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供奉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如何供奉家谱,第1张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蜡笔小新就是野原新之助

野原新之助

姓名:野原新之助 住处:春日部郊区某住宅区一栋二层小平房(二层有一个房间是给小新玩耍的,还有一个家用仓库也在二楼,见第186集水灾记) 昵称:小新、新之助 配音员:日本:矢岛晶子 香港:黄玉娟、刘姵颖 台湾:冯友薇 身份:美伢、广志之子,小葵之兄 野原新之助

家庭成员:野原广志(父)、野原美伢(母)、野原葵(妹)、小白(宠物狗) 老师:吉永绿(向日葵班老师)、松坂梅(玫瑰班老师)、上尾真澄(樱花班老师) 年龄:5岁 星座:小象座 (牧羊座) 身高:11m 体重:228kg(参见第72集《做体检》,小新和风间一起在体重计上为435kg,小新下去后风间单独为207kg,由此可知小新体重为228kg=456斤=503磅) 血型:B型 学历:双叶幼稚园,向日葵小班学生、春日部小学学生(2001年SP)春日部奄高中拳击部(详细请看蜡笔小新新番第458话) 特长:模仿发射动感光波、举屁股晃动、跳草裙舞、做布偶装、跳大象舞、狗刨式游泳(和小白学的,赢过与风间的比赛,还在一次全家旅游时教一名看似黑社会老大的人学习他的游泳方式) 常到的地方:春日部书店(常添了许多麻烦)、百货商场(常客,成为了迷路中心的黑名单)、妮妮家(妮妮妈妈非常不喜欢他,小新来后总是用兔子玩偶出气)、风间家(经常搞得风间的家乱七八糟)、双叶幼稚园(小新娱乐的地方,是幼稚园的活泼宝宝) 最喜欢的人:大原娜娜子(有的叫本宫娜娜子) 邻居家的大姐姐 动感超人 泳装美女 高中以上的漂亮姐姐 小宫悦子爷爷(银之介) 爸爸 妈妈 小葵 小白 最崇拜的偶像:动感超人、康达姆机器人、肥嘟嘟左卫门(小新自创人物,也有的叫做不理不理左卫门)、铅笔小新(播出后深受小新和自己的朋友欢迎,但父母却很抗议)、 最喜欢的食物:巧克力饼干(这种饼干在日本超市有售,并且是小新的形象代言的)、动感汉堡、咖喱、纳豆饭(加葱的)、纳豆汤(加葱的)、味磳汤(加葱的)、炸薯条、刨冰、冰淇淋、布丁、蛋糕、薯片、仙贝、洋芋片、羊羹(等零食) 最喜欢的饮料:100%纯果汁、可乐、绿茶(浓一点的) 最讨厌的食物:青椒、胡萝卜,味磳汤(不加葱的)(只要是蔬菜就讨厌) 最喜欢的动作:屁屁舞、把妈妈的内衣裤套在头上、大象舞、学动感超人大笑、发射动感光波、滚来滚去 最喜欢的运动:睡觉、骑三轮车、滑雪、旱冰(曾被天才阿新收为徒弟) 最喜欢的歌手:唱《动感超人》插曲的那位叔叔 最喜欢的节日:庙会、妈妈去商场购物的日子 最喜欢的动物:小白(捡来的流浪狗)、小鸡(被小新取名为:麻雀) 、猫(被小新取名为:问号)、大象 嗜好:看泳装美女写真集、和漂亮姐姐搭讪(高中以上)、制作有趣的玩具(制作布偶装)、玩奇怪的游戏(如小熊游戏、假装尸体)、玩妈妈的内衣、拿妈妈的化妆品弄来弄去、和风间亲热 经典格言:纳豆不加葱那还能叫做纳豆吗,、嗯~~风间,别这样拉(很恶心的说)、哇哈哈哈哈哇哈哈哈哈(学动感超人大笑)、三层肚皮满脸皱纹的老妖婆出现了,、哎,真伤脑筋 优点:活泼、好动、可爱、标新立异 缺点:好色、顽皮、早熟、超级健忘、说反话、厚脸皮 最喜欢的**作品:动感超人系列**,康达姆机器人系列** 最喜欢的歌曲:《动感超人》插曲 好朋友:樱田妮妮,阿呆,佐藤正男,风间彻,小爱 三角裤图案:动感超人 通讯地址:日本埼玉县春日部市双叶镇 (日本的县相当于省) 和妈妈的约定(美伢会写在记事本里): 1不可以学爸爸说话 2不可以和不认识的姐姐搭讪 3不可以脱下内裤 4一定要吃青椒 55点之前一定要回家 6用普通的方法叫爸爸起床 7不准把妈妈的内裤套在头上 8吃饭的时候不准看电视 9吃饭的时候手不准摸小弟弟 10不能玩妈妈的文胸 11十分钟内不把玩具收拾好就立刻丢掉 12妈妈说的话要立刻去做 13坐车的时候不准模仿电视上的人。 14不可以告诉别人,妈妈穿的是透明小裤裤 15不可以在午睡的妈妈旁边切西瓜,白天、晚上打瞌睡时都不准切西瓜。 16地震的时候不能玩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游戏 17不许玩这种(光屁股超人)不礼貌的游戏(禁止玩倒葱栽, ) 18不准学铅笔小新 19不准随便使用针线 20妈妈在开车的时候,不能在车里说话跳舞,绝不能让妈妈分心, 21不准在冰箱里凉快, 22绝对不可拿啤酒做日光浴, 23不可以把钱丢给熊, 24不准在暖被里放闷屁什么屁都不准放, 25不准把大象露出来摇来摇去 和爸爸的约定(学美伢的): 1不能在爸爸头上看书看报纸或做任何其他事,

