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在中国姓里 是不是不常见的姓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连在中国姓里 是不是不常见的姓啊,第1张

连姓在百家姓里面是一个小姓氏,这个姓氏人在全国并不多。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连姓,在我国还是比较常见的。

连(Lián 连)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远古颛顼之后,以祖字为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 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此外,连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瞻依堂”、“上党堂”、“武功堂”等。

历史名人

连舜宾:字辅之。宋朝应山人。他年少的时候应乡试举没有考中,于是便回家供养父母,再也不去考试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财产很多都用来救济当地的老百姓。别的时间他就用来专心教育他的儿子连庶和连痒。他常常对别人说:我不要财产,教育好我的儿子就是最好的财产。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连南夫(1085~1143年),字鹏举,应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徽猷阁侍制,擢显谟阁学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书衔、兼太平洲广德军制置使,知信州、泉州,进宝文阁学士、知广州、迁广东经略安抚使,绍兴九年(1139年),因得罪权相秦桧,被谪知泉州,后隐于龙溪县十一都秀山(今龙海市榜山镇翠林村西)之麓,绍兴十三年(1143年)卒,谥忠肃,赠左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葬于秀山,后人因此把南夫隐居处称“连厝”,把葬地称“连山”、“尚书尖”、“尚书峰”,把连南夫的后裔称“连山氏”。

连矿(1495——1553):字佰金,号白石,(在《分省人物考》中记载,更号明山,其文追先秦,诗步盛唐。字法端劲如其为人)。河北广平府人(现河北永年裴坡庄人)。为明连楹后人,其先晋上党襄垣县人,上世祖威徙广平府永年县,高祖友文,曾祖旺,祖玘,父茂(赠文林郎监察御史),连盛为其三伯。嘉靖丙戌年1526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户部主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敕命进阶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参政、湖广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使、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总督漕运兼总河督御史,加户部右侍郎,为官28年。享寿五十有九。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人称“连都堂”在一方名声显赫。今在永年裴坡庄有祠。

连阔如:原名华连寿,号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曾参加过北平市的曲艺工会。民国22年开始在天津的《时言报》、《民声报》、《立言报》上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说书,并开展广告业务。曾应尚小云的邀请,为荣春社排演全部《东汉》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戏剧界艺人讲习班主任委员。创立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1951年任赴朝鲜慰问团戏曲服务队大队长。归国后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讲学。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

连横:是江都(福建)连氏的第十世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过台湾,在台南宁南坊兵马营一带安居乐业,后代枝繁叶茂,名人辈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称连横家族。生于1878年的连横,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等著作。其中,《台湾通史》一书以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大陆、台湾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台湾的历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连横的夫人在后序中说:“台自开辟以来,三百余载,无人能为此书。”章太炎读《台湾通史》后称赞连横“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台湾词典》则从语言方面论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系,提出台湾“语言多沿漳泉。”在连横的一生中,始终对故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后五次返回祖国大陆求学、工作、旅游。1933年,连横移居上海,后来病逝于沪。

连战:连横之孙。于1936年出生于祖国大陆,1945年随父返台,后步入政界。现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连瀛洲:连瀛洲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后辍学到香港的小杂货店当学徒,1919年移居新加坡。1928年他与友人创立华兴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兼船务代理,事业稳步发展。1949年连瀛洲与数名马来西亚华商成立华联银行,进入金融业,2001年华联银行与大华银行合并,跻身新加坡第一大银行,大华银行集团。

连金锤:连金锤幼时随父从德化县远渡南洋(现今的马来西亚),后居住于此地,与几名同乡齐种植黄梨维生。他有7子5女,17孙9男8女。现今其子居住各个地方,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与雪兰莪州。

