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杜月笙的历史,第1张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1888年8月22日(清光绪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生于上海县高桥镇小商人家。杜月笙两岁丧母,四岁其父杜文庆去世,八岁时继母张氏神秘失踪,年幼的杜月笙只得靠亲戚为生。因无人管束,他与镇上的无赖少年混迹于茶馆赌场,很快便将父母遗留下来的一点微薄家产折腾精光,遭到亲友们的唾弃。14岁时,杜月笙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滩闯荡。初在水果店里当学徒,旋因盗窃聚赌,为水果店老板驱逐。后又拜妓院老鸨为“干妈”,再拜清帮“通”字辈流氓陈世昌为老头子,依仗帮会势力,与清帮流氓们合伙在轮船码头干些敲诈勒索、走私贩毒的行当。同时,以其在上海滩上黑社会内历练时久,为法租界巡捕房雇为包探。

1918年,30岁的杜月笙经陈世昌的同辈弟兄黄振亿的介绍,到当时上海滩大流氓头子、时任法租界警务处督察长的黄金荣家里做杂务。依靠他的头脑灵活、八面玲珑,杜月笙很快讨得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赏识。当时淞沪护军都督使何丰林等人私下集资开办了一家包运贩卖鸦片的公司,杜月笙认为这个公司有军阀为后台,肯定能够赚钱,遂鼓动林桂生以黄金荣的名义入股,不出两年,即为黄金荣赚得200万元。由此,黄金荣对杜月笙的“才干”始加注意,并赏其5万元为酬谢。此后,黄金荣又推举其在法租界内运销鸦片,聚敛钱财。

当时,上海的烟土走私由以英租界探目沈杏山为首的“大八股党”操控。他们先从抢劫烟土开始,渐与土商达成协议,由土商支付数额巨大的“保护费”,由大八股党负责烟土运送安全。杜月笙欲与大八股党争夺烟土之利,乃找来顾嘉棠、叶焯山、高鑫宝、芮庆荣、杨启堂、黄家丰、姚志生、侯泉根等八人,组织“小八股党”,建成一支流氓武装。此小八股党人人心狠手辣,武功高强,在与大八股党的争夺中,他们或明抢,或暗劫,至1919年初,“小八股党”最终取代“大八股党”,执上海烟土行业之牛耳,杜月笙由此名声大振。

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等联合潮州帮烟土商,办起了专营鸦片的“三鑫公司”,由该公司派遣保镖人员,包办法租界的烟土经销。所定之保险费为鸦片价值的10%,每箱鸦片可收取数百元之保险费,如果烟土被人盗劫,则由公司出面追讨或赔偿。当时因黄金荣身为法租界的督察长,不宜公开出面办这个公司,便由杜月笙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张啸林与杜月笙的清帮弟兄范回春担任副总经理。其后何丰林与军警头目俞叶封见该公司有利可图,亦相继入股。公司的总资本约270万元。

