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夷"姓氏的来源以及发展,越详细越好
夷姓来源有三:
1、出自战国时期墨家学者夷之,夷之之后人遂以“夷”字为姓。
2、出自战国时期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诸暨(今浙江诸暨市)。《辞源》记载美女西施姓夷名光。家谱江苏宝应射阳刁夷村有,可能不全。
3、据明正德年间曾在夷氏头号人物家中做西席的富顺文人何钟写的《夷氏家祠记略》说,夷氏先祖为蜀王鱼凫支子,因为鱼凫王遇害而避居夷都河谷,隐姓埋名到北宋时期,才敢出头。经过几十代人苦心经营,又恢复老祖宗鱼凫王的几分王者之风,居住在的城廓被称为“夷都”,门前的河沟也叫了“夷都河”这么个名字。这个“都”字,都当都城讲的。
到了北宋年间,这鱼凫支子的后人终于不想再默默无闻了。便用许许多多边鄙之民用了成千上万回的老办法,写了贡表,带了贡品,跑到大宋京城去纳贡称臣,以期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能名正言顺地称王一方。
大宋政府授夷氏一个官儿:“进义校尉马湖夷都七村都大使。”这里“都”字,当最大、总的讲,看他管的范围只有“夷都七村”——夷都河谷的七个村庄,大概当得到如今的乡、镇长。那进义校尉为武职,就比个乡、镇要高出不少,大概是个县团级。大宋政府还授予夷氏子孙一个叫“忄宗”的为“昭信校尉”,一个叫“悦”的为“忠翊校尉”。之后,夷氏家族就与大宋政府的关系密切起来了。鱼凫王的这一支后人,在这时还没有固定的姓氏,在地方史志中,这一支的人,都只有名,而没有姓,比如,叫“腊曲”,叫“悦”……直到明代洪武年间仍有叫“德珉”的,德珉之后,才有了正式的姓:夷。这是因为他们不是中原的华夏民族,而是边地“夷”民,官方在他们名字前面加上个夷字,把他们和汉人区别开来,久而久之,这夷字就变成了他们的姓氏。这便是屏山“夷”姓的来历。
屏山的夷姓人中,宋明两代都出过有名的人物。这首屈一指的,便是“腊曲”。这腊曲为宋时人,大约生活在宋徽宗年间。据《屏山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腊曲自小就表现得非同小可,文治武功,没一样不精通,时时处处都展示着他具有领导才干,使得远近的人都倚仗他。那时,北宋政权摇摇欲坠,四面八方都人心惶惶,真是天下大乱,有不规矩的人便想趁火打劫,乱中取利,相中了夷都河谷这富庶的地方,带起人马来占领,腊曲带领乡团,经几番血战,把来犯者打跑了,保护了一方平安。最后,腊曲还为保卫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对腊曲感恩戴德,写联名信给大宋朝庭,要给他建立纪念堂——祠。宋徽宗格外加恩,不但同意了立祠祭祀腊曲,还封腊曲为黑龙土主(或黑龙土祖)。黑龙土主祠,即现在中都镇上的“大王庙”。
元至元二十二年分马湖路总管府地盘,设置的六个长官司中,夷都和沐川两个长官都是腊曲的后人掌管的,其中,沐川长官司长官姓悦,是宋代那个叫“悦”的人的后代。这沐川长官司的长官,便以他的祖宗的名字为姓——悦姓便是这么来的。
求"夷"姓氏的来源以及发展,越详细越好
本文2023-10-22 12:18: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