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应该怎么传承下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家谱应该怎么传承下去?,第1张

家谱是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务必要好好保存好好珍惜啊。通过纸质家谱的记录,让后代把家风传下去。纸质的是不是要翻修,电子家谱正在适用于每个家庭。

百姓通谱网新生的互联网家谱有如下几大特点:

  1保存完整,便于查阅;

  2上谱、修谱及时,容量不受限;

  3终生只需一次上谱,成本低;

  4所有姓氏都线上线下收录,容易修成通谱;

  5谱网结合,完成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我国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比如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的郑姓都是明成祖赐的,他真实的姓、祖先、籍贯、身世,五百多年无人知晓。

2居住地地情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积累起来的,家谱就是记载家族成员的活动和世系的图书形态。一个家族的发祥地,是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从事活动的环境。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

3.迁徙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步从家乡向外扩引,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事实上,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

4世系图表

世系是家谱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在考证姓氏源流的同时,从始祖或始迁祖,即一世祖起,按其后裔世序、长幼辈分,一代接一代排列下来,世序分明,一目了然。

5人物传

人物传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传标准、范围和方法以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将在“人物传的编写” 中详细叙述。

6大事记

大事记是编写地方志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载一地的大事和要事。现代新家谱中,也采用大事记来编修家谱。编修新家谱,这项内容值得提倡,应列为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

7字辈谱

字辈谱是各姓氏家族族谱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简单地讲,字辈谱中辈分就是家族中血缘传承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

                              引言

                            何谓族谱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谱牒等。是一种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内部的世代、传承等关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

                          族谱的组成

族谱的编纂是在儒学指导下进行的,从浅层次上看反映了祖宗崇拜,从深层次上看,则是儒学思想的反映。族谱,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莹、家训族规、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

                          1谱名

阐明本族的姓氏和堂号、续修次数等问题。以民国版《江津县汉鼓山王氏族谱》为例,在封面上即写明本谱由发源于江津的王氏族人续修,重修时间为乙酉年(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其中,江津是地名,汉鼓山王氏则是堂号。

堂号,实质上是祠堂名号,是家族的标志和代表。汉鼓山王氏祠堂,是太原王氏迁居到江津的始祖——王千一之子在父亲的墓旁不远处所建。

                          2谱序

谱序又叫卷首语,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他关于本族的记述。谱序的内容大多是论述纂修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历次修谱的情形、本次修谱的缘起和本姓本族的源流等。而外姓名流所作的谱序,则注重儒家道德伦理的宣扬,强调敬祖宗、辨昭穆、孝祖先等。谱序的作者包括各色人等,有的是本族之人,有的是社会名流,也有的是当地的地方官员。

                            3凡例

凡例又称谱例,主要阐述族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例如,1774年在续修《孔子世家谱》时,衍圣公府颁发的谱例共有34条。如入谱规矩,出谱规矩,立传规矩等。

入谱规矩。 一般来说,族谱在收录族人时,并不考虑他的贫富贵贱、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是同一祖宗的子孙,只要不违犯国法、家规等硬性要求,都能入谱。

出谱规矩。 主要针对犯罪、出家的族人,要从族谱中移除。

立传规矩。 对于家族重要人物,对其德行、功业、学说等进行记录,供后人学习。

                            4谱论

谱论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和方法等加以发表和阐述。在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也很关注续修族谱。例如,清代的顺治皇帝指出续谱的目的在于强化孝梯思想,妥善处理长幼、尊卑之间的关系,加强家族内部的联系,教训青年人不要胡作非为,让他们明白礼节,改良社会风气。

                        7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记述的是本族的来源、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之间的关系。这是宏观介绍本族的来龙去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对始迁祖之前的家族情况的考证,习惯上往往会追溯到黄帝,并且会千方百计和历史名人攀上关系。这样做虽说影响了家史的真实性,但是也说明了后人对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尊崇。