一次,黄金荣因在看戏时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争风吃醋,开罪了这位公子,被淞沪护军使何丰林遣众便衣痛打一顿。之后,又将其绑架至龙华护军使署看守所里。杜月笙与上海三大亨之另一角色张啸林居间设法营救。杜月笙向法租界各大土商索取巨款,由张啸林出面向何丰林、卢小嘉赔礼求情,再由杜月笙往请清帮“大”字辈的老头子张镜湖出面疏通,终于平息了卢小嘉的怒气,把黄金荣放了出来。黄金荣为感谢杜月笙、张啸林之“救命之恩”,乃与二人结拜成把兄弟。由此,黄金荣、杜月笙与张啸林这三位上海滩头的大流氓头子联合一体,成为当时上海黑社会中最具影响的势力。杜月笙也从此开始独当一面,自立门户了。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1927年3月21日,中国***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随即控制上海。蒋介石派杨虎和陈群联络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欲借助上海的流氓势力发动反革命政变,镇压上海的工人运动。杜月笙与黄金荣等积极招兵买马,收罗党羽,组织“中华共进会”,充当蒋介石反共走卒,并在四一二政变前夜,由杜月笙亲自出面诱杀了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汪寿华。4月12日,杜月笙亲自督战,组织流氓恶棍从南、北两路袭击工人纠察队。此外,杜月笙还将获取的情报预先通知蒋介石,使得工人游行队伍在宝山路三德里附近,遭到预伏的蒋介石军队镇压,造成骇人听闻的宝山路大屠杀事件。杜月笙还派弟子芮庆荣率领“行动大队”,仅在4月14日一天,便捕捉***人和进步群众一千多人。4月下旬,杜月笙亲率“行动大队”专程去宁波协助蒋鼎文“清党”。通过四一二政变,杜月笙攀附上新贵蒋介石集团,成为他日后在政治上飞黄腾达的跳板。为表彰杜月笙等人在上海“清共之役”的功劳,蒋介石委任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并单独召见杜月笙。从此,杜月笙建立了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蒋介石一些不便出面的事,也由杜月笙代劳。

为巩固在上海滩的地位,扩展在全国的影响,凡国民党的党国要人,如宋子文、孔祥熙、吴铁城,杜月笙莫不曲意奉承,极力巴结。他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特别是上海市重要部门的官员更是打成一片。不仅如此,杜月笙还特别注意取悦法租界的外国权贵,1927年7月,杜月笙被任命为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7月,又被推举为公董局华董,坐上了中国人在法租界可能坐上的最高位置,他在上海滩乃至全国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大亨”。1931年6月,杜月笙举行杜祠落成典礼,蒋介石送了一方“孝思不匮”匾额和一幅祝词,并派代表行礼。

于右任、张学良、王宠惠等国民党要人,以及吴佩孚、段祺瑞、曹锟等下野名流都送了匾额。吴铁城、宋子良还到场向杜氏祖宗牌位行礼。

尽管杜月笙在上海滩春风得意、红得发紫,但他知道那些达官贵人们与他交往只是利用他,实际上并不把他视为上流社会中人。因此,杜月笙极力想开辟“正当”的经济来源,并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经钱新之建议,他于1929年开办中汇银行,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笼络金融界人士、仰仗官僚资本、动用流氓势力等手法,相继担任了中国、交通银行董事以及上海市银行公会理事。与此同时,他还采取同样手法,插足面粉、航运、棉纱业,获得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上海纱布交易所理事长等头衔。最终,杜月笙通过打、拉市商会中的有力人物王晓籁、骆清华,使得当时的商会会长虞洽卿颇有力不从心之感,渐生退意。经过杜月笙一番活动后,王晓籁被推举为上海市商会会长。而杜月笙则在幕后操纵,其在上海金融工商界的权势炙手可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与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相连的杜月笙也卷入了抗日的洪流中,他参与发起了“上海市抗日救国会”,并担任常任委员,也做过一些抵制、查禁日货的工作。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企图通过诱骗国民政府与之谈判,行缓兵之计。杜月笙则居中为这次外交谈判穿针引线。但在全国人民和第十九路军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从事与抗战有关的慰劳、救济任务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和“上海市地方协会”。在淞沪抗战期间,他会同黄炎培等代表上海各界慰劳第十九路军。

通过这些活动,杜月笙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各方人士,包括知识界、金融工商界、文化艺术界,甚至国民党一些相当地位的官员,都纷纷与其交结,向他投靠。随着自己影响和地位的提高,杜月笙此时不便再以“白相人”面目出现,而试图以“工商业者”、“慈善家”、“政客”等“正当”身份出现。于是,他于1933年11月22日,组织成立了为自己效力的社团组织“恒社”。恒,取义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典故,并暗含杜月笙名字中的“月”字。恒社吸纳了一大批金融、工商的老板和政府机关的官员和军警。杜月笙担任恒社的名誉理事长,实际上所有重大问题都由杜月笙及其最亲信弟子陆京士决定。凡加入恒社者,都要向杜月笙递帖子,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杜月笙由此网罗了大量可资利用的人物,羽翼亦更加丰满。1934年11月,“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杜月笙趁机攫取了会长之职,同时还当上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1935年4月,他又当上了中国通商银行的董事长。

