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起源?(完整版)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宋姓出自战国时期,商朝纣王的庶兄启,被周武王封于宋,建立宋国,他的子孙以国为名作为姓氏,从此有了宋氏。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殷王帝乙的长子启,被周武王封于宋,传到三十六世孙君偃时,为楚国所灭。历史上的宋国是周代诸候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参考资料:
这《宋史》里有一件事是奇怪的。《宋史》有关宋江的记载,少之又少。或许,站在修史者的立场,对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可是,也不尽然。与宋江同期造反的,还有一个叫方腊的人。宋史中就有《方腊传》,在众多纪传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腊的词句,其内容显然比宋江多得多了。宋史中,有关宋江的记载,大致有这么几段,散见于浩大的书卷之中。这些内容,现在也常被人拿来用。
比如,《宋史·徽宗本纪》载: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另有《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侯蒙传》也有提及: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上述记载,大致可以了解宋江的基本信息。其一,宋江确有其人,也确在山东等地起事。其二,宋江有才,确有过人之处,以致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三,宋江仅是流寇而已,转略十郡,曾转战各地。有关他在梁山水泊落草生根的事,史书似乎也根本没有提到过。后人估计是依据史书中的一句话梁山泊多盗,将宋江演义到那儿了。其四,宋江起事的规模有限,手下之众,谈不上浩浩荡荡,估计也就是几百到上千人,亲信随从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宋江后来战败而降,也不是主动受招安。招降宋江的人,叫张叔夜,其出名,似乎亦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后来的一段,说其被金人所虏,途中不屈自尽,从而名垂青史。
1935年,余先生写下了著名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此文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余先生以治史学的方法考索《水浒传》故事之本事,对《水浒传》中近20人的原型进行了考证。宋江三十六人,史书只是笼统称之,余先生则据正史野史,侃侃谈来,甚有意思。余先生笔下,大致推断的三十六人,计有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全本的《水浒传》,后来被明代著名批评家金圣叹腰斩了。其腰斩的内容,便是七十一回以后受招安并受命征方腊的故事。
宋江其人的人生结局,史料亦无记载。他是起事了,也受降了。但后来如何呢?不知道。这一历史悬案,史界历来有争执。主要是正史未见记载。野史之说,又无依据。有些野史,还说得相当离谱,不仅说其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也征了方腊,甚至后来还陪着宋徽宗画画,跟蔡京学练书法……想象力超级丰富,却均不可信。当然,也有野史说到,宋江受降后,他和他的部属全部被杀了。金圣叹批本添加的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是不是受此影响,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宋江的结局,没有人知道。他在正史中消失了,却在各种通俗唱本中丰满起来。南宋时的《宣和遗事》,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版本。明人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及后来罗贯中改续的几十回,便是以《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梁山好汉的故事这才家喻户晓而妇孺皆知。宋江这位郓城小吏,仗义疏财、结交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形象,才真正地深入人心。因此,《水浒传》是小说,宋江只是文学形象。它与历史的联系,是相当少的。宋江在梁山泊的那些事儿,纯属子虚乌有。
施耐庵的《水浒传》根据民间流传的梁山好汉故事,把坐头把交椅的老大宋江描写成了一个仗义疏财、急公好义、爱国忧民、忠肝义胆的乱世英雄,在他巧取豪夺地掌握了梁山的革命领导权后,奉行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等待招安的改良主义路线,在其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之后,梁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到鼎盛的阶段时,那种执拗地顽强地生长在这个旧知识分子内心的忠君报国思想,使他走上了一条受招安,投降大宋王朝的似乎正本清源的道路,也把众位梁山好汉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历史上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上也曾经明白无误地记载过。宋江起义大概发生在宣和元年至三年间,即公元1119年至1122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是在太行山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起义和前文提过的黄巢军一样,具有流寇性质,指东打西,战无定策,风卷残云,哪儿黑哪儿歇,没有固定的根据地。