《蜡笔小新》(日语: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英语:Crayon Shin-chan)是日本已故漫画家臼井仪人的一部非常有名的日式漫画和动画,2009年9月11日,臼井仪人身故后,本漫画成为未完成之遗作。其主角野原新之助(小新)被称为“最’无耻的小孩”,也是最个性张扬的时代卡通人物之一,深受小朋友和童心未泯人士的欢迎。

小新是一个年仅5岁,正在幼儿园上学的小男孩。他内心早熟,喜欢欣赏并向美女搭讪。最初小新与父亲广志和母亲美伢组成一个三人家族。随后又添加了流浪狗小白,日子频繁琐碎却不乏温馨感动。随着故事展开,又加入了新的成员妹妹野原葵。作者臼井仪人从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取材,叙述小新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小新是一个有点调皮的小孩,他喜欢别出心裁,富于幻想。 小新不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也非常受到大人欢迎。小新最大的魅力在于他以儿童的纯真眼光略带调侃地看待世界。他的那些大人说来平淡无奇,而从儿童口里说出来令人捧腹大笑的语言,也是人们喜爱小新的重要原因。 蜡笔小新连续系列的单行本在以下国家和地区被翻译并发行:韩国、中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西班牙、巴西、美国、意大利、德国。预计以后还会在法国发行。动画版蜡笔小新同时也被翻译配音在西班牙、印度、印尼、韩国、德国等地的电视台播放过。最近美国也计划播映。

氏字组词两个字的词语

妇氏 师氏 冶氏 剞氏 柞氏 林氏 莱氏 季氏 媒氏 五氏

谱氏 凫氏 二氏 萧氏 异氏 慈氏 呙氏 室氏 赤氏 仲氏

门氏 和氏 庭氏 项氏 龢氏 伯氏 仪氏 钟氏 于氏 世氏

萍氏 蜡氏 尹氏 魏氏 月氏 百氏 吕氏 赵氏 阏氏 段氏

舅氏 触氏 咎氏 汪氏 甲氏 氏谱 蛮氏 霅氏 潞氏 匠氏

姓氏 西氏 磈氏 侯氏 母氏 命氏 鬲氏 禺氏 蝈氏 汉氏

周氏 猋氏 介氏 人氏 庶氏 君氏 氏姓 琴氏 名氏 老氏

嬴氏 尉氏 外氏 呙氏 南氏 逸氏 条氏 氏胄 释氏 氏族

多氏 族氏 史氏 碧氏 氏号

氏字组词带有解释的二字词语

赤氏:1即赤帝。

碧氏:1指水。

触氏:1《庄子》寓言中的蜗角小国名。

鲍氏骢: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

佛氏:1犹佛家,佛门。

梵氏:1佛家,佛门。

氏姓:1氏与姓。2指姓。3谓宗族谱系。

妇氏:1指妻子的娘家。

班氏庐:1见"班生庐"。

猋氏:1指神农氏。

保氏:1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慈氏:1佛教菩萨名,即弥勒菩萨。弥勒,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为将继承释