一二·九运动之际,杜月笙协助上海市长吴铁城破坏爱国学生的示威游行,阻挠学生去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1936年11月下旬,杜月笙与国民党当局联手策划,逮捕了力主抗日的救国会领袖“七君子”,其后又对“七君子”多次进行政治诱降和迫降。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他致电以前的好友张学良,向他施加压力,宣称愿意自身为人质换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杜月笙又专程赴南京晋谒蒋介石,向蒋介石表示慰问。

由于其在江浙金融工商界的显赫地位,杜月笙成为日本人拉拢的目标。

1937年初,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欧洲归国途中,特至上海与杜月笙会面,向他提出诱人的条件,进行经济诱降。杜月笙基于民族立场,同时考虑到自己与蒋介石集团的利害关系等综合因素,对此予以拒绝。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1937年7月22日,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出面,杜月笙参与组织成立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并担任该会主席团成员及筹募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他及众人的努力下,共筹得救国捐150余万元,认购救国公债7500万元,几乎占全部发行量的1/6。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每当有国民党军队开到上海,杜月笙必定带上大批上海人民捐献的慰劳品,前去慰劳军队。同时,他也利用这个机会竭力与国民党高级将领拉关系。他曾以劳军名义,个人出资1万多元买了一辆装甲汽车送给淞沪战场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两人交情由此加深。此间,杜月笙也曾对***表示过合作的态度。1937年10月,他领导的抗敌救援会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向晋北前线的八路军将士赠送了防毒面具1000套。

1937年10月间,杜月笙与戴笠合谋,利用帮会组织建立了“军事委员会江浙行动委员会”,由其任主任,辖下建立“淞沪别动总队司令部”,拥有一支有一万人参加的“别动队”。5个支队中第一、二、三支队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门生,其中,第三支队在青浦参加了与日军的战斗。1938年,这支“别动队”经戴笠改编为“忠义救国军”。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华当局考虑到杜月笙在上海的显赫地位和影响,对其多方进行拉拢。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杜月笙能够坚持民族立场,审时度势,离开上海,只身前往香港避难。12月初,他又专程赶赴武汉面见蒋介石,被蒋委任为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分管第九赈济区事务。领命之后,杜月笙回香港,成立了赈济委员会第九区赈济事务所,自任主任。同时还在港挂出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办事处的牌子,以此为掩护,从事动员、组织、安排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迁居香港,并负责沟通国民政府与上海等沦陷区的联系。此外,他还与戴笠合伙成立了“港记公司”,负责运销国民政府在川、康、滇一带以禁烟为名掠夺的鸦片烟土。1939年夏,CC系分子吴开先奉命至上海整顿国民党地下组织,成立了“上海党政统一委员会”,吴自任书记长,杜月笙则以其在上海的金融工商、党政、特务系统及黑帮势力中的特殊影响,被蒋介石任命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杜月笙坐镇香港,指挥其留在上海的门徒,迫使虞洽卿等人离沪赴渝。同时他还制止黄金荣公开出任伪职,并请其协助吴开先在上海活动。

约在1939年底,杜月笙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精卫集团,蒋介石为此特拨款20万元给杜月笙以为酬劳。除此以外,杜月笙还积极支持军统局上海区的锄奸活动。1940年10月,杜月笙党徒成功策动朱升源将时任伪上海市市长的傅筱庵杀死。此前,与黄金荣、杜月笙同为上海三大亨的张啸林由于公开投敌,被杜月笙的徒弟林怀部刺杀。尽管杜月笙对此事一向讳莫如深,但事前必经他默认无疑。

