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杜姓的辈分表,我只知道五辈的“庆长文明尚”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我想知道杜姓的辈分表,我只知道五辈的“庆长文明尚”,第1张

新修杜氏家谱卷首

序 杜兴帮

家谱者,家史也。国家有史,家族有谱。有谱不离,行事有依。一姓之传宗脉,序尊卑,分长幼,别异同,定亲疏,承上启下,世代渊源,皆可考而得之。据传吾族自明末入四川,迄今近四百载矣,年湮代远,文献无凭,家谱久已不传。方今国富民强,政通人和,族人兴旺,才俊辈出。皆言欲纂修家谱,而举吾领其事。吾老朽矣,安能为之?仅以残年敝体,访集资料耳。幸有清江、清林、清安、清才 、清君、清臣 、洪国、洪泽、洪强、洪忠 、洪魁 、洪彬、洪明、洪文 、洪武 、洪成、洪川、洪光诸位赞襄其事,或供资料,或建言献策,或撰文稿,或审修补遗,或校对,各司其职,皆尽其心,九月而撰稿,期年而谱成,非诸公之力,岂能成也?今上可告慰祖宗,下可取信族众矣。聊书数语置其端,不足为序。

岁次乙酉岁暮于刘家坪时年七十有三

再 序 杜清才

族中贤能倡修家谱,吾心甚慰。审修补遗之余,邀吾再序,实为其难。已有族叔作序,益兼仁侄润笔,吾妄画蛇添足未必,若谬种流传,贻笑大方有害。然忖思之,亦责任压肩,当尽薄力。何况家谱者,乃家中事也,与长者促膝,与晚辈磋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岂不快哉?遂有絮语其后。

杜姓自远陶唐氏部落,传为首领刘累之后,其祖先乃三皇五帝之一唐尧。尧子丹朱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其子孙仕夏商诸侯国君。周成王灭唐国,封弟叔虞于唐,原唐国君改封于杜,名称唐杜氏。至周宣王,唐杜国国君醒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

杜伯因周宣王宠妾鸠诬陷被诛,其子孙一部外逃。余部留居,以杜为姓。平王东迁,杜氏其部伴驾,定居朝都洛阳之阴南阳(今属河南)。秦时,杜赫被赐邑南阳衍邑(今南阳一带),遂成大族。南北朝时,一支由边疆入居中原独孤浑者,于北魏改姓杜。

杜氏具京兆、南阳、汉阳三大郡望。相传湖广填四川之湖北杜氏者,当为汉阳郡支脉。抵广之后,亦分化为马家坝乡刘家坪、青林乡杜家楼、李家乡杜家坪等支系繁衍而居。而今,山东嘉阳、湖南郴州、云南弥渡、山西忻州等地皆布杜氏户族。川内近邻阆中、青川、广元城内、区内花石乡等亦有杜姓聚居。由此可见,杜氏已遍及中华大地矣。

杜氏诞生了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人。此外,有东汉名臣杜密、科学家杜诗、西汉政治家、学者杜预、唐代宰相杜如晦、诗人杜审言、杜牧、学者杜佑、明代画家杜琼、回民领袖杜文秀、农民领袖杜伏威、近代名人杜聿明、杜月笙、杜凤瑞、杜孟模、当代高官杜青林、将军杜平等。言及酿酒鼻祖杜康,相传为黄帝时人,应是杜姓第一史人。

杜氏刘家坪者,可知其宗仅为麻城孝感,可知其祖仅溯至十三世祖,可知其时仅为近四百年,可知其事寥寥无几也。杜氏家族之沧海一粟修谱,权称“新修杜氏家谱·刘家坪部”。顾念刘家坪部后人将各修其谱,届时难统,故又在部后注明“总”字,即《新修杜氏家谱·刘家坪部(总)》。谱中记事断代亦以宗族字派为序。“大怀琏万兴,清洪光玉明。文思学自正,国家永长春。”为全轮,且五辈为一族辈,全轮为首族、颔族、颈族和望族四族辈。各族辈之首辈如“大、清、文、国”等辈皆作断代称宗之叙;各族辈之末辈如“兴、明、正、春”等辈皆作承前启后之叙。为使叙谱称谓统一,凡追溯则顺次称:“父、爷、祖、曾祖、宗祖”。再上则称:“高祖、太祖、先祖、远祖、始祖”等,凡宗祖以上则可统称宗祖。垂亲则称:“子、孙、曾孙、季孙、玄孙”,再下则称:“元孙、耳孙”等,凡玄孙以下则统称玄孙。

本谱宗祖表以三表记之。表一载可溯之祖至分支之宗;表二载分支之宗至大龙、大兴、大成三脉;表三续三脉至首族辈毕。谱中叙述以首族辈之首大龙、大兴、大成三脉为宗祖,上溯可叙之宗为先祖,其它以往为远祖,麻城孝感以前为始祖,或原始祖等。

世系表及叙事排列均坚持长幼依序为派论,先后大小按房份,垂亲至重,近邻为亲,各遵其位,各守其序的原则,依礼而叙。杜氏后嗣刘家坪部在修谱之中须遵本谱体例与修谱惯例,各以“清、文、国”为宗祖修分部,并依世系表内排序编号,杜清元:二部A(1---1),杜清江:二部A(3 ---1),杜清翰:二部B(1 ---1),杜清林:二部B(1---2),杜清安:二部B(3 ---1),杜清才:二部B(3 ---2),杜清君:二部C(1---1),杜清臣:二部C(1---2)。若有丁口甚众或远离故乡必自修谱者,亦可在各自二部编号以内部修分册,令其分而有合,井然有序。