边氏腹:1《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边孝

菙氏:1古官名。掌灼龟之木,用于占卜。

伯氏:1长兄。2长子。3伯父。

多氏:1即大食。唐时亦译作"多氏"。参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百氏:1犹言诸子百家。

段氏:1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2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

氏族: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占有生产资

二氏:1指佛﹑道两家。

包氏父子:短篇小说。张天翼作。1934年发表。公馆仆役老包一心望子成龙。他省吃俭

凫氏:1《周礼》官名。职掌作锺之事。

赐氏:1古时贵者有氏,贱者无氏,有功则君主赐氏以示尊宠。

阏氏:1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2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

氏胄:1世家大族的后裔。

阏氏:(yānzhī)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氏号:1犹称号。指远古传说中的贤明帝王的称号。亦代指这些贤明帝王。

氏字组词三个字词语

辰放氏、 古皇氏、 宓羲氏、 仲良氏、 史氏记、

蹄氏观、 曲方氏、 硩蔟氏、 条狼氏、 鸤鸠氏、

蹏氏观、 方雷氏、 缑氏瓜、 野庐氏、 井上氏、

盘瓠氏 容成氏、 厉山氏、 内岛氏、 棘扈氏、

庖牺氏、 皇雄氏、 金天氏、 赫胥氏、 陶唐氏、

赫苏氏、 布氏鲾、 葛姓氏、 和氏璧、 边氏腹、

乐氏枣、 宓戏氏、 越裳氏、 形方氏、 宇文氏、

郑氏虫、 伊祁氏、 雷氏琴、 阪泉氏、 包牺氏、

竺干氏、 连山氏、 修闾氏、 冯相氏、 京氏学、

凤鸟氏、 季孙氏、 竺乾氏、 赵氏璧、 居方氏、

缑氏鹤、 浑敦氏、 由准氏、 乘氏县、 牺氏琴、

丁氏粟、 磃氏馆、 豕韦氏、 雷氏剑、 田村氏、

无名氏、 月氏国、 费姓氏 京城氏、 甘心氏、

莱富氏、 余甘氏、 长尾氏、 伯赵氏、 夸娥氏、

挈壶氏、 旧史氏、 杨氏果、 轩辕氏、 觉罗氏、

陆氏橘、 秦氏粉、 王氏帖、 青史氏、 陶氏梭、

庆氏学、 毛氏墓 玄鸟氏 散氏盘、 小月氏、

伊藤氏、 丹鸟氏、 伏羲氏、 合方氏、 春官氏、

中央氏、 伊耆氏、 郢氏斤、 太史氏、 缑氏山、

娥陵氏、 脩闾氏、 穷桑氏、 泠沦氏、 空桐氏、

吼天氏、 大罗氏、 甸师氏、 归藏氏、 职方氏、

韦氏学、 佛图氏、 有虞氏、 无怀氏、 阮氏酒、

三条氏、 邹氏律、 夫己氏、 鴡鸠氏、 浑沌氏、

王氏子、 许氏评、 鞮鞻氏、 列山氏、 摄氏度、

氏字组词四个字的词语

荀氏八龙、 蒲缥侯氏、 哈弗氏管、 陆氏庄荒、

雅溪卢氏、 母系氏族、 郑氏群虎、 华氏温标、

贾氏窥帘、 梁氏夫妻、 陶氏瀑布、 巴氏杀菌

摄氏温度、 巴约特氏、 源氏物语、 吕氏春秋、

合答斤氏、 柳氏三绝、 华氏温度、 项氏家说、

何氏三高、 闵氏族谱、 冉氏烹狗、 邓氏字派、

梁氏起源、 黑石氏族、 郭络罗氏、 郑氏羣虎、

邓氏英语、 蒙氏阅读、 摄氏温标、 下邳洪氏、

重庆侯氏、 荣门氏菌、 盖氏袋鼠、 郑氏丫环、

于氏宗族、 田氏宗祠、 包氏父子、 羿氏舛射、

严氏谱牒、 颜氏家族、 马氏体钢、 开氏温标、

大月氏人、 汪氏蜂胶、 叶赫佟氏、 蒲氏族谱、

蹇氏家族、 邓氏铜山、 张氏家谱、 东山谢氏、

马固王氏

氏字组词四字成语带有解释

成语: 假门假氏 拼音: jiǎ mén jiǎ shì 解释: 做得像真的一样。同“假门假事”。

大于四个字的氏字组词成语

成语: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拼音: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解释: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氏字的拼音和汉字解释

