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怎么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家谱,第1张

查家谱其实是有很多办法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办法来查询自己的家谱。

可以选择去宗族的祠堂查看相关信息

任何一个姓氏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宗祠,这些宗祠都有着一些相通的地方,这些相通的点就连成了一条线,线的延伸也就展现了这个姓氏乃至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家谱的情况下,可以去宗祠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祖辈的名字。

在很多家族的宗祠当中,都会记载这些家族的姓氏和起源,一些祖先的名字或者对宗祠有过贡献的名字都会刻制在宗祠的墙壁之上。这些镌刻的文字,就是寻找家谱的线索,这些线索能直接把家谱串联起来,形成整体。一旦在宗祠中找到了熟悉的祖辈的名字,那么就可以发现各种有用的讯息了。

查看家谱无疑是为了了解家族中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就是看家族中的一些后辈分支是否繁盛了。当然了查到了家谱,也能发现一些平时没注意到的血脉相连的亲人。

查家谱也可以通过查族谱来衍生

在同一片地区的姓氏,他们的起源大多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我姑爹姓胡,我老公也姓胡,他们一个老家在乡下,一个老家在县城,明明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但他们的族谱中却有着共同的先人。换句话说,我老公和我姑爹还算是远房的族亲呢!所以说想要知道自己的家谱,也可以通过自己姓氏的族谱来进行分析和搜集相关的讯息。

族谱的记载往往比宗祠上名字的记载更具体和广泛。所以通过族谱,也是可以有效查询到每个人的家谱,包括每个人所属家族中的旁支、分支、远亲、近亲都是可以系统的在族谱中查询到的。

找到家谱也可以询问长辈追根溯源

有些人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原因背井离乡,来到了外地求生,久而久之在他乡打拼的他们把他乡变成了故乡,这时候想要找到家谱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物力,才可能去找到自己真正的家谱。

比如我爷爷,我爷爷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发大水,流离失所来到了江西。但其实他是安徽人,如果我爷爷想找到家谱,首先就需要找到家乡的族亲,通过族亲的关系再去咨询家乡里的长辈,找到自己曾经所在的一脉,然后再去查询自己的家谱。只有这样做了以后,才能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写进家乡的族谱当中。

所以一般来说,在完全没有任何记载的情况下,想找到家谱必须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家里的长辈和老人,然后再找到自己的老家,向宗族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咨询,这样才能够进入原有的宗祠或者拿到相关的族谱,那么家谱也就可以基于此,进行记录了。

其实只要有心去寻找家谱,想找到有用的线索和记录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族谱和宗祠代表的是一个姓氏和家族的兴盛,大部分地区都保留着这文化传承的建筑。

豆的意思有:指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的种子。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姓。

豆姓氏来源:

豆姓出自熊姓,春秋时楚国公族后裔,至汉朝有豆如意,其子孙遂为豆氏。

河北邯郸市永年县张西堡镇豆下乡村,该村大约有2000的人口,豆姓占大多部分。该村是永年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地,该村拥有3000多公顷大棚无公害蔬菜。

陕西咸阳市永寿县豆家镇,豆姓人口也占全镇的绝大多数,该镇为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

在河北省南和县城西有个豆村,村里居民大都姓豆。

在邢台开发区有个叫和会的村庄,村里也有较多姓豆的。总体来时,豆姓在河北邢台还是比较多的。

豆造句:

1、生活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他的脑当心处有一颗豆大的痣。

3、夏夜里豆棚瓜架是人最多的地方。

4、水煎豆包子,吃起来的确别有风味。

5、只因一叶两豆,所以他老是犯错。

6、圣经教导我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哥哥强忍疼痛,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9、他辛勤耕作,秋天取得了好收成,真是荆南杞梓,种豆得豆。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文言文翻译: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