贤侄洪光寄书传文:“一曰体例。形式上一仍旧例:文言、繁体、竖排、线装,以示其正。”予心可附,仅就原文略作个别修改,对列表排序亦作惯例之调,至于篇目卷数之设,在原有三卷的基础上,新置“卷首”,补写“卷四”、“卷五”,末置“卷附”。令其前则有序,后则有记。首尾呼应,自成一体。或修、或调、或补,一为惯例之制,二为知情励后之需。谱内文字有文、有白、亦有夹文带白,风格很难统一。愚意以为均可,只要表情达意准确,方便后人阅读,不为一例所限,益兼时代迥异,表达之需也。族众若意如是,吾甚欣慰。

古人云:“国太着史,族旺修谱。”而着史修谱皆有所寄望,乘序之隙略作状态,亦为族志也。

首要正人生。常言道:“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礼,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食为天,以富为显,以荣为悦,以和为贵,谓之常人。”男儿当自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儿洁身自好,奋发有为,巾帼不让须眉;老者表率,矜持不苟,大事小事皆留意,家人族人均关怀;少者立志,求学创新,理家事,参国事,知晓天下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身心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族内和谐,社会和谐。吾常思家父受苦最深,吃苦最重。力气最大,下苦最多,而知足常乐,一世无有忧者;兴帮叔涵养最深,道行最高,言行最善,处世最恭,人生最矜,而拳拳之心不为恶也;清翰兄心志最高,出力最大,奉献最多,创业最丰,而终生默默,不浮不躁,真乃儒子也!族众贤能甚多,不足一一为叙,仅举三者以励众耳。心地胜于天地,族人须做好人。

二要求知树人。圣人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夫读书求学乃做人之本。少而不学者,自废之;壮而不学者,自惰之;老而不学者,自弃之。书不读者,自愚之;书读少者,自暗之;书读浅者,自薄之;书读精者,自专之;书读广者,自通之;书读博者,自至之;书读终身者,自强之。吾生之学颇有感触,时事怪诞,五〇年代入小学,六〇年代读初中,七〇年代学高中,八〇年代读大学,九〇年代自修科技及信息技术,新世纪学计算机等。深感“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也。而今贤侄洪光,淑女兰娇,当为新秀典范,长江后浪已近踪趾,吾心甚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夫国家强而国人强,民族强而族人强,姓氏之强,源于人人之强,小河涨水大河满也。热心科学,立志求学,当为族人信条;勤学苦读,树人为本,当是族人根本矣。

三要勤俭致富。事成由勤,败由奢。勤是美德,亦是财富。人勤春来早,花开百草荣;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温暖谢苍天。勤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仍可生于忧患;懒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必自毙也。勤劳者,必节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亲手劳动者,方知创业难。良田千亩,日食升米;广厦万间,夜宿八尺。切莫铺张浪费,生活奢华。须知: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王侯;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良好的质量、智能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节俭的生活是成功致富的法宝。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勤俭持家、致富为要,乃安身立命之需也。

四要奋发有为。有为才有位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可报效国家,慰藉祖宗,亦可光耀门庭,激励后人,但有为的前提是奋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对奋发社会、人生不断推陈出新的写照。每一个杜氏子孙都应抱定奋发有为、百尺竿头的信念和决心,拼搏人生,拼出作为,拼出成果,拼出辉煌新生活。

行文至此,吾以为:“正义、求知、勤俭、奋发”应为杜氏家风矣。切盼能明智以遵。

此谱花费了兴帮叔为首的众多族人的心智,洪光侄更是披挂上阵,亲撰其稿,亦显才华横溢,在此序搁笔之际,深表谢谢了。家谱作为家族的史籍,主要用作寻祖访宗、论辈排序、或定亲疏,分异同,更兼知内情,励后人,育子孙等,至于数十百年后,能否有人统其各部,据此谱再修总部,吾则不敢厚望,亦不敢断言也。只要族人善藏珍重,已是很好的回报了,吾将不甚感激。

谱中未尽事宜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望族人海涵。清才叩首,诚望哂纳。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于朝天

修谱公约

一、本家子孙应谨记家训,奉公守法,为善行仁,诚实守信,尊师重教,树人为本,兴家立业,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相亲相爱。

二、儿女不论亲生、入赘,皆录入谱;女儿无不论嫁娶,皆录入谱;出嫁者录至下一代;无子女者,抱养他姓子女视同亲生;本家子女被他人抱养,亦可录入。

三、从授谱之日起,各户应按世系排列,根据相关情况和要求,认真续写。以为后世重修依据。族内大事,亦形成文字相载,非再口耳相传,无可稽考。

四、各户要妥善保管,世代相传,切勿散失。

五、本次修谱因资料匮乏,难度较大。经族众合议,采取新建措施。组织专人调研,深入各户登记,走访老人,核实校对,仅能始于先辈至上十三世祖,但仍有不确定者。又因时间仓促,对未准确者只能表示歉意。

岳讷堂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讷堂是奉新县干洲镇洪川岳家村的一座古宅,始建于嘉庆初年,由岳飞的第51代孙岳士耀为纪念岳飞所建。

