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近代的名人事迹3条 要有事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4收藏

厦门近代的名人事迹3条 要有事迹,第1张

黄汉梁(1892年-?)是一名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福建思明人。

黄汉梁自清华学校毕业后,1911年作为第三批庚子赔款留美生前往美国,先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大哲学博士学位后于1918年返国,曾任和丰银行香港分行行长。1930年,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顾问、整理招商局委员会委员。同年起,出任铁道部常务次长、英国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1931年12月至1932年1月还曾署理财政部部长。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又名丽咪[2],福建省同安县鼓浪屿(今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人,中国妇科、产科医生和医学科学家。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锡文(1889年-1945年),曾用名松治、有详,福建厦门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苏锡文曾担任过福建省财政局长、广东大元帅府财政署长兼民政司长等职务。其后离开中国国民党,赴上海持志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于1937年12月5日任日本扶植下的上海市大道政府市长。翌年4月28日,又改任上海市政公署督办。同年10月16日,任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长。1940年傅筱庵被刺身亡后,曾短暂代理市长一职。1945年病逝。

张海迪 -----从小便患有残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说,这种高截瘫病人最多活不过27岁,张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却不甘心庸碌一辈子,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记住她,张海迪。

著名的科学家 苏颂、卢嘉锡

政治家 洪朝选、蔡献臣、施琅

军事家 陈化成、彭德清

教育家 周殿熏、林文庆、王亚南

文学家 林鹤年、卢戆章、林语堂

医学家 吴瑞甫、林巧稚

爱国华侨实业家 叶清池、黄奕住、陈嘉庚、陈六使

体育家 马约翰

文化名人 林尔嘉、邱菽园、王人骥、李禧等等

也有清初海盗 蔡牵、鸦片大王叶清和、地方军阀叶定国等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

1843-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

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为止,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建筑。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至实力发展、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国人,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目前许多已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鼓浪屿岛上,密密麻麻遍布着各类建筑。这中间有70%左右是本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例如,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改造,已经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