1941年冬,香港沦陷,杜月笙迁居重庆。他在重庆重建恒社总社,并在西南各重要城市建立分社。1942年3月,他在重庆设立“中华实业信托公司”,自任董事长,由华中各地抢购物资内运经销。同时他还将中国通商银行迁到重庆,自任总经理。同年秋,他又亲至内江、成都、宝鸡、西安、洛阳等地,设立通商银行分行,各分行内皆设恒社分社。1943年,杜月笙又与戴笠商议、并经蒋介石认可成立通济公司,以国统区的战略物资换取沦陷区的棉纱,被人们指责为趁机大发“国难财”,同时这种行为还大大缓解了日本侵略军战略物资的匮乏。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初,杜月笙还费尽心机,对国民党军政势力未抵达上海前的重大问题,“均周密策划”,积极协助蒋介石争夺胜利果实。9月,杜月笙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后,杜月笙从10月开始,即着手整顿“恒社”。整顿后的“恒社”,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发展分支组织,人数亦大大增加,社员上至中央部长、司长,下至董事长、报社社长、律师、特务,遍布全国。这一时期,杜月笙踌躇满志,势力进一步膨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职衔计70个左右。

除“国大”代表、上海市参议员等公职外,所任职衔,涉及文化教育、金融工商、交通电气等各行各业。1946年3月17日,戴笠在江阴机毁人亡,杜月笙在邀宠蒋介石方面,失去一个有力支持者和合作者。4月,上海市参议会选举。在选举前夕,杜月笙发动其徒众,四处收买拉拢,威胁利诱,当选为议长。但恰在此时,杜的心腹万墨林因囤积居奇,被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逮捕。杜月笙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无奈让出已到手的议长职位。这两件事,使得杜月笙大发牢骚,“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

同年10月,杜月笙又与军统负责人郑介民勾结,将所谓的“人民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任常务理事,积极指挥帮会组织,配合国民党特务,打击***和进步力量。

1948年夏,蒋经国至上海“打老虎”,进行币制改革。9月初,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的罪名逮捕。此外,蒋经国还将万墨林传去训话。杜月笙凄凉地感到“该是他们(蒋介石集团)要我下台的时候了”。后来,杜月笙指使其门下四处收罗证据,证明孔祥熙长子孔令侃所拥有的扬子公司也从事同样勾当,逼蒋经国就范。蒋经国无法,只得将杜维屏判处6个月徒刑,此事草草收场。

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使得杜月笙很快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虽然在此之前,他也曾跟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有过接触,协商去留。但由于他因有在四一二政变中骗杀汪寿华、大肆屠杀***人的血案的思想包袱,亦深知蒋介石决不会允许他留在上海“变节投敌”,遂决定既不留上海,也不随蒋赴台。1949年5月1日,在解放军围攻上海前夕,杜月笙黯然离开大陆,逃往香港。

杜月笙避居香港后,不仅为虎落平阳、身价贬值而深感烦恼,还为财源日益紧缩而忧虑,一再发出“香港居,大不易”的感慨。往日的颐指气使、风光体面已成过眼云烟。对前途的悲观忧虑,使他不得不求助于问卜算卦,维持心理上的平衡。但心理上的落寞烦恼和生理上的重病缠身,双重打击使得作风一向强悍精明的杜月笙,终于在1951年8月16日客死他乡,死时63岁。

  杜月笙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头子,绰号“套签于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经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簧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他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当时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

  因善于纠合同伙,勾结军阀,他成为鸦片提运中最有势力的一个。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担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情。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必定出面组织赈济。他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他一改传统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丈,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通过结交金融界徐新六、陈光甫、唐寿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银行业务颇为兴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词”典礼。仪仗队有五干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夭。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蒋介石、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在内的党国要人都送了匾额。排场之大,靡费之巨,极一时之盛。1932年,杜月笙开始组织恒社, 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自任名誉理事长。社名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上是帮会组织。杜月笙借此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恒社初成立时,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达五百二十余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新闻界、**界等许多方面的人士都参加进来。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协会会长。

