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命运鞭挞调教出的古今第一才女-------蔡文姬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被命运鞭挞调教出的古今第一才女-------蔡文姬,第1张

写蔡文姬,可能会容易虐。

我尽量写轻松一点。

她不是什么高洁之士,也不是什么道德的典范,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想一生静好,却偏偏灾祸连连,她本该零落成泥,却屡屡逆袭。

绝世才女蔡文姬,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其中,有一点点运气,更多的,是流离乱世中一个身不由己的女子,不屈于世的生命力与命运的对抗。

中国古代有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也有说班昭),蔡文姬排在首位。她是《胡笳十八拍》的作者,五言长篇叙事诗的鼻祖。

史册留给她的,不过就是几个标签,可就这几个标签,也足够千古荣耀。

然而我想讲的,不是这荣耀,至少不止是。

没有什么人能轻易留名青史。

那就让我们将掩盖在历史标签之下的层层迷雾揭开,将古今第一才女的伤疤层层揭开,看她是怎样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步步完成生命的华丽逆袭。

蔡文姬的父亲是蔡邕。

蔡邕,东汉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画家、大书法家、大音乐家。

不止如此,蔡邕还是曹操的老师。是的,就是那个曹操。

东汉的时候,太学人数以万计。蔡邕作为一代大儒在太学讲学,是很多名人的老师。

知识分子都容易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对,全天下都有错。蔡邕也不例外。蔡邕觉得儒家六经多有谬误,就向皇帝请愿更正,更正后亲自写在碑上,让人雕刻了,立在太学门外,共46块石碑。

就这四十六块石碑,每天前来观看和抄写的人坐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常常搞得太学塞车。

可以说,蔡邕不仅是个大儒,还是个天下敬仰的大儒。要放现代,那就是又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写人物,我总喜欢从他们的父辈写起。因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父辈,往往能决定了一个人的上半生。

蔡文姬真的很会投胎。

生于鸿儒大家的蔡文姬从小就浸泡在琴棋书画里,每一个毛细血管里都泡出了一些艺术气息。但是她却不算太有天赋。

传说她9岁的时候,蔡邕夜里弹琴断了一根,蔡文姬听音就知道断了哪一根。蔡邕试探着又弄断一根,她马上又说出了正确的数字。

好像很牛的样子?

那是因为没有参照系。我们就近找一个。

同样是蔡文姬老乡,生在陈留,但比蔡文姬晚了一百年的苏蕙(字若兰),虽然也是书香门第,但父亲远没有蔡文姬那么牛逼闪闪。作为回文诗鼻祖,《璇玑图》创立人,苏蕙的童年,却是三岁会写字,五岁学做诗,七岁画画,九岁学绣工,十二岁学织锦。

而从小浸润在旷世鸿儒家的天之骄女,同年能拿的出手的唯一典故却是分得清那根琴弦断了。未免有一点查强人意。

蔡文姬的童年应是很快乐的。生于受人尊敬的名士之家,与姐妹一起长大,又富有才华,父亲对她也很宠爱。 她只需无忧无虑的度过她的少女时期。

蔡邕有无数学生,却只有两个女儿。

后来吃诧风云的曹丞相在此时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我们无从知道,他是否暗恋过蔡文姬。但是可能,在寒窗苦读的某个瞬间,也许有过一个香衣云髻的小姑娘,在他窗下好奇的看了他几眼,他抬起头看着面前可爱的小姑娘。小姑娘不屑: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啊?

或者他只是听闻,老师有个誉满京城的女儿,虽然他腹诽,不管蔡邕生了个什么样的女儿,都会誉满京城的。但是,他还是幻想,要是能娶了蔡邕的女儿。

要是能娶了蔡文姬。。。。算了,不要做梦了,继续看书吧,你个死穷酸。微寒时的曹操就这样断了想法。

但这一点想法,已足够在多年以后,扭转一个乱世流亡的弱女子的生命轨迹。

成年以后,她嫁给了河东世族大家的后代卫仲道。

这个家族,就是大名鼎鼎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后人。

郎才女貌,琴瑟和谐。

我们这样想象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

真相我们已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成亲一年后,卫仲道咳血而死。

蔡文姬的新婚喜帐还未退下,就变成了寡妇。

她从婚姻的喜悦中刚刚醒来,就看到咳血不止,卧床不起的丈夫,她以为,还有大把光阴可以共度,丈夫就去世了,只剩下灯火摇曳的灵堂,棺木漆黑,她的一身喜服,突然间,就变成了孝衣。

我们无从知道,卫仲道是怎么死的,世族大家中有着怎么样的秘密,足够写一部百万言巨著。

十几岁的蔡文姬,也来不及猜想。因为,她的第一场噩梦开始了。

婆婆说她克夫,克死了丈夫。

新婚丧夫,已是从天堂跌到地狱,却还要遭此污蔑?!