记忆中不管是厦门大学建筑精美的群贤楼,抑或是号称「 ”民国第一别墅”的鼓浪屿黄家花园,让我对黄奕住这个名字有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到中国首富,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是马云,但清末的这位黄奕住先生,当时的财富就超过了现今马云和王健林财富的总和,这位历史上的中国首富,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01 1868年12月7日,黄奕住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现隶属泉州市)金淘区楼下乡石笋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当时人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小山村里竟走出了一位巨富。在风雨飘摇的清末,百姓食不果腹,医疗水平低下,婴儿死亡率高,黄奕住的父母渴望留住这个男孩,所以取名为「 ”住”,小名「 ”阿住”。阿住年幼时,虽然家境贫穷,但父母还是送他去上了私塾,可惜好景不长,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只得辍学回家协助父母种田。 12岁时,黄奕住开始跟着伯父学习理发手艺,3年满师后,便自己一人挑着理发担子,走街串巷,为人理发。在闽南,黄姓虽为大姓,但他们这房却是弱房,加上剃头业属于贱业,黄奕住从小就受尽欺凌和冷眼,看尽世间冷暖。 虽然小小年纪,却不安于现状,黄奕住在为人理发时从他人的言谈中得知,在南洋,就业和发财的机会很多,于是他决定勇闯南洋,这一年,他年仅16岁。福建人大多从中原逃难而来,骨子里流淌着先辈漂泊、敢闯的性格,这种性格在黄奕住身上更显强烈。波涛汹涌的大海不知让多少漂泊客葬身海底,也不知多少人经不起长途颠簸病死途中。虽然前路凶险莫测,但少年黄奕住还是怀揣父母变卖祖产所得36个银圆毅然前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南洋。花季少年,本该享受一生中美好的年华,但少年黄奕住此时却经受着人生中巨大的磨难。 02 黄奕住最先到达新加坡,成为当地人熟知的「 ”剃头住”。不久后流浪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最后移居到中爪哇的三宝垅市。黄奕住刚到三宝垅之初,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生活异常艰难,经常半饥半饱,居无定所,夜晚只得借宿在一间妈祖庙里。 正所谓「 ”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生活的磨历让这位年轻人越发坚毅勇敢,他刻苦勤奋、好学上进,很快学会了当地语言,并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认识了一般朋友。经过几年的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几年的辛苦奔波也让他深刻认识到靠剃头是绝不能发家致富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改业从商,充当肩挑小贩。他把理发工具扔进大海,破釜沉舟,准备重新开始。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当地一位老华侨魏嘉寿的同情和资助,借给他最初的经营资本,开始了当地人称为「 ”走鬼”的营生。从此每天天不亮起床,肩挑各种日用小杂货及土特产食品等,走街串巷、翻山越岭于三宝垅市的角角落落,风吹日晒,辛劳自不必说。由于他所接触的乡民和华侨都很贫穷,他常常采取薄利多销、以货易货、代售等方式,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好感。 不久,黄奕住在三宝垅市花旗银行附近租下一个固定摊点卖咖啡,并继续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等。这时黄奕住认识了当地一个叫蔡缰的姑娘,并与她喜结连理,从此两人起早摸黑,苦心经营,生意日渐有了规模。后来,黄奕住将摊位扩展成一家正式商店,并命名为「 ”日兴”杂货店。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黄奕住还买了一辆马车,经常亲自驾驶着马车辗转于附近各村镇,收购廉价土特产及推销商品。泉州人吃苦耐劳与善于经商的品质在黄奕住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0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进一步发展,中爪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制糖及销售糖业的中心之一。颇具商业眼光的黄奕住洞悉经营糖业的发展前景,于1895年果断将生意改为以经营糖业为主,这一年黄奕住27岁,从此年轻的黄奕住在印尼初露端倪,并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从1895年至1914年一战爆发时,爪哇糖价比较平稳,维持在100公斤售价10印尼盾至12印尼盾左右,黄奕住以较低廉的价格向各中小制糖者收购后,至三宝垅市中转,而后销往新加坡及欧美各国,获得可观的利润。后来,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黄奕住成立了「 ”日兴行”,并在多地设立分行。 一战打响,尽管爪哇离战区比较远,干扰不是很大,但由于战争及交通等关系的影响,不少糖商担心欧战影响输出,犹豫观望。而黄奕住却反其道而行,以过人的胆识果断出手,以每百公斤仅121印尼盾的低价收购了大量蔗糖。由于战争影响,欧洲各地糖价不断上涨,1915至1917年三年间「 ”日兴行”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一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由于战争的破坏,食品及砂糖奇缺,供不应求,加上西欧航运恢复,欧洲各国糖价开始大幅回升。1919年糖价每百公斤迅速上涨至284盾,1920年更猛增至5345盾的空前水平。黄奕住的「 ”日兴行”库存的蔗糖不仅销售一空,而且他敏锐地抓住此大好时机,大量购进和大批输出,获得空前的暴利。其资产一下子超过3000万印尼盾,成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曾经的「 ”剃头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叱吒印尼的「 ”糖王”。 04 荷兰殖民 为了弥补一战的亏空,战后加紧了对印尼人民及华商敲骨吸髓的剥削,制订了所谓的「 ”战时所得税条例”,规定凡是从1914年起获利3000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 ”战税”。当时在印尼的另一华人糖王黄仲涵被迫要求缴纳3500万盾的「 ”战税”,黄仲涵后来避居新加坡,最后客死他乡。黄奕住也被要求补缴1500万盾的「 ”战税”,占黄奕住全部资产的42%。虽然这些华商都按时缴纳了税,可见殖民 的贪得无厌和丑恶嘴脸。 当时殖民 规定:凡是荷兰国籍,享有减税的权利。因此,当地 官员极力动员黄奕住加入荷兰籍,以此减免税收。日本驻三宝垅市领事也企图拉他入日本籍,黄奕住断然拒绝了。