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终赢家司马氏家族建立的晋朝跟水镜先生司马徵有关系吗?
导语: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庞统、徐庶都是刘备的谋士,其实他们三人还都是东汉末年司马德操的学生。司马德操在刘备落难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并告诉刘备二人得其中一个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刘备得到水镜先生相救,再三请水镜先生出山,都被婉拒了。司马德操既然向刘备推荐自己的得意学生,为什么又不出山辅佐刘备呢?是早已看出来刘备难以统一天下了吗?司马德操不但不出山还让自己的学生分布在三国魏蜀吴各为其主,司马德操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学生集中推荐给三国中自己最看好的那一位呢。是要故意搅乱东汉末年时局,在运筹一部更大的棋局吗。最后得天下的司马家族和司马德操又是什么关系呢。
司马德操的出身
司马德操是颍川阳翟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人。司马德操这个人什么时候出生的没有记载,只是记载了他死亡的时间。祖上是殷王室,但具体是殷王室的哪一支也无法考证。司马德操的字是德操,人如其字,德行操守都非常出众,为人淡泊清雅,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隐士。作为一个隐士却名载史册,成为三国时期不可忽视的人物,主要就是两点,一是看人看得比较明白,二就是他的学生都是叱诧风云的三国著名人物。因此他这一生虽然没有出山,却名载史册。
好好先生
司马德操跟人说话从来不说别人坏话,都是说别人的好,连有人跟他倾诉悲伤的事,他也说好,后来妻子责备他不该这样说,他还是说好,可能对于一般人,他已经习惯了用好来真诚的敷衍了。所以后世人称他为好好先生。
像这样的轶事还有好多,比如有人丢了猪,把司马德操家的猪认成自己的牵走了,后来发现是误会又给送回来,并自责谢罪,司马德操不怪罪,还要谢人把猪送回来。还有一次刘表儿子来拜访司马德操没认出来种田的就是司马德操,骂了他。司马德操立马去换衣服,刘琮再见慌忙赔罪,司马德操反而说我这样的打扮,你怎么能认出来呢,是我的错。从这些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豁达通透的人,不在小事上纠结。在小事上也不要求什么原则,真的像一个老神仙一样。
襄阳的水镜山庄
汉末的荆州牧刘表广求天下名士,在襄阳这个地方建学校、学馆。司马德操也搬到这个地方开设学馆,由于他博学多才,精通道学、经学、奇门遁甲等,又与宋忠等临近。天下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学馆被称为水镜山庄。
司马德操各为其主的学生们
三国时期相对安宁的荆州附近是汉朝末年的文化学术中心,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其中司马德操的学生就有好多,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几个人了。
庞统的父亲庞德公和司马德操、宋仲子是当时荆襄高才们的领袖,庞德公是当地的氏族大家家长,与司马德操关系如同兄弟,庞德公认为司马德操有识人的才智,称司马德操为水镜先生。
庞统是庞德公的次子,自然是想让司马德操相看一番了,庞统听说司马德操有才学精通奇门遁甲等等学问,正好也想要去拜访。路上正好遇到司马德操在采桑叶,心里有点看不起,说道:"我一向听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做大事谋求显赫的地位,哪有像你这样压制自己像巨大水流一样的才华,反而去做女人才会做的采桑喂蚕制丝的农活。司马德操是怎么回答庞统的呢?