                          6世系考

世系考详细记载了族中所有成员,从第一世到修谱时的最后一代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日、行次和子女等,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日和寿数等。有的也记载本族支系的历史渊源和迁徙情况。这部分是整个族谱中最重要的、篇幅最大的部分。

                          7世系表

世系表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内部的世代、传承等关系。有的地方会把世系表画在神轴上,逢年过节时,隆重地进行祭祀。山东高密的李氏家族,还保有这样的习惯。

                    从黄帝到始迁祖

在族谱修纂时,有些家族会把从黄帝到本族始迁祖的世系加以追溯。例如,前述衍庆堂《李氏宗谱》就罗列了从一世祖利贞到65代祖李道的世系。由于唐代之前的族谱大都已经散失,所以,这种追溯往往无法证实。

                          8字辈

字辈起源于宋朝,是专门登载族内姓名排行的字语。字辈一般选择具有美好寓意的文字,在排列时有的是四言、五言或七言,句子可长可短。字辈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据说宋太祖赵匡削曾经给赵家立了14个“范字”——“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共14个字。在族谱中,“字派”“班次”“班辈”“班行”等都是字辈的同义词。记载字辈,主要是给族人取名使用,目的是“顾名思义”,了解尊卑和亲疏。

                          9宗祠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处理族内重要事务的场所。在《礼记》一书中,先哲指出君子建立房屋,要先立宗庙,再立马厩和库房,最后才修建家人的住所。

宗祠出现之前,中国已经有了宗庙、石室、家庙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建造,都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希望子孙后世能够铭记祖先的恩德。

                          10坟莹

古人认为,已经过世的祖先可以庇佑后人,因此要慎择葬地。让死去的祖先入土为安,也是子孙孝梯的表现。此外,古人非常注重对祖坟的保护。在族谱编纂中,坟莹一般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内容。

                          11族规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个体与家族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个体的行为,不仅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家庭、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有必要用家法族规来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确保家族的长盛不衰。对此,宋代儒学家程颐强调,做父亲的要从严治家,否则就会乱了长幼尊卑之序和男女内外之别。要从严治家,就必须有家法。

族规又叫家范、家规、家训、家法、宗范等,是由家族的尊长或者成员代表共同制定的,带有劝导和惩戒双重特性,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则。儒家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伦理劝诫比惩戒更为合理。家法族规深受儒家这一思想的影响,以道德教化为主,以惩戒为辅。

此外,还包括族产、契约、人物传记、迁徙记、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捐资人名、领谱字号、续后篇等内容。

              族谱可以回答“灵魂三问”

我是谁?族谱的世系表可以回答。

我从哪里来?从族谱的迁徙记可以得到答案。

我要到哪里去?从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可以找到做人的目标。

                    千年族谱盼新生

《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种族传承,就会有族谱。在美国,有十三位总统有爱尔兰血统,包括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克林顿等。而爱尔兰斋美国人大约有3700万人,在美国3亿人口中占据1/10。尽管只有大约31%的爱尔兰血统,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非常珍视它,希望它可以为自己的竞选提供帮助。

在当代,外国也有很多家谱网站。例如,奥巴马的爱尔兰血统就是由英国的家谱网站发现的。1850年,爱尔兰面临着严重的土豆大饥荒。那一年,有个名叫法尔蒙斯·基尔尼的爱尔兰青年和姐姐、姐夫一起逃到美国俄亥俄州,接收了亲戚的房产。后来,他结了婚,并生育了10个儿女。奥巴马的母亲安·杜汉就是基尔尼的后代之一。所以,法尔蒙斯·基尔尼是奥巴马的五世外祖父。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人。2011年5月,奥巴马前往爱尔兰中部奥法利郡的小镇莫尼高尔“寻根”。

而在现代化的中国,也一定会有族谱的一席之地。

                            —end—

PS:除关于汉鼓山王氏的内容及外,本文其余内容大多引用自《家国情怀 儒家与族谱》(岳晗著)一书,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每一个团体都有着自己的为人和风气。家风家训,上可以追溯至千百年以前,下可以影响到百代人以后,只有有了好的家风家训,才有了为人的基本,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强调和重视的事情。