卓文君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妇人,她是那个与自己有露水姻缘的丈夫的母亲。

她不知道如何辩驳。

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吩咐丫鬟,收拾了简单的几件家常衣服,走出了华丽的卫府。

她还有个父亲,她的父亲是当世鸿儒蔡邕。她还有家可以投奔。

从礼教上来说,蔡文姬应该在婆家守寡终老,看着蔡文姬回家,蔡邕是不愿意的。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女儿,无法看她在娘家受苦,便收留了下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孀居父母家的女子的生活,所有的孤单寂寞像是魔鬼一样缠绕不去,礼教森严的大儒之家,不允许她做出第二次出嫁选择。她百无聊赖,连正常女子斗小妾的戏码都没法在她身上上演。

日子清淡的像白开水。

她别无选择,只有无聊的翻开了父亲的书架。一本,两本,三本,一百本,两百本。。。。她一卷一卷的读下去。

清水般的日子在手边流过,这一次,清水中有了一点况味。虽然只有一点,但已经是她余生的所有寄托。

就这样,蔡文姬,被 命运逼到了一个死角,她只有读书。

也只有书可以读。

如果事情顺利,蔡文君会在蔡家守寡终老。

然而,天不从人怨。

没多久,蔡邕就落了大狱,判了死刑。、

而他之所以判了死刑,只因为,他叹了一口气。

叹口气就判了死刑,蔡邕也算是古今第一人。

这事情,要从董卓说起。

董卓掌权,司徒王允用歌姬貂蝉挑拨董卓和吕布关系,吕布戏貂蝉,杀董卓。这段戏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本来,这里面,没有蔡邕什么事。

可是蔡邕在东汉后期被贬,回京都后没多久,董卓就得势了。董卓为了收买人心,给蔡邕连升了几级的官。蔡邕,心里多少有点感激董卓。这本是人之常情。

192年,在董卓死后,司徒王允得势细数董卓罪恶的时候,蔡邕,叹了口气。

就是这一口气,司徒王允就说蔡邕是董卓同谋云云,给蔡邕判了死刑。

父亲去世了,蔡家倒了,16岁的蔡文姬随着一家老小仆役出去逃难。

蔡文姬,你怎么逃得掉?

灭顶之灾就在前方,等着蔡文姬自投罗网。

蔡文姬,这一次,你已经无家可归。

在这次逃难之前,蔡文姬的人生活得毫无技术含量。

我们可以想象,随便一个姑娘,投胎到这样一个家庭,可能也不会活得逊色太多。

即使灾难来临,蔡文姬也依然如一个平庸的女子,她没有能力力网狂澜,英勇救父。

像一个平庸的少女应该做的那样,她选择逃。

那一日,天色昏暗,有群鸦在天空盘旋不去,蔡文姬躲在流民之中,顺着道路方向漫步目的的流亡。不管去哪里,只要不是朝廷的手可以触及的,就可以停下来,好好的过日子了。

蔡文姬扫到自己褴褛的衣衫,脚下的鞋子早已磨破,脚上的水泡破了长,长了破,她已经不觉得疼了。

就在此时,命运张开了它浅眠的眼睛,轻佻的冷笑道:“蔡文姬,你往哪里逃?”

流民中驮着包裹的骡马突然发出一声悲鸣,乱蹄哒哒踏地,惊恐的往后退,主人拉都拉不住。众人惊诧中,远远就见达到尘埃渐起。

一队凶神恶煞般的胡人纵马而至。

蔡文姬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还没缓过神来,马鞭便抽了过来。

反抗的人全部被杀,在用马鞭确认了剩下的人不会再反抗后,一根绳子系住的女子们,被带到了胡人的大营。

厉兵秣马之中,无休止的凌虐与鞭挞。

我们相信,大家闺秀蔡文姬,已跌入一个她无法想象的炼狱之中。难以启齿的屈辱与苦难,不是噩梦,而是比噩梦还可怕的现实。

梦魇日复一日的继续。似乎没有尽头。一日两日,一年。

我们不可能知道蔡文姬是怎样熬过那种绝望。但是,她没有自杀,她活了下来。

可是一定有那么一天,她从营帐简陋的榻上醒来,身边的男子满身酒臭,鼾声如雷。她想起自己美好无忧的少女时代。一道光从帐门打过来,像是生命的光华。

她摸摸自己的脸,现在的自己应该很丑吧?

