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的奉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3收藏

北伐中的奉节,第1张

一、王维舟驻防奉节 民国六年(1917年)夏,王维舟响应孙中山「 ”护法”号召,讨伐袁世凯,激战北洋军,兵临下川东各县。护国讨袁胜利后,王维舟任「 ”靖国军”团长,驻防奉节,司令部设在考棚(原老城奉节师范学校内)。 民国七年(1918年),王维舟团主力开赴巴东、秭归一带追击北洋军吴光新部,团部仅留少数人驻守,且分一个连驻莲花寺。11月27日,知事刘瑞麟奉川东镇守使熊某密令,带领县警备队、商团,联合孙继武、尹大才等约千人围攻团部。 王维舟沉着镇定,严阵以待,众久攻不下,孙、尹指挥纵火焚烧考棚,王指挥士兵伏火光下不动,等攻者蜂拥夺门,则开枪设计,当者立毙。终夜未能攻入,拂晓,援军至,内外夹击,毙百余人,知事刘瑞麟携眷出城,夺小舟逃往下游,孙继武于激战中为仇家暗杀致死于是解围。王团官兵为了泄愤,纷纷要求血洗夔城。王维舟力排众议,坚决制止,谓暴行系北洋军爪牙所使,与奉节民众无关,革命军绝不能与民众为敌,紧张态势遂得化解。 王维舟部队在奉节军纪严明,远近称颂。 二、刘伯承两战夔州 民国9年(1920)冬,驻夔州北洋军豫军王安南部和鄂军黎天才部与川军范绍增部冲突,川军败退,豫、鄂两军把夔州城洗劫一空。刘伯承率部讨伐驻夔州的北洋军,其时他任广州军 所属四川陆军第一军第五师熊克武部第二混成旅一团团长。 刘伯承率部乘船至奉节朱衣口前,即舍舟登岸,分两路乘晨雾进攻。一路由三台观绕道长岭杠,直插莲花寺,居高临下,攻打天主宫的鄂军司令部;一路经白马寺直逼西坪,袭击鲍(鲍超)公馆的豫军司令部。豫、鄂军晕头转向、溃不成军,逃到江边,夺船东下,仅两个多小时的战斗,豫、鄂军即被赶走。 刘伯承部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条,弹药200多箱,收编百余人。刘伯承率部入城后,张贴布告,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揭露北洋军阀的罪行,免除苛捐杂税,严禁盗窃。他还亲自带队巡查,检查军纪,了解民情。刚收编的豫军排长在考棚街抢劫民财, 妇女。刘伯承得知后,便在天主宫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将其处决,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刘伯承的部队是「 ”铁军”。 民国11年(1922),四川一、二军交战。8月16日杨森所部二军七八千人败退夔州,时任一军第一路指挥的刘伯承率先头部队二百余人穷追不舍。 杨森命李树勋率千余人凭借南天门(今奉节康乐镇南天村)天险固守,以待鄂军援兵到来。正巧云阳民团追王毅达部至奉节白腊山,杨森部误以为一军追至,慌忙撤退,因部队多数尚驻城内,值大雨,撤退十分不便。刘伯承借机改变行军路线,派出一个连,自城脚排水沟入城,击溃守城士兵,大开城门,放部队入城,与杨森部队展开巷战。杨森部正准备撤退,一时枪声大作,全军乱成一团。杨森仓皇跑到江边,夺得木筏一只,渡江至周家坪,然后走小路至巫山大溪,乘小货轮只身逃往宜昌。 杨森部师长唐式遵抓了一块门板才逃脱性命,一时军中无主,败兵纷纷向江边争渡,大小船只一抢而光,落水溺死者无数。战斗到午夜,刘伯承部喊话劝降,杨森残部本是惊弓之鸟,饥疲至极,无心再战,纷纷缴械投降。此次战斗刘伯承部缴获枪支万余,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来源:杨辉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鲍超为湘军猛将,曾国藩格外倚重。曾国藩曾对慈禧太后极言鲍超之勇。国有缓急,随时可以征调。果然,到了光绪六年,中俄伊犁之争再起,俄军多次起衅,鲍超被任命为湖南提督,在湘招兵一万,赶赴天津,护卫京师,国中上下莫不称颂。

鲍超,字春霆,四川奉节人,流落湖南时以善游水,投入湘军水师,充当哨长,后以作战勇猛,为胡林翼赏识,调入陆军,升为营官。鲍超遂又以行军迅速,神出鬼没,连建奇功。曾国藩遂乃命之统率3000人,专为游击之用,军中俱以虎将称之。