若谈起家风家训,或许有人会联想到春秋时期的一位古人,那就是孔子。孔子名下,弟子三千,贤德之人层出不绝。在孔圣人的教导下,他的为人作风也四处传播开来,穿越时空影响着千年以后的我们。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便有着我的直系祖宗——卜商。卜商,字子夏,世人尊称“卜子”或”卜子夏”。生活在春秋末年的晋国,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是与子路、曾参、颜回、孟轲齐名的文学大家,因此,也有了“孔孟颜曾卜,五姓为一家”之说。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也是我们卜子世家的为人之本。博学笃志破愚钝,切问近思消迷惘,懂得了这句话,也就明白了为人的基本。

卜子世家延续了按字排辈的规矩。孔子在年老之时,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形成了孔姓家谱,同时,孔姓家谱也适用于孟、颜、曾、卜四姓。到今日,我们正排到兴、毓、传、继、 广,昭、宪、庆、 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我正排到“繁”字辈,名属卜商的第七十三代孙。

身为孔子后人,我们家族也有着自己的族谱,那就是卜氏家谱。卜氏家谱二零零六年前共五卷,记录着从春秋时期先贤卜商的事迹,以及往后的五十余位祖先的名字。

说到家谱,自然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续写家谱。我的爷爷是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对我们村的发展曾有过很大的影响,续写家谱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2006年春天,我的爷爷为这五卷伟大的家谱再续了篇章,将后来迁居寿光田马桂河西的十四代人的名字记录了下来,重续手抄形成了卜氏家谱的第六卷《寿光·田马·卜家村  卜氏家谱》,整卷记录着上千个卜家传人的名字,存放在村委会,无不展现着卜子世家的惊人魅力。

爷爷说家里保留的这六本家谱等以后会传给我,然后由我传下去,这是我们家的传家之宝!

家风的传承,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事。

从春秋年代开始,这段风气跨越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度过了饥寒交迫的时候,翻越了时间的沟壑,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今日。

家风正,则人正。我的太爷爷,正是生在那段艰苦的时代的人。在那个时候,乡亲们个个都衣食无依,嚼草根,啃树皮,不知多少人饿死在那个时候。而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还要抚养七个孩子。家里家外的活都担在他们的身上,一要种田养家,二要照顾老小,但仍然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虽然那时生活环境并不好,但是我的太爷爷依然在一心一意地,言传身教地,教育着七个孩子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风气,并让他们一直传承下去。

时间推移,我家终于熬过了饥寒交迫的时代,我的爸爸、叔叔、姑姑来到了这个世上。那时的日子依然艰苦。为了生计,爷爷和奶奶不光种了果园,还养了鸡、种了庄稼,爷爷要求爸爸和小叔、姑姑帮忙干活,养成了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他们都很了解我们的家风,不但讲究吃饭落座顺序,而且很尊敬长辈,做事踏实,为人慷慨,这都是爷爷奶奶教育的结果。

我的父母也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从小就要求我多读书,多长见识。同时教育我懂得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懂得了正确对待长辈的批评教育;懂得了对人要讲礼节;懂得了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些教育,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错误的路。

家训正,则家正。踏实做人是我们的家训,踏实,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是我们的家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道德根本,人一旦丢了诚信,也就丢了名誉与友情;包容也是我们的家训,做人要宽宏大量,不能心胸狭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谦虚做人更是我们的家训,一个人在获得了一个功名利禄时,千万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家风正,则人正,则社会正,则国正;家训正,则家正,则集体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家风是一种跨越时间的道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道德水平。

传承家风,正其身;传承家训,正其人。我们要一直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才能使家庭兴旺,才能使祖国富强!