从此认识到当时的中国 孱弱无能,无法保护海外华商的合法权益,决心「 ”业成返国”,报效祖国。当时有朋友曾对他的返国之举劝说道:「 ”中原多故,不如此间乐。君雄于赀,何地非乐土,为终焉计,不亦善乎?”但他还是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1919年4月,黄奕住悄悄将其所积累资金约合2000万美元汇回祖国,4月底风尘仆仆回到厦门,回到了阔别35年之久的祖国,当年51岁,当真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时隔三十多年,祖国依旧千疮百孔,百废待兴。黄奕住考虑到厦门离南安近,且厦门有一定经济基础便于事业发展,便在厦门鼓浪屿租界区安家。 05 已近半百的黄奕住,拥有着巨额的财富,本来人生就可以圆满地划上一个段落,后半生安度晚年,尽享荣华。可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黄奕住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心思花在为祖国的建设上。黄奕住在返国之前,就考虑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富为国效力。黄奕住在印尼三十多年的商业活动,深刻认识到银行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1917年华侨糖商在遇到困难时,遭遇荷兰银行资本的刻意刁难,黄奕住说:「 ”念吾侨民苦异国苛法久矣,若不思为父母之邦,图其富强,徒坐拥浮资非夫也”,于是决心自己创办银行。 1920年,黄奕住专程前往东方金融大都会上海,拜会了上海《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胡笔江)等人,共同商讨创办中南银行。经过多方筹备,1921年6月5日中南银行宣布成立,7月5日正式开张,黄奕柱为董事长,胡笔江为总经理。该行向国民 立案后,成为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是唯一拥有全国发钞权的民营银行。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中南银行先后在多地设立了分行和办事处。中南银行成立之后,还积极投资支持国内各项民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此外,黄奕住还于1921年8月在厦门创办了「 ”日兴银号”,以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及促进工商业等的发展。由于「 ”日兴号”有着良好的信誉,东南亚各地华侨纷纷把他们的游资汇存该银号,以备家乡建筑房屋或其他实业之用。 06 「 ”饮水思源”,这位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更不忘对自己家乡的建设。上世纪二十年代,厦门岛与鼓浪屿都是小岛屿,四面环海,海水虽然充足,但是不能饮用。长期以来,厦门岛和鼓浪屿上的居民饮用水,都要靠「 ”艇仔水”来供应。天气恶劣时,船被风雨所阻,居民便无水可用。加之运来的江水未经消毒过滤,又经多次转运,极不卫生。 黄奕住目睹水贩们挑运贩水的情景忧心忡忡,因此决心「 ”创办厦门自来水,以重卫生”。黄奕住重金聘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修水利工程的林全诚担任自来水公司总工程师,月薪700元大洋,据说是当时厦门市最高的工资。黄奕住创办的厦门自来水公司的水质,经过外国专家检测评定为东南亚质量第一,吸引了当时外国商船都来厦门自来水公司蓄加饮用水,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 07 黄奕住虽然由于家境贫穷只读了几年私塾,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厦门大学开办期间,黄奕住应陈嘉庚与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的邀请,捐建大楼一座。本来,陈嘉庚在邀请时已应允以黄奕住之名命名该楼。黄奕住却建议将该楼命名为「 ”群贤楼”。此楼因建筑精美,常用它作办公与 的中心,这里曾经接待了鲁迅、孙伏园、顾颉刚等著名学者。 厦门大学「 ”群贤楼” 后来他又捐赠厦门大学图书设备费3万元。为了纪念和表彰黄奕住热心教育的义举,1931年6月,在厦门大学的主楼「 ”群贤”一楼刻下了「 ”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的石碑文,以资纪念。这一碑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那里,向厦门大学来往的莘莘学子们诉说着这个爱国爱乡的华侨的传奇故事。他还先后对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 ”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 0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全生命及财产,有人劝他加入外国籍,黄奕住再次断然拒绝,并说:「 ”绝不加入外国籍,依赖外人。吾无意时髦。共赴国难,何惧之有?”爱国之心再次彰显。1945年6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奕住病逝于上海,终年77岁。 黄奕住在鼓浪屿的住宅,西式风格的黄家花园,端庄而又大气,园内花木葱茏,展现了当时建筑装饰的顶尖水平,完全超越了当时鼓浪屿上各国领事馆建筑。如今的黄家花园早已成了著名的不带星的酒店,供来往游客参观、住宿。徜徉其中,游客们在感受「 ”民国第一别墅”奢华的同时,看渔舟唱晚听鼓浪琴音,无不惬意,遐想联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黄奕住,这位土生土长的福建南安最底层农民,最终逆袭成为清末民初中国首富,1914年他的名字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他的一生当真没有虚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等待任何人,从草根到巨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勤奋和敢闯敢干,只有不断拼搏努力付出,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黄奕住,即使起点很低,但抵达的高度却很高。他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卑微,即使毫无背景,照样可以收获成功。时代的洪流,需要这种敢闯敢干的追梦人!景仰之余,留给我们深深的沉思! 鼓浪屿黄家花园 文章作者简介:湘忆雪,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爱文学、爱历史、爱写作,喜欢旅游,喜欢大自然。

厦门近代的名人事迹3条 要有事迹

黄汉梁(1892年-?)是一名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福建思明人。黄汉梁自清华学校毕业后,1911年作为第三批庚子赔款留美生前往美国,先后就读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