  1937年7月,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斗争中。在全国人民要求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人的拉拢,于1937年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伪上海市长傅筷庵。1940年他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这是在国民党支持下的中国各帮会的联合机构,杜月笙为主要负责人,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他组织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借此中饱私囊。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这时,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国民党势力可以公开活动,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经过多方活动,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当选后马上辞职。此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校董达六七十个。

  1948年,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市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携家仓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上海皇帝

三大亨里,要说名头最响,声望最高,实力最强,非杜月笙莫属,他是中国近代史里相当传奇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黑帮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称。

从水果小贩到黑帮老大,从小混混到企业家,从流氓地痞到社会名流,杜月笙是如何做到黑白两道通吃,商界政界无往不利的呢?他都有些什么过人的本领呢?

杜月笙语录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生于1888年,江苏川沙人,早年父母双亡,年少时以卖水果为生,有高超的削梨手艺,故有两个绰号,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梨”。

14岁时,杜月笙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介绍,进入黄金荣的黄公馆打杂,在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间,他因尽心尽力服侍而获林桂生赏识,推荐给黄金荣重用。

通过一系列事件,杜月笙逐渐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让其负责经营赌场“公兴俱乐部”,由于他善于结交,极具手段,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他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开设赌场,大量聚敛钱财,广交名士,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流落于上海,杜月笙热情款待了他,有感于杜月笙的义气,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为他撰写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副对联他很喜欢,挂在家中客厅两楹之上,因此有人称他为“当代春申君”,此语虽有吹捧之嫌,但也说明他待人处世确有一套,下面几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脾气

一般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早年落魄的历史,有人提起就会愤怒不已,杜月笙是个例外。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帮乞丐围着他,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从不生气,反而叫手下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时,他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私下里,他却总爱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从没丝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军阀范绍曾家做客,当时满屋子的人,他一时手痒,拿起一个梨和水果刀,转眼间就将一整只梨皮呈螺旋形削下。有客人看得惊讶,赞叹说:“杜先生,你这削皮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语录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黄金荣与杜月笙基本没发生过利益冲突,唯一一次是在黄金荣退休之后,黄的门徒陈培德犯了案子,被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碰巧逮捕陈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下黄金荣不高兴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扫他面子,怒气冲冲地要召见他。

第一时间赶到黄家后,杜月笙见一堆人守在黄的身边,可黄却全然不理他,只自顾自地抽大烟。黄不说话,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等三筒大烟抽足,黄金荣总算开腔了:“我也老了,愿打愿杀随你们的便。”杜月笙接过话:“您老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哪个敢违抗呢?”黄东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后才高声吼道:“陈培德犯了什么错?”

这一声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陈培德是谁?这种发生在最底层的小事,哪里值得他去关注?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跑到门边打电话,安排手下去息事捞人。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整个过程,杜月笙一直和颜悦色,不曾皱过一丝眉头。

识人

大律师秦联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带他去杜公馆见识一下,进去后看到别人在推牌九,一时手痒,赌了几把,转眼就输了四千大洋,结清赌帐后,他黯然离开,懊恼的表情被杜月笙瞅个正着。

待他走后不久,杜月笙便问朱如山:“你带来的这位朋友,是做啥事情的?”朱如山如实相告,他叫秦联奎,是个开业不久的小律师,原本只说来看看热闹,没想他会下注输钱。

杜月笙把那张四千元的庄票递给朱如山,说:“当律师,用心血,摇笔杆,逞口舌,能有几个钱好赚?我实在不想赢他的钱,请你替我退还给他。”收到钱后的秦联奎十分感激,从此成为杜月笙的头号法律顾问。