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解答

答案

1(1)从:跟从,跟随(2)乃:于是;这才

2快走(的姿势)像我一样了,然后才可以掌握六条缰绳(六个辔头),驾驭六匹马(的马车)。

3泰豆氏这样做的原因是:考察造父学习态度是否诚恳坚决希望造父重视师傅的教诲,做事情要打好基础。(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从:跟从,跟随;乃:于是,就。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趣:通趋,快步走。辔,驾驭牲口的缰绳。御,驾驭。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这则寓言特别强调了训练基本功的重要,基本功扎实,提高就快。所以由此分析可知,泰豆氏“三年不告”,原因是考察造父学习态度是否诚恳坚决,希望造父重视师傅的教诲,做事情要打好基础。(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造父的师傅名叫泰豆先生。造父开始跟着他学习驾御(马车)的时候,行礼很谦恭,泰豆三年没有教(任何东西)。造父礼节上更加恭敬小心,于是(泰豆)跟他说:“古诗有言:‘擅长制造良弓的人,必须先做簸箕;擅长冶炼的人,必须先做皮革处理。’你先(注意)观看我快走的姿势。快走的姿势像我一样了,然后才可以掌握住六根缰绳,驾驭好六匹马(的马车)。

一、姓氏源流

喻(Y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俞姓,为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被赐姓喻氏。据《姓苑》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宋建炎(1127-1130)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称为喻氏。

2、喻姓源于谕姓,为春秋时郑国贵族的的代。《通志略·氏族略·五》载:“今喻氏多作谕氏”。谕姓改为喻姓始于西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姓,谕猛的后代,在汉代并未全部改为喻姓,直到东晋,还有谕归,作过曲气阜令,他也是谕猛的后代。到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也没有谕姓了。

3、出自芈姓,源自俞豆氏与喻姓合并为一。《通志·氏族略》载:俞豆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豆亭,因氏焉”。俞豆氏已与喻姓合并为一,称为喻氏。

得姓始祖:俞柎。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医官俞柎,当为俞姓之始。”俞柎,黄帝臣,善医术。据《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书中均有其事迹记载,或作“俞跗”、“逾跗”、“臾跗”。《说苑》云:“俞逾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称为俞氏。到了南宋建炎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形成了些支喻氏。故喻氏后人奉俞柎为喻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望,江夏望,南昌望。

三、历史名人

谕 猛,字骄孙,后 ,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喻 合:字匡孙,好学不慕荣宠,隐居庐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余年,晋武帝征召入相,不起。

喻 药:南朝梁时,梁武帝重用士族,赐安州刺史俞药为喻姓,这是喻姓的开始。喻药本为南昌人,后迁徙到严州(今浙江省建德东北)。喻药的第十六世孙喻樗为南宋著名学者,被皇帝赐姓为喻。

喻 凫:字坦之,号均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进士,乌程令,曾与唐代名诗人李商隐、方干、无可等唱和,有诗集一卷传世。

喻 皓,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特别擅长建塔。他在负责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就在建塔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时,他又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他所著的《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现已佚。

喻 樗:字子才,号湍石。南宋时,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下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喻 侃:字伯经。婺州义乌香山(今义乌东河乡)人。义乌著名文人喻良弼之侄。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勤政,然仕途坎坷。致仕后,闭门著书立说,著述颇丰。喻侃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泽厚绵长。自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科登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上第后的六十年间,一门六进士,成为南宋时期喻氏家族引以自豪的荣耀。

喻 时:明代光山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仕至南京兵部侍郎,《明史》有传。

喻 昌: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时年80岁,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喻汝砺,字迪儒,号三嵎,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等。

喻惠洪:一名德洪,字觉范。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俗姓喻(一作姓彭)。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才获释回籍。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

喻茂坚:明代官吏。重庆市荣昌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铜陵知县。数年后调任浙江临海知县,力革溺死女婴之陋习。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陕西,平定总兵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河南、直隶时,严惩贪官污吏,有政绩。历任山西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等职,其间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任淮阳总督负责漕运期间,节省修漕经费白银10万余两,代纳庐、凤、淮、扬4府百姓水荒积欠钱银18万两,升任南京刑部侍郎。后秉公查处楚世子英耀杀父一案,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书。因上疏营救谏官夏言,弹劾奸相严嵩,触怒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辞官还乡。还乡后倡议并主建荣昌乐雅书院。在刑部任内曾主持编纂《问刑条例》。

喻宜萱:当代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省萍乡人。20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和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音乐,以后赴法、英、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考察音乐教育,在纽约、费城、旧金山、佛罗里达和巴黎、伦敦举行过数十场独唱音乐会。建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和声乐系主任兼副院长,同时继续从事演唱活动。嗓音饱满宏亮,气息控制稳坚,运用自如,音质柔润,色彩浓郁,富于抒情戏剧性;演唱风格朴素醇厚,热情奔放。曾两次应邀担任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除选编、译配多种声乐教材,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一书外,还撰写有二十余篇论文。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喻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