连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 从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二 迁徙分布 连姓望族居住于上党(即今天的山西长治)。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 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四 历史名人 1 连舜宾:字辅之。宋朝应山人。他年少的时候应乡试举没有考中,于是便回家供养父母,再也不去考试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财产很多都用来救济当地的老百姓。别的时间他就用来专心教育他的儿子连庶和连痒。他常常对别人说:我不要财产,教育好我的儿子就是最好的财产。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2,连盛:字文昌,进士,河北永年人,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3,连矿:字佰金,号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间进士选翰林院,曾任户部主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敕命进阶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参政、湖广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总督漕运兼总河加户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声显赫。 4, 连阔如:原名华连寿,号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曾参加过北平市的曲艺工会。民国22年开始在天津的《时言报》、《民声报》、《立言报》上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说书,并开展广告业务。曾应尚小云的邀请,为荣春社排演全部《东汉》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戏剧界艺人讲习班主任委员。创立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1951年任赴朝鲜慰问团戏曲服务队大队长。归国后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讲学。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 5,连横,是江都(福建)连氏的第十世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过台湾,在台南宁南坊兵马营一带安居乐业,后代枝繁叶茂,名人辈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称连横家族。生于1878年的连横,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等著作。其中,《台湾通史》一书以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大陆、台湾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台湾的历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连横的夫人在后序中说:“台自开辟以来,三百余载,无人能为此书。”章太炎读《台湾通史》后称赞连横“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台湾词典》则从语言方面论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系,提出台湾“语言多沿漳泉。”在连横的一生中,始终对故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后五次返回祖国大陆求学、工作、旅游。1933年,连横移居上海,后来病逝于沪。 6,连战,连横之孙。于1936年出生于祖国大陆,1945年随父返台,后步入政界。现为中国国民党主席。

连姓一般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人。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连氏聚居地,有22个乡村是连氏所居。山东省连氏约有六万多人,连氏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连姓的起源:

1、起源一

连姓出自高辛氏,远古颛顼之后,以祖字为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季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起源二

连姓出自芈姓,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清朝康熙年间,西北地区边疆十分不稳定,屡次遭受准噶尔的侵扰,领土的统一与稳定日渐成为康熙帝的一块心病,而此时的年羹尧年纪尚轻未满三十,就已经骁勇善战,在平疆战事上尽显军事才能了。年羹尧进士出身,后入阁,由于十分受到皇上的欣赏与信任,于是迁至四川地区任巡抚,作为封疆大官。年羹尧为人聪慧,文武双全,对于康熙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在四川任职时大有作为,也丝毫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任,平定藏区边疆动乱。年羹尧十分惜才,镇守西安时,广招天下人才谋士,以丰厚的俸禄来引进有用之人。年羹尧极具军事领导才能,曾在短短一个冬季的时间里就逼得敌方十万大军全数缴械投降,且年羹尧料事如神,还能闻声识敌。年羹尧曾在平定青海时,某一日突然要求全军次日每人携带木板与干草,众人不解,直至第二天行至泥淖处,才发现原来用草束填之,铺上木板便能行军无碍,他们的军队正是以这种方法破解地形的难题,攻入敌方内巢。

在抗击西藏地区的侵军时,有一日晚上突然狂风来袭,但仅呼啸片刻,年羹尧立刻唤人带马出营,于森林中搜寻敌军,果真全数逮捕。问其因,年羹尧说仅仅响动一时必然不是狂风,定是群鸟受惊,必有人惊扰,故判定敌军来袭遂出兵擒之。年羹尧在清代前期对于平定边疆、国家稳定有着不可取替的作用与贡献,也因其运筹帷幄的军事头脑登上总督、抚远大将军之位,一度统领西北大权。年羹尧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大将,深受两代皇帝的赏识与重用,在抵抗边疆侵军与内陆叛乱均做出了巨大的功劳,立下赫赫战功,对清朝时期国土的统一与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大的意义。但最终由于君臣关系恶化,被皇帝赐于狱中自尽。

年羹尧一生征战沙场,极具军事才能,凡论及清朝将领用兵,无不谈及年羹尧,那么年将军用兵究竟妙在何处呢?年羹尧领军带兵有三个特点,首先其能够深入了解并利用作战环境,其次它能够对敌军做出准确的判断,另外他极佳的指挥才华能够带领军队作战杀敌,此为年羹尧打仗的三大妙处。羹尧曾在平定青海时,某一日突然要求全军次日每人携带木板与干草,众人不解,直至第二天行至泥淖处,才发现原来用草束填之,铺上木板便能行军无碍,他们的军队正是以这种方法破解地形的难题,攻入敌方内巢。在抗击西藏地区的侵军时,有一日晚上突然狂风来袭,但仅呼啸片刻,年羹尧立刻唤人带马出营,于森林中搜寻敌军,果真全数逮捕。问其因,年羹尧说仅仅响动一时必然不是狂风,定是群鸟受惊,必有人惊扰,故判定敌军来袭遂出兵擒之。年羹尧平定西藏、青海,领兵征讨,仅用一个冬季便能使叛军十万全数投降,敌方首领落荒而逃,年羹尧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一代功将,却因居功自高,权力过剩而得意忘形,最终激发君臣矛盾引来杀身之祸。