她走出帐门,讨要了一些清水,没有喝下去,而是,珍惜的洗着自己的脸。用手指,梳理已经杂乱粘蘸的长发。

营里的胡人看到眼前的景象有点吃惊,有点惊艳。毕竟被掳来的女子,很少有这样的容貌。即使有,也隐藏在尘垢和泪水哭号之下。

那个时代有貂蝉,有大小乔,若是蔡文姬长得非常出色,那么早该在少女时代就誉满京城。

不过,她在孀居最寂寥的岁月,饱读了旷世大儒蔡邕的藏书。

在灾难中镇静下来的蔡文姬,洗净尘埃的身影上,笼罩着一种诗书华宇。

蔡文姬站起来了,带着一颗被践踏殆尽却不死的心。

再也没有什么苦难能难得倒她。

命运就是这样,一旦山穷水尽,无可附加,就是它向好处转圜的时候了。

因为美丽,她最终被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对于这位左贤王,历史对他的描述,是虎背熊腰。

嗯,他应该就是我们想象的匈奴人的王的该有的那个样子。

从心理上讲,匈奴粗鲁好战左贤王实在不是蔡文姬这样心高气傲的才女喜欢的样子。但是她刚从苦难中挣脱出来,身后是更为粗鲁的兵士们贪婪的眼睛。这已经是她在当时境况下能寻得的最好去处。

于是她跟着左贤王过起了日子。

她小心翼翼,即使不是极尽讨好,但是,也一定不能惹怒了他。

无家可归的蔡文姬,与多个王妃一起侍候着这样一个永远不可能理解自己的男人。

她觉得,也许这就是她一生的归宿。

蔡文姬是个随遇而安的女子,她没有过多妄念。

有时候,她看着阔无边的草原,想着这样似乎也不错。

就这样终其一生吧。

反正自己已无家可归。

她学会了胡人的乐器:胡笳。能用胡语和粗鲁的左贤王交谈。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左贤王应是很宠爱她的。

她甚至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乱世女子的生死荣辱,从来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在她逃亡受辱,绝望挣扎的时候,中国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你要成为一个绝世才女的啊,蔡文姬。命运说。想必是我给你加诸的苦难错了方向?

那,就再来一次吧。

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又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渐渐掌握了实权。

经过十几年南征北战,他已经位极人臣,坐稳了江山。

功成名就的曹操,年纪也过了半百。万人中央的荣耀,给他带来权利的满足,也带来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人老了,就容易回忆旧事。

他想起那时自己还年轻低微,拜在蔡邕门下,蔡邕有个小女儿,叫蔡琰(自文姬)的,颇为可爱,一点也不怕自己。不像现在,他高高在上,被恨着,嫉妒着,怕着。

曹操想到这个蔡文姬还流落在南匈奴,一下子起了怜爱之心。于是,打发人凑了金银布帛,去把她迎回来。

此时的蔡文君,无疑是想回去的。

幼年娇生惯养的她,早受够了塞外的风沙,受够了散发着膻味的羊肉和牛羊奶,还有身边一年都不一定洗一次澡的军士仆从。

这个粗鲁的丈夫也不是她心中良人,更何况在他的王妃中,有部将首领的女儿亲戚,而她只是一个掳来的汉族女子。

可是欣喜过后,她想到了自己给左贤王生的两个儿子和自己与左贤王多年夫妻之情。

她忍不住纠结起来。

其实没有什么好纠结的,蔡文姬,作为一个古代女子,你的去留与生死根本就不是自己可以决定。

纵然匈奴左贤王不愿放走你,却也不可能为了你,得罪如日中天的曹丞相。

就这样,蔡文姬坐上回京都的马车。

望不到的前方,是曾经与自己血脉相连,现在却没有多少牵绊的京都。

而,她身后抛下的,却是自己的一双亲生骨肉。他们,曾是她多年苦熬,所寄予的所有希望。

车辕滚滚,朝着京都的方向而去,骨肉分离,蔡文姬在车里日日以泪洗面。

这一年,她已经三十五岁。

当年她离开京都时,是一个美丽的孀居闺秀。

现在回来了,她是一个身心俱伤,世人眼中的残花败柳。

我们有理由相信,曹操在对蔡文姬的安排上,是费了心思的。他把蔡文君嫁给了一个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