苍梧郡:汉置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境本兼有湘粤各一部。南朝时仅辖今梧州一带。隋唐苍梧郡即封州(隋)、梧州(唐)。

南昌郡: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江夏郡:汉高帝置。辖境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治所现在湖北省云梦县,此支喻氏为谕猛之后。

严陵郡: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严州以严子陵居此而得名严陵郡。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浙江省建德市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此支喻姓为俞药之喻。

钱塘郡:秦置钱唐县,在灵隐山麓。南北朝时代的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置钱塘郡。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唐加“土”傍为钱塘。民国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2、堂号

遗仁堂:出自汉代喻猛的传说。喻猛,字骄孙,和帝时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家褒奖,百姓爱戴。被人称为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后来喻氏家人就以“遗仁”为堂号来怀念此人。

此外,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占堂”、“敦伦堂”、“萃涣堂”、“笃本堂”、“雍睦堂”、“念先堂”、“会友堂”等。

============================================================

喻姓宗祠通用对联

〖喻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谕氏;

望出南昌。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喻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苍梧重望;

庐阜高贤。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喻猛,官苍梧太守,有政声。下联典指晋·喻合,隐居庐山北阜,武帝屡征而不起。

真义声远;

扪膝品高。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喻侃,为师陈亮奔走伸冤,人赞之曰:“子真义也!”下联典指宋喻汝砺,扪膝言不能为贼所屈,挂冠而去,人称“扪膝先生”。

源起建德;

系承俞樗。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联典指南宋俞樗,建德人。五代后梁俞药之后,以其博学多才,又有识人之目,皇上赐姓“喻”,谓其无所不知也。

为师伸讼;

有女择婿。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喻侃,为师陈亮伸冤。下联典指宋喻樗有二女,富家子来请婚,皆不许,后果得佳婿。

-----------------------------------------------------------------

〖喻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十载寻父母;

七岁善诗书。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子喻德昭,临川人。洪武初,父母徙凤阳。时德昭六岁。年十四,诣凤阳寻父母,辗转十年,得见父于汉中屯所,而母已殁,乃扶父归。下联典指晴代优贡生喻宗仑,字东白,号桐乡,江西新城人。七岁能诗,稍长善擘窠书,尤精小楷,兼善八分。

-----------------------------------------------------------------

〖喻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服官进忠义之传;

扪膝鸣气节之高。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义乌人喻良能,字叔奇,绍兴年间进士,历官广德尉、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处州知州、朝请大夫。曾向朝中进献《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为赞赏,当即下令颁发全国。另著有《诸经讲议》、《香山集》、《家帚编》。下联典指北宋末仁寿人喻汝砺,字迪儒,官祠部员外郎。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宗、钦宗,册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为楚,不少官员前去祝贺,喻汝砺扪膝说:“不能向贼臣屈服!”于是辞官而去,人称“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

质直好议丞相宰;

挂冠扪膝员外郎。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建炎进士喻樗,字子才,号湍石,其先南昌人,后徙严。为人质直议论,历官秘书省正字、太宗正丞、工部员外郎等。下联典指宋代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字迪儒,仁寿人。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世。

长笛临风作数弄;

巨著入库计六宗。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器乐家喻陟,字明仲,睦州人。妙于长笛,持节数郡。每出按行,至山水佳处,马上临风,辄作数弄。下联典指清代学者喻国人,这春山,彬州人。博览载籍,著书三十五种,入四库者有《周易辩正》、《河洛定议赞》等六种。

叔奇早为广德尉;

培伦追赠大将军。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绍兴进士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人。历任广德尉、工部郎中、太常侍丞,出知处州。曾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又有《诸经讲议》等。下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喻培伦(1886-1911),字云经,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工科和药物化学。1908年加入同盟会。他多次试制炸弹,实行暗杀,并与黄复生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谋刺新任直录总督端方未成。次年,又与黄复生等潜入北京谋炸摄政王载沣,因未遂,逃往日本。1911年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被俘,英勇就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追赠为“大将军”。

-----------------------------------------------------------------

〖喻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扪滕长吟,先生不附和议;

持书伸讼,义土能白冤情。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字迪儒,仁寿人。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世。下联典指宋代富阳尉喻南疆勇于为陈亮明冤之事。

取义成仁,革命精神传后代;