shì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zhī

〔阏(〔月氏〕见“y乶)氏〕见“阏”。月”。

笔画数:4;

部首:氏;

氏字组词组成的好听的男孩女孩名字

没有

呙[呙、娲,读音作gē(ㄎㄨㄞ),古音读作hé(ㄏㄜˊ),亦可读作guō(ㄎㄨㄞ)]

一姓氏字源:

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呙,音‘戈’,又与‘和’同。 有呙氏璧,即卞和之‘和’。或云:女娲氏之后,去女以呙为姓,明代公安多呙氏。”

据典籍《中国姓氏大全》中“呙”姓条目注释:“呙gē,罕见姓(又音guō)。南唐有呙拯,宋代有呙辅,明代有呙文光。”

在史籍《淮南子》中记有:“呙氏璧,注音为‘hé’,即卞和之‘和’。或云:女娲氏之后,去女以呙为姓,明代公安多呙氏。”

在典籍《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中,呙,皆注音为guō,简化为“呙”。

在文献《新编千家姓》中,“呙,注音为‘gē’”,本字未简化。

显然,呙(呙)字,主要源自三皇之一的女娲氏,是以先祖称谓字拆文简化形成的姓氏符号,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标志之一。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女娲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去部首为氏。

娲氏为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末期最强大显赫的氏族部落,后来逐渐分化演变为大大小小许多支部落,成为华夏各民族之滥觞,包括父系氏族时代的北方黄帝部落、蚩尤部落以及南方炎帝部落(后世称“中华人文三始祖”)等,是故后世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即各族都尊女娲为华夏创世之祖,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女娲因此有“娲皇”之名。

在氏族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中,始终有一支氏族部落保留了“娲”氏名号,直到后来夫权横流之时,方去“娲”字之“女“旁为“呙”氏,读音作guō(ㄎㄨㄞ),与现在的姜姓、姬姓、嬴姓以及轩辕氏的形成时间和方式相同。

娲氏、姜姓、姬姓以及嬴姓都带有女字部首,留下了明显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而“轩辕”是一直以轩辕黄帝的名号为部落名的一支父系氏族,直到发展成为姓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在秦、汉之际西域呙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秦、汉时期,西域地区丝绸古道上有一小国,名为呙国,被时人称为“千金菜”的一种蔬菜,即是汉王朝花费大量金银从呙国买来种子,在中原地区种植开来的。

著名宋朝学者陶觳在其《清异绿》中记载:“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千金菜即现在的莴苣,俗称莴笋。由于汉王朝当时为了引进这一新的蔬菜品种而不惜千金代价,故得此美名。著名晋朝学者葛洪在《肘后方》中,也称它为莴苣菜,可见在魏、晋之时,人们已经正式将它列入日常菜谱中了。

莴苣是在晋朝以前从呙国传入中原的。虽然呙国的建国、处地,存亡时间等仍待进一步详细考证,但呙国的存在与消亡,为呙氏的起源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线索,因其时正为“东方帝国”大汉王朝最为强盛之际,其国被汉化的可能性极大,成为呙氏之源,读音作gē(ㄎㄨㄞ)。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玉人卞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战国时期有一块著名的“和氏璧”,引发了许多传说、故事。