鲍超聪明多思,他自创多套操法、战法,甚为曾氏看重。曾氏赞曰:“湘军平时多不操枪矛,鲍军则多大操队伍。扎营打仗,须学鲍军规矩。”还说过:“鲍军临阵,队伍整齐,逢山过山,逢水凫水,实为群贼所惮,有非楚勇淮军所能及者。故欲存此一家法门。”又训淮军云:“如鲍之两层大,一字阵,打进步连环,皆宜深思而善学之。”

鲍超的军旗中间为一“鲍”字,四周涂墨,成一墨旗,众人皆识。传说,太平军中的陈玉成虽然双眼近视,却也识得此旗,一见此旗,便自遁逃。甚至曾国藩也对手下军兵说:在适当的时候,不妨可以大呼“鲍军来了”,可以起到吓退敌人的作用。以左宗棠那样的英明神勇,有时因为兵力不足,也会扯起鲍军的墨旗子,吓退敌人。可见鲍超的悍勇神威、急中生智、世人皆惧,其名闻于天下。百年之下,犹可想见。

有一次,鲍超被敌军重重围困,情势危急。如果让文书准备加急信件,外出求救,则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鲍超急中生智,‘取一小纸片,上面写上“鲍”字,围绕着画三圈,命一勇士冲营而出,送去大营。湘军大营的诸人拿到这张纸片,但见一“鲍”字,外围三圈,并不会意,此时曾氏赶到,一见纸片,遂大呼:鲍超危矣,速发兵救之,鲍超之围始解。帅将之默契尽现其间。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丰城之捷,曾国藩奏云:“记名提督鲍超,盛暑鏖兵,所向克捷,积劳最久,立功最大。”同年,铅山之捷,曾国藩奏云:“鲍超骁勇罕匹,转战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所向克捷。是年正月,破黄文金大股于洋塘;四月,破刘琳大股于安庆,厥功甚伟。此次克复铅山县城,连解抚州广信两郡重围,当此口粮久缺之候,行烈日骤雨之中,竭力奔驰,不得少休,未满两月,将江西腹地各城,一律扫除,全省肃清,实属劳苦功多,恳请补授提督实缺。”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破北京,咸丰皇帝出走热河,清廷无兵可调,由军机处诏谕曾国藩,指名要调鲍军入京,护收京师。这时曾国藩以江皖战事吃紧,鲍超万不可调,如果一定要调,乞将臣与胡林翼择一调之。曾国藩之重视鲍超,自此可见。可是鲍超认为曾国藩有意扼之,阻其前途,大为不满,几至决裂,胡林翼闻之,驰函婉劝,始勉强从之。

后来,太平天国被剿灭后,鲍超与刘铭传争执起来,后来竟聚讼于朝。当时已居高位的李鸿章因与刘铭传宿交之故,刻意袒护,鲍超则只能大叫其屈。这时也是曾氏出面,全力为鲍昭雪。鲍超又对曾氏感激不尽。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因事陛见慈禧太后,慈禧问及卧病的鲍超。曾国藩则极言鲍超之勇,国有缓急,随时可以征调。果然,到了光绪六年(1880年),中俄伊犁之争再起,俄军多次起衅,鲍超被任命为湖南提督,在湘招兵一万,赶赴天津,护卫京师,国中上下莫不称颂。