捐躯为国,高风亮节足千秋。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喻培伦。

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

淮南奏捷,子才之致力居多。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

中国人民 喻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喻新华少将

喻新华(1909-1993),原名喻同金,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

组织农民武装,任自卫队长、村苏维埃主席、赤卫军排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3团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0军88师26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8师268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向西突围时,268团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喻新华率领本团继续突围到星星峡。在星星峡,西路军余部400多人编成新兵营,喻新华任总支书记,1940年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师11旅32师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喻缦云少将

喻缦云(1903-1994),曾用名喻声、余缦云,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经理处会计,第6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红15军团供给部财政处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经理处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财政处处长、营业处处长,军委总后勤部审计处处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太岳军区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4纵队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南线办事处副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 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

--------------------------------------------------------------------------------

中国人民 喻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喻林祥中将

喻林祥(19451-——),湖北省应城县人。1960年3月参加工作,1966年4月加入中国 。在职大专学历。

曾任湖北省应城县郎君邮电局工人;入伍后,历任中国人民 陆军第1军2师6团4连战士、排长,第2师宣传科新闻干事,陆军第1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 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处干事,陆军第1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 政治部副秘书长,第1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第2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武警北京市第1总队政治委员,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北京市第1总队政治委员; 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2000年10月任 新疆军区政治委员、 新疆 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2004年12月任 政治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5年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喻集禧少将

喻集禧(193712-——),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丽江村人。平江一中毕业。1956年2月(一说1950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 ,1960年加入中国 。

先后入中国人民 空军第七航空预备学校、空军第二航校学习。历任空军某基地机务大队文化教员、书记员、副政治指导员、基地政治部组织科干事、青年科副科长、组织科科长, 政治部任免干事、调配科副科长, 政治部科技干部科科长、科技干部处副处长,科技干部处处长、干部部副部长、群众工作部部长等职。其中通过三年自学获大专文凭。1989年9月入基本系指挥员训练班学习一年,1990年6月任中国人民 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93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

近代民主革命喻姓(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生平简介

喻培伦烈士

喻培伦(1886-1911),字云纪,四川省内江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及千叶医学校。1908年夏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钻研化学,研制炸弹,并与黄复生、黎仲实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宣统元年)8月到汉口,谋炸端方,未果。后赴北京,设守真照相馆为机关,于次年3月31日夜在什刹海甘水桥下安置大型炸弹,谋杀清摄政王载沣。事被发觉,复走日本。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炸破督署后墙,攻入督署,再攻督练公所,一路奋勇当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宁死不屈,遂被清廷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5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2年2月,南京临时 追赠为“大将军”。

只有7位

豆姓为为罕见姓氏,人口大约有八万人,排名第467位。彝、高山、土家、回等民族中也有豆姓。

豆姓,源于祖名,周穆王御马师造父之师秦豆的后人,以豆为姓。另有,汉时校尉豆如意的后人,以豆为姓。还有,北魏时鲜卑姓豆卢氏、赤小豆氏改为豆姓。

豆姓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台湾等地。

豆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百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四百九十一位,多与窦氏同郡望,即以扶风、河南、清河、观州为郡望。

豆字在百家姓排第几个

豆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四百九十一位,多与窦氏同郡望,即以扶风、河南、清河、观州为郡望。

豆[豆、豊,读音作dòu(ㄉㄡˋ),古音亦读作lǐ(ㄌㄧˇ)],源于姬姓

涂 在百家姓排第几个

涂姓在明《百家姓续编》列为第464姓,在2007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43姓,在2008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53姓,共有85多万人,在2012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43姓。

在百家姓中崔排第几个?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4。

姓氏简介:

崔姓是中国、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

崔姓在六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属于中原地区望族、全国大姓;望族分布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濮阳、河北安平、湖南桂东等地;主要堂号有博陵堂、清河堂等。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人口分布:

崔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韩国为多。

“胡”在《百家姓》排第几个?