董祀是什么人?历史上除了他是蔡文姬的丈夫,并没有太多的记载。

蔡文姬就这样嫁给了历史中的一个路人甲。

在当时以蔡文姬已被匈奴掳去多年蹂躏,又嫁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的情况看,名士大家已很难接受她这样的女子。

于是曹操挑了这样一个人。屯田都尉,军队的后勤部门。年纪不大,地位不算太高, 碍于自己的威慑,不太可能敢欺负了蔡文姬。甚至,我们可以猜想,也许他还小有才华,相貌也不错。

然而,蔡文君初期的婚姻并不幸福。

确实不太可能幸福。

董祀觉得自己有点冤,年纪轻轻不情不愿的娶了一个大龄女人,何况,她已经嫁过两次,不知道被迫与多少匈奴兵有过关系。

想想心里就觉得憋屈。

而蔡文姬,刚离开左贤王,心里经常牵挂留在匈奴的两个孩子,即使努力适应新的婚姻,也有点力不从心。

不过,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打破了僵局。也是这个事件,让蔡文姬从一个听天由命的普通女子,终于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董祀犯了法,曹操判了他死刑。

蔡文姬那时还在家里发呆,骤然听到丈夫董祀即将行刑的消息。她大惊失色。来不及穿鞋子,一路狂奔,奔向曹府。

曹操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这头发布完杀董祀的命令,回来就大宴宾客。

正在此时,仆从禀报:“蔡文姬求见”

曹操听完,还能若无其事的对宾客说:“蔡邕蔡大家的女儿蔡文姬回来了,你们要不要见见她?”

曹丞相问见不见,谁敢说不见?

蔡文姬来了,她光着脚,头发早因为狂奔而发髻披散。凄楚的跪在地上为自己的夫君求情。

不得不说,这是蔡文姬生命中少有的一次勇敢。

当初父亲去世,她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只能仓皇出逃;被匈奴蹂躏,然后献给左匈奴,她选择含屈忍辱;被一些财物换回东汉,抛下两个儿子,她也只是哭哭啼啼走上一条未知的路。

这一次,蔡文姬终于没有选择在家等待丈夫的尸体,而是选择在刀口之下,抢回丈夫的性命。

蔡文姬梨花带雨,哭的众人心都软了。

曹操无奈的说:“文书我都下发了。。。。”

蔡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那么多马屁,手下有那么多勇士,难道不能抽出一匹马一个人,来救我的丈夫吗?”

面对着这个身世坎坷的女子,曹操也是心软了,于是吩咐人,去救下董祀。

他看蔡文姬衣衫不整,甚至还叫人拿来衣服鞋子给她换上,并且在董祀回来之前,让她留居在自己家中。

曹操对蔡邕家的藏书十分羡慕,就向蔡文姬问起来。蔡文姬说:“早已遗失殆尽,不过我应该可以凭记忆背出400篇。“

就是这件事,改变了蔡文姬的命运,也在中国文学史添上了崭新的一笔。

蔡文姬凭记忆撰写了几百卷书,重要的是,这几百卷的誊写,唤醒了沉睡在她身体里的记忆与潜能。

那些积郁在她心中的万劫不复的陈年往事,齐齐涌上心头。多年沉沦,终于在这时,焕发出一个绝世才女应有的光彩。

她将喷涌而出的往事与绵绵不绝的悲伤与眷恋,集结起来,化作胡笳十八拍的行行诗句。

     天不仁兮降乱离,

     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

     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

      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

     遭恶辱兮当告谁。

(选自胡笳十八拍第一拍)

天地不仁,让我蔡文姬当此灾祸,我一路逃亡忍耐,却无奈命运多舛,说不出的屈辱啊,心里沉淀了多少悲哀与愤恨,你们怨我节操有损,我受尽苦难,又该怨谁?

悲伤过后,愤恨难抒,当世文体不足以直抒胸臆,蔡文姬自创五言叙事诗,五子为一言,铿锵表愤恨。

          汉季失权柄,

          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

          先害诸贤良。

         。。。。。。

         失意几微间,

          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

          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

          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

           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

          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

           欲生无一可。

          。。。。。。

      (选自悲愤诗)

直至此时,蔡文姬终于完成人生的逆袭,她不再是那个平常的女子,她将满胸的愤恨悲苦痛苦屈辱,化成了璀璨的诗句。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蔡文姬能成为古今第一才女,真的是命运使然。

