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的诗句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咏雪的诗句有哪些?,第1张

1 七年级语文咏雪翻译30字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 七年级语文咏雪翻译30字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礼记》——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汹涌的河水带走呢?应该是(乃,表推测,意思是“应该是”)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石兽,难道不荒唐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见于《 十二章》)?”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之,代词,代指讲学家的话,不同于上文“闻之笑曰”),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是因为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水流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石下的坑洞)越冲越深,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者,不是……的人,而是……的情况)有很多,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智子疑邻——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

4 文言文咏雪的译文

咏雪 选自《世说新语》 《咏雪》 作者:刘义庆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5 《咏雪》文言文的翻译

一、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出处

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

二、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搜狗百科—咏雪

6 七年级所有的文言文(要带翻译)是人教版的

文言文《童趣》翻译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论语十则》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山市》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

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

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

7 文言文《咏雪》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不久,雪下得更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白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呢?”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和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风满天飞舞。”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

公大笑乐。

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也是后来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咏雪

凡是品读《世说新语》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辞藻的新奇和语言的隽美所吸引,而深深为之叹赏。或称“记言则冷隽玄远”,或称“清新俊逸,咳唾珠玑”……此类赞词在前人论著中俯拾即是。《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特殊声口,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咏雪》

(一)主旨

“咏雪”是一个动宾短语,概述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咏”在文中是指用诗词等来描写的意思。“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但作者却只是冷静地尽一个说故事者的责任,把所有的价值评判都让读者自己去提出,读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独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二)结构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层(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谢道韫的后来结局。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世说新语》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语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复杂,明言直说往往不能尽达其意。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三)延伸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也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纵观全诗,以下几大写作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独立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咏雪》

元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 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江水, 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 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 , 吹落琼花满世间。

一、二句“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点明了“咏雪”的题意。“腊”,腊月,阴历十二月。“鸿钧”,亦作鸿均。“鸿”,大;“钧”,古代制陶时一种运转的器具。古人常用“鸿钧”比喻大自然的运行变化。“岁已残”,指已经到了岁末。“天坛”,天上。这两句的意思是:季节已转到了腊月年底,东风把雪剪成一片片的,从天上刮下来了。这里,由于有了一个新鲜贴切的比喻,雪片漫天飘舞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其比喻的出奇就在于“东风”似剪刀,并非取其形似,而是取其想象。唯其喻体与本体是远缘的,才叫人感觉到“东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剪成了雪片纷纷扬扬,是别具诗趣的。如果不用比喻,写成“东风吹雪下天坛”,那就不成其为诗了,因为它把想象挤出了艺术的大门,读之无味的。

三、四句“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写雪大得遮天盖地。“剩”,作更讲, 如高适《赠杜二拾遗》:“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吴”,指今江苏省一带。“楚”,指今安徽、湖北省一带。“秦淮”,河名, 东源出江苏省句容县大茅山, 南源出溧水县东芦山,在秣陵关附近汇合,流至南京市东南,贯穿城中,入长江。这两句的意思是:盈空的大雪,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江山。在诗的首联里,已总述了雪飞的全貌,这里开始承接去作多角度的摹写。此处的“吴楚”,指出了下雪的特定地区,而“压倒秦淮万里山”的比喻,传神地现出了雪飞的狂猛这雄奇的画面,富有动态感,让人们从幻觉上进入到如此壮阔的境界而为之陶醉。

五、六句“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写雪停后的景色迷人。“婆娑”,盘旋的样子。“偃蹇”,屈曲宛转貌,多指形姿。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拂雪压的竹枝,就象银凤在盘旋飞舞一般,高耸的松树就象屈曲宛转的玉龙一样寒气逼人。这一设喻,展示了一幅竹枝积满雪花,松树身披素装的写生图,玉光银色,晶莹耀眼。由于比喻本身带有新奇的想象,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此处的“风竹婆娑”与“云松偃蹇”,是上两句所写雪大的进一步显示。

最后两句“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写由天空、地上漫漫皆白而引起的联想。“琼花”,比喻雪。这两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是谁在天上吹起了笛声,把雪花撒满人间。把“琼花”比作雪花,是对雪景的赞美,加上有奇特的想象,读之颇感生动。由雪的形象联想起仙人吹笛,琼花撒落,就将天地连成一片,写尽了雪光的明亮,雪景的皎洁。此处所写与“东风剪水下天坛”遥相呼应,令读者在回味中咀嚼着“咏雪”的悠悠神韵。