家谱,又叫“宗谱”、“族谱”、“家乘”,是记载一个家族血亲延续的基本文献。家谱的产生,是东汉世家大族兴盛繁荣的产物。东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许多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有相当的政治特权并且拥有很高文化的大姓望族。这些大族为标榜其久远的历史和高贵的门阀,往往编撰谱录,详细介绍家族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显赫人物及不凡的事迹。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门第成为关系一个人前途命运的关键;另外,由于社会动乱,许多人颠沛流离,于是,撰写家谱成为非常流行的风气,从贵族之家一直到普通百姓,皆乐此不疲。风气相沿,历唐宋元明清而不衰。

因各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家谱的详略大小各异。大家族家世长,显赫人物多,其家谱自然是内容丰富,颇具规模,体例也多采用叙述式;普通家族,人物与事迹平平,内容较简,体例多采用图表式。叙述式家谱信息量大,通常要详记家族全体成员的名、字、号、婚配、生育、享年、葬地、世系以及族田、宗词与族规等,有的还附有族中名人的列传、画像、著作、墓志和各种题跋等。图表式家谱则只限于名字、辈分、世系等。

家谱按男性辈分高低来排列,妻子不得载名,只以某氏列于其丈夫名字之后,所生女儿也不载名,只以第几女列在父母和兄弟之后。由于家族的延续与人口的变化,家谱需要不断续修。续修的时间,间隔十年、二十年不等。续修家谱是家族的大事,按照一定的礼仪与规矩进行。整个工作要由族长主持,并通知迁居异乡的族人派人回来参加其事。续谱包含着祖先崇拜遗风,借此可以增加族人认祖归宗的意识,提高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但也应该看到,在阶级社会中,家庭内部的分化非常剧烈。同姓同宗之人,有的田产弥望,有的则地无一垄,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根本不同。因此,续谱实际上还包含着淡化身份差异,缓和族内冲突矛盾的意义。

在中国的家谱中,孔、孟、曾三姓的家谱最有特色。因孔子、孟子、曾子在历史上享有“万世师表”的特殊地位,他们的谱系情况较为清楚,已经做到了全国一姓同谱,而且在立谱之初,就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和用字。人们一听(或一看)某人的姓名,就能知道他的辈分情况。此外,历史上还有一些典范性的家谱。如欧阳修的“欧氏谱”与诞生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苏氏谱”,因体式完善,被推为家谱的典范。

家范,又称为“家训”、“家诫”、“家规”、“家约”等,是家长为后辈子孙或族中成员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教务。它是一种训诫活动,也是一种文献。作为文献,家范主要涉及的方面有:

第一,敬祖孝亲,主要讲如何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第二,睦亲和宗,主要讲如何处理同宗之间关系;第三,亲里睦邻,主要讲如何处理乡里乡亲间关系和如何选择朋友;第四,忠君急公,主要讲如何处理家国关系;第五,劝学育材,主要讲怎样培养子弟读书学习、尊师重教;第六,教女训媳,主要讲女儿与媳妇如何严肃闺范、谨守妇道;第七,婚嫁延嗣,主要讲怎样选妇择婿、保持血统、正妻妾之位等;第八,居家治生,主要讲如何重本守业、勉力耕织、勤俭持家、保身健体等;第九,积德行善,主要讲如何恤穷困、矜孤寡、行义举等;第十,禁诫为非,主要讲禁讼、禁赌、禁*、禁偷等。

家范,可以说是家长制定的,是体现家长意志的产物,但具体分析,又有多种情况。一是由全族通议,由族众共同制定,这主要是为了体现家范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二是由族长和宗子制定,这种情况最为普遍。三是由家族内的尊者或贤达制定。四是由单个家庭的家范演变而来。由于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普遍存在,从魏晋以后,家范的制定和编撰日益兴盛,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家范文献。在加强同族同宗的认同感和维护家族秩序,促进家族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以及维护地方治安,保证国家的赋税摇役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颜子推的《颜氏家训》、范仲淹的教子《尺牍》、司马光的《涑水书仪》、朱熹的《家礼》等,为后人艳称不已,影响甚大。

家谱应该怎么传承下去?

家谱是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务必要好好保存好好珍惜啊。通过纸质家谱的记录,让后代把家风传下去。纸质的是不是要翻修,电子家谱正在适用于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