起义中心地带虽是水泊梁山,但此地并非易守难攻,梁山只是一个类似丘陵地带的地方,当代散文家古清生曾经在笔下描绘过这个地方,给笔者的影响很深,所以宋江在这个狭小的,并非倚险可守的地方能够长期驻扎且能让数支进剿的官兵始终无功而返是不太可能的。宋江究竟因何而降?宋江起义的结局历史上真实的记载是其严重受挫后投降,说明白点,就是在大宋王朝重兵围剿下兵败溃散,无奈之下举旗缴械投降。而并非像《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那样,是因朝廷累累举兵无果,宋江大败官兵主动受招安而降。宋江起义是一起规模很小的起义,但是战斗力却非常惊人,起义大军东奔豕突,居无定所,宋江浮海而来,水陆并进,劫掠珍宝,收获颇丰。宋江战败投降的真实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宋江惯于流动作战,外出劫掠归来,面对小股官兵挑衅,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不料却中了张叔夜诱敌之计,当伏兵四起,战船被烧时,队伍斗志顿消,队形立散,官兵敢死队在战斗中俘获了宋江的副手,宋江眼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有举兵投降。
那么,宋江兵败投降以后,命运究竟如何?迄今为止这还是史学界的一段公案。《续资治通鉴长编》、《皇宋十朝纲要》、《大宋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都明确记载宋江投降后随官兵前往镇压方腊起义,这也就是施耐庵所著宋江征方腊损兵折将的出处。但也有的史学家考证宋江并未征方腊,而是被另一名将折可存在镇压方腊起义后一并剿灭,宋江遇害身亡。但是,折可存宋史上并未有传,而是在近代1938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中有过记载。还有民间传说,张叔夜受降宋江后,担心其贼心不死,留下终究心腹大患,而将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杀害埋于白虎山下,而成为好汉茔。
这段扑朔迷离的公案其实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线索,假设宋史张叔夜的记载可信,那么宋江兵败张叔夜并投降后,很有可能被派往童贯军中效力,而此时的折可存为童贯军中第四将,随同镇压方腊,眼见同为起义军的方腊之悲惨下场,宋江军中的三十六位好汉未必不会再度蜂拥宋江揭竿而起,折可存因与宋江同征方腊而被朝廷上谕前往镇压不是没有可能,宋江也因此被害。这个推论当然还得有赖于更多史料佐证,但无疑此说最为合理,也是唯一能够解释张叔夜和折可存遗留史料中言之凿凿的记载的,无论怎么说,宋江从起义到失败,仅仅一年多时间,在投降宋朝后不久小黑哥就非正常地死亡了,至于怎么死的,迷雾重重,施耐庵最后的交代是因受奸臣排挤而饮毒酒身亡,临死前还拉上了几个兄弟垫背,也并非没有可能。
所谓《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是作者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而杜撰的,宋江起义是由以三十六条好汉为主的骨干力量组成的,这三十六条好汉《大宋宣和遗事》中有着详尽记载,尽管《大宋宣和遗事》为宋无名氏所作,为讲史话本,有小说家一言之弊,但因与宋江起义年代相距较近,文中仍然有许多可信之处。《水浒传》里的许多场景,譬如杨志卖刀,晁盖等八人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等都有非常仔细而传神的描写,所不同的是杨志等十二位指使(宋代低级军官)先是到太行山梁山落草为寇后与晁盖、宋江合兵一处,《大宋宣和遗事》中对宋江的结局也有交代,仍为将门之子的张叔夜元帅招诱宋江等三十六人归顺大宋朝,宋江后因征方腊有功而被封为节度使。
《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如下:智多星吴加亮,玉麒麟卢进义,青面兽杨志,混江龙李海,九纹龙史进,入云龙公孙胜,浪里百跳张顺,霹雳火秦明,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二郎阮进,大刀关必胜,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赤发鬼刘唐,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横,美髯公朱同,神行太保戴宗,赛关索王雄,病尉迟孙立,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青,没遮拦穆横,浪子燕青,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急先锋索超,拼命二郎石秀,火船工张岑,摸着云杜千,铁天王晁盖。这三十六人之中,许多人的姓名和江湖绰号在后来施耐庵写作《水浒传》时起了变化,而且梁山好汉中其实并没有女性,之所以加入了三位江湖女侠(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也可能是为了让梁山好汉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因晁盖早死,众人便推呼保义宋江做了头领,凑足了三十六天罡之数。在《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明白无误地写着,宋江聚义的地方是太行山梁山泊,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把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定位于山东省梁山县境内,而在中国地理图上,我始终没有找到太行梁山所在,这又是一大疑团,至今无人能解。梁山好汉的故事代代相传,自宋、元至明清,流传版本众多,脍炙人口,甚至后世还衍生出《水浒后传》来,梁山英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形象千百年来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壮举,成为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尽管小说家言与历史的真实有着一定的出入,但这丝毫不影响《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成为中华文学史上最为灿烂夺目的奇葩,而作者施耐庵也同样堪称中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宋江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中大家争议最多,至今褒贬不一的一个人物。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绰号,而宋江却有很多。例如,吴用,绰号“智多星”,别号:加亮等等。宋江,表字公明,绰号有: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这些绰号分别有什么含义呢?