咏雪诗句赏析

(一)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 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二)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因为时时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赏析] 描写深夜的雪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五)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赏析]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六)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七)唐 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赏析]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八)唐 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赏析]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九)张孜 《雪 诗》: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赏析] “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雪诗》在前二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在篇末,“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晋联句诗 谢太傅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事,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可以看作是韵同义贯的咏雪联句诗。

[赏析]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赏析]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极有韵致,不论是写雪的动态美“如雾转”,还是写雪的静态美“似花积”,都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

  咏雪教案 篇1

 一、导入

 出示源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管宁割席、肃然起敬、难兄难弟、身无长物、百感交集、楚楚可怜、拾人牙慧、掷地有声、老生常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齐读这些成语

 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都出自《世说新语》。

 找同学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他们曾学过《杨氏之子》导入《咏雪》

 二、检测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有信心通过吗?

 1、生字关

 2、课文朗读关,读正确、读流利、读准节奏(据文意断句读准节奏

 3、整体感知关

 三、翻译课文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集体解决

 四、赏析课文

 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

 感受气氛,读出韵味

 赏析比喻句,出示下雪,自创比喻句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

 师:欣赏雪景: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xx差可拟”

 曰:“未若xx”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五、故事新编:根据想象扩充故事

 背诵课文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六、拓展: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七、作业:阅读《世说新语》

咏雪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xx差可拟。

 未若xx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一、同为题雪,披文析雪,旨在雪外

《世说新语》中《咏雪》旨意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寥寥89字短文,看似因雪而文,实是因雪而为。谢太傅因寒雪而内集,雪骤而赛喻,喻句得之之快,让其大笑乐。家庭的和乐氛围,浓浓的文化熏陶;家长的引导设题,晚辈的才气竞展。小生示强,兴发而赋;长者仁厚,达意而收。人人个性跃然纸上。这才是作者的因雪而文的雪外之旨。谢道韫身份的补说,其实是作者巧妙点明了对她的赞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旨意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仅仅197字的短文,题为“看雪”,实写看雪63字。倚重雪而文乎?实写因雪任性而为,避世绝俗的孤怀。“崇祯”纪年,明朝遗民,故国情怀不可了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寒雪寂静中,人鸟俱绝时,独往看雪,想必只有“我”独得自然雪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绘雪,国画美感即刻显现:似有“天地一沙鸥”的放旷惬意和人之为细粒的微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包含了诸多变化,空旷与细小、上与下、远与近、线与点、方与圆、动与静,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是作者留恋西湖山水之美、故国之美的难绝情怀。雅致趣味之所得,在于“独”、在于“痴”、在于江山湖泊任我而行、任我而意的自由。意外之惊,有“痴似者”。茫茫六合,孤逢知音,“强饮”痛快中,却隐含避世幽愤。明朝遗民的故国情怀显现于举箸投足中。

二、朝野嬗变,文化承载,同领当代风骚

《咏雪》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产生的一部志人小说,此书系采集前代遗闻轶事编辑而成,展示了汉末魏晋时的社会风俗和士族阶级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风气、穿着打扮、家庭琐屑等等繁闻轶事。全书分为36门,共1130条。而《咏雪》篇主人公谢安代表了六朝士人的典范。代表了极佳的“魏晋风度”。超凡的气度风神和出众的清谈品评才能。〔1〕在《咏雪》的寥寥数语中,我们也有所感知。谢安该言即言,该止即止。以笑代言,风韵历历在目。

《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陶庵梦忆》如实地记载了晚明繁华热闹的社会生活,虽然都是斗鸡、蹴趵、放灯、弹琴、工匠、习俗、西湖山水掌故等极平常极凡俗之人和事,然而,人们于其中能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张岱是个热情经营生活的人,他以文人特有的悠雅与审美去观照和品味生活,所以,俗常生活无所不及,也无所不美。而《湖心亭看雪》是经历了绚烂繁华而重归于宁静的平淡,是生命回归平静时的本质,是情感还原淡泊后的真义,因此这种孤独作为张岱“西湖情结”的一种内在体验已升华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

《世说新语》被鲁迅称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而《咏雪》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陶庵梦忆》是明末至清中期以前,散文领域登峰造极之作,而《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中的翘楚,所以说:两文在朝野嬗变之时,其文化承载,同领当代风骚。

三、主人个性,达中有别;他衬韵载,更显风雅

比较两文,都为寥寥数语之文,个中人物个性真切,令人注目欣赏。主人同为载入史册之人,人生通达不流俗,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目光的深邃和心胸的开阔。