岳讷堂占地7000平方米,宅前是一口半月塘,有两个后花园,整座古宅就像是一块“蝴蝶地”。有专家说,岳讷堂是一处罕见的蝶形古宅,与我省此前发现的船形古宅同样有研究和观赏价值。岳讷堂有大小房间168间,48个天井,358根柱子,文人墨客题写的“士大夫第”、“汤清流芳”、“翰林”、“四世大夫”、“声蜚艺苑”等各种门额、牌匾、楹联、题词琳琅满目,随处可见。古宅还存有宋代印刷《金佗编》的梨木雕板、岳氏家谱、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笼箱、枕头、锣架、鼓架、匾额。

洪川村:洪川村

姬姓,春秋时鲁国大夫勤成之后。唐代有勤姓,曾为馆陶尉。

注:封为馆陶尉的勤姓应为“勤思齐”,依据为: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唐朝诗人李白路经安徽历阳和州(今和县)鸡笼山,曾拜谒勤将军故宅,并写下《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一诗:

勤姓起源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

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1]

勤思齐,唐高宗乾封年间(约公元666年)生于历阳(今和县)鸡笼山麓,卒年不详。自幼从寺庙僧道老人习经文练武艺,且膂力过人,名闻一方。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女皇武则天招考文武人才,勤思齐经举荐进京参加武举殿试,获女皇赏识,授游击将军,赐锦袍玉带,朝野荣之。后拜为横南将军,坚守边疆,与当时朝中大臣慕义结十友,即燕公张说、馆陶公郭元振(当时二人担任过丞相)。后终老故里,隐居鸡笼山(武皇帝当时将鸡笼山封于勤家)。

开元九年(721年),塞北有屈强之胡来犯,燕公张说极力举荐“勤思齐”镇守边疆。详见《全唐文》(卷223)《举陈光乘等表》:

开元九年(721年)正月日,洛州临武县主簿陈光乘(摄监察御史在河北)、夔州归州镇将勤思齐(见在桂州)、前申州参军戴师倩(遭忧在都)。敕:戴师倩、勤思齐,或身自有犯,或逆人缘坐,未可擢用,亦不须追以前状。准七月二十二日制,内外文武职事五品以上官,有奇材异略堪任将帅者,封状进内。陛下垂心万机,亲择将帅,欲大顿天纲。今者塞北有屈强之胡,汉南屯不羁之马,使边郡忧患,朝廷旰食,此天下士君子饥待虏饣盍,渴待虏血,决命於匈奴之时也。臣所举前件三人,光乘积学而善谋,求之古人,吴起、韩信敌也;师倩沈勇而能断,求之古人,彭越、吴汉类也;思齐忠壮而异材,求之古人,张飞、许褚等也:皆怀道藏器,仰望明时,羞自媒,莫能上达。臣闻拔人於死者,必舍生而报恩;荣人於辱者,必尽节而雪耻。至如师倩、思齐,亦尝生窜死地,其为屈辱甚矣,如蒙拯将坠之命,起已废之魂,一言所及,百年可尽,凡情尚知此,况感激之人哉?陛下发使召之,旬月可到,试以军事,必立奇功。若不如所言,请受面欺之罪。

浏阳勤姓

勤亮为勤氏入湖南浏阳始祖。

勤亮,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生于山含山(可能是今安徽含山县),举孝廉、中进士、升御史后,于开耀元年(公元681年)知房州(现湖北省房县),而亮公的长子延公也于永隆元年(公元680年)知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唐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并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中宗在均州、房州的时候,延公、亮公都殷勤伺候,经常率领同僚以天子礼朝拜中宗,并劝中宗隐忍以待复位。周武氏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中宗被召还东都,临别时对亮公说,如果复位一定拜他为相。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入宫,迫武则天退位,拥中宗复位。中宗召见亮公兑现以前的允诺,其实就在中宗复位成功时,亮公已有归隐之意,当时父子相谓曰:“事济矣,可谢职求安去。”亮公入朝,见中宗仍旧重用武三思,乱政坏纲,于是去意更坚。

亮公不但自己辞官不做,还命儿子延公也辞去官职,随后在房州父老的恳切要求下回到了房州,公元707年,勤家人辗转来到浏阳,在“浏南株梓山”(今南区大圣境内)择址建屋,亮公赋诗一首记录此事,其中一句为:“山含山脉厚分支远,浏水源深衍派长。”不久后,亮公留下长子延公一家在此居住,自己率其他家人回到了老家。

勤家人从此扎根浏阳繁衍生息,在浏阳度过了漫漫长远的1300年历史。勤开俊老人说,亮公临走时留下嘱咐,“世世以长守浏,居不可易,其余任其择处”,于是勤家各代除长子一家留在浏阳外,其余各房便花开各地,江苏、福建、湖北等地都有,远的甚至到了安南(现越南)。此“家规”相传10几代才改变,勤姓在浏人口也才开始渐渐增多,到“欲”字辈人口最多,当时仅“欲”字这一辈的人就有100多个,可时值宋末动乱,元兵入浏大肆屠杀,为与元兵作战、躲避战祸迁徙,勤氏人口锐减,仅剩下“欲孝公”一支继续留在浏阳。

历史来源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大彭国在江苏徐州氏。其后有彭氏。一说大彭即为「彭祖」。

  二: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晋书》所载,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又据《姓氏考略》云;西羌,南蛮皆有彭氏。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清朝衡阳人,禀性刚介,能作诗,善于画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他跟随曾国藩,统领水师,沿长江各地作战,战功最大,升为兵部尚书,卒谥刚直。他画的梅花至今任由艺术收藏家视为珍品收藏。 [编辑本段]地望分布  甘肃陇西郡,江西宜春郡。 江西省萍乡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龙津镇,凤山仕桥村周围散布十个彭姓村落,有人口共约4000人。