湘军集团中,共有五支步兵主力,即江忠源兄弟与刘长佑、刘坤一的新宁楚军系统,王錱、刘松山等人的老湘营系统,曾国荃吉字营系统,左宗棠的新楚军系统,鲍超的霆军系统。其中,战功最显赫的当属吉字营,发展最大的当属新楚军系统,但最勇猛善战的无疑当属霆字营。 霆字营在湘军大裁撤中幸免 霆字营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在胡林翼支持下募勇成军,因首领鲍超字春霆,因此命名为霆字营。该营初建时约3000人,后逐渐扩充至2万人左右,先后转战鄂、皖、赣、数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又在剿灭东捻军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决胜作用。 曾国藩曾称赞霆字营「 ”实为群贼所惮,非楚勇、湘勇、淮勇所能及。”胡林翼称其「 ”尤为忠勇罕匹”。天平天国覆灭后,湘军集团开始大规模裁撤,由极盛时的近五十万锐减至不足10万,连曾国荃所部也被一次裁掉5万人,左宗棠所部也被裁撤4万人,剩余的兵力堪堪2万余人。 但霆字营却因战力强悍,在这次大裁撤中却幸免于难,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后来鲍超因在征剿东捻军与淮军系统争功发生矛盾,一怒之下以病重为由请辞开缺了。所部立即成为各派拉拢对象,左宗棠想带霆字营去西北,李鸿章向将其纳入淮系,曾国藩则想尽办法要把它留在手中。 霆字营被哥老会会众渗透 如此一支战力强悍、受各方重视的部队,却也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从建军之初就被哥老会大批渗透。哥老会又名「 ”哥弟会”,一般认为是由清朝初年福建、广东的客家移民在四川建立的,因四川方言,呼弟曰老,所以又称为「 ”哥老会”,是具有一定反清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 哥老会会众相互间互称「 ”袍哥”,多为手工业者、破产农民、退伍军人和无业游民。虽然湘军主要在湖南乡野招募丁壮,但由于鲍超祖籍四川夔州奉节县,所以所属霆字营中也有不少川籍士卒,而四川又是哥老会非常活跃的地区,一些哥老会成员就随着士卒招募而混入。 鲍超出身行伍,与湘军大部分将领儒生出身不同。其霆字营招募的士卒成分也与湘军其他部队不同,其他部队多招募「 ”朴实而有农民土气者”,而霆字营士卒多为城市中无业无产的游民,鲍超认为这类人好勇斗狠作战亡命,所以多招募之。加上鲍超对他们以利相诱,督战严格,所以作战骁勇异常。 哥老会会众搅乱全军哗变 但这些没有牵挂的家伙,又为哥老会在军中的不断发展提供了「 ”肥沃土壤”,他们通过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方式,打仗则互相救援,有事则免受人欺;出营离散之后,贫困而遇同会,可周衣食,孤行而遇同会,可免抢劫。因此,大部分士兵为了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而入会。 除了哥老会的渗透以外,鲍超还经常从投降的太平军挑选精悍士卒补充霆字营,这些降兵与哥老会会众及欠饷、裁军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霆字营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全军哗变,安徽、湖北等省的不少湘系部队也受霆字营哗变影响,接二连三的发生闹饷甚至哗变。 同治六年七月(公元1867年8月),捻军主力被霆字营击破后,最后一点儿利用价值也没有了。曾国藩对军纪败坏、降兵和哥老会会众充斥的霆字营也实在忍无可忍了,因担心一次性裁撤会激起更大规模兵变,遂改为分批裁撤,第一次裁撤马队12营、步队6营。第二年捻军被彻底平定后,其余部队也全部打散,被调往各省安置。

黄世忠曾经写过一部历史小说叫洪秀全演义。他是现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宣传家。他长期担任报社的总编辑和编辑,后来与陈炯明闹翻,被他栽赃害死。

他的小说洪秀全演义可读性还算不错,因为他是革命党,所以他以洪秀全的视角看待太平天国是反清运动。但他不同于三国演义年让曹操变脸的罗贯中。他们没有妖魔化清廷的所有将领,而是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比如包抄。

鲍超,本名春婷,四川奉节人。湘军重要将领,打杂的。太平军在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项容在湖北招兵,鲍超当兵时成为“川勇”之一。他24岁。

26岁时,鲍超因为作战迅速,被提拔为水师师长。他也是一个幸运儿。因追击太平军战功卓著,被赏赐“华陵”。要知道“华凌”的荣誉,只有为国才能佩戴。即使鸦片战争后国库空虚,也可以捐钱买华陵,但也很贵。7000两银子能换来花翎,可见包超的能力在军中是何等出众。

1855年,27岁的鲍超从乱军中救出被围的胡林翼,冲破太平军的营垒,放火烧了他们的战船。战斗中,鲍超身负重伤,却走不出火线,带伤指挥。清廷把他从三年级提拔到游击位置,并给了他“壮勇巴图鲁”的称号。

1856年,被鲍超救下的胡林翼写信举荐鲍超,鲍超升任海军连长。胡林翼命令他成为一个独立的军队,并招募项勇。鲍超从湖南招募了大约3000人,并以他自己的话命名为“钧婷”。一开始军队只有五个营,后来不断扩充。鼎盛时期军队人数不超过两万,但在当时是所向披靡的。

1856年农历十一月底,太平军主力与包超廷部队对峙,这是包超廷建军以来的第一次恶性战役。为了冲锋更方便,不管廷军将士有没有死,身着皇袍的鲍超不怕暴露目标,冲锋在前,带领将士用茅草填壕,背在背上。此役两军无胜败,但刚当兵的钧婷伤亡五分之一,被大将军鲍超记录在清史稿:

子弹打不死打伤了108名湘军将领。

“枪穿过了屋顶,右脑的脑浆也跟着爆了出来。昏迷两天后恢复,左手被滚木砸伤。枪穿过了右膝盖。”

我被太平军一枪爆头,脑浆被打爆。昏迷发烧两天后,他终于恢复了知觉。他的右膝盖被贯穿伤,左手被滚动的木头擦伤。那是1857年在鲍超的病床上,鲍超病愈后的敌人是——王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统帅。和宝超一样,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但陈玉成勇于杀法,清廷将领众多,各路武装都被包抄打败。但在宝超面前,陈宇澄吃了大亏。

