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的来源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佘的来源是什么?,第1张

佘的来源: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熙璋、佘国观。

中文名

佘姓

得姓始主

余讽,吴万邦

姓氏源流

源流一至七

家谱文献

族谱

排名

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

快速

导航

得姓始祖姓氏源流佘氏的起源家谱文献字辈排行迁徙分布郡望堂号历史名人近代名人通用联

基本介绍

佘[佘,读音作shé(ㄕㄜˊ)]

和“舌”“蛇”一个读音

共2张

佘姓

得姓始祖

吴万邦、佘显(吴显)、佘兴(吴兴)。

姓氏源流

佘(shé)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姜姓,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炎帝神农氏第三十七代姜太公:字子牙,武王封之营陵曰齐,十五世小白,伯于诸侯又数世,而田和移其祚,盖立国七百馀年後有:丁氏、牙氏、丘氏、尚氏、左氏、洴氏、国氏、晏氏、宾氏、平氏、纪氏、癸氏、柴氏、苑氏、庆氏、掌氏、贺氏、厉氏、献氏、易氏、竖氏、年氏、氏氏、是氏(汉末北海氏仪改姓是。)欒氏、襄氏、牵氏、捷氏、青氏、营氏、柯氏、析氏、其氏、裔氏、壬氏、角氏、望氏、绍氏、荼氏、骆氏、弦氏、旗氏、明氏、灵氏、孝氏、彦氏、闾氏、门氏、桓氏、亘(一旦)氏。威氏、齐氏、盖氏、铎氏、畅氏。其复姓者有,子旗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囊氏、子郯氏、子工氏、子牵氏、子渊氏、子泉氏、子黔氏、子公氏、公齐氏、公旗氏、公皙氏、公羊氏、公牛氏、公牵氏、公翰氏、母却(谷改矢)氏、祭公氏、仲长氏、诸儿氏、士疆氏、乐利氏、齐季氏、申鲜氏、将其氏、雍门氏、东门氏、东宫氏、西官氏、南史氏、邴意氏、独孤氏。宇文氏。东郭氏、西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左子氏、右子氏。其以采者有,丙氏、邴氏、艾氏、隰氏、高氏、剧氏、棠氏、高堂氏、檀氏、灌檀氏、禚氏、甗氏、崔氏、移氏。

功[功,读音作gōng(ㄍㄨㄥ)]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第三十七代孙姜太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姜姓后裔分衍有子功氏。

据唐朝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春秋二仲上戊日释奠,用张良配享,牲用太牢,轩悬之乐,八佾之舞。出师将发日,皆引辞。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礼氏、贺氏、指氏、掌氏、历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满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礼部员外郎崔宗之制铭,立于庙门。唐天宝中期,太学中太学生张絅上书:‘请于太公庙置武监。国子监相对,教习胄子。春秋释奠于先师太公,一如国学文宣王庙。’书寝,不报。”

事实上,在中国姓氏的演进过程中,“子”实际为一种近嫡庶系支族的尊称延续,以其字为首的复姓姓氏,后大多去“子”留首,予以省文简化。子功氏后省文简化为功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司空氏,属于避讳而改姓为氏。

武殷微子后人、宋国第十二任君主宋武公(公元前747~前729年在位),原名为子司空,是宋戴公之子。宋武公在位期间,北方游牧部落长狄入侵,宋武公派亲兄弟、大司徒子充石(皇父)率军抵御,在长丘(今河南封丘)打败了长狄人,俘获首领缘斯。但在战争中,子充石和其二个儿子子谷甥、子牛父不幸战死。

原来宋国就有司空氏一族,在宋武公即位后,因宋武公名为“司空”,皆避讳而改为司功氏,其后裔有省文简化为功氏者。

此说源史证为:

少典氏第七十三代、黄帝轩辕氏第六十二代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晋,生士蒍,世为士师及司空之官,故有士氏、司空氏;蒍生士谷为、谷氏;谷生士会,采于随为随氏,佐文襄有功,又采于范为范氏,子燮采于栒栎为栒栎氏,士鲂釆彘于为彘氏,皋夷釆于函舆为函与氏,又有鲂氏、阳氏、士丐氏、士季氏、士吉氏、士为氏、士思氏、司功氏、祈成氏、士弱氏、胥氏、张氏(范睢改张禄)陶氏、朱氏、陶朱氏、鸱夷氏、范蠡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蒙古族功格喇布氏,世居内蒙古克什克腾地区,后有人取汉化姓氏为功氏者。

今在少数民族锡伯族中亦有功氏族人。

二历史名人:

功德善:(公元1931~今),锡伯族,新疆察布查尔人。历任 中央新疆分局统战部部长。

1如何制造回旋加速器

大约40年前(1919年),罗得福特发现用镭释放的阿尔法射线去冲击氮,可以将氮转变成氧。所谓阿尔法射线,实际上就是高速的氦原子核。从此,为了研究原子核,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方法使类似原子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运动起来。