《咏雪》中的主人谢安。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屡征不仕,至四十余岁才出任桓温司马等职,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军队大举南侵,他派第谢石,侄谢玄等带兵拒敌,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隐居四十才出山,需是对人生有何等的明了和审视;谋划重大战役,淝水之战,胜利消息传来时,与人围棋,却“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这是何等的气度风貌。在《咏雪》中,则表现出“以仪范训弟子”的含情善导。查阅《世说新语》,一个谢家家族,谢安后辈中,有谢玄(侄)、谢朗(侄)、谢琰(子)成大材,谢道韫(侄女)成公认的才女,就不足为奇了。从《世说新语》的《纰漏5》警醒谢朗别与他人一样,笑话自己的父亲;《德行36》“我常自教儿”;《文学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圩谟定命,远猷辰告’”的对答中亦可得到印证,点点滴滴皆含培育之心。《世说新语》叙及谢家达9人。《六朝士人的典范》一文中对《世说新语》的研究后,认为全书分为36门,共1130条,其中涉及谢安之事就有110条以上,占全书总条目近10%;认为谢安是六朝士人的典范,谢安具有“极佳的魏晋风骨”;浓厚的家族情思;突出的事功行为;多方面的文艺素养。〔2〕静心细想,在外能够安邦定国,在内能够谐家育才,历史长河中能有几人?

再看谢道韫在《咏雪》中的表现。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使的谢安大笑乐,作者对其身份,着重加以解释。她也因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在许多的分析文章中,被提及为才女。在感知她的才气的同时,乍一看总觉得有些牵强。可是,通过了解,《晋书》中她的夫君王凝之遭孙恩之难,以鬼兵御敌的糊涂,和谢道韫果敢杀敌,被掳后,还凭自己的语言保住了外孙和自己的生命的举动,她的智慧、她的善言、她在危境中的镇定而为,真正地可谓是巾帼高于须眉。《世说新语》《贤媛26》中她对夫君王凝之的鄙薄评语,可谓是中肯。通过《贤媛28》她对弟弟谢玄的激励,可看出她的大智慧。所以《贤媛30》人称其有“林下之风”一切都自然而然了。而谢朗在文中作映衬,就更显前两者的韵致了。

《湖心亭看雪》中的主人张岱。张岱“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他是晚明小品的殿军,被誉为“绝代散文家”“小品圣手”;他是著名的史学家,他是出色的诗人,且对戏剧理论有自己的独创之见;他是园林专家、古董鉴赏家;总之,他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天赋异禀的“奇才”。〔3〕作为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其对人生的豁达和选择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陶庵梦忆-自序》)这是对往事情怀的不舍,和对现实清醒的不苟合,融就了赏冰雪而自娱的美文,《湖心亭看雪》亦资佐证。

再看那湖中偶遇之人,“见余,大喜”,可见作者的冰洁情怀,在当时人们依然有着认同。而舟子的一“痴”名之,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同时也见主人仁厚待人。寻看张岱故事,其“吴中班”演员夏汝开病逝,出于彼此感情,张岱不仅一笔勾销汝开生前所欠银两,并赠送其母、弟妹盘缠、干粮,派人护送他们回乡,而且亲作祭文,以寄哀思。祭文日:“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邪汝为人跋扈而憨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憨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祭义伶文》中汝开虽地位低下,张岱却把她与越中“各公巨卿”相比,祭文写来情深意痛。〔4〕也可看出张岱的仁厚待人。从选文引出对作者为人处世故事的了解,更能映衬出作者的人生情怀。

对照两文,有趣的是,两文主人,都有隐居的人生经历,一个是隐后出山而成达官;一个是繁华已尽,向佛而静。另外,在男权思想依然严重,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谢道韫和舟子的话语,是否也代表了嬗变时代,觉醒的生命个体所表现出的自由、洒脱、而不拘礼法的个性美呢?让人咀嚼回味。再看一文是骤雪在家,寥寥数人,清谈议论,和煦温情,扑面而来;一文是大雪三日,夜起赏雪,寥寥数人,人情有合,可是作者一语未发,韵在言外。两文呈现的人情世态,也颇耐人寻味。

回望上文,自觉课本编者的慧眼悟心。两文同以雪为文,又有相似的历史背景,而氛围截然不同。两文恰似一束雪中的温馨阳光,绚烂在我国古典文化历史画卷上,带给人们精神的遐思。望着古人已去的背影,静想今人的俗世生活,作何思量,又作何感叹?两文又恰似推开了一扇博闻雅致的门,探求的我们,只需用心走进这扇门,琳琅的世界就有我们惬意的明鉴。也许对我们人生“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会带来如意的远景畅想。

咏雪的诗句有哪些?

1 七年级语文咏雪翻译30字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