和氏璧在典籍《淮南子》中实作“呙氏璧”,说明“呙”作为姓氏,在战国时期即已形成。后许多姓氏学文献将“呙”注音为hé(ㄏㄜˊ),显然是受了“呙氏璧”的影响。

楚人卞呙采得一块璞(石中之玉),献给新即位的楚蚡王熊蚡冒(公元前757~前741年在位)。楚蚡王命掌玉的官“玉人”拿去鉴定,这个玉人鉴玉水平不高,因此说其是石头,卞呙便因欺君之罪而被砍断了左脚。

楚蚡王逝世后,楚武王熊通即位(公元前741~前690年在位),卞呙再把那块璞献上去,玉人还说那是石头,卞呙又因此而右脚被砍断。

楚武王逝世后,楚文王熊赀即位(公元前689~前675年在位),卞呙不敢再去献璞,他在山中抱着那块璞哭泣不止,双眼泪尽,而继之流以血。邻人感之,通过他人告诉了楚文王。

楚文王听说此事后,立即派人去查问缘由。卞呙说:“我并不是为自己断足而悲伤,所悲伤的,是美玉竟然被说成是石头,讲真话的人竟然被说成讲假话的人呀!”

楚文王觉得此事真相不应当如前君那样莽然下断,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考查落实,便命玉人仔细雕琢那块璞。琢开璞壳,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瑕无伦的玉,做成一座玉壁后,楚文王亲命其名为“呙氏璧”,以慰卞呙。

这个历史事件,在后来的典籍《韩非子·和氏篇》中,卞呙被讹记为同音字卞和,呙氏璧被记为和氏璧,此后各类史籍多随之而载。

卞呙的子孙后裔,有以“卞”为姓氏者,称卞氏;有以“呙”为姓氏者,称呙氏,读音为hé(ㄏㄜ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晋朝时期尚书师呙,属于避讳改姓为氏,或以先祖名字为氏。

师氏,出自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朝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氏。

据典籍《广韵》、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有师氏后裔师呙,在晋国担任尚书官事,因晋景公司马师的名字中有“师”字,为了避君主名讳,师呙就将自己的姓省去一横,改为“帅”,这位尚书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帅”为姓氏者,称帅氏,亦有以祖名“呙”为姓氏者,称呙氏,读音作guō(ㄎㄨㄞ)。

(中校注评:这里的介绍不知是谁写的,这第四个渊源实际上是错的:“源于姬姓,出自晋朝时期尚书师呙……”这个避讳改名的渊源完全是错的。根据师姓和帅姓起源,他们的那个祖先实际上叫做“师昺”,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师姓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春秋时代,有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纂夺魏权后,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他追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并令天下避“师”字。以尚书师昺为代表的师氏家族为避名讳,只好减去姓氏“师”字中的一笔,改为“帅”姓。后来,过了晋朝,帅氏的子孙有的又恢复为师姓,有的则依旧为帅姓姓。

由于很多电脑系统将“师昺”(bing)误作“师呙”,因此造成一些人误把“师呙”作为呙姓起源,实际上史书中是没有“师呙”这个人名的。

相类似的,还有把南宋末代皇帝赵昺误作“赵呙”,把南宋奸臣万俟卨误作“万俟呙”,这都是很容易让人犯的错误。不可不慎。

上述前三种渊源,比较让人信服。尤其是源于“卞呙”说。因为在和氏璧(呙氏璧)的出产地,湖北西北一带,一个地方同时又卞姓和呙姓,但两姓自古以来不通婚,大抵是秉持同姓不婚的祖训。

本人姓呙,对本家族姓氏一直研究考证。)

二迁徙分布:

目前呙氏聚集最集中的地区在洞庭湖流域,具体分布在湖北的公安、石首、监利以及湖南的华容、安乡、临澧等地。

元朝动乱时期,一个名叫菜颁的呙氏人从外地迁移至洞庭湖地区定居下来。呙菜颁的后人历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到明朝时期在公安等地颇为显赫。当时中国文坛性灵派的代表“公安三袁”曾为呙氏家族写过家绳,现仍见于三袁文集。目前约有两三万呙氏人居住在洞庭湖流域。

