览谱,睹昭穆井然,遵派而论,不失式相好、勿相尤,笃一本之亲,广九族之爱,继往开来,于以拔巍科,掇高第,又其僭德之光,久而自发者乎。失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我祖宗代有盛德,宜享其隆。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无疑者。但须贵而能下,富而好仁。仲叔季弟分多润寡,不以途人待之。斯不负段氏忠厚传家之遗愿,而有以答吾祖宗之灵于在天矣。

  嘉庆二十年乙亥长至日手重修后裔明浩沐

  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

  大理国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等等,父子名字中都为“思”字。这并不是“段思”氏,而是北方鲜卑族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有这样的习惯,同样段干木的一些后代,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中原汉人的学者,搞不清这种关系,以为是“段干氏”。所以把段氏分成了段干氏和段氏,实际上都是段氏,只是说,有些段氏迁居在西北方,慢慢地受此习俗的影响。从历史资料上看,那时段氏实际向西迁移。

  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数传北周之段永,再数传唐之段俭魏。而始祖段延是武威人。

  也有人认为,大理段氏先祖,虽然来自武威,但是不是武威汉族,而是鲜卑段氏,先迁武威,然后徙云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氏的取名:

  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的避讳。这些是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1重名制: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

  2连名制:父亲姓名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姓名第二个字。比如“段思廉,段廉义”

  来看看这接连五个皇帝“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前三个是重名,后三个是连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倒名。如果是汉族,一个朝代接连五个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允许如此重复的。

  国号“大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段思平生于喜州,喜州即大厘城,将“厘”字改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无二。

  第二、与南诏后期曾用过的“大礼”有承袭关系。

  “南诏酋龙立,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新唐书·南诏传》

  “大理国与唐史礼、理字异。”范成大[南宋]《桂海虞衡志》

  “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元史·地理志》

  大理政权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对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读者又知道他们多少事迹呢?

  庙号 帝号/谥好 皇帝名 在位时间 年号(选最主要一个)

  太祖 神圣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

  文经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经

  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至道广慈帝 段思聪 951-968 明德

  应道帝 段素顺 968-985 明正

  昭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广明

  宣肃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启

  秉义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圣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始

  天明帝 段素兴 1041-1044 天明

  兴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6 保安

  上德帝 段廉义 1076-1080 上德

  广安帝 杨义贞 1080-1081 德安

  上明帝 段寿辉 1081 上明

  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定

  大中帝 高升泰 1094-1096 上治

  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

  宪宗 宣仁帝 段正严 1108-1147 日新

  景宗 正康帝 段正兴 1148-1172 永贞

  宣宗 功极帝 段智兴 1172-1200 元亨

  享天帝 段智廉 1200-1205 凤历

  神宗 天开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开

  孝义帝 段祥兴 1238-1251 道隆

  天定贤王 段兴智 1251-1254 天定

  第三部分、大理段氏系

  图例:

  红色代表大理国皇帝

  蓝色代表先当皇帝后出家为僧

  绿色代表元朝的大理总管

  段保隆

  ┣━━━━━━━━━━━━━━━━━━━━━━━━━━━━┓

  段思平 段思良

  │ ┣━━━━━━━━━━━━┓

  段思英 段思聪 段子标

  │ │

  段 段素顺

  │ │

  段 段素英

  │ ┣━━━━┓

  段智恩 段素廉 段

  │ ┣━━━━┓

  段思廉 段素隆 段

  ┣━━━┳━━━┓ │

  段廉义 段 段 段素真

  │ ┣━━━┓ │

  段寿辉 段正明 段正淳 段

  │ │

  段正严 段素兴

  │

  段正兴

  │

  段智兴

  ┣━━━┓

  段智廉 段智祥

  ┣━━━━━━━━━━━━━━━┓

  段祥兴 段福就

  ┣━━━┳━━━━━━━━┓

  段兴智 段实 段忠

  ┣━━━━━┓

  段庆 段正

  │

  段隆

  ┣━━━┳━━━┳━━━┳━━━━━━━━┓

  段俊 段义 段光 段功 段真

  ┣━━━━━┓

  段宝 段世

  │

  段明

  ┣━━━┓

  段苴仁 段苴义

  注:

  1段思平: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之后。任通海节度使。同年联合滇东三十七蛮部,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封开国功臣董伽罗为清平官、高方为岳侯。“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云南志略》

  2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伙同相国董迦罗废除,在大理崇圣寺出家为僧,成为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而崇圣寺,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从此成为大理皇家寺院。段思良自立为帝。“思英性暴戾,居丧*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3段思良:段思平弟,本是开国功臣。段思平死后不久,逼侄逊位。从此,大理帝位继承在思平、思良两支系间更替。其实他们兄弟俩,与北宋开国时期惊人的相似!“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废之,左右诸臣谏阻。及将死,谓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业,尔宜善继吾绪。思良泣受命。”《滇史》

  4段思聪:段思良子。在位期间,高氏成为宰相家族。

  5段素隆:段素廉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6段素真:段素隆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7段素兴:段素真孙。“素兴在位,荒*日甚”,被相国高氏废掉。

  8段思廉:段思平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帝位转回段思平子孙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后帝位又还给了太祖子孙。高氏以此拥立之功,日盛,封高智升为鄯阐侯。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9段廉义:段思廉子。熙宁八年,被杨义贞所杀。《天龙八部》中段延庆就是他的太子。但是历史上并无段延庆其人。

  10杨义贞:杨允贤子。1063年,杨允贤叛乱,高智升出兵灭之。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后被高升泰所杀。

  11段寿辉:段廉义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2段正明:段寿辉堂弟。“性谨恪尚俭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废黜,出家为僧。大理国结束。《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尘大师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圣明,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13高升泰:大理相国。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权倾朝野。1094年,高升泰废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国。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后病重,因段氏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遗嘱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氏。《天龙八部》中的鄯阐侯高升泰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个贤臣,而是一个权臣。“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滇史》

  14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后,高泰明遵照遗嘱,将王位还给段氏,拥立段正淳即位,仍号“大理”,自己为相。史称后理。但是在后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揽朝政,皇帝基本无实权。《天龙八部》中的镇南王段正淳就是他。他并非小说中那样只是个王爷,而是当上了皇帝。他也并非只知寻花问柳,而是努力“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晚年禅位为僧,也并非小说中不得善终。

  15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淳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晚年出家避位为僧。他就是《天龙八部》中著名的段誉。他勤理政事,爱民用贤,是一个好皇帝。不过最后因为几个儿子争夺帝位,弄得心烦,也出家了——貌似花痴不应该出家的。“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滇云历年传》

  16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子。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7段智兴:段正兴子。他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著名的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不过历史上,此人并没有出家。并且一点都不圣明,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小国哪能如此折腾?因此国力衰落。“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滇史》

  18段智祥:段智廉弟。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9段兴智:段祥兴子。末代皇帝,后又当任了7年蒙古大理总管。

  20段实:又叫段信苴日。段兴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总管。中统二年,段实入朝忽必烈。“袭总管,赐虎符,领大理、威楚、鄯阐、统矢、会川、建昌、腾越等城,自万户以下皆受节制。”《滇史》

  21段功:著名的爱情故事“孔雀胆”男主角。因抗击红巾军有功,被梁王许予爱女阿盖郡主。梁王后来又对其起疑,想让阿盖郡主用孔雀胆杀死自己丈夫。阿盖郡主反而告诉了他,并要和他一起逃走,双宿双飞。段功不相信岳父会杀自己,拒绝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杀死。阿盖郡主绝食殉情。

  22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大理总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23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镇抚;赐名段苴义为“归义”,官居武昌卫镇抚。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

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二,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三,“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淑”等。

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尽量不用多数人都使用的常用字,以避免重名;

2,尽量不用多数人容易念错的生辟字,以避免难认;

3,尽量不用笔画繁多和字形不正的字,以避免难写;

4,尽可能使用好听

百家姓之段姓

  百家姓之段姓 段姓,大理国国姓,部分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部分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
点击下载
上一篇:王氏家谱下一篇:鸟龙的意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