1、百家姓的胡姓排第13位。

2、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3、2015年最新百家姓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前50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桑字在百家姓排第几

桑(百家姓排名第307名)

寻根溯源 桑姓来源有五:1、出自己姓。据《姓谱》、《万姓统谱》所载,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2、出自嬴姓。据《姓苑》所载,春秋秦穆公之秦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或为单姓桑。3、据《姓氏考略》所载,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姓。4、据《姓考》所载,古有桑国,秦昭襄二年,桑君作乱,伏诛,子孙以国为氏。5、出自他族。今彝、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穷桑氏。即少昊,己姓,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远古时东夷族首领,以别于太昊,故称少昊。相传以鸟为官,设有工正、农正,司手工业、农业。其活动据点在穷桑(今山东曲阜),下分二十四小支,分布于今山东半岛大部分地区。因其都于穷桑,故又称穷桑氏,子孙以地为氏,称桑姓,并尊穷桑氏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据《辞源》所载,古时的穷桑位于今山东曲阜的北方,而少昊君临天下的都城就设在曲阜,换言之,桑姓中国人的老家,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西南部。春秋战国时,又加入了由秦国公族而来的桑姓,可见在先秦时桑姓已分布于山东、陕西等地。秦汉之际,桑姓之大宗繁衍于今河南的洛阳与浚县,上述两地古时分属河南郡与黎阳郡,汉至魏晋间其不但人丁兴旺,族大人众,且名人辈出,是故后世桑姓有以河南、黎阳为其郡望堂号的,并以上述郡望为中心,逐渐扩展至北方诸省。唐末五代十国时,桑姓之南迁脚步加快,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均有桑姓入居。宋元之后,在祖国南部的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均都有了桑姓人家。明初,山西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中叶以后至清,繁衍于山西榆次的桑姓甲第连绵,桑廷芬、桑维高、桑芸、桑淇均进士及第,声震乡里,与山东濮州(今鄄城)的桑姓东西呼应。此际桑姓还播及到了今北京、天津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等地之桑姓有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居东北三省者。清咸丰年间以后,山西、陕西之桑姓有走西口进入今内蒙、宁夏而落籍者。历民国而今,桑姓在全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 如今,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河南、江苏、四川、黑龙江等地多此姓,上述五省之桑姓约占全国汉族桑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 郡望堂号 桑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河南郡,汉改三川郡设置,治所在雒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流,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等地;2、黎阳郡,汉为黎阳县,北魏始设郡,故城在今河南浚县东。

堂号:“河南”、“洛阳”、“黎阳”、“枢密”、“淮翼”等。 宗族特征 1、桑姓起源历史悠久而又繁杂,其济济多才。2、桑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三百零七位。3、桑姓人以自己的姓氏为荣。五代时后晋桑维翰举进士,因主考官厌恶其姓氏而未被录取,有人劝其改姓,他不从,有人劝其改行,亦不肯,并铸一铁砚,发誓说,如铁砚磨穿尚不能及第始改行,后铁砚未磨穿而中进士。名人精粹 桑钦:河南人,西汉学者。从平陵涂恽学《古文尚书》、《毛诗》。有《水经》。桑弘羊:河南洛阳人,西汉大臣。商人之子。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推行盐、铁、酒类收归官营,并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平抑物价,使商贾不得获取大利,以充实国家经济收入。赐爵左庶长。昭帝年幼即位,受武帝遗诏与霍光共同辅政,任御史大夫。后受燕王刘旦、上官桀等谋反事牵连,被杀。桑馥:河南人,三国魏音乐家。杜夔弟子。从夔学音律,官至太乐丞。桑冲:魏郡黎阳人。西晋大臣。晋惠帝时为黄门郎,后为司马。其子桑虞不愿仕石勒,母死,庐墓五年。后为石勒武城令,迁青州长史。石勒死,晋廷授其为甯朔将军、青州刺史。桑维翰:河南洛阳人,五代时后晋大臣。后唐庄宗同光间进士。初为石敬瑭河阳节度掌书记。后反后唐而仕后晋,历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晋昌军节度使。出帝时为弘文馆大学士,权势极盛。后为契丹张彦泽所杀。桑宏志:卫州黎阳人,五代时将领。有拳勇,饶战略,累官保胜军节度使兼侍中。后率众二万降蜀,进攻陇州,迁武定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后主乾德二年,率兵讨平金州,执叛将全师朗以献。桑世昌:淮海人,陆游甥,宋代学者。著有《兰亭博议》、《莫庵诗集》,又辑《回文类聚》。桑介:苏州府常熟人,明代官吏。嘉靖十年举人。铨授山东滋阳知县,请均供输,罢马役等横征,活饥民数千,抑不法豪民,为民所爱而豪门怨之。遂谢归,有《吟史和陶集》等。桑春:山东濮州人,明代官吏。成化四年举人。授襄阳府推官。改官袁州。好读《春秋》,学有所得,著有《春秋微意》。桑荣:苏州府常熟人,明代诗人。善书,工诗,有《竹窗集》。桑悦:苏州府常熟人,明代学者。成化元年举人。会试得副榜。除泰和训导,迁柳州通判,丁忧,遂不再出。好为大言,以孟子自况,谓文章举天下惟悦,次则祝允明。有《桑子庸言》、《思玄集》。桑琳:苏州府常熟人,明代学者。好学,工诗,善书法。性恬淡,不近声色。喜道家修炼术,年老,修习益勤。有《蔗乡杂咏》、《鹤溪集》。桑调元: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学者。雍正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不久称病归乡。主九江濂溪书院讲席,辟馀山书屋,晚年主讲滦源书院。有游山癖,遍游五岳,能步行百里。诗豪宕不群,深得山水之助。有《五岳集》、《论语说》、《躬行实践录》。