湖南邵阳有地名呙家园,南京六合县的新集镇有地名路呙、中呙,东莞市常平镇桥有大呙村,湖北石首调关镇有呙家台……这些地方都是或曾经是呙氏族人聚居的地区。

呙氏后裔主要分布在湖北和湖南等地区,在四川、江苏等地区亦有分布。

三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

琅琊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山东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时期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

豫章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

长沙郡:周朝时期即有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建郡,秦国灭楚国后承之,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其时辖地在今湖南省东部、南部一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全州市、广东省连县、阳山县、英德和江西一部分地区。西汉改郡为长沙国,并筑城。东汉仍改回为郡。隋朝初期废黜,隋大业年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曾改潭州为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明、清两朝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时期,长沙历经了国、郡、州、府、厅治。

四字辈班派:

湖南洞庭湖呙氏字辈:“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

五历史名人:

呙 拯:(生卒年待考),五代时期南唐人。

南唐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曾任歙州县令。

呙 辅:(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官吏。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呙辅先为一进士,在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一年,公元1134年)农历12月壬午,武翼大夫、吉州刺史、统制鼎州军马杜湛为湖北路兵马副都监,修武郎、閤门祗候、添差统制军马鼓筠充东南第八将。马鼓筠本与刘超合流,有进士呙辅者,为张用所略;后呙辅入马鼓筠军中,与进士路居正劝马鼓筠立功归朝廷。时刘超据澧州,程昌寓遣兵击之,不胜。呙辅等令马鼓筠以药纸为书,陈破贼计,密遣安乡县监税刘汝舟持诣湖西,乞掩杀刘超,程昌寓亦遣使臣赍蜡书报之。刘超为马鼓筠所袭,败走,马鼓筠以所部诣昌寓降。程昌寓有战士、乡兵合九千馀人,用湛为总帅,至是程昌寓奏湛屡立奇功,马鼓筠临敌宣力,故皆擢之。既而录呙辅之劳,亦以为连州文学。后升任县令。

呙文光:(生卒年待考),湖北公安人。著名明朝巴县县令。

[字义]

姚,《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妖娆也。”

[遗迹]

姚希直墓志全称“唐故汝阴郡司法参军姚公墓志铭并序”,碑文书法端庄典雅,现存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博物馆。

姚纶书题风穴寺诗刻石现存于河南省汝州市风穴寺。

姚枢墓位于今河南省辉县市区北1公里。

[姚姓源流]

姚姓历史悠久,历代名人辈出,是我国著名姓氏之一,据统计,姚姓当在今中国内地姓氏中排名第六十四,在台湾排名第六十八。

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是五帝之一舜的后裔,出自妫姓。舜所属的氏族,居住虞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虞舜。后来尧接受了四岳的推举决定由舜接替自己,担任首领,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据《尧典》记载舜在位期间命后稷根据使节播洒钟植百谷;挖沟开渠,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他根据各人不同的才能,让他们担任不同的官职,如任命禹作司空,主管水土;任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任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任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因此舜在位期间,使上古时期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史记》对此的评价是:“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相传舜因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至于姚墟的确切位置,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位于今河南省范县南,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的记载:“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另一种说法是位于今山东省荷泽县东北一带。

另外,据郑樵说舜“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可推断舜还姓妫,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

2、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的姚国是商族的后代(商族的姓是子姓),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3、其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弋仲,原是汉朝时西羌烧当氏的后裔,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因此改姓为姚。《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在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

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晋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之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到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吴兴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陕郡。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唐朝,姚姓首次进入福建。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随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姚州。宋朝,姚姓发展到了广东。明朝初年,原籍广西的福建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2001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发现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亲笔题序的《姚氏族谱》,落款为“熙宁四年辛亥年,现文殿学士特进上柱国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书”。书字后盖“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图记。从族谱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为江西籍,他们的先祖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海内望族,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欧阳修真迹应为明朝初年带入云南的,成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传之宝。清朝,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海外。