  江苏省溧阳市有近万彭姓人口。据说是八百年从四川逃难而来。 [编辑本段]彭氏与武夷  提起彭姓始祖,人们自然联想到寿高800的彭祖。几千年来,彭姓子孙都认为自己出自这位亘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人瑞。据史料记载,彭祖姓钱名铿,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擅长养生之术,尧帝时,因铿向尧进献长寿之羹,获得尧的赏识,被封为大彭,故称彭祖。从此以后,彭祖的子孙后代皆“以国为姓”,开始了彭姓。

  现在的徐州,历史上叫彭城。彭城是尧帝赐封的,赐封的是因为彭祖的贡献,所以封为彭城。

  商末时,纣王为求长生不老,派人窃取了彭祖的长生秘诀,为独占此术,阴谋害死彭祖。为躲避灾祸,彭祖只好离开彭城,云游天下。

  福建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彭汝茂:彭祖晚年不得志,所以带领两个小儿子跋山涉水来到现在的武夷山。彭祖从徐州来了之后,当时的年代,这个地方洪水泛滥、野兽出没,荒无人烟,彭祖和他的两个小儿子彭武、彭夷首先疏浚河道,拓宽河床,让洪水顺流而下。随之开荒造田,发展农业文明。

  由于彭祖父子三人诛草拓荒,开发武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倍受后人的崇敬。

  福建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彭汝茂:现在的武夷山为什么叫武夷山呢?是因为我们当地人为了纪念彭祖和他两个儿子开山有功,所以用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彭武,彭夷各取一个字,称为武夷山。

  因为历史久远,有关彭祖父子隐居幔亭,开发武夷的种种说法已难以考证,但武夷山的彭氏后裔都乐于接受这些美丽的传说。显然,他们希望借助彭祖这位长寿之神寄托宗族繁衍,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用彭武、彭夷开辟武夷的大无畏精神激励本族子弟进取向上。

  根据崇安的史志,彭氏从中原迁入武夷山有文字的记载,始于唐代的彭迁。祖籍江苏镇江的彭迁是唐朝的开国功臣,青年时曾辅佐秦王李世民平定隋末之乱,建立了赫赫战功。彭迁年迈退休后,不图个人的安逸享受,来到武夷山的吴屯定居。彭迁为人豪爽,他把朝廷赏赐给他的钱财,金帛捐献出来,募集大批流民拓荒造田、引水灌溉,使得吴屯一带阡陌纵横,沃野连片。自彭迁定居吴屯之后,彭氏宗族繁衍,人才辈出。在1400年间,仅地方志记载的有功名者就达近百人。如北宋的特科状元彭路,南宋的诗词名家彭奕;清代杰出的外交官彭光誉等人。明末,武夷山的彭氏后裔开始迁居台湾和海外。目前彭姓在台湾属于第31大姓,其主要分布和居住在新竹和苗栗两县。

  河南省杞县东关村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泉江村(全村两千人皆姓,系福建省迁入)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桃岭村

  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代河村(全村四千人皆姓彭)

  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永进村(全村三千人皆姓彭),亦有彭氏祖碑。

  河南省淮阳县王店乡彭老家(全村三千人皆姓彭)

  河南省淮阳县许湾乡彭楼村(全村三千人皆姓彭,彭老家分支)

  河南省淮阳县彭庄村(彭老家分支)

  河南省淮阳县王店村

  河南省淮阳县彭打鸡园(彭老家分支)

  河南省淮阳县彭瓦房庄(彭老家分支)

  河南省杞县邢口乡王寺寨有彭姓人居住

  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东王固村有彭姓居住

  河南省泌阳县彭庄村和南彭庄村

  河南郑州市商城路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汪汴村(大概有2700多人)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邓家大队自然村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263大队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尚贤乡苦竹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官田乡彭家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北源乡丰塘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桐坪乡坑背村

  江西省j吉安市长塘乡田心村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东坑村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横寨乡寨坑村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五百里村、秋头下村 土岭村 宣塘村 西塘村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流佳源村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竹亭乡池溪

  江西省宜春市官园街道官园社区彭家组江西省宜春市水江乡仓十村

  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彭源村

  江西省萍乡市腊市镇凤凰村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浯一村

  江西省乐平市塔前镇彭家村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罗村 江西省景德镇市涌山镇长松岗村 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张家店村

  江西省九江市彭家河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石圹镇石塘村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石圹镇彭村村

  广东省湛江信宜市钱排云开村彭可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办事处大沥表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办事处沥紫水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办事处官窑村委会新北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办事处新和村委会彭边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石(石肯)村委会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道办事处彭西社区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光明巷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上朔村(族谱上说是一千多年前从江西吉水那里搬过来的,现在大概有两千多人)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砂松村(全村上千人全都姓彭)

  广东梅州市丰顺县龙岗镇,仙洞镇,黄金镇三镇有多数彭姓分布(入粤始祖彭延年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 于明朝迁入广东梅州后的部分传承)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县中有近一半彭氏,并立有彭祖祠,名“商贤”,人口达到15万,全部为客家人)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白莲管理区茅坪村,白坭坌村(由茅坪分出亦分出多个村,现村的人口不多,但是分支较多,迁出人口也比较多,保持有完善的族谱和字辈,)古溪彭屋,横岭村。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桂头镇小江(由白坭坌分出)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西岸村(由白坭坌分出)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县村(由白坭坌分出)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彭家庄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柳汪村彭家街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彭庄村