杜月笙语录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原本没打算结识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与人发生纠纷,他名声虽大,但无权无势,无能为力,只好拉下脸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没啥文化,却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识分子,他帮章太炎的侄子摆平了纠纷,事后又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向他报告调解过程和结果,临走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叠成方块,压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笔厚礼的同时,又顾全了大师的面子,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感动不已,从此对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经据典,将“杜月生”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将出身卑微的杜月笙变为名人之后。

口碑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罢工,法国驻上海领事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说:“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罢工期间的工资要照付。”法商公司答:“罢工期间工资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没想到复工条约签订后,法商公司却临阵赖账,只答应每月增加工资四角的条件,却不肯支付两千三百多工人罢工期间的工资,工人群情激愤,眼看复工就要流产,杜月笙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公司不付的话,全部由我来付。”

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万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间。

杜月笙语录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陈光甫的商储银行遭挤提,他向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求助,钱新之让他去找杜月笙,当晚陈光甫来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开门之前,商储银行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杜月笙跨出车门,申报存款三百万元。见杜先生来存钱,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杜月笙只亮了个相,一场金融灾难便平息了。

处世

孟小冬,人称“冬皇”,大名鼎鼎的京剧名伶。几次与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唱对台戏,让梅兰芳顿生爱意,梨园同行,惺惺相惜,不久二人便喜结连理。

北平肄业学生王惟琛,是孟小冬的超级脑残粉,因梅兰芳娶了他深爱的女人,怀恨在心,携枪闯入梅家刺杀梅兰芳未果,却误杀了梅的朋友张汉举,事件轰动全国,孟小冬难承压力,加上被梅兰芳原配福芝芳多次欺辱,孟小冬终下决心与梅分手。

几年之后,在杜月笙四太太,也是她的好姐妹姚玉兰牵线做媒下,孟小冬到上海跟了一直仰慕她的杜月笙。1949年,杜月笙60大寿,梅兰芳专程赴上海唱堂会祝寿,街坊们纷纷打趣,不知道杜月笙会不会将孟小冬还给梅兰芳?

**《梅兰芳》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

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赴法,掐指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时,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结婚那一晚,孟小冬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一生傲气的她,最终也算是有了真正的归宿。

想看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想看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梅兰芳》。

杜月笙语录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吴开先担任国民党上海负责人时,杜月笙多次托人请他吃饭,但吴看不起杜,每次都拒绝了他。因为请的次数多了,有时实在找不到借口,就先答应后爽约。即使这样,杜月笙依然没有放弃,照样三天两头托人请他。终于有一次,吴被缠不过,横下心来,决定赴约。

这一天,吴开先准时出现在杜家,大门口,杜的总管万墨林正毕恭毕敬地等候;二道门,杜的头号法律顾问秦联奎毕恭毕敬地迎候;到内厅,杜月笙一身长衫,满面春风,见吴进门,起身相接。

看到杜月笙礼数如此周全,吴开先不由心想:前几次答应来时,他们也曾这样等过我吧?试想三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后没等到人,该有多失望?于是,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说的第一句话是:“老早就想约吴先生过来坐坐,却因为我这里总是人来人往,实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似乎吴开先此前多次爽约的事,根本没发生过。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说道:“岂敢岂敢。”

此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临终

1949年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在争取杜月笙,一边让他留在上海,一边让他过去台湾,但两边都被杜月笙婉言拒绝,他选择了去香港。

两年后,在香港的杜月笙病入膏肓。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然后他让大女儿杜美如打开家里的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满满的借条。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撕掉,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

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沉默了一会,他又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终年63岁,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PS:感谢从良匪兵提供资料!下回最后一个,张啸林。

在苏小小墓的附近还有一座武松墓,1894年,武松的棺木被工匠无意中挖了出来,上面赫然写着“武松之柩”,工匠赶紧放了回去。这事也从侧面证明了西湖武松墓并不是衣冠冢。

根据《杭州府志》记载,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今河北),相传拜过铁臂膀大侠周侗为师,是岳飞的同门师兄。武松武艺高强来杭州卖艺,被知府高权相中,做了都头。但是并没打过老虎,也没杀过潘金莲。