若是她没有生在蔡邕这样的命世大辱之家,若是她的第一任夫婿不是早逝,使她只有居家读书;若是她的父亲没有枉死,她没有逃亡;若是她没有被鞭挞凌辱,受尽苦难,锻炼了她的坚韧;若是她没有生下儿子,回汉忍受骨肉分离;若是她的第三位夫婿没有犯了死罪,要她奋勇营救;若曹操不是一个爱书之人,让蔡文姬重拾笔墨。。。。。

那么那么多的偶然,如果没有发生,那么蔡文姬,她可能只是一个孀居的寡妇,一个落难的军妓,一个匈奴的王妃,或者是一个屯田校尉的老婆。

绝非天赋异禀,蔡文姬并没有传奇人物应有的性格。而是被命运,一步步逼上梁山,最终名耀青史。

命运给予你苦难,有时候,是因为,你可以更好一点。

谢谢所有的命运,谢谢所有的苦难,谢谢所有的屈辱,更谢谢,每一个给人以希望的转机。

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拥有一个,古今第一才女的蔡文姬。

被救回的董祀感念蔡文姬的冒死救自己的情谊,又惊艳于蔡文姬惊世的才华,最终爱上了这个饱经苦难的女子。

多年之后,董祀与蔡文姬隐居蓝田,育有一子一女。

蔡文姬,终于结束所有苦难,可以安心的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女人了。

这也是很好很好的。

---------------------------------END---------------------------------------------------------------------------

卫青(~前106),字仲卿。汉朝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武将,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威震沙漠,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期重臣,军事家,姐姐是皇后卫子夫。卫青功成名就之后娶平阳公主为妻。平阳公主死后,与卫青合葬,两人陪葬茂陵。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为戾太子刘据,女为卫长、诸邑、石邑三位公主。卫子夫建元二年入宫,第二年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刘彻长子刘据,被立为皇后。在她被立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杀。十八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卫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统治的殷朝遗民,封给康叔。定居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这个地方。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大小,不足以胜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诫,所以到了他的封国,很快就能安抚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欢悦。后周成王拔举康叔为周司寇,赏赐宝贵的祭器给卫国,以彰显他的美德。

卫恒,(?至二九一)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瓘子。少辟齐王府递转黄门郎。善草隶,瓘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祖述飞白,造散隶书。开张隶休微露其白,拘束于飞白,洒丽于隶书。又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卫氏即垂云之祖。

卫玄,汉武帝时名将卫青的曾孙。卫青的三个儿子先后都因为过错而被削去爵位。而汉宣帝刘询是当年卫子夫所生太子刘据的孙子,他即位后追思卫家的功绩,特赐钱五十万让卫玄复家。也算是对卫青在天之灵的告慰吧。

卫伯玉,有膂力,幼习艺。天宝中杖剑之安西,以边功累迁至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兴师靖难,伯玉激愤,思立功名,自安西归长安。初为神策军兵马使出镇。干元二年十月,逆贼史思明遣伪将李归仁铁骑三千来犯,伯玉以数百骑于疆子坂击破之,积尸满野,虏马六百匹,归仁与其党东走。以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知军事。转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献俘百余人至阙下,诏解缚而赦之,迁伯玉神策军节度。上元二年二月,史思明领众西下图长安,史朝义率其党夜袭陕州。伯玉以兵逆击,大破贼于永宁。贼退,进位特进,封河东郡公。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卫哲治(1701—1756)字我愚,河南济源人,清朝大臣。雍正七年,以拔贡生廷试优等,发江南委用。初署赣榆知县,调盐城。值蝗灾,设六条拊循:优礼德望,馈饷高年,旌奖孝义,经理茕独,讥警游惰,约束过犯。县北有司河,汇上游七县水入海。夏旱水弱,海潮至,咸苦不可食,甚乃浸溢民田;秋水盛,又患河宽流缓,入海不速。哲治建闸立斗门,蓄泄有备。斥卤化膏腴,岁有涸出地,给无业民承耕。田沉没而粮未除者,悉请豁免。循海筑土墩九十馀,潮大,渔者得就墩逃溺,号“救命墩”。

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汉族,安徽省合肥人。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卫仲道(奇女子蔡琰的原配,东汉末文学家)

卫姓

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姓。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入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卫仁近 [元]字叔刚,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德辰侄。楷书学黄庭经,蕴藉有风致。《书史会要》

卫玠 中国古代四美男之一,晋朝人,有看杀卫玠一语。也是著名玄学家,清谈名士。

1、马融

卢植和郑玄的师傅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融自少“美辞貌,有俊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