  山东省郓城县张营乡彭河口村;

  山东省郓城县郭屯镇前辛村。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义和庄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彭家村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彭家庄

  山东省曲阜市南泉村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大张楼镇彭营

  陕西省周至县西风头村;

  浙江省温州瑞安市飞云镇潭头村、鹿木乡彭埠村、平阳坑镇上马前村、平阳坑镇彭宅村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彭

  云南省曲靖市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卫国村委会二铺地

  湖北省应城汉川交界老鹳湖边(隶属应城市陈河镇)四个村彭姓子孙5千余人

  湖北省天门彭市

  湖北省天门市干驿

  湖北天门市马湾郭咀村(6000人左右)

  湖北天门市马湾大台村(3000人左右)

  湖北麻洋茯苓村(4000人左右)

  湖北省鄂州市涂镇县七堂彭村

  湖北省蔡甸区(原汉阳县)薛峰彭湾

  重庆市北碚区

  重庆市合川区云门镇阳彪村(渠嘉)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双岗村9组

  四川省简阳市清风乡盘湾村

  四川省大英县河边镇(约有6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元通村

  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洪川镇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符场乡彭坝镇(约有1500人)

  四川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龙兴村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彭家湾(因这一带村民大多姓彭而得名吧)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黄龙乡石马山村(听祖辈说,原从湖广迁来)

  四川省营山县城附乡6村9组(听祖辈说,原从湖广迁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解放村七组

  河北省青县金牛镇朱庄子韩庄子仓上村皆有彭氏约千余人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院岗村大部分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流沙河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檀江乡里的三个村子合起来有两千余人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马头山村有彭姓约1千人

  湖南省浏阳市

  湖南省龙山县也有

  湖南省邵阳县

  湖南省攸县

  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约有彭姓5000人

  湖南省双峰县走马街镇姓彭的不下三千还有个彭家祠堂,另外双峰县梓门桥镇也有还有井字镇三石村有几百人。

  湖南省溆浦县油洋乡油洋村、来溪村有聚集的彭家院落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南郊的孙湾村及城西的彭浦

  河北省藁城市廉州镇彭家庄村

  陕西省兴平市汤坊乡王堡村3万于人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解放村六组所有彭姓人氏

  河北省河间市米各庄镇张兴屯村彭氏家族数百人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彭(常)家沟村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石塘乡彭家村有姓彭人氏几百人还有个彭家小学

  湖北省大悟县彭店乡彭店村有数百人

  湖北荆门大竹村(现在不到100人了)

  湖南省祁东县双桥镇全镇至少有15个村都是姓彭(人数至少3万)祁东县的其他乡镇也均有彭姓

  湖南省永顺县也有姓彭的人士,上千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桐柏均有,为同一宗。

  上海市闸北区

  湖南省临湘市源潭镇同德村有部分彭姓人士

  湖南衡阳县渣江镇盐田乡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港西村北厝从明朝起有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港利村有彭姓居住

  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金安村有几百名彭姓居住

  江苏省溧阳市有近万彭姓人口。据说是八百年前从四川移居过来的。在现在的老辈人口中 经常说:“城南彭不姓彭。”原因是 古代,溧阳城南有个彭姓女 夫家被抄家。生2个孩子。娘家为了救那两孩子,将其偷偷救出改姓 彭! 因此,在溧阳有“城南彭,不姓彭。”之说~

  江苏睢宁县官山镇龙山村

  湖南省永州市梳子铺乡江边彭家

  甘肃省玉门市黄闸湾乡泽湖村二队大户彭家不知祖籍从何处迁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汪洼村和渔钩镇彭堆村 总共百户彭姓人家 祖先为一宗,不知祖籍何处而来。

  注:凡今后有彭姓人氏见到此信息均往上加现居住地,以便今后有利于相关部门的工作。谢谢!

  好像有姓`彭,pan 3声的,,

  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陂塍村公所由十多条村子组成,百分之九十五为彭姓,人口上万。白沙镇宏德彭屋有三百多人,也是民国时期由陂塍迁来的。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云镇约六万人(陆河县彭姓也由五云迁出)

  补充:‘河北省定州市庞村镇北只东村有彭氏五百人左右’。

成都徐达后裔:

①成都与天府新区各地、彭山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弦缙承翊,逎泽元绍。锡汝文光,敬遵天道。体正思诚,书声永继。志再浩境,攸闲棋召。诤友洵雍,鹏众均昌。博学超凡,昨闻懋堂。智湛守业,谋能安邦。

②简阳各地、成都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弦经承应,襄(单名)公正世。子登大化,崇家训基。本孔凤门,前建恩机。沛益珍为,邦如祖上。佐殿用帅,宾毓秀方。兴治勋华,载锡纯香。山辉万树,惠念汉林。

③仁寿高家、鰲陵、大林、胜利、成都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弦林承明,伏兴建思。廷先文玉,永学大君。祥义从开,德远春茂。宝安康富,贵庆星照。国世凯吉,昌青云治。全锦万民,发金光堂。

④仁寿高家、鰲陵、板燕、新津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必朝三永,万元正洪。周忠星志,占荣仁义。从开德诚。⑤仁寿观寺乡、二郞滩、丹顶山,大邑一支:钦显镕(单名)良,见绵祥斯。必朝三永,万元正君。臣福德昌,龙胜明月。照寿星原。