没几年,高权得罪了权贵被罢官,武松也受到牵连。新上任的知府为蔡京的儿子蔡鋆,仗着蔡京的权势,胡作非为,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称他为蔡虎。

武松对他恨之入骨,当街就把他打死了。很快武松也被捕获,遭到毒打,死在牢里。杭州人对他感恩戴德,合力将他葬在了西泠桥附近。

1942年,上海滩老大杜月笙出资为武松重修墓碑。1964年,武松墓却被要求迁移,武松遗骸也被丢到乱葬岗里。直到十年结束,人们才把拆毁的墓地回迁,武松的墓地原址和遗骸都已经无法辨认。

专家根据当时拍摄的照片,重新修建了武松墓,现已成为西湖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遗骸(3)杭州(2)西湖(1)

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月笙重视孝道,成名后花费了大价钱兴建祠堂、修订族谱。

可就是这样一位重孝的人,却为何任由父母棺材露天放置,忍受风吹雨打,哪怕成名后有权有势了,也不下葬父母?

这个问题的结论,关系到一个颇为“温情”的故事,咱们可以等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再下。

1、夫妻树

杜月笙的童年,大半时间是在苦难中度过,这种苦难既包括物质匮乏,也包括缺乏亲情的关怀。

光绪十三年,杜月笙出生了。

家有一子,本应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可在那个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年代,一个新生婴孩带给家庭的同样还有——负担。

杜月笙出生的时候,身边只有体弱的母亲朱氏。

母亲的工作是给人洗衣做饭,连怀着杜月笙的时候也不例外。

而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在杨树浦和人合伙开米店,当时又恰逢灾年,粮食歉收,米价大涨,杜文卿在没钱进货的情况下只能看着生意亏损。

夫妻俩为了能够给杜月笙一个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朱氏和杜文卿商量后,便拖着刚生育不久,还很虚弱的身子,进入了一家工作任务很重的纱厂讨生活。

杜月笙三岁的时候,母亲终于还是不堪重负,去世了。

当时杜文卿和杜月笙压根没钱去为朱氏置办墓葬,他们凑了钱给朱氏买了一口白木棺材,请人抬到老家选了快地方安置,却并未下葬。

二年后,当时上海夏秋大旱,冬天又降大雪,一热一寒,杜文卿竟也生了大病去世了,只留下五岁的杜月笙和继母相依为命。

这个本已破落的家庭,接连遭遇噩耗,又哪来的余钱安葬杜文卿,孤儿寡母只得倾其所有,置办了一口棺材,让杜文卿和前妻朱氏的棺椁安放在一起。

说来也算是造化弄人,数年后,像似奇迹。两口棺木之间,长出一棵黄杨树,枝繁叶茂,覆荫杜文卿夫妇的遗骸。

从旁人的眼光来看,这不正像夫妻俩恩爱一生,化作了夫妻树庇佑后代吗?

2、福地说

25年后,杜月笙发达了,本想另择一地给父母亲安葬,可寻来的几位风水师傅,在看到那棵黄杨树后,意见都颇为一致:他父母浮厝的那块地方,正好是一方寅葬卯发的血地,祇可浮葬,不能入土,因为一旦入土风水便将破坏无余。尤其那一棵黄杨树,更是杜氏子孙世代荣枯的根源,动也动不得。

杜月笙拿不定主意了,他决意去问问亲人们的意见。

没想到,杜月笙的老娘旧朱阳声,这次也不支持他安葬的决定。

朱阳声认为,黄杨树正是朱氏和杜文卿恩爱的证明,不用去破坏这种局面。

话都说到这份上,杜月笙也不愿意去打扰父母双亲,因而也就有了杜月笙不为父母亲下葬的事情发生。

杜月笙的历史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1888年8月22日(清光绪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生于上海县高桥镇小商人家。杜月笙两岁丧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