以前陈玉成遇到强敌,一边收兵,一边撒财。如果清兵因为争夺货物,队形混乱,陈玉成又会带伏兵杀回马枪。但包超军对陈玉成丢弃的金银“蝇头小利”不感兴趣。

子弹打不死打伤了108名湘军将领。

鲍超的军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士气高昂,但军纪特别差。每次攻占一个城市或一个地方,不管当地百姓是顺从清朝还是太平天国,都会被洗劫一空,黄金物资被洗劫一空

湘军系统的同僚、官员郭松涛说,鲍超的残暴“像项羽”。当廷军后来进军西北,平定年军时,陕西巡抚刘荣上书曾国藩:“宝军无意西进,已欺人太甚。他真诚地拒绝回它,害怕它会像梳子或刮脸一样,让他特别难堪地受罪。”官僚王百信的儿子王家士甚至指责包抄“军纪涣散,只有焦土”。“将军若一时指挥,东南千人肝脑涂地,将军黄金满库,百姓妻儿死,将军美色满门。”

黑圈是安庆战役中包抄部队的位置。对陈虞城,英伦宿敌的战败策略,在包抄面前毫无用处,陈虞城被杀,损失惨重。在随后的几年里,两个宿敌多次交锋,大部分都是鲍超获胜。后来在太湖之战中,陈玉成以优势兵力击败了正在轻敌的鲍超,但被打得很惨。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鲍超率领部队亲自突击陈玉成大本营,打败了太平军。

以保超自己阵营伤亡5000人为代价,太平军阵亡15000人。陈宇澄感慨道,“宝超真是心腹大患”。鲍超部的廷军“黑糊旗”也成为其独特的标志。很多太平军看到黑糊旗还没打起来,就溃千里了。鲍超和多隆A也留下了“多隆胡宝”的威名!

包抄的军队和曾国藩的军队一样,没有像李鸿章的淮军那样大规模使用新式火器和各种雇佣军洋枪。所以曾国藩在信中写道:“制胜之道在于人而不在于器。鲍春亭没有洋枪洋药,却多次为敌。他从未听说过后悔没有外国兵种。”鲍超的廷军也经历过太平天国、年军等重大战争,但如此强大的力量对清廷也是一种威胁。

最终这支军队在清廷的怀疑和李鸿章的打压下被消灭。立过战功的包抄诬告李鸿章反L,将军不是政客的对手。鲍超愤然离队十三年,回到奉节老家建豪宅养生。鲍超一生征战500余场,经常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负伤多达108处。在我的家乡包抄,我也做了很多好事,帮助人民,修建桥梁和道路,在洪水期间维护当地的公共秩序,出钱疏浚和修复古迹,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来,为了防备沙俄,在清廷的授意下,鲍超召来了旧部,回到了山上。中法战争期间,鲍超亲赴前线,积极备战。但当听到李鸿章停战议和的消息后,鲍超忧心忡忡,病入膏肓,不久就去世了,年仅58岁。谥号中庄。

曾国藩对鲍超有着知遇之恩,鲍超早年并不在曾国藩麾下而是后期才投靠在曾国藩手下的,鲍超是一个武将打仗无往不胜,曾国藩十分赏识他,但是鲍超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识字,被包围是靠画圈求援,曾国藩十分了解鲍超于是看懂了鲍超的求救信。

鲍超是湖南人,是湘军中最能打仗的,起初是追随广西的钦差大臣向荣,在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恰巧那个时候曾国藩也在湖南组织民兵抗击太平军。向荣打了败仗之后落荒而逃,鲍超则被任命为湘军的水师哨长,在武昌、金口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为壮士的称号,一生共参与了五百多次的战斗,负伤的次数多达一百多次,可见他是多么的勇猛。

后来鲍超在曾国藩的手下任命,曾国藩十分喜欢鲍超,鲍超更是他的心腹爱将,只要是难打的仗,硬仗总是要点鲍超前去,而鲍超也是从来都不辱使命的完成了,战功赫赫,整个太平军都哈怕鲍超,只要听说对面阵营中是鲍超带领的将士都恨不得跑的远远的,所以曾国藩对鲍超特别赏识,以至于从来都不在意或说起鲍超不识字这一点。

在一次九江战役中,鲍超被太平军围堵,他派人去大本营找曾国藩求救,叫人起草文书,结果等了半天也没起草好,鲍超等不及了于是前去看,看到起草文书的人还在构思,气不打一出来,于是夺来纸笔,在纸上花了几个圈圈就让人赶快送出去。送信的人不知道什么意识,鲍超对他讲只要送多曾大帅手中他自然知晓,于是信兵赶忙前去送信。

信送到曾国藩手中,曾国藩大笑便赶忙派兵前去支援了。

北伐中的奉节

一、王维舟驻防奉节 民国六年(1917年)夏,王维舟响应孙中山「 ”护法”号召,讨伐袁世凯,激战北洋军,兵临下川东各县。护国讨袁胜利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