1920年建成了第一座粒子加速装置,当时它只是一个可提高电压及提高真空度的普通放电管,主要是由一个简单的真空管构成的。这个真空管带有两个电极,一个电极带正电位,另一个电极带负电位。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大概有100万电子伏特。

在正电极这一端造出带着正电荷的阿尔法粒子,粒子受到负电极的吸引,向负电极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粒子像下坡一样不断增加运动能量,最后直接跟负电极的原子相撞,产生原子核反应,撞击放出来的射线则从负电极射了出去。

不久,人们便发现这种加速器只能把粒子能量加速到100万~200万电子伏特。要将粒子能量加速到数千万甚至数亿电子伏特,仍需要再想办法。

回旋加速器的原理

每个孩子都知道,有两种方法可以把秋千升高,一种是一鼓作气,另一种是每摇动一次用一点力,慢慢升高。前面提到的高电压加速装置就如同第一种方法。

1929年,采用以上所说的第二种方法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粒子在圆圈里面飞动,每当回到起始位置时就从后面施加推力,使其渐渐加速。伦敦科学博物馆的Ward博士制作了一个回旋加速器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很巧妙地说明此加速器的作用。下面照片中所示的是回旋加速器模型的复制品。

说明回旋加速器的机器模型

两个口交相上上下下,使球不断地下坡

回旋加速器的真空管里面有两个半圆形的电极,称之为“D”。这两个电极的电位会在正、负之间互相变换,就是说电位会时高时低。在模型上用两个半圆板的上下移动来表示电位的高低(当然真的电极不会这样上下移动),用铁球代表粒子,利用重力代替电位差使铁球加速。加速后的铁球在模型的螺旋形沟内转动,代替粒子在回旋加速器内受到强力磁场的作用,在不接触内壁的前提下绕着螺旋轨道飞驰。

加速器中心造出的粒子,从一个“D”飞出到达另一个“D”之后,加速就开始。铁球顺着沟纹画成半圆后移到另一个半圆板。同时两个半圆板会变换上下关系,但是铁球仍然不断加快速度做下坡运动。如此,两个半圆板(D)会不断地互相变换高低,致使铁球在任何时候都处于下坡状态。

粒子每通过一次两个“D”,都会增加自身的运动能量,从而慢慢向外侧移动,最后在最外侧冲上靶心。靶心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产生原子核反应的地方。两个“D”之间的电位差是由高周波电压产生的,在振动着的电场中它会配合粒子运动的速度而变换自己的方向。粒子在冲上靶心之前,要通过两个“D”好几百次,因此最后得到的能量相当于一次最大加速电压的数百倍。

回旋加速器的发展

这张照片上显示的是1930年的回旋加速器,这是试造的第一个回旋加速器。它没有装磁铁,性能也没有多好,但总算是可以操作,因此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在这个回旋加速器上,两个电极被蜡粘在一起,并把它们放在一块磁铁的中间。第二个模型跟第一个尺寸相当,8英寸,性能还不错,被使用了很久。

1930年的第一个回旋加速器

接下来造成的就是11英寸的机器,它产生的电压可以达到100万伏特。我们用它实地做过原子核的实验。事实上,研究者们正是使用这个11英寸回旋加速器首次实现了原子核衰变。

11英寸回旋加速器

后来又陆续出现了27英寸和37英寸的回旋加速器。前者产生的电压位于400万~500万伏特之间。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合成了许多新的放射性同位素。

之后,60英寸的回旋加速器诞生了,它可以造出5000万电子伏特的阿尔法粒子,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它。

再后造成的是184英寸的同步回旋加速器。1957年经改造后,现在可以造出72亿电子伏特的粒子。今天借助这个重达4000吨的机器从事大量研究,今后也会不断地继续下去。

射线研究所里还有更大的加速器———质子加速器,它与回旋加速器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质子加速器的发明者是Macmillan。它的名字“Bevatron”中的bev取自10亿电子伏特英文的第一个字母(billion electron volt)。这个装置可以将粒子能量加速到62亿电子伏特。

由上往下依次是:27英寸回旋

加速器(站在旁边的是劳伦斯)、60英寸回旋加速器、180英寸回旋加速器

质子加速器是在一座巨大的圆形建筑物里面建成的。粒子在一个直径为30米的磁铁中回转,与25年前建成的8英寸回旋加速器相比,其进步实在惊人。

我们不知道还会进步到什么程度。目前在美国的Brook Heaven、Long Island、瑞士的Geneve正在建造更大的加速装置。我相信,1000亿电子伏特的加速器在将来一定可以造出来。