新津太平、兴义、长乐一支:芳龙文廷,崇醇思道。金玉尓德,邦家之光。宗克永远,世必大昌。

达州一支: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广安:①正大有成,学文作仁。开万世保,继裔本心。②迎祥起进士,金永正大兴。秉德思怀寸,昌开百带荣。③开仁子太君,芝义永朝廷。金文生荣志,德厚万代兴。

岳池玉皇庙一支: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猷。

营山一支: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大竹一支: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遂宁一支:继自其汝之。九邦第宏基,培应醇厚广。裕启显扬时,勤慎佐国宜。绵长锺嗣烈,世泽万年思。

南充高坪搽耳一支: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

荥经一支:朝应尔恩,俸仕文仁。席尚光大,家秉昌荣。先祖来居,荥河经江。聿修厥德,启迪胤臧。前创后守,作为有方。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仪陇瓦子一支:达显尚荣发,福庭中正开。文光明世代,锦朝国恩来。富贵思先宝,诗书启大才。

蓬溪安府场一支:国正天兴顺,官清自化良。德崇行必善,学广道宜章。廷宪文明显,佳修素吉祥。攸邦进齐尚,世泽永龙昌。

泸州:①会表南名银,学登一有成。永远文德定,世泽孝宗真。开国清良幼,新帮喜晴云。光昌辉斗丙,既美要同情。②恕人应竉茂,玉达水元金。芳之光德远,正国本家声。志大经邦用,天开杰士生。绍儒名震海,辅治重朝卿。如有思培祖,鸿基继守成。

泸县长沙庙一支:万可世守文,正登荣中国。元兴明光吉,金玉满堂红。

叙永一支:彦开定明,诗书俊杰。万古萧清,威如四海。文芝国崇,廷应朝绍。永洪光庆,世代兴隆。仁伦有道,谨秀良才。登金大宝,福禄长春。

合江一支:国正天星顺,朝开玉太应。邦昌明帝治,廷秀思前胜。人以祖为本,子亦孝当先。耕读是至上,勤俭求富裕。

西充一支:承先启继一家春,学士文人世代传。有守斯能体国用,光明正大永长存。

筠连乐义徐家箐一支:登朝兆茂明,宗国复学行。仕元长兴有,万世永和平。正定光先德,忠良保怀庭。

资中银山一支:世守宗来大,自人怀元长。高增培裕厚,燕翼树滋芳。国登林光锡,成家永鸿扬。朝廷正兴忠,仕之尔开洪。启迪资垂植,贻谋笃发祥。泗代咏川隆,宝贵荣华孟。祚繁宜永庆,裔奕緜延昌。佳节过初睛,雷动彻普声。争姘桃李艳,遥观白云峰。道影玉清泉,碧潭水中天。苍茫望远山,岛屿绕雾烟。一苇神风去,千戴造福源。数万草木芸,招展尧舜添。