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

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2、南华老仙

张角的师傅

南华老仙,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角、于吉、左慈的师傅,一身『太平遁甲』的本领可以逆天改命。在演义中将三卷天书太平要术传给张角,让他普救世人,并把太平清领道给了于吉,还有遁甲天书给了左慈。

另外,庄子有著《南华经》,故亦被称南华真人,李白在其《大鹏赋》中称庄子为南华老仙。

3、诸葛亮

姜维和蒋琬的师傅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4、蔡邕

顾雍和卫仲道的师傅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

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5、荀爽

荀彧 荀攸 郭嘉的师傅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

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黄巾起义爆发后,党禁解除,荀爽相继被举荐,但都未应命。董卓专权时,强征荀爽为官。他在九十三日内,接连升至司空,位列台司。

荀爽见董卓残暴,便暗中与司徒王允等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荀爽便于初平元年(190年)病逝,年六十三。

荀爽博通群经,一生对经学多有著述,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尊崇儒学,重视礼制。极力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制关系。他也吸取阴阳家某些思想,讲究五行相生和相克,并将其思想运用于社会各朝代的发展和变化。

据《后汉书》记载,其著作多达百余篇,至今已残缺不全。其易学思想主要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辑荀氏《易注》。

诸葛亮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庞统 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张飞 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飞义释严颜,有国士之风。然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徐晃 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郭嘉少有远量。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姜维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张辽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周瑜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选)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长)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丁夫人 丁 立 丁 封 丁 咸 丁 斐 于 吉