雍正为何杀年羹尧的理由史书记载明确,但这都是皇帝自己编撰的理由。到底雍正为何杀年羹尧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为何杀年羹尧。康熙在位时对年羹尧就非常的重视,并对其委以重任。年在众多汉族学子中脱颖而出,证明他学识渊博。高中进士之后,年被委任为重要官员,不久便又晋升。这个时候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雍正继位后,他的仕途发展到了顶峰。他成了天下皆知的大人物,满朝除了雍正没有人敢对着他说一个不字。民间更有年羹尧功高盖主的传言。我们暂且不说年是否真的如史书所记载的那样狂妄和目无君主,就凭他的这个名声就成了皇帝统领天下的威胁。雍正要杀年随着年的名声大噪之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如果年羹尧能在这个时候不要掉以轻心的话,就不会早早的成为亡魂,死时还不到50岁。

雍正要杀年势在必得,这是古今所有功高盖主的辅佐大臣的普遍结局。张良知道自己辅助刘邦称帝之后,聪明的他选择归隐山林安享晚年,才逃过刘邦的猜忌怀疑。同样,年羹尧的存在对于雍正来说存在威胁,杀年是早晚的事情。可笑的是,年自以为妹妹是皇帝的宠妃可以被雍正所容。他太单纯了,一个帝王的心启是他可以轻易相信的。雍正对他百般之好,为的就是消除年对他的怀疑,然后在年最料想不到的时刻一举将他拿下。雍正不用一兵一卒就杀了年,这是年最大的悲哀。年羹尧由于贪恋权势被雍正皇帝处置以后,其在狱中自尽,革家臣,抄家产,子嗣或死或流放,声名显赫的年氏家族就此覆灭,那么年羹尧有后代吗?如果年氏未绝后那么他的后代如今身在何处呢?

在酒泉博物馆存有一副刺绣精致的盔甲,金银线刺绣加以铆钉,经专家考证该装置是皇帝赐予武官上朝所穿戴,然而这幅奢华铠甲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追究这幅铠甲的由来与出处,是金塔地区一户姓连的人家,或许由此可探寻年羹尧的后代。众所周知年羹尧被皇帝处置后,其大儿子随之一同斩首,其余子嗣均发配边疆,听上去充军好像能有一条活路,其实古代的刑罚极其严酷,实则生不如死。而此时,多亏了年羹尧为孩子请的老师岳钟举,是年家的恩人。岳先生多年来受到年家的信任,为人一身正气,在年富死后,不顾杀头的风险将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年羹尧的小儿子年忠与一副年羹尧的盔甲携带到老家山西逃亡。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岳老师将年忠改姓连,恰逢山西闹水灾,于是他们逃往年羹尧的其中一个老婆的甘肃家中,从此改姓埋名,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定居在金塔。岳先生一生无后,为连忠娶妻造房,死后受到连家世代的拜奉,而年羹尧的后代也就以连姓繁衍了下来。据悉,当时是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将盔甲送至博物馆,而金塔一带的连姓家谱上也有记载,其祖先确实是迁户至此,以此可见这幅铠甲就是年羹尧大将军流传给他的后代的。

你好!

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连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根据台湾在2007年的统计,连姓排名为第73位,是少数没有出现在中国百家姓中的台湾首一百个姓氏。2008年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的资料表明:连姓在全国有54万,排名所有姓氏人口的第190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4%。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连氏聚居地,有22个乡村是连氏所居。山东省连氏约有六万多人,连氏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有记载说,左传齐大夫是连称之后。根据这种说法,我国连姓家族发祥于如今山东省境内,算起来已有有2700多年的历史。然而《魏书·官氏志》则认为,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由此可见,我国的连氏家族非常的复杂,要想找到真正出处,困难很大。望族居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县)。连氏后人尊惠连为连姓的得姓始祖。

——来源于连姓

仅供参考,如若满意,请采纳,谢谢!