隆昌双河一支:庭科正文,学日家藇。元成汝德,世安有年。朝居其仕,永新国民。

安岳一支:文臣登朝向,德洪正在天。

蓬安一支:思日世代在,忠志本立道。成德之奚昌,培元基绍定。恒觉见其光,普照福永康。

宜宾一支:文宗再献,有登永贤。可以上达,志士克全。奇才愈起,必定超元。显承昌祚,光大于前。

兴文一支:应文世克成,朝廷正光明。国才忠孝有,仕宦启家声。

江安南井水兑沟一支:世作大文章,家升克有光。诗书为本业,长寿上其昌。

屏山龙华旭光一支:启兴继芳良,庆嵩以之洪。文明光世泽,显耀在奇勋。道德培元子,学士肇成章。保安书秉正,华宗定永昌。

西昌一支:建始自宗得,国朝启永景。应继登昌士,慎迁南永兴。鸿才肇文德,治世高明清。仁政广施济,海邦常康桢。富贵英华发,贤良圣哲生。守生行大道,寿福如乾坤。

德昌一支:日元换天,中琏之成,启肇文明。

荣县一支;功(公)过胜(圣)天福,寿禄世代兴。英雄朝龙凤,永远发达家。

邻水石永一支:真念仲英玉,明君达德捷。敬文宗本国,下学继元明。盛世有先德,光大在守成。

眉山永寿一支:天正家万启,文朝元光昭。映尚现玉秀,滕绍炳吕信。登世云永,远克大成。

眉山、彭山、乐山、西昌、遂宁、成都、广元等地一支:朝宗开锦维,国正应大元。学嘉启文明,庆泽永万春。东海家声远,南州世德长。康宁同寿富,厚福叙彝常。

夹江三洞恒星村徐坝一支:大德文明开景泰,湰时孝友忠良现。金玉相邦兆凤林,祯祥仁义成万代。

丹棱仁美一支:褔金汉加光,顶仕双文应。学方廷元正,永远在朝纲。开宗崇青启,前进向大军。良德修齐志,新道普天行。晋裕怀先祖,重议万代昌。

彭山黄丰:①荗易经常万,子启天洪文。正德明廷顺,继褔永大新。②孟应金朝万,子启天洪文。正德明廷纪,福绿永志忠。

彭山黄丰徐楼房、眉山土地黑沱子、大石桥定江一支:用伸维秉启,文开天运长。道明成正徳,绩瑞定安邦。荣华崇景泰,畗贵忇平章。自尔含光远,辉耀发祯祥。

仁寿禾加一支:朝正应登,其维宗元。先君国定,永肇洪年。德厚泽远,明哲智贤。克昌秀育,禄显寿全。

仁寿龙正:①添运作国宝,至德真仲兴。万显文宗祖,世代永光明。传家惟孝友,裕嗣本忠诚。源盛涵应远,春深景自荣。②开光云祖德,应耀中华国。文章进学士,后裔万代春。

洪雅洪川桐梓杠一支:文长大开天,有洪福在现。元明清正云,永远国太平。

青神黑龙一支:智汝登朝,文殿友光。国成元左,邦卓为良。培启德泽,兆意显扬。

乐山悦来:①润有祟先国,尚元兴开嘉。纯儒攀贵早,美年自荣华。②润有崇先国,尚元兴开嘉。纯炳君正康,福禄定安邦。

蒲江、丹棱、眉山:①文龙朝登联,德有荣应天。金玉明光现,开学太平年。②文龙朝登联,正国永殿三。洪玉明光现,开学太平年。③登联万朝应,枝永庭舟仕。国正天星顺,宦清民自安。

绵竹新市、什邡禾丰一支:盛廷谆民定,一(中)太(绍)应启先。圣朝开国臣,禄位享尊荣。友宗景思万,中(贤)绍(亲)立功勋。

广元朝天区徐家湾一支:荗国尔为徐,仕国思大君。自子廷荣贵,有文必光华。

广元元坝区:①云中洪攀,开国应先。思文继仕,建章聪天。龙光昌泰,永怀大观。贤仁从义,元照登山。②歩登文大贵,正定万国祥。金章启仁义,世代荣华昌。

旺苍盐河一支:文子鹏步登,荣华富贵春。

剑阁白龙一支:敬文登鸿扬,宗元星明怀。

渠县汇北一支:箕山贤相嗣,盛德启鸿图。孝友传家宝,诗书裕国模。佑卿能化鹤,敬业永明驹。树祖新宗子,虞勋大布敷。

3943河北清苑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彬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五册

   北图

3944上海崇明宋氏世谱不分卷

   (清)宋浦修

   清同治元年(1862)修 光绪二十三年(1907)木

   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3945江苏丰县古丰宋氏族谱六卷

   (民国)宋圣经十一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江苏丰县档

3946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传兴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平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宋洪川始修。该族散居武进、金坛、常熟

   等地。

3947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

   (清)宋鸣昌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排印本 二册

   上海图 南京博 美国

3948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廷玑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中山大学(存卷1-4、9、11、12)

3949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卷

   清末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7、9)

3950浙江馀姚上林宋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宋元英续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统宗堂重镌本

   浙江慈溪县文管(残存七册)

3951浙江馀姚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麟瑞 宋墀等修

   民国七年(1918)善继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二部)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浙江图

3952浙江鄞县四明槎湖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荣豪 宋贵芬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3953浙江慈溪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錞重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 道光初年钞并补

   道光末年又补本

   辽宁图

   注:宋纶首修於宋庆元元年。首钞记事止道光

   六年,补写记事至道光二十六年。

3954浙江嘉兴嘉禾宋氏支谱不分卷

   (清)宋诗源 宗榛辑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3955浙江绍兴山阴头宋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宋汝楫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3956浙江绍兴 会稽日铸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宋楚玉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忠孝堂木活字刊本 六册

   美国

3957浙江绍兴会稽日铸宋氏宗谱七卷

   (清)宋天赞 宋尊山等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

   浙江绍兴县档

3958浙江绍兴会稽宋氏宗谱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忠孝堂石印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图

3959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往:清康熙七年首修,此为四修。

3960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赋梅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注:是为五修本。

3961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宋光简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此为六修本。

3962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宋树化续修 宋崇德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赋梅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图

   注:此为七修本。

3963浙江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7,又一部存卷7)

3964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宋有喜 宋廷公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3、4)

3965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陈明经 宋元定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 光绪二十七年

   (1901)续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3966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卷

   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二册)

3967浙江临海宋氏宗谱三卷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3968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八卷

   (明)方信纂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北图(存卷1-8、10-14、16、17;另一部存

   卷2、3、5-7)

3969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祚寰等修辑

   民国六年(1917)敬德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3970安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

   (清)宋德泽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秉德堂刻本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971安徽歙县古歙上丰宋氏高德幺房祀谱不分卷

   朱墨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二册)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3973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细苟 宋廷华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一册

   台湾

3974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

   江西铜鼓县地名办(存卷12)

3975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

3976山东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哲元嘱察哈尔通志馆杨兆庚等续修

   民国间稿本 一册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辽宁图(缺一册) 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二十三年宋廷简修谱。此为七修本。

3977山东蓬莱宋庆家宗谱□□卷

   山东蓬莱县南五乡泊子宋家村

3978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四卷

   (清)宋*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家刻本郯 六册

   北图 科图 经济所 日本 美国

3979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续编

   清乾隆四年(1739)序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3980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二卷

   (清)宋齐唐 宋齐瑛等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序 刻本

   曲阜师院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商邱宋氏续乘》。

3981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撰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3982河南开封大梁宋氏族谱不分卷