黑宋江:因为其面黑身矮,故以此叫唤。(第十八回中,宋江刚出场时,有段介绍)
孝义黑三郎:于家大孝,即宋江对家中双亲十分孝敬,邻里皆知,故得此名。
及时雨:因宋江平时仗义疏财,待人诚恳,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及时雨一般,山东河北一带闻名,故得此名。
呼保义:由于宋江对国家的忠心,故又叫呼保义。
最早评价宋江的人,是金圣叹。他对宋江的评价是“下下”,也就是最低。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表比较平庸,才能有限。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卢俊义做了一番对比,其中说到三点不如卢俊义:第一,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终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应该说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们评价一个人物,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看待。关于宋江,我们首先要注意他的家庭,宋江家中世代务农,靠田地来维持其生活,应该说属于中小地主之列吧。他受到的教育,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儒家书籍,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他的职业,在衙门里当任押司一职,何谓押司?就是在衙门里办理案牍,整理文书之类的工作,只是一个小吏,并不是官。《水浒传》中有句话来形容宋江的职业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所以从这些来看,对他的性格影响很大。第一,因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对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难,能够解囊相助,很有忠义感;第二,由于管理文书,所以为人处世小心谨慎,能够随机应变,喜欢玩弄权术;第三,由于从事的是押司这么一个职业,所以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观念。后两点特别值得注意,“权术”这个词,仅仅是指处理问题的手段,不是人物品格的表现。法家韩非,申不容提倡用“术”来治理天下,这个“术”就是指的“权术”。比如,第三十四回,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为了要秦明上山,不惜害了那么多百姓的性命,甚至是他的妻儿的性命。法度的思想,如放晁盖时,他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于法度上不得”,第三十六回刺配江州的途中被劫上山,梁山好汉劝他上山,他不同意。众人想要打开他身上的枷锁,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所以说宋江有时候看问题从法度上看。还有就是他喜欢玩弄权术,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虚伪。从这几点来看,他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的影响很大。
关于宋江上山之前和上山之后,他上山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侠义英雄。特别是他上山之前做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在第十八回中放晁盖。当时他的处境是即可以汇报上级,又可以听之任之,还可以给晁盖通风报信。而他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通风报信。这一段书中描写得很生动。在这里,是“义”压倒了“法”。因为法度在他的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当“义”与“法”相冲突的时候,“义”压倒了“法”,可见他是一个英雄。第二十一回,宋江杀了阎婆惜,是为了梁山的朋友,为了朋友杀了自己的妻子,也表现了他“义”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个英雄,这是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上山之后,在给他定性,他就是一个义军的首领。但是我们说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他自己也认可了这点,那他凭什么当上义军的首领?第一,他仗义疏财的品格,对众兄弟有号召力。有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都听他的。第二,他关怀兄弟,有信人的雅量,比如第五十四回救柴进,第五十九回救鲁智深、史进,第六十六回救卢俊义、石秀等。第三,有一定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才能。如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没有攻打下来,但是他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在第三次用了吴用的计策,攻下祝家庄。如果他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当梁山的领袖是站不住脚的。后来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的,直到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那个梁山的鼎盛时期,也一直到后来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第三个时期,就是他招安以后,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当他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李卓吾有一句评语说:“这是一大关键之处,读者不可草草看过。”
在招安之后,梁山共有四件大事:平辽、平四虎、平王庆、征方腊。也可以说宋江是镇压兄弟起义的刽子手。因为他在征方腊的时候损兵折将,所以他在俘虏方腊的将领的时候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劝对方归顺,而是将俘虏斩首示众,或者将其心肝挖出来祭奠梁山战死的弟兄。最后征完方腊回东京的时候,一百零八将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他八十一人或战死、或病故、或离去、或出家。连老百姓也感慨万千。后来有的朝廷论功行赏,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回到原来的营中,有的笑死(如戴宗),有的被官府害死,有的自杀……最后是悲剧一场。
宋氏起源?(完整版)
本文2023-10-22 10:46: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