元素的合成

如此,回旋加速器成了制造人工合成元素及发现新元素的基本工具。其实在1925年,人们发现了第88种天然元素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开始人工制造元素了。

天然元素中铀的重量最大,原子序数为92。1925年,元素周期表上还留有4个空位,表示还有4种元素没有被发现。它们就是“锝(Tc)”“钷(Pm)”“砹(At)”“钫(Fr)”,原子序数分别为43、61、85及87。其中几种曾被误传于1937年之前已被发现,不过这种说法不久就被订正了。

质子加速器

这4种元素在大约50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就已经存在了,但在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在地球上找到了。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非常不稳定,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放出射线而衰变,最终完全消失,变成更轻、更稳定的其他种元素。当然,在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人工方法把这些元素造出来。现在,如果我们要说明元素的不稳定性、放射能及元素的变换等问题,就必须研究原子核的构造。

一般我们用圆圈围加号“8”代表质子,圆圈里的加号表示一单位的正电荷。前面说过,普通的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给氢原子加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就变成了重氢,是氢的同位素。如果再给重氢加一个中子和质子,就成了氦的原子核。如果再给氦的原子核加一个质子和中子,就成为锂的原子核。这样逐个增加中子和质子的数目,就会不断生成更重的元素的原子核。

以银为例,它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含有47个质子和60个中子,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总和是107,所以重量(原子量)也是107。用记号表示银的原子核,就需要在其化学代号左下方写上47,即原子序数,也就是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在右上方写上107,也就是原子量,整个记号为47Ag107。

银的原子核受到中子的撞击,就会吞下一个中子而增加1单位的原子量,成为47Ag108,是银的同位素。

这种同位素比银稍重一点,具有放射能。所以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会获得一单位的正电荷而变成质子,与此同时,还会放出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

质子数增加1,原子序数变为48,从而由银变成了镉(Cd)。以中子(Neutron)的第一个字母n表示中子,以电子(Electron)的第一个字母e表示电子,可以将银受到中子的撞击而变为镉的过程表示为:

做这个实验并不困难。在一个装有镭和铍的袖珍原子破坏装置中放入银币,银会受到中子的撞击。如上所述,银原子吞下一个中子自动变为镉原子,与此同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放射能,这种能量可以使盖氏计数器发出声音。类似情况在原子核受到某种粒子的撞击时都会发生,只是原子的一少部分会变换而已。

空白的四元素

1925年的元素周期表上还留有4个空位,它们分别是“锝(Tc)”“钷(Pm)”“砹(At)”和“钫(Fr)”。其中“锝(Tc)”“钷(Pm)”“砹(At)”是人工合成的元素,与将银变成镉所用的方法相同。第四种的钫(Fr)是在观测锕自动放出阿尔法射线而衰变时发现的,这种现象非常罕见。

所谓“阿尔法衰变”,是指元素放出阿尔法射线而转变成其他元素,它是放射能的一种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元素会失去一个阿尔法粒子。阿尔法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

锕,原子序数89,质量数227,也属于放射性元素。一次偶然的机会,巴黎居里研究所的培莉**发现了锕放出阿尔法射线而衰变的现象,这是非常罕见的。在这个现象中,锕放出一个阿尔法粒子,从而失去了两个质子而变成原子序数为87的元素,培莉**用自己国家的名字为其命名,叫做“钫(Fr)”。

这个反应可以写成:

后者能够更清楚地表示锕放出阿尔法粒子的情形。

用语言来描述这一过程就是,锕的质子数是89,原子量是227,失去两个质子,4个质量而变成质子数为87、原子量为223的钫。钫的数量很少,寿命很短,只有当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时候才会存在于自然界中,寿命最长的钫的同位素,其半衰期也只有21分钟。所谓“半衰期”,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半数原子完成放射性衰变所需的时间。

其他三种,即锝、钷、砹,都可在回旋加速器或原子炉中用合成变换的方法人工制造出来。

合成元素的认识

制造元素并不太困难,但在造出元素之后还要确认它是否是新元素,是困难的事情。原子序数分别为43、61、85、87的四种元素,都是在将其自非常微量的标本中分离、浓缩后才被确认为新元素的。

Emirio Segre

以镭为例,假定它的量非常微小,无法称量,连看也看不到,那么确认其存在的方法只有两种:第一,靠检出放射能确认其存在;第二,利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镭上方的钡或锶等近亲元素,从它们的溶液中抽出微量的镭,从而确认其存在。即将一些近亲元素混合在溶液中,用普通的分析方法去分离那些元素,那么微量的镭也会被一起抽出来。研究者们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实现了对锝、钷、砹、钫这四种元素的确认。

锝是第一个被合成且确认的元素,它的发现者是Segre及他的同事培里伊。Segre是加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于195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佘的来源是什么?

佘的来源: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熙璋、佘国观。中文名佘姓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