   (清)宋芷堂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承启堂刊本 二册

   注:一名《宋氏家乘》。

3983湖北武汉宋家宗乘□□卷

   (清)宋用潜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六册

   科图

3984湖北黄冈鄂东黄冈宋氏宗谱七十九卷首五卷

   (民国)宋从先 宋自兆六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胜乡施杨村 湖北新洲县和

   平乡富兴村

   注:创修於清嘉庆十六年。

3985湖南宋氏应车各支谱八卷

   (民国)宋言锡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妙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在1)

3986湖南宁乡宋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宋朝章修 宋宗度 宋宗庠纂

   清咸丰八年(1858)敦本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l)

3987湖南宁乡宋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

   (清)宋朝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1)

3988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续六修族谱二十卷

   (清)宋声选 宋声霖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五凤堂刻本 二十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二年宋承文 宋正忠等首修。

3989湖南湘潭昭山宋氏六修家谱十卷

   (民国)宋汪王等修 宋德瀚等纂

   民国元年(191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3、4、5-10) 广东中山

   图(附墓表一册)

3990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谱十六卷

   (民国)宋声选等纂修

   民国三十年(1941)王凤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3991湖南衡阳毛岗宋氏五修族谱十七卷

   (民国)宋真吾 宋岳湘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6-8、12、14-16)

3992湖南郴县永江宋氏族谱□□卷

   (清)宋孟正续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 三册

   吉林大学

3993广东花县宋润章 宋韬才合修

   民国十年(1921)广州艺苑铅印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3994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二十卷

   (清)宋章郁修

   清光绪三年(1877)羊城学院刊本 二十册

   科图 广东中山图 日本 美国

3995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3996广东鹤山平冈谷岭宋氏绿後祖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宋森编

   民国三十二年(1943)油印本

   广东中山图

3997广东梅县宋氏家谱一卷

   (清)宋思缵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 一册

   台湾

3998 宋氏宗谱不分卷

   (明)詹济纂修

   明钞本

   北京大学

3999 宋氏家谱不分卷

   清道光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0 波洋里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品朝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逊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4001 宋氏族谱三十四卷一卷末一卷

   (清)宋声教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4002 丰川宋氏传流祭祀家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3 宋氏族谱□□卷

   (清)宋元成重修

   清钞本

   福建图(存卷14-16)

4004 宋氏族谱

   (民国)宋氏族人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一册

   北图

4005 上门宋氏族簿不分卷

   (民国)宋光照钞订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勒”姓的真正来历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遗迹考证,勒氏家谱的仔细查阅和部分民间传说;“勒”姓氏出自西汉,悼惠文王刘肥,高祖长庚男,孝惠帝之兄;高祖六年立刘肥为齐王,“食七十城,都临淄。”刘肥有七个儿子:刘罢军、刘将闾、刘志、刘辟光、刘贤、刘印、刘雄渠,孝文帝四年,“皆封列侯”,刘辟光被封为勒侯。唐司马贞曰:“勒者,县名也,汉书作(木)字旁写个(力)子,属平原郡,孝文帝十六年复以所封。”后来皇上赐封为勒姓。汉代名士勒超,随其老师马融游学于江南,在永修县城涂家埠东南五里处,建立了书院,并命名为马融书院(遗址在现在的下泥勒家附近),所以历阳勒氏又叫马融勒,历阳,在秦朝属县名马融简介,叫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国;历阳湖在和州之南,山东武定府,周为齐北境,明朝改为武定州。所以,勒姓始于汉朝,世代居住山东;到唐朝分居湖北荆州,唐末宋初迁居到江西饶州浮梁县,发源于历阳县。勒尊:汉朝印数;勒满:晋朝的骑督;唐朝的勒思济,武则天时期,仕途显达马融简介,李白曾赠诗一首:“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茂盤,龙虎秘光彩;特生勒将军,神力百夫倍。”勒思济:历阳人,为将军;勒思恭:明朝的纪狄道;勒志敏:登仕后,籍历著政绩;山东曹县勒玺;字荆玉,乙丑年中进士,任主事。

唐末宋初迁居到江西饶州浮梁县的勒养,生有三个儿子:勒询、勒表、勒捷;勒询、勒表分居他乡,着落无从考证,只有勒捷生有独子——勒天然,勒天然生独子——勒庆恩,勒庆恩生有二子——勒子攸、勒子俊,勒子攸生有五个儿子,勒子俊生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勒太兴的儿子是湖广参政,开始组织修第一届家谱,同时以勒养为始祖,到现在我辈(系字辈)三十三代(勒子攸的子孙,属东位祖);勒庆恩曾是洪州刺史,退隐后寻得先人故址——马融书院,为了重新恢复故址,于是,留居故地,并取名长兴,所以,历阳勒氏又叫马融勒氏、长兴勒氏。直至今天。 至今到我辈已有三十三代,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北郊新祺周一带,在清代曾出过很多名人,有南京府台勒少重,民国期间出过俩位大律师,叫勒重孙和勒抵虎以前叫马隆勒第,上任南昌市工商局局长勒世振就是我家堂叔,还有庐山疗养院以前的院长勒世祯,海南军区当军长的勒运军等等, 具体情况见勒氏家谱江西诗词协会会员勒系福走遍大江南北,没有遇到异地勒姓,希望有知情者请电话系;0791-3067767 或来信,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郊新祺周蔷薇村美里勒家本人将感激万分

我想知道杜姓的辈分表,我只知道五辈的“庆长文明尚”

新修杜氏家谱卷首序 杜兴帮 家谱者,家史也。国家有史,家族有谱。有谱不离,行...
点击下载
上一篇:边氏家谱下一篇:张沟村属于哪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