于 诠 于 糜 士孙瑞 万 彧 卫仲道 卫 演

马元义 马 玉 马 休 马 延 马 宇 马 良

马 玩 马 忠 马 岱 马 钧 马 铁 马 遵

马 邈 王子服 王夫人 王 方 王 允 王 业

正 立 王 必 王 则 王 伉 王 买 王 邑

王 含 王 建 王 经 王经母 王 威 王美人

王 颀 王 累 王 敦 王 琰 王 楷 王 瓘

韦 晃 区 星 车 胄 牛 金 牛 辅 毛 后

公孙修 公孙恭 公孙晃 公孙康 公孙渊 公孙越

卞 后 文 丑 文 虎 文 鸯 尹大目 尹 礼

尹 赏 尹 楷 尹 默 邓 义 邓 龙 邓 良

邓 贤 邓 忠 邓 铜 邓 敦 孔 宙 甘夫人

左 丰 左 灵 石广元 石 苞 申 仪 田 氏

田 章 田 续 田 楷 丘 建 白 寿 句 安

乐 綝 乐 就 冯 礼 冯 紞 司马攸 司马伷

司马孚 司马钧 司马儁 司 蕃 边 洪 邢 贞

成 何 成 宜 成 济 成 倅 成 廉 师 纂

吕 公 吕 旷 吕伯奢 吕 建 吕威璜 吕 据

吕 常 吕 翔 吕 霸 朱(太)后 朱 光 朱 异

朱 灵 朱 治 朱 桓 朱 恩 朱 褒 朱 赞

伍 习 伍 延 伏 后 伏 完 伏 德 任 夔

华 雄 向 宠 向 举 全公主 全 后 全 纪

全 尚 全尚妻 全 怿 全 样 全 端 刘元起

刘 氏 刘 艾 刘 宁 刘 邠 刘 延 刘 丞

刘 范 刘 贤 刘 郃 刘 封 刘 度 刘 恂

刘 豹 刘 敏 刘 谌 刘 清 刘 淙 刘 琬

刘 循 刘 寔 刘 瑁 刘 璝 刘 瑶 刘 熙

刘 磐 刘 辩 刘 璩 刘 瓒 关 平 关 兴

关 彝 州 泰 许 仪 许 芝 许 汜 许 贡

许贡家客 许 昌 许 晏 许 韶 阳 群 阴 夔

纪 灵 孙 干 孙夫人 孙 异 孙 秀 孙 闿

孙 恭 孙 恩 孙 高 孙 朗 孙 据 孙 谦

孙 楷 孙 歆 孙雨单 严白虎 严 象 严 舆

严 颜 苏 飞 苏 双 苏 由 苏 越 杜 义

杜 祺 杜 路 杨 氏 杨 丑 杨 任 杨 怀

杨 奉 杨 昂 杨 欣 杨 秋 杨 洪 杨 济

杨 祚 杨 密 杨 综 杨 琦 杨 颙 李 丰

李 乐 李 伏 李 异 李 孚 李 虎 李 服

李 肃 李 封 李 球 李 辅 李 崇 李 堪

李 催 李 蒙 李 歆 李 暹 李 儒 吾 彦

来 敏 步 阐 吴子兰 吴夫人 吴 匡 吴 纲

吴 班 吴 硕 吴 景 吴 敦 吴 懿 岑 昏

何(太)后 何 平 何 仪 何 苗 何 曼 何 植

谷 利 邹 靖 辛 评 辛宪英 闵 贡 沙摩柯

沈 莹 宋 果 宋 宪 宋 谦 张 卫 张 允

张世平 张 节 张 布 张 让 张 达 张 当

张 任 张 后 张 约 张 杨 张 角 张 纯

张 英 张 苞 张 虎 张 宝 张 肃 张 弥

张 绍 张 南 张 勋 张 钧 张 俭 张 音

张 闿 张 济 张 举 张 峻 张 绣 张 著

张 爽 张 梁 张 超 张 颢 张鲁母 张 象

张 温 张 横 张 遵 张 燕 张 衡 陆 景

陈 生 陈 兰 陈 式 陈 炜 陈 珪 陈 耽

陈 就 妫 览 范 疆 卓 膺 尚 广 尚 弘

昌 豨 昌 霸 典 韦 典 满 卑 衍 周 旨

周 尚 周 胤 周 循 庞 会 庞 柔 庞 舒

庞 羲 郑 宝 郑 度 单子春 法 真 沮 授

沮 鹄 审 荣 孟 获 封 谞 赵 广 赵 月

赵 弘 赵 范 赵 直 赵 忠 赵 彦 赵 统

赵 累 赵 韪 赵 睿 赵 融 赵 衢 郝 昭

郝 萌 荀 恺 荀 绲 胡 才 胡车儿 胡 氏

胡 冲 胡赤儿 胡 轸 胡 遵 柳 甫 牵 弘

轲比能 种 拂 种 辑 段 珪 段 煨 皇甫郦

皇甫闿 侯 成 侯 览 侯 选 爰 邵 爰 青彡

施 朔 姜 冏 迷 当 祖 郎 费 诗 袁 胤

袁 綝 耿 武 桓 嘉 桓 彝 桥 蕤 贾 范

夏侯令女 夏侯兰 夏侯咸 夏 恽 徐夫人 徐 氏

徐 质 徐 荣 徐 勋 徐 商 徐 璜 殷 纯

留 平 留 略 凌 操 高 沛 高 定 高 览

高 顺 高 翔 郭(太)后 郭 永 郭 汜 郭汜妻

郭 图 郭 胜 唐 妃 唐 周 唐 咨 唐 彬

诸葛玄 诸葛均 诸葛尚 诸葛虔 诸葛绪 陶 应

陶 商 陶 睿 黄 氏 黄承彦 黄 祖 黄 崇

黄 琬 黄 皓 曹文叔 曹 节 曹 训 曹 后

曹安民 曹 性 曹 豹 曹 据 曹 熊 曹 德

曹 遵 曹 霖 曹 羲 龚 都 盛 勃 睦元进

常 雕 崔州平 崔 烈 笮 融 阎 芝 阎 宇

阎 晏 阎 圃 阎 象 梁 刚 梁 兴 梁 虔

梁 宽 梁 绪 彭 伯 董太后 董 寻 董 祀

董 旻 董 承 董贵妃 董 重 董 超 董 朝

董 璜 董 衡 蒋义渠 蒋 延 蒋 奇 蒋 显

蒋 班 蒋 舒 蒋 斌 韩 玄 韩 忠 韩莒子

韩 胤 韩 猛 韩 综 韩 暹 韩 融 程 武

程 咨 程 银 傅 金 傅 彤 傅 婴 焦 伯

焦 触 焦 彝 鲁 芝 鲁 馗 谢 旌 赖 恭

甄 氏 雷 铜 雷 薄 虞 松 鲍 信 雍 闿

蔡夫人 蔡 阳 蔡 林 蔡 瑁 臧 旻 舞阳君

管 亥 管辂舅 曲 义 樊 氏 樊 岐 樊 能

樊 稠 滕 循 颜 良 潘夫人 潘 隐 薛 兰

薛 礼 薛 珝 薛 莹 戴 员 戴 陵 蹋 顿

魏 平 魏 续 魏 邈 糜夫人 蹇 硕 爨 习

冯 方 刘 辟 黄 邵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在智力上并不弱于诸葛亮。只可惜在古代,女子还是要以服务夫君为主,所以黄月英甘愿退到诸葛亮的身后,在诸葛亮身后默默支持他。在三国时期虽然没有像宋朝那样有三纲五常,但在夫妻方面其实也相差不了多少。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三国中的女子出名的大多都是以美色闻名而很少以才闻名于世。虽然在当时没有明确的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如果女子过分的出色而掩盖了夫君的名头, 我想这个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我们可以看一下三国中有名的才女蔡文姬,蔡文姬是三国有名的才女,我们看一下她的婚姻状况:她早年被许配给卫仲道,卫仲道早年体弱多病,早夭,这个跟她没关系。