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姚姓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名人辈出,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从有历代关姚姓人的对联中便可管窥一斑。如“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他的儿子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兄弟二人后来都立了大功,人称“二姚”。“爵封梁国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开元初年被封为梁国;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传,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参与了《四库全书》的修纂。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四十年。姚鼐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另外,谈到姚姓,腊梅和姚黄牡丹也不能不说。河南省鄢陵县的蜡梅在中国最为著名,县城西的姚家村,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蜡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

[祖地今日]

[范县]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北岸,豫北与鲁西交界处,南临黄河与山东鄄城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阳谷县。总面积610平方公里,耕地34千公顷,人口48万,农业人口397万人。范县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黄河流经县内,境内河段长425公里。范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美,引黄工程纵横交错,水利条件得天独厚,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四连冠。1997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等。其中尤以优质水稻远近闻名。此外丰富的饲草资源也使范县的畜牧业得以迅速发展,1978年被国家定为“青山羊基地县”;1997年又被定为“豫北肉牛培育基地”。范县境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燃气储量8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280万吨,是中原油田的密集开发区和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1115河北泺南石氏家谱二卷 (民国)石景恭纂 民国三十一年(1942)石印本 河北滦南县徐庄乡石庄村 1116山西平定石氏族谱十一卷 (清)石宏智 石登元等编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全书分世德谱一卷、分谱六卷、台谱二卷、 宗祠规条一卷、附谱一卷。 1117江苏丹阳花园分毗陵石氏宗谱十四卷 (清)石铭章 石煊等十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笃厚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武进、丹阳等地。 1118江苏金壇金沙鲁庄石氏族谱六卷 (清)石金川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宥密堂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注:一名《石氏家乘》。 1119江苏江阴石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石介贞纂 清刻本十二册 上海图 1120浙江鄞县鄞塘石氏家乘五卷首一卷 (民国)石士谔 石钟峤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121浙江绍兴会稽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之贞纂修 清钞本 四册 北图 1122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赠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念修堂活字本 吉林大学 1123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十二卷 清光绪十年(1884)念修堂活字本十二册 北图 1124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松茂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 注:谱始修於清雍正间。 1125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宗谱不分卷 (清)石玉光 石浙清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恩亲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1126浙江诸暨暨阳长澜石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石松楼等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峻德堂活字本 四十册 北图 1127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十四卷 (清)石铭重修 清乾隆五十年(1785)庐云祠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谱内有朱笔注记。 1128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二十八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3一5,10,21) 1129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刘云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下徐村 1130浙江常山安川石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柴肇晖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芙蓉榔安坑村 1131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宋坂乡彭川洪坂(存卷2、4) 1132山东长清石氏世谱 (清)石廷傅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刻本 六册 科图 1133湖北新洲石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幸福乡石桥村 1134湖北大冶武威石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石忠列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恭俭堂文秀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1135湖北沔阳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石声涛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石氏谱局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卷2)注:内封题《家乘全书》。 1136湖南石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新化、宁乡等地。 1137湖南湘潭中湘石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石声灏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孝谨堂刻本 二十六册 广东中山图 注:石训首修於清康熙六年。 1138湖南邵阳石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清)石德松 石德 等编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敦睦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139湖南邵阳石氏五续族谱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石霈之修 石铭文纂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40四川大邑崇庆石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石良玉等纂 民国十七年(1928)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41四川泸州石氏族谱不分卷 (清)石美屏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泸州石氏木活字本 二册 四川图 1142四川兴文石氏宗谱四卷 (民国)石日琳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143石氏宗谱十一卷 (清)石绍南纂修 清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北京大学 1144 续修石氏族谱卷 (清)石维嵘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北图 1145 石氏民籍族谱六卷 (清)石崇高修 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 八册 北图 1146 石氏世谱六卷 (清)石誉生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刻本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图 1147 石氏家谱 (清)德保等撰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148 石氏家谱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册) 1149 石氏宗支图 广西邕宁县文 来源:百家姓祠-洛阳中华姓氏文化园( http://wwwbaijiaxingcicn/ )作者:河洛子原文:石氏家谱文献目录( http://wwwbaijiaxingcicn/xswh/2007/0712/content_1144htm )

希望采纳

如何供奉家谱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