福建长乐市鹤上镇云路村

一、云路村陈氏由古槐湖南迁居十四都海路,即今云路,始迁祖子敬 字启元。

鹤上镇辖村。旧属昌化乡弦歌里,元为十四都一图。四邻东峰顶村,西云江村,南东平村,北洞湖村。农业主种水稻,兼种龙眼等果树。港道可供淡水鱼类养殖。乡镇企业,主业纺织。1977年莆田地区农科所副所长陈孝钦在云路大队从事"稻稻麦三熟"科学种田试验,首创春小麦亩产五百五十点五公斤,全年三熟亩产一千九百六十二点五公斤的高产纪录。

村建有小学、敬老院、娱乐园和教堂。古迹有云龙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乾隆五年里人陈懋蕃等重修,今寺尚存。

子敬 字启元。洪武中,以武功随驾征讨有功,授济州卫左所百户。因爱"云天海路"之胜,由古槐湖南迁居十四都海路,即今云路,为始迁祖。

福 字廷绥,子敬子,正统十三年,征邓茂七有功,升济州卫指挥佥事。正德中移驻福州右卫,子孙世袭。

大护 字文斋。弘治十六年贡生。安吉州训导,累升本州知州。有善政,祀名宦。

名宾 号际伍,邑廪生。敦名节,善属诗文。著有《理学真伪论》、《书经讲述》。知县夏允彝雅重之。尝赠以七言古风。时海氛起,名宾与长子副贡鸣瑜,次子廪生鸣琪谢试事,筑室松坪,偕隐以老。清榜眼吴文焕怀以诗云:"种树种松柏,论文论古人。松柏节不改,古人德不湮。"御史陈书为之序。

佶甫 字孝允。父鸣瑜。佶甫事父母以孝闻。时海氛初靖,同堂弟侄多流徙四方,佶甫为之筑室,使复其所。有兄孝达早亡,嫂孀居无措,佶甫拨田给之,并为择嗣。康熙三十五年岁荒,资举火者甚众。

孚俊 迁居省城文藻山。性忠厚,好施与。乡人称贷,计所需多寡应之。及病革,取约券悉焚之。曰:"是固无力偿我者,毋使后人责其逋也。"子于春,初业儒,以家贫,改习贾。古田郑某,误以重金偿贷价,于春检知,夤夜追还之。卒年八十。

雨若 字敬肃。乾隆三年亚魁。七年壬戌(1742)明通进士。孝友端方。督学程元章特举优行。著有《剑花楼文集》。

梅 字孚槐。乾隆十五年举人。

仁淳 字于安,一字洽浦。道光八年举人,十二年壬辰(1832)进士。署安徽庐江令。甫下车,即禁止赛会,甄拔人才。尤慎用刑,凡大小狱讼,悉心研鞫,务得其情,不轻加以鞭扑。时沉漉甫平,室家粗奠,仁淳多方抚字,教育兼修。仅三月,以劳瘁卒于官,未竟其用,土民惜之。

孚作 刻苦力学,器识不凡。咸丰十年,以婿黄见三赠奉正大夫。

徵文 字谨庵,省居。光绪间任广东新会潮连分司十余年,爱民敬事,道有颂声。有《木兰馆诗钞》六卷。子平璜,光绪二十三年举人。

端徽 号砚樵,于春子,省居。光绪二十年举人,宣统二年会考获隽,以知县分发浙江。

平瑛 云路人,省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

云卿 字纪生,云路人,省居。光绪二十九年亚魁。

笑石 女,字斌瑶。毕业于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和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历任闽侯县华洋审判所审判员,闽侯地方法院检察官。是我国妇女出任检察官的第一人。性格开朗,社交广泛,但却以司法严肃认真而出名。承办福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当地区公所警察诉讼案,依法传唤区长到庭侦查,促使闽侯县政府出面保证福州——峡兜客运安全,并对区警加以处理后才予具结。中亭街长合泰鱼行男住客死亡,笑石亲为死者验尸,引起新闻轰动。她答记者说: "男子能做的事,妇女也能作。躬诣尸首地头,不避秽臭,是检察官应尽的职。"

宝水 厦门大学教育系中文专业毕业,原古槐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二、垅下自然村陈姓祖源地是首占岱边,属勋衍派,端新由本县湖南陈朱迁来。

云路村辖自然村。旧属善政乡招贤里,元为十三都五图。

位于鹤上镇北部低山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山呈梯形垅式,故称垅下。东毗江朱村,西处马山麓邻岐阳村,南接桥里、云江村,北近洞湖村。住有陈、林两姓。陈、林各半。历来以农为业。现有部分村民在福州台江经商,主要是从事屠宰业和海洋冰库。

陈姓祖源地是首占岱边,属勋衍派。元至正间,端新由本县湖南陈朱迁来,为垅下初祖。

参考资料:

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caspTOPIC_ID=4010&Forum_id=40&page=

http://postbaiducom/fkz=16897251

http://chenprcnetcn/chen_02/chen01html

这两个里面有对家谱的详细介绍

连在中国姓里 是不是不常见的姓啊

连姓在百家姓里面是一个小姓氏,这个姓氏人在全国并不多。《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