她在卫仲道死了之后又流落到匈奴,在匈奴呆了不少年,最后被曹操这个人妻控给换了回来,我们也知道曹操是什么东西,所以才女蔡文姬的一生可谓是有些凄惨。所以在那个战乱不断的三国时代,女子还是要掩盖自己的名气,第一是为了家庭,第二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我们也知道黄月英相传她也长得也不是很漂亮,所以如果她在掩盖她父君的名头,那么很容易造成家庭不和睦。

黄月英是一个才女,她肯定也能想到这一点,所以她会选择在事业上帮助诸葛亮而不和诸葛亮争抢名头,这样的妻子谁不喜欢。诸葛亮我们也都知道他是一个权力控,他需要的是能够在事业上能够帮助他的女人,而黄月英则是非常好的一个人选。

一般认为卫青是卫仲道的祖先。

卫青开始河东卫家崛起,卫家最顶峰的时期,卫氏支属五侯,贵震天下。虽遭遇巫蛊之祸,但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形成河东的贵族世家。从卫仲道可以娶蔡文姬来看,他出身应该是河东。

曹 操 (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汝南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后人有诗叹道: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王允

《三国志平话》卷上“王允献董卓貂蝉”、“吕布刺董卓”两节。东汉末年,汉献帝懦弱,董卓弄权,丞相王允对朝政十分担忧。一日,他独自一人在后花园闷坐,忽见一妇人在焚香祷告,王允走近问之,原是府中歌妓貂蝉。貂蝉告诉王允,她本是吕布之妻,自在临洮府失散后,至今不曾见到丈夫。王允闻之,遂定下一计,欲通过貂蝉来离间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借吕布之手来除掉董卓。几天后,王允在家中宴请董卓,让貂蝉女在席间献歌。董卓对貂蝉顾盼眷恋之念,王允乘机答应将貂蝉送与董卓,择吉日亲送貂蝉进府。次日,王允又请吕布赴宴,让貂蝉出来斟酒,使夫妻团圆。同时王允答应吕布,择吉日送貂蝉到太师府去,与温侯完聚。过了几天,王允将貂蝉送到董卓府中。当夜董卓与貂蝉饮酒取乐。吕布自曲江回,听见歌声,便问手下人。手下人告诉他,这是貂蝉在陪太师饮酒。吕布大惊,又见貂蝉推衣匆匆而出。吕布大怒,提剑入室,将董卓刺死。

赵云(-229)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初从公孙瓒,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奋力救出甘夫人,当他身负重伤,冲出重围,见到刘备时,刘备把婴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又随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第二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

黄忠(145-220),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

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 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卓年幼时已勇武非常。汉桓帝末年,卓官拜羽林郎。当黄巾起义时,朝廷任命卓为中郎将,以平民变。但兵败,被革职。后因西凉韩遂起兵,朝廷再命卓为将讨之。

当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时,卓应进之请入京协助。但卓未至而何进先被杀害。当京城大乱时,卓乘势以勤王的名义入洛阳。为了树立威信,卓决定废少帝而另立陈留王为天子。大部分王公大臣敢怒而不敢言,唯独执金吾丁原反对。董卓遂以利诱其部下吕布杀原。原死后,董卓吞并其军,至此京城兵权唯在卓手。

董卓大权在握后只懂*乱宫廷、残害百姓。他喜用残酷手段对抗异己。当山东诸侯联军讨卓时,他决定焚烧洛阳,迁都长安。有千年历史的洛阳便成为一片颓垣败瓦。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吕布设计暗杀董卓,结束其残暴的一生

吕布,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后人有诗叹道: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女传》记载:“(蔡文姬)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①

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正史直接记载。  

(注:一些网文有一种说法卫仲道名字是卫宁,但经考无历史史料支持,纯属虚构,故不予采信。)

被命运鞭挞调教出的古今第一才女-------蔡文姬

写蔡文姬,可能会容易虐。 我尽量写轻松一点。 她不是什么高洁之士,也不是什么道德的典范,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想一生静好,却偏偏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