龚字在百家姓排第几

龚是88名

李1王 2 张3 刘4 陈5

杨6 黄7 赵8 吴9 周10

徐11孙12马13朱14胡15

郭16何17高18林19罗20

郑21梁22谢23宋24唐25

许26韩27冯28邓29曹30

彭31曾32肖33田34董35

袁36潘37于38蒋39蔡40

余41杜42叶43程44苏45

魏46吕47丁48任49沈50

姚51卢52姜53崔54钟55

谭56陆57汪58范59金60

石61廖62贾63夏64韦65

傅66方67白68邹69孟70

熊71秦72邱73江74尹75

薛76闫77段78雷79侯80

龙81史82陶83黎84贺85

顾86毛87郝88龚89邵90

万91钱92严93覃94武95

戴96莫97孔 98向99汤100

牛排在百家姓里第几个

在百家姓的250名。

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裔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冬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Féng Chén Chǔ Wèi Jiǎng Shěn Hán Yáng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Zhū Qin Yoú Xǔ Hé Lǚ Shi Zhāng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Kǒng Cáo Yán Huà Jīn Wèi Táo Jiāng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Qī Xiè Zōu Yù Bǎi(Bó) Shuǐ Dòu Zhāng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Yún Sū Pān Gě Xī Fàn Péng Láng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Lǔ Wéi Chāng Mǎ Miáo Fèng Huā Fāng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Yú Rén Yuán Liǔ Fēng Bào Shǐ Táng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Fèi(Bì) Lián Cén Xuē Léi Hè Ní Tāng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Téng Yīn Luó Bì Hǎo Wū ān Cháng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Lè(Yuè) Yú Shí Fù Pí Biàn Qí Kāng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Wǔ Yú Yuán Bǔ Gù Mèng Píng Huáng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Hé Mù Xiāo Yǐn Yáo Shào Zhàn Wāng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Qí Máo Yǔ Dí Mǐ Bèi Míng Zāng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Jì Fú 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Xióng Jǐ Shū Qū Xiàng Zhù Dǒng Liáng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Dù Ruǎn Lán Mǐn Xí Jì Má Qiáng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Jiǎ Lù Lóu Wēi Jiāng Tóng Yán Guō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Méi Shèng Lín Diāo Zhōng Xú Qiū Luò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Gāo Xià Cài Tián Fán Hú Líng Huò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Yú Wàn Zhī Kē Zǎn Guǎn Lú Mò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Jīng Fáng Qiú Miào Gān Xiè Yīng Zōng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Dīng Xuān Féi Dèng Yù Shàn Háng Hóng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Bāo Zhū Zuǒ Shí Cuī Jí Niǔ Gōng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Chéng Jī Xíng Huá Péi Lù Róng Wēng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Xún Yáng Yū Huì Zhēn Qū Jiā Fēng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Ruì Yì Chǔ Jìn Jí Bǐng Mí Sōng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Jǐng Duàn Fù Wū Wū Jiāo Bā Gōng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Mù Kuí(Wěi) Shān Gǔ Chē Hóu Fú Péng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Quán Xī Bān Yǎng Qiū Zhòng Yī Gōng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Nìng Qiú Luán Bào Gān Tǒu Lì Róng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Zǔ Wǔ Fú Liú Jǐng Zhān Shù Lóng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Yè Xìng Sī Sháo Gào Lí Jì Bó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Yìn Sù Bái Huái Pú Tái Cóng è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Suǒ Xián Jí Lài Zhuó Lìn Tù Méng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Chí Qiáo Yīn Yù Xū Nài Cāng Shuāng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Wén Shēn Dǎng Zhái Tán Gòng Láo Páng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Jī Shēn Fú Dǔ Rǎn Zǎi Lì Yōng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Xì Qú Sāng Guì Pú Niú Shòu Tōng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Biān Hù Yān Jì Jiá Pǔ Shàng Nóng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Wēn Bié Zhuāng Yàn Chái Qú Yán Chōng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Mù Lián Rú Xí Huàn ài Yú Róng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Xiàng Gǔ Yì Shèn Gē Liào Yǔ Zhōng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Jì Jū Héng Bù Dū Gěng Mǎn Hóng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Kuāng Guó Wén Kòu Guǎng Lù Quē Dōng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ōu Shū Wò Lì Yù Yuè Kuí Lóng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Shī Gǒng Shè Niè Cháo Gōu áo Róng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Lěng Zī Xīn Kàn Nā(Nuó) Jiǎn Ráo Kōng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Zēng Wú Shā Niè Yǎng Jū Xū Féng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Cháo Guān Kuǎi Xiāng Zhā Hòu Jīng Hóng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Yóu Zhú Quán Lù Gě(Gài) Yì Huán Gōng