司马德操说道:"您先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比较快,却不知道小路容易迷路。以前的伯成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富贵宁愿去种地,原宪不愿住高大的官邸去住桑木做门的简陋的房子。怎么能说骑着高马,左右有侍女服侍的才算大丈夫呢?这些都是隐士和清廉之士感慨长叹的原因啊。如果没有品行,哪怕你官比爵位,富可敌国,也没什么好值得尊敬的啊。"庞统听了这番话不禁感慨:我实在是孤陋寡闻,没见识过什么大道理啊。要不是叩击了巨大的洪钟,都不知道他能发出如此巨大的声响"。当下就拜司马德操为师,司马德操通过和庞统的交谈判定庞统的才华将是南州有名之士的领头人,称庞统为凤雏。
诸葛亮的姐姐嫁的庞山民也是庞德公的儿子。诸葛亮推荐庞统的时候对庞统评价不光高还很亲切就是因为不光是同学还是姻亲。诸葛亮志向高远才学出众被庞德公司马德操称为卧龙,和庞统一起组成卧龙凤雏,是司马德操最得意的学生,后来被司马德操推荐给了刘备。
徐庶也就是徐元直,是禹州隔壁的许昌人,本来是个愣头青,因为替人出气差点被官府抓住杀了,后来被同伴救了出来。经此一事,徐庶改了往常脾性,不再舞刀弄棒,一心求学。当时天下大乱,徐庶也跑到荆州避难,拜在司马德操门下成为诸葛亮的同窗。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前,徐庶就看好刘备,提前投奔去了。只是后来曹操用计将徐庶骗到曹营,从此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身才学空付流水。徐庶临走前还推荐了自己的同学诸葛亮,
石韬和徐庶是老乡,一同到司马德操处求学,和诸葛亮的关系也非常好,但是后来诸葛亮随刘备而去,石韬和徐庶一样回到北方,在魏国担任职务,但是一直不受重用,做的都是闲散文职,可能是考虑到徐庶、石韬、诸葛亮三人关系较好,不敢大用。诸葛亮出师攻打魏国时还感叹,魏国的能人智士太多了吗?为何两个大才不用呢。
孟建是河南上蔡人,与徐庶、石韬、诸葛亮一同游学,当时诸葛亮和三人一起讨论大事,互相讨论以后能做什么官,诸葛亮曾说过三人可能做到刺史或者郡守,果然被说中,孟建后来任魏国凉州刺史。刘备在第二次拜访诸葛亮时,见到的小村店唱歌的人就有孟建和石韬,但二人没有选择刘备,可能是看不上刘备亦或者是文人傲气,既然是专门拜的诸葛亮,自然自己不好再去。
崔州平是河北安平人,父亲崔烈是汉末太尉,哥哥崔均任当时西河太守。崔州平的父亲被董卓部下所害,哥哥一心想报父仇却没多久也病死了,这些变故使崔州平无心出山,去做山间一闲云野鹤了。崔州平和司马德操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庞山民就是庞统的堂兄,娶了诸葛亮姐姐的那一位,由于死的特别早,历史上记载的很少。
向朗是湖北宜城人,和诸葛亮等人一起在司马德操处学习,后来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备。后来因为受到马谡牵连被罢官,多年后才被复用,年纪大了后开始教导学生,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私人藏书对读书人开放的人。
司马德操的学生除了上面的还有好多像南阳人刘廪、韩德高等在其他方面有建树的学生。
从上面可以看到司马德操的学生都是有志之士,为了功名各奔其主,即使隐居也是在等待时机,其中有好多人投奔最有实力的魏国,还有投奔吴国的,蜀国的。其中以诸葛亮最沉得住气,不轻易投靠别人。司马德操自己不愿出山,却把自己的学生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些学生就是司马德操的代表,他不用出山屈膝称臣就能知道天下的风云变幻。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作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司马迁后代一说(ZT)
司马迁自称“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又称其数世祖茔均在高门,即今陕西韩城;但此地至今无一姓司马者。据韩城县文化馆介绍,距司马迁出生地“龙门砦”仅三里之续村,今为鬼东嵬阳村,同、冯两姓却历来均自称为司马之后。同姓祖陵存碑文录于下:
“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他乡。错在秦朝,夏阳居处;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孝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追归故里,徙居徐村。坟墓先茔,不能悉志。自茂至杰,略表所知。”
此碑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来源于清康熙二十二年韩城知事翟世琪所撰《重修太史庙记》。该碑文称:“自康熙八年,众为太史公庙会而不能得太史公生辰。适有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谓:司马子长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寿七十三岁,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嵩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同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去司返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不朽,以德不以位。”宋武帝刘裕灭东晋之后,难免要追杀司马后代。司马子孙为避株连遭祸,改姓同、冯,返回高门,颇近事理。至于华山方外士所言,来自遗闻传说,虽无史籍可考,却不能一概视为荒诞不经,至少可作为史学家研考之资料。
百家姓里的程氏和司马氏有关系,程氏历史来源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为重黎之后裔。周宣王时,休父入为大司马,受封于程国。洛阳上有程聚,即其地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时称程伯休父,其子孙遂以封国“程”为氏。司马氏历史来源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赐以官族为司马氏,其后世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显然程氏与司马氏是程伯休父之后。同氏历史来源以官职为氏。周代官制中设有典同,是春官之属,掌六律六同之乐,以为乐器。其后简为同氏。见于《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冯氏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于毕,继封于冯城。其后代遂有冯氏。(2)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同氏和冯氏在此没有看见有什么关系。 你家家谱上讲是一家,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很难考证的。但同姓不婚是人类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的一步。近代同姓结婚其后果及其严重,现代的科学已经被不文明所遮挡,逼迫今日法律不得不修改为三代内不得通婚的禁令。
三国最终赢家司马氏家族建立的晋朝跟水镜先生司马徵有关系吗?
本文2023-10-22 11:43: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