游 竺 权 逯 盖 益 桓 公

Mòqí Sīmǎ Shàngguān ōuyáng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Xiàhóu Zhūgě Wénrén Dōngfāng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Hèlián Huángfǔ Yùchí Gōngyáng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Tántái Gōngyě Zōngzhèng Púyáng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Chúnyú Chányú Tàishū Shēntú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Gōngsūn Zhòngsūn Xuānyuán Línghú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Zhōnglí Yǔwén Zhǎngsūn Mùróng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Xiānyú Lǘqiū Sītú Sīkōng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Qíguān Sīkòu Zhǎng Dū Zǐchē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Zhuānsūn Duānmù Wūmǎ Gōngxī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Qīdiāo Yuèzhèng Rǎng sì Gōngliáng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Tuòbá Jāgǔ Zǎifǔ Gǔliáng

拓跋 夹谷 宰父 谷梁

Jìn Chǔ Yán Fǎ Rú Yān Tú Qīn

晋 楚 闫 法 汝 鄢 涂 钦

Duàngān Bǎilǐ Dōngguō Nánmén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Hūyán Guī Hǎi Yángshé Wēishēng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Yuè Shuài Gōu Kòng Kuàng Hòu Yǒu(Yòu) Qín

岳 帅 缑 亢 况 郈 有 琴

Liángqiū Zuǒqiū Dōngmén Xīmén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Shāng Móu Shé Nài(Mǐ) Bó Shǎng Nángōng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Mò Hǎ Qiáo Dá Nián ài Yáng Tóng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Dìwǔ Yán Fú 《Bǎi Jiā Xìng》Zhōng

第五 言 福 《百家姓》终

东姓 184

姓劳在百家姓排第几

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劳氏家族的得姓,与一个地名——崂山有关,崂山又名牢山,崂山古时称劳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位于胶州湾东岸,也就是即墨县的东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秦始皇时方士徐福(徐市)率领3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求长生不老丹,就是从这里出海的,又返。劳氏,依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正是因为其先祖居住在此地,以地为氏而得姓。这个发源于山东劳山的家族,一向以渤海为繁衍中心,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武阳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今山东省的淄博市、东营市史口镇劳家村、阳信县、滨州市、威海市,浙江省,山西省的大同市,江苏省的徐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北海市、灵山县、合浦市、百色市、南宁市、柳州市、玉林市容县、贺州昭平和黄姚古镇,广东省的广州市、佛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湛江市、茂名市、高州市、化州市、肇庆市、廉江市新华镇、顺德市、番禺市,浙江的杭州市、慈溪、余姚、宁波、金华市等,辽宁省的鞍山市,吉林的长春、双辽市,重庆市、河南省的淮阳市,陕西省西安市,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桥,湖北的武汉、云梦、仙桃和黄冈等地,均有劳氏族人分布。

“白”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当然是排在第267位。

怎么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家谱

查家谱其实是有很多办法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办法来查询自己的家谱。可以选择去宗族的祠堂查看